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I、J匝道临时路基施工方案
14n14n14nI、J匝道临时路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I匝道路基全长67.608m,与G匝道桥路基、西环道相接;J匝道路基全长84.758m,与匝道桥路基、西环线相接。I、J匝道桥能否通车直接制约着后续施工。目前I、J匝道路基软基处理已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工期,必须优先安排该匝道路基施工。二、施工方案总体施工方案:路基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采用挖掘机装车,10t自卸汽车运输,大功率推土机整平,50t装载机配合20t震动压路机碾压,实行机械化流水施工,使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1、路基填筑前准备工作(1)施工准备路基土方回填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草皮、垃圾、烂泥、积水。(2)进行碎石回填,回填碎石采用50㎝厚级配碎石垫层分两层填筑,不许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0㎝,回填后用K30实验检测地基承载力。碎石垫层顶面铺设一层双向塑料土工格栅,抗拉强度(纵横向)为30KN/m,延伸率小于10%。(3)在碎石和土工格栅完成后便进行路基填筑,根据现场测量,现有德胜路南侧临时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南辅道路基填筑范围内,且顶面低于南辅道设计顶面(见临时道路与南辅道相对关系图),而设计要求成型后匝道桥14n路基与南辅道相接,路基顶面在相接处标高相同,为了不中断南侧临时道路通车,I、J减少临时工程数量,匝道桥路基起点(与南辅道相接处)标高应降低,与现有临时道路保持一致,终点标高与桥梁起点标高保持一致,需要对线路纵坡进行调整,路基分两次填筑成型。附图1:临时道路与南辅导相对关系图(附详细图)14n路基填筑前,应根据路基设计填筑高度、路基顶面宽度、边坡坡度及清理地表后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路基填筑范围,现场放样时,路基填筑边线应超过设计30cm,保证路基边坡碾压密实。路基成型后边坡整修时清除超填部分。(4)特殊地基监测监测项目均在软基处理后,填土前埋设完毕。监测断面布设在IK0+035、IK0+055两处。考虑到沿线淤泥层较厚,为保证监测的准确性,监测方式采用Ⅲ类型,即路肩沉降板(两侧)+路中沉降板+坡脚沉降板+侧斜管(一侧)+孔隙水压力计+分层沉降标+位移边桩(两侧)+静止土压力计。具体埋设及监测方法见路基监测专项方案。2、临时路面技术标准确定I匝道路基受行车干扰影响,无法一次填筑成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桥临时路面中线采用半径为30m的圆曲线,曲线同时与现有南侧临时道路、I匝道路基中线近似相切,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行车顺畅及安全。如下图所示:14nJ匝道路基亦无法一次填筑成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临时路面采用原设计线性,曲线与南辅道相切,顺接于南辅道临时道路,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证行车畅通和安全。如下图所示:临时路面技术标准:路面结构为20cm厚C30混凝土,宽度为9m,计划车速30Km/h,由于设计车速比较底,路面不设超高及加宽,考虑到排水及行车顺畅,采用2%横坡与匝道桥相接并保持横坡一致。I匝道路面中线全长69.42m,14n由于临时路面线路纵坡受南侧现有临时道路及I匝道桥限制,整个上桥车道纵坡变坡点位于I匝道桥起点位置,无法设置竖曲线,要求临时上桥路面纵坡必须与I匝道桥纵坡一致,根据南侧临时道路及I匝道桥起点标高,确定线路纵破为4.72%,与I匝道桥纵坡4.8%接近,计划在变坡位置不设置竖曲线。J匝道路基全长98.312m,由于J匝道路基上方的220KV高压电线距离路基高度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设计路基坡度应与南辅道临时路面顺接,保证路面与高压线之间的安全距离满足要求,确保行车安全。路基填筑时,填筑范围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填筑,填筑高度为设计路面层底高度,当施工到设计路面层底面标高时,放样出临时上桥路面填筑边线,在临时上桥路面范围内继续填筑26cm角砾石垫层,20cm厚5%水泥碎石水稳层,两侧间隔1m设置隔离墩,形成临时行车道。待南侧隧道通车,上桥车辆从苏岗大桥上桥,封闭I、J匝道并拆除临时上桥路面及路基,匝道路基同南辅道同时填筑至设计标高,路基达到成型程度。见路面与路基关系平面示意图:14n3、路基填筑(1)、控制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控制,设专人采用水平仪配合带有刻度的钢钎进行检查,碾压遍数必须达到试验段确定的遍数。(2)、严格控制含水量试验人员每层碾压前都测定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小采用洒水车洒水,含水量过大采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以保证含水量接近最佳标准。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其含水量在试验段压实工艺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3)、测量控制14n技术人员准确控制路基中线、水平面位置及标高,防止欠填或超填,并将路基面标高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每层碾压完毕都要进行测量。(4)、曲线地段路基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加宽、保证曲线圆顺。(5)、施工中严格控制“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确保路基的密实度及地表水及时排出。(6)、分层填筑路堤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填筑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不超过30cm。填土路基地表用推土机和压路机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分层填筑。填料堆放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厚度均匀。铺筑宽度每侧加宽不低于0.3米,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密度,填筑时作好边坡整修工作。分段填筑的路堤,在两段交接处同时填筑时,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衔接长度不得小于2米。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地段应作成高度不大于1米,宽度不小于1.5米的台阶。(8)、摊铺平整填料摊铺平整使用装载机整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凹。对于非渗水填料,平整面做成坡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铺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仪检测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9)、碾压夯实14n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碾压速度等,并对填层的厚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用平地机再整平,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时行驶速度一般为:4~5Km/h。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压路机重叠40~50厘米,相临两区段纵向重叠2.0米。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下层填筑。(10)、路基填筑质量的检测、签证路基填筑按试验确定的参数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应及时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测试验,主要采用灌砂法,并准确详细记录试验结果。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11)、路基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4、质量控制标准1、本工程一般路堤边坡高度H≤6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5。对于沿河段路堤采用实体护坡、重力式挡墙来进行处理。2、路床填筑对填料要求较高,为保证路床填筑质量,设计阶段将采用符合质量要求指定土料场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项目分类路面地面一下深度(㎝)填料最大粒径(㎝)填方路基上路床0~3010下路床30~8010上路堤80~15015下路堤150以下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103、路堤填料最小要求14n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路基路床0~0.380.3~0.85零填及挖方路基0~0.380.3~0.85上路堤0.3~0.84下路堤1.5以下3土质路基压实度(城市道路)填挖类型路面地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快速路及主干线填方0~3095>8093挖方30~80954、路床填料应压实、均匀,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00㎜,路床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常水位以下路堤,采用水稳性好、塑性指数不大于6且压缩小、不易风化的粗砂填筑,常水位以下的路堤压实度,按一级公路重型击实标准相应深度进行控制。5、预埋排水管道路基填筑前,复核好排水管道平面位置及管底标高,当填筑到管道顶设计标高以上50cm时,开挖管道位置至管道底20cm,按图纸要求进行管道施工,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回填时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采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以上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边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4、临时工程数量14n路基土方及主体结构工程数量已计入I匝道工程数量,临时工程数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时工程数量表(I匝道)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新建C30混凝土路面m3125.96见施工工序图2拆除C30混凝土路面m3125.96见施工工序图3临时路面下路基填筑m3309.43见施工工序图4清除临时路面下路基26cm角砾石垫层m3174.66见施工工序图20cm厚碎石水稳层m3134.35见施工工序图5双侧隔离墩个60见施工工序图66米长钢管m60临时工程数量表(J匝道)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新建C30混凝土路面m3176.96见施工工序图2拆除C30混凝土路面m3176.96见施工工序图3临时路面下路基填筑m3407.01见施工工序图4清除临时路面下路基26cm角砾石垫层m3230.02见施工工序图20cm厚碎石水稳层m3176.94见施工工序图7双侧隔离墩个66见施工工序图86米长钢管m66三、通车后交通示意图14n1,I匝道交通示意2,J匝道桥交通示意图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