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ok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ok

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一、初步设计批复及施工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已按湖州市发改革委(湖发改基建【2010】179号)《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执行。2、施工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①赞同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和水泥搅拌桩处理,请根据地质资料进一步合理选定处理方式;优化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之间、处理与不处理路段之间的过渡设计。执行情况:优化了管桩处理的桥头路段与采用塑板处理的采用管桩处理的桥头路段与采用塑板处理的一般路段过渡方法:管桩在过渡段采用了管桩桩距拉大的处理方式,同时在管桩与塑板处理的交界处采用了超载预压处理,以实现差异沉降的过渡,使路基纵向工后沉降差异满足渐变率≤0.5%。一般路段过渡。管桩在过渡段采用了管桩桩距拉大的处理方式,同时在管桩与塑板处理的交界处采用了超载预压处理,以实现差异沉降的过渡,使路基纵向工后沉降差异满足渐变率≤0.5%。②赞同行车道面层采用5厘米AC-13C沥青砼+7厘米AC-20C沥青砼,基层采用3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18厘米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细化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执行情况:补充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细化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③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采用5厘米AC-13C沥青砼+基层采用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建议调整为4厘米AC-13C沥青砼+5厘米AC-16C沥青砼+基层采用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④进一步确定港湾式停靠站位置,并做好站台处排水设计。执行情况:对港湾式停靠站采用了UPVC管排水。二、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本工程共分5个土建施工合同,各合同起讫桩号、长度和主要结构物见下表2.1。三、路基设计原则、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设计的说明1、路基设计原则按国家、部颁规范,根据《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路基与环保及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具体措施,路基工程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协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的稳定。表2.1合同段划分情况标段桩号范围主线长度(Km)主要结构物1合同K0+000~K3+5003.396王母来桥、呈家斗桥2合同K3+500~K5+350GK4+950~GK5+045.0341.995东环互通、长湖申线大桥3合同K5+350~K9+3704.024紫金桥、双福桥4合同GK0+000~GK2+4002.400东苕溪大桥、浅塘港桥5合同GK2+400~GK4+9502.550黄泥港大桥2、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设计速度为80km/h的一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规定,并结合湖州市规划及市政配套需要,本合同整体式路基为60m宽。横断面布置如下:中央分隔带11.5m,行车道2×(3×3.75+3.5)m,左侧路缘带2×0.5m,右侧路缘带为2×0.5m,侧分带2×2.0m,非机动车道2×4.0m,人行道2×2.5m。图3.160m路基标准横断面路拱坡度: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及侧分带2%、人行道为-2%。边坡坡率:填方边坡坡率为1:1.5。公路用地界:填方路段坡脚外缘以外1.0m。本工程沿线设置了5个港湾式停靠站,停靠区宽3.5m,站台长20m,减速段长30m,加速段长45m。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3、加宽设计本工程主线无加宽设计。4、超高设计说明本合同段未设置超高。四、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说明1、干湿类型划分及回弹模量Eo本工程根据填土高度和填筑材料进行了计算,填方路基均属于中湿、干燥类型。另根据已有工程经验,确定为主线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填方路段E0≥30MPa,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达不到要求需采用翻晒补压、掺灰或换填碎石处理。2、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是指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标高。设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标准。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3、一般填方路基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等,然后碾压密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并挖成4%的向内倾斜坡度。一般填方段清表按20cm考虑;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边坡、中央分隔带等部位绿化防护。4、填塘、过河路基⑴一般情况先进行围堰、排水和塘底清淤,清淤换填及常水位以下部分采用含泥量小于10%的宕渣填筑,其余回填到原地面部分用宕渣填筑。塘、河岸坡开挖台阶,分层压实至原地面,再进行路基填筑。且回填至塘顶面部分压实度≥93%。水(鱼)塘路段护坡道应同路基一起填筑,其填筑材料与压实要求同上述水(鱼)塘路基部分。排水、挖淤泥及回填的工程数量均已计入“挖淤泥排水工程数量表”中。⑵需作地基处理的情况需作地基处理时,先进行围堰、排水和塘底清淤;清淤后开挖台阶,并采用素土或石屑分层压实至原地面,压实度不低于85%;然后再进行搅拌桩、管桩的施工;最后进行铺设土工格栅、垫层和路基填筑施工。5、低填浅挖路基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h≤145cm)或为浅挖路段时,应将该深度范围内的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填料应采用含泥量小于10%的清宕渣。6、软土地基处理⑴软基处理设计本合同部分为完全新建路段,根据地质及路基填高情况,桥头路段采用了预应力管桩、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填土较高的一般路段及涵洞路段采用了塑板堆载预压处理。采用管桩、搅拌桩处理路段预压期为3个月,采用塑料排水板或直接堆载预压处理的路段预压期为10个月。预压期不包括路基填筑施工期,它是路堤填筑到预压施工高度后,预压至施工路面的时间。软基处理范围:桥头处理范围为伸缩缝往后50m+锥坡长度范围,最外侧桩中心距离锥坡坡脚1~1.5倍桩间距,具体见设计图。桥头路段往一般路段的20m长度范围为过渡段。横向处理范围:桩中心距离坡脚1~1.5倍桩间距,在沿河、沿塘路段增加1排桩。搅拌桩、管桩顶面设置清宕渣垫层50cm及钢塑格栅,以增加路堤稳定性、改善桩受力状况;塑料排水板和直接堆载预压路段均设置50cm厚碎石垫层排水通道,并铺设1~2层经编土工格栅。采用管桩处理的桥头路段与采用塑板处理的一般路段过渡方法:管桩在过渡段采用了管桩桩距拉大的处理方式,同时在管桩与塑板处理的交界处采用了超载预压处理,以实现差异沉降的过渡,使路基纵向工后沉降差异满足渐变率≤0.5%。⑵各项要求垫层碎石垫层(砂石垫层):塑料排水板预压路段均设置50cm厚碎石垫层排水通道。垫层所用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并不得含有大于4cm的颗粒。另外要求碎石中掺20~30%的洁净中粗砂,以增强垫层的反滤和渗透性。垫层应具有较好的级配,渗透系数要求不小于5×10-3cm/s。清宕渣垫层:水泥搅拌桩处理路段,为增大桩体应力分担,发挥桩体作用,并增加桩体间的横向联系,在路堤基底50cm范围内设置清宕渣垫层。垫层最大粒径≤10cm,含泥量≤10%。②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将由排水芯带和外包滤膜组成的塑料排水板打入地基中作为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路径,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深度应打穿软土层。塑料排水板芯带的材质应为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滤膜的材质应为粘合型涤纶无纺土工布。塑料排水板应采用可测深式,产品质量标准见表4.1: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表4.1塑料排水板质量标准性能单位规格备注宽度mm100 厚度mm4.5 纵向通水量cm3/s≥50侧压力350kPa抗拉强度KN/10cm≥2.5延伸率10%时滤膜纵向抗拉强度干态N/cm≥40延伸率10%时湿态N/cm≥45延伸率15%,水中浸泡24h滤膜渗透系数cm/s≥5×10-3水中浸泡24h滤膜有效孔径μm<90以O98计滤膜梯形撕裂强度纵向N≥80延伸率10%时横向N≥70延伸率10%时③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在平面上采用平行四边形布置,桩间距及行间距为2.00m~3.0m。管桩桩长应穿透软土层,并进入下卧层不小于1m。管桩的规格采用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外径为400-370mm,壁厚60mm。其具体规格和技术指标参见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2008浙G32)中的T-PTC-Ф400-370(60)-b型,每根管桩包含接桩和十字形钢桩尖。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静压法沉桩。管桩的打设顺序:应按先路中,再往两侧隔行跳打的打设顺序,以避免出现严重的挤土效应。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要求见下表,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原则上按成桩数的0.2%,但每组试验不宜小于3根桩,试验组数不宜少于二组,当总桩数较少,按0.2%抽检不足6根时,按6根(二组)抽检。表4.2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表桩长(m)≤810121416~20>20单桩极限承载力(KN)300350400450500600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控制要点:⒈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离心桩沉桩施工步骤:a、沉桩时必须固定端大螺帽朝上,张拉端小螺帽朝下,不得混淆。b、增强型离心桩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及龄期(常压养护为28d,蒸压养护为1d)后方可沉桩。注:采用常压养护生产的如有其它有效措施且有试验数据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能达到与标准养护28d龄期之强度时,可不受龄期的限制,但采用锤击法沉桩时增强型离心桩的混凝土龄期仍不得小于14d。c、增强型离心桩起吊垂直度在80度以内时严禁单点拖拉。d、第一节增强型离心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与第二节以上的增强型离心桩、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e、禁止采用将上下节桩轴线形成夹角的方法调整上节桩的垂直度。f、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若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5%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g、每一节桩应一次性连续打(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间停歇时间。h、沉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反常、桩身倾斜、位移、桩身或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沉桩,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i、静压法沉桩:采用顶压式桩机时,桩帽或送桩器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⒉增强型离心桩拼接要求如下:a上下节桩拼接成整桩时,采用上螺下顶接桩卡扣连接,接头卡扣连接强度应不小于桩身强度,连接插件套构造图详见增强型桩接桩横截面大样图。b上螺下顶接桩卡扣的安装顺序如下:第一步:事先检查桩两端制作的尺寸偏差及连接卡扣件,无受损后方可起吊施工;第二步:卸下上下节桩两端的保护装置后,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上下节桩端面,直至完全露出砼表面;同时严禁螺帽孔里掉进杂物,如掉进应拆卸中间螺帽、卡片、弹簧,螺帽孔清理干净,再安装好并检测安装尺寸后方可施工。第三步:将插杆安装在上节桩张拉端的连接套上,在下节桩的固定端大螺帽里安装弹簧、垫片、卡片及中间螺帽。中间螺帽端面与插杆平台距端面高度应满足下表要求:表4.3接桩扣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深度(mm)允许偏差(mm)测点数1连接大小螺帽距桩端面深度3.0±0.1按连接大小螺帽个数2插杆平台距桩端面深度1.5±0.1按插杆个数3中间螺帽端面距桩端面深度1.5±0.1按中间螺帽个数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第四步:在下节桩端面安放足够的密封材料(由环氧树脂、磨细砂、芳香胺等按1:2:0.6比例组成的混合材料。气温变化大时应做相应试验后作调正,初凝期不宜大于2小时,终凝期不宜大于24小时)。第五步:在专人指挥下,采用安装在桩机上的卷扬机牵引上节桩就位使上节桩的插杆与下节桩的中间螺帽孔对位,上节桩缓缓插入,严禁插杆与桩端面或中间螺帽缘壁碰撞。c接桩时,桩露出地面高度宜控制在0.8m~1.2m。d安装插杆时,安装工具严禁碰触插杆末端半球面,安装多余的连接件部件(插杆、卡片、弹簧、垫片、中间螺帽)应收拾并妥善保管。管桩软基施工程序如下:清基、整平®施工预应力管桩®施工桩帽®铺设清宕渣垫层®钢塑格栅®铺设上层清宕渣垫层®填筑路基⒊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离心桩外观质量的检查工具和方法符合下表4.4。⒋其他注意事项:a、如需截桩,应采用有效措施以确保截桩后增强型离心桩的质量。截桩宜采用锯桩器,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b、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c、其余有关事项均应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执行。未尽事宜详见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④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是采用专用机械将软土地基的局部范围内的软土柱体用水泥进行改良而成,与桩间软土形成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直径为50c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根据填土高度为1.3m~1.6m。桩体设计掺灰量为60Kg/m,材料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45~0.50。桩体的90天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为0.9MPa,并要求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0.6MPa。路基填筑要求在搅拌桩施工完养护1个月后进行。表4.4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离心桩的外观质量序号项目产品质量等级1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2桩身合缝漏浆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2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桩长度的8%,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3局部磕损局部磕损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1600mm2。4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5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6桩端面平整度增强型离心桩端面混凝土应平整,上螺下顶接桩扣不得高出端面。7断筋、脱头不允许8内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许9连接套距桩端面距离连接套距桩端面必须低于桩端面3mm。搅拌桩施工工艺要求采用二喷四搅一停。具体施工步骤为:a、搅拌机械运至工地后,先安装调试,待转速、空气压力及计量设施正常后,再开始就位。b、将搅拌头对准设计桩位,启动电机,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边旋转切土边下沉,直至达到加固深度。c、从桩底向上喷浆,同时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50cm,再重新边喷浆边搅拌至桩底,至桩底后停止钻进,连续喷浆1分钟,最后搅拌提升至地面。d、关闭电源,移动设备,重复以上步骤。e、将地面下未喷水泥的50cm,用水泥土回填,并捣实。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包括钻探取芯和静载试验。a、钻探取芯要求成桩28天以后随机取芯,取芯位置为沿着桩径2/5轴线处垂直钻进,钻孔直径宜采用108mm,检查频率为总桩数的5%。芯样均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应>0.6Mpa。b、水泥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要求见下表,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原则上按成桩数的0.5%,且每项单点工程不应少于3个点。表4.2水泥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表桩长(m)≤6≥8单桩极限承载力(KN)120150⑤格栅铺设格栅的目的是为增强地基整体强度、协调地基变形、提高路基稳定性。根据铺设位置的不同,格栅采用两种规格。a、经编土工格栅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直接堆载预压和塑料排水板预压路段均设置50cm厚碎石垫层排水通道,并铺设1~2层经编土工格栅。经编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铺设经编土工格栅的目的是为增强地基整体强度,提高路基稳定性。经编土工格栅技术要求:延伸率小于10%时,纵向极限抗拉强度≥50kN/m;横向极限抗拉强度≥35kN/m。b、钢塑格栅水泥搅拌桩和预应力管桩处理的路段,铺设钢塑格栅1~3层。铺设格栅的目的是为增强地基整体强度、协调地基变形、提高路基稳定性。钢塑格栅技术要求: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3%,纵向抗拉强度≥80kN/m,横向抗拉强度≥80kN/m。五、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说明本工程路基填筑所需土石料均采用外购方式。路基填料要求及压实度要求如表5.1:表5.1路基填料强度、压实度及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重型击实压实度(%)固体体积率(%)一般路段拼宽路段一般路段拼宽路段一般路段拼宽路段填方路基零填方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1088≥96≥96≥86≥86下路床30-801058≥96≥96≥86≥86上路堤80-1501545≥94≥94≥84≥84下路堤150以下1535≥93≥93≥82≥82桥涵等结构物台背及上路床30cm采用清宕渣填筑,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要求≥96%。清宕渣要求粒径小于10cm,含泥量不高于10%。六、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根据本路段所在区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以及路基填料特征,为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各部分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以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分述如下:1、路基边坡防护本路段路基填料均采用宕渣,为防止路基边坡风蚀及雨水冲刷的影响,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路基设计坡率为1:1.5,考虑到今后道路两侧要填平绿化,本次施工图设计不采取坡面防护措施。2、沿池塘、沿河路段防护先清淤至河(塘)底,然后回填透水性材料至常水位,再回填土石混合料,落入河道、池塘部分的边坡均采用浆砌片石护脚和浆砌片石护坡防止冲刷,浆砌片石护坡至设计洪水位以上0.5~1m;基础埋入冲刷线以下0.5~1m;砌石石料应选用未风化且浸水不崩解的坚硬岩石。七、取土、弃土设计方案及环保、节约用地的措施本工程所处基本地貌单元为平原区,地势低洼,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故未设集中取土场。全段基本为填方路堤,路基取土采用集中外购。对于沿线清表、改移沟渠开挖产生的土方,应集中堆放,以将来作为中央分隔带绿化和边坡绿化时利用。节约用地的措施:本工程中填方边坡护坡道宽度为仅为1m,临时便道、便桥靠近主线路基修筑,尽量采用少占农田。八、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要求、级配组成及施工要求等1、路面设计原则设计遵循标准新、技术可行、选材合理、价格经济、施工方便、利于养护原则。2、设计依据①《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③《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④《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⑤《湖州申苏浙-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预测的交通量和组成。⑥沿线筑路材料的调查资料和材料实验成果。3、路面结构设计⑴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设计年限为15年。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Ⅳ5区。行车道、路缘带采取相同的路面结构,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3×106次,路面设计弯沉为0.262mm,路基回弹模量E0≥30Mpa;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弯沉为0.43mm,路基回弹模量E0≥30Mpa;人行道路基回弹模量E0≥30Mpa。路面结构计算中以路表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基层、底基层拉应力为设计控制标准。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本合同均为新建路段,路面结构为:①行车道: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2cm(5cmAC-13C沥青混凝土+7cmAC-20C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5cm;②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采用:4cmAC-13C沥青混凝+5cmAC-16C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③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6cm荷兰砖+3cm水泥砂浆+12cmC20混凝土+8cm级配碎石。④桥面:4cmAC-13C沥青混凝土+6cmAC-20C沥青混凝土+10cmC50砼调平层。⑤港湾式停靠站站台:5cm预制人行道彩砖+2cmM10水泥砂浆+13cmC25砼基层,路面结构总厚度为20cm。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中、下面层之间,桥面双层沥青混凝土铺装之间均要求设置粘层沥青。桥面沥青铺装层和水泥铺装层中间设置桥面防水粘结层。⑶各结构层强度要求表8.3结构层顶面计算弯沉值层位结构层名称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完全新建路面结构厚度(cm)验收弯沉(0.01mm)厚度(cm)验收弯沉(0.01mm)上面层AC-13526.2444.8下面层AC-16549.6下面层AC-20729.4基层水稳碎石3534.31859.1底基层水稳碎石18175.718158.3路基E0=30MPa310.5E0=30MPa310.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7.1.2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C(mm)≥0.55。4、沥青混凝土面层⑴沥青沥青砼路面上下面层沥青均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8.4。表8.4沥青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标号A级70号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1.5~+1.0软化点(R&B)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135℃运动粘度不大于Pa·s10℃延度,5cm/min不小于cm2015℃延度,5cm/min不小于cm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0闪点不小于℃26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6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5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15残留延度(5℃)不小于cm/⑵粗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进行轧制,粗集料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8.5。上面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达到5级,且不掺加任何添加剂时应不低于4级。对于达不到5级的石料,可优先考虑掺加干燥的消石灰粉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来加强其粘附性,其用量为矿料总量的1~2%。表8.5粗集料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单位上面层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24磨光值PSV,不小于42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2.6吸水率,不大于%2.02.0坚固性,不大于%1212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54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混合料%1215粒径大于13.2mm%1012粒径小于13.2mm%151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0.81.0软石含量,不大于%2.53.5⑶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破碎的优质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须配备抽吸设备,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8.6。表8.6细集料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2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⑷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的要求。采用部分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矿料总量的2%,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作为矿粉使用。⑸路面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①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各层沥青混合料均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其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与方法详见交通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与《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马歇尔法首先根据设计范围确定矿料级配,然后在推荐的油石比范围内采用多种沥青用量击实成型试件,根据体积指标与稳定度、流值等技术标准确定待选的最佳沥青含量,并通过水稳定性试验与抗车辙试验最终确定沥青用量。矿料级配范围如表8.7所示。表8.7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20C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16C10090~10070~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②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要求详见表8.8。表8.8AC-13C、、AC-16C、AC-20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指标单位夏炎热区(1-4区)击实次数(双面)次75空隙率VV%4~6稳定度MS不小于KN8流值FLmm1.5~4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191613.2不小于21111.51231212.51341313.51451414.51561515.516沥青饱和度VFA(%)65~75AC-13C型、AC-16C、AC-20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见表8.8,设计检验指标技术要求见表8.9。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表8.9AC-13C、AC-16C、AC-20C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1000水稳定性: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s≥2000渗水系数ml/min≤90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而且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集料离析较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及浙江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设计与施工指南,基层、底基层其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型,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加工场的石料破碎机必须配备振动预筛喂料装置(筛网长度不小于2m)和吸尘装置,以减少集料中的泥土含量。进场后按标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技术指标应满足表8.13的质量要求。表8.13基层用碎石质量要求项目压碎值针片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密度砂当量吸水率坚固性大于13.2mm4.75~13.2mm2.36mm以上0~2.36mm单位%%%%g/cm3%%%质量要求≤25≤15≤25≤2.0石灰岩≤15其它≤10>2.5≥50≤3≤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也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R32.5或R4.25的强度等级,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稳定碎石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8.14的规定,其中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表8.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水泥质量要求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初凝终凝3d28d单位%hh----MPaMPa质量要求≤10≥3≥6必须合格≥11≥32.5采用振动试验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应满足表8.15的要求。表8.15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性能要求(振动成型条件)项目设计强度(MPa)压实度(%)施工用水泥剂量(%)最大最小基层≥4.0≥984.03.0底基层≥3.5≥973.52.5混合料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20±2℃)和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生6天、浸水1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与底基层碎石集料级配情况见下表8.16。表8.16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表(振动成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37.531.526.519.09.54.752.360.60.075液限塑指A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B10075~8542~5425~3516~268~150~3<28<9注:A为设计规范级配,B为工程设计建议级配。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5%);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生产配合比进行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必须按表8.17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评定。表8.17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验收标准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查规定备注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质量要求最低频率方法压实度(%)≥98/97%符合技术规范要求4处/200米/层灌砂法检查,振动击实标准平整度(mm)8平整、无起伏2处/200米用三米直尺连续量10尺,每尺取最大间隙纵断高程(mm)+5,-10平整顺适1断面/20米每断面3~5点用水准仪测量厚度(mm)代表值-8均匀一致1处/200米/车道每处3点,路中及边缘任选挖坑丈量合格值-15宽度(mm)不小于设计边缘线整齐,顺适,无曲折1处/40米用皮尺丈量横坡度(%)±0.33个断面/100米用水准仪测量水泥剂量(%)±0.5每2000m26个以上样品EDTA滴定及总量校核拌和机拌后取样级配19mm、4.75mm通过率不超过中值要求的±3%符合设计级配范围每2000m21次水洗筛分拌和前传送带取样强度(Mpa)符合设计要求2组/每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振动成型含水量(%)±2最佳含水量随时烘干法整体性7d取出完整钻件每车道500米或每作业取样一次均匀性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随时外观要求①表面粗糙、均匀、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②施工接茬平整、稳定;6、透层、下封层、粘层及桥面防水层透层、下封层、粘层及桥面防水层按浙江省交通厅[2007]75号文件下发的《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其中:⑴透层和下封层:按浙江省交通厅浙交[2006]235号文件“半刚性基层上的下封层和透层改为一层实施”的规定执行,具体为:沥青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不小于1kg/m2(沥青净含量)。石料采用3~5mm等粒径洁净碎石(S-14),洒布量为6~8m3/1000m2。基层必须采用强力清扫车全面清扫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施工机械必须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碎石洒布车和轮胎式压路机。⑵粘层: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沥青用量为0.3~0.6kg/m2,并通过试洒确定。⑶桥面防水粘结层:采用预拌沥青碎石,常温(25℃)拉拔强度宜不小于0.3Mpa,剪切强度宜不小于0.4Mpa,拉拔、剪切速率10mm/min。7、人行道设计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建规[1998]93号)的要求,在各道路路口均修建缘石坡道,以方便残疾人的通行。本工程人行道在交叉口、人行横道、街坊路口以及被缘石隔断处均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的缘石坡道,并在人行道中设置盲道。施工及验收按建设部、民政部、残联发布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2001)执行。人行道在交叉路口上均设置三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在道路等级较重要,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人行横道推荐采用过街音响信号,方便残疾人通行。路缘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侧石长100cm,弯道及人行道无障碍开口的侧石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平石长50cm。8、沥青路面施工注意事项⑴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有关规定执行。沥青面层应尽可能连续施工,其间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以防止沥青中、下面层受到污染。如果施工时间间隔较长,或下层受到污染,摊铺上一层前应将表面清洁干净后,浇洒粘层沥青后再铺筑。沥青砼面层各层间的粘层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洒布速度和喷洒量应保持稳定,在路面全宽度范围内均匀成一薄层。粘层沥青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①施工准备a、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对基面进行检查,当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开始施工。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b、铺筑前,对基面应进行彻底清扫,清除纹槽内泥土杂物,风干后均匀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喷洒后应进行交通管制,禁止任何车辆通行和人员踩踏,不粘车轮时才可摊铺。②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29。拌和厂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混合料不得在储料仓中存储过夜。③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④施工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见表8.18。表8.18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65-175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70-185超过190℃者废弃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65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初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90⑤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成型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主要措施,摊铺机的速度应根据拌合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宽度等予以调整并满足规范要求,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为保证平整度和压实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以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在石料易于压碎的情况下,原则上钢轮压路机不开振,以轮胎压路机碾压为主。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层面上。压实完成路面温度小于规定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纵向施工缝应采用斜接缝,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⑥试铺路段施工沥青各面层施工开工前,均须先做试铺路面。每个面层施工单位,通过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拟定试铺路面铺筑方案,采用重新调试的正式施工机械,铺筑试铺路面。试铺路面宜选在正线直线段,长度不少于200m。试铺路面施工分为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需要决定的内容包括:a、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b、通过试拌决定:拌和机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c、通过试铺决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施工缝处理方法;沥青面层的松铺系数。d、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计划。e、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f、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试铺路面的铺筑,严格按部颁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操作。在试铺段的铺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一起参加,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测温、观色、取样,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检查各种技术指标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各层试铺,必须力争一次铺筑成功,使试铺面层成为正式路面的组成部分。否则应予铲除。试铺路面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根据需要比正常施工时适当增加(一般增加一倍)。试铺结束后,试铺路面应基本上无离析和石料压碎现象,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施工单位应立即提出试铺总结报告,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报业主批准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开工的依据。9、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注意事项①施工准备a、底基层施工前,应进行路基质量检查,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b、层基层施工结束至少7d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层基层的施工。两层基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c、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下一结构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②混合料的拌和a、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至少能满足3~5d的摊铺用料。b、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宜比最佳含水量高1%左右。随时在线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c、每天开始搅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③混合料的运输a、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应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应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b、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④混合料的摊铺a、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且每天应坚持重复此项工作。b、摊铺机应连续摊铺。c、基层路幅较宽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并保证其速度、摊铺厚度、路拱坡度、振动频率等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⑤混合料的碾压a、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宜为50m~80m。b、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必须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压实时,遵循初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终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设备组合及程序建议如下:初压:采用轻型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静压1遍;轻振动碾压:采用轻型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振动1遍;重振动碾压:20吨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4遍;终压: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c、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第l~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⑥横缝设置a、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应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基层的碾压质量。b、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为:(1)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2)下一段落施工前应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已经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c、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⑦养生及其它注意事项快硬、早强及变质水泥不能用。为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裂缝,可在混合料中加入适量的阻裂剂,阻裂剂的使用及用量必须通过试验验证。水泥稳定碎石7天(6天湿养,1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压实度不小于9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拌和压实后,需养生一段时间,通常为7天,在水泥稳定碎石上洒水养生,洒水次数随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每天4~5次,必要时可以采用养生液养生。九、路床顶面验收标准标准说明路基交工验收前,应对路基外观质量和局部缺陷进行整修或处理,路床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松散、起皮。路床顶面验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要求执行,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表9.1和表9.2的规定。表9.1土石混合料路基施工质量标准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度(%)符合规定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B检查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Ⅰ检查3纵断面高程(mm)+10,-20每200m测4个断面4中线偏位(mm)50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5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每200m测4处6平整度(mm)20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7横坡(%)±0.3每200m测4个断面注:当土石混合料中粒径大于40mm的颗粒含量大于3%时应采用固体体积率进行检测。十、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1、路基的基底原状土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处理,再分层压实。2、软基处理设计和计算是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和沿线地质钻探所得的土层分布资料以及设定的填筑施工程序进行的,完全是事前的理论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设计图提供观测断面埋设沉降和位移的观测仪标,及时进行观测、整理分析,根据实测结果,进行动态施工和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n1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5合同路基路面施工图说明第12页共12页3、施工时应注意地质土层的变化,若发现与设计资料不符,应及时反映情况,以便设计适当调整。4、为了确保地基处理后对地基的加固效果,应进行现场试打和测试,对实施地基处理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设置和施工技术认证。5、预应力管桩的沉桩应采用静压式,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十一、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⑴沉降与稳定动态监控沉降与稳定动态监控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沉降量还是推算路面铺筑时间的基础资料,也是填料计量的重要依据。沉降与稳定动态观测适用于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塑板处理路段,其包括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两项内容。①沉降观测a、观测点位的布设原则沉降观测采用布设沉降板进行观测,沉降板布置在左路肩、路中、和右路肩三处。桥头路段布设1~2个观测断面;箱涵、管涵路段布设1个观测断面;一般路段布设间距为50~100m。b、观测频率填筑期间,每填筑一层后立即观测一次且不少于7天/次;填筑间歇期间,填土高度大于3m路段每3天观测一次;若填筑间隔时间较长,一般每7天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全进入预压期后,第1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2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第3个月每30天观测一次。在实际观测过程中,观测频率可根据实际的沉降及稳定情况做动态的调整。c、临时水准点的设置临时水准点应设在不受垂直向和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的地基上或永久建筑物上,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三个月用路线测设中设置的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对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校核一次。②侧向位移(稳定)观测测向位移观测采用在路堤边坡坡脚外设置位移边桩进行观测。a、侧向位移点的布设位移边桩布设在路基边坡坡脚外0.5m、5.5m和10.5m。b、填筑期观测频率一般路段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超过2.5m时开始,沿河沿池塘路段路基填高超过1.5m时开始,其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⑵路基填筑动态控制①填筑期控制指标极限填土高度以内(约2.5m),要求小于1.5m/月;大于极限填土高度,按每7天填筑一层(25cm)。当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路段路基填筑时应控制填筑速率。要求原地面每昼夜沉降速率应小于15mm。采用预应力管桩、水泥搅拌桩处理的路段,原地面每昼夜沉降速率应小于10mm。②预压期卸载控制指标a、推算工后沉降小于允许值;b、欠载预压的段落,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小于3mm进行控制;c、对等载预压的段落,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桥头小于3mm、一般路段小于5mm进行控制;d、对超载预压的段落,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小于7mm进行控制。③面层施工控制指标填筑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条件是,当路堤施工至基层顶面后,连续两个月的实测沉降速率应小于3mm/月。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C1-2-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