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计划总结之小学英语备课心得
英语计划总结之小学英语备课心得 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实现从低效备课向有效备课的转化呢? 首先,应明确在有效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学习目标是什么?即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将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学习任务和运用任务各是什么? 2、哪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即学生需借助哪些“支架”和通过哪些活动并以何种形式 实现学习目标? 3、怎样通过活动评价与反馈来证明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习目标? 围绕这些问题,要做到有效备课则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确立教学目标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我们可以把新课程标准所描述的知识、技能、文化意识、策略以及情感态度目标划分为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即课堂教学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之下,我们还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目标。它们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其目的是为实现教学总体目标而设的。如果教学环节有目标,那么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了,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语言行为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传统的纸笔测试和行为标准测试(依据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语言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有效结合等要素进行综合衡量)。教学目标、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指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能做什么,表述要清晰反映学生在何种活动中借助何种学习资源通过何种学习形式能完成何种真实任务。 2、明确教材编写目的和意图的能力 一般而言,教材中教学活动的编排与学生的认知层次的要求是匹配的关系。通常,教材首先安排一个理解语言整体意义的、略高于 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输入活动,以引起学生对某种新的语言特征的注意,同时要求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初步完成理解任务。接着,安排学生进行精细加工的语言活动,理解语言结构与语言使用场景一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语言实践打下基础。最后,编排合作学习的活动,意在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这是一条意义理解在先、识记和训练在中、应用实践在后的认知链。以口语教学为例。教材的教学活动为我们提供外语学习的基本路径,即首先通过输入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I+1输入)的、带有新目标语形式结构特征的材料,引起学生对新语言结构特征的注意,同时结合教材提供的语境(往往是图片),让学生进行意义解构(完成信息辨认),接着在学生保持对新知的警觉的前提下,呈现样板对话材料,供学生理解、识记,在语境的提示下完成控制性交际活动,最后学生在新语境中进行应用实践活动。 吃透教材中教学活动编排的目的与意图后,教师要弄清楚这种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动的结果能否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 3、提高活动设计的能力 英语课程是一门交互活动的课程。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活动顺序安排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既要考虑“教”的技术路线,又要考虑“学”的技术路线。“教”的技术路线可参照“复习激活——导入呈现学习任务——呈现学习内容,指向运用能力目的的教学——练习强化——及时反馈,强化巩固”的步骤;“学”的技术路线可参照“引起注意——保持警觉——进入投入型学习——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和语言使用任务——完成反馈强化与迁移任务”进行设计。同时,在每个活动环节中必须注明该活动需要投入哪些学习资源以及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形态。更重要的是,在每项活动所需投入的学习资源中,必须考虑为“学困生” 准备额外材料,以使提供的教学资源、学习形式、评价方式能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克服教材中心论(完成教材教学内容即为完成教学任务)、用一种方法教一个班学生、用同一种方式评价不同个体的学生等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现象,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内心世界与文本、新情境之间的充分互动做好思想准备,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