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水资源开发利用沿革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都江堰工程专述 坎儿井专述 京杭大运河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世界各国都有着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促进和保障了各个时期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水利在中国也有着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历代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及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先后建成一些相当规模的水利工程。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孙叔敖、郑国、史禄、王景、 姜师度、苏东坡、范仲淹、 王安石、徐光启、左宗棠、林则徐 古代治水名人或水利专家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芍陂(安徽淮河)都江堰(四川岷江)郑国渠(陕西关中 ) 西汉 : 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域)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 598 年~公元前 591 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 2500 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1. 春秋时期 芍陂简介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 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 ”,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芍陂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2. 战国末期 郑国渠简介 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 246 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 25 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 4 万顷)。 郑国渠与白渠示意图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郑国渠 郑国渠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3. 两汉时期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 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 等,实施 改河、筑堤、疏浚 等工程。这次治理黄河施工一年,动员民工数十万,使黄河新河道与汴渠、济水分流。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 800 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4. 隋唐北宋 隋朝投入巨大的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一共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把广大地区的水运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郑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 250 处。 尤为重要的是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 《 水部式 》 、宋 《 河防通议 》 等。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隋朝大运河 4. 隋唐北宋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明代大力治黄,采用“ 束水攻沙 ”,固定黄河流域,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 蓄清刷黄 ”保证漕运。 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5. 元明到清中期 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把蓄积的清水用于用于冲刷黄河泥沙。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境内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始段,是一座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都江堰相沿 2200 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 都江堰引水枢纽布置示意图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都江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构成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 256- 公元前 251 年,由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早期的都江堰记载甚略, 《 校记 · 河渠书 》 只记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后人对此有许多推测,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为:根据现代地质调查,认为岷江原有一条支流,自灌县分出,流经成都平原,至新津归回岷江,李冰利用这里的地形条件凿宽进口,整治河道,增加进水量,这个进水口即为都江堰永久性进水口,以形如瓶状而名 “ 宝瓶口 ” 。 一为:李冰开凿了进水口及修建引水渠首,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从不同角度看都江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 排洪 ;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 灌溉 。 鱼嘴: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泄洪道”具有 泄洪排沙 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关键点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 飞沙堰的主要作用: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一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飞沙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宝瓶口起 “ 节制闸 ” 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宝瓶口: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二、渠首及灌区的管理 都 江堰在汉代已设立专门从事管理。晋代蜀郡设有蜀渠都水行事、蜀渠平水、水部都督等官。明代设水利金事,清朝设水利同知,均是从事渠首管理的行政官员,在灌县有官署,灌区各县亦有相应官吏 。 都江堰的管理以岁修为主,也就是说每年修建一次,每次历时半年,从阴历十月断流开工到来年三月底完工供水。除了岁修以外还有抢修和大修。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1 都江堰工程专述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当时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现代仍然是兴利除弊的骨干工程,尤其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更是今天应该借鉴的和发扬的。 三、世人对都江堰工程的评价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利用其上若干竖井的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实现自流灌溉的一种水利设施,简称坎儿井。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大致有 4 种说法: 起源于汉代关中井渠 林则徐遣戍新疆时创 导源于波斯,自中亚传入 由新疆各族人民所创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坎儿井的做法: 先凿竖井探明水脉(含水层),然后沿水脉上游和下游挖掘一长排竖井。竖井间距一般在上游为 80 至 100m ;下游每隔 10 至 20m 一个。竖井的深度,向下游逐渐减小。各个竖井之间的地层挖通成为高约 2m 、宽约 1m 的卵形暗渠,暗渠长度不一,最长可达 30km 。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坎儿井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 坎儿井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 ①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② 形成一定的坡降 ③ 有防渗透和防坍塌的土质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 坎儿井专述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 50 年代多达 1700 条,随着不断的干涸, 80 年代末已降至 860 余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 1273 条,目前仅存 725 条左右。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 %,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8.8 %。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现状: 减少原因: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 ( 涿郡 ) ,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 全长约 1794 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 1 )通惠河; ( 2 )北运河; ( 4 )鲁运河; ( 5 )中运河; ( 3 )南运河; ( 6 )里运河; ( 7 )江南运河。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 82 公里; 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 186 公里; 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 400 公里; 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 500 公里; 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 186 公里; 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 180 公里; 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 330 公里。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历史沿革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 3 期 : 第 1 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 ( 公元前 486) 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 ( 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 , 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 ) 和鸿沟 , 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第 2 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 (605) 开凿通济渠 , 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涿连同公元 584 年开凿的广通渠 , 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第 3 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 : 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 : 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 1281 )开济州河 , 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 , 长 75 公里;公元二十六年( 1289 )开会通河 , 从安山西南开渠 , 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 125 公里;公元二十九年 (1292) 开通惠河 , 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 25 公里;至元三十年 (1293) 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1. 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 2. 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3. 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京杭大运河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