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建筑工程规范性旁站监理方案
建筑工程旁站方案目录一、旁站检查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范围二、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旁站内容三、旁站检查的程序四、旁站人员职责n建筑工程旁站方案一、旁站检查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范围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二、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旁站内容(一)土方回填1、土方回填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柱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标高-50±30±50-50-50分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料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对填方土料的质量控制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地2/3(当使用振动碾压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得3/4);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填方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遍数和夯实质量,在夯实前应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当填料为粘性土或排水不良的砂土时,其最佳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容量,应用击实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土料为粘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控制在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干、均匀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含水量过低、土料过干,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n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填土和压实的过程。应减少施工过程中雨淋或暴晒,以防止土的湿度急剧变化。当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压实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总之,对于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2.2基坑回填土方的施工监理控制2.2.1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要控制适宜含水量。当采用不同的土回填时,应按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土内形成水囊和滑动现象。2.2.2基坑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填土前,应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并验收基底标高;②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③基坑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④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⑤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和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2.3基坑回填土方时,应在相对的两侧或四侧同时进行。每层均须仔细压(夯)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夯)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所要求的密实度和所使用的压实机具的性能而定。2.2.4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当填土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2.2.5人力夯实要按一定方向进行,打夯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中间。2.2.6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室内的基坑不得用已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一)灌注桩砼浇筑1、灌注桩砼浇筑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单位数值桩位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孔深偏差mm+300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桩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n桩径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沉渣厚度端承桩mm≤50摩擦桩mm≤150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mm160~220干施工mm70~100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混凝土充盈系数>1桩顶标高m+30-50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混凝土浇捣为保证混凝土搅拌质量及浇筑连续性,监理人员采用旁站方式,做好质量控制。①灌注前严格控制导管与孔底高度不超过50cm,利用导管的混凝土与导管外的混凝土压力平衡法计算首灌混凝土量,保证首灌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1m以上。②隔水装置采用混凝土堵水塞加垫圈,保证首灌混凝土在导管中与泥浆完全隔离。③混凝土质量控制:在现场自搅要有前后台质检人员在场,计量搅拌,混凝土坍落度随时抽查检验,避免堵管现象发生。④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控制在2-6m,每次拔管之前必须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满足拔管要求方可拔管。⑤每根桩混凝土浇灌连续性按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浇筑时间间隔确保混凝土顺利灌注不受影响。⑥混凝土超灌高度要保证一倍桩径以上,从而确保有效桩长以及保护桩头钢筋。⑦每根桩混凝土试块1组。2.2监理控制程序要点2.2.1试桩施工阶段原始数据和资料的积累,包括场地地层情况、施工机械性能以及成孔、清孔、灌注混凝土等工艺实施,为开工阶段桩基工程监理中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提供重要信息。2.2.2成桩过程的每道工序均设置控制要点,特别在钢筋笼焊接下放、测量沉渣、混凝土首灌要点上增加检验力度,从而保证桩身强度以及桩基承载力,避免质量隐患。2.2.3每道工序需承包单位自检、复检,监理验收三次检验,增加质检力度,从而为验收项目达到质量标准提供保证,避免工序返工现象的发生。2.2.4灌注混凝土时采用监理人员旁站,在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控制上做到全过程控制,避免在混凝土灌注中导管超拔混凝土面的现象发生。2.2.5灌注桩隐蔽验收资料较多,在每次监理验收之前必须有施工质检人员提交报验单,验收合格后签字,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避免在验收过程中有遗漏现象发生。(一)地下连续墙n1、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墙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永久结构1/300临时结构1/150导墙尺寸宽度(w+40)mm墙面平整度<5mm导墙平面位置±10mm沉渣厚度永久结构≤100mm临时结构≤200mm槽深+100mm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永久结构<100mm临时结构<150mm插入式结构<20mm永久结构时预埋件位置水平向≤10mm垂直向≤20mm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监理控制①修筑导端控制导端是地下连续墙挖槽之前修筑的临时结构物,它对挖槽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泥浆护壁的质量控制:a、物理的稳定性;b、化学的稳定性:c、合理的流动特性;d、良好的泥皮形成能力;e、适当的比重。③挖槽的控制挖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因此提高挖槽的效率是缩短工期的关键。同时,槽壁形状基本上决定了墙体外形,所以挖楷的精度又是保证地下连续墙质量的关键之一。地下连续端挖槽的主要工作,包括:单元槽段划分;挖槽机械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制订防止槽壁坍塌的措施与工程事故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④钢筋笼加工和吊放监理检查控制a、钢筋笼加工钢筋笼根据地下连续墙墙体配筋图和单元槽段的划分来制作。钢筋笼最好按单元槽段做成一个整体。加工钢筋笼时,要根据钢筋笼重量、尺寸以及起吊方式和吊点布置,在钢筋笼内布置一定数量(一般2-4榀)的纵向桁架。n制作钢筋笼时,要根据配筋图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间距及根数。纵向钢筋接长宜用气压焊接、搭接焊等。铡筋连接除四周两道钢筋的交点需全部点焊外,其余的可采用50%交叉错点焊。成型用的临时扎结铁丝焊后应全部拆除。钢筋笼的制作速度要与挖槽速度协调一致,由于钢筋笼制作时间较长,因此制作钢筋笼必须有足够大的场地。b、钢筋笼吊放钢筋笼的起吊、运输和吊放应周密地制订施工方案,不允许在此过程中产生不能恢复的变形。钢筋笼起吊应用横吊梁或吊架,吊点布置和起吊方式要防止起吊时引起钢筋笼变形。起吊时不能使钢筋笼下端在地面上拖引,以防造成下端钢筋弯曲变形。为防止钢筋笼吊起后在空中摆动,应在钢筋笼下端系上曳引绳以人力操纵。插入钢筋笼时,最重要的是使钢筋笼对准单元槽段的中心、垂直而又准确的插入槽内。⑤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控制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形式很多,而且还正在发展一些新型接头,一般根据受力和防渗要求进行选择。总的来说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分为两大类:施工接头(纵向接头)和结构接头(水平接头)。施工接头是浇筑地下连续墙时在墙的纵向连接两相邻单元墙段的接头;结构接头是已竣工的地下连续墙在水平向与其他构件(地下连续墙内部结构的梁、墙、板等)相连接的接头。⑥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a、地下连续墙均应设置导墙,导墙形式有预制及现浇两种,现浇导墙形状有“L”型或倒“L”型,可根据不同土质选用。b、地下墙施工前宜先试成槽,以检验泥浆的配比、成槽机的选型并可复核地质资料。c、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抗渗质量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执行。d、地下墙槽段间的连接接头形式,应根据地下墙的使用要求选用,且应考虑施工单位的经验,无论选用何种接头,在浇注混凝土前,接头处必须刷洗干净,不留任何泥砂或污物。e、地下墙与地下室结构顶板、楼板、底板及梁之间连接可预埋钢筋或接驳器(锥螺纹或直螺纹),对接驳器也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抽样复验。数量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抽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试验等。f、施工前应检验进场的钢材、电焊条。已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其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检查泥浆用的仪器、泥浆循环系统应完好。g、施工中应检查成槽的垂直度、槽底的淤积物厚度、泥浆比重、钢筋笼尺寸、落注导管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浇注面标高、地下墙连接面的清洗程度、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锁口管或接头箱的拔出时间及速度等。h、成槽结束后应对成槽的宽度、深度及倾斜度进行检验,重要结构每段槽段都应检查,一般结构可抽查总槽段数的20%,每槽段应抽查1个段面。i、永久性结构的地下墙,在钢筋笼沉放后,应做二次清孔,沉渣厚度应符合要求。j、每50m3地下墙应做l组试件,每幅槽段不得少于l组,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土方。k、作为永久性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土方开挖后应进行逐段检查,钢筋混凝土底板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nL、地下墙的钢筋笼检验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一)土钉墙1、土钉墙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单位数值锚杆土钉长度mm±30锚杆锁定力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或土钉位置mm±100钻孔倾斜度°±1浆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注浆量大于理论计算浆量土钉墙面厚度mm±10墙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土钉现场测试的监理控制注意事项①土钉支护施工必须进行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应在专门设置的非工作钉上进行抗拔试验直至破坏,用来确定极限荷载,并据此估计土钉的界面极限粘结强度。②每一典型土层中至少应有3个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钉。应与工作钉采用相同的施工工艺同时制作,其孔径、注浆材料等参数以及施工方法等应与工作钉完全相同。③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宜用穿孔液压千斤顶加载,土钉,千斤顶,测力杆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千斤顶的反力支架可置于喷射混凝土面层上,加载时用油压表大体控制加载值并由测力杆准确予以计量。④测试钉进行抗拔试验时的注浆体抗压强度不应低于6MPa。试验采用分级连续加载。在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立即记下位移读数并保持荷载稳定不变,继续记下以后的位移读数。2.2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①施工监理的主要任务是随时观察和检查施工过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并最终参与工程的验收。②土钉支护施工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混凝土外加剂、钢筋等)的质量要求以及各种材料性能的测定,是否以现行的国家标准为依据。③支护的施工单位是否按施工进程及时向施工监理和工程的发包方提出以下资料:a、工程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图;b、初步设计施工图:c、各种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试验报告:d、工程开挖记录:e、钻孔记录(钻孔尺寸误差、孔壁质量、以及钻取土样特征等);nf、注浆记录以及浆体的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等:g、喷混凝土记录(面层厚度检测数据,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等);h、设计变更报告及重大问题处理文件,反馈设计图:i、土钉抗拔测试报告:j、支护位移、沉降及周围地表、地物等各项监测内容的量测记录与观察报告。④支护工程竣工后,应由工程发包单位、监理和支护的施工单位共同按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认定合格后予以签字。工程验收时,支护施工单位应提供竣工图以及全部资料。⑤在支护竣工后的规定使用期限内,督促支护施工单位继续对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一)后浇带砼浇筑1、后浇带砼浇筑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后浇带留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因此监理对后浇带预留的位置是否正确需用加以确认。后浇带何时浇捣,要根据设计要求执行,因此监理必须对浇捣时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关键问题加以确认。后浇带砼浇捣前必须按有关规范和图纸要求做好凿毛、清理、套浆、钢筋调直等准备工作,监理必须对这一道工序加以检查。其余如同普通砼浇捣一样,对砼的级配、振捣、养护等进行检查、旁站和督促。(二)防水混凝土浇筑1、防水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符合设计要求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件等设置和构造符合设计要求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件位置应正确符合设计要求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15n-10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101、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2.1.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2.1.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1.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2.1.4拌制混凝士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2.1.6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2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2.2.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2.2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2.2.3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l:2~l:2.5;2.2.4水灰比不得大于0.55;2.2.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2.3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2.3.1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每盘混凝士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2.3.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2.4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2.5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2.6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2.7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引气泡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2.8施工过程中的检查2.8.1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2.8.2所用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现场复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应合格。2.8.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合用水量、水泥重量、外加剂掺量等。n2.8.4检查混凝士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测两次。掺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测定含气量。2.8.5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否缝隙、杂物,对欠缺之处应及时纠正。2.8.6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铁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2.8.7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8.8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2.8.9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并用水湿润模板。2.8.10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溜管等工具进行浇筑,以防止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2.8.11在结构中若有密集管群,以及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不易使混凝土浇筑密实时应改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捣,以保证质量。2.8.1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h,夏季可适当缩短。(一)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1、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等细部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基层符合设计要求搭接缝符合设计要求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符合设计要求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本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铺贴的卷材防水层。2.2、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匀与铺贴的相容性。2.3、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2.4、防水卷材厚度防水等级设防道数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单层:不应小于1.5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1.2mm单层:不应小于4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3mm2级二道设防3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1.5mm不应小于4mmn复合设防不应小于1.2mm不应小于3mm2.5、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2.6、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2.6.1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2.6.2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2.6.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2.6.4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2.7、热溶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2.7.1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溶法施工;2.7.2卷材表面热溶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折;2.7.3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溶液,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2.7.4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2.8、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2.8.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2.8.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2.8.3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厚水泥砂浆。2.9、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2.10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2.11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12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13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14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15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一)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1、梁柱节点钢筋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n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接头试件符合设计要求接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外观质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搭接接头符合设计要求箍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绑扎钢筋网长、宽±10网眼尺寸±20绑扎钢筋骨架长±10宽、高±5受力钢筋间距±10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柱、梁±5板、墙、壳±3钢筋绑扎、横向钢筋间距±20钢筋弯起点位置2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水平高差+3,01、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2.2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2.4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5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6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要求对钢筋焊接接头试件进行见证取样,对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2.7对钢筋的接头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n①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②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③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2.8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头,不应大于50%;③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2.9检查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梁内构件不宜大于25%;②柱内构件不宜大于50%;③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内构件不应大于50%。2.10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检查箍筋的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二)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水泥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外加剂符合设计要求氯化物及碱含量符合设计要求矿物掺合料符合设计要求粗细骨料符合设计要求拌制用水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设计符合设计要求n配合比鉴定及验证符合设计要求施工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及试件取样留置符合设计要求抗渗混凝土试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缝留置及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留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养护符合设计要求1、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混凝士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士中的粉煤灰》GBl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2.2普通混凝士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2、对混凝士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2.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2.4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士,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2.5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2.6混凝士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最: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n2.7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2.8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士试件虑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2.9混凝士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2.10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套。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2.11后浇带的留置位置虑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数最:全数检查。检务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2.1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I、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士,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混凝十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l、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n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预应力张拉1、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张拉、放拉时的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和滑脱符合设计要求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符合设计要求2、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2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3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检查同条件养护的砼试件试验报告)。2.4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的规定;②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③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④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⑤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2.5检查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需要超张拉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二)装配式结构安装1、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n1.1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1.2检查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1.3检查施工企业是否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志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复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要求作出标志。1.4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吊装;构件安装就位后,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1.5检查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处钢筋或埋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术JGJl07要求1.6检查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②对不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或M15;③用于接头和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或砂浆试块按规定现场监制。1.7检查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混凝土试件强度报告,当其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承时方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一)钢结构安装1、钢结构安装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基础验收及允许偏差支承面、地脚螺栓(锚栓)位置支承面标高±3.0水平度L/1000地脚螺栓(锚栓)螺栓中心偏移5.0预留孔中心偏移10.0座浆垫板顶面标高0.0-3.0水平度L/1000位置20.0杯口尺寸底面标高0.0-5.0杯口深度H±5.0杯口垂直度H/100,且不应大于10.0位置10.0n构件验收符合设计要求顶紧接触面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和侧弯曲符合设计要求主体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地脚螺栓精度及允许偏差螺栓(锚栓)露出长度+30.00.0螺纹长度-30.00.0标记符合设计要求桁架、梁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钢柱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吊车梁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檩条等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平台等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焊缝组对间隙允许偏差无垫板间隙+3.00.0有垫板间隙-3.0-2.0结构表面符合设计要求1、旁站检查的方法和措施2.1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2.2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先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2.2.1国外进口钢材2.2.2钢材混批2.2.3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2.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2.2.5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2.2.6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2.3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检查数量:每一品种、规格的钢板抽查5处。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量测。2.4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检查数量:每一品种、规格的型钢抽查5处。检验方法:用钢尺和游标卡尺量测。2.5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5.1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2.5.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规定C级及C级以上;n2.5.3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一)网架结构安装1、网架结构安装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标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标准焊接球符合设计要求螺栓球符合设计要求封板、锥头、套筒符合设计要求橡胶垫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验收及允许偏差(mm)符合设计要求支承面顶板、支座支承面顶板位置15.0顶面标高0-3.0螺栓位置顶面水平度L/1000支座锚栓中心偏移±5.0支座符合设计要求拼装精度及允许偏差(mm)注:L1为杆件长度;L为跨长小拼单元节点中心偏移2.0焊接球点与钢管中心的偏移1.0杆件轴线的弯曲矢高L1/1000,且不应大于5.0锥体型小拼单元弦杆长度±2.0锥体高度±2.0上弦杆对角线长度±3.0平面桁架型小拼单元跨长≤24m+3.0-7.0>24m+5.0-10.0跨中高度±3.0跨中拱度设计要求起拱±L/5000设计未要求起拱+10.0单元长度≤20m,拼接长度单跨±10.0多跨连接±5.0单元长度>20m,拼接长度单跨±20.0多跨连接±10.0节点承载力试验符合设计有要求n结构挠度符合设计要求三、旁站检查的程序1、监理企业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应当制定旁站监理方案,明确旁站监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等。旁站监理方案应当送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各一份,并抄送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2、施工企业根据监理企业制定的旁站监理方案,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前24小时,应当书面通知监理企业派驻工地的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应当安排旁站监理人员按照旁站监理方案实施旁站监理。3、旁站监理在总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由现场监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4、旁站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5、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企业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6、旁站监理记录是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对于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凡没有实施旁站监理或者没有旁站监理记录的,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在相应文件上签字。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监理企业应当将旁站监理记录存档备查。四、旁站人员职责1、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现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4、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