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州阿图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克州阿图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

新疆克州阿图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一四年七月n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背景阿图什市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2010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阿图什工业园区地处阿图什市城东、城西两侧,314国道两旁。园区统一设置为一园五区,即:重工业园区、昆山产业园区、轻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园区和皮革产业园区(本项目服务范围不包含皮革产业园)。其中:重工业园区位于阿图什市和喀什中间地带,距阿图什市区25km,喀什市20km,吐尔尕特口岸36km,南侧紧邻314国道,规划面积17.6km2(一期7.6km2,二期10km2);轻工业园区位于阿图什市西部,距阿图什市区7km,喀什市36km,北侧紧邻314国道,规划面积3.98km2;昆山产业园区位于阿图什市和喀什市之间,距离均为20km左右,距喀什机场约10km,在314国道和喀-伊高速公路东北角,阿图什轻工业园区以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总规划用地面积为5.24km2,一期建设用地面积为2.2km2。中小微企业园位于阿图什市南部,重工业园区北部,距阿图什市区约12km,距重工业园区约8km。截止目前昆山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园区排水管网均已建成,管长分别为14880m和11048m。重工业园区排水管网已修建至昆山产业园区。轻工业园区排水管网已建成,并已连接至现有氧化塘。各工业园区排水管网连接管道已建成。其中重工业园、昆山产业园由于没有与之对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工业园区企业虽然有部分企业拥有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但出水水质只能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且排水没有出路。轻工业园区市政排水处理设施为一座三级兼性氧化塘,其设计日处理量为3500m3/d。由于园区的综合快速发展,污水水量大幅提升,现状污水厂已无法满足今后的处理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阿图什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n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加快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水平及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需求,对阿图什市进行基础设施的环境综合治理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2000年下发的城建[2000]124号《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设市城市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70%。该工程实施后对改善园区的环境卫生,提高入住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将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很大作用。综上所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新疆阿图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是非常迫切的。该工程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拟选厂址位于阿图什市西南7.4km处,北距G314约2.1km,南侧紧邻现有园区氧化塘。厂区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9°40′16.44″,东经76°6′10.02″。1.3建设规模及服务范围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50003/d。服务范围是阿图什市工业园区(重工业区、昆山产业园区、轻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园区)。表1-3-1项目组成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主要内容主体工程污水处理厂构建筑物粗细格栅井、提升泵房、中间水池及提升泵房、清水池及提升泵房、沉淀池、纤维束滤池、中水处理间、消毒水池、鼓风机房、仪表间等n辅助工程生活、办公室维修间、仓库、车库、发电间、变配间;管理用房:综合办公区(含宿舍、控制室、化验室、办公室)、厂区门卫室;生活设施用房:食堂。公用工程给水园区供水设施供水。排水生活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供电新建一座10kv变电站供暖中小微企业园集中供暖环保工程废气治理臭气采用生物除臭法,1套。污泥治理采用污泥机械脱水一体化工艺,填埋噪声控制高噪声设备加消声器或隔声罩。绿化厂前区、各类建筑、道路两侧绿化。1.5建设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2479.80万元。其中:工程静态投资2465.9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83万元。拟申请国家资金并积极自筹。1.6生产工艺简述通过工艺比选及综合分析,本项目确定采用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排水管网收集的污水首先进入粗格栅,经粗格栅去除大的固体漂浮物后经提升泵进入细格栅和沉砂池,而后自流进入辐流式沉淀池,自流进入A2/O池。池前端为厌氧池,通过厌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菌种,将废水中大量难降解的高分子长链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短链污染物,从而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后续处理的负荷。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缺氧-好氧区。该池中设缺氧段和好氧段、精处理段。在前端的缺氧段,大量的硝化液在缺氧状态下产生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释放出氮气,起到良好的脱氮作用,可有效脱氮除磷。同时,在后端好氧的情况下,大量有机污染物也同时得到有效的去除。经过生化处理段后,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过程,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SS污染指标,以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处理后的尾水经紫外线消毒后达标排放。n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项目区地形地貌简单,地质环境相对稳定,地形较平坦,以戈壁荒漠为主。阿图什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7—12.9℃,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32.4℃,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原区为78mm,低山丘陵区为118.4mm,高山区达250mm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平原区为3218.4mm,山间盆地为2637.6mm。无霜期长,阿图什市平原区为243天。总体而言,由于地形差异较大,气候垂直地带性明显,气温、积温、无霜期随地势升高而递减,降水量随地势升高而递增。项目区位于博古孜河的冲洪堆积扇中下部,西北高而东南低。从西北到东南沉积土层逐渐加厚,地面组成物由粗变细,潜水埋深变浅,土壤盐渍化渐重。城区地貌单元简单,地下水位埋深20m以下。最大冻土深度680mm。根据调查,项目厂址区域未利用的荒地自然植物区系单一,且种类较少。区域陆生植物主要有芦苇、骆驼刺、多枝柽柳、碱蒿等植被。在局部地势较低、水份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有芦苇。植物群落高度一般15-30cm,覆盖度10%左右。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各监测点评价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现状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地下水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厂区厂界周围各监测点噪声监测值均满足(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厂址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n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污水处理厂评价范围为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半径2.5km圆形范围。(2)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为拟建厂区附近的地下水体。(3)声环境评价范围管线工程施工期已结束,不考虑评价范围。污水处理厂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米处。(4)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该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的生态破坏。生态评价范围为污水厂周围1000m范围。n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调查和实地踏勘结果,项目拟建厂址位于阿图什市工业园区中轻工业园区现有氧化塘北侧,项目厂址周边均为工业用地或荒漠地带,厂址周围敏感点主要为厂址南侧1.5km处得托万村和东北侧1.7km处得琼阿热斯村,以及厂址北侧1.5km(与水源井一级保护区边界距离)处得阿图什市饮用水源地。项目园区内管网工程已建设完毕,沿线无敏感目标分布。3.2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如表3-2-1所示。表3-2-1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总量废水废水量(m3/a)尾水182.5万-182.5万COD(t/a)912.5821.2591.25氨氮(t/a)82.1367.52514.6废气NH3(t/a)9.74H2S(t/a)0.49固废污泥量(t/a)963.6生活垃圾(t/a)6.573.3环境影响评价结果3.3.1废气污水处理厂内恶臭的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较小,根据环评预测确定本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00m。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有限,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恶臭对环境影响很小。3.3.2废水n本项目尾水在目前园区建设条件下,除部分用于园区夏季绿化灌溉外,剩余尾水全部回用于园区企业。根据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后,本项目运行及排污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3.3.3噪声从预测结果来看,本项目建设对厂界的影响不大,各噪声预测点均可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3.3.4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成后,工程永久占地将改变其原有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使原有土壤结构和性状难以恢复,但随着厂区绿化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3.4环境保护措施3.4.1施工期环保措施(1)大气环保措施①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域的管理,可在施工厂区设置围栏。当风速1.0m/s,有围栏可使施工扬尘影响距离缩短40%,相对无围栏时有明显改善。②建筑材料堆场以及混凝土拌合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路面和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或用篷布遮盖料堆。干旱多风季节可增加洒水次数,以保持下垫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③加强运输管理,如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不能超载过量;坚持文明装卸,避免使用散装水泥,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④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多风季节施工。⑤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加盖篷布或避免露天堆放;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n(2)施工废水防治措施①定期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废,对废油应妥善处置;②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燃料油的跑、冒、滴、漏;③不得随意在施工区域内冲洗汽车,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清洗时必须定点,检修和清洗场地必须经水泥硬化;④施工场地内建1座小型污水池收集各类污水,并作防渗处理。(3)施工噪声防治措施①制订施工计划时应避免同时使用大量高噪声设备施工,除此之外,高噪声机械施工时间要安排在日间,减少夜间施工量,禁止夜间打桩及限制车辆运输,白天车辆经过村庄时,尽量不鸣喇叭。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防止局部声级过高。对一些施工位置相对固定的高噪施工设备,可以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如搅拌机、木工机械、线材切割机等设备应远离厂内人群活动密集区域,必要时采取声屏障等措施。③设备选型上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如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可通过排气管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噪声级。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④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代之以现代化通讯设备,按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减少人为噪声。(4)施工固废防治措施①施工生产废料处理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废砖、含砖、石、砂的杂土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以免影响施工和环境卫生。②施工生活垃圾处置施工人员平均每天每人产生0.5kg左右的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当地n生活垃圾填埋场。③完工清场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完工后临时设施拆除时应防止扬尘、噪声及废弃物污染。搅拌场、储桨池等施工生产用地,应撤离所有设施和部件,四周溢流砂桨的泥土全部挖除。④对各种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油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5)施工期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施工期前应应先做好施工组织,做出详细的规划,首先修好道路,使拉运建筑材料和土石方的车辆在固定的道路上行驶,防止四处乱辗,扰动地表;划定好施工活动范围,包括材料的堆存范围、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人员食宿及运动范围,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数量。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管理,严禁不按操作规程野蛮施工。施工监理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也应紧密合作,进行监督管理。施工结束后,须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当地的植被。3.4.2运营期环保措施运营期环保措施一览表类别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治理措施废气臭气粗、细格栅间,调节池、污泥脱水机房、污泥料仓等氨、硫化氢本项目污水处理厂通过对处理构筑物增加密闭罩后和抽风到生物过滤池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废水处理后尾水CODcr、BOD5、SS、氨氮等除部分用于园区夏季绿化灌溉外,剩余尾水全部回用于园区企业。固废格栅、沉砂池、污泥浓缩池等污泥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在检测后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再做填埋处理。如属一般固体废物,送至当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如属危险废物则需送至南疆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填埋。生活区生活垃圾厂内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运送至当地垃圾填埋场统一填埋处理。n噪声泵、曝气设备、污泥脱水设备等噪声污水提升泵选用液下泵,曝气设备在吸风口加装消音器,并增加减震设施。另外,通过建筑隔声及绿化隔离带也可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可以确保厂界噪声达标。3.5环境风险评价按要求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可以将本项目的风险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到较低水平,把事故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3.5.1运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①污水处理厂与重要的污水排放企业之间,要有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企业的事故报告制度。一旦排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发生事故,应要求企业在第一时间向污水处理厂报告事故的类型,估计事故源强,并关闭出水阀,停止将水送入污水处理厂。②污水处理厂应针对可能发生的进水污染事故,建立合适的事故处理程序、机制和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则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或较小范围内。③设备的检修时间要精心安排,最好在水量较小、水质较好的季节或时段进行。④加强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处理的高效率。备用设备或替换下来的设备要及时检修,并定期检查,使其在需要时能及时使用。3.5.2污泥膨胀风险措施(1)加强曝气,使废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一般要求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不少于1~2mg/L)。(2)废水中若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曝气池中碳氮比失调,可投加适量的氮化物,废水中如磷不足,也应投加磷化合物。(3)调整pH值,菌胶团生长适应的pH值为6~8,而真菌则在pH4.5~6.5之间生长良好,通过调整PH值来抑制丝状菌的繁殖。3.5.3管道泄漏风险防范措施n⑴设有专人负责管网及泵站的维护及管理,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平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污水溢流入附近渠道。⑵管道衔接应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浚,保证管道通畅;污水管道设计中,选择适当充满度和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污泥沉积。⑶泵站与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双路供电,水泵设计考虑备用,机械设备采用性能可靠优质产品,最好采用进口产品。⑷为使在事故状态下污水处理设备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应在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容积上留有相应的缓冲能力,并配有相应的设备(如回流泵、回流管道、阀门及仪表等)。⑸对污水处理的各种设备,必须选择质量优良、事故率低、便于维修的产品。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件,在出现事故时能及时更换。⑹加强事故苗头监控,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异常运行苗头,消除事故隐患。⑺严格控制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负荷强度等工艺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8)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手段,强化管理,定期检查污水处理设施做好设备维护,并制定事故紧急预案,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减少环境风险,保护评价区地下水环境。3.5.5其它应急防范措施(1)保证按规划要求收集污水量,形成正常的污水处理量。(2)总进水口、出水口设置监测井,严密监视进、出水质,尤其要防止超标的有毒重金属废水直接进入排污管网,冲击污水厂的生化处理工艺,同时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各企业进入管网的工业污水达到入网标准的要求。n(3)重视污水厂的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以往其它污水厂的经验表明,未经监测分析盲目运行或疏于监测分析的运行,往往是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污水监控制度,做好原始记录,确保每天对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的频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环境保护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3.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本项目采用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国内和疆内得到很好的应用,出水最终可达标排放;本工程将收集恶臭较高的格栅间、沉砂池和污泥脱水间的气体,并用生物过滤塔法处理收集到恶臭气体,其恶臭气体物质去除效率在90%以上,可有效的减轻污水厂的恶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经一系列消声减噪措施后均可达标排放;最终干化污泥等工业固体废物送填埋场安全填埋,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见,本项目各类环保措施可行,但从减小废水处理成本及风险角度考虑,企业今后还应在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削减,结合末端治理措施,保证废水稳定达标排放。3.7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7.1环境监测计划项目运营期污染源环境监测计划见表3-7-1。表3-7-1环境污染监测计划类型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频率监测方式废水污水厂进、出口污水水温、pH、化学需氧量、BOD5(快速)、SS、NH3-N每天1次自测水温、pH、SO42-、Cl-、SS、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NH3-N、CN-、挥发酚、F-、As、S=、Hg、石油类、总磷、总氮、六价铬、粪大肠菌群、硝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每半年1次委托监测地下水厂区上、下游地下水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镉、铬、铅、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每半年1次委托监测环境空气厂界及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对照点NH3、H2S、臭气浓度每半年1次委托监测噪声厂界1mLeq每年1次委托监测污泥含水率、N、P、K、Hg、Cd、Pb、As、Cr、Zn、C半年一次委托或自检n3.7.2“三同时”验收项目运营后,其竣工验收的“三同时”内容见表3-7-2。表3-7-2       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内容环保措施监测内容废气无组织防治措施:污泥堆棚NH3、H2S、臭气浓度噪声设备减噪:强噪车间封闭或隔声室,强噪风机进气口装消声器。厂界4个监测点的昼夜等效声级废水污废水流量计、pH和COD在线监控装置排放口的废水量、污染因子(pH、COD、BOD5、SS、石油类和氨氮)的浓度固体废物污泥堆棚和标志牌排放口规范设置设置外排废水口。n4公众参与4.1项目公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本项目进行了两次公示。4.1.1首次公示(1)首次公示时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考虑项目特征和项目的影响范围,评价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后,于2014年3月18日,在项目所在地宣传栏上张贴向公众公开项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2)首次公示内容本项目的第一次公示材料的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③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④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⑤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⑥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3)公众反馈信息小结本项目在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信息反馈。4.1.2 第二次公示(1)第二次公示时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评价单位在2014年5月13日,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报送审批前,以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公示。(2)公示内容n本项目第二次公示材料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和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等。(3)公众反馈信息小结本项目在公示期内,没有收到信息反馈。4.2调查范围及人员构成结合扩建项目特点及周边不同区域受影响的程度,本次公众参与按照评价范围以内的敏感点居民受影响相关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三个层次分别进行调查。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调查表336份,收回有效问卷315份。调查参与人员情况见表4-2-1。表4-2-1  公众参与基本情况表调查对象内容人数百分率(%)性别男25280.00女6320.00年龄<20岁144.4420-45岁26885.0845-603210.16>60岁10.32职业干部3611.43工人22270.48农民175.40个体82.54自由职业206.35其他123.81文化程度小学10.32初中5116.19高中14044.44大专9831.11大学237.30大学以上20.63n4.3调查结果分析根据反馈的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3-1。表4-3-1  公众参与调查意见汇总表序号问题选项人数比例(%)1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了解15549.21基本了解12038.10不了解4012.702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的看法好16050.79一般15348.57差20.633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8960.00不了解12138.41不认可51.594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9060.32不了解12339.05不认可20.635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8859.68不了解12640.00不认可10.326对声环境质量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8759.37不了解12640.00不认可20.637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9762.54不了解11737.14不认可10.328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9461.59不了解12038.10不认可10.329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认可程度认可19260.95不了解12138.41不认可20.6310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认可程度认可19963.17不了解11536.51不认可10.3211对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认可程度认可22270.48不了解9329.52不认可00.0014是否同意项目建设同意25580.95无所谓6019.05不同意00.00n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由统计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对象中对本建设项目有了解的有15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21%,基本了解的有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10%,不了解的有4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7%。一部分人不知道本项目建设,经本次公众调查后已经有所认识,说明在拟建项目周边仍有不了解的居民,建设单位应更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2)本次调查中,对于本项目质量现状态度,认为环境现状好的有160人,占总人数50.79%;一般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8.57%;认为环境现状差的有2人,占总人数0.63%,主要是认为环境现状差的主要原因为认为近十年环境污染严重。总体来说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89人对本项目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60%;对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21人,占总人数的38.41%;对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不认可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59%,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空气中固体颗粒物过多,重工业园区企业排放气体严重污染空气。(4)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90人对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60.32%;对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9.05%;对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不认可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0.63%,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现在地表水中杂质太多、水质差、碱性大。(5)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88人对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59.68%;对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26人,占总人数的40%;对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不认可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0.32%,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地下水水质较硬。(6)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87人对本项目对声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59.37%;对本项目声环境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26人,占总人数的40%;对本项目声环境质量不认可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0.63%,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风声过大。(7)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97人对本项目对固体废物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62.54%;对本项目固体废物环境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17人,占总人数的37.14%n;对本项目固体废物环境质量不认可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0.32%,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固体废弃物随处可见。(8)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94人对本项目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61.59%;对本项目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不了解的有120人,占总人数的38.10%;对本项目生态环境质量不认可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0.32%,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风大、树少、气候恶劣、生态脆弱。(9)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92人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认可,占总人数的60.95%;121人对本项目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8.41%;对本项目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不认可的2人,占总人数的0.63%,未说明不认可理由。(10)在被调查的人群中,199人对施工期环境质量影响认可,占总人数63.49%;不了解的有115人,占总人数的36.51%;不认可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0.32%,其主要不认可理由是认为施工期间会造成交通道路的拥堵,产生大量扬尘。(11)在被调查的人群中,222人认可项目建设必要性,占总人数70.48%;不了解的有93人,占总人数的29.52%;没有人不认可本项目建设必要性。(12)本次调查中对项目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有:①对排污措施进行优化;采用先进设备处理污水及废气,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再利用,尽量减少环境污染;②认真考察评估环保工作与项目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发挥作用;有关部门要对排污情况严格监管;③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生产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应给予妥善处理;④施工工程中减少浪费,对可循环使用的物品循环使用,运用后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13)对项目建设最关心的问题有:①是否能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污染、科学处理污染物、减少空气污染;②规划是否会考虑长期发展,项目建设是否具有前瞻性;③施工期间是否产生噪声污染及交通道路的通畅与安全;④建设时间不要过长,保证质量;n⑤环保措施是否能发挥应有效能;⑥项目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能否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14)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对该项目的建设基本态度有255人是赞同态度,占总人数的80.95%;有60人是无所谓态度,占总人数的19.05%;没有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15)对建设项目环保工作的预期有:①尽量减少污染、减少三废的排放;②采用国标环保设施、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带来的环境压力;维护好山口洁净的环境;③保证施工期间交通道路的通畅与安全;④建设时间不要过长,保证质量。11.7.5调查意见反馈针对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给出如下反馈意见:(1)项目建设选址位于阿图什工业用地内,远离居民区,选址合理可行。(2)建议项目投产后,加强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建设单位会加强环保监管,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3)在施工中使用低噪的设备,尽量降低噪音;减少施工废料的排放。(4)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执行达标排放,加强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5)一定加强环保监管,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欢迎周围群众的监督。(6)厂区周围建设绿化带,并加强对环境监测与监督,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及时的播报。n4.4 调查结果反馈分析(1)根据公众调查结果可见,调查对象完全认为本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公众认为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的减轻本项目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2)评价单位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采纳了公众的意见,并在报告编制中逐一落实解决。4.5公众参与结论本次公众参与采用网上公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公众意见调查。由以上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者70.48%对该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通过这次公众参与调查,一方面让公众了解了该项目,同时也让建设单位与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到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项目今后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精神。建议建设单位今后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过程中能够以不同的形式经常性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n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结论5.1.1总体评价结论(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本项目收集工业园污水,将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达到工业化利用要求,属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具有节水、节能、环保的特性。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对策》(2000年由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局共同颁布)中“4.2.3 二级强化处理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是指除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且具备较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一般选用A/0法、A/A/0法等技术。也可审慎选用其他的同效技术”内容,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是A2/O处理工艺,符合相关污染防治对策要求。(2)规划相容性根据《阿图什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规划排水体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雨雪水就近排入天然沟、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拟建污水处理厂。要求工业园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必须自行进行污水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纳污水水质要求后,经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园区拟建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排放标准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A标准。除部分用于园区夏季绿化灌溉外,剩余尾水全部回用于园区企业。项目建设符合《阿图什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3)清洁生产水平n项目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对周围地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及部分生产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过程管理严格,对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末端治理有效,污染物能够达到排放要求,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较高。(4)达标排放情况本项目收集来的污水通过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中的A标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经一系列消声减噪措施后均可达标排放;污泥将送到当地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可满足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控制标准要求。(5)总量控制根据本项目生产特点,废水、废气治理效果以及废水性质、排放去向,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环境中污染物浓度达标的前提下,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是一项环保工程,如果不建本项目,预计工艺园区各企业排放的CODcr为912.5t/a、氨氮为82.13t/a,本工程正常运行后,工业园区CODcr排放量为91.25t/a、氨氮为14.6t/a,每年可减少CODcr排放量821.25t/a、氨氮67.525t/a。根据分析,对本项目推荐总量控制指标如下:CODcr:91.25t/a,氨氮:14.6t/a(纳入工业园区的总量之内)。(6)环境功能要求据现状调查,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划定为二类区;拟建厂区附近的地下水为Ⅲ类;噪声质量功能划定为二类区。本项目运营后,在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后,各类污染物均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则项目建设基本符合该地区的环境功能要求。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拟建工程只要认真落实好本评价各章节提出的环保、节能降耗及环境风险的安全措施,特别是企业在保证污水处理装置达标、中水回用及污泥安全处置,本项目方可生产及排污。在此前题条件下,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环保治理措施和建议后,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具有环境可行性。5.1.2专项评价结论5.1.2.1工程分析结论n(1)本项目工程建设规模为5000m3/d。处理工艺采用A2/O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脱水一体机浓缩脱水;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消毒。(2)通过分析该工程的工艺技术特点,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特征,得出项目排污状况如下:本项目COD年排放总量约为91.25t、氨氮年排放总量约为14.6t;工业固体废物为963.6t/a,生活垃圾为6.57t/a;噪声源经降噪处理后噪声值小于95dB(A)。5.1.2.2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各监测点评价因子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现状大气环境质量较好。(2)地下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地下水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厂区厂界周围各监测点噪声监测值均满足(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厂址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5.1.2.3 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污水处理厂内恶臭的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较小,根据环评预测确定本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00m。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有限,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恶臭对环境影响很小。(2)废水排放方案分析本项目处理后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A标准后,除部分用于夏季园区绿化用水外,剩余废水全部回用于园区企业生产用水,无尾水外排。(3)水环境影响n根据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后,本项目运行及排污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4)声环境影响从预测结果来看,本项目建设对厂界的影响不大,各噪声预测点均可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成后,工程永久占地将改变其原有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使原有土壤结构和性状难以恢复,但随着厂区绿化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5.1.2.4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本项目采用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国内和疆内得到很好的应用,出水最终可达标排放;本工程将收集恶臭较高的格栅间、沉砂池和污泥脱水间的气体,并用生物过滤塔法处理收集到恶臭气体,其恶臭气体物质去除效率在90%以上,可有效的减轻污水厂的恶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经一系列消声减噪措施后均可达标排放;最终干化污泥等工业固体废物送填埋场安全填埋,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见,本项目各类环保措施可行,但从减小废水处理成本及风险角度考虑,企业今后还应在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削减,结合末端治理措施,保证废水稳定达标排放。5.1.2.5 环境风险分析按要求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可以将本项目的风险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到较低水平,把事故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5.2建议(1)建议总量须严格按照总量计算结果控制;(2)建议建设30m绿化带来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隔离带。n6联系方式6.1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名称:阿图什市恒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孙志刚电话:0908-42121026.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名称: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曹义军电话:0991-38453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