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指导书(通信工程分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铁路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指导书(通信工程分册)

1术语62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83光电缆线路93.1一般规定93.2光电缆线路安装93.3电缆接续及引入103.4光缆接续及引入113.5电缆线路性能检测113.6光缆线路性能检测144设备安装与配线164.1一般规定164.2室内设备安装164.3设备配线174.4设备防雷与接地185传输系统检验205.1SDH设备性能检测205.2SDH系统性能检验255.3SDH系统功能检验295.4SDH系统网管检验31n33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6.2数字同步网吋钟设备性能检测333.3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功能检验356.4时间同步系统检验397用户接入网检验414.1一般规定417.2业务节点接口性能检测417.3用户网络接口性能检测427.4系统性能检测467.5系统功能检验467.6网管检验488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508.1一般规定50&2设备性能检测508.3系统性能检测545.4系统功能检验568.5网管检验588.6区段通信系统599数据通信系统检验609.1一般数据609.2路由器检验60n9.3以太网交换机检验623.4系统检验64n10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检验67673.1—般规定8.2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6711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699.1一般规定6911.2性能检测6911.3功能检验7012光检测系统检验7310.1一般规定7312.2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7313会议电视系统检验7613.1一般规定7613.2系统性能检测7613.3系统功能检验7714应急通信系统检验7914.1一般规定7914.2设备性能检测7914.3系统功能检验8115综合网管系统检验82n14.1一般规定82n14.3功能检验8316综合布线系统8615.1布线安装8616.2光、电缆特性检验8717电源检验8817.1一般规定8817.2高频开关电源检验8817.3逆变器检验8917.4交流不间断电源(UPS)检验9017.5蓄电池检验9018列车无线调度通信9118.1一般要求911&2铁塔基础9118.3铁塔安装9218.4天馈线9318.5漏电同轴电缆9318.6无线信道传输性能检测9518.7系统功能试验9719车站客运信息系统检测9919.1电视监控系统检测9919.2客运广播系统检测99n19.3通告及引导显示系统检测10118.4吋钟系统检测10220GSM-R数字移动通信10319.1用户终端10318.2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10320.3手持台10420.4无线了系统检验10420.5交换子系统检验10920.6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检验。11320.7智能网子系统检验116n1.1抖动jitter数字信号的有效瞬时偏离其理想位置时间的短期变化。1.2映射mapping在SDH网络边界处将支路信号适配到虚容器的过称。1.3时钟频率准确度frequencyaccuracy在规定时间周期内时钟频率偏离的最大幅度。1.4时钟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aximumTimeIntervalError(MT1E)在一个测量周期内,一个给定的窗口内的最大相位变化。1.5时钟牵引入范围pull-inrange时钟参考频率和规定的标称频率间的最大频率偏差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时钟将达到锁定状态。1.6丢帧率framelossratio在固定状态负载下,由于缺乏资源而没有被网络设备转发出去的帧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帧数的百分比。1.7延迟delay对于存储转发设备,延迟为被测节点受到最后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对于按位转发设备,延迟为被测节点收到第一比特的吋间间隔。1.8吞吐量throughoutn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1.9路由route在通信网中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一个呼叫连接或传送信息的途径。1.10服务质量qualityofserice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质量水平,可用从用户角度反映网络性能的一系列指标來衡量。1.11呼损率calllostrate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叫后,由于网络的原因未能完成连接的比率。该指标用耒建立连接的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来规定。1.12功能号(码)functionalnumber在功能寻址中使用的号码,它通过使用人员的岗位或职能识别终端用户或设备,而不是通过无线设备的MSISDN号码或用户预设的其他内容。1.13组呼groupcall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对预定义的组成员发起的呼叫。在任何吋刻,组内只能有一个成员讲话,其他成员接收。1.14呼叫限制caqllrestriction系统按预先设定的呼叫限制属性,来限制终端的呼入/呼出能n力。n2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2.1本项目监理机构配齐通信专业监理工程师。2.2熟悉合同文件、图纸、技术标准,分析工程重点难点,进行图纸会审,参加设计交底会议,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审查光缆线路的复测资料,参与沟、槽、管、洞的现状情况的核实工作。2.3做好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交底工作。2.4在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总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查施工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总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施工方法是否安全可靠有效。1.5对从事检测和试验的单位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操作人员上岗证等,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检查。n3光电缆线路3.1一般规定3.1.1施工前应对光电缆径路进行复测,确定人(手)孔位置及防护措施,对经过的桥梁、隧道、涵洞、站场、站台、护坡等地段的预留槽、沟、管、洞情况进行核查,并建立施工台账。1.1.2光缆接续测试人员必须从铁道部指定单位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准上岗。3.1.3光电缆线路的埋深和防护作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监理员进行隐蔽工程检验,监理工程师对质量合格的隐蔽工程签署“隐蔽丁程记录”。3.2光电缆线路安装3.2.1光电缆线路主要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应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3.2.2光电缆铺设前应用OTDR测试光缆,用万用表、直流电桥、电容耦合测试仪等测试电缆,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及设计要求。3.2.3光电缆线路的埋深应符合表3.2.3的规定,特殊地段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表3.2.3光电缆的埋深序号敷设地段埋深5)n1普通土、硬土21.22半石质(沙砾土、风化石等)N0.93全石质、流沙20.74水田31.45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1.26穿越沟、渠21.27市区人行道N1.0八诅&宀普通土、破土、半石质NO.88铁路路肩/k全石质30.53.2.4穿越用防护管的位置、材料、长度和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穿越铁路的防护管必须超出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3mo3.2.5光电缆线路防雷、防蚀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3.2.6架空光电缆线路在雷击区架设时应按设计要求装设避雷装置。3.2.7光电缆外护套不得有破损,接头处应密封良好。光缆接续前应测试光缆最外层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km。允许10%单条光缆不低于2MQ/kmo3.2.8光电缆标桩埋设、光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及光电缆余留的设置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要求。3.3电缆接续及引入3.3.1直埋电缆接头盒(套管)应做绝缘防腐处理并将接头加以保n护,分歧尾巴电缆接入的端别应与干线电缆端别相对应。3.3.2充气电缆气闭性能应符合验标的要求。3.3.3电缆接头的埋深应同电缆埋深并设防护。3.3.4电气化铁道区段引入室内时,其金属护套与相连接的室内金属构建间应进行绝缘。引入通信机械室时,应将金属护套的室内与室外进行绝缘处理。绝缘阻值不应小于1000MQ,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3.3.5引入电缆的成端、室内分线盒安装、电缆的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3.4光缆接续及引入3.4.1光纤接续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进行;光纤融接部位应用热缩加强管保护,监理员旁站检验10%。3.4.2光纤的金属外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应电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监理员见证检验10%。3.4.3室内光钎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3.4.3光缆接续后余留长度、光钎收冗余长、光缆接头的编号及光缆的室内标识应符合设计或验标要求。3.5电缆线路性能检测3.5.1低频四线组音频段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5.1的规定。监理n工程师或监理员见证试验10%o3.5.2对绞线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5.2的规定。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见证检验10%ogl着坛豐鳖1窪吒W峑W孟3)S3)S9PgsgsS885坯S1STsifM簾薯9S1生壷帑薯瞿一4#lt5WC1WOvJW<—><—>§S:逅0303031550nm)多模光纤a^O.2dBde—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单模光纤deWO.7dB多模光纤QcWl.OdBL—光纤中继段长度(km)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数m—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活动连接器数3.6.3光缆中继段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冋波损耗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STM-11550nm波长不应大于-25dEnSTM-41310nm波长不应大于-25dBSTM-41550nm波长不应大雨-27dBSTM-161310nm>1550nm波长不应大于-27dB2光缆中继段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STM-1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131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STM-161310nm>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3.6.4偏振模色散(PMD)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10%on4设备安装与配线4.1一般规定4.1.1设备安装与配线主要包括室内通信设备和室外视频终端设备等安装与配线以及设备防雷与接地。施T前应做好施工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室、内外环境是否满足安装条件,预埋件沟、槽、孔位置应准确、无遗漏、照明、施工用电源地线应齐全有效。室内安装手腕防静电手腕。4.2室内设备安装4.2.1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应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出厂检测记录及出厂合格证。4.2.2设备子架、单元电路板的规格和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监理员检验10%o4.2.3开关电源机柜各单元应插接良好,电气接触点应接触可靠连接紧密。监理员应全部检查。4.2.4交流供电设备与直流供电设备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员检验10%04.2.5蓄电池组安装应排列整齐、连接正确,接触良好。监理员全部检査。4.2.6会议电视设备布置吋应尽量使话筒置于各扬声器的辐射角之n外;摄像机的布置应使被摄入人物全部收入视角范围之内,方便得获取会场全景或局部特写镜头;监视器、大屏幕背投影机的布置,应尽量使与会者处于较好的视距和视角范围。监理员全部检查。4.2.7机距(架)的安装应端止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机柜(架)背面和侧面距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o4.2.8光纤配线架(ODF),数字配线架(DDF)端了板的位置、安装排列及各种标识应符合设计耍求。0DF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4.2.9配线的支架、线槽、保护管应固定牢靠、排列整齐。4.2.10室内外视频终端的安装应牢靠、稳固,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员检验10%。4.2.11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应有余长,且固定牢固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监理员检验10%。4.2.12摄像机云台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视频电缆中间不应有接头,插接件可靠,电源线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走向顺直、无扭绞。监理工程师检验10%。4.3设备配线4.3.1电缆布放应符合设计规定,设备信号线与电源线应分道布放,若必须在同意走道,间距应大于50mmo4.3.2光缆尾纤应按标定的线序连接设备。光缆尾纤应单独布放并n用垫衬固定,不得挤压、扭曲、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o监理员检验10%o4.3.3配线在电缆槽道或走线架上布放应按机列、机架顺序平直排列,顺直,不得有中间接头。4.3.4电源配线的敷设径路和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交直流电源配线应分开布放,中间不得有接头;电源端子接线正确,牢固,两端标识齐全;直流电源以线色区别正、负极,严禁用接地线代替电源线。监理员全部检查。4.4设备防雷与接地4.4.1设有通信设备的建筑物应采取包含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的综合防护系统。新建通信站应远离牵引变电所、高大建筑物。4.4.2出、入通信机房的交流电力线路应选用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口埋设丁•地下,其金属护套两端就近接地,缆内两端的芯线应家装避雷器。监理员全部检查。4.4.2出、入通信机房的交流电力线路应选用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且埋设于地下,其金属护套两端就近接地,缆内两端的芯线应加装避雷器。监理员全部检查。4.4.3出、入机房的通信电缆,其金属户层应做保护接地,缆内芯线对应在引入设备前分别对地加装保安装置。由楼顶引入的线缆应选用具有金属护套电缆,并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后方可进入机房。监理员全部检查。4.4.4室内设备的接地与防雷应满足下列要求n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地线排上引入。交、直流配电设备的机壳应从地线排上引入保护地。交、直流配电设备内应有相应的分级防雷及浪涌保护装置。配线架应从地线排上引入保护地,配线架与其他机架间不应形成电气连通。通信设备机壳应接保护地。机房的防静电地板下方应设金属网,供地板支架作接地使用。金属网至少有两处接入地线排。监理员全部检查4.4.5距离接触网带电休5m范围内的通信设备有条件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监理工程师全部检验。4.4.6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处应做防腐处理。监理员全部检查。4.4.7通信站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Q。接地体与发电、变电站的接地休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监理员见证检验10%o4.4.8接地地线排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地铜排端子分配符合设计耍求。接地铜排和螺栓、地线排端子与室内设备额接地配线连接紧密。监理员全部检查。4.4.9通信铁塔防雷装置、接地引下线和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n天线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员全部检查。5传输系统检验传输系统检验主要包括SDH设备性能检测,SDH系统性能检测,SDH系统功能检验和SDH系统网管检验,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单项设备上电检验Z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屯正常、接地良好。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确认相关的光缆线路良好。检验用仪器,仪表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SDH设备光接口和电接口的测试由施工单位按照《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16814)规定的方法进行,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5.1SDH设备性能检测5.1.1光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和反射系数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II)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MGB15941)规定。5.1.2发送信号波形(眼图)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规定的眼图模版。5.1.3光输入口接收信号允许频偏不应大于20X10_6o5.1.4SDII设备输出AIS信号的速率偏差对于再生器在范围20X10-6内;对于复用器在保持工作方式下在范围0.37X10"内,在自由振荡n工作方式下在范围4.6X106内。5.1.5电接口输出信号(包括AIS)比特率、输入口允许频偏应满足表5.1.5的要求。n1—気IIST0ssld旺苹秦<±q二昌—>芒右q吕吕空鱼)9占lx=<+•(SATq6舄<+<右q吕导囂5g占-XT+.<右倉g<+<右q吕毘启Sfsxw<+・(3)S06S2(3)色—星(君虽j惭彗亠曦奏口益1-64.1以及S-64.1的指标要求为14dB,其余为24dBon5.2.2SDH系统抖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SDH网络输出口和数字段输出口的输出抖动性能应满足表5.2.2~1o2SDH网络和数字段STM-N输入口的抖动容量限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的规定。3PDH网络输出口的输入抖动应满足表5.2.2-2的要求5.2.3SDH系统误码性能参数指标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的规定。5.2.4当出现下列情况Z—时,系统应进行复用段保护或通道保护倒换,其保护倒换时间小南或等于50mso恢复方式下的等待时间为5~12min:1信号丢失(Los)2帧丢失(Lof)3告警指示信号(AIS)4超过门限的无码缺陷5指针丢失(L0P)5.2.5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MSTP)系统以太网透传和交换的以下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系统端口吞吐量。n2系统丢包率。3系统数据传输时延。4系统长期丢包率。na2.2-1SDHW紳孵段铀口觸鼎动潇限輸蝌动(UIp.P)fi1555201.5(0.75)0.15(0.15)500Hz65kHz1.1Hz6220801.5(0.75)0.15(0.15)1000Hz250kHz5MHz24883201.5(0.75)0.15(0.15)5000Hzlfflz20MHz注:胳中孵为孵鱗标n15.2.2-2PDBI聯铀口觸d常动输蝌动(ui.p)20481.50.220HzlEkHz100kHz343681.50.15100Hz10kHz800kHz1392641.50.075200Hz10kHz3500kHzfin5.3SDH系统功能检验5.3.1对于STM-16及以上高速的SDH设备接收系统未收到光信号时,激光器应能自动关闭。5.3.2SDII设备接收到各种告警信号后,应向上游和下游发出相应的告警响应信号,并符合表5.3.2的要求。5.3.3各站勤务电话编号符合设计要求,选址方式呼叫正确;声咅清晰,无杂音;群呼方式符合设计要求。5.3.4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MSTP)应具有下列以太网透传功能1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2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采用PPP协议、LAPS协议或GFP协议。3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4数据帧可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的完整性。5.3.5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MSTP)应具有下列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1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2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采用PPP协议、LAPS协议或GFP协议。3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4数据帧可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的完整性。n灯:W山而IV-山而—IJTKIV-hAV>EDICJ^z-zlcdATn1n^JOSsnrTOEDIHmlnvj■■jZ/Z|cu■■aa:sLOFCJ屮EDITu-PHKJLopn..d屮TOEDIHT1ndjZ/Z|ndT1n5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6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7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MAC地址表。8支持生成(STP)协议。9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10支持链路聚合。5.4SDH系统网管检验5.4.1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户界而简介、友好;界面显示为屮文或英文。2支持本地连接入和远程接入;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3能够实时打印、储存4备份软件和数据,当安全受到侵扰后,能利用备用文件恢复业务5.4.2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管理功能1配宜管理功能:对网元数据、保护功能、时钟进行配證;检查配置数据的合法性与一致性;查询/打印配置数据。2故障管理功能:支持设备告警。服务质量告警、通信告警、环境告警及处理失败等告警类型;支持紧急告警、主要告警、次要告警、提示告警、未确认告警等告警级别;能够实现告警收集与显示、n故障定位、告警查询与统计、告警确认与清除告警过滤、告警同步等。3性能管理功能:能在指定的吋间段内以指定的监测周期对指定的监测对象进行性能参数测量,包括设定/查询性能监测参数;设置性能参数门限;查议性能数据;存储性能数据生成报表等。4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访问权限控制、操作日志管理、登录口志管理等。n6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6.1一般规定6.L1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主要包括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性能检测,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功能检验和时间同步系统检验。6.1.2但想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6.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6.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6.1.5由施工单位按照《数字同步网独立型节点从钟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YD/T101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6.2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性能检测6.2.1数字同步网2、3级节点时钟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1连续同步工作30d.2、3级时钟的频率准确度应分别不低于土1.6X10-8和土4.6X10-%2牵引入和保持入范围应符合表6.2.1-1的要求。3恒温下,漂动的产生应不超过表6.2.1-2给出的MTIE、TDEVn限值。n4抖动的产生:2048kHz和2048kib/s接口的输出抖动,采用±1.6X10-8±1.6X108-UrP-"h^・om町IE要求(ns)7Z■O1XOO§・・-—-・・S6WV■1■On折角频率分别位20Hz和100kHz的单位点带通滤波器测量吋,60s内测得的固有抖动不应超过0.05UIP-PoSTM-N接口的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6.1.2-3的限值。5输入漂动容限:MTIE限值见表6.2.1-4,TDEV限值见表6.2.1-5.6输入抖动容限:最大可容忍的正弦输入抖动的限制范围内见表6.2.1一6.7相位不连续性:当从钟进行内部检测或重组操作时,2、3级时钟输出的和位不连续性应满足表6.2.1-7屮MTIE的规定。6.3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功能检验6.3.1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输入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定时输入应冗余配置。2定时输入信号类型包括2048kHz和2048kib/s两种。32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4个,3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2个。4对于2048kit/s信号,应具有按SSM信息和按优先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倒换的功能;对于2048kHz信号,应具有按优先级进行工人或自动倒换功能。6.3.2数字同步网节从钟的时钟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设备应能配置2级节点时钟或3级节点时钟。2设备吋钟功能应能冗余配置。n3设备吋钟应具有自由运行、快捕、保持功能oa占OLTZi■O6•OLOOOLOOOLT3O(W9PS-)制械馳副g11Sn级时钊唏入漂动容限frriE〉MTTE要求(Ps)0.750.1t20・005t5入漂^5ev〉TDEE要求(ns)34:1.7t170n5.4:Xt0-5n表&NITN3观察时间T◎0.1460120240n6.3.3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吋输出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定时输出能冗余配置。2定时输出信号类型至少包括2048kbi/s和2048kHz两种。3至少提供300路定时输出信号。4对于2048kbit/s信号,应具有SSM功能。6.3.4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检测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具备对所有定时输入信号进行监测能力。2检测项冃1)传输性能检测参数:信号丢失、循环冗余效验、双极性破坏、告警指示信号等。2)定时性能检测参数:原始相位数据、最大时间间隔误差、时间误差、相对频率偏差等。6.3.5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监控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信息上报的通信功能。2监控管理功能。6.4时间同步系统检验6.4.1时间同步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定时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通过卫星授时系统接收天线接收T星原子钟的时间信号,根据•卫星授时系统时间信号对本地设备时间n进行校准。2授时功能:时间服务器应能采用NTP广播方式和/或NTP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发播标准吋间,从而使得个服务器中的其他设备达到时间同步。3守时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能将本地钟以校准的标准时间保持。4其他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支持远端访问,允许通过FYP远程对系统进行升级。6.4.2时间同步系统性能应满足如下耍求1时间同步系统:时间服务器单NTP物理端口每秒应能处理5000个NTP服务请求。2卫星授时系统接收机/天线:卫星授时系统接收机可为12并行通道接收机,高增益授吋天线,可接收以UTC时钟为基准的卫星授时系统时钟。UTC时间精度小丁20ns。考虑到网络因素,用户终端的同步时钟精度为1〜10ms(典型值)。n7用户接入网检验7.1一般规定7.1.1接入网系统检验主要包括业务节点接口性能检测、用户网络接口性能检测、系统性能检测、系统功能检测、网管检测。6.1.2但想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止常、接地良好。6.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6.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算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7.1.5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7.2业务节点接口性能检测6.2.1V5接口协议的下列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1物理层检测。2系统启动程序检测。3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呼叫协议检测。4控制协议检测。5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检测。6保护协议检测。7链路控制协议检测。n下列规定1误块秒比(ESR)应小于2.4X10烏2眼中误块秒比(SESR)应小于1.2X10_5o3背景误块比(BBER)应小于1.2X10%6.2.3V5.2接口呼叫正常7.3用户网络接口性能检测7.3.1音频二线/四线(2/4W)接口应符合下列耍求1检测条件见表7.3.1-12通过特性要求1)通路接收电平允许偏弟±0.6dB(四线一四线)、±0.8dB(二线一二线)(用参考测试频率1020Hz的正弦波信号,-lOdBmO的电平加到发送侧的输入端)。2)净衰减频率特性符合表7.3.1-2的规定。3)增益随输入电平的标化应符合表7.3.1-3的规定。4)空闲信道噪声(衡中噪声)不应大于-65dBm0p(音频通道输入、输出端都终接标称阻抗)。5)总失真应符合表7・3・1-4(正弦法)或表7.3.1-5(噪声法)的规定。6)路际串音电平-65dBo7.3.2数据终端/终端接口比特误码/块误码检测15miri应无误码。n率不应大于1X10_4o7.3.4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速率(ISDN-BRI)接口通道检测3inin应无误码。11111目目nn暴(A—A)is(色2838400586882010202400280038034003681o■511o■011O■5古■51o■6ci厶5吉5占0•51o■550•51O■5古■560AT1O■5吉566A7OOOO65E05160吉71<=>591a6■11O■5A9ia6•1_L15龙■coi0o占51A61¥黑)(A—A)—55—50—40—30—20Is0+31+3l+LOI4-0&I4-P5zto・50I4-O・5I4-0&nM11-4总失真指标(政法)输入电平值(dBnO)-45-40-30-20-100信号对总失真比的标二线(A-A)222733333333淞大于(dB)醪(A-A)222733333333M3.1-5总失真指标假声法)输入电平值(血Q)-55-40-34-27-20-10-6-3悟号对总失真比的标M(A-A)11.126.130.732.432.432.432.424.8准应大于(dB)醪(A-A)12.627.632.233.933.933.933.926.3n6.3.5综合业务数字网基群速率(ISDN-PRI)接口通道检测3min应无误码。7.4系统性能检测7.4.1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的光发送器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光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技术标准规定。7.4.2NX64kbit/s数字链路的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4.2的规定。7.4.3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4.3的规定。7.5系统功能检验7.5.1系统保护功能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工中断光信号或人工增加光纤衰减(在光接口串联光衰减器,使系统误码率不小于1X10-3),系统应自动从工作系统倒换到保护系统。2撤除倒换条件,系统应自动恢复到工作系统。3倒换过程中,系统应保持止常。网管系统应有显示并作记录。7.5.2测量台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能测量电阻、电容、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等用户外线特性。2应能测量环路电流、馈电电压、拨号音、脉冲拨号、双音多频发号等用户内线(电路)。n3应能测量多频按键话机的频率、电平和直流脉冲话机的拨号速度、断续比。T—7—4X7t—4X9sXg•x>7—IIT'1X7TsxpE'sxzco9SXCXJTOIXjTsxg.I皂IXCXJs'sxjs'sxg.I9SXCSJTsxjTSXIgsxfTOIXjYsxgfsxjTsxzTSX9ITsxzYsxgzssxCSJYsxg.zgsxzpsxggsxzPSX7asaaasas方gasaaasas方gsxsasKgExgfsxgz皂TX9EXTTsxzqs乍(vBs/uq鳶龙s/ucps龙§A)s/二qasozMsn7.6网管检验7.6.1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显示被管理范围内所有网络单元(NE)的拓扑图,并能访问被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网元。2监视被管理的整个网络功能。3实吋打印、存储软件。4备份软件和数据备份功能,当安全受到侵扰后,能利用备份文件恢复业务。7.6.2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管理功能1配置管理功能:能从网元(NE)收集配置信息及提供数据给网元;能识别、定义、指配、控制和监视接入网中的管理对象,并能保证在业务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软、硬件配置内容的增加、删减和修改。2故障管理功能:能提供对接入网及其环境的界常情况处理的手段,故障时间和位置的判定,故障修复的处理。管理系统可对接入网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检测、观察。3性能管理功能:能对接入网的网元进行性能监视,采集相关的性能统计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并采取网络管理控制,以改善和优化网络总体性能水平。4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访问控制、安全日志。5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日至参数、日志操作、日志删除。n6环境监控:能设置环境健康范围或阈值;可以设置响应动作,即当收到有关环境告警信息后应当采取的措施。n8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一般规定&1.1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包括设备性能检测、系统性能检测、系统功能检验和网管检验。检测T作由施T单位进行,监理丁程师全而检查并见证检验。&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8.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传输通道良好。&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5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2设备性能检测7.2.1设备物理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ISDN基群速率接口(30B+D)1)物理电气性能应符合ITU-TG.703建议。2)满足《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一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YDN034.1)ISDN基群速率接口要求。3)支持DSSI指令。2ISDN基本速率接口(2B+D)1)电气特性应符合《ISDN(2B+D)NTIn用户一网络接口设备技术要求》(GB/T16654)中关于U接口的规定。2)支持DSSI信令。3)支持UUS信令。1Z接口1)电气特性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065)的规定。2)终端平衡回损满足下列耍求300〜500Hz:不小于16dB500〜2500Hz:不小于20dBo2500〜3400Hz:不小于16I)b。3)远距离用户环阻不大于3KQ(含话机)应保证接受。4磁石接口1)外线阻抗600Qo2)二线相对电平:输入OdBr,输出-3.5dBro3)领流:频率25Hz±10Hz,电压75V±15Vo4)发送信号时长3s±0.3so5)接收灵敏度:频率25Hz±10Hz,电压Vac不小于30V,持续保证接受。52/4线接口1)阻抗600Qo2)二线相对电平:输入OdBr,输出-3.5dBron3)四线相对电平:输入-3.5dBr,输出-3.5dBro6.2.2用户线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户环路电阻不大于1800Q,馈电电流不小于18mA。2用户线线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kQo3用户线线间电容不大于0.5nFo&2.3用户信号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只留脉冲接收。1)脉冲速度8〜14脉冲/s。2)脉冲断续比(1.3〜2.5):1.3)脉冲串间隔不小于350mso2双赢多频接收见表8.2.3on表8.2.3双音镰接诵歸号技术蹄顼目指檢要求±2・佩加可報收«±3.鹏上保证不接收±2.的3.脱间不保谨收双频口时单瓣收电平范勵_4〜-23瓯电平双频工作时单貳动作电平:-31®;双频电平差不大于述信号柳噸帐3(?4血他信号间隔时长30M(M位n8.2.4信号咅和铃流应符合表8.2.4的要求txirn=:txirn=:L£7>X?cn■•一」■cn□|_r>*<=>X?onX?C_xOL_£T>OO心m□A■■7〉rmX?X?on^=zr«on□X-W<■*^TM、ith!Icon&2.5呼叫接续故障率应符合下列耍求1本局呼叫接续故障率不大于1X10"。2出具呼叫接续故障率不大于1X10"。&2.6系统接入GSM-R网络的PRI接口信令应满足《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3部分:笫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YDN034.3)的相关要求。&3系统性能检测&3.1系统传输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调度台至值班台间传输损耗应不人于7dB,具备可率耗时不得虚碍于3.5dB,不具备可率耗吋不得小雨2dBo在基准频率位1020HZ,实际的传输损耗在两个传输方向的差别不得超过ldB。以频率为1020Hz,电平为-10dBm0的信号加入一个Z接口。在另一个Z接口接收到的电平在任一标准运行的lOmin间隔内与开始检测时的电平比较,其变化值不大于土0.2dBo2当一个基准频率1020Hz,电平为-lOdBmO的正弦信号加到一个Z接口的输入端,在频率300~3400Hz范围内,在输出端以1020Hz测得的衰减为OdB,其他频率衰减偏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300〜400Hz-0.6〜2.OdB400〜600Hz-0.6〜1.5dBn600〜2400Hz一0.6~0.7dBn-0.6~3.OdB3000〜3400HzTs0・詔6・詔ococogTOTOT073SI电02—n3一次局内连续输入电平值为-55〜±3dBmO、频率1020Hz的正弦信号,起输出端口相对于TOdBmO输入信号的电平波动应符合下列+3dBmO〜-40dBm0±0.5dB-40dBm0〜-50dBm0±1.0dB+50dBm0〜-55dBmO±3.OdB4空闲信道噪声不应大于-65dBm0o5一次局内二线接口间接续用1020Hz止弦信号加到输入端进行测量时,信号总失真指标值见表8.3.E8.4系统功能检验&4.1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1基本功能1)应能完成64kbit/s电路交换。2)为用户提供直接呼入和呼出。3)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4)为用户提供各种ISDN补充服务和新业务。5)采用DSSI信令与GSM-R交换机进行互联。6)送出主叫号码和呼出优先级。7)接收、存储和向局端转发号码。8)根据ISDN地址码进行寻址,完成电路连续。n2能向用户提供实时、双向的基本电话业务。3电话补充业务1)主叫线识别提供(CLIP)o2)主叫线识别限制(CLIR)o3)被叫线识别提供(COLP)o4)被叫线识别限制(COLR)o5)无条件呼叫前转(WFU)。6)呼叫等待(CW)o7)呼叫保持(CH)o8)会议调度(CONF)o4调度业务1)具有呼叫优先级划分功能。2)具有组呼功能。3)具有强插、强拆功能。4)调度呼叫连续无阻塞。5)具有区别振铃的功能。6)支持呼叫转接业务。5提供电路型承载业务,提供低俗速率的透明传送数据业务。6其他业务1)呼叫限制(OCB)o2)热线服务(HLS)on3)黑口名单过滤功能。n1)以ISDN号码呼叫移动用户。2)以功能号码呼叫移动用户。3)组呼移动用户。4)语音广播。5)接受移动用户呼叫。6.4.2系统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12M数字环自愈。2分系统断电直通。3主要设备或板卡兀余配置。3FAS系统保护切换8.5网管检验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网管应具有下列功能&5.1配置管理功能1局数据、用户数据等数据的输入和修改,数据输入和修改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2数据库文件自动备份,出现故障能迅速恢复备份数据库。3查阅局数据、用户数据、话务统计数据等各种数据。&5.2性能管理功能1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程序数据版本。2性能数据的采集、诊断、分析。3自动/人工控制主、备用设备的启用、转换和停用。n8.5.3故障管理功能1硬件和软件故障自动检测和诊断。2硬件故障定位和隔离。3自动或人工控制主、备用设备的启用、转换和停用。8.5.4安全管理功能1用户鉴权、操作权限的管理。2日志管理,包括登陆日志管理和操作日志管理。8.5.5人机界面管理系统的人机界面应采用屮文、图形显示方式。8.6区段通信系统&6.1专用屯话总机和分机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6.2站间行车电话应接入调度分设备的磁石式接口,或符合设计要求。回线上严禁连续其他电话设备,通话功能应止常。&6.3区间电话和桥隧守护电话的冋线应用和构成方式符合设计要求,通话功能正常。&6.4道口电话应接入调度分设备的供电式或磁石式接口,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话功能正常。9数据通信系统检验9.1一般数据n9.1.1数据通信系统检验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性能检验与功能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有施T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9.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9.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9.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9.2路由器检验6.2.1路由器单机设备以太网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千兆以太网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5dBm^P^3dBm(1000Base-LX)。-9.5dBmWPW-4dBm(1000Base-SX)。中心波长1270nmW入W1355nm仃OOOBase-LX)。770nmW入^860nm(lOOOBase-SX)。2接收灵敏度小于-19dBm(1000Base-LX)。小于-17dBm(lOOOBase-SX)。310/100/1000/Base-T以太网电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n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o9.2.2路由单机设备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的和关规定。9.2.3路由器单机设备V.24数据接口的特性应符合《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GB6107)的有关规定。9.2.4路由器单机设备V.35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GB9951)的有关规定。9.2.5路由器单机设备E1接口特性应符合《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GB7611)的有关规定。9.2.6路市器单机设备性能和QoS应符合下列耍求1端口吞吐量应满足设计要求。2吞吐量下的包转发时延。高端路由器:小于lmso低端路由器:64字节IP包,时延小于Ims。512字节IP包,时延小于15mso1518字节IP包,时延小于350mso3丢包率高端路由器:路由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05%。n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1%。低端路rti器:路市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1%。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3%。4以最小的发送间隔发送数据流量,背对背的缓存能力应保证数据转发无丢包。5高端路由器屮由表容量应满足支持至少250000条路由,50个BGP对等,50个TGP邻居。6QoS策略应符合设计规定。7ACL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9.2.7路由器应支持下列路由器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1RIP协议20SPF协议3BGP4协议4IS-IS协议5PIM-SM、DVMRP组播协议。6MPLS协议。9.2.8路由器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源、系统处理器应该热备份,保证设备可靠工作。2设备接口卡具备热插拔功能。n3现场软件版本更新设备可止常工作。9.3以太网交换机检验9.3.1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物理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千兆以太网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5dBm^P^3dBm(1000Base-LX)。-9.5dBm^P^-4dBm(1000Base-SX)。中心波长1270nmW入W1355nm仃OOOBase-LX)。770nmWX^860nm(1000Base-SX)。接收灵敏度小于-19dBm(1000Base-LX)o小于-17dBm(1000Base-SX)。110/100/1000/Base-T以太网电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o6.3.2以太网交换机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的相关规定。7.3.3以太网交换机应具备下列功能1数据交换。2MAC地址学习。3MAC地址学习时间老化。4组播。5地址过滤。n9.3.4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能实现线速转发。2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包无丢失。1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的转发时延小于100uso2丢包率小于0.01%o1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能实现线速转发。2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无丢失。3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下的转发时延不超过lmso4二层、三层交换丢包率均为0.5路由表容量符合设计规定。6QoS排队策略和拥塞控制符合设计规定。7所支持的VLAN数量不小于交换机端口数量。9.3.6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下列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1生成树协议(二层交换机)。2VLAN协议(二层交换机)。3RIP协议(三层交换机)。40SF协议(三层交换机)。5BGP4协议(三层交换机)。6IS-IS协议(三层交换机)。7PTM-SM.DVMRP组播协议(三层交换机)。n2MPLS协议(三层交换机)。9.3.7以太网交换机的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源、处理器具有热备份。2关键模块支持热插拔。9.4系统检验n9.4.2路由策略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9.4.3下列端到端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1吞吐量。2数据延时3丢包率。。9.4.4VPN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9.4.5防火墙及入侵检测功能应符合设计耍求。9.4.6路由收敛功能呢个及收敛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9.5网管检验9.5.1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资源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电路管理、路径管理、IP地址管理、软件版本管理、MPLSVPN管理、资源报表统计、资源预警等。2拓扑管理:根据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侧重层次,拓扑图可以有不同的视图:实现拓扑自动发现、监视与浏览;实现基于拓扑的流量显示、资源显示、配置显示和故障显示等。3配置管理:实现对网元设备的配置,保存历史配置信息冰可对不同配置进行比较。4故障管理:提供列表形式的告警监视窗口,可在窗口视图上监视到网元的实时告警、对相关告警进行操作或启动相关网元的告警n历史信息查询浏览;具备各种告警提示手段;支持告警过滤、告警转发、告警确认和告警升级、告警清除;支持故障关联分析。5性能监测与分析: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可从网元、路由信息、端到端路径、网络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性能数据的监视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前期预警。6路由管理:对网络中的路由实体进行监视,对网络路由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7QoS管理:提供面向网络的QoS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层QoS参数配置、基于QoS的性能监测、基于QoS的流量分析等功能。8WEB信息发布:以WEB形式发布各种网管实时信息或统计信息。9报表统计:实现对网络业务、资源、故障以及性能的信息进行统计,提供多种形式的报告和图表。10VPN管理:提供VPN的配置、监控与图形化管理。11流量采集与分析:通过采集网络流量,实现对各个网络层次的链路负载和链路拥塞的分析,对网络流量流向及网络业务类型分布进行分析。12安全管理:防火墙功能。n10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检验10.1一般规定9.1.1电源盒环境监控系统检验主要包括监控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检验工作由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9.1.2电源盒环境监控系统的接入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功能、降低性能;监测系统的故障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止常工作。9.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监控信息的传输通道良好。10.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0.2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10.2.1电源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流输入电压、电流测量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2%。2只留输出电压测量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0.5%o3直流电流测量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2%。10.2.2蓄电池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耍求12V单体电池端电压误差范围±5mV。26V单体电池端电压误差范围±10mV。312V单体电池端电压误差范围±20mV。4总电压相对误差范围±0.5%o5温度误差范围±1°C。n6充放电监测情况与实际相符。10.2.3环境监测的下列项目应在各监控终端实施正确显示1温度计。2烟雾。3不浸。4移动物体(通过红外双鉴)。5门禁状态。10.2.4监控系统应能够设置监控对象的告警门限,且送至监控中心的告警信号时限应在30s内。10.2.5监控中心与监控点网络接口模块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格式、速率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10.2.6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耍求1配置管理:对设备、监控对象状态进行配置;对软件进行管理。2故障管理:实现故障信息采集、告警查询、告警确认、告警信息同步、告警统计与分析以及告警输岀打印等。3性能管理:实现性能数据采集、性能数据存储、性能数据分析和统计、性能门线管理等。4安全管理:对接入权限、管理权限进行控制,具备访问LI志和操作日志管理功能。n11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11.1一般规定11.1.1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主要包括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由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1.1.2系统检验前,监控中心以及现场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11.1.3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1.2性能检测10.2.1视频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得分值不应低于4分。11.2.2视频像质量的客观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对应4分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11.2.2的规定。2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表11.2.2信噪比扌詬黒白视频系统彩色视频系统随机信噪比3736单奸扰4037电源干扰4037脉冲干扰37313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为IV(”n±3dBVBSo4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应可用,其系统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o10.2.3视频系统时延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11.2.4视频通道的以下端对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输出幅度。2幅频特性。3行同步幅度。1K因子。2DG/DPo6亮色增益差。7S/N加权值。8亮色时延差。10.2.5摄像机应清晰有效的采集到现场的图像信息,有效监视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11.3功能检验9.3.1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应符合设计耍求。11.3.2视频图像管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n1PTZ控制:对摄像机进行光圈、焦距、景深等调节,以及对电动云台做全方位控制。2多画面实吋显示,图像中自动叠加时间、位置以及必要的监控信息。3根据不同分类列出摄像机列表,双击列表中的摄像机或通过拖拽的方式将需要监视的摄像机放入监控画面中。4产生报警时,可在视频界面屮调用对应镜头的实时画面并录像。5录像控制:分为实吋录像存储和报警录像存储。11.3.3防区设置功能应符合下列耍求1在有效监视的区域进行防区设置,包括两种设置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在该区域屮任何物体的运动均会触发报警;选择去往和到达的区域,为了保证移动监测的准确率,尽量保证两个区域邻近。当有物体从去往区域运动到到达区域时,系统将会触发报警。2设置多种视频分报警类型。3通过不同颜色区分跟踪、报警、重复报警。4在防区屮设置监视对象的尺寸大小,从而过滤部分不需要产生报警的物体。5在防区中对静态物体参数进行设置,如树摆动会产生不必要n的报警,因此可以在静态物体参数设置中画上树的区域,在视频中将会过滤树的摆动,从而减少误报警的产生。6在设置防区时忽略部分特殊区域,减少误报警的产生。11.3.4视频图像存储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能完成对所有视频文件的存储功能;能实现以每秒25帧,DI、4CIF、CIF分辨率的实时录像;能事先制定编码器地址及通道序号、吋间段内、所选编码器某通道的视频监控录像的回放。2视频存储应支持自覆盖功能,即根据视频服务器设置自动覆盖原视频数据,满足视频存储的需求(7X24h覆盖)。支持精确和模糊检索方式,基于多种规定如事件和时间、摄像机名称和编号、LI期和时间、报警、外部数据等检索查询方式。3实时监控图像回放满足4CIF图像质量。4报警录像图像回放满足GIF图像。5单台服务器系统最大存储的系统吞吐量满足30个并发视频存储,不少于10个并发视频访问。6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存。11.3.5视频行为分析功能应符合下列耍求1口动调整亮度敏感度优化视频分析。2当摄像机镜头信号丢失时,系统应能产生告警。3支持入侵检测模式。n4支持多防区的设置和撤销并支持防区的重叠。5在发现告警时,系统应能继续分析。11.3.6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与SCADA、电源与环境监控、照明、防灾安全监控等系统的报警联动功能。11.3.7系统应具有增加控制终端、监控点等平滑扩展能力。12光检测系统检验12.1一般规定9.L1光钎监测系统检验主要包括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有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0.1.2光强监测系统的接入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功能、降低性能;监测系统的故障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10.1.3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2.2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10.2.1从监测中心发出点名检测口令,检测结果回转率达到100%。12.2.2对被检测光纤惊醒周期检测,检测结果回转率应达到100%,且周期监测数据偏差和准确性应分别满足表12.2.2-1和12.2.2-2的要求。12.2.3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1检测光纤状态,及时发现并定位故障。2可进行周期检测、故障告警检测、点名检测。n3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处理,对光钎传输特性的劣性进行预测。4将告警信息和监测数据信息、工作日志等回传给监控制管理中心。监测数据保存期限至少一年,并可对期进行多种统计查询,打印输出。n表1222-1周期监瀬据偏差指标项目指标要求全程传输损耗连续损耗光钎长度W0.25dB(无活动觀器)^0.025dB(熔嶷头)W25irW0.25dB(有活动觀器)W0.05dB(活徳头)表1ZZ2~2周期监潮鳩蹶怔詬项目指标要求全程传输损耗连续损耗光钎长度W0.25dB+翦隹值X5%(无活动连接器)W0.25dB+翦隹值X5%(有活动连接器)WO.025dB+基准值X3K(熔接接头)WO.05dB+S准值X3K(活动接头)W25时基准值X1%注:1•上述检测条件是CTO呦态范围(10“脉宽)满足10dB的检测精度2.0.5dE以上舷接头翳动接头考虑n12.2.4系统检测优先级顺序应满足下列要求1障碍告警检测应优于点名检测和周期检测。2长途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检测应优于本地网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检测。12.2.5系统应具有下列管理功能1故障管理:识别、定位故障;进行告警过滤;设置告警等级。2性能管理:设置性能门限;定期存贮报告性能事件;报告点名检测的性能监视数据。3配置管理:系统初始化配置及系统备份。4安全管理:按授权接入。12.2.6系统可集成地理信息,使光纤检测结果和光纤相关资料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故障的准确地理定位。n13会议电视系统检验13.1一般规定12.1.1会议电视系统检验主包括系统性能检测和系统功能检验。由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2.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10.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10.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3.2系统性能检测10.2.1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接口、传输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2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必须采用双向信道,信道的误码、抖动等指标应符合维护要求。13.2.2会议电视的语音质量应无回声、振鸣、啸叫、唇音同步,其他应符合设计要求。13.2.4会议电视的声学应符合下列要求1会议室混响时间和吸声处理应符合建筑声学要求。2会议室允许的噪声级不应大于40dB,护围结构的个咅量不应n低于50dBo9.2.4会议电视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1会议室光源应采用色温为3200K的三基色灯。2会议室主席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8001X;一般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1xo投影电视屏幕区照度不应高于801xo水平工作面测点距地面高度为0.8mo13.2.5会议电视的色调应符合下列要求1会议室的护围装饰、桌椅布置、地毯等应统一色调要求。2颜色宜简洁明亮,浅色为主,双色搭配。3不宜采用黑色或白色作为背景色。13.3系统功能检验13.3.1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会场可显示多画面。2可调整控制摄像机摇摆、倾斜、聚焦等。3会场画面应具有下列切换方式。1)主席控制方式。2)导演控制方式。3)声音控制方式。4)演讲人控制方式。4任何会场均有权请求发言。n5当进行画面切换时不应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6本地音量调节。7静咅儿取消静咅。8哑音及取消哑音。9混咅功能。10实现字母功能,并能适时修改、叠加混合。13.3.2与铁道部会议电视系统互联应符合设计要求。n14应急通信系统检验14.1一般规定13.1.1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救援指挥中心设备和救援现场设备。应急通信系统检验包括系统设备性能检测和系统功能检验。由施工单位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3.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13.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13.1.4救援指挥中心设备检验之前,应模拟组成一套可支持相关功能的救援现场设备。9.1.5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4.2设备性能检测10.2.1救援指挥中心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接入设备接口1)咅频接口应符合《接入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YD/T1070)o2)数字2Mbit/s接口符合《接入网技术体制》(YDN061)相关要n求。1)窄带ISDN接口应符合《窄带ISDN终端设备进网基本要求》(YD/T1023)4)现场可通过光缆数字传输通道接入应急指挥中心。2静图图像设备1)静图服务器应能自动接收、存储现场(或下级服务器)的图像。2)用户经授权后,能登陆静图服务器浏览、查询服务器存储的图片信息。3)静图编码格式符合设计要求。3动图图像设备1)动图服务器接收并存储现场上传的动图信息,编码格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动图服务质量应达到视频图像主观评定等级4的水平。3)用户经授权后,能登录动图服务器,浏览、查询服务器存储的图像信息。4综合管理系统1)为静态图像、视频图像、语音数据及相关文档提供完整的综合管理平台。n2)可完成现场图像数据的批量导入与集中存储。3)可为救援中心提供端对端整合的图像管理功能。4)可谓现场和救援中心提供各种图像数据的访问、查询、配置、分析与统计功能。10.2.2救援现场设备配置应符合设计耍求,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10.2.3救援现场至救援指挥中心端对端通道带宽、时延以及丢包率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4.3系统功能检验12.3.1救援指挥中心设备应具备下列主要功能1接受并显示现场上传的图像信息。2与现场进行实时语音通信,支持远程多路语言会议。3各级数据库间资源共享,预留与地理信息及相关信息系统接口条件。12.3.2救援现场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1采集现场图像(动图、静图)信息,上传至救援中心。2与救援中心进行语音通信,支持远程多路语音会议。3可谓现场组建临时指挥通信系统,使用无线终端设备实现内部无阻塞通信和多人共享外部通信信道。4与救援中心进行数据通信。n15综合网管系统检验15.1一般规定12.1.1综合网管系统检验包括综合网管性能检测和功能检验。有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2.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电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12.1.3综合网管系统检验前,和关的子系统及其网管单项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10.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5.2性能检测10.2.1系统告警响应时间。操作响应时间以及相关性分析和故障定位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10.2.2系统采集及处理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1告警原始数据采集准确性为99.99%。2资源原始数据采集准确性为99.99%。3网管系统采集数据的完整性99.99%o4网管系统对采集后的数据处理准确。9.2.3系统存储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1系统的磁盘阵列容量能够保证配置数据存储6个月;原始告n系统中存储12个月;经用户设定为重要的数据(如与分析预测相关的数据)长期保存。2经网管处理后的数据可在磁带激活磁盘中长期保存(大于3年)。13.2.4综合网管系统的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及相关板件应冗余配置,保证系统可靠工作。15.3功能检验13.3.1综合网管界面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用户界面显示应支持屮文。2提供在线帮助。3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监视器,对于不同的信息应有不同的颜色区别,用户授权内可使用的菜单条与不能使用的菜单条应有不同亮度级别显示。4系统客户端屏幕应具有自动保护功能,屏幕激活应能通过鼠标/按键触动触发。5当操作员停止对系统操作时,应能将屏幕锁定,防止其他用户进入;同时还应具有屏幕激活在进入功能(需要输入口令)。15.3.2综合网管拓扑管理功能满足下列要求1视图显示n能够显示网络组织图、机房设备分布图、设备面板图、传输网络拓扑图、电话交换网拓扑图、接入网、GSM-R网络拓扑图、数据网络拓扑图、同步网络拓扑图等专业网络拓扑。2试图操作1)试图切换。2)试图显示控制。3)试图对象操作。3视图监视1)动态反映网络配置的变更。2)实时反映被管系统的告警信息。15.3.3综合网管告警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告警配置管理。2告警监视与显示。3告警信息处理。4告警结果输出。网管系统支持将查询的结果导出为规定格式的文档,并提供打印功能。5告警相关性分析。15.3.4综合网管性能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性能采集任务管理。n2性能门限管理。3性能数据处理,包括性能越限告警、性能数据查询、性能统计与分析以及性能数据存储。15.3.5综合网管资源信息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通过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全网资源的清理入库;结合拓扑了系统,实现对各专业设备动态资源的动态管理。2资源信息的动、静态维护。3资源信息统计分析管理。4资源预警。5资源报表统计功能。15.3.6综合网管流程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故障工单管理。2信息发布管理。15.3.7综合网管安全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系统用户管理:增加、删除用户,查询、修改用户属性。2用户组管理:创建、删除用户,查询、修改用户组属性。3用户权限管理。4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访问日志记录、删除、查询与备份;系统操作口志记录、删除、查询与备份。n5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15.3.8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用户提供在线帮助功能。n16综合布线系统16.1布线安装16.1.1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线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6.1.2金属电缆桥架、管线的安装位置与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16.1.3对绞电缆芯线终接时,应保持原有扭绞状态,与模块式通用插座的连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T568A和T568B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15.1.4屏蔽对绞线的屏蔽层和接插件终端处屏蔽罩应可靠接触。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0%o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万用表检测。13.1.5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应以颜色、图形或文字区分终端设备的类型。13.1.6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吋,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盒盖应与地面齐平并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9.1.7预埋暗管的转弯角不应小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变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伽吋,不应小于10倍。9.1.8水平金属线槽在接头处、每间隔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n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有金属盖板保护。10.1.9线槽在缆线通道两端出口处宜有填充材料进行封堵,线槽盖板应可开启。过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10.1.10在公用立柱中布放缆线时,立柱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隔应符合设计要求。10.1.1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检验数量:施工单位金检。检验方法:观察、尺度检查。16.2光、电缆特性检验光、电缆特性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指标按铁建设[2007J251号文的要求执行。17电源检验17.1一般规定n10.1.1电源与防雷接地系统检验包括电源检验和防雷接地系统检验。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10.1.2电源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监理员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外部电源止常、接地良好。10.1.3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9.1.4电源检验合格之前,不得对付在供电。17.2高频开关电源检验13.2.1高频开关电源容量应满足设计耍求。13.2.2-48V直流输出电压允许的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应为-40〜-57VO-24V直流输出电压允许的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应为-21.6--26.4Vo15.2.3-48V直流输出端子处的杂音指标应满足表17.2.3的要求。表2.3_48V直超子处瞬音Si指标要求宽频杂音电压离散频率杂音电压17.2.4-24V直流输出端了处在杂咅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峰-峰值朵音电压:0〜300Hz,W400mV。2电话衡重杂咅电压:W2mV。n17.2.5电源系统绝缘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源设备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Q。2电源配线的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lMQo17.2.6电源设备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工或自动转换时,供电不得中断。2矿障告警准确、可靠。3输出电压和电流超限时,保护电路动作应准确。4输入电源故障吋,应自动转换蓄电池组供电。17.3逆变器检验17.3.1逆变器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17.3.2逆变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输入电压范围为-40〜-57V。2输出220V交流单相,频率50Hzo3稳压精度不大于土5%。4频率精度不大于±2%。5市电与逆变器输出的转换,根据需要分为不间断转换和间隔转换。间断转换的中断时间不大于lOmSo6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150%吋,允许持续吋间不小于10son17.4交流不间断电源(UPS)检验17.4.1交流不断电源(UPS)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17.4.2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应符合下列要求1输入指标电压额定值为AC220V/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15%〜+10%;频率额定值为50Hz,允许变动范围为±4%。2输出指标电压额定值为AC220V/380V,可调范围为±5%;频率额定值为50Hz;电压精度±1%(稳态),±5%(瞬态);瞬态电压恢复时间不大于50ms;频率精度±1%(内同步)。17.5电池检验17.5.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17.5.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浮充单体电压为2.23〜2.27VO2均充单体电压为2.30~2.35Vo3蓄电池组各单体间的开路电压最高与最低差值不大于20mVo4以30I10(A)放电lmin,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5正常工作过程屮应无酸雾溢出。6最大充电电流不大于2.5T10(A)时,蓄电池各项指标应正常。n18列车无线调度通信18.1一般要求15.1.1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单位的复测情况,主要的复测内容有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电杆位置、杆柜、杆高、漏缆长度和防雷底线的位置、方式及土质。2隧道内漏缆架挂位置、长度。3中继房位置、供电方式、供电线路和底线处理方式。4天线杆、铁塔定位。1&1.2铁塔基础开挖后应对地基情况进行勘测检验,铁塔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地基上。1&1.3每段漏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相接头,漏缆在铁轨下过轨时应换接阻抗相同的射频软缆。13.1.4设备调试前监理员应对硬件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通电,系统调试应在保证传输通道以及单机设备正常的情况下进行。18.2铁塔基础13.2.1铁塔基础深度、标高及塔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应避开浮土、垃圾土、流质土和易受水冲刷的地方。9.2.2基础浇灌前应埋设好防雷地线。铁塔基础混凝土配比应符合n设计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每一次灌注均应提取混凝土试块并进行试验。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10.2.3钢筋绑扎的方式、间距、钢筋笼和预埋螺栓的安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铁塔基础顶面应平整,塔靴与基础面应紧密贴合。各个塔靴的高度、塔靴之间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8.3铁塔安装1&3.1铁塔安装前应对应主要材料进行质量检查。1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不具有质量证明文件、2连接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地脚螺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具有质量证明文件。3铁塔构件的镀锌层应均匀光滑、不翘皮、不出现返锈现象。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10.3.2铁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不应大于1・5%°。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和见证测量。1&3.3天线加挂支柱高度及方位、平台位置及尺寸、爬梯的设置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10.3.4屋顶天线杆(塔)的底座应建在房屋的承重梁上,不应破坏房屋原有的防水层。固定钢丝绳拉线应在侧墙上预埋螺栓。n1&3.5铁塔防雷装置、接地引下线和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并见证试验。1&3.6铁塔塔体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塔体金属构件间应保证电气连通。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并见证试验。18.4天馈线1&4.1天线、馈线的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实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员全部检查。1&4.2天线的安装高度、方向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员全部检查。18.4.3天线杆(塔)应设有单独的避雷针,杆(塔)根部埋设单独的避雷地线,避雷针引下线应做固定并与接地体连接良好。天线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Q,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员全部检查。18.4.4天线避雷针上端与天线上端夹角应小于45。,馈线不得有接头、天馈线连接处及馈线与室外防雷器的连接处应做防水处理。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应小于1・5。建立与安全并见证试验。18.4.5馈线引入机房前,在墙洞入口处做滴水弯。18.4.6天线避雷地线接地体与连接线等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18.5漏电同轴电缆n在漏电同轴电缆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应全部检查和n见证检验。18.5.1漏缆的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有岀厂合格证,实验报告、测试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18.5.2漏缆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单盘测试,其直流电特性应符合表18.5.2的规定。SIQ羽导ss・0n(宦)I626S吉Bsiii倉/s80182S邑Au月omo倉/u18.5.3隧道内漏缆支架的安装位置和I古I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吊n挂高度应距地血4.5~4.8mo18.5.4电气化区段隧道内吊挂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必须在同侧时,与冋流线或PW线的距离应大于0.6m。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应做防护。18.5.5隧道外漏缆架设应采用电杆、角钢支架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承力索采用规格为7X02.21WI1(或以上)的镀锌钢绞线。5.6漏缆进行连接时必须保持原漏缆结构及开槽间距不变,固定接头应接续可靠,连接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1&5.7漏缆中继段测试应符合5.2条的规定。18.5.8漏缆在承力索上应用吊夹固定,巾夹规定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漏缆弯曲半径不小于2m。18.5.9漏缆巾挂后的垂度在20°C时应保持0.15~0.2ni范围内。18.5.10隧道外漏缆支撑电杆基本杆高为7m,支撑杆基本间距为30〜40m。电杆埋深应符合表18.5.10的规定。18.6无线信道传输性能检测无线信道传输性能由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接收使用单位共同测试,监理工程师全部见证试验。18.6.1无线信道的场强覆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强覆盖范围要求1)两相邻车站电台场强应连续覆盖;n2)车站电台场强覆盖范围应为站距的50%〜70%,且不得小于5km,小T5km的区间应覆盖到邻站;is8I111CO■11LCD-r±*LST3oo■■it—CO■115LTD■q—t-—L£ndo<=>2O-Jn3)两相邻车站电台场强覆盖应有500m以上的重叠区;4)站间有局限交界处时,车站电台的场强应连续覆盖到局界。2在上述无线列调系统车站电台的场强覆盖区内,机车电台接收机输入端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值要求:1)非电气化铁路,按95%的地点和时间统计概率,无线列调系统机车电台接收机输入端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值不应低于OdBuVo2)电气化铁路,95%的地点和时间统计概率,无线列调系统机车电台接收机输入端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值不低于lOdBuVo18.6.2在满足信噪比的要求下,场强覆盖地点、时间概率不应小于95%,地形复杂地段不小于90%。1&6.3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内,无线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的信号噪音比不应小于20dBo18.6.4各电台的发射,接收电平应符合设计要求。18.7系统功能试验系统功能试验由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接收使用单位通过机车台、车站台、便携台、调度台等设备进行呼叫通话试验,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并见证试验。1&7.1两个车间均应进行大三角通话试验:机车一车站一调度所相互呼叫通话正常。n18.7.2每个车站均进行小三角呼叫试验:便携台一车站一机车相互呼叫通话正常。18.7.3调度所与车站及各站间行驶的机车呼叫,通话正常,并能转接外线。1&7.4监测总机应具备集中监测车站台,调度所设备及区间屮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的功能。18.7.5无线设备及中继器的各项告警功能试验正常。n19车站客运信息系统检测车站客运信息系统检测主要包括电视监控系统检测、客运广播系统检测、通告及引导显示系统检测和时钟系统检测。检测工作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供应商进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和见证试验。19.1电视监控系统检测18.1.1用光源、光功率计或OTDR对光缆通道的总衰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18.1.2对照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表逐一检查该系统的制式和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8.1.3用综合测试卡检验系统图像水平清晰度,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黑白图像应高于400线;彩色图像应高于279线;系统图像画面的灰度等级不低于8级。18.1.4按照表19.1.4组织观查检查,参加评价的人员不应少于5人。观看距离应为荧光屏面高度的6倍,光线柔合。19.1.5一体化摄像机的云台转动及镜头控制范围应满足设计或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19.2客运广播系统检测19.2.1用信号源、毫伏表和模拟负载测量系统频率响应40Hz〜16kHz^2dB;系统谐波失真为40Hz〜16kHzW2%(不含扬声器);系n统信噪比应为:话放250dB,线放270dB;系统输出功率,负载区数n量应符合设计要求。gisi^iHSBin18.2.2车站播咅盒应具备播咅、监听、故障显示等功能。19.2.3广播系统设备的以下功能试验应正常。1设置广播优先级的功能。2多个信源同时对多个不同广播区广播的功能。3当有效功放故障时,自动进行备用功放的切换功能。4负载短路保护功能。19.2.4广播系统设备的以下维护管理功能试验应正常。1测试功能:出现报警信号,通过液晶菜单可以查询个设备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可测量负载(开路或是短路)功放技术指标。2便携式维护终端功能:能对各音量参数进行修改和测试设备模块。19.2.5功放输出端的输出应稳定。室内、外声场强度均大丁•噪声级lOdBo19.3通告及引导显示系统检测19.3.1观察检查室内LED显示屏的失控点不应人于万分之三,室外LED显示屏失控点不应大于千分之三,且应为离散分布。19.3.2用互特表测量各类LED显示屏单位显示面积的最大功耗或LED显示屏总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19.3.3对不同性能的LED显示屏配置能满足其显示功能要求的显示软件,该软件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9.3.4通告及引导显示系统的显示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n19.4时钟系统检测19.4.1使用便携式仿真终端测试母钟输出接口提供的标准时钟信号格式及误码率符合设计要求。19.4.2做人工切换试验,母钟应具备主备用切换功能。19.4.3人为制造故障试验,时钟系统故障指示功能正常。19.4.4母钟停电补偿功能正常。n20GSM-R数字移动通信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包括天线杆(塔),天馈线、线路建筑、用户终端、天线子系统检验、交换子系统检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检验、智能网子系统检验、电源及防雷接地系统质量检验等十个部分。其中天线杆(塔)、天馈线、线路建筑、电源及防雷接地部分参照木书的“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和“设备安装与配线”的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其它部分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20.1用户终端19.1.1对照设计文件检查SIM卡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SIM卡的型号、规格、质量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9.1.2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说明检验SIM卡的数据存储功能。网络注册功能、鉴权加密功能和安全防护功能。这些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9.1.3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和产品技术说明检验SIM读写卡器,SIM卡管理系统的功能,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2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19.2.1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其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n19.2.2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参考灵敏度、频偏等射频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是按现行通信行业标准«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YD/T1215)或相关铁路行业标准进行检验。18.2.3按现行通信行业标准检验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的输出功率、信纳比、失真、通话效果等音频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的规定。20.3手持台18.3.1手持台的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18.3.2手持台的发射功率、静态参考灵敏度,频偏等射频性能指标以及输出功率,信纳比、失真、通话效果等音频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的规定。18.3.3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20.4无线子系统检验无线子系统检验包括基站子系统和屮继子系统检验。工作由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按现行通信行业标准《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及相关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说明进行。n18.4.1基站收发信机单机检测主要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发射指标1)大发射功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2)发射载频频率误差不应大于5X10-3)相位误差峰值不应大于20°,均方根值不应大于5。o4)射频载波发射功率电频容差应满足表20.4.1-1的要求。5)发射机调制频谱应满足表20.4.1-2的要求。6)杂散辐射功率电平在930〜934MHz频段,WO.05pW(-103dBm);在9kHz〜1GHz频段中的其他频段,W250nW(-36dBm)2接收指标1)接收灵敏度:WT04dBm(32dBnV/m)o2)同频干扰保护比(C/Ic):212dB。3)邻频干扰保护比(C/IN)200kHz^-64dB400kHz^-38dB4)杂散辐射功率电平在9kHz〜1GHz频段W2nw(-57dBm)o在1〜12.75GHz频段W20nw(-47dBm)on孵等级最大黯孵W〔伽)容差1320(55)0,+32160(52)0,+3380(49)0,+3440(46)0,+3表加4.1-1n泼躺m平容差碰最大黯孵wO)520(43)0,+3610(;40)0,+375⑶)0,+382.5(34)0,+:3n^20.-L1-2发颂谓樹瞬容限标准各频偏处允许最大扌职寸功率电平(耶)功率电平〔dBm)标率100kHz200kHz250kHz400kHzA600kHz>430+0.5-30-33-60-70410+0.5-30-33-60-68390+0.5-30-33-60-66370+0.5-30-33-60-64350+0.5-30-33-60-62>330+0.5-30-33-60-60注=距载频200kHz以外处绝对功率电平不大于-36血n20.4.2基站控制器主要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信道机初始化,分配与再分配,软件下载,监控与观测。2基站控制器口我保护。3基站系统配置数据存储,无线资源管理。4移动台越区切换管理。5信道机及移动台发射功率控制。6短消息业务管理。20.4.3基站系统主要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站屮的和关设备应能通过人机命令闭塞和解闭,并显示打印。2具有自动检测及故障诊断功能,可以人工或者自动进行启动、停止的操作。硬件故障具有定位、隔离、自动倒换能力,软件故障具有自动纠错、自动恢复能力。3可以通过人际命令进行查阅、设置、更改各设备基本参数,查阅、控制各设备运行状态,查阅各设备告警状态等操作,并具有输岀告警的硬件接口。4可以实现信道分配、链路监视、功率控制、调频管理等无线信道管理功能。5可以独立完成小区内和同一基站控制器内的切换,执行基站控制器间的切换。6可以对用户数据和信令单元进行加密。n模式。20.4.5小区广播短消息中心(CBC)的性能和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20.4.6基站子系统网管(0MC-R)的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及配置管理功能应符合设计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20.4.7直放站的一下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标称最大输出功率。2增益。3自动点评控制范围。4频率误差(仅适用于移频传输盲放站)。5GMSK调至准确度(仅适用于移频传输直放站)。6最大允许输入电平。7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20.4.8中继子系统网管(0MC-T)的性能管理、故障管理、业务量统计及配置管理功能应符合设计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20.5交换子系统检验交换子系统检验按现行通信行业标准«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屮心设备测试方法》(YD/T10401)《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交换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4381),n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说明进行。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20.5.1交换机的忙吋处理能力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2交换机的2M接口参数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20.5.3交换子系统的接通率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局内不小于99.96%o2局内不小于99.5%o20.5.4系统的局间中继应能保证正常通话,无应答、中继忙及呼叫空号等功能应良好。20.5.5系统的同步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时钟同步的状态显示及监测功能、控制功能、告警功能应良好。2网同步基准应能自动或人工倒换,主备时钟应能自动或人工倒换。3时钟频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6短消息中心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7交换机的过负荷控制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8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n设备鉴权寄存器(ETR)、鉴权中心(AuC)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0.5.9交换子系统的系统建立应具有一下过程1系统初始化。2系统自动/人工在载入。3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20.5.10交换子系统应支持以下语咅业务1点对点话音呼叫业务。2语音广播业务。3语咅组呼业务。4铁路紧急呼叫业务。5多方通信。20.5.11交换子系统应支持电路域数据业务20.5.12交换子系统应支持以卜'与呼叫相关的业务1闭合用户组。2增强性多优先组与强拆。3高级呼叫处理,包括呼叫前转、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等。4号码识别,包括主叫号码识别显示、主叫号码识别限制、被叫号码识别显示、被叫号码识别限制。5自动应答。n6呼叫监视指示。7计费通知(信息)。8闭锁呼叫。9非结构化的补充业务数据。10遇忙回叫。n20.5.13交换了系统应支持以下铁路特定业务1基本业务1)功能寻址。2)基于位置寻址。3)精确位置寻址。4)基于MSISDN的呼叫限制。5)铁路紧急呼叫。2扩展业务1)基于位置的呼叫限制。2)自动获取调度中心TP地址。3)短信的智能业务。20.5.14交换子系统应支持以下网络功能1支持基本业务的功能。2支持移动性操作的功能。3呼叫处理的附加功能。20.5.15交换子系统的短信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16短信息中心以下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提交与转发功能。n2短消息的存储与重复转发功能。n4发送状态报告功能。5多条短消息。长短消息、群发短消息功能。6短消息中心功能。20.5.17短消息屮心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0.5.18确认中心(AC)的功能配置符合设计要求。20.5.19网管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5.20网管子系统(0MC-S)应能提供图形化界面,应具备交换设备的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及配置管理功能。20.6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检验。20.6.1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与SGSN的接口协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6.2SGSN应具有以下功能1网络接入控制功能。2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3移动性管理功能。4用户数据管理功能。5逻辑链路管理功能。6路径管理功能。7支持移动台挂起及恢复的功能。n8SGSN恢复功能(可选)。20.6.3SGSN的容量和吞吐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6.4GGSN应具有以下功能1网络接入控制功能。2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3移动性管理功能。4用户数据管理功能。5动态分配IP地址及用户认证功能。20.6.5GPRS移动终端(MS)应支持以下功能1网络接入控制功能1)身份识别和鉴权。2)许可控制功能。3)分组终端适配功能。2分组路由和传输功能1)中继功能。2)路由选择功能。3)地址翻译和映射功能。n4)支持PDP上下文的未激活状态和激活状态。5)支持对PDP、PDU的封装功能。6)压缩传输数据单元功能(可选)。7)对用户数据和信令加密功能。3移动性管理功能1)支持终端用户三状态管理。2)准备就绪定时器管理功能。3)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管理功能。4)附着、分离功能。5)位置管理功能。6)安全保密功能。4逻辑链路管理功能1)逻辑链路建立功能。2)逻辑链路维护功能。3)逻辑链路释放功能。5无线资源管理功能1)不同信道编码的动态调整。2)媒体接入控制。3)功率控制程序。4)小区选择和重选。n5)多种移动台级别。6)支持网络操作模式。7)支持时间提前量更新。8)支持非连续接收和寻呼。20.6.6CG的呼叫详细话单存储容量、处理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6.7独立实体的PCU数据处理能力大于10Mbit/s,并具有平滑在线扩容的功能。20.6.8域名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的功能和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6.9GPRS网管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0.6.10网管子系统(0MC-D)的设备管理及业务管理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7智能网子系统检验智能网子系统检验主要包括SGM业务交换点、GPRS业务交换点、智能外设(I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管理点(SMP)、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业务环境接入点(SCEP)等。应对照设计文件、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说明进行检验。20.7.1智能网子系统以下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n规定。1交换呼叫控制。2支持USSDo3业务控制和管理。4业务创建。5短消息业务。6补充业务通知。7移动性管理。8控制和检查用户数据。20.7.2智能网子系统的以下业务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接入矩阵。2基本业务1)功能号注册,注销与管理。2)功能寻址(FA)o3)基于位置寻址(LDA)o4)精确位置寻找(eLDA)on5)基于MSISDN的呼叫限制。3扩展业务1)基于位置的呼叫限制。2)短信的智能业务。3)自动获取调度中心IP地址(可选)。4)基于车次功能号的动态组呼(可选)。20.7.3智能网子系统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