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_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_1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章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1.特殊路基处理(软基处理)1.1软基处理主要有砂砾(片、碎石、碎石土)垫层、铺设土工织物、挖除换填等浅层处理和袋装砂井、振动沉管碎石桩等深层处理方法。1.2砂砾、片(碎)石、碎石土垫层填筑1.2.1按设计垫层铺设厚度要求,在清理好的基底上分层铺筑,分层铺筑松铺厚度不得超过200mm,并逐层压实。压实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1.2.2垫层宽出路基有效范围0.5~1.0m,且无明显的粗细料离析现象。1.2.3铺筑时从路基两侧向中间摊铺,厚度均匀一致,误差不大于2cm,表面应平整。碎石垫层铺设后,严禁将泥土带入。1.3挖除换填在软土路基地段,根据图纸的要求对原地基进行处理,将原路基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或软土挖除,换填符合要求的材料。换填时应分层铺筑,逐层压实,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1.4袋装砂井1.4.1在软土路基地段,根据图纸的要求对原地基进行整平处理,将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装入用聚丙乙烯或其他适用的编织料制成的袋内,要求袋的抗拉强度应能保证承受砂袋自重,袋的渗透系数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大于0.05mm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上,含泥量不应大于3%,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s。砂袋灌入砂以后,露天堆放应有遮盖,切忌长时间暴晒,以免砂袋老化。1.4.2施工机械采用导管式振动打桩机,砂井可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施工,施工时应控制垂直度。砂袋入井时,用桩架吊起垂直下井,以避免砂袋发生扭结、缩颈、断裂和砂袋磨损。-n1.4.3拔钢套管时应注意垂直起吊,以防止带出或损坏砂袋。施工中若发现上述现象,应在原孔边缘重打;连续两次将砂袋带出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后再施工。施工完毕时,砂袋留出孔口长度应保证伸入砂垫层至少30cm,并不得卧倒。1.5铺设土工织物1.5.1铺设土工布(1)土工布的质量符合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铺设土工布按图纸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铺设时,土工布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其重叠、缝合和锚固需符合图纸要求。土工布搭接在现场由人工或机械缝合,填料高度不足1000mm时,机械不得在路幅内掉头。(2)施工过程中土工布不得出现任何损坏,保证工程质量。1.5.2铺设土工格栅(1)土工格栅的质量符合图纸或规范的要求。铺设土工格栅按图纸施工。(2)软土地基采用砂桩、砂垫层等排水固结和反压护道处理方案时,土工格栅铺设在平整的软基上;采用清淤回填、抛石挤淤的处理方案时,土工格栅在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或在砂砾垫层上下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双层土工格栅),将砂砾垫层包裹在中间。铺设时,土工格栅拉直平顺、紧贴软基或下承层,其重叠、缝合和锚固需符合图纸的要求。同时,使其强度最大方向垂直于路线方向,搭接长度为横向不小于50mm,纵向不小于100mm,搭接处用细铁丝绑牢固,用弯钩钢筋或插钉使土工格栅固定于地面,不得因填土而移动。(3)土工格栅顶填料高度不足1000mm时,机械不得在路幅内掉头。(4)施工过程中土工格栅不得出现任何损坏,保证工程质量。1.6振动沉管碎石桩1.6.1在施工时提前提供计划用于该工程的碎石材料样品以及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并报批准。碎石桩的碎石填料均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轧制碎石而成,粒径宜为20mm~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1.6.2在碎石桩开工前,按批准的地点进行试验桩施工。设置试验桩时,应记录冲孔、清孔、制桩的时间和深度、冲水量、水压、压入碎石量及电流的变化等。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的有关参数作为碎石桩施工的控制指标。1.6.3试验桩设置完毕后,将对其中的三根试验桩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并对其中的两根进行荷载试验,以检验施工设备和方法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1.6.4-n若一次试验不成功,将改装或更换设备,改变施工方法,进行两次或多次试桩的设置,直到试验桩全部符合要求。施工设备和方法被批准后,才开始正式施工。1.6.5施工时填料要分批加入,每次加料量一般为lm堆高的填料,不宜一次加料过量,原则上要“少吃多餐”,保证试桩标定的装料量,一般制作最深桩体时填料偏多。每一深度的桩体在未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时应继续加料,继续振实,严格防止“断桩”和“颈缩桩”的发生。1.6.6施工时作好施工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最终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1.6.7碎石桩施工时,应根据试验桩的制桩试验成果严格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在固定深度位置的留振时间。1.6.8碎石桩设置完毕后,其顶部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铺设碎石或砂砾垫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保证碎石料不被周围土体污染。2.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2.1施工前准备2.1.1测量路基横断面并绘制成图,核算土石方数量,报批。2.1.2路基填筑前,对路基占地范围内进行场地清理,清场后及时碾压,并达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经批准后进行路基土石方的填筑;特殊路基在处理完毕,经测试确定达到处理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土石方的填筑。2.1.3开工前,将用做路基填方的土样按规定要求进行标准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液塑限、CBR等试验。2.1.4.路基填筑前进行试验路实验,目的是确定填料、填料的松铺系数以及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优方案,为今后大面积施工提供指导依据。路基试验路段的选择需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试验路段结果,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方法,编写开工报告,报批。2.1.5在路基及弃土场两侧红线范围内沿线修建临时排水沟渠,始终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2.2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一般要求2.2.1按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根据试验路结果组织路基填方的施工;2.2.2路基填筑时,试验控制、检测同步进行,检验数据作为施工技术资料保存。2.2.3每层填方施工完毕后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上一层填方施工。2.2.4及时签认、整理施工控制数据,并作好存档管理。2.3高填方路堤施工-n水稻田或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高度在6m以上,其它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按高填方路路基施工。施工中建立观测点,根据日沉量控制填筑速度。采用逐步加载法施工,使路堤沉降在填筑中进行,减少工后沉降。施工工艺与其它路基填筑的工艺相同。2.4结构物处的回填2.4.1台背回填均应用透水性材料并分层碾压。桥头回填顺线路方向的长度应满足压实机械操作运转的施工需要,且台背上层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长度,底层不小于2m。2.4.2准备工作(1)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定责任人,熟悉台背回填的施工要求,并做好技术交底。(2)作好原材料的试验工作,本合同段的回填材料拟采用砂砾,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3)材料和设备进场。(4)按规范要求做好现场压实试验,以确定最佳压实厚度及压实遍数。2.4.3填筑施工(1)清理台背地段的松土、杂物、对原地面进行压实。(2)对台背处已填筑了一定高度的路基,应沿路线方向进行人工挖台阶。台阶顶宽不小于60cm,台阶处的填土压实度要符合路基填土的压实度标准,清理的松土应运离施工现场,若台背处路基尚未开始填筑,则台背填筑可与路基填土同步进行。(3)将砂砾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铺平,注意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应超过15cm。台背较宽的地方,尽量使用大型压路机,对大型压路机不能碾压的地方,则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碾压密实。(4)桩柱式、肋板式埋置式桥台,施工时采用先填后挖方法。(5)重力式、薄壁式桥台台身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用反开槽进行施工,当采用时,应对开挖产生的松散土方清除,并对台背与土体间隙,用级配砾石进行回填夯实,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6)压实后检测工作同步进行,每填一层料,都要进行压实度检测,严格按照挂牌划线施工,每层填筑都应进行拍照,并且会同检测资料一并存档。(7)当图纸示出时,在泄水孔处应设置碎石,粗砂及砂石层,以便过滤排水。2.4.4施工注意事项-n(1)在构造物完成后(桥应完成梁板安装),才能进行台背回填。(2)台背填料应保证排水畅通,不能积水。(3)台背回填必须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在回填压实施工中,构造物台背应对称分层回填,并保证完好无损。2.4.5台背填土沉降观测及成型后病害处理(1)台背填土高度超过8米时,应在清理好的地表上安装沉降板,沉降板应符合图纸的要求。(2)沉降板应安置距桥台背2m处,按路基中心线和左右两侧路肩内缘位置,施工过程中应对沉降板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变形和损坏。(3)每填筑一层填料进行观测,台背填筑完毕后,应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直至进行底基层施工前。(4)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汇总观测结果,并报验。3.路基挖方施工3.1土方开挖3.1.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施工时分段进行,开挖按设计自上而下的进行,并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不乱挖或超挖,并严格禁止用爆破法施工和挖洞取土;土方开挖与运输同时进行,随时开挖随时运走。3.1.2施工前的准备:(1)施工前仔细调查自然状态下的山体稳定情况,分析施工期间边坡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2)施工前切实做好地表排水工程,明槽两侧截水沟率先开工,以便截住坡面水。(3)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高边坡边开挖边防护。雨季时未完工程要做好施工中临时排水处理。3.1.3施工注意事项(1)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出现石方时,按开挖石方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及时报请批准。(2)沿溪及沿山坡和其它设计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选择可行的施工方法,防止造成废方侵占良田、河道,损害民房和用地范围以外的其它构造物。-n(3)必须注意对图纸未标出的地下管道、缆线和其它构造物的保护,并妥善保护文物古迹,一经发现上述情况须立即报告,并停止作业听候处理。(4)居民区附近的开挖,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有效的临时便道或便桥。(5)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标高,须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基顶面以下80cm的压实度要达到96%,并按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要求,采取压实或其它措施(换填或掺石灰等)进行处理,并报批准。(6)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时,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3.2石方开挖3.2.1软石开挖方法和工艺与土方开挖基本相同。次坚石和坚石采用小型松动爆破开挖,在详细了解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后,将石方爆破作业施工方案(包括安全措施)报批后进行。3.2.2施工注意事项(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开成光面,一般地段宜采用低梯段浅孔爆破,炮孔采用宽孔距,小抵抗线炮孔布置,局部深挖路堑地段确需进行大中炮爆破时,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编制技术设计文件,并报批。(2)起爆采用塑料导爆管微差间隔起爆,炮爆参数应结合地质条件随时调整。(3)挖方边坡从开挖面往下分级刷坡,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钢钎炮、裸露药包法小药量爆破,辅以人工同时清除危石、松石。(4)路堑路床顶面采用密集小排炮施工,炮眼高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设计计算。3.3深挖路堑的施工3.3.1开挖前充分作好排水设施,设置截水沟以排除上方边坡地表水对边坡坡面的冲刷。3.3.2根据路堑深度、长度,以及地形、土质、土方调配情况和开挖机械设备条件来确定开挖方式,并将施工方案报批准。3.3.3施工注意事项:(1)-n当路堑较深时,横向分成几个台阶进行开挖;路堑既长又深时,采取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每层先挖出一个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各层具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2)对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作,拟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图纸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形的边坡。(3)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先提出爆破施工方案,批准后方可按爆破法施工,对严禁采用爆破法施工的路段,将不采用爆破法施工。对爆破后的堆积体及时清理。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等。突出及凹进尺寸不大于100mm,否则将采用人工清凿或浆砌补凹陷的坑槽,以维持岩体的稳定。(4)深挖路堑的边坡严格按照图纸坡度施工。若实际地质与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将提供修改意见报审批。第二章路基排水及涵洞工程1.浆砌片石砌筑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砖砌体)1.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施工放线工作,开挖一般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人工开挖;基坑的开挖需保证沟底和沟壁坚实平整,沟底标高及断面尺寸符合图纸要求。1.2施工注意事项:边沟、排水沟、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砖)砌筑,水沟放样后,沿沟壁纵向挂线,先砌筑沟底,再砌筑侧壁,保证砌筑时座浆饱满、勾缝平顺,砌筑成型的排水沟、边沟、截水沟平整密实,沟底顺畅,不积水,并按设计或现场具体情况将沟内流水与原有排水系统相结合,合理导流。2.埋置式排水管边沟2.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施工放线工作,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同时保证沟底和沟壁坚实平整,沟底标高及断面尺寸符合图纸要求。2.2施工注意事项:2.2.1按设计铺设符合要求的土工布。2.2.2按设计要求铺设砂砾垫层,并夯压密实。2.2.3安装符合要求的HDPE螺旋管,并保证其流水顺畅。2.2.4按要求回填土,并夯压密实。2.2.5-n安装牙石,浇筑混凝土沟底封面,并按设计或现场具体情况将沟内流水与原有排水系统相结合,合理导流。3.急流槽3.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施工放线工作,采用人工开挖、修整;按急流槽断面尺寸修整沟壁及沟底,要求沟壁纵向顺直,横断面符合图纸要求尺寸。3.2施工注意事项:3.2.1急流槽为砌石圬工时砌筑采用座浆法施工,砌缝砂浆饱满,槽内两侧抹面平整、直顺,槽底表面砌筑成具有消力性能的粗糙面。急流槽较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不超过10米;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3.2.2进口汇集的水流设施,出口设置的消力槛等应砌筑牢固,不得有胀缝、空鼓现象。3.2.3急流槽与排水沟的连接必须顺畅,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急流槽过渡段,应连接圆滑。4.路基盲沟4.1盲沟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盲沟的底部和中部用较大的碎石或卵石(粒径30~50m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0mm)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作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砂石料颗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5%。或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有孔的硬塑管,管四周填以大于硬塑管孔径的等粒径碎、砾石,组成盲沟。在盲沟顶部作封闭层,用双层反铺草皮或其他材料(如土工合成的防渗材料)铺成,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的粘土防水层。4.2盲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在冰冻地区,盲沟埋深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4.3当采用土工织物作反滤层时,应先在底部及两侧沟壁铺好就位,并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土工织物,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搭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4.4-n盲沟只宜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应小于1%;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0.2m。4.5除盲沟之外,其它形式的渗沟的施工方法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5.圆管涵、盖板涵、箱涵、拱涵施工5.1施工准备5.1.1开工前,提交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开始施工。5.1.2测量放样: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样,并将基坑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加以固定并保护好;5.2基坑开挖5.2.1在确保基坑范围内无不明或未办手续的公用设施和民用设施以及文物等,才能开挖基坑;5.2.2基坑开挖应保持良好的排水,并维护天然水道使地面排水畅通。5.2.3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机械挖基时,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保留10~20cm一层,在基础施工前人工再突击挖除;5.2.3基坑开挖时应预留操作宽度及排(集)水沟位置,并根据基坑地质、基坑深度等确定基坑壁坡度和支撑方式;5.2.4基坑开挖后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最终开挖深度要依触探或土工试验资料确定。5.2.5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在最短的时间里铺垫层及浇筑砼基座,不得暴露太久。5.3垫层和基础(基座)5.3.1砂砾垫层应为压实的连续材料层,其压实度应在95%以上;砂砾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5.3.2基础按规范规定施工,基础尺寸及沉降缝应符合图纸要求。5.4进出水口5.4.1进出水口应按图纸所示,采用混凝土或圬工结构修筑;施工工艺应分别符合规范的规定。5.4.2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当设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时,应按图纸所示的指示进行施工。5.5圆管涵施工-n5.5.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要求(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2)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3)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mm×30mm;(4)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10mm;(5)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6)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7)管节各部尺寸,符合规定值。5.5.2敷设(1)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2)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3)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5.5.3接缝(1)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并应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如图纸所示要求,应再用两层150m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绑扎接缝部位。(2)如果图纸规定,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部设置20级混凝土箍圈。箍圈环绕接缝浇筑好后,应给予充分养生,使获得满意的强度而不产生裂缝、脱落。当管节采用承插式接缝时,在承口端应先坐以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管节套接以后再在承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以砂浆,以使接头部位紧密吻合,并将内壁表面抹平。(3)当管节采用套环接缝时,应按接缝形式分别采用沥青麻絮、水泥砂浆或沥青砂紧密填塞所有接缝,使其稳固、耐久和不漏水。在填塞沥青砂之前,应在圆管的外表面和套环内表面涂刷沥青涂层,以增强其粘性,并按图纸所示部位固定捆扎绳,以免沥青砂外漏。-n5.6盖板涵、箱涵施工5.6.1现浇混凝土涵洞的台帽、台身、一字墙如为整体式时,台身和基础可以连续浇筑,也可不连续浇筑。八字式洞口或锥坡式洞口与涵台之间应是分离式。5.6.2混凝土的涵台及基础分别浇筑时,基础顶面与涵台相接部分应拉成毛面。基础、涵台及洞口建筑(帽石除外)采用石砌时,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5.6.3涵台或盖板,可按图纸设置的沉降缝处分段修筑。5.6.4图纸有要求将钢筋混凝土盖板用锚栓与涵台锚固在一起时,应按图纸规定的方法固定锚栓。5.6.5当设计有支撑梁时,应在安装或浇筑盖板之前完成。5.6.7安装预制混凝土盖板,应注意下列事项:(1)涵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2)安装后,盖板上的吊装装置应用砂浆材料填满,相邻板块之间采用高等级(1:2)水泥砂浆填塞密实。(3)盖板安装前,应检查成品及涵台尺寸。5.6.8箱形涵洞现场浇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浇筑底板以前,应清除基座上的杂物,然后按图纸立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2)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在底板上立模浇筑侧板及顶板。在浇筑侧板上的牛腿时,应按图纸所示预埋搭板连结锚固筋。(3)严格按图纸所示的标高、纵坡和预拱度,设置垫层和基座以及浇筑涵洞混凝土。5.6.9台背填土必须在支撑梁(或涵底铺砌)及盖板安装且砂浆强度及箱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方可进行填土,填土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填筑,并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回填。在涵洞上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厚度不得小于300mm,并防止剧烈的冲击。5.6.10沉降缝(1)设置沉降缝的道数、缝宽和位置应符合图纸规定,并按图纸规定填塞嵌缝料,或采用加氟化钠等防腐掺料的沥青浸过的麻絮或纤维板紧密填塞,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他材料封缝。(2)在缝应加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如沥青玻璃纤维布或油毡,加铺的层数及宽度按图纸所示。-n5.6.11防水层(1)混凝土盖板或顶板、侧板外表面上,在填土前应涂刷沥青胶结材料和其它材料,以形成防水层。(2)涂刷的层数或厚度应按图纸所示进行。5.7拱涵施工5.7.1拱架、支架、模板等根据图纸自行设计,经批准后进行施工。各种石料的砌筑工艺按规范的要求进行。5.7.2拱圈砌筑应由两侧向中间同时对称进行,以防拱架失稳;进出水口的拱上端墙,应待拱圈合拢,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后方可进行施工。5.7.3拱架拆除和拱顶填土,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方可进行。(1)拱圈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拱架;砂浆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拱上填土。(2)当拱架未拆除,拱圈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填土,但应在拱圈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卸架。第三章防护工程1.路堤防护1.1根据调查资料、图纸和工期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批准;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有关规定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测量,并按有关规定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平压实。1.2基坑开挖1.2.1开挖基坑应严格按图纸规定分段进行;1.2.2基坑开挖前将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加以固定并保护好;1.2.3在确保基坑范围内无不明或未办手续的公用设施和民用设施以及文物等,才能开挖基坑;1.2.4基坑开挖应保持良好的排水,并维护天然水道使地面排水畅通。1.2.5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机械挖基时,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保留10~20cm一层,在基础施工前人工再突击挖除;1.2.6基坑开挖时应预留操作宽度及排(集)水沟位置,并根据基坑地质、基坑深度等确定基坑壁坡度和支撑方式;-n1.2.6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最终开挖深度要依触探或土工试验资料确定。1.2.8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在最短的时间里铺垫层及基础施工,基坑不得暴露太久。1.3基础施工1.3.1砌筑浆砌片石基础或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必须分段进行,浇筑混凝土和浆砌片石的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的要求。浆砌片石顶面用水泥砂浆予以整平,符合施工标高;基础施工时,应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用沥青木板填塞,深度不宜小于80mm。1.3.2垫层材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垫层厚度及压实要求应符合图纸规定。1.4浆砌片(块)石挡土墙施工1.4.1当基坑有渗透水时,应及时排除,以免基础在砂浆初凝前遭水浸害。1.4.2墙基础为软弱土层,不能保证图纸要求的强度时,采用加宽基础或其它措施。浸水或近河路基的挡土墙基础的设置深度,应符合图纸规定,且不小于冲刷线以下0.5m。1.4.3当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0.5m。1.4.4沿墙长度方向地面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图纸要求做成台阶。1.4.5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1.4.6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1.4.7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应进行勾缝。1.4.8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和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段砌筑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1.4.9墙体的沉降缝、伸缩缝、防水层、泄水孔,应按图纸规定设置。1.4.10浆砌片(块)石挡土墙的砌筑,应按图纸要求及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1.5加筋土挡土墙施工1.5.1安装墙面板-n当基础施工后强度、标高、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经检验合格;预制的墙面板质量符合图纸规定时,便可进行安装工作。墙面板的安装方法、措施、要求等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进行:(1)在清洁的条形基础顶面上,准确画出面板外缘线,曲线部位应加密控制点。按图纸要求的垂度、坡度挂线安装,安装缝宜小于10mm。(2)安装时用低强度砂浆砌筑调平,同层相邻面板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轴线偏差每20延米不大于10mm。(3)面板安装可用人工或机械吊装就位。安装时单块面板倾斜度,一般可内倾1/100~1/200,作为填料压实时面板外倾的预留度。(4)当填料为粘性土时,宜在面板后不小于0.5m范围内回填砂砾材料,但在筋带近旁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不得含有锋利的碎砾石。1.5.2铺设筋带(1)铺设筋带应与墙面板垂直,上下层筋带位置应错开,按图纸所示进行。铺设筋带的层面应平整,并在一个水平标高上。(2)聚丙烯土工带与墙面板的拉环连接,不得直接接触,应有间隔处理。连接后用拉具拉直拉紧。(3)钢筋混凝土带与面板拉环的连接,以及每节钢筋混凝土带之间的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扣环或螺栓连接,平铺及拉直在填筑的平面上。其焊接方式和焊缝长度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有关规定执行。(4)外露钢筋的防锈处理及土工带与拉环的间隔处理应符规定。(5)严禁车辆或行人扰动筋带。1.5.3填筑与碾压(1)卸料时机具与面板距离不应小于1.5m,机具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带上行驶,并不得扰动下层筋带。(2)可采用人工摊铺或机械摊铺,摊铺厚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3)当用机械摊铺时,摊铺机械距面板不应小于1.5m;机械运行方向应与筋带垂直,并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带上行驶或停车。距面板1.5m范围内,应用人工摊铺。在碾压开始前进行压实试验,根据碾压机械和填料性质确定填料分层摊铺厚度、碾压遍数,以指导施工。填料内不得含有机料及冻块,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以内。压实度按路基高度而定。-n(4)加筋土工程的填料应严格分层碾压,碾压时一般应先轻后重,并不得使用羊足碾。压路机不得在未经压实的填料上急剧改变运行方向和急刹车。(5)压实作业应先从筋带中部开始,逐步碾压至筋带尾部再碾压靠近面板部位;压实机械距面板不得小于1.0m。1.5.4墙面封顶(1)顶层墙面板安装后,所形成的纵向高低不平用砂浆找平,严格注意控制设计标高及位置偏差。(2)找平砂浆经养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现浇帽石,并预埋栏杆(预埋件)及泄水管。2.边坡防护2.1浆砌片(块)石护面墙施工2.1.1砌体砌筑前应测量放样,施工时应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要经常复核验证,以保持线形顺适,砌体平整。2.1.2护面墙修筑前应先清除边坡松动岩石,清出新鲜面;边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后,应以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可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2.1.3墙背与坡面应密贴结合,砌体咬口紧密、错缝、砂浆饱满,不得有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砌体勾缝应牢固和美观。2.1.4护面墙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应在当地冰冻线以下0.25m;承载力不宜小于300kPa,如不够,应采用图纸规定或经批准的加强措施。2.1.5根据图纸规定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应分段砌筑,其泄水孔、耳墙、砂砾反滤层应与墙体同步进行。泄水孔可预留孔洞或埋设铁管;反滤层应在砌高一层后,即行填筑一层。2.1.6护面墙砌体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当为多级墙时,上墙边坡清刷完后,可先砌上墙,以利于施工安全和进度。2.2护坡施工2.2.1在需要施工的区域内,应按图纸所示整修成坡度整齐的新鲜坡面,坡面修整后应立即进行护坡铺砌。2.2.2砌筑之前必须将基面或坡面夯实平整后,方可砌筑。2.2.3砌体外露面的坡项、边口应选用较平整的石块并加以修整。2.2.4护坡及锥坡坡脚应挖槽,使基础嵌入槽内,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图纸规定。-n2.2.5当挖方边坡有渗水之处的护面墙,应适当增加泄水孔。2.2.6设置砂砾垫层,应符合图纸要求。铺设砂砾垫层前,应将地表面拍打平整密实,厚度均匀,密实度大于90%。2.2.7软土地基的砌体工程应在预压沉降期后才可开始砌筑。2.2.8砌体的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的设置应符合图纸要求。2.3预制空心砖网格护坡及各式砌体护坡2.3.1各式骨架植草护坡的施工,应先清理施工场地,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然后按图纸所示的地点进行施工放样,浅挖砌筑空心砖网格的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2.3.2经检查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后,即可埋置预制混凝土空心砖,要求整齐、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2.3.4经必要的养生后,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不得损坏已成的网格,如有松动或脱落之处必须及时修整。2.3.5骨架形成后,应及时按图纸要求铺草皮或播种草种。2.4喷射混凝土边坡防护2.4.1在边坡进行喷射混凝土前,应按图纸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清理防护岩面杂物,清除浮石及松动的岩石;(2)用高压水冲洗坡面,并使岩面保持一定湿度。2.4.2在岩面上确定锚杆孔位,进行钻孔,孔深及孔径应符合图纸要求。钻孔完毕,应将孔内岩粉吹干净。2.4.3锚杆施工(1)施工中严格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清理边坡、设置锚杆孔、清孔、注浆、放入锚杆、安装端头垫板、进行其它坡面施工;(2)锚杆孔成孔及清孔应视不同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方法,报批准后实施;锚杆杆体使用前应平直、无锈、无油;(3)注浆用砂浆配合比:水泥:砂宜为1:1~1:2,水灰比宜为0.38~0.45;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4)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杆体插入后,若孔口无砂浆溢出,应及时补注;-n(5)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应小于图纸规定的95%,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3d内不得悬挂重物;(6)每段工程应取代表性段落对锚杆进行抗拔试验,要求锚杆抗拔力大于图纸规定,通过试验修正施工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2.4.4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铺设钢筋网和铁丝网或土工格栅。网眼的大小应符合图纸规定。钢筋网和土工格栅应与锚杆联结牢固,其与岩面的间隙宜为30mm,或按图纸规定。2.4.5喷射水泥砂浆(1)边坡喷浆防护,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图纸规定;如图纸未作规定,砂浆强度应不低于M10。(2)喷浆前应先试喷,以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及施工方法,试喷效果经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3)大面积喷浆,应沿路线方向每隔20~2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4)喷射水泥砂浆的施工工艺,可参照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2.4.6喷射混凝土(1)施工前应先确定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干式、湿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使用的喷射机具,报批准。喷射混凝土前应先进行试喷、调整回弹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程序,经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2)喷射混凝土的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与集料的质量比宜为1:4~1:4.5;2)砂率宜为45%~55%;3)水灰比宜为0.40~0.45;4)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3)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按规定执行。(4)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在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5)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关机。向喷射机供料时应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层厚度应均匀,符合图纸要求的厚度。(6)-n喷射开始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坡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铁丝网与岩面间混凝土的密实性。(7)喷射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8)喷射后,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应不少于10d;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时,养护不得少于14d。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应作好封闭处理。(9)喷射混凝土应符合图纸规定的厚度,并按图纸规定设置伸缩缝及泄水孔。(10)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不能收集起来放入下批配料中,以免影响喷射混凝土质量。(11)下列情况应暂停喷射施工:1)雨水冲刷新喷面上的水泥,造成混凝土脱落;2)气温低于+5℃;3)大风妨碍喷射手进行工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