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评老街改造工程监理规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黍子评老街改造工程监理规划

鹤峰县中营镇黍子评老街改造工程监理规划58n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 场地概况第二节建筑工程概况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及内容第一节监理工作范围第二节监理工作目标第三节监理依据和任务第四节监理工作内容一、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内容二、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内容第五节旁站监理内容第三章监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第一节监理人员的配置一、人员一览表二、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三、监理组织机构图第四章自备监理仪器和设备第一节测量检测仪器第二节办公设备的配置第五章监理工作程序第一节 工程项目监理总程序第二节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监理程序第三节工程保修阶段监理程序制度第四节有关组织协调方面的程序第五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程序第六章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第一节本工程的特点第二节本工程的重点及监理措施一、土建专业重点及措施二、给排水专业难点、重点及措施第三节本工程监理工作重点一、进度控制监理工作重点58n二、投资控制监理工作重点三、合同管理监理工作重点四、信息管理监理工作重点五、组织协调监理工作重点六、安全文明施工监理计划与工作重点第七章监理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一、组织措施二、制度措施三、物资措施四、技术措施五、经济措施第三节土建专业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一、测量放线二、路基填方的施工三、路面底层、中层及面层施工四、混凝土工程五、砌体工程六、原材料质量控制第四节给排水专业监理质量保证措施第五节电气专业监理质量保证措施第六节 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措施58n第一章工程概况本项目为鹤峰县中营镇黍子坪老街改造工程,该工程位于鹤峰县中营镇黍子坪老街,总长度:207米。第一节 场地概况本工程位处鹤峰县中营镇黍子坪老街,通过施工设计资料显示,工程所处区域地形以高原型山地为主体,兼有低山峡谷与溶蚀盆地、低山宽谷。第二节工程概况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单位数值说明1总长度m2072用地面积亩3总投资万元83.394道路等级级二级5设计时速km/h6路基宽度m规划确定7路面宽度m规划确定8人行道宽度m9路面结构形式C30混凝土路面10人行道面层结构C20混凝土面层58n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及内容第一节监理工作范围本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范围为: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内容的施工及保修阶段的监理服务。第二节监理工作目标一、质量控制目标工程总质量目标:合格,我公司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二、投资控制目标以不超过业主与承建商签订的合同金额为基本目标,确保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概算范围以内,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严格遵守经济技术签证程序,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的支出,确保业主制订的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三、进度控制目标以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工期90天为基本控制目标,并根据业主的合理要求进行必要调整,确保本工程按期或提前竣工。四、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以强有力手段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监理,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其它单位及居民的干扰,使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达到鹤峰县一流水平,配合施工单位争取获得“州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称号。第三节监理依据和任务一、监理依据1、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2、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3、政府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4、建设监理合同;5、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协议文件(施工合同、供货合同、工程设计合同等);58n6、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工程预算文件、工程咨询报告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工程文件;8、工程项目的自然和社会外部条件;9、业主的合理要求;10、项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一、监理任务对本工程建设的目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全面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为业主提供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帮助业主实现预定的合理建设目标,使本工程建设达到“质量优、进度快、投资省、效益高”的目的。第四节监理工作内容根据业主委托意向,按照一般惯例,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各阶段的监理内容如下:一、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内容1、项目投资控制内容:⑴审查施工图预算,确定本工程项目总投资控制目标。⑵编制本工程项目总投资并切块分解,确定土建、设备等工程的投资,确定桩基、地下室、主体专业工程的投资控制目标,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其执行,若有必要,进行调整。⑶根据总进度计划,编制本工程项目各阶段、年、季、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并控制其执行。⑷协助业主审核工程进度款,协助业主进行工程结算。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月进行投资计划值与实际计划值的比较,并向业主提交比较结果和报表。⑹对设计、施工、工艺、物料和设备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以挖掘节约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潜力。58n⑺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有关投资的条款。⑻审核、计算各类索赔金额,报业主审批。⑼分析设计变更对投资的影响等,及时报业主。⑽按时向业主提供投资控制月报、周报。2、项目质量控制内容:⑴确定本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施工、材料和设备多个方面)。⑵审核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措施,要求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作出专项施工方案。⑶审批承建商进场的物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质量。⑷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组织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签证,以及分部、分项验收。⑸审核招投标及合同文件中质量条款。⑹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及时处理。⑺协助业主对承建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审核承建商的质量保证体系。⑻分析设计变更对质量的影响。⑼按时向业主提供质量控制月报。3、项目进度控制内容:⑴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控制其执行;若有必要进行调整。⑵编制本工程项目各阶段、各月、周进度安排计划,并控制其执行。⑶审核施工方的物料、设备供货商提出的进度计划并检查、督促其执行。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月、每周进行进度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并提交比较结果、报表和进度控制表,及时调整进度偏差。⑸按时向业主提供进度控制月报。4、项目合同管理内容:⑴收集各类合同样本,掌握各类合同的主要内容。⑵协助业主确定本工程项目总包、材料、设备的采购的合同结构。⑶协助业主起草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各类合同,并参与各类合同谈判。⑷进行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各类合同的跟踪管理,包括合同各方执行情况的检查,并提交合同管理的各类报告。58n⑸协助业主处理与本工程有关的索赔事宜及合同纠纷事宜。⑹按时向业主提供合同管理月报。5、项目信息管理内容:⑴建立本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体系,按业主方、监理方、总承建商、设计方、材料与设备为主系统建立信息系统。⑵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本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随时向业主提供有关工程管理的信息服务,并定期提供监理报表。⑶建立会议制度,作好会议记录,及时签发会议纪要。⑷督促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单位及时整理工程技术经济资料。⑸按时向业主提供信息管理方面的月报、周报。6、项目组织协调内容:⑴组织协调业主和各参与本工程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协助业主处理有关问题;⑵协助业主向各建设主管部门办理项目报建等各类审批手续;⑶协助业主处理各种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纠纷事宜;⑷经常组织各类碰头会、协调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⑸每月、每周向业主提供协调方面的月报。7、项目安全管理:⑴监督承建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州各项安全生产规定进行施工,杜绝重大伤亡事故;⑵定期检查各承建商的安全措施和现场安全情况;⑶制定工地安全生产奖惩办法;⑷向业主提供安全文明施工月报。二、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内容1、保修阶段的主要监理内容:负责组织检查工程使用状况,参与鉴定质量方面问题的责任,督促承建商回访,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2、保修阶段的实施:58n⑴保修期内若发现工程质量缺陷,业主应及时通知总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业主、设计单位、承建商及有关各方确定质量缺陷的事实和责任,必要时,可建议业主邀请质量监督机构及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部门参与。⑵在质量缺陷责任确定后,监理工程师应要求责任方提出缺陷的处理方案,审批并监督方案尽快实施。⑶若缺陷处理方案不能得到及时实施,监理工程师应书面通知业主,并建议由其他承建商完成上述工作,其处理的费用应依据合同有关规定处理。⑷如果在保修期内没有出现质量缺陷或虽出现质量缺陷但经过处理后未发现新的缺陷,总监理工程师应在保修期结束之后及时签发解除保修期质量责任证书给承建商并抄送业主。⑸保修责任解除后,总监理工程师将及时向业主签发退还剩余保留金或保函的证明文件。第五节旁站监理方案旁站监理内容本旁站监理内容是根据建设部和恩施州相关文件和本工程特点编制的。一、旁站监理组织形式1、旁站监理方案由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相关法规和本工程特点编制并监督执行。2、现场监理工人员在总监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二、旁站范围及内容旁站监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规定,确定旁站监理部位如下:1、路基土方回填和压实;2、软路基处理;3、路面基层级配碎石施工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4、混凝土浇筑;58n5、给排水工程旁站监理的内容有:防水套管安装、穿墙、穿板管道与套管的捻口。管网回填土;基础浇筑;阀门及给水系统水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排水系统闭水、灌水、通水和通球试验;水箱的满水试验;管道冲洗;阀门和喷头试验;消防管道还必须同时由专业单位验收合格。三、旁站程序承包商提前24小时报需旁站监理部位监理工程师检查是否具备施工条件YESNO承包商整改旁站人员跟班检查监督处理存在的问题填写旁站监理记录表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说明:1、承包商必须根据本监理方案的要求,在需旁站监理的部位施工前24小时书面向监理机构报告。如果不报,擅自施工,监理将向施工单位签发停工令,停止施工,责令整改等书面通知;因此所造成的全部损失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2、受到承包商的报告后,监理工程师应立即检查确认是否已具备施工条件;经检查达到施工条件的,监理工程师随即安排旁站监理员在现场跟班作业,并按程序实行监督和检查;四、旁站人员职责1、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58n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购配件、设备和商品砼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4、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五、旁站监理工作纪律1、旁站监理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施工地点对指定的工序实施旁站。不得无故不到,也不得擅自改变旁站内容。旁站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2、对来自于承包商的任何违规行为必须及时予以制止,必要时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第一时间报告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徇私舞弊,包庇纵容,更不得为不正当利益与承包商串通弄虚作假。3、必须如实、准确的填写旁站监理记录。58n第三章监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第一节监理人员的配置一、人员一览表现场项目监理工程师一览表监理岗位姓名性别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岗位证书编号总监理工程师覃文珩女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JZ(Q)11119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何筠轩工程师1人监理员杜方庆助理工程师1人二、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本工程设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造价监理工程师、测量监理工程师(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中任命)、安全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兼)、档案资料员。1、总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⑴全面负责完成监理合同范围内的工作。⑵确定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工作分工及岗位职责。⑶主持制定项目监理规划、审批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的监理细则。⑷组织全面实施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关系。⑸检查和考核监理人员的工作,对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监理机构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⑹58n审查分包单位资质;审查工程材料与构配件,必要时组织对其加工、生产的过程进行检查、抽验。⑺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重要文件。⑻审批并签署承建商提交的重要申请、计量支付证明文件和竣工结算。⑼处理工程变更事宜,签署工程变更指令。⑽主持或参与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的调查。⑾主持开工预备会议及工程例会。⑿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⒀签署监理对外发出的指令、文件、报表及报告。⒁主持调解合同争议,处理索赔事宜,签署索赔处理意见。⒂负责协调监理部与业主、承建商以及公司内各部门的沟通和工作联系。⒃审核签认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验收评定资料。⒄主持工程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审批承建商的竣工申请报告。⒅参与业主主持的工程竣工验收,签发工程移交证明书。⒆主持整理并审核签署项目的监理档案资料。⒇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理负责。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岗位职责:⑴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由总监理工程师任命并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⑵总监理工程师可以随时委托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履行和行使合同授予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职责与职权,并可以随时撤回此委托。这种委托和撤回委托必须写出书面文件。⑶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根据上述的委托向承建商发出的任何函电等,都与由总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函电同等有效,但是:①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对任何工作、材料或设备未加反对,应不影响总监理工程师对上述问题给予否定或纠正的权力。②承建商对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所来函电如有疑问,他可将该疑问提交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应对上述函电内容做出确认、否定或改变。⑷总监理工程师可保留如下权力:①对承建商项目经理部不称职主要负责人的撤换。②月度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及工程结算支付证书的签发。3、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岗位职责:58n⑴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专业监理细则。⑵具体组织实施专业监理工作,使监理工作严谨有序。⑶熟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承建商按图施工情况。⑷组织、检查和指导本专业监理员的工作。⑸负责审查承建商提交的与本专业有关的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方案、申请及报告等,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审查意见。⑹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负责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度,如有质量问题拟制整改通知单,经项目总监签发后,督促承建商落实整改。⑺负责分项工程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⑻负责进场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及构配件抽查、试验与使用批准,并按规定进行有见证送检。⑼负责本专业的工程计量工作。⑽负责本专业监理工作实施情况的记录,参与编写本专业的有关监理报告。⑾负责整理本专业的有关工程竣工验收资料。⑿及时、全面地向总监(总监代表)报告其负责的监理工作情况。⒀及时记载监理日记,参加工地例会,向项目总监(总监代表)反映监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⒁完成项目总监(总监代表)安排的其它工作。4、造价工程师岗位职责:⑴督促承建商及时申报补充预算、结算等经济资料,建立、健全监理部经济文件管理制度并督促有关人员遵守。⑵负责补充预算、结算等的初步审核(一般情形下为工程量审核),提交项目总监审批。⑶对非本专业的补充预算、结算,负责督促专业工程师及时审核。⑷负责每月承建商工程款的审核支付等工作。⑸负责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计价与评估。⑹参与工程索赔的谈判工作,并向总监提出书面的建议。⑺完成项目总监(总监代表)安排的其它工作。5、测量工程师岗位职责:⑴熟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承建商按图施工情况。58n⑵根据国家规范标准,按项目总监的安排,负责检查复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标高、轴线尺寸、几何规格、垂直度等情况,向项目总监提交质量监理情况报告,如有质量问题拟制整改通知单,经项目总监签发后,督促承建商落实整改。⑶及时记载监理日记,参加工地例会,向项目总监反映监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⑷完成项目总监安排的其它工作。6、安全工程师岗位职责:⑴负责本专业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督检查工作。⑵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内容,督促承建商建立和完善安全文明施工生产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等执行情况。⑶协助业主办理安全监督手续。⑷检查承建商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针对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并提出措施,并督促承建商整改,审查特殊机械和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⑸定期巡视检查施工现场,定期检查承建商的安全管理内业资料,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月报中,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制止,并拟发《安全隐患通知单》,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中,定期上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⑹每周监理例会上总结上周安全监理情况和安全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和整改时限;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问题整改不及时或不合格,向承建商签发整改通知单。⑺评价承建商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并提出奖罚意见。⑻每月20日将向总监书面报告安全监理情况。⑼完成项目总监(总监代表)安排的其它工作。7、现场文档员基本职责:⑴进场原材料、物件、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各种原始资料的整理。⑵施工过程中,各种检查资料的整理。⑶施工各阶段验收资料的整理。⑷协助现场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完善各种资料。58n⑸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⑹负责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及整理工作。三、监理组织机构图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工程部综合部质量部经营部各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组织机构框图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58n第四章自备监理仪器和设备第一节测量检测仪器检测仪器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时间1全站仪J2-21台全程2水准仪DSZ21台全程3砂浆回弹仪ZC51台全程4砼回弹仪全程5电子游标卡尺(0~150mm)2根全程6钢卷尺50m2把全程7比重计全程8温度测试仪FLUKE50s1台全程9接地电阻仪全程10万用表全程11摇表全程12电工工具1套全程13多功能质量检测器全程14小卷尺3m、5m每人1把全程15综合布线测试仪自综合布线开始进场58n第二节办公设备的配置办公、交通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时间1台式电脑PⅢ6001台全程2打印机EPSON6801台全程3传真机全程4投影仪全程5数码相机索尼1台全程6光学相仪全程7摄影机全程8文件柜每人1套全程9办公桌椅每人1套全程10111258n第五章监理工作程序第一节 工程项目监理总程序成立项目监理部编制《监理方案》及监理细则公司进行合同交底,有关管理制度交底公司审查,重点内容组织集体编写协助业主进行承建商的招标工作按程序组织开工1、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审批施工组织设计;2、审查承建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3、对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质量控制根据规划、细则及有关程序规定实施工程监理公司领导巡视检查(每月)公司工作质量检查公司管理层对业主及相关单位回访(每月)1、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2、控制工程进度3、控制工程投资4、定期召开协调会、专题会5、收集、整理监理资料6、监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形成各种监理文件、档案按竣工验收程序组织初验,协助各种专业验收参加竣工验收根据移交程序办理工程移交公司管理层对业主及相关单位回访监理总结形成监理工作改进意见报公司58n第二节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监理程序一、施工阶段监理总程序总监参加签署竣工验收报告监理工作总结审核竣工结算竣工验收总监组织竣工预验收进行质量评估协调各方关系,合同信息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过程监理分析、评价工程进度监督协调采取措施总监签发工程开工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施工监理交底施工准备阶段监理签订监理合同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标,签定承包合同审查施工单位资质、质保体系,核查开工条件参与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措施审批,签认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质量目标分解,影响质量因素控制,隐蔽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签认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安全控制工程投资控制58n二、工程质量控制程序1、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申请开工承建商审批、发布开工令业主、总监理工程师分部、分项施工承建商自检、填报分部分项质量检验审批表承建商下达整改通知书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内业资料检查监理工程师整理分析检查资料、填写质量监理记录、编写质量监理报告承建商、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竣工初验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监理参加“三方”竣工验收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督促承建商报请质量监督站核定竣工工程量等级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监理公司签发竣工移交证书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人员附: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2>测量复核资料3>材料、机械设备进场情况4>有关材料的试验报告5>施工企业资格证件6>分包单位的资格审查表制定质量监理细则监理工程师跟踪检查监理工程师资料齐备材料合格上道工序合格承建商编写质量监理总结不合格不合格工程未全部完成58n 2、图纸交底、会审制度(程序) ⑴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对设计、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说明进行交底并会审。⑵会审组织者应提前将图纸会审的日期安排通知有关单位,以便他们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对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⑶图纸会审中设计方首先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方和监理方的现场专业人员对图纸中的问题提出意见,由设计方或业主(主要是设计方)作出解答,并做好详细记录,最终由监理方汇总,交设计方进行最后确认,经设计方确认的会审记录,由与会各方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形成正式的会审纪要,返还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作为施工图的一部分加以实施。⑷图纸交底会审应形成会议纪要,图纸会审记录将作为图纸技术资料外,并应汇总作为会议纪要的附件。3、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制度(程序)⑴工程开工前,承建商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计划、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主要技术组织措施等,并报送监理单位审查。⑵监理单位在收到承建商报送的经主要技术领导签认的《施工组织设计》后,由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⑶根据监理审核意见,施工单位应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修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报送监理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确认。⑷承建商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年、季、月、周进度作业计划,并报送业主和监理单位审查,经审查同意的施工作业计划应认真执行。承建商应按工程特点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报送监理单位审查,承建商应按审核同意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4、工程开工申请制度(程序)58n总承建商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后,正式进驻现场,对业主移交的各种红线点、高程点进行确认;对三通一平的情况进行确认;并进行临时设施搭建;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措施进行实施;各种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的报审,并经讨论通过;以上各项完成并准备就序后,由承建商填写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对开工条件逐项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如条件尚不成熟,则责成承建商继续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直到达到开工条件,由总监正式签发开工令。承建商接到总监签发的开工令当天开始计算工期。5、旁站监理制度(程序)旁站监理的目的是对承建商的各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旁站监督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员担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监理。包括以下内容: ⑴检查用于工程的材料、设备、施工人员及其它施工条件与批准的单项工程开工报告是否相符。 ⑵检查各种集料的级配、配合比及用量与批准的标准试验通知单是否一致。 ⑶检查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对低劣的产品及时发出警告或作出指示。 ⑷每道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验收。 ⑸对隐蔽工程进行覆盖前的检查。 ⑹监督承包人施工人员试样抽取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记录。 ⑺观察了解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自然风险、隐患及外部干扰的信息,及时报告总监。6、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程序) ⑴在隐蔽工程验收前,承建商必须进行自检,并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验,合格者予以验收签证,不合格者由承建商返工后重新检验。⑵认真填写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有关人员签署意见。 ⑶隐蔽工程验收后,根据检查情况施工单位要向监理方填报申请隐蔽施工,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审核签字后可进入下道工序。 ⑷监理方在签发隐蔽验收单前,应考虑各个专业的隐蔽检查工作情况,如预留孔,预埋管线等是否经过有关专业检查签证。 ⑸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如基础基底,基础钢筋等必须经质检部门检查,还须经设计院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和签字认可。58n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签认程序:承建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监理工程师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审核质量保证资料合格不合格下达整改通知监理工程师签认,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程序)⑴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查(送质检站)。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⑵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58n8、抽样检查制度(程序)抽样检查是对各项工程实施中的实际内在品质进行符合性检查,内容应包括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砼的强度等的测定和试验,抽样检查应按以下要求进行:⑴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派出试验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的各种材料的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试验过程进行检查。如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则要求增加频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质量签认程序:承建商填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进场报验表监理工程师审查出厂合格证,抽检、见证送检监理工程师签认不同意进场使用合格不合格施工单位在指定部位使用9、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程序)⑴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暂停施工),同时填写事故报告单报监理方。⑵一般质量事故的处理,由总监或总监代表、技术主管即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分析其事故原因,并责成事故责任方及时写出事故报告和提出处理方案,经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由承建单位进行处理。⑶对重大质量事故应报请当地政府质检部门共同作出处理意见。⑷58n若事故原因迟迟不能查明,总监理工程师认为事故隐患尚未消除,则可不发复工命令,或再次发出暂停指令,直至事故原因查明后方可发出恢复施工、进行事故处理的指令。⑸事故处理后,责任方应提出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等文件,并对处理技术负责。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执行,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处理文件及处理结果情况,书面报送业主及监理公司。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承建商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执行业主参加监理参加质量事故阐述承建商填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监理、设计和承建商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监理签发认可事故处理方案并督促实施承建商按方案组织实施监理进行质量验评58n三、工程进度控制程序施工承包合同工期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承建商制定相应的劳动力、机械、材料使用计划制订施工进度综合控制计划监理工程师业主、监理工程师审查讨论编制相应的年、季、月度实施计划承建商检查实际进度执行情况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人员、材料供应、设备情况监理工程师每周、调整一次计划监理工程师定期(每月、每周)进行进度分析,编写进度报告提交业主监理工程师编制进度监理总结,进度控制工作结束监理工程师竣工验收颁发竣工证书监督工程返修合同保修期满每周检查进度计划实施情况,按总控制计划调整1、单位工程进度控制程序:不通过同意开工通过偏离计划58n2、进度计划的调整制度(程序)⑴根据合同条款,承建商申报经监理方确认的总进度计划及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施工单位应每周工程例会时报下周进度计划,并且每月对进度计划进行一次修订,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修订计划。⑵因非承包商原因使得进度延误,监理工程师应提请业主予以延长工期。批准后,承包人应调整进度计划和用款计划,并按调整后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⑶如施工进度出现延缓,监理工程师应指示承包商解释理由,说明将采取何种措施、如何加快工程进度。⑷因承包人原因,当实际进度表明工程不能按期完工,而且承包人拒绝接受监理工程师加快工程进度的指令,或采取了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仍不能赶上预期工程进度的,监理工程师应向业主提出报告,建议对工程一部分实行指令分包或更换承包人。3、工期延长审核制度(程序)为了考虑总进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凡属下列情况,都可以考虑延长:⑴实际工程范围及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量已超过合同的范围及工程量,并且将实际造成工期的延长。⑵合同条件中涉及的各种可能造成延期的原因。⑶业主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施工过程的设计修改,方案变更及工程进度款不能按期支付。⑷除承包商自身责任以外的任何原因。⑸在延期事件发生的7天内,承建商应向监理方提出《延长工期申请表》,监理工程师在接到《延长工期申请表》10天内,应对延长工期的理由进行审查,并对延长工期的天数予以确认,最终报业主代表及总监理工程师批复。4、单位工程中间验收制度(程序)⑴当组成一个工程的分部或分项工程完工后,承建商的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提出交工报告,自检资料不全的交工报告,专业监理工程师拒绝验收。⑵58n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完工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验收,必要时作测量或抽样实验,检查合格后提请总监签发《中间验收证书》。未经中间交工检验或不合格的分部、分项施工工程,不得交付下道工程使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⑶对填发了《中间验收证书》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方可进行计量,完工项目的竣工资料不全或结束整理工作未完,不得计量支付。5、工程停、复工程序: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暂停指令对事故问题进行处理承建商填写复工申请表监理工程师审查事故处理情况总监签发复工指令协助有关单位处理其它停工事由执行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暂停事由消失四、工程投资控制1、工程进度款支付制度(程序)⑴承建商必须在每月的25日向监理单位递交当月进度款申请书。⑵监理工程师在三个工作日内对工程形象进度是否属实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监理公司造价部。⑶公司造价部在2个工作日内,根据项目监理部签署的意见,依据有关定额、信息价及合同等,审定应付款项、款额并报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业主。⑷业主工程预算员复核监理公司审定的意见,并报业主主管领导。⑸通知申报单位到业主财务部门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支取手续。58n工程款的审批程序:承建商根据月度工程量填写工程款付款申请表监理单位造价工程师公司造价部审定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签发工程款付款报告业主代表向承建商付款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提供本月验收确认的各专业工程量不同意同意2、设计变更制度(程序)⑴设计变更是由于原设计图纸发生错漏以及业主根据使用功能要求而作出的对原设计图纸的变更,是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程序和规定。⑵重要设计变更,必须报业主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届时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进行结算。⑶一般设计变更,经业主代表和监理方研究认为确需要变更的项目,签字下发施工单位执行,并抄报业主主管领导。⑷图纸会审和会议纪要等涉及设计变更的内容,应以设计变更通知规定的格式统一签发。⑸设计变更通知由设计院或监理方统一编号后印发各相关单位。58n工程变更程序:承建商提出设计变更要求业主提出设计变更要求监理工程师不同意同意与设计单位协商办理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承建商执行变更3、施工现场签证制度(程序)⑴施工现场签证的主要事由:①因施工条件与合同保证条件有差异,施工单位承担额外工作的费用;②因技术需要改进施工方法导致工程量的增减;③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的施工材料代换;④当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的市场价格高于预算价格时,对价格的确认;⑤因业主原因增加的工程项目或工程数量。⑵签证程序:①承建商需办理签证单时,应在事前或上述事由发生的7日内向项目监理部报告所涉及的事由;②项目监理部根据承建商的报告会同业主代表予以核实和记录有关原始资料及数据;③经项目监理部、业主代表认证后,承建商必须填写统一的表格,并附有相关的通知或附图、增减工程量计算书,详细列明由此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情况,以便于复查核对和工程竣工后的结算以及工程档案的整理;58n④项目监理部收到承建商的签证单后应核对并签上意见报送业主签署意见;⑤办理签证的授权规定。每一签证单所涉及增减工程费用不超过一定数量时,经监理部认可后和业主代表签字则视为有效;超过一定数量时,需报总监理工程师领导及业主主管,经审核或授权有关人员签署后方能生效。授权金额可根据工程量的不同以及业主的管理制度的不同而协商确定;⑥承建商不按要求的程序和统一的表格填写签证单,监理方有权拒绝办理签证手续。4、工程索赔制度(程序)目前,整个国内建筑业处于买方市场,正规通过法律途径索赔的案例并不多见,单作为工程变更等原因出现的签证导致投资增加的事例都很普遍,因此为做好控制投资,同时又保护承建商的合理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补充条款中应尽量明确涉及索赔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⑴承建商向业主的索赔①工程条款变更承建商只负有完成合同约定工程任务的义务,对于合同之外的工程任务,承建商有权拒绝。如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坚持要求承包商完成非合同约定的工程任务时,承包商有权要求业主签定补充协议,并提出索赔。为了避免承建商在施工过程中以此“坐地讲价”,同时理顺现场管理,建议在合同中补充:“在红线范围内,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或工程增加要求,承包商必须承接,结算以签工程量及有关定额为依据。②现场条件的变更承建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或遇到原设计、施工图纸或说明所示的自然条件有重大异常,并给施工增加难度或增加费用时,有权向业主要求索赔。③工程因故暂停承建商因执行非自身责任,而业主命令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暂停工程作业时,受到损失或造成额外支出,以及工地上应付出的经常开支、薪水、设备折旧费、维修保养等项费用,有权向业主提出索赔。58n④工程数量条款的变更工程竣工时,合同实际结算的工程量及合同总价,与报价时的估计数量和总价往往不符,若实际工程数量增加过大,承包商有权要求调价。⑤检查验收条件的变更凡是合同文件中已有规定的试验,经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另外要求增加检测,而检测结果又表明工艺质量或材料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时,承建商有权要求业主承担此项试验费用。⑥业主提供的设备材料延误根据合同约定,由业主负责提供的设备、材料和机具等,未能按照工程进度及时交付的,以及提供的设备、材料等规格不符或有缺陷而不宜使用的,承建商有权向业主索赔。⑵业主向承包商索赔①由于承包商的职责引起的工期拖延。承建商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未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期,则业主有权根据合同的规定对拖延期予以罚款。②施工缺陷承建商施工不当造成工程有缺陷时,业主有权对由此而引起的损失提出索赔要求。索赔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工期索赔和价格索赔,加强现场的签证管理,严格签证程序,赋予有关人员适当余额的签证权是控制索赔依据的一个有效手段。工程索赔程序:承建商提出索赔要求填报索赔申请表58n监理工程师按有关合同条款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不同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不同意同意报业主6、施工材料定样制度(程序)为了控制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对预算定额内没有明确规定的主材以外的一些材料,如何确认其供货的样板和定货价格,直接关系到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为明确各方应负的责任,制定本制度。⑴凡属设计图纸已有要求报送样板和需要业主审批样板确认定货价格的材料,承建商在定货前必须向业主、监理报送材料样板和报价单,待监理及业主认可。⑵承建商在报送样板和报价单前要认真询价,每种材料要有不少于持本产品资质三家供应商的样板、技术资料和报价单。⑶项目监理部收到承建商报价资料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组织有关业主代表参加评估会,将选用供应商的样板进行编号、存档。⑷评估会参加人员应表述各自意见并签名,最后由业主代表正式签字确认供应商。⑸材料验收标准。若发现承包方所用施工材料与原评估所定的供应商及样板不符时,监理方和业主可不收货或在结算时另行评估价格,由此引起的损失由承包方负责。58n五、竣工验收监理流程图承建商验收合格填写竣工验收单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技术资料和现场检查组织竣工初验承建商书面提出竣工申请审查承建商的竣工申请书、竣工条件竣工验收签发交接证书整理合同文件、技术档案,编写竣工验收评估报告质量保证资料表不通过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第三节工程保修阶段监理程序制度一、保修阶段(缺陷责任期)工作制度(程序)从交接证明上写明的实际竣工日起至缺陷责任期,在此期间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完成以下工作:1、尽快完成竣工时尚未完成的工程。2、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对尚存在的一些质量缺陷作修补处理以使工程完成满足合同的质量要求。3、会同监理工程师定期对建筑物各部位的质量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58n1、监理工程师应在缺陷责任期终止前,对工程全面检查,若承包人未完成全部工程或尚有部分缺陷未修复,监理工程师可以在缺陷责任期终止之日之后14天内,根据终止以前检查的结果要求承包人完成未完成的工程和修补尚未完成的质量缺陷。2、在上述工作完成,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监理工程师可以在缺陷期终止日之后28天内签发缺陷责任终止证书。二、工程保修监理程序检查已完工程质量签定质量问题的责任,确定保修责任及修复费用承建商编制保修责任计划、方案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建商按保修计划、方案执行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建商责任计划的完成情况承建商提出保修责任终止申请报告成立保修期工作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审查保修责任终止申请报告有关单位签发保修责任终止证书(主体结构工程终身保修)不认可认可不认可认可第四节有关组织协调方面的程序一、本工程文件制度(程序)1、除非紧急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业务活动应采用书面形式,相互联系也应以书面为主并以书面为准。紧急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对其他单位的口头指令也应在事后及时办理书面认可。2、本监理部发出的所有文件均应有监理部负责人签字并盖有本监理部印章,否则应视为无效。58n3、为方便文件收发,如条件许可,请业主指定文件收发人,只要其签字收文,则该文件即被视为已经送达。项目监理部的收文由文秘档案员负责。4、对于项目监理部所发文件,如贵公司对其内容持有异议,可书面函告项目监理部。5、业主发往任何承建商的任何图纸、文件等受控文件,希望业主首先发放给项目监理部,由监理部负责转发。凡是业主审核完毕发放的资料(特别是各种签证、计划、报告等)也希望一律通过监理部下发。二、往来文件时限及签收制度(程序)1、监理过程中,各类往来文件及报表均应实行签发和签收制度。发文应根据规定的编号每次编制文号并建立发文登记册,做好收文单位的签收登记工作。2、为提高工作效率,监理过程中应根据合同规定与有关单位商定往来文件时限规定,各方均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完文件要承办的事项。这些时限主要有: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提交和监理审核时限;②原材料、构配件、设备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提交及监理审核时限;③隐蔽工程验收要求提出和监理签认时限;④施工记录和实验报告提交和监理审核时限;⑤工程洽商、设计变更提出和监理审核时限;⑥月工程进度付款提出和监理审核时限;⑦竣工结算提出和监理审核时限;⑧竣工资料提交和监理审核时限。三、本工程例会制度(程序)  ㈠第一次工地会议1、第一次工地会议应在签发开工令之前举行。会议由业主召集和主持,参加人员应包括: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及有关设计人员,必要时,可邀请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单位人员参加。2、监理工程师应在预备会议开始之前的合理时间内,将召集会议的通知,包括会议议程等书面送达与会各方,以便会议所需各项资料的准备。58n3、开工预备会议的主要议程应包括:⑴明确工程各方有关人员的授权、职责分工及组织机构;⑵明确监理工作有关的程序及要求;⑶检查业主负责的开工条件准备情况;⑷检查承包商开工准备情况;⑸明确工程进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程序、联络方式和渠道;⑹明确工程例会的例行议程、时间、地点及会议纪要的确认方式;⑺处理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4、第一次工地会议亦可称开工预备会议。必要时,监理工程师可以就各专业工程分别召开其开工预备会议。㈡例会制度1、我项目监理部将与业主代表及相关单位商定每月例会召开时间及会议地点。2、对于会议纪要或其他有关方面共同讨论形成的结论性文件,各相关单位在收到文件后立即予以核对,如有疑惑或异议,各单位收文后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项目监理部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3、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与会人员主要有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业主委派的工程师或代表、设计单位、质检站有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4、会议内容:检查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提出对策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审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重要事项;调整并拟订新的进度计划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协调各单位、各专业间的关系,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58n5、会议程序:监理工程师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提出存在问题;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监理负责人总结一月安全工作,指出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决定对违章事项处罚;承包商项目经理分述一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未能完成的工作要说明原因,持续三次例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书面报告有关上级领导处理;各专业提交下周工作计划;业主或监理代表对会议进行总结,明确工程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对施工承包商提出要求。6、工程例会由项目监理部负责记录会议情况及整理会议纪要,并在会后三日内签发各有关单位及报送有关领导,督促检查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四、专题会议制度(程序)1、专题会议包括图纸会审、技术疑难研讨和招投标等会议。会议由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主持。与会人员为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并根据专题会议的实际情况需要邀请的主管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参加。2、图纸会审会议的主要内容:分专业小组认真审查相关图纸,分析、比较图纸与设计目标工程实际情况的差距,组织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逐项向设计院提出修改意见。监理方负责记录各专业小组所提意见及设计院答复意见,整理撰写会议纪要,经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设计院和业主签字盖章后分发有关单位,组织跟踪检查和落实。3、招标标会议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召开,由业主和监理方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并将纪要分发各有关单位。4、结合实际情况召开,集思广益,解决难题,消除工程建设技术性障碍。五、组织协调制度(程序)工程项目实施存在着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为实现工程总目标任务是大家共同的目的,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三方从各自项目管理角度着眼必然会出现矛盾,因此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会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只有各方认真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保证总目标按期实现。1、一般情况下每两周召开一次协调会,参加人员有业主代表、承包方、分包方、监理方、如需协调的工种较多且较为复杂时,则应考虑适当增加协调会的次数,可增加到每周一次。58n2、会议协调的主要任务是:⑴项目各方组织分工与配合的协调;⑵项目各方及人际之间的关系协调;⑶项目实施中人、财、物、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协调。⑷会议达成共识后,严格按会议精神付诸实施。3、每次会议前,监理部将与业主方面全面沟通,就会议的有关事项协商一致。4、每月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工程师应与业主有关方面举行工程会议,总结前一段的工作,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第五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程序一、安全文明施工监理的原则以政府法令、法规为依据,高标准、严要求,以预防为主,消防安全隐患,达到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二、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1、人的因素⑴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未经许可开动机械;开动、关停机械时未给信号;班后未切断电源,造成意外通电、转动;忽视警告标志和警告信号;提闸、按钮等误操作;酒后作业等。⑵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吊架、塔吊安全装置失灵,未及时修理更换。⑶高处作业物件存放不当。如大铲、线锤、靠尺以及粉土砖等,致使物件坠落,形成物打击。⑷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如吊装区域;未经安全监督人员许可进入井中;易燃易爆场合使用明火等。⑸攀、坐不安全位置。如砂浆机上,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的重物上。⑹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和随便走动。58n⑺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⑻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如:工作时间聊天、嬉戏打闹或带着情绪想其它问题。⑼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临边作业不系好安全带,超过2米高度施工不搭设安全网。⑽穿高跟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进入施工现场。2、物的因素:⑴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管理或有缺陷,如机械传动部分无护罩;无超高限位装置;无安全保险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或接地不符合要求;塔吊等起重机械“四限位”、“两保险”不全。⑵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机械强度不够;起吊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行等。⑶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等缺少或有缺陷。⑷施工现场环境不良。如:夜间施工照明度不足;作业场地狭窄杂乱;工具材料堆放不安全;消防道路不畅通等。三、施工安全监理措施1、组织措施⑴要求承建商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的主要负责人,明确职责,制定相关制度。⑵制定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管工作程序和制度。⑶监理部各专业有负责本专业安全、文明施工的责任人。⑷审查承包商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并审查相关人员的资质。2、技术措施:58n⑴审查承建商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⑵审查承建商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施工措施。⑶审查承建商的安全、文明施工的体系。⑷审查承建商制定的施工现场消防布置方案。3、经济措施:⑴严格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对安全、文明措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并作以相应的处罚。⑵将安全、文明达标情况,作为工程进度款的付款依据之一。⑶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因承包商安全、文明施工的问题引起安全事故,造成业主的经济损失的要进行赔偿。4、合同措施:⑴与承建商签定合同时,要明确施工期的安全、文明施工总目标。⑵合同中要明确安全责任范围,制定安全、文明施工的奖罚条款。⑶确定安全事故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若干表现。四、文明施工1、施工现场临建搭设、材料堆放应严格按照土建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均做硬质地面,作好现场简易的排水沟,确保施工现场的不积水。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应随有随清,避免堆积。2、出入工地的车辆,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洁,不带脏土出入,污染道路卫生。3、施工现场要平整,材料、物资、配件要划区堆放,做到工完场清,现场整洁卫生。58n第六章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第一节本工程的特点1、本工程路基填方工程量相对较大,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Ⅱ类型,应重点考虑到分层压实、必须要保证到路基的密实度。2、本工程工期紧迫、工程量及工序要求严格,基础施工正处冬季,边坡支护安全、排水系统及防雨、防冻措施至关重要。3、路面结构采用15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1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4厘米厚混凝土面层。4、本工程覆盖面积大,要求工期仅为5个月,进度控制尤为重要。5、给排水系统由于车道经常有车辆通行,对管道材质、覆土厚度、管道基础和回填土密实度均有特别要求。第二节本工程的重点及监理措施一、土建专业重点及措施监理重点之一:土方开挖放坡本工程开挖天然地基,施工时应考虑采用护坡、放坡方案,否则可能导致流砂,崩塌甚至边坡失稳而滑坡。为满足顺利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应根据开挖深度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按二级放坡,坡面挂网喷射砼。监理重点之二:工期控制问题本工程工期为8个月,建筑面积3000m258n,挖填方量大,支护面大,各工序施工时间非常紧张,另外设备订货、专业配合、安装时间也紧张,必须打破常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工序搭接、交叉配合紧密,采取各种措施,方可达到要求工期,因而本工程的工期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控制措施主要有:详见《监理细则》相关章节监理重点之三:确保各工序质量验收一次性通过(合格率100%,返工率为0)。1、难点分析:本工程占地面积约4.5亩,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工种,以及各工序各环节在争抢进度当中,必然深度交叉,抢占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资源、要求它们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难免要使工序质量“顾此失彼”,施工质量失控的偶然因素也客观存在。因此确保各工序质量验收一次通过100%合格,杜绝返工现象发生,列为本工程监控难点。2、重点监控措施详见《监理细则》相关章节二、给排水专业难点、重点及措施㈠给排水专业的难点1、本工程功能复杂,涉及功能分区多、技术规范多、安装材料产品多,是监理工作的难点。2、本工程综合管线多,管道布置困难;施工时要统筹安排,严格按管线综合布置设计图的要求,并根据现场情况,按顺序施工,并做到小管径管让大管径管,有压管让重力流管。各专业施工时经常会出现碰撞,为防止错、漏、碰、缺的出现,施工前要由各专业工程师,会同设计人员开专题会,现场解决它们的相互布置问题,达到美观,及符合规范要求。各专业要相互协调严肃查处和预防先下手为强、各自为政的做法。3、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是很正常的,有时会出现其它专业的变更与本专业管道发生矛盾;因此,每一份变更的下发,不管是否是本专业的,都要仔细核对,以避免盲目施工。58n4、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是控制难点。对施工队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时常监督检查。施工人员要求进行培训,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5、处理好质量、安全与进度的矛盾。既要注重工程质量、安全,也要密切配合其他专业的工程进度。但不能为了工程进度而牺牲工程质量、安全。㈡给排水专业的监理重点1、做好施工前期监理工作,严格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资质审查,特别是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重点作好图纸会审工作。3、管线综合总体控制是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的保证,也是保证重力流排水管道通畅无阻的必需条件。4、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5、严格执行进场材料的联合验收及审批制度。6、给水管道及其附配件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水压试验。7、检查排水管道的施工是否遵照设计要求。8、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对施工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9、作好资料收集、跟踪、整理工作,资料要做到真实、及时、完整。第六章监理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概述为了确保向业主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监理质量的优劣是监理工作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我们在认真分析本工程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设定了缜密的监理质量保证措施,分别为:针对工程特点的组织措施;针对工程特点的制度措施;针对工程特点的技术措施;针对工程特点的经济措施。由于上述措施与监理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58n的内容密不可分,所以我们除在本节中作粗略叙述外,主要内容将在本章的其他节中穿插叙述。第二节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一、组织措施建立健全监理组织构架,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质量监督制度,落实质量控制的责任。1、组织形式采用总监负责制,按专业职能分组,按工程实施阶段成立施工监理组及合同造价组。2、组织的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须做到专业结构合理、技术职务及职称结构合理、专业人员数量合理。3、以书面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总监职责、专业监理工程师职责及一般监理人员职责。4、保证专业配套能力强,专业人员素质高,经验丰富。5、监理部安排专业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6、监理项目部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本公司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从公司级管理和监理部两个层次出发坚决抓质量。本公司监理的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竣工工程质量均为合格,部分工程还被评为省州优质工程。7、督促承建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其发挥作用并正常运转。在目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监理部必须深入承建商内部,调查其结构情况,对影响到质量目标实现的不合理构架必须提前提出,坚决予以整改。我司在管理承建商的力度方面历来比较大,有不少承建商认为,经过了我司的管理之后,其自身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8、要求总承包商对本工程实行质量检查控制点制度,如:土方回填、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工程等设置质量检查控制点,没有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签字认可,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否则监理将要求该承建商拆除并重新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委托其它承建商拆除等措施,最后达到监理质量标准为目的。二、制度措施58n1、施工准备阶段建立:前期施工准备进度计划的确定;监理工作相关程序报业主审定。2、施工阶段建立:⑴施工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制度:开工前对设计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说明进行会审,认真熟悉图纸及设计意图,监理组织由设计院对施工单位及各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⑵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制度: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各专业有关施工组织设计;汇总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意见;与施工单位磋商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意见。⑶工程开工申请及审批制度:工程开工前由承包商填报工程开工报告,监理检查业主及承包商负责的施工条件是否得到满足、根据有关法规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的各种许可是否齐备,开工报告获业主批准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开工令。⑷工程材料、半成品质量检验制度:工程材料及半成品进场前须向监理提出申报,进场后由监理组织或参与联合验收,采用有见证送检的形式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抽样复检,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⑸隐蔽工程分部(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⑹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中间验收制度:⑺技术经济签证制度:⑻设计变更处理制度:⑼现场协调会及会议纪要签发制度:⑽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制度:⑾工程款支付签审制度:⑿工程索赔签审制度:3、项目监理组织内部工作制度有:⑴监理组织工作会议制度:⑵对外行文审批制度:⑶建立监理工作日志制度:⑷监理月报制度:58n⑸行政、技术、经济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三、物资措施1、资料按专业分类,使每位监理工程师都备有一套技术标准、法规等工具书。由公司统一及时为监理工程师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监理内部工程经验及总结性资料等,同时在监理实施的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2、办公条件、生活条件配备合理的办公设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3、自备仪器、设备计算机、工程测量仪器及设备、检测仪器设备、交通及通讯设备、照相及录相设备等全部充分提供为监理工作所用。四、技术措施1、严格事前质量控制措施2、严格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五、经济措施1、制定质量控制奖罚制度,奖优罚劣,提高存在问题整改的及时性、效益性观念。2、实行仅支付符合合同及规范质量要求部分的工程款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合同及规范质量要求的拒付工程款。3、及时进行计划费用与实际开支费用的比较分析。4、认真准备资料,处理索赔事宜,并积极进行反索赔工作。5、严格按照《现场施工奖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进度达标情况进行奖罚;并对参加会议、监理通知单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奖罚,做到监理依据充分,奖罚分明。58n6、监督承包商完成工作面的交接与反交接工作,及时处理不按规定时间交接工作面的责任方并进行处罚。第三节土建专业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一、测量放线1、开挖前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有甲方提供的设计院绘制的平面布置图及经规划局批准的规划许可证。设计单位提供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书。以上资料必须齐全、无误后,施工方和监理方才能进行放线和验线工作。2、施工方必须上报给监理的资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及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测量放线人员及验线员的岗位证书。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测量仪器设备的检验合格证(注意证件有效期)。3、监理验线及临时BM点的高程复测4、基坑验线应注意的问题:5、高程和平面坐标的控制二、路基填方的施工本工程涉及到新路基填方工程量比较大,有部分断面填筑的厚度也很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非常重视按设计规定做好分层填筑、压实的工序,并要求及时搞好路基压实度的检测工作,确保路基填筑的质量;贯彻“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核对”的原则,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审核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时,监理人员对各工序必须检查,每道工序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将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三、路面底层、中层及面层的施工本工程路面底层设计为15厘米厚的级配碎石垫层,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材料的强度指标和材料的颗粒级配;路面结构中层分为24cmC30砼路面,16cm6%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16cm5%的水泥稳定碎石底58n基层,在施工中必须重点控制的是,材料的强度和配合比;做到分层压实,控制好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为24厘米厚C30混凝土,重点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的浇捣工序;根据设计要求留置好施工缝,施工缝增设加强筋(传力杆)1、降低水化热升温的施工技术措施混凝土配料中可掺加粉煤灰以争取减少15%~20%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热化,同时由于煤粉灰颗粒呈球形状起润滑作用,可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有利于底板顺利施工。混凝土配料中可使用高效减水剂,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水化热。试验数据证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用量,每升降10KG,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合理选择粗细骨料。2、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起保温效果,因此兼收两方面的效果。从温度应力的观点出发,保湿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扩散,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其二是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松弛特性,使平均总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性裂缝。潮湿养护的作用时:首先刚浇灌不久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的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其次混凝土在保温(25~40℃)及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和抗拉强度,早期抗拉能力上升很快。3、防雨、防汛联系并取得市气象台的服务,随时掌握气象情况。如预定浇灌期内有大雨则延迟浇罐时间。四、混凝土工程⑴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钢筋混凝土面出现漏筋,施工缝处有夹渣现现象;构件出现缺棱掉角和表面裂缝等。58n⑵监理控制措施:现场拌制混凝土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用料过磅制度。现场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不定时进行抽磅。严格控制配合比、搅拌时间;混凝土振捣要密实,防止漏捣和振振捣不均。节点钢筋密集区域应配合人工振捣手段达密实。混凝土浇捣前,仔细检查钢筋限位、混凝土保护层设置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按规范安排施工缝留设。施工缝部位要注意基层清理,做好冲洗和接浆。要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养护和拆模时间;保持混凝土湿润。五、砌体工程墙身砌体工程:⑴墙身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砌体砂浆饱满度不足;砌体留槎不规范,接槎处理不当;墙体表面任意留置水平沟槽;局部产生墙体裂缝等。⑵监理控制措施:砌筑前要求施工单位浇水润湿砌块,砌筑时铺灰不易过长。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桶底砂浆和隔日砂浆。及时进行竖缝的刮缝和塞缝,以减少墙体渗漏点。砌筑时留槎位置事先要经现场监理人员确认,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六、原材料质量控制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优劣。每项工程均把“中间产品质量和建筑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作为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之一。因此,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第四节给排水质量保证措施一、施工前期阶段监理质量保证措施1、熟悉、理解有关设计图纸及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58n2、编制切实可行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将有关的监理制度和材料、构件检验及复验制度、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检查、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档案,编制验收等制度书面通知建设、施工单位。3、协助或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办理以下建设手续:施工用水、用电、通讯、排污等市政手续;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及安全监督委托手续。4、协助建设单位(如有需要)考察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资质、信誉及其产品质量,并出具实事求是的评价意见。5、审查施工单位(包括分包单位)及其人员资质状况。要求施工单位不得超资质承接工程;工程负责人、技术干部、工程施工人员须有相应的上岗证书。6、检查设计图纸是否齐全,是否有审查通过意见书。7、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其中图纸审查应重点检查安装专业之间及安装与结构、建筑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坐标、标高等矛盾,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先进,有无设计缺项、漏项。8、审批和督促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并检查或协助施工单位完善其质量保证体系。9、建立严格的材料、设备验收制度。凡未经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场使用。10、开工前检查施工场地及施工所用水、电、气是否满足要求,人员是否已到位,施工机具、材料是否已进场,材料仓库是否能满足开工和连续施工的需要。二、施工阶段监理质量保证措施在此阶段要正确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以合同管理为手段,信息管理为依据,使各方面协调一致,保证质量、进度、投资在控制范围内。㈠施工实施阶段一般要求1、质量控制方面:⑴要求承建商必须建立完善的“三检”制度。⑵施工过程中要以建筑设备施工安装标准图册、国家给排水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加强技术质量的管理和安装工艺全过程的质量把关。⑶在施工中及时发现设计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设计院,并将设计院的处理意见及时下达给施工单位。58n⑷工程开工后,首先配合土建按图纸按规范做好各种管道、设备的预留预埋工作。⑸做好旁站监理,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⑹隐蔽工程完工,施工单位初验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验收通知单,报告给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有特殊要求的部位,由质监站、监理工程师、业主共同参加验收。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在各项目大面积施工之前先做样板,经质监站、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承建商共同检查验收,并做好签证手续后,方可普遍进行施工。⑻承建商要提出成品、半成品保护的措施和方法,避免各专业交叉施工时,造成管道堵塞。⑼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详见《监理细则》相关章节⑽配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处理好施工中因其它专业变更引起的本专业的工程变更。⑾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的工程变更,要做好现场签证。⑿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⒀行使质量监督权。⒁对承建商停工后的复工申请签署意见。⒂行使质量否决权,对给排水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签署质量认证意见。⒃建立质量监理日志,全面掌握工程施工质量动态及影响因素的情况。⒄定期向总监、业主报告本专业工程质量动态控制情况。三、保修阶段监理质量保证措施1、监理单位根据发包人与承建商签订的工程质量保修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进行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2、如果因用户使用不当或者第三方造成的质量缺陷,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缺陷,则不属于保修范围,保修费用由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58n3、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时,发包人或监理单位受发包人委托,向施工承建商发出保修通知,承建商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及时到现场核查情况,履行保修义务。若承建商不到现场核查情况,则发包人有权另行委托其他单位保修,由承建商承担责任。4、保修期限内因工程质量缺陷造成工程所有人、使用人或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害时,受损害方可向发包人提出赔偿要求。发包人赔偿后向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责任方追偿。5、因保修不及时造成新的人身、财产损害,由造成拖延的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第五节电气专业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一、本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电气工程质量的评定和验收,是最终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监理机构将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合同和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价验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本项目监理中执行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评价标准:设计阶段的质量评价工作主要是评价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状况。2、电气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评价标准施工阶段工程质量评价标准是根据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执行。3、电气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评价标准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从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可知,要控制电气工程的质量,就应按照建设过程的程序依次控制各阶段的工程质量。我司专业监理工程师在进行电气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坚持质量第一原则;②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③坚持以预防为主;④坚持质量标准;⑤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58n⑥强调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三、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1、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1)狠抓电气工程工序控制和材料、设备控制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工序控制和材料、设备控制,监理部在工序开始一周前编制电气工程监理细则,经公司工程部审批后实施。(2)旁站监理即在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查重点工序的施工全过程,对每一旁站监理。(3)试验这是专业监理工程师确认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的主要依据。除用承建商的正常检验数据外,还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验。(4)有见证送检按照市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抽取样品并亲自送质量鉴定机构,对结果进行跟踪和处理。送检的频率按照政府规定执行。(5)指令文件它是运用监理工程师指令控制权的具体形式。监理工程师的各项指令都将是书面的或有文件记载方为有效,并作为技术文件资料存档。(6)规定的质量监控工作程序规定双方必须遵守的质量监控工作程序,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这也是进行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和依据。(7)利用计量和支付控制手段对施工承包单位支付任何工程款项,均需由监理工程师开具支付证明书,没有监理工程师签署的支付证书,业主不得向承包方进行工程款支付。2、电气工程监理质量保证措施⑴施工准备阶段①认真组织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会审,尽量将图纸设计中的存在地问题在此阶段予以解决,减少因设计引起的变更和签证。②审核承建商编制的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58n③审核承建商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④审核弱电系统工程深化设计图纸。⑤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⑵施工阶段①督促、检查承建商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国家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协调业主和承建商之间的关系。②严格审查承建商的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禁止无证上岗。③审核承建商或业主提供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数量及质量,签署材料、设备报验单(或报审表)。④组织电气工程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签署隐蔽验收记录和工程(或变更工程)报验单。⑤严格按电气工程质量监控程序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⑥审查电气工程设计变更及工程联系单,掌握其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情况。在本工程中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发生。⑦熟悉各类工程合同内容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及造价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作好工程量计量的审查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投资。⑧督促承建商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⑶、系统验收阶段①审核系统竣工资料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②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③组织业主和工程承包人进行电气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审核验收资料。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弱电系统验收。④对弱电系统,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⑤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⑥弱电系统的单项系统功能验收弱电系统的单项系统功能验收是指对调试合格的各子系统及时实施功能性验收,以便系统及早投入试运行,发挥作用。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业主、系统承建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共同参加单项系统功能验收。⑦弱电系统联动、集成验收⑧分项工程、子系统专项验收58n3、电气工程具体监理质量保证措施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熟悉本工程图纸,掌握规范,严格按经会审的施工图纸、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建立并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化监理制度:⑴材料、设备报审所有电气工程的材料、设备进场必须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同意不得用于本工程。进场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先审核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资质文件。⑵材料、设备有见证取样、送检目前,建设主管部门对电气工程尚无明确要求那些材料、设备必须送检。⑶工程报验和工程量计量在本工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报验制度,对电气管路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线路及设备测试、调试运行等必须按阶段及时报验,未经报验、签字,承建商不得对隐蔽工程进行隐蔽及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进行工程量计量。⑷工序交接签字对于与其它专业、工种衔接、配合的电气分项工程,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建商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对本专业已完成相应的工作进行确认并在工序交接单上签字,之后才允许对工程进行隐蔽。⑸旁站监理⑹要求承建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并监督实施第六节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措施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包含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合格;分部、分项工程所包含的各检验批必须合格。质量保证资料必须齐全、完整;58n恩施州同欣监理公司鹤峰县分公司鹤峰县鹤峰县中营镇黍子评老街改造工程项目监理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覃文珩2014年9月4日审核: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公章)年月日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5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