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6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区政府旁站监理方案
浙江天瑞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工程旁站监理方案编制:审核:浙江文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直属监理部二00八年十月十五日n一、建设工程概况建设工程名称:杭州天瑞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建设工程地点:杭州九堡镇建设单位:杭州天瑞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浙江长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25227平方米。共分1#厂房、2#厂房、3、4#厂房、5#厂房,最高五层。建筑结构类型:预应力管桩基础、框架结构。工程质量要求:质量合格工程安全要求:无重大安全事故。二、旁站监理范围本工程监理范围为施工阶段土建和水电安装工程,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旁站监理范围:为预应力管桩、土方回填、基坑土钉支护、混凝土浇筑、水泥砂浆防水层;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可以为梁柱结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现场检测、屋面防水及其它重要部位施工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等。三、本工程关键部位:土方回填、预应力管桩、基坑土钉支护、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等。旁站监理要点(各部分的具体内容附后)四、旁站监理程序n施工单位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料以及外掺料等)、构配件进场、施工前有关试验以及试桩、隐蔽工程隐蔽等进行之前24小时(或双方商定的时间)书面通知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应安排旁站监理人员到场,对原材料、构配件进行旁站见证取样送样,对施工前有关试验以及试桩进行旁站,对施工前相关准备工作(人员、材料、机械、水电道路等)进行检查,对轴线、标高、尺寸等进行复核,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符合要求经旁站监理人员签证后方可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只有经旁站监理人员验收签证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工程完工后质量检测(检测单位进场测试前,监理应核查检测单位有关证明材料如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技术鉴定资料(动测)、设备计量认证证书、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等,以检查检测单位是否具有法定效力、是否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等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等)监理应按规定进行旁站,参加见证抽样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参与)审查测试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按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共同进行。五、旁站监理人员职责1、旁站监理人员序号姓名职称专业岗位证书编号122、旁站监理人员职责(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4)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5)旁站监理人员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六、旁站监理记录1、填写要求:(1)旁站监理的部位或工序:应写清旁站监理部位的轴线、标高、楼层等有关位置数据或旁站监理的工序。(2)旁站监理开始/结束时间:应写清旁站监理何日何时何分开始/结束。(3)n施工情况:应写清旁站监理何日何时何分开始至何日何时何分结束,在旁站监理过程中有关人员情况(记录施工单位质检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各工种的值班人员以及施工的工人持证到岗和换班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及运转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记录与所用材料有关的诸如名称、生产厂家(产地)、强度等级、配合比、用量、物理化学性能等主要资料数据)、施工的方法顺序等情况(记录施工的顺序(方向)、施工的分层(厚度)、施工的搭接、施工缝留置、完成工程量等相关情况)、施工的环境情况(记录施工时天气和气温及其变化情况、施工作业面的积净积水情况和防护情况等)。(4)监理情况:主要记录以下内容:①施工前的质量验收签证情况;②施工时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是否与报验签证时一致;③施工时材料用量抽检、有关时间抽检、物理化学性能抽检情况。(5)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质量事故,以及对此的处理意见结果(其中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①监理人员发出的指令和施工单位对此的执行情况及相关回复;②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监理人员对此的有关回复;③各方指示,包括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旁站人员的指示)。土方回填一、旁站监理内容和质量控制标准1、土方回填前应进行夯实或击实试验,在试验时监理应旁站。因填方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遍数和夯实质量,为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在夯实前应予试验。当填料为粘性土或排水不良的砂土时,其最佳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容重,应用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控制土的种类变动范围土的种类变动范围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量(KN/m3)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KN/m3)砂土8—1218.0—18.8粘土19—2315.8—17.0粉土16—2216.1—18.0砂质粉土9—1518.5—20.8粉质粘土12—1518.5—19.52、土方回填时监理应旁站,并确保土方回填符合下列规定:(1)填土前,应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并验收基底标高。(2)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3)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要控制适宜含水量。当采用不同的土回填时,应按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土内形成水囊和滑动现象。(4)基坑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5)n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6)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和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基坑回填土方时,应在相对的两侧或四侧同时进行。每层均须仔细压(夯)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夯)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所要求的密实度和所使用的压实机具的性能而定。4、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当填土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5、人力夯实要按一定方向进行,打夯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中间。6、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堂温施工时适当增加。室内的基坑不得用已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7、对填方土料的质量控制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当使用振动辗压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土料为粘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干、均匀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含水量过低、土料过干,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填土和压实的过程。应减少施工过程中雨淋或暴晒,以防止土的湿度急剧变化。当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压实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8、回填土方的压实机械选用控制n用自卸汽车运土回填时,一般须配备推土机推土摊平。回填时,卸土、推平、压实等工序要分区域交叉进行。压实机械的选择,根据土壤类别、土壤湿度、压实层厚度、密实度标准、施工场地及设备条件等确定。基坑回填多采用各式小型夯实机具,因其轻便灵活,便于零星分散、边角地区的回填夯实工作。二、旁站监理程序施工单位在夯(击)实试验、基坑(槽)或管沟验收、正式土方回填、填土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等进行之前24小时书面通知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应安排旁站监理人员到场,对夯(击)实试验进行见证,对基坑(槽)或管沟进行验收(主要检查有无积水和有机杂物,基础混凝土是否已达到一定的强度、基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管线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回填土方的压实机械是否配套完好,对填方土料按设计要求验收。待试验结束,且基坑(槽)或管沟验收符合要求,填方土料满足设计,压实机械配套完好后,经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共同签认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在土方回填时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在填土结束由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预应力静压管桩质量控制一、施工前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1、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熟悉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设计图纸,摸清工程地质状况,明确控制标准;3、审核桩基专项施工方案,审核内容主要是方案中桩机的选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顺序是否合适可行;方案有没有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以及措施的可行性;桩机的行走路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现场变压器容量能否满足桩基施工的需要;4、审查施工机械(桩基型号是否符合方案,有没有主管部门的备案登记,计量仪器的鉴定证书是否在有效期限内。)5、组织(参与)试打桩,通过试桩,确定工程施工质量现场控制标准。二、施工质量控制1、管桩桩身质量验收n施工单位在管桩进场后应及时通知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协同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对管桩的外观质量及质量保证资料进行检查验收,桩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表面应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桩全部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2)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5mm。3)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桩的一般缺陷可进行修整,但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项目允许偏差mm直径±5管壁厚度-5抽芯圆孔平面位置对桩中心线5桩尖中心线10下节或上节的法兰对中心线的倾斜2中节桩两个法兰中心线倾斜之和32、桩位复核和桩顶标高的控制在桩基施工前,应对桩样位置进行复核,其允许偏差为:单桩10mm、群桩20mm。基坑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桩位偏差进行复核,如果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应报设计院处理。按桩的基础结构特性检验桩位偏差,如下表:项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本桩基工程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根据本场地地质情况看桩顶标高变化较大,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期桩顶标高和场地标高进行复测,以确定送桩深度,便于工程量的复核。3、垂直度、桩身完整性控制在沉桩的初始阶段,要注意检查桩身垂直度,发现桩身倾斜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n接桩施工时,应保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尽可能缩短接桩时间。采用焊接法时,对电焊连接的质量应逐个检查,为保证焊接质量应要求两人同时对角对称地焊接,焊缝应连续饱满,并填实桩端处间隙,以防止节点变形不均引起桩身歪斜;雨天焊接应有防雨措施;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不小于1.0秒。2、压桩力控制静压法沉桩时所用的测力仪器应经常注意保养、检修和计量标定,在桩机进场使用前要注意检查计量鉴定证书以及有效期,确保计量准确,施工中应随着桩的下沉认真做好检测记录。三、工程质量验收桩基施工完成和土方开挖后,对桩位、桩顶标高进行复核和记录,对桩位或桩顶标高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及时报设计院处理。四、常见的静压法沉桩辅助技术措施1、预钻孔静压沉桩法为了尽可能减小预制桩下沉时产生的挤土影响造成对邻近建筑物的危害,预先在桩位进行钻孔取土,然后采用静压法沉桩。预钻孔辅助沉桩法常用于城市密集建筑物群中的桩基工程。预钻孔的孔径均小于桩径,约为桩径的60%-80%,不致对桩的承重能力产生影响。全钻孔辅助沉桩法主要用于端承桩基础,用于摩擦桩会使桩的承载力显著降低。在摩擦桩和摩擦端承桩桩中,常采用局部钻孔辅助沉桩法,预钻孔的深度一般为桩入土深度的1/3-1/2时对桩的承载力影响不大。在软土地基中,桩的承载能力降低值一般不大于5%,且随着桩长的增加和桩端承载力的增大,这一影响也将相应地减小。有时在预钻孔辅助沉桩法施工中,尚可采用桩周压注水泥浆的措施赖以减小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预钻孔静压沉桩法常用于软粘土地基,桩长在30m左右,桩径为400mm-450mm,桩的承载能力不太大的中长桩基础。当在预钻孔深度范围内,地基中尚存在浅层硬土层时,应用本法有显著的优越性。2、冲水辅助沉桩n冲水辅助沉桩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尖处设置冲射管喷出高压水来冲刷桩尖处的土体以破坏土的结构,并使一部分沿土上涌,从而减小了桩尖处的土体阻力和桩表面与地基土体间的摩擦阻力,使桩在自重以及静压的作用下沉入土中。停止射水后,经过一段时间桩周松动的土又会逐渐固结密实,使桩的承载能力逐渐获得恢复。为了加强沉桩效果,也可以用压缩空气和压力水同时冲刷土层,由于与压缩空气混合的泥浆容重获得减轻,能以较快的速度冲向地面,并使土体对桩的阻力大为减小,从而加速了桩的下沉。射水沉桩可分为内冲内排、内冲外排、外冲外排、外冲内排、内外冲内排等施工方法:A、内冲内排法将射水管安置在空心桩的中心,喷嘴不露出桩尖、位于桩身内1m左右处,并通过压缩空气辅助向上排除泥渣浆。当沉桩速度较快,桩尖在土体内停留时间较短时,土体的破坏仅限于桩尖范围内,对桩的承载能力影响不大,泥渣浆也易于控制处理。若在桩下沉过程中,遇到卵石、圆砾石等障碍物时,桩的方向会难以控制。此法需增设排浆系统。较适合在黄土类和粘土类中沉桩。B、内冲外排法将射水管安置在空心桩的中心,喷嘴伸出桩尖20-30cm,冲水搅乱的泥渣浆将沿着桩周外壁向上排出。外排泥渣浆将破坏桩周土层降低桩的承载能力。但外排的现场施工条件比内排为好。C、外冲内排法将两根以上的射水管和喷气管对称地设置于空心桩侧面,喷嘴宜超过桩尖20cm,冲水同时通入压缩空气,泥渣浆将沿桩内向上排出。此法现场施工条件虽然较差,并需增设排浆系统,操作较复杂,工费较高,但对桩周土体破坏较小,泥渣浆也易于控制处理。3、振动辅助沉桩振动沉桩法可增大桩下沉贯穿硬土层的能力,提高工效,与静压沉桩工艺组合沉桩能充分发挥沉桩设备的潜力。振动静压沉桩法适用于浅层有硬夹层或硬持力层的地基,为克服静压沉桩设备的沉桩能力不足,可使桩下沉过程中能顺利穿透硬夹层或进入硬持力层足够深度,避免发生滞桩现象。振动施工设备通常安置在静压沉桩的桩架上,振动锤常设置在顶压式压桩架的压梁下端与桩帽之间。当桩静压下沉至浅层硬夹层或硬持力层时,同时启动振动锤辅助将桩静压下沉穿透硬夹层或达到桩的设计标高。此法施工设备简单,能有效地提高静压沉桩设备的能力,常用于软土地基的摩擦端承桩中。n五、旁站记录1、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沉桩过程的旁站监理记录,内容包括桩的编号、规格、型号、数量、设计桩顶标高、实际桩顶标高、送装深度、垂直度、接桩质量、最后压桩力等对沉桩过程中各道工序的隐蔽工程质量2、做好相关参数:桩样复核、桩身质量进场验收、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偏差、桩基检测过程、结论等的记录。基坑土钉支护一、旁站监理内容和质量控制标准1、对土钉支护施工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混凝土外加剂、钢筋等)按规定进行旁站见证取样送样,对水泥(砂)浆水灰比、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钢筋焊接强度试验进行旁站见证。要求施工单位或供货单位必须提供质保书、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保资料。2、对开挖施工过程中的旁站监理(1)土方开挖是否按设计规定的分层开挖深度和作业顺序、方法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的土钉与喷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深度的开挖,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当用机械进行土方作业时,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坡土体松动。基坑的边壁宜用小型机具或铲锹进行切削清坡,以保证边坡平整并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3)支护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的作业顺序应保证修整后的裸露边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自立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支护即及时设置土钉或喷射混凝土。基坑在水平方向的开挖也应分段进行,可取10~20m。(4)为防止基坑边坡的裸露土体发生坍陷,督促施工方对于易塌的土体按设计要求及时采用措施:在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作业面上先构筑钢筋网喷混凝土面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小段间隔开挖;将作业深度上边壁做成斜坡;在开挖前,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或钢管。(5)土钉支护宜在排除地下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应采取恰当的排水措施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减轻作用于面层上的静水压力。(6)n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应加修整,构筑排水沟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地面,防止地表降水向地下渗透。靠近基坑坡顶宽2~4m的地面应适当垫高,并且里高外低,便于迳流远离边坡。(7)为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和雨水,应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3、对土钉设置过程的旁站监理(1)土钉成孔前,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2)成孔过程中检查是否做好成孔记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事故处理等。(3)钻孔后应进行清孔检查,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要求立即处理。成孔后要求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4)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前,要求先设置定位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钉长的间距为2~3m,支架的构造应不妨碍注浆时浆液的自由流动。(5)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后,可采用重力、低压或高压注浆填孔。水平孔应采用低压或高压方法注浆。压力注浆时应在钻孔口部设置止浆塞,重力注浆以满孔为止,但在初凝前需补浆1~2次。对于下倾的斜孔采用重力或低压注浆时宜采用底部注浆。(6)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孔的体积。(7)注浆用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或水泥净浆时水灰比宜加入适量的速凝剂等外加剂用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8)注浆的砂浆强度试件,每批至少留取3组试件,给出3天和28天强度。(9)当土钉钢筋端部通守锁定筋与面层内的加强筋及钢筋网连接时,其相互之间应可靠焊牢,并事先对焊接强度作出检验。(10)土钉支护成孔和注浆工艺的其它要求与注浆锚杆相同,可参照《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4、对喷混凝土过程的旁站监理(1)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2)钢筋网片可焊接或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或200mm,如为搭焊则焊长不小于网筋直径的10倍。(3)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早强时间。(4)n当采用干法施工时,应保证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能达到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5)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应先喷填钢筋后方,然后再喷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6)为保证施工时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面上垂直打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当面层厚度超过100mm时,应分二次喷射。(7)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小时,应根据当地条件,采取连续喷水养护5~7天,或喷涂养护剂。(8)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试块进行测定,取3组试件。(9)土钉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其它要求可参照《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6-91)。5、对土钉现场测试的旁站监理(1)土钉支护施工必须进行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应在专门设置的非工作钉上进行抗拔试验直至破坏,用来确定极限荷载,并据此估计土钉的界面极限粘结强度。(2)每一典型土层中至少应有3个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钉,非工作钉应与工作钉采用相同的施工工艺同时制作,其孔径、注浆材料等参数以及施工方法等应与工作钉完全相同。(3)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宜用穿孔液压千斤顶加载,土钉、千斤顶、测力杆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千斤顶的反力支架可置于喷射混凝土面层上,加载时用油压表大体控制加载值并由测力杆准确予以计量。(4)测试钉进行抗拔试验时的注浆体抗压强度不应低于6MPa。试验采用分级连续加载。在每级荷载施工完毕后立即记下位移读数并保持荷载稳定不变,继续记下以后的位移读数。6、对土钉支护施工监测的旁站监理(1)土钉支护施工时应及时督促支护施工单位做好以下监测和观测工作:a支护位移的量测;b地表开裂状态的观察;c附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d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观测。土钉支护的施工监测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在土钉支护竣工后的规定使用期限内,还应督促支护施工单位继续对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2)对支护位移的量测至少应有基坑边壁顶部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测点位置应选在变形最大或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测点总数不宜小于3个,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宜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n(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察。(4)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必须以设计要求为依据,无设计指标时,满足GB50202-2002验收规范要求。二、土钉支护施工资料的整理和工程质量验收1、土钉支护施工监理的主要任务是随时观察和检查施工过程,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督促土钉支护施工单位按施工进程向监理提交以下资料:工程调查、(初步)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各种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试验报告,水泥(砂)浆水灰比、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钢筋焊接强度试验报告、工程开挖记录、钻孔记录(钻孔尺寸误差、孔壁质量和钻取土样的特征等)、注浆记录以及浆体的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等、喷射混凝土记录(面层厚度检测数据,喷射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等)、设计变更报告及重大问题处理文件、土钉抗拔测试报告、支护位移、沉降及周围地表、地物等各项监测内容的量测记录与观察报告。2、最终参与工程的验收。支护工程竣工后,应由工程发包单位、监理和支护的施工单位共同按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认定合格后予以签字。工程验收时,支护施工单位应提供竣工图以及全部资料。混凝土工程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对自拌混凝土要检查控制计量、搅拌时间。2、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按规定见证抽取混凝土试块。3、对非泵送混凝土检查运输道的稳固和安全,同时检查运至工作面的混凝土是否出现离析现象。4、浇筑竖向结构时,要控制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5、检查、控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插入距离。6、控制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接头的持续时间。7、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养护工作。8、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督促施工方进行处理。n9、经常观察、检查施工机械的运行情况。10、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11、记载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12、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环境与条件构件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C25及C30高于C30室内正常环境板、墙、壳15梁和柱25露天和室内高湿度环境板、墙、壳352515梁和柱453525有垫层基础35无垫层70注:①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规定;②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拨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于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构件的数值采用;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2、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注: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下表采用。n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混凝土坍落度(mm)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250250~500>500≤30强制式6090120自落式90120150>30强制式606090自落式9090120注:①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出止的时间;②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③全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砂轻混凝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但搅拌时间应延长60—90s;④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轻骨料混凝土的加料顺序是: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30s,再加水继续搅拌;当轻骨料在搅拌前未预湿时,先加1/2的总用水量和粗、细骨料搅拌60s再加水泥和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⑤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4、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宜按下表选用,坍落度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mm)结构种类坍落度基础或地面等的垫层、无配筋的的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础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10~30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30~50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50~70配筋特密的结构70~90注:①本表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数值可适当增大;②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③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④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第4.4.5条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后方能浇筑混凝土。5、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6、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7、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n8、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混凝土浇筑层厚度(mm)捣实混凝土的方法浇筑层的厚度插入式振捣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表面振动200人工捣固在基础、无筋混凝土或配筋稀疏的结构中250在梁、墙板、柱结构中200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150轻骨料混凝土插入式振捣300表面振动(振动时需加荷)2009、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的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2)、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部;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中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3)、当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4)、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5)、当采用振动台振实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采用加压振动的方法,压力为1~3KN/m3。10、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三、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回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n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一般项目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7、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8、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9、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10、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n11、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12、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7.4.3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①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②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复称。1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4、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5、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①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②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③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④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倏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n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四、旁站监理记录填写要求:1、旁站监理的部位:应写清混凝土浇捣部位的轴线、标高、楼层等有关位置数据。2、旁站监理开始/结束时间:应写清混凝土浇捣旁站监理何日何时何分开始/结束。3、施工情况:应写清混凝土浇捣何日何时何分开始至何日何时何分结束,在浇捣过程中有关人员情况(记录施工单位质检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各工种的值班人员以及施工的工人持证到岗和换班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及运转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记录与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有关的诸如名称、生产厂家(产地)、强度等级、配合比、用量等主要资料数据)、浇捣的方法顺序等情况(记录是泵送还是人工拌和、浇捣层顺序(厚度)、施工缝留置、浇捣方量等相关情况)、浇捣的环境情况(记录浇捣时天气和气温及其变化情况、浇捣面的积水情况和防护情况等)。4、监理情况:主要记录以下内容:①浇捣前的质量验收签证情况;②浇捣时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是否与报验签证时一致;③浇捣时水泥、砂、石、外加剂、水计量抽检、混凝土坍落度、拌和时间抽检、钢筋保护厚度抽检情况(水泥、砂、石抽检和混凝土坍落度抽检可记录在《混凝土旁站监理抽查记录表》中)。5、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质量事故,以及对此的处理意见结果(其中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①监理人员发出的指令和施工单位对此的执行情况及相关回复;②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监理人员对此的有关回复;③各方指示,包括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旁站人员的指示)。防水混凝土工程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控制混凝土的计量、搅拌时间。2、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按规定见证抽取混凝土试块。3、对非泵送混凝土检查运输通道的稳固和安全,同时检查运至工作面的混凝土是否出现离析现象。4、浇筑坚向结构时,控制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5、检查、控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插入距离。n6、控制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接头的持续时间。7、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加、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督促施工方进行处理。8、经常检查、观察施工机械的运行情况。9、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养护工作。10、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11、记载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12、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4.1.2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6、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1.3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3、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4、水灰比不得大于0.55;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4.1.4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4.1.4—1的规定。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表4.1.4—1n混凝土组成材料每盘计量累计计量水泥、掺合料±2±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2±1注: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表4.1.4—2的规定。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表4.1.4—2要求坍落度(mm)允许偏差(mm)≤40±1050—90±15≥100±204.1.5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第3.3.3条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第3.3.4条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第3.3.5条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三、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4.1.7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4.1.8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4.1.9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4.1.10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1.1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n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4.1.12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四、施工旁站中的注意事项1、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2、所用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现场复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应合格。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和用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掺量等。4、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测两次。掺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则定含气量。5、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否缝隙、杂物,对欠缺之处应及时纠正。6、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铁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7、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8、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9、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并用水湿润模板。10、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溜管等工具进行浇筑,以防止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11、在结构中若有密集管群,以及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不易使混凝土浇筑密实时应改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捣,以保证质量。1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h,夏季可适当缩短。五、旁站监理记录填写要求:1、旁站监理的部位:应写清混凝土浇捣部位的轴线、标高、楼层等有关位置数据。2、旁站监理开始/结束时间:应写清混凝土浇捣旁站监理何日何时何分开始/结束。3、施工情况:应写清混凝土浇捣何日何时何分开始至何日何时何分结束,在浇捣过程中有关人员情况(记录施工单位质检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各工种的值班人员以及施工的工人持证到岗和换班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及运转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记录与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有关的诸如名称、生产厂家(产地)、强度等级、配合比、用量等主要资料数据)、浇捣的方法顺序等情况(记录是泵送还是人工拌和、浇捣层顺序(厚度)、施工缝留置、浇捣方量等相关情况)、浇捣的环境情况(记录浇捣时天气和气温及其变化情况、浇捣面的积水情况和防护情况等)。4、监理情况:主要记录以下内容:①浇捣前的质量验收签证情况;②n浇捣时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是否与报验签证时一致;③浇捣时水泥、砂、石、外加剂、水计量抽检、混凝土坍落度、拌和时间抽检、钢筋保护厚度抽检情况(水泥、砂、石抽检和混凝土坍落度抽检可记录在《混凝土旁站监理抽查记录表》中)。5、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质量事故,以及对此的处理意见结果(其中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①监理人员发出的指令和施工单位对此的执行情况及相关回复;②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监理人员对此的有关回复;③各方指示,包括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旁站人员的指示)。屋面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控制混凝土的计量、搅拌时间。2、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按规定抽取混凝土试块。3、对非泵送混凝土检查运输通道的稳固和安全,同时检查运至工作面的混凝土是否出现离析现象。4、检查、控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5、检查分格缝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要求。6、检查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是否符合要求。7、经常观察、检查施工机械的运行情况。8、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养护工作。9、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运行情况。10、记载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11、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6.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6.1.1本节适用于防水等级为I~III级的屋面防水;不适用于设有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屋面以及受较大震动或冲击的和坡度大于15%的建筑屋面。6.1.2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30Kgn;含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6.1.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6.1.4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6.1.5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并应配置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6.1.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三、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6.1.7细石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6.1.8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检验方法: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6.1.9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6.1.1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应表面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6.1.1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厚度和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6.1.12细石混凝土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6.1.1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检验方法: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四、旁站监理记录填写要求:1、旁站监理的部位:应写清混凝土浇捣部位的轴线、标高、楼层等有关位置数据。n2、旁站监理开始/结束时间:应写清混凝土浇捣旁站监理何日何时何分开始/结束。3、施工情况:应写清混凝土浇捣何日何时何分开始至何日何时何分结束,在浇捣过程中有关人员情况(记录施工单位质检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各工种的值班人员以及施工的工人持证到岗和换班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及运转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记录与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有关的诸如名称、生产厂家(产地)、强度等级、配合比、用量等主要资料数据)、浇捣的方法顺序等情况(记录是泵送还是人工拌和、浇捣层顺序(厚度)、施工缝留置、浇捣方量等相关情况)、浇捣的环境情况(记录浇捣时天气和气温及其变化情况、浇捣面的积水情况和防护情况等)。4、监理情况:主要记录以下内容:①浇捣前的质量验收签证情况;②浇捣时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是否与报验签证时一致;③浇捣时水泥、砂、石、外加剂、水计量抽检、混凝土坍落度、拌和时间抽检、钢筋保护厚度抽检情况(水泥、砂、石抽检和混凝土坍落度抽检可记录在《混凝土旁站监理抽查记录表》中)。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质量事故,以及对此的处理意见结果(其中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①监理人员发出的指令和施工单位对此的执行情况及相关回复;②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监理人员对此的有关回复;③各方指示,包括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旁站人员的指示)。水泥砂浆防水层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基层是否表面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充分湿润、无积水。2、检查砂浆配合比是否准确计量、搅拌均匀。3、检查施工方是否按要求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是否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厚度符合要求。4、检查施工缝是否按要求留设。5、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运行情况。6、及时统计工程量完成情况、材料使用情况和作业人数等情况。7、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成品保护工作。8、认真详细记录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9、及时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n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4.2水泥砂浆防水层4.2.1本节适用于混凝土或砌体结构的基层上采用多层抹面的水泥砂浆防水层。不适用环境有侵蚀性、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4.2.2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配合比应按表4.2.2选用;掺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配合比表4.2.2名称配合比(质量)水灰比适用范围水泥砂水泥浆1-0.55-0.60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一层水泥浆1-0.37-0.40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三、五层水泥砂浆11.5-2.00.40-0.50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二、四层4.2.3水泥砂浆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2、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3、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4、聚合物乳液的外观质量,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4.2.4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2、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3、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4.2.5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2、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mm;3、防水层的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4、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湿润,并护时间不得少于14d。4.2.6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n三、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4.2.7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4.2.8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一般项目4.2.9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10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2.11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四、旁站监理日记内容1、基层情况。2、砂浆配合比情况、试块制作情况。3、施工情况。4、施工缝留设情况。5、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运行情况。6、统计作业人数、材料使用、工程量完成情况。7、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化情况。卷材防水层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基层的干燥、平整、洁净情况。2、检查基层处理剂的配合成分和技术性能。3、检查基层处理剂的涂刷是否均匀,无漏刷、麻点、气泡现象。4、检查卷材在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的细部做法是否符合要求。5、检查卷材铺贴的方向、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n6、检查卷材收头粘接,卷材接头密封是否符合要求。7、及时统计工程量完成情况和作业人数情况。8、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9、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成品保护工作。10、认真记录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11、及时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4.3卷材防水层4.3.1本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铺贴的卷材防水层。4.3.2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4.3.3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4.3.4防水卷材厚度选用应符合表4.3.4的规定。防水卷材厚度表4.3.4防水等级设防道数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单层:不应小于1.5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1.2mm单层:不应小于4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3mm2级二道设防3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1.5mm不应小于4mm复合设防不应小于1.2mm不应小于3mm4.3.5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4.3.6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2、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4、接缝口应有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4.3.7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n1、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拆;3、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4、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4.3.8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3、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厚水泥砂浆。4.3.9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三、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4.3.10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4.3.11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4.3.12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3.13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14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15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四、旁站监理日记内容n1、基层情况。2、基层处理剂施工情况。3、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施工情况。4、卷材施工情况。5、施工人数、材料、工程量完成情况统计。6、施工方质保体系运行情况。7、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涂料防水层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基层的干燥、平整、洁净情况。2、检查是否按配合比正确计量,搅拌均匀。3、检查施工方是否分层分遍涂布,控制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再涂后一遍涂料。4、检查在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是否符合要求,收头情况是否用密封材料封严。5、及时统计工程量完成情况、作业人数情况。6、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7、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成品保护工作。8、认真记录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9、及时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监理工作依据4.4涂料防水层4.4.1本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涂刷的涂料防水层。4.4.2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4.4.3防水涂料厚度选用应符合表4.4.3的规定:防水涂料厚度(mm)表4.4.3防水等级设防道数有机涂料无机涂料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水泥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n1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1.2~2.01.2~1.51.5~2.01.5~2.0≥0.82级二道设防1.2~2.01.2~1.51.5~2.01.5~2.0≥0.83级一道设防——≥2.0≥2.0—复合设防——≥1.5≥1.5—4.4.4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2、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3、每遍涂刷时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4、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5、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6、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4.4.5防水涂料的保护层应符合本规范第4.3.8条的规定。4.4.6涂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三、旁站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4.4.7涂料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4.4.8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4.4.9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4.10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导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4.11n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检验方法: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实样用尺测量。4.4.12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四、旁站监理日记内容1、基层检查情况。2、配合比情况。3、细部做法情况。4、施工情况。5、施工人数、材料使用、工程量完成情况统计。6、施工方质保体系运行情况。7、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涂膜防水屋面工程一、旁站监理工作内容1、检查基层的干燥、平整、洁净情况。2、检查是否按配合比正确计量,搅拌均匀。3、检查施工方是否分层分遍涂布,控制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再涂后一遍涂料。4、检查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情况是否用密封材料封严。5、及时统计工程量完成情况、作业人数情况。6、检查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7、及时督促施工方做好成品保护工作。8、认真记录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施工方,并督促其整改。9、及时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二、旁站监理工作依据5.3涂膜防水层5.3.1本节适用于防水等级I-IV级屋面防水。5.3.2防水涂料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5.3.3防水涂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n1、涂膜应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2、应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3、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4、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应于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5、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5.3.4涂膜厚度选用应符合5.3.4的规定。涂膜厚度选用表表5.3.4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道数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Ⅰ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不应小于1.5mmⅡ级二道设防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1.5mmⅢ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2mmⅣ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2mm—5.3.5屋面基层的干燥程度应视所用涂料特性确定,当采用溶剂型涂料时,屋面基层应干燥。5.3.6多组份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并应根据有效时间确定使用量。5.3.7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5.3.8涂膜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做好成品保护,保护层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4.3.14条的规定。三、旁站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5.3.9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验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5.3.10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检验方法: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5.3.11涂膜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5.3.12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检验方法:针测法或取样量测。5.3.13n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3.14涂膜防水层上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四、旁站监理日记内容1、基层情况。2、配合比情况。3、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情况。4、施工人数、材料使用、工程量完成情况统计。5、施工方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6、施工过程当中的变化情况。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一、旁站监理内容和质量控制标准1、(强制性条文第5.1.1条)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2、(强制性条文第5.2.1条)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强制性条文第5.2.2条)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监理员应对复试报告进行核对。4、(强制性条文第5.5.1条)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6、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要求对钢筋焊接接头试件进行见证取样,对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7、对钢筋的接头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②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③接头未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8、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头,不应大于50%;n③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9、检查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梁类构件不宜大于25%;②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③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10、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检查箍筋的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200mm;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11、柱、梁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GB50204-2002中表5.5.2的规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