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语文论文之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 ‎  课题“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实践反思读《小学语文教师》中文章《读出古诗特有的美》有感在我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巩固并相机运用,学生记得的经典诗文已经不少,可是每次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时,感觉这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中好像总是缺点什么?细思量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在积累时只是为了积累而积累,也就是简单地背诵而已。没有在积累时真正完善经典的“诵读”。因此缺少了经典应有的音律美、情感美、节奏美、语言美。使本来美妙绝伦的千古绝唱变得单调乏味、呆板晦涩。因此,我在研究实践中又从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做了尝试。‎ ‎  《尚书》中有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纵观历史文人骚客,其诗词歌赋最初都是“吟诵”而来,如老子的《诗经》诵读,屈原也是通过吟诵进行创作的,屈原的作品《怀沙》《离骚》都是吟诵而记录下来的。再看唐诗,怎一个“吟”字了得?李白曾说:“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曾说:“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白居易说:“终日歌咏如狂叟。”这些足以证明诗歌的吟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我在读《小学语文教师》时,一篇文章《走进美妙的吟诵世界》里就告诉我们,古诗文是用吟诵创作的,现代诗文是用朗诵的方法创作的。因此古诗文要“吟诵”。而“吟诵”又是把诵读和吟咏合起来。因此,我们在诵读古诗时就要把“诵”与“吟”有机结合,方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音律美、从中感受其深远的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都阐述了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我通过自我实践和学习试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吟诵”经典诗文。‎ ‎  一、划分音节吟诵古诗的节奏美划分音节吟诵经典诗文,特别是古诗,是我们老师常用的一种引导诵读的方法。不管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等,用这种方法可以依据词语的组合、语气的停顿来划音分节,从而读出诗的停顿,读出其节奏之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划分出音节后读起来就更有韵味,能读出抑扬顿挫的美。这种方法学生们已经掌握,而且好多学生还会自我使用。‎ ‎  二、紧扣“诗眼”吟诵古诗的情感美我认为这种方法是在学生熟读古诗,而且能把握诗意后诞生的。这时的吟诵是一种文本的解读,一种情感的内化。读者可以根据诗的“诗眼”来确定诵读基调。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其中所有缘由都是缘于一个 ‎“醉”字,因醉“不知归路”,因醉“晚回舟”,因醉“误入藕花深处”,因醉“争渡”,因醉“争渡惊起鸥鹭”。所以我认为其诗眼就是一个“醉”字。而在这里“醉”为何来?因为“喜”“乐”,喜乐而醉,我便把此诗的吟诵基调确定为“喜悦、兴奋、快乐”之间,引导学生吟诵时带着这样的态度、情感去读,也能诵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  三、依据四声调,读出“平仄”长短的韵律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古诗时,根据古代格律诗讲究平仄的特点,总结出“平长仄短”的平仄朗读法,一声、二声字可以归为平声字,三、四声字可以归为仄声字。她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辅助朗读,读出诗的“平长仄短”的韵律美来,我也拿来效仿,结果还真管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而且又教给了学生另外一种“诵读”方法。‎ ‎  当然,现在许多教育专家还在不断探索总结更多更好的诵读方法,我将会学习借用,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诵读经典,读出诗的内涵与味道。真正走进诗中的人、事、物中,在诵读中会其义,感其情,品其味,传其韵,悟其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