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作手册(验标内容)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监理工作手册3.1路基工程3.1.1主要检查内容软土路基处理各项要求是否严格执行;软土路基地质核查,软土路基试桩,沉降观测和分析;路基施工各工序质量控制;路基表观质量控制等。3.1.2工序检查要点路基基底处理的换填施工、管桩、CFG桩、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塑料排水板,基床以下路基,过渡段,路基两侧锥体填筑,基床底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质量。基底换填检查工程表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换填深度换填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水准测量一般检查2换填范围内的开挖与整平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应挖除干净,坑底应按设计要求整平观察重点检查3换填地基的压实质量①换填中粗砂或碎石符合设计要求②基床以下路基换填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及换填化学改良土压实质量符合要求③基床底层换填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8.1.6的规定按《路基工程土工实验规程》
26/26n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与超欠挖;重点检查炮眼外插角,要求两茬炮眼的台阶差小于15cm;炮眼痕迹保存率、超欠挖控制、检查工程、检验方法、质量标准和要求见下表。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隧道开挖根据设计施工工法开挖,不得随意更改,改变工法必须申请变更观察重点检查每M炮孔装药量q/隧道初期支护:现场重点检查喷射混凝土厚度;超挖处理;断面轮廓线;表面质量;锚杆的材料、数量与安装质量;钢架的安装;超前小导管的钻孔质量、注浆压力等。检查工程、检验方法、质量标准和要求见下表。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喷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实验选定检查砂石含水率测试、施工配合比计算资料一般检查2喷射混凝土厚度按设计厚度施工。平均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检查点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每个断面自拱顶每2m设立一个检查点尺量检查控制喷层厚度的钢筋头和锚杆;现场破检重点检查3超挖处理隧道超挖部分喷射混凝土与周边补平,个别严重超挖处挂钢筋网分层补喷观察重点检查4断面轮廓初期支护后每10m测量一个断面复核,保证二衬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检查自动断面仪测量资料重点检查5喷射混凝土施工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湿喷工艺并分段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大于6m;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时进行,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一次最大喷射厚度:拱部为10cm,边墙为15cm尺量一般检查26/26n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粘结密实锤击检验一般检查7喷射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一般8~12cm,偏差不大于±1cm检查坍落度实验一般检查8初期支护表面质量表面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个别松散部位凿除补喷,并用混凝土或砂浆对基面找平处理。平整度允许偏差,侧壁5cm,拱部7cm2m直尺检查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0mm>重点检查9喷射混凝土的养护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标准养护试件的实验龄期为28天检查施工记录、试件强度一般检查10喷射混凝土强度1天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贯入法对每一喷射循环工程实体进行强度检测重点检查11锚杆原材料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抗拉力不小于180kN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实验一般检查12锚杆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围岩较差时适当增加现场计数重点检查13锚杆水泥砂浆施工符合设计要求,不低于M20,保证锚杆钢筋保护层不小于8mm配合比设计、砂浆强度实验一般检查14锚杆安装锚杆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10cm。锚杆孔距偏差为:±15cm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现场尺量一般检查15钢筋网原材料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查实验检验资料一般检查16钢筋网施工钢筋网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挂,混凝土厚度不小于4cm,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接联牢固,钢筋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钢筋网搭接采取焊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尺量一般检查17钢架原材料符合《碳素结构钢》、《热轧普通工字钢》等规定和设计要求按批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实验等相关实验资料一般检查18钢架的加工符合设计要求尺量一般检查19钢架的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如下:①钢架间距允许偏差为±100mm②钢架横向允许偏差为±50mm③高程偏差允许偏差为±50mm④垂直度偏差允许偏差为±2°⑤钢架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5mm,不得小于40mm;同时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仪器测量和尺量重点检查20超前小导管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直径一般为42mm,壁厚一般不小于3.5mm按批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拉弯实验一般26/26n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检查21超前小导管纵向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1m尺量重点检查22超前小导管注浆浆液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重量比1:1配合比选定实验一般检查23超前小导管注浆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必须饱满,注浆压力一般为0.5~1MPa观察并记录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重点检查24超前小导管方向角、孔口距、孔深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外插角宜小于10°,孔口间距40cm,孔深不小于3.5m,允许偏差:方向角2°、孔距±50mm、孔深0,+50mm仪器测量、尺量重点检查(3>隧道二次衬砌:重点检查施作时间、衬砌厚度、超挖回填、拆模时间、仰拱施工等工程。检查工程、检验方法、质量标准和要求见下表。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施工时间①深埋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一般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具体应符合验标要求②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且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③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但二次衬砌应加强监控量测和观察一般检查2变形基本稳定条件①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趋于减缓②拱脚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收敛速度小于0.15mm/d③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己达极限相对位移值的80%以上④初期支护表面裂隙不再继续发展监控量测和观察重点检查26/26n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衬砌台车①模板台车的外轮廓在灌注混凝土后保证隧道净空②双线模板台车长度宜为9~12m,三线为6~8m③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分层布置,每层应设4~5个窗户,其净空不宜小于45cm×45cm,两端设检查孔,并设有相应的混凝土输送管支架或吊架④模板台车应设置足够的承重螺杆和径向模板螺杆支撑⑤模板台车拱顶应在适当的位置设混凝土的封堵装车和检查孔⑥二次衬砌拱、墙整体浇筑、而边墙基础高度的设置<水平施工缝)应避开剪力最大的截面制作并检算验收,检查资料一般检查4超挖回填①隧道拱、墙背后的局部坍塌或塌落,拱部范围与墙脚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采用与二次衬砌同等级的混凝土回填密实。特别是隧道拱顶在施作二次衬砌时,顶留压浆管进行回填注浆②隧底超挖部分应用与隧底结构同等级的混凝土回填观察、尺量重点检查5衬砌混凝土施工①模板台车走行轨中线和轨面标高误差不应大于10mm,台车就位后启动微调机构,用仪器校正模板外轮廓与设计净空相吻合,并锁定台车②拌制混凝土时,原材料称量应采用自自动计量装置,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③混凝土衬砌应采用全断面一次成型法施工,有仰拱的衬砌先施作仰拱④施工段必须用与衬砌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制作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迎水面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⑤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为15~18cm⑥混凝土应对称、分层浇注,分层捣固。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⑦衬砌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高频机械振捣,搅拌时间不应小于3min,振捣时间宜为10~30s,避免漏振、欠振、超振仪器测量和尺量重点检查6衬砌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模板安装后尺量,施工完毕后采用无损检测法重点检查7拆模时间①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作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8.0MPa以上方可拆模②初期支护未稳定时施作时,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模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测、检查重点检查26/26n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8仰拱施工①仰拱超前拱墙衬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②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车辆方可通行③隧道仰拱每5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④抑拱混凝土应分段连续浇筑,一次成型,不留纵向施工缝尺量、检查实验报告重点检查9洞内水沟洞内水沟布置、结构形式、沟底高程、纵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中心水沟节段拼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进水口、泄水孔、泄水槽的位置、间距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沟外墙距隧道中心的距离、沟身的砼强度、水沟盖板的规格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盲管、水沟和孔槽组成的排水系统应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水沟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断面尺寸允许偏差±10mm,壁厚±5mm,高度0、-20mm,沟底高程±20mm。留置砼试件实验检测、观察尺量和仪器测量一般检查10回填注浆①注浆钢管3m一处,采用M10水泥砂浆,初压0.1~0.15MPa,终压0.2MPa②注浆应保证回填密实③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观察;无损检测;同条件养护试件压力实验重点检查(4>隧道防排水:现场重点检查洞外截排水;洞内排水;排水盲管布设;防水板施工;施工缝止水条、止水带;变形缝施工;明洞防水等。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见下表。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一般规定①衬砌等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监控量测:加强、督促做好施工地质素描,对开挖的围岩进行地质描述,注明相应里程,长距离的TSP203地质预报系统,预报距离100m左右,可预测断层、软弱围岩、岩溶等不良地质,确保做到“防有措施、治有方案”。序号检查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备注1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编制专项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为TSP203地震波法80~150m,重叠10m,超前水平钻30~50m,重叠5~8m。监控量测:洞内外观察、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是否有现场记录,是否数据出现异常。断面间距Ⅴ级5~10m、Ⅳ级10~30m、Ⅲ级30~50m。检测报告重点检查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