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心与心的真诚交流 爱与爱的等价交换——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音乐论文之心与心的真诚交流 爱与爱的等价交换——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人所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要对儿童进行教育,就需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针对儿童期心理活动特点,采取适合一定学科结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儿童期音乐教育,同样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根据儿童期音乐能力的发展过程,结合音乐结构的心理学特征,将音乐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关键词:音乐歌唱教学 融入 心理健康一、音乐歌唱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心理学知识 人们进行音乐活动,无论是欣赏、表演还是创作,其基本过程都是心理活动的过程。人们在音乐活动中,首先涉及到的是听觉和动觉,接着便是发展丰富的想象并对音乐作出情感反应。人们由感知客观音响到对音乐作出主观的反应,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目前,许多有关音乐心理学的原理已被发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了。了解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将会使音乐教学更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学习的心理学原理 音乐歌唱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其中,有关学习的心理学原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学习是基本的,因为教学要以学为基础,教的理论依赖于学的需要。因而,懂得音乐学习的规律,掌握音乐学习的理论,是成功进行音乐教学的必要条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懂得当代有关学习的理论并将之与音乐教学实际相联系,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运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采取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的音乐教学才能为教学对象对接受;教学的效果也才会更为有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了解每个教学对象的音乐才能水平,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恰当的指导,以使每个儿童的音乐才能水平得到提高。 二、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的实际运用 (一)营造良好的歌唱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创设宽松友善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自我消除心理上的紧张、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为此,教师在每次安排课堂创作实践活动或小组讨论活动时,都主动参与到一些小组之中,与学生一起实践、讨论,帮助他们掌握音准和节奏,提高音乐的理解能力。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我积极转变观念,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地成为“孩子王”,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课堂氛围民主,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直言,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成了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培养自信。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是这种价值的具体体现。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敢说敢唱。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拘谨、内向。为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能力。如在教唱人教版一年级的《其多列》这首歌曲学会后,我不请个别同学唱,而是对他们说:“ 同学们,班级可以说是一个小舞台,如果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那么拘谨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带动下勇敢地站了起来。通过锻炼,同学们不仅可以大胆自信地延长,而且有的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创作表演。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了自信和勇气。(二)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培养学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应用的手段。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法,并在重要的教学环节时时创新,诱发兴趣。如故事导入、音画结合、音乐游戏、比赛评奖等,努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如在教完一首新歌《剪羊毛》时,我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唱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议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1、以情为本,努力使音乐靠近学生的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她不能高高在上,成为“高雅”人士的专利。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这样,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激活主体意识。譬如唱歌的方法,怎么学?这就需要我们动脑筋,最管用的方法就是“生活化”。把“吸气”比喻成“闻花香”,“呼气”比喻成“吹草花”;把唱歌的嘴型比喻成“鸡蛋一样竖起来放”;把舌头的放松形容成“小狗吐舌头”,学生很愉快地就会了。唱歌方法学了有什么用?除了可以保护嗓子,唱歌好听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语文课中朗读课文时,在平时的说话演讲中,用唱歌的发声法(特别是气息控制方法),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2、巧妙设计发声练习,使之趣味化。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幼稚的心灵却很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是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条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 2/4 3 5 | 66 5 | 1 2 34 |5— |3 6 |5 3 2 |5 4 3 2 |1—|| 小 猫 爱吃 鱼 yu 小 鸡 爱吃 鱼 yu 学习前,我用课件出示小猫图片,指出小猫可爱之处。它全身雪白的毛,亮闪闪的眼睛,引起学生对小花猫的兴趣。再问学生,小猫最爱吃什么?学生肯定会答,小猫爱吃鱼。那我们就一同来喂小猫吃鱼。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引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接着我范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声音,不然小花猫吃不到鱼。通过两三遍范唱,学生们也能唱出曲子,而且基本上能掌握“”的口型,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教学效果。 总之,发声练习应简单多变,以孩子的心理角度为出发点,从多角度挖掘孩子喜欢于接受的形式练习,进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3、利用美的事物,怡心怡情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把整个黑板画成美丽的澎湖湾,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学唱京剧〈〈红灯记〉〉中的一句话时,先介绍京剧时,可以播放同类京剧的精彩片断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京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京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已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和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4、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唱歌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首先:学校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口号,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乐器与唱歌之间又有相通之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开展卡拉OK比赛、音乐小品表演、音乐知识竞赛、音乐歌曲专题、歌曲接龙比赛等,改变了过去以歌唱教学中的单调活动。 最后: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区里、镇里举办的的文艺演出,向社会展示学校音乐教育成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镇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请进来,即指组织学生观看精彩文艺节目的录相。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歌唱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拥有健康的心理,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三)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情商是智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健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正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阵地。音乐学科对学生情商的开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1、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瞬间即失,这就要求学生学习音乐要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每节课,首先我自己做到认真细致,并要求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深入细致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风格;做到丝丝入扣,并时时赞赏、表扬那些音乐学习中的“有心人”。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悄悄声”练习唱歌。在练习时,无论唱什么歌都从哼鸣开始,先把歌曲的每一句哼唱好,找到像哼鸣唱“悄悄声”的感觉后,再用小开口唱不同的母音,当把不同的母音一个一个唱好后,再唱歌词。在哼唱和单独唱母音之前,应把歌词所蕴涵的内容理解深刻,体会内在的感情,富有激情地在内心唱着歌词去练习。在演唱歌词时,除了音量小以外,呼吸的支持、咬字的过程、口型的变化、口劲儿的大小都与放声歌唱时一样。在练习的气、声和情上都较自然,基本上做到不僵、不憋、不散、不呆板。用“悄悄声”练习歌唱,不但在音量上控制了儿童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保护了嗓音,而且通过正确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的歌唱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2、培养小组互助精神。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正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心理特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音乐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难点,得到了赞许,他们的合作意识渐渐产生。教师从学生的创作、演唱、表演中发现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并创造小组展示的机会,加大力度强调小组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收获。久而久之,学生变主动学习交流,伙伴之间更加亲密,团结一致与他人合作的观念在他们的内心渐渐塑造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表演,增强孩子自信而歌的信心。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很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却是大胆、自信的一员。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把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改为小组合作模式。 首先:全班五六十位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位孩子,大胆泼辣孩子与内向、文静孩子相结合,以便他们取长补短。 其次:以小组竞赛形式,让每个组分别独立围绕歌曲组织排练,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有新意。 最后:分别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使全班每一位孩子都兴趣盎然投入其中,克服了原来人多难以让每位孩子都锻炼的弊端。而且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在以小组为依托中逐渐培养对演唱歌曲,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为他大胆自信演唱打下扎实基础。 在学校里,这种“集体活动” 的组织是一个具有共同的纪律约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具有共同的心理凝聚力的集体中,让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这一有效活动的媒体,训练学生节奏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情绪速度的一致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维护合唱、合奏中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这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具有统一意识,共同情感和团结一致的集体观念,而且培养了他们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了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3、磨炼坚定意志。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由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阻碍。这时教师除了在技术上给予帮助,还要在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勇于挑战,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必然就会向着前进的道路迈进,从中也磨练了他们的坚定意志。 当前,学生中出现了讲吃讲穿、贪图享受的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追求上进的韧劲,性格脆弱、悲观孤寂。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加强意志的磨炼,如在学新课《我心爱的小马车》一课时,当学生能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情境后,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生就像歌曲所描述的一样,好比崎岖的山路,总会有曲折和困难,只有奋力拼搏、克服困难,才能到达目的。 4、培养真挚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原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教材中,有抒发英雄情的《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有抒发自然情的《春天在哪里》;有抒发爱国情的《祖国祖国我爱你》;有抒发生活情的《我们多么幸福》;有抒发动物情的《我有一只小羊羔》;有抒发乡情的《思乡曲》等。在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同时,挖掘教材的蕴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他们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音乐虽然结束了,但留在学生心目中的这份真挚情感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教师有过硬的演唱、演奏基本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 其次:教师要“以言动情”。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传播给学生的。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当教师用生动的、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当教师用动听、悦耳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字正腔圆”,使学生动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5、孕育自尊自信 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是孕育成功的基础。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成才的前提。现今社会的竞争激烈,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在上音乐课中抛弃固有的、陈旧的、易挫伤孩子演唱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首先:要有选择地使用教材。这并不是脱离教材随心所欲,而是依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一些学生不喜欢的教材歌曲转换出去;把一些听起来美,唱起来难的曲子,适当换调子,变换节奏,使“曲高和寡”的现象远离孩子。 其次:借助游戏学唱歌曲。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唱,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这不仅减轻孩子歌唱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演唱的乐趣,比如:边唱歌边玩滚球游戏,边唱歌边表演,边唱歌边律动,边唱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又如:代换歌词游戏,把原来的歌曲,旋律不变歌词变。让学生填入他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体验到的内容。对于学习信心有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十分明确地告诉她“你是一个坚强而又有毅力的孩子,老师相信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老师有信心帮助你获得成功。”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被激发,于是学习更主动、更刻苦了。 再次:教师应收集大量音像资料,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优秀的演唱家的录像,从中给孩子以优秀范例。也可以利用小红花、小红旗、小金星等奖励给在独立自信演唱方面有所进步的孩子,给他们以肯定的答复,激励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表现音乐。 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大胆的创新。在相互讨论启发中,思维不断的碰撞,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人音版第一册第六单元〈〈洗手绢〉〉这一课时,我用“洗手绢”活动为主线,把教室里的桌椅、绳子、毛巾搭成衣架、晾衣服的绳子、衣服等特需的场景,让学生听着音乐去晒衣服处(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洗衣服(视唱或视谱练习)、晒衣服(歌曲教学)、边洗边晒(歌曲再表现)等,在这种特殊的场景和活动中,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玩着、乐着,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掌握了音乐知识技能。 在教学中,对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特别关注,用真挚的爱,宽容的微笑,对待他们的不足,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不使用批评,努力挖掘优点,在孩子感到害羞没有自信时,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词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己。相信他们能唱得更好。当这些学生受到集体排斥时,教师应以长者的身份对其进行鼓励,并表示非常乐于和他们合作演唱,给他们以优越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谈,告诉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向阳光,自信而歌。 (四)寻找学生需求,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这样就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教师要知道低年级学生喜欢爱唱,爱跳 ,爱模仿,参与欲望强烈,什么问题都要问到底。高年级 学生则喜欢时尚音乐,喜欢自己学唱歌曲,喜欢挑战性的学习。作为教师,在课上应大胆的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自主性的学习。满足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达到目的。 因此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我经常从《校园歌曲》等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故事等内容这样大大丰富了唱歌学习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开辟了广阔天地。 总而言之,音乐歌唱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对人感情的陶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一定会在我们的引导下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参考资料 1、《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0年1月—2005年6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