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运行管理准备工作报告
第一章、工程概况 市黄土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上栗县赤山镇境内,距 市区约22㎞,所在河流为渌水萍水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副坝)、泄洪灌溉隧洞、引水渠道、灌溉渠系等组成.设计灌溉面积2.6万亩.水库大坝为心墙土坝,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8㎞2,引水面积11.2㎞2,总库容1120万m3;坝顶高程161m,坝顶长131m,坝顶宽7m,最大坝高28m.泄洪灌溉隧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全长228m,内径1.8m。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相应水位158.96m,校核洪水标准1000年一遇,相应水位159.42m。黄土开水库工程在除险加固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坝体、坝基多处渗漏,坝基涵管多处裂缝,致使水库一直低水位运行,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下游农田灌溉得不到保证,同时还严重威胁到下游50余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1999年, 市水务局向省水利厅提交了黄土开水库病险情况的专项报告;2001年4月,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黄土开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进行了审定,并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确认(坝函[2001]964号),同意黄土开水库大坝为三类坝.n黄土开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由宜春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并由江西省水利厅组织审查批复(赣水建字[2002]167号);200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核查总投资2276万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水利厅分别于2003年9月和2004年9月联合下发[赣计农字(2003)872号]和[赣发改农字(2004)945号]文件,下达投资计划2276万元(其中中央1130万元);2003年11月省水利厅下发《关于 市黄土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计划的批复》(赣水建管字[2003]77号),工程于11月开始动工。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原设计本次设计一水文1坝址控制流域面积km26.806.802引水面积km211.2011.203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51594多年平均降雨量mm1514.11626.45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12576设计洪水标准P(%)227设计洪峰流量m3/s4767.68校核洪水标准P(%)0.10.19校核洪峰流量m3/s63116.5二水库1校核洪水位m159.422设计洪水位m158.963正常蓄水位m158.2158.24死水位m139.58139.585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万m2160.56死水位时水库面积万m266.17总库容万m310881120n8正常蓄水以下库容万m39909909死库容万m314514510兴利库容84511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m3/s24.9212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m3/s25.43三主要建筑物(一)大坝1坝顶高程m1611612最大坝高m28283坝顶长度m1311314坝顶宽度m8.5075上游坡率1:36下游坡率1:1.70,1:2.50,1:2.757排水棱体顶高程m1401408排水棱体顶宽m3.2539排水棱体顶外坡m1:1.301:1.50(二)副坝1坝顶高程m160.2~160.5161.02最大坝高m10123坝顶长度m43.20444坝顶宽度m555上游坡率1:21:26下游坡率1:21:2(三)灌溉、泄洪隧洞1进口底板高程m139.582洞径m1.8n3最大泄流量25.894闸门型式5启闭机型式(四)工程效益1灌溉面积万亩2.62供水万m32003防洪面积(保护农田)万亩1.204旅游业万人次185养殖业公斤15000(五)征用土地亩58(六)经济效益1工程总投资万元2276.02国民经济内部效益率13.05%3经济效益费用比1.07第二章、管理单位筹建及参与工程建设情况黄土开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6年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市黄土开水库管理所,1978年转为事业单位,市财政差额补助,1995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 n市黄土开水库管理处,现有干职工25人,管理处下设行政办公室、工程管理科、财务科、保卫科、多种经营科。工程管理科专门负责水库枢纽工程防洪调度、安全检查、运行观测、工程养护和维修等任务。工程管理有完备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2003年10月16日, 市水务局以[萍水务字(2003)99号文件]通知成立 市黄土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领导小组,10月28日,又以[萍水务字(2003)106号]通知成立黄土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部。项目部为项目法人,下设办公室、工程管理科、保卫科,财务科由市水务局会计中心派专人负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便于对工程进行管理,项目部按施工项目分派人员进行施工管理,对各标段的施工进行旁站监督,掌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按时上报,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各道工序、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认证。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工农关系,为工程安全、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财务科付款严格按照“施工单位上报工程进度——监理和管理处工程管理人员签字——总监签字——项目法人签字”的程序付款,严格资金管理、使用,管理处各部门分工协作,按章办事,确保了工程按期保质顺利完成。第三章、工程初期运行情况一、工程建设完成情况n黄土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批复的主要加固项目有:大坝工程、副坝工程、渠系工程、道路交通、房屋建筑工程、泄洪隧洞等,整个加固工程自2003年11月开工以来,至2005年12月基本按批复设计要求完成了大坝加固、泄洪隧洞、防汛公路、引水渠及综合楼等四个单位工程及其它一些附属工程建设。二、各主体工程运行情况(1)大坝加固工程:2003年12月开工,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大坝防渗墙、防浪墙、坝顶公路、坝坡修整。黄土开水库在加固前未设观测设施,除险加固后增加了测压管和量水堰,经过2004年和2005年2个汛期观察情况看,下游坝坡渗漏现象已经消失了。经过测压管的实测,在2005年5月23日、6月1日、6月28日库水位分别为150.7m、151.2m、153.0m时的理论计算与实测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结论:加固后,坝体浸润线明显降低.测压管实测成果表编号孔号实测孔内水位高程理论各测压管水位备注5月23日(库水位150.7m)6月15日(库水位151.2m)6月28日(库水位153.0m)(库水位150.7m)(库水位151.2m)(库水位153.0m)断面11#149.0149.95151.7149.1150.0151.8n1#、5#孔为防洪墙前,2#、6#孔为防洪墙后,4#、8#孔在排水棱体上2#143.0143.3145.2143.1143.5145.43#140.75141.4143.2141.0141.5143.24#136.3138.0140.0136.5138.1140.1断面25#149.0149.9151.65149.1150.0151.86#143.0143.28145.3143.1143.5145.47#140.7141.35143.0141.0141.5143.28#136.5138.0140.05136.5138.0140.1(2)副坝工程于2005年2月开工,2005年4月完工,主要施工项目有上游护坡及副坝粘土心墙,加固后从运行情况看,副坝工程运行良好,运行至今未经受高水位考验。(3)泄洪隧洞金属结构及启闭机设施安装:工程2003年11月17日动工,2004年8月全部完工,自2004年7月26日下闸蓄水以来,工作闸门和启闭机运转正常,止水效果好,未发生异常情况。(4)防汛公路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经过两年的运行考验,状况良好。(5)引水渠道工程,于2005年7月动工,12月竣工,加固工程主要有:砼衬砌,引水闸门由原水泥闸改为平面铸铁闸门,渠堤路面填筑等,加固后运行良好。(6)其它工程:综合办公楼等工程,运行情况良好。第四章、对工程建设的建议1、在外观设计上必须结合园林绿化、旅游规划,做到水利工程安全、经济、美观。2、采用新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促进水库管理现代化。n3、完善水库工程管理规章制度,搞好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五章、运行管理1、人员培训黄土开水库管理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人。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加强大坝安全观测管理水平,水管处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计划,选派人员到外地进修培训。2、工程运行维护情况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管理处安排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大坝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按照《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规范》等有关水利工程规范、条例,对整个枢纽工程进行观测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做到每次检查内容齐全、记录规范,对现场记录及时整理分析,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3、规章制度情况黄土开水库管理处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有办公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其中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又根据有关规范分为:《大坝安全观测制度》、《工程日常维修维护管理制度》、《防汛值班制度》、《水、雨情观测制度》、《水库运用调度管理制度》等。n第六章、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一、机构设置情况黄土开水库管理处设处长1名,副处长1名,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管理科、多种经营科、保卫科等几个机构。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姓名职务岗位处长、书记总负责支部委员、副处长思想政治工作兼办公室主任支部委员分管综合经营工程科长工程管理保卫科保卫办公室后勤谢洪生、易频、黄玉和工程科引水维修批准: n审核:李 编写:李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第二章、管理单位筹建及参与工程建设情况………………5n第三章、工程初期运行情况……………………………………6第四章、对工程建设的建议……………………………………8第五章、运行管理………………………………………………8第六章、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