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计划总结之听《恐龙》一课有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听《恐龙》一课有感

语文计划总结之听《恐龙》一课有感 ‎ ‎  听了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用三个词来评价她的教学,那就是朴实、务实、扎实。所谓朴实,即教学风格朴实,整节课中温婉的笑容自始至终挂在宋老师的脸上,让人倍觉亲切。课上她没有任何花架子,就是实实在在的做学问,即使是一个朗读要求的提出,也做到踏踏实实、明明白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务实,即给予学困生以适时的帮助。课堂中宋老师两次提问班级中的一名学困生,她并没有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而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这一点真的是难能可贵;所谓扎实,即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训练是扎实有效的,特别是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教师充分相信学生,采取兵教兵的策略。另外,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宋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  谈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宋老师在课堂中落实的理解词句的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比如这节课中,宋老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时,学生能够抓到段落中的关键句,但是却不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出来,这就说明学生缺乏这种能力。那么作为执教者当我们捕捉到这一信息时,就应该以学定教,顺势而导,让学生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有所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首先,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伴随问题的思考。以今天的这节课为例,我们看到课中宋老师是在检查学生读文之后直接提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然后也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即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结果就造成了学生回答问题是只能抓到原文句子,而无法做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所以每一次学生回答后,老师都要再做一个总结。可是,如果问题提出后,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手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语简单的加以概括写在句子旁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默读能力,又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  其次,在汇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看看哪个词语能更准确的概括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在这个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词语使用要恰如其分。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段的过程,而段的教学也正是 ‎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事实上只有扎实具备了段的概括能力,才能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更好的服务于未来篇的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基础必须要抓牢。‎ ‎  再有,就是关于朗读能力的培养。虽然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并不是了无生趣,所以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如果这节课中,宋老师的教学内容仅仅限于字词教学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话,那么朗读目标的设定是无可厚非的,但既然课中已经设计了重点语句的感悟,说明方法的了解,那这个朗读目标显然是不够的。例如,课中老师借助描写梁龙的那个句子来介绍扫说明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了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会使句子表达更加具体形象,让所描写的事物仿若立于眼前。但对比后,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让人感受到这是个庞然大物,那就是说句中的描写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表象,这时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8米左右,而梁龙的身体多长?这样与眼前之物相比之后,他们感受就深了,然后读起来那种惊讶、新奇便溢于言表了。‎ ‎  以上是我观课后的一点感受和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共同商榷,看是否可行?能不能令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让能力有所提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