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摘要:本文经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详细的叙述了路基施工质量问题的防范措施。可供参考。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防范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bymanyyearsofpracticeexperience,thehighwayengineeringofthesubgradeconstructioncommonqualitywasanalyzed,andthedetailednarrationtothesubgradeconstructionqualityproblempreventivemeasures.Availableforreference.Keywords:thehighwayengineering;Subgradeconstruction;Quality;prevent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8n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对城市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变化,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稳固性,所以了为建成高质量的等级公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行车环境,在路基施工中对质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路基作为任何一条道路的安全基础,在施工时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下防止公路因为路基的不稳发生破坏性的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就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根据路况,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来采取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保障路基在公路安全中的整体稳定性。路基除了要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外,还要拥有一定的强度,这样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路基施工中,如环境、材料、工程质量等因素都能对路基的强度产生影响。1路基易产生的质量问题1.1路基纵向裂缝路基半填半挖交界处和路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交接处是路基易产生纵向裂缝的位置之一。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或压实不到位造成填方部分路基下沉产生裂缝。路基两侧边缘也是纵向裂缝易产生的位置之一。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标高后经检查发现路基宽度不足,或中线偏位,进行路基两侧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1.2路基的沉陷与不均匀沉降8n路基沉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路基填料超粒径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混填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2路基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预防(1)在半填半挖路基施工中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堤。由于半填半挖路基处理陡坡、沟谷地段,施工极为不方便,施工初期可能使用小型机具碾压或夯实。施工时就注意机具功能与填层厚度的匹配,确保填层达到压实标准;高处卸料应控制摊铺的离析。待具备条件时,使用大型设备按正常条件施工。半填半挖高填方路堤的地基多数是不会在设计边坡外挖台阶的,如果在边坡上堆积多余的松散弃土,弃土受雨水浸湿后重量增加,强度降低,会随坡下滑,导致路堤内的部分边坡被牵引下滑,而引起堤顶面开裂。8n(2)路基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应在老路基边坡上设置台阶,台阶形式同半填半挖路基相同,新老路基宜选用透水性好、强度高、具有良好级配的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若采用细粒土作为填料,应满足路基最小强度(CBR)要求,并加强路基内部(特别是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排水。必要时,可设置横向排水盲沟,排除路基内部积水。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当拓宽路基的宽度不足一个压实宽度时,应采用超宽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措施,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完毕后,可进行削坡处理,形成最终的路基断面,严禁出现贴坡现象。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从最低标高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3)在路基施工前应对设计交桩的所有导线点进行复测,以保证路基施工中路基中线的准确性。并且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每填筑1m应对中线进行一次恢复,测量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在路基填筑时应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两侧各加宽30~50cm,以保证路基填筑中路基两侧碾压到位和中线小幅度偏移后路基的宽度。(4)路基填料的选定是路基填筑质量的关键。在选择过程中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填土路基填料最大粒径路床部位不得大8n于10cm,路堤部位不得大于15cm。填石路堤填料应不大于5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底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cm。(5)路基填筑使用不同的填料应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会造成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水囊现象和不稳定的滑动面等病害。采用分层并按规定的层厚填筑,可得到均匀的压实度。如填层过厚,则填层底部不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土方顶面如太薄,则易起皮剥离,影响路基质量。所以应严格控制压实厚度,其压实厚度每层不少于10cm,不超过30cm,其松铺系数一般1.3~1.4,具体根据土质情况不同,自行做试验段确定。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料。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后填段应按1∶1坡度开挖宽1m的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少于2m。8n(6)路基的平整度是保证路基压实的前提,如果路基表面不平整,压路设备在碾压过程中低洼处无法进行压实。造成压实不均匀。按设计宽度与横坡可用机械或人工初步整型后用机械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进行精平,以保证压实设备碾压均匀。当填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及时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碾压应本着先静后动,先弱后强(振动机),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边缘后中央,先低处后高处的原则。直至压到表面无明显轮迹,压实度达到要求为止。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员应及时检测,发现压实度不足应及时补压。如发现弹簧或起皮现象,应作局部处理。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调头”作业。(7)桥梁台背、锥坡、护坡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填筑,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应自台身起,顶面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底面不小于2m。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应按宽度一次填足。台背填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度,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分层厚度每15cm一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为95%,其他公路为93%,设计图纸如另有要求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执行。宜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以后,在两侧平衡地进行。柱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柱侧对称、平衡地进行。8n(8)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基低的压实度不小于90%;三、四级公路应不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基底应进行换填处理。原地表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的填料分层压实。地基为水稻田、池塘、软土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如清淤、换填、抛石挤淤等。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如:设置稳定层、隔离层;或采用无机结合料(生石灰粉、水泥等固化材料)对填料进行改良;或选用水稳性好的填料等。基底原状土的CBR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由于填石路堤的填料比较坚硬,压实难度大且透水性强,水容易从路面、边坡等部位进入基底使路基湿软以造成不均匀沉降,为防止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路基整体工后沉降过大或失稳破坏。除了满足压实度要求外,还应满足不同路堤填高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路堤高度小于10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50kPa;路堤高度为10~20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200kPa;路堤高度大于20m时,路基宜填筑在岩石地基上。当为细粒土地基时,应按设计要求设过渡层;当为岩石和细粒土组合地基时,应将岩石凿开,并在细粒土部位设过渡层。注意路堤基底范围内,可能因地面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时,应采取必要的引排、拦截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透水性好的填料。(9)为了赶工期路基没有得到自然沉降的时间,可加大路基施工投入通过采用大型压实设备压实进行弥补。如采用50t及以上拖振或大型冲击夯、强夯在路基每填筑1~1.5m时对路基进行压实,以减少后期自然沉降。3结语8n公路的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综上所述,影响路基工程施工的因素很多,由于本人施工经验与水平有限,本文只对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公路建设者们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王义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路桥信息,2010.2.[2]李浩宇.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J].公路工程建设资讯,2009.4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