信息技术(心得)之现代教育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现代教育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论文之现代教育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现代教育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安化二中        刘慧丹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有许多传统教育技术无法启及的优势,但是在其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从观念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育享有所帮助。【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也在赶潮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教育技术的引用,给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很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往往过于盲目,而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观念上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时髦,有的老师甚至将多媒体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堂好课,用现代教育技术才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记得有位老师听说一位刚分配的老师上了节多媒体课便跟我说“刚来就上多媒体课好厉害哦。”     ‎ ‎ 每种新的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是由于它与旧的教育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先进不是绝对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放之四海皆用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媒体教学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环境条件,对硬件、软件、应用环境和教育主客体自身技术水平的要求,均高于其他教育技术,不如传统教育技术的适应性强,同时它也必须与传统教育技术相互协作,否则也会造成模式的单一。    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可好多教师却不管需不需要,恰不恰当,都用多媒体上课,笔者曾用多媒体上过一堂诗歌鉴赏的练习课,每个学生抬头望着屏幕,诗歌和题目往往需要两页,所以总是来回的切换画面浪费时间不说,也让学生对诗文和题目印像不深刻,反反复复总是搞不清楚,讲解起来也很生硬,尤其是遇到选择题,更是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不习惯抬头看屏幕思维,他们大多是面对书本思考问题,所以在思考时也存在盲区,一个题目总是做不出来。在讲解完后学生总是对我说:“老师慢点,我还没抄完。”只有放慢速度等他们抄完诗歌。的确多媒体的运用减轻了老师板书带来的负担,但学生的负担并未减轻,后来想想倒不如将题目复印出来减轻学生抄诗歌的负担,也不用我来回切换浪费时间,出现错误的机率可能也会低得多。   ‎ ‎ 有的似乎要与传统教育技术划清界线,粉笔扔了,秀美的板书没了,朗读也被多媒体替代了,有的老师甚至将开场导入都录成制成幻灯片,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说几句可有可无的废话。基本的口语技术都不要了。书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涉及到幻灯片里,学生只需盯着屏幕,书本都不用打开,印刷技术也是多余,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却走进了另一个教育技术的单一化    现代教育技术如传统教育技术一样只是教学中的辅助工具,不能为了赶时髦毫无选择地滥用,当前传统教育技术仍具有其优势,而不能全盘抛弃。即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必然,传统教育技术也不能因此而消失,如口语技术,文字技术,印刷技术仍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地位。二、课件制作中的困难    课件制作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课应当有一个优秀的课件做蓝本,课件的成功是多媒体课堂成功的关键。课件的制作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制作一张合格幻灯片均需要20—30分钟。一堂多媒体课件起码要两天时间,且不说因为时间忙,技术不熟练带来的失误,即便是花大量时间精力制作出来的课件也往往不令人满意。突出问题是课件内容不适量,多媒体相对传统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丰富信息资源,可是很多多媒体课件也只不过是传统教育的翻版,存在着“电子板书”就是书本搬家的现象,仅用一些文字或呆板的图片呈现教学内容,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了一堂传统课,把平常口授的内容变成多媒体课件,相对而言就是比平常少说几句话,少写几个字,反而觉得课堂不够活跃。要么,课件容量过大,教师将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罗入课件,学生把握不了重点,突出不了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轻轻一点击,就是满满的一屏幕内容,老师也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 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要么,课件容量过少,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另外,由于多媒体容量较大,展现出来的知识较细,而显得零乱,也是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无法整体把握文章,缺少黑板板书的概括性,要想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往往会出现讲解的重复。课件的制作也会因为技术的不熟练难以突出重点,难点,制作课件时往往是重设计,使内容丰富些,图像,声音易于运用,往往忽略重点或由于重点难点呈现时间较短造成学生认知上的误解,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有的甚至偏离教学目标,只停留于表面,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学生往往被美丽的画面吸引面忽视知识的掌握。    要想制作一个较好的课件是费时费力的,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展示内容的多层次化,可以将课件做得尽量完整,但在讲解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必要的补充,课件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要适量,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操作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教师把所要讲的课掌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话筒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 的形式。有一次上多媒体课,我就戏称自己成了解说员,站在电脑前拿着话筒,讲一点放一点。    不管是传统教学技术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补充和辅助的作用,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给课堂带来的质的飞跃,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何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也在于教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语文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标准的普通话朗诵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做到的。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使用工具而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不能丢。    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他们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课堂上的被动者,老师不停地点击鼠标,在他们面前不停的闪过的是画面、文字、声音,多重感官的加速刺激,将他们的,思维减速。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信息,而是被计算机硬塞,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 ‎。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学生没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互动更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忽视的问题,很多老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解,点击,而忽视了台下学生们的反应。首先多媒体教室的讲台与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老师在讲台上操作,很少时间到台下与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他们有没有听,有没有按要求做,老师都不知道,空间的距离无形中成为了师生交流的距离。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无形中成为观看幻灯片的观众。另外幻灯片的固定程序,也会使老师按原定的计划从头到尾,缺少灵活性,有时也会因临时的变动而手忙脚乱,学生的提问也会打乱幻灯片的展示。    不论教育技术如何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媒体只是中介,教育者不能成为多媒体的奴隶,而应是操纵者,这就要求教育者们熟练地掌握现代技术,运用现代技术如同握捏粉笔一样自如。    总之,运用多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是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仍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实践过程。教育者们在不断摸索着前进,相信不久的将来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的教育带来美好的前景。参考书目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高文. 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全球教育展望,2001(3)  袁洪江编著:《批判》,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