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层的强夯施工监理工作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监理细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湿陷性黄土地层强夯工程监理细则工程名称:一体化项目强夯工程专业:土建编制:批准:时间:项目监理机构: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一、工程概况1.1项目组成拟建青海盐湖某工程占地面积约1700亩,属于湿陷性黄土。主要装置区分为:烧碱装置区等5个装置区、一次盐水、电解整流、淡盐水、二次盐水、氯气处理及压缩、盐酸合成等区域、厂前区及循环水站、成品仓库等子项组成。1.2地质分析据勘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黄土状土、圆砾、粉土,第三系(N)沙层岩土的野外特征及埋藏条件分述如下:1层素填土(Q4ml):主要黄土状土组成,混砂机圆砾20%左右,稍密状态。层厚0.30~6.00m,层底高程2500.92~2514.72m。2层黄土状土(Q4al+pl):褐黄~褐灰色,具水平层理,含砂,稍湿,硬塑~可塑状态。上部1.00~1.20在勘察期间为冻土层,表层0.30~0.50m含植物根系。层厚1.50~5.60m,层底高程2493.98~2515.94m。3层圆砾(Q4al+pl):主要由石英和变质岩碎块组成,亚圆形,一般粒径7~16mm,最大粒径100mm,含有5~10%左右卵石,混砂机粘性土约20%。中密状态。层厚2.00~11.70m,层底深度3.80~11.20m,层底高程2488.28~2507.45m。3-1层粉土: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褐黄色,混砂29%~30%,饱和,中密状态。该夹层仅揭露勘探点烧碱装置及厂前区局部,层厚0.20~0.90m,层底深度6.60~9.00m,层底高程2503.82~2510.74m。4层泥岩(N):褐红色,泥质胶结,块状构造,岩芯多呈短柱状和长柱状。天然状态时可捏碎,干燥后硬度较大。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9.20m,未穿透。1.3地下水勘察期间,所有勘探点均见到了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0.10~11.50m,相应高程为2514.90~2493.18,为赋存于2.3层圆砾中的潜水。该地下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径流。年变化幅度约2.0m左右。1.4结冻深度据有关气象资料,湟中县标准冻土深度130。1.5黄土湿陷性评价1.5.1场地湿陷类型综合判断:烧碱装置和酸碱罐区及装卸站一带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其它地段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1.5.2地基湿陷等级按《GB50025-2004》规范4.4.5条规定,烧碱装置和酸碱罐区及装卸站一带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其它地段为Ⅰ级(轻微)。1.5.3要求及参数所给条件: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根据2011年5月19日关于西区强夯方案的确定,强夯前应有建设单位安排土方施工单位去掉耕土后由强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夯击能烧碱装置区采用2000KNm,间距为3.2m,夯击次数为9击,梅花形布置,其余各装置采用1000KNm,间距为3.6m,夯击次数为9击,梅花形布置,满夯采用KNm,锤印搭接。强夯的目地主要是消除地基土德湿陷性急提高承载力。1.6施工主要内容和主要工程量1.6.1施工内容根据青海盐湖项目招标文件,地基处理面积约为15万余平米;处理后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1.6.2主要工程量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如下:工程名称工作量烧碱装置区34489.28m2循环水站VCM灌区10627.56m2S——PVC装置区16677.76m2E——PVC装置区17452.16m2CPVC装置区3317.76m2脱盐水站12389.76m2化学品库4044.96m2厂前区VCM装置区30245.76m2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成品仓库20266.56m2二、监理依据2.1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2.2经审定的强夯施工组织设计;2.3由试夯确定的施工技术参数或该地区相同施工地质条件成功的工艺和参数;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2.5地基处理平面图。三、强夯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标高→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夯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时,应及时将夯底整平→往复夯击,按设计要求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换夯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实后场地高程。四、强夯质量监理控制程序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 10005.0~6.04.0~5.0 20006.0~7.05.0~6.0 30007.0~8.06.0~7.0 40008.0~9.07.0~8.0 50009.0~9.58.0~8.5 60009.5~10.0>8.5~9.0 ------------------------------------------------------------------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4.1组织图纸会审,审查强夯工程承包商的施工方案4.2检查试夯的各项测试数据和修正施工方案4.3检查进场机械设备性能和各种参数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起重机必须符合夯锤起吊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需设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自动脱钩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施工灵活。4.4根据不同区域选择重锤和落距,可用下式验算强夯有效深度。H≈α(MH/10)1/2H-有效深度(m)M-锤重(kg)n-落距(m)α-经验系数,一般采用0.4~0.7,具体数值通过试验确定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4.5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动能符合设计要求。4.6夯击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和设计图纸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间距可适当减少。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位或漏夯应及时补夯。4.7每次夯击前后应测量锤顶高程,夯击时落锤应平稳,夯位准确。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如错位或坑低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填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4.8每夯击一遍完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的场地下沉量必须符合要求。4.9强夯施工必须按现场试夯确定的参数进行,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动能4000KN.M,为50mm;夯击动能4000~6000KN.M时为100mm,夯击动能大于6000KN.M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降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4.10及时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及时补夯。4.11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采取巡视和旁站相结合的方法对强夯质量进行控制。4.12雨天施工时,夯击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要及时排水。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分遍点夯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旁站监理复核锤重、落距、每点夯击数和最后两击平场沉降量监理工程师点夯施工复核夯点布置,强夯范围监理工程师现场试夯审批施工方案承包单位返工复核结果复核场平标高,施工放线监理工程师返工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试夯检测调整方案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推平夯坑,整平场地统计点夯结果和不合格点数量,确定不合格部位监理工程师对不合格部位进行专家论证,确定补救方案按方案局部换填,对不合格部位重新点夯,直至达到控制标准旁站监理满夯施工旁站监理夯后间歇时间夯后测试五、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5.1强夯处理后地基竣工验收作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7~14d方可进行,检验采用荷载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5.2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单位效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地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重3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4夯击范围设计要求用钢尺量5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量法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六、监理控制要点1、场地清平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600mm。2、强夯处理范围:基础外边线外扩3m。3、夯点布置:点夯→夯点中心间距3.5m,呈梅花形布置满夯→锤印搭接四分之一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4、点夯夯击能3000KN.m,锤重170KN,落距17.7m,设计6击控制标准:①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5、两遍点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6、点夯过程中,若发生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7、点夯完毕后,推平夯坑(或夯坑填料)进行低能满夯,夯击能1000KN.m,锤重170KN,落距5.9m,锤印搭接四分之一。8、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震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9、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粉土和粘性土一般在14-28d。10、强夯前应根据经验或试夯结果确定夯沉量,应预留20-30cm的土层作为保护层,待基础施工时将其清除。11、夯后地基严禁轮式车辆碾压,防止产生“橡皮土”。七、安全监理1、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2、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n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审查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方案中有无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安全责任到人。3、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控要点:(1)检查电动机接地装置,电路接头安全可靠,要有漏电保护开关,施工电缆要架空设置。(2)检查强夯现场是否有人监护,场内要设置安全警示牌,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3)检查挖土机、驾驶员、操作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件的有效性。(4)检查施工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的使用情况。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带。(5)检查各个排污通道是否有标志,夜间照明是否满足安全生产。(6)台风暴雨时要停止施工,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7)现场临设、临电、临水、材料堆放,排水系统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做到整齐美观安全。(8)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排污渣作出安排,避免污染现场环境,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9)机械设备的转移、安装、调试必须由专人监督实施。4、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保养、检查及安全防护,应符合JGJ33-2001规定,不允许设备、机具“带病”作业。5、转移夯机时,提锤高度不宜大于0.5米,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处理。6、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