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污废水处理工培训---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污废水处理工培训模拟试卷四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城市污水经净化处理以后,其出路主要有三种:排放水体,灌溉农田及重复使用。(√)2紫外线消毒灯管的紫外线波长为250-360nm。(√)3废水中使用的曝气设备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鼓风曝气设备和机械曝气设备。(√)4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水温、色度、臭味、固体物质以及氮磷等物质。(×)5助凝剂可起混凝作用。(×)6离心脱水优点是可以连续生产,操作方便,可自动控制,卫生条件好,占地面积小。(√)7采用碳酸盐中和酸性废水时,采用升流式过滤方式和较大的过滤速度可以有效消除气体对中和反应的阻碍作用。(√)8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浓度,但还应考虑来源、成本和是否引入有害物质等因素。(√)9散气气浮法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大(通常大于1mm),不易与细小颗粒与絮凝体相吸附,反而易将絮体打碎,因此散气气浮不适合处理含微小颗粒与絮体的废水。(√)10BOS—SS负荷、SRT、MLDO、SVT、MLSS都属于曝气池水质管理控制指标。(√)11垂直轴表曝机通常保持一定转速连续运转,不得采用变速或间歇运转。(×)12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运转开始时,逐渐增大进水量直到达到设计水量的过程中,应不进行污泥的排除,以使活性污泥迅速增殖,达到合适的MLSS浓度。(√)13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主要有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组成。(√)14混凝剂只有机高分子类混凝剂。(×)15MLVSS指的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16膜法挂膜工作宣告结束的标志是,出水中亚硝酸下降,并出现大量硝酸盐。(√)17滤池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不需增加滤池的级数或采取出水回流等措施。(×)18花指的是絮凝之后形成的大颗粒可沉絮体。(√)19中和法是利用碱性药剂或酸性药剂将废水从酸性或碱性调整到中性附近的一类处理方法。(√)20废水监测包括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质分析、数据处理与评价等几个环节。(√)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冬季(D)。A用水量多,废水浓度高B用水量多,废水浓度低C用水量少,废水浓度低D用水量少,废水浓度高2生物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B)。A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B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C密度较大的颗粒物质D所有的污染物质4污水按(A)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A来源B性质C含量D多少5水温是污水水质的重要(A)性质指标之一。A物理B化学C生物D生化6污水厂常用的水泵是(B)。A轴流泵B离心泵C容积泵D清水泵7污泥浓缩去除的是(C)A吸附水B毛细水C空隙水D结合水8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C)m。A<1.0;B1.0~2.0;C2.0~3.0;D>3.0。9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C)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热稳定。10下面哪一项不是滤池冲洗效果的控制指标?(A)A冲洗水的用量;B冲洗的强度;C冲洗的历时;D滤层的膨胀率。11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实际需氧量为(D)。ABOD的氧化需氧量;B活性污泥内源呼吸的硝化反应需氧量;C曝气池出水带出的氧量;D以上三项的和。12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曝气区和沉淀区的停留时间分别为(C)。A1~2h,2.5~3h;B.1~2h,2~2.5h;C2~3h,2~2.5h;D2~3h,2.5~3h。13下列关于曝气池水质监测项目对水质管理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水温可以作为推测活性污泥法净化效果,探讨运行条件的资料。一般在10OC~35OC范围内,水温每升高10OC,微生物代谢速度提高1倍;B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与各种酶的活性有关。而酶活性受pH影响很大,一般活性污泥法要求pH保持在6.0~8.5;nC对池内DO进行测定是为了判断池内溶解氧浓度是否满足微生物代谢活动对氧的需求;DMLSS是曝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计算MOD污泥负荷、SRT、SVI、以及调节剩余污泥量、回流污泥量都要使用MLSS。14下列陈述中(C)不是曝气池MLDO急剧上升的原因。A硝化反应停止;B活性污泥浓度降低;C进水浓度过高;D.有毒有害物质的流入。15潜水泵突然停机会造成(A)现象。A 水锤;B 喘振;C 气蚀;D 以上都不是。16混凝的工艺步骤包括(D)。A混凝剂的配制、投加、沉淀和矾花分离B混凝剂的配制、混合、反应和矾花分离C混凝剂的配制、投加、混合、沉淀D混凝剂的配制、投加、混合、反应和矾花分离17反硝化菌生长于生物膜的(C)。A 表层;B 中间;C 内层;D 整个断面。18参与废水生物处理的生物种类中,主要及常见的有(D):A细菌类、原生动物B细菌类、后生动物C原生动物、后生动物D细菌类、原生动物、藻类、后生动物19下列关于垂直轴曝气池的调节,错误的是(D)A通过增减使用池数来调节曝气时间;B以SV为指标进行调节;C通过改变剩余污泥量调节MLSS;D通过调节表曝机的浸没水深和转速调节DO。20普通活性污泥法MLSS为1500~2000mg/L,污泥回流比为(D)。A平常10%~20%,最大50%;B平常10%~20%,最大100%;C平常20%~40%,最大50%;D平常20%~40%,最大100%。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气浮P103答:气浮是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2分),细微气泡与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粒子相黏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2分),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或浮渣,从而使水中悬浮物得以分离的过程(1分)。2膜分离法P122答: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选择分离的技术(3分)。用于废水处理的膜分离技术包括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等几种(2分)。3污泥容积指数。P164污泥容积指数(SVI)是指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mL)单位为mL/g,(2分)可用下式表示:SVI=混合液(1L)30min静沉形成沉淀污泥容积(mL)/混合液(1L)悬浮固体干重(g)=SV%×1000/[MLSS(mg/L)](3分)4浓缩池的固体负荷P516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浓缩池单位表面积的固体重量。(2分)单位为Kg/cm2h或Kg/m2d(2分)又称固体负荷。(1分)四、操作题:(共20分)1、污水处理厂(站)的维护管理主要任务(5分)P27污水处理厂(站)的维护管理是指从接纳污水到净化过程(1分)、达标排放的全部过程的管理。主要任务是:(1分)(a)确保所排放的污水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的水质标准;(1分)(b)使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1分)(c)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运行成本。(1分)2、泵启动前的准备操作(5分)P362(a)启动前最好先关闭压力表阀,启动后再慢慢将其打开,以避免冲击损坏。(b)检查水池或水井的水位是否适合开机。n(c)检查进水阀门是否开启,出水阀门是否关闭。(d)对离心泵进行灌泵,待泵体上部放气旋塞冒出全是液体而无气泡时,说明泵已灌满,拧紧旋塞,对安装在液位以下的离心泵、潜水泵等可不需要灌泵。(E)启动电动机,打开压力表阀。3、活性污泥工艺控制污泥膨胀操作(10分)每答对一项为2分最高10分P193、P341、降低BOD-SS负荷这是根据负荷低时不易引起膨胀的规律而确定的。具体做法是将BOD-SS负荷保持在0.3kgBOD/KLSS﹒d左右,在工厂休假日进行空载曝气。要达到SVI降低需要数日,为降低负荷还必须减少废水排入量。2、增加溶解氧在低溶解氧时,丝状微生物与已形成絮体的微生物相比,容易摄取氧,因此,增加溶解氧将能够促进已形成絮体的微生物的繁殖。3、采用近似于推流式运行这是根据间隔或分批式处理时不易引起膨胀的现象确定的方式。采用时,形成絮体的微生物容易储存基质,故与丝状微生物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增殖量。4、杀菌或抑菌具体做法是曝气池中加入氯化物,在回流污泥中加过氧化氢,或者在曝气池中加酸,使pH调到;保持数小时等。丝状细菌的丝状部分由于直接与药物接触,比絮体形成菌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死亡的比例也大5、添加凝聚剂等若添加铁或铝盐、黏土、消石灰、高分子凝聚剂等物质,使污泥产生凝聚,在一段时间里将有明显效果,但反复添加则效果降低。6、观察微生物相要经常用显微镜观察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尽早发现有无异常,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加以防止。例如若发现丝状菌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时,就要尽快采取措施,防止污泥膨胀发生。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解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是什么?P193答:活性污泥解体的原因:活性污泥由絮体变为微粒状,处理水透明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解体(1分)。这可能是因为过度鼓风引起,也可能是因为相对于进水水质MLSS过高或过低,此外也可能是有害物质流入引起(2分)。控制措施:为防止活性污泥解体,应采取减少鼓风量,调节MLSS等相应的措施。如果由于有害物质或高含盐量污水流入引起,应调查排污口,去除隐患(2分)。2初次沉淀池中的排泥设备在设计时要考虑哪些情况?P147答:初次沉淀池的排泥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情况:①污泥的排除可用泵提升(2分);②排泥管径采用150mm以上(2分);③污泥便于清扫(1分)。3对于某种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P135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投加量和时间(1分);②微生物特性(1分);③温度;④pH(1分);⑤水中杂质;⑥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混合接触状况(1分);⑦处理工艺(1分)。4为什么要对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方法都有哪些?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历时对滤池的运行有何影响?P79答:生物滤池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滤料孔隙间截留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污水通过滤料的阻力越来越大。所以,滤池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要对滤池进行冲洗(2分)。⑴滤池的冲洗方法:①反冲洗;②反冲洗加表面冲洗;③反冲洗辅以空气冲洗(1分)。⑵冲洗强度的影响:①冲洗强度太小,滤料膨胀不起来,起不到冲洗效果;②冲洗强度太大,将表层细滤料冲走,并且浪费冲洗水(1分)。⑶冲洗历时的影响:①冲洗历时太短,冲洗不彻底;②历时太长,则浪费冲洗水,而且缩短工作周期(1分)。n《测量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A180°B0°C90°D270° 2.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D)。A5mB0.1mmC5cmD50cm 3.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C)。A高差测量B距离测量C导线测量D角度测量 4.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A220°B40°C南西50°D南西40°5.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A坐标正算B坐标反算C导线计算D水准计算6.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A)。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与导线形状有关C总为0D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A比例符号B半依比例符号C地貌符号D非比例符号8.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A后方交会B前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9.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A投点B地面连接C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井下连接10.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C)的铅垂距离。A坐标原点B任意水准面C大地水准面D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A.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A.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A.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C.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ANM373635A.36.4mB.36.6mC.37.4mD.37.6m100°30130°30100°30DCBA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B)A.B.C.D.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A.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C)A.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A.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B.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C.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D)。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A整平----瞄准----读数----精平C粗平----精平----瞄准----读数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D)A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B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C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D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20.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A)。A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B井下井筒附近C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D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磁北方向____________和坐标纵线方向。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24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25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_。26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______和符号注记三种。27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0-90。28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对中。29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参考托球面。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30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差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1.竖盘指标差竖盘分划误差32.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33.系统误差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34.视准轴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舍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2.0cm,ac=1.6cm,ad=3.9cm,ae=5.2cm。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αAB。abdceBA1200140016001800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测量学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一、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A;2D;3C;4D;5A;6C;7D;8A;9C;10C;11A;12D;13B;14A;15B;16A;17C;18D;19A;20A 二、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变更仪器高法22磁北方向23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24.腰线25.偶然误差26.数字注记27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90°])28对中29旋转椭球体面30脉冲式测距仪 三、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x,x即为竖盘指标差。32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3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四、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35(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1分)(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2分)(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3分)(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O=(O1+O2)/2(5分) 36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3分)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n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5分) 37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分)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5分) 38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1)(1)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2)(2)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3)(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4)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评分说明: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 一、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39bd=ad–ab=1.9cm,因此△X=-38m;ce=ae–ac=3.6cm,因此△Y=-72m;(3分)(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A、B两点的坐标)因此距离为:81.413m(6分)AB的方位角为:242°10′33″(10分)(方位角计算应说明具体过程,过程对结果错扣2分) 40△X=XA–XM=28.12m,△Y=YA–YM=-1.71m(2分)距离d=(△X2+△Y2)1/2=28.17m(5分)方位角为:356°31′12″(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10分)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说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结果错各1分测量学试卷第11页(共7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