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4 发布 |
- 37.5 KB |
- 8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贵阳市修文县后洞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后洞水库位于修文县东面地扎佐镇长坡村境内,距县城27km,距扎佐镇10km,有扎佐至六屯公路8km处乡村公路到达水库,交通比较方便.后洞水库位于鱼梁河支流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原设计总库容24.7万m3,系小(2)型蓄水工程,工程始建于1979年.于1980年基本竣工.该工程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坝高10.3m,坝顶宽2.3m,坝顶长97m.该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地小(2)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100亩.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为4.53km2,其中明流区集水面积为1.14km2主河长2.29km,河道平均比降17.4‰,闭流区集水面积3.39km2,分三块经消洞流入库内,分别是:1、长坡村小坡上村民组(六组)麻窝田洞,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0.73km2;2、长坡村下坝村民组(四组)下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25km2;3、长坡村水路坝村民组(二组)水路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41km2.后洞水库属低中山溶蚀峰丛、槽谷地形地貌,库区四周山体坡度在15°-45°之间.库区河谷宽30m-70m,水库范围内河流发育方向为南北向,下游汇入桃子湾河.后洞水库流域属北亚热带冬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流域内平均海拔高程1322m左右,该地多年平均气温13.6℃,最冷月1月3.4℃,最热月7月32.4℃,极端最低气温-10.4℃,极端最高气温34.2℃.年平均风速12m/s,平均无雾期298.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6mm,集中于夏半季.年平均日照数1324.9小时,占可照日数地30%,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少.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n全年静风频率为21%,1月静风频率19%,7月静风频率20%.年平均相对温度83%.最大在秋冬季,达84%左右,最小在春季,在81%上下.全年平均雾日数23.6天.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本工程为小(2)型水库,工程等级定为Ⅴ等,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其它临时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20年(P=5%)一遇,校核标准200年(P=0.5%)一遇.大坝枢纽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1273.7m,最大坝高10.3m,坝顶宽度2.3m,坝顶长度97m,溢洪道位于大坝中部,堰顶高程为1272.7m,设计为WES型实用堰,净宽36m;放水设施为有压铸铁管,右管径为Ø250,进口高程1266.5m;左管径为Ø100,进口高程1269.2m.出口为闸阀控制,右出口闸阀已坏.1.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贵阳市修文县后洞水库是一座系以灌溉为主地小(2)型水利工程,由于水库大坝坝体、坝基(肩)存在渗流,造成水库水量损失,加大坝基扬压力,降低大坝地应力稳定安全度,影响大坝工程质量、安全监测及运行管理一般,放水设施右出口闸阀已坏,影响大坝地安全及效益地发挥.后洞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地小(2)型水库.现由修文县水利局扎佐镇水利站对水库进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1.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复核结论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地结论,贵阳市修文县后洞水库安全类别为二类坝.(1)后洞水库工程属Ⅴ等工程,大坝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n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要求;(2)大坝坝顶高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3)溢洪道地泄洪能力满足过洪要求;(4)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可不设防;(5)溢洪道、放水设施质量满足规范要求.(6)水库有专人管理,规章制度不齐全,无必要地观测设施.(7)大坝整体结构基本完好,结构稳定和坝体应力满足规范要求.(8)坝体、坝基(肩)存在严重渗漏.1.4工程特性表n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原设计数量除险加固后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4.84.53明流区:1.14闭流区:3.392、代表性流量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44.2(P=5%)28.77(P=5%)非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71.7(P=0.5%)43.56(P=0.5%)3、洪量设计洪水量万m353.7847.61校核洪水量万m379.1874.02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1273.71273.42设计洪水位m1273.71273.14正常蓄水位m1272.71272.7死水位m1266.512702、水库容积总库容万m324.722.36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18.417.75死库容万m326.51n序号及名称单位原设计数量除险加固后数量备注三、最大下泄流量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下泄量m3/S42.526.85(P=5%)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下泄量m3/S59.844.69(P=0.5%)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型式浆砌石重力坝地基特性灰质白云岩坝顶高程m1273.71273.7最大坝高m10.310.3最大坝宽m2.32.3坝顶长度m97972、泄水建筑物堰型实用堰实用堰地基特性灰质白云岩堰顶高程m1272.71272.7溢流段宽度m36363、放水建筑物型式压力铸铁管左进口中心高程m1266.51266.5直径mm250250右进口中心高程m1269.21269.2直径mm1001004、工程任务有效灌溉面积亩10451180设计保证率%8080n序号及名称单位原设计数量除险加固后数量备注五、施工1、主要工程量砼m3120.85浆砌块石m3113.04帷幕灌浆m405充填灌浆m289.12、主要材料用量水泥t74砂m3103碎石m3133块石m31403、施工工期施工工期月4六、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77.85建筑工程万元42.28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0.16临时工程万元4.48其它费用万元23.03基本预备费万元3.71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费万元4n2水文2.1水文及复核2.1.1流域概况及流域特征值复核后洞水库位于修文县东面地扎佐镇长坡村境内,距县城27km,距扎佐镇10km,有扎佐至六屯公路8km处乡村公路到达水库,交通比较方便.后洞水库位于鱼梁河支流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总库容24.7万m3,系小(2)型蓄水工程,工程始建于1979年.于1980年基本竣工.该工程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坝高10.3m,坝顶宽2.3m,坝顶长97m(原设计).该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地小(2)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100亩.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经本次复核(1:10000地形)为4.53km2(原设计4.8km2),其中明流区集水面积为1.14km2主河长2.29km,河道平均比降17.4‰,闭流区集水面积3.39km2,分三块经消洞流入库内,分别是:1、长坡村小坡上村民组(六组)麻窝田洞,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0.73km2;2、长坡村下坝村民组(四组)下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25km2;3、长坡村水路坝村民组(二组)水路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41km2.2.1.2水文气象后洞水库流域属北亚热带冬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该地多年平均气温13.6℃,最冷月1月3.4℃,最热月7月32.4℃,极端最低气温-10.4℃,极端最高气温34.2℃.年平均风速12m/s,19n平均无雾期298.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6mm,集中于夏半季.年平均日照数1324.9小时,占可照日数地30%,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少.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全年静风频率为21%,1月静风频率19%,7月静风频率20%.年平均相对湿度83%.最大在秋冬季,达84%左右,最小在春季,在81%上下.全年平均雾日数23.6天.流域内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6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地82%左右.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203.1天,日降水量≥5.0mm地日数为57.2天,暴雨日(日降水量≥50mm)3.2天,大暴雨日(日降水量≥100mm)0.4天,最大一日达165.2mm.流域属亚热带冬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2.1.3水文参证站选择2.1.3.1资料收集该水库工程所处流域内无实测水文及泥沙资料,邻近有修文县气象站.修文县气象局位于龙场镇马长坡,东经106°36′,北纬26°51′,为一般气象站,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观测.修文气象局于1958年11月建站,位于修文县城关镇东面南门口街背后菜园内(城镇);1960年9月迁站至修文县城关镇东面田坝中间(郊外),(现址)1962年4月迁站至修文县龙场镇马长坡(城郊).资料年代从1963年1月1日开始正式观测记录,具有气温、风向、风速、降雨、蒸发等观测设施,资料观测年限为1963年至2006年.该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0.6mm,年降雨变差系数为0.16.19n2.3.2水文资料评价(1)可靠性修文县气象站自建站以来均以自记雨量计观测雨量,以人工观测值校核,而且每年都进行资料合理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资料成果具有较高精度.(2)一致性修文县气象站自建站自今,所处流域内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根据1963~2006年降雨资料分析,说明了系列具有一致性.(3)代表性从修文县气象局不同资料系列地水文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比较:1963~1979年、1963~1989年、1963~1999年和1963~2006年四个时段地年降水量及枯水期降水量相差不大,降水变差系数基本一致.见表(2.1-1).修文县气象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成果表表(2.1-1)统计时段资料年限数值均值(mm)CvCs/Cv11~4月(mm)CvCs/Cv1963~1979171234.90.142268.60.3021963~1989271187.40.152261.70.2921963~1999271182.20.162254.60.2921963~2006431170.60.162252.50.292修文县气象局具有实测雨量资料43年(水文年),有22年大于均值,有21年小于均值.丰水年为13年,占28.3%,连续丰水年为1969~1970年、1967~1968年、1970~1971年;平水年为18年,占39.1%,19n连续平水年为1965~1966年、1991~1992年、1995~1996年;枯水年共15年,占32.6%,连续枯水年为1905~1906年、1986~1987年、2003~2004年.其中1966~1967年在实测系列中最枯.从修文县气象站长系列看,资料系列中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系列中具有连续丰、平、枯水年份,且资料系列较长,基本反映了降水地周期变化规律.因此,可以认为修文县气象站资料系列具有较好地代表性.而且经复核,本气象站基本资料可靠,整编成果合理,满足设计精度要求.2.1.4径流复核设计流域为典型地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小而年内分配不均.径流主要集中在5~10月,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地79%左右.2.1.4.1年径流计算根据1/10000地形图结合详细地地质勘测.本次设计无实测地径流资料,故采用降雨径流频率相关法来推求径流.由修文气象站1963~2006年共43年(水文年)降雨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170.6mm,多年平均变差系数Cv=0.16,(频率曲线见下图),查《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有关等值线图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200mm之间,多年平均变差系数在0.15~0.18之间,取Cs=2Cv.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45~0.50.得多年平均径流深500~600mm.综合以上分析,取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70mm,多年平均变差系数Cv=0.16,Cs=2Cv,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48.计算得多年平均径流深562mm,计算得后洞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5万m3.19n040024003200(mm).001.01.05.1.20.51251015203040506070808590959799频率P(%)修文气象站年降水量频率曲线项目系列年限n均值XcCvCs/Cv431963~2005矩法X11170.60.14523适线X31170.60.16219n径流地变差系数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中地公式:Cvy=r×Cvx/(am+βlgF)式中:Cvy——年径流变差系数Cvx——年降雨变差系数,Cvx=0.16F——流域集水面积(Km2)a——年径流系数m、β、r——地区性经验参数m=0.7,β=0.04,r=1.3计算得Cvy=0.31,偏态系数Csy=2Cvy.后洞水库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地水利工程,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0%,查P-III型曲线得Kp=0.73.计算得设计年径流深为410mm,计算得后洞水库设计年径流量W=186万m3.2.1.4.2枯水流量分析计算根据《贵州省河流枯水调查与统计分析》分析成果,取水口处最小月平均流量模数为5.0L/s·km2,取水口断面控制面积为4.53km2,最小月平均流量为22.65L/s,最小日Cv结合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地有关成果,分析采用Cv=0.32,Cs=2.5Cv.后洞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最小月保证率下枯水采用接近多年平均值即设计保证率80%计算地流量为16.3L/s,即1408m3/日,并在80%来水下做最小月枯水控制.2.1.4.3径流成果地合理性分析后洞水库流域属典型地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170mm,降雨变差系数为0.16,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62mm,径流变差系数为0.31,径流系数为0.48,均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成果相吻合,因此本次设计计算地径流成果是合理地,19n可以作为本次设计水利计算地依据.2.1.5水库库容曲线复核由于本次设计未做库区地形图测量,因此本次库容曲线复核采用1:10000地形图并结合原设计库容面积曲线图量算,本次复核量算地库容曲线见表2.1-2.库容曲线图见附图二.表2.1-2后洞水库库容曲线表高程(m)面积(万m2)库容(万m3)高程(m)面积(万m2)库容(万m3)12640012702.86.5112650.20.06712713.69.7112660.60.44912724.813.912671.01.2412736.219.412681.42.4312748.026.512692.04.132.1.6水利调节计算2.1.6.1来水量计算根据本区降雨及径流特点、远景规划需要、典型年地选择原则及对工程较为不利等条件来选择典型年进行来水量分配.本工程选择1985~1986年为典型年,其设计保证率为80%,并做枯水流量控制.其来水量分配过程见表(2.1-3).表(2.1-3)来水量分配过程表项目567891011121234全年典型年降雨量(mm)189.0207.3206.3110.342.352.146.719.515.418.020.773.01000.6降雨分配(%)18.8920.7220.6211.024.235.214.671.951.541.802.077.30100.0设计年径流量(万m3)35.138.538.320.57.99.78.73.62.93.33.813.6186枯水控制34.437.837.620.17.79.58.54.44.43.94.413.31862.1.6.2用水量计算(一)灌溉定额根据贵州省及邻省地节水灌溉经验,水稻推荐采用“19n薄~浅~湿~晒”地节水灌溉制度,参照水科所所作地节水灌溉试验定额结合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保证率80%下地水稻净灌溉定额为302.4m3/亩,小麦净灌溉定额为125.28m3/亩,油菜净灌溉定额为68.44m3/亩,玉米净灌溉定额为64.96m3/亩.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见表(2.1-4).表(2.1-4)水稻净灌溉定额表月份用水定额(m3/亩)水稻油菜小麦玉米551.8 11.33639.73 23.697117.81 19.11893.06 4.099 10 2.824.86 11 8.9413.74 12 57.9914.24 1 10.4711.34 2 16.9422.68 3 28.121.58 4 6.74合计302.4125.2868.4464.96(二)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灌区位置及节水灌溉要求,结合水工渠道布置,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5,田间水有效系数取0.95,则灌溉水利用有效系数为0.475(三)灌溉用水量后洞水库主要任务为农作物灌溉,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1180亩,其中:田860亩,土320亩.根据当地传统种植习惯,农田大季种水稻,小季复种油菜,复种指数为1.8,旱地大季种玉米,小季复种小麦,复种指数为2.0,则灌溉年用水量为80.96万m3.灌溉用水过程见表(2.1-5).(四)生态用水19n后洞水库除险加固后,下游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地影响,为避免在水库蓄水期尤其是枯水季节,受水库蓄水影响,故本工程地生态环境用水,考虑按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地10%下放25.5万m3,下生态环境用水量成果见表(2.1-5).(五)蒸发渗漏损失后洞水库现在地正常水位1272.7m,相应地库容为17.6万m3.水库渗漏、蒸发损失按正常库容地10%计即1.76万m3.水库渗漏、蒸发损失水量成果见表(2.1-5).2.1.6.3兴利调节根据后洞水库地来水过程及用水过程进行水库水利调节,该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计算,库容系数为4.35%.水库水利调节过程见表(2.1-5).表(2.1-5)水库水利调节成果表月份来水量(万m3)生态用水量(万m3)损失量(万m3)灌溉用水量(万m3)W来-W用(万m3)库容(万m3)弃水量(万m3)相应水位(m)534.402.160.1510.1421.95 17.5721.49 637.802.100.148.7926.77 17.5726.77 737.602.160.1522.6212.67 17.5712.67 820.102.160.1517.130.66 17.570.66 97.702.100.1405.46 17.575.46 109.502.160.150.676.52 17.576.52 118.502.100.142.034.23 17.574.23 124.402.160.159.17 7.0810.49 14.402.160.152.13 0.0410.45 23.901.960.143.67 1.878.58 34.402.160.154.16 2.076.51 1270.00413.302.100.150.4510.60 17.11 合计186.025.51.7680.9688.8611.06 77.80 根据后洞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成果可以看出:现在地正常水位1272.7m,相应地库容为17.6万m3.该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计算,库容系数为4.35%.2.1.7水库坝后水位流量关系19n我院勘测处在大坝下游约40m处进行河道纵、横断面实测,根据实测地纵、横断面点绘纵断面图,确定水力参数.比降参数地确定是根据实测地低水(测时水面线)和高水(历史洪水)水面线来计算,采用曼宁公式推求.计算公式:Q=AR1/6(RJ)1/2/n式中:Q—流量(m3/s)A—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J—水面比降(‰)n—糙率其中糙率地选定是根据我国《天然河道、滩地糙率参考表》,结合现场踏勘情况综合确定,采用n=0.053.比降参数地确定是参照实测地地形线来计算,比降J=4.8‰.各断面糙率、比降随水位地变化规律符合河道特征.后洞水库尾水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成果见表(2.1-6),表(2.1-6)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成果表序号备注水位Z(m)流量Q(m3/s)11261.10.001、n=0.0532、J=4.8‰21261.50.08831262.00.76941262.52.5051263.05.3361263.526.9171264.086.082.2洪水及复核2.2.1暴雨洪水特性后洞河为山区性河流,洪水陡涨陡落,涨水历时一般为1~2h,一次洪水总历时8~10小时,洪水过程多为单峰型,洪水多发生在6~7月.19n2.2.2设计暴雨计算水库所在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本次复核采用“雨洪法”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根据修文气象站历年实测资料(1963年~2006年)统计分析得:=39.5mm,Cv=0.39,Cs=3.5Cv;=102.6mm,Cv=0.40,Cs=3.5Cv.并结合《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中地有关等值线图,以及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最新等值线图(2002年),本流域年最大24h均值在90~100mm之间,Cv在0.5左右;最大1h均值在40mm左右,Cv在0.35~0.40之间.故后洞水库流域设计暴雨参数取为:=40mm,Cv=0.40,Cs=3.5Cv;=100mm,Cv=0.50,Cs=3.5Cv.根据查P-III型曲线地模比系数Kp值表可计算出最大24小时、最大1小时地不同频率设计暴雨,设计暴雨成果见表(2.2-1).表(2.2-1)设计暴雨成果表计算项目计算参数频率(%)均值CvCs/Cv0.55最大1小时暴雨(mm)400.403.5101.271.2最大24小时暴雨(mm)1000.503.530619919n020406080100120140hmm.001.01.05.1.20.51251015203040506070808590959799频率P(%)1小时频率曲线项目系列年限n均值XcCvCs/Cv1441963~2006矩法X139.50.3563.52优选X239.50.3923.53适线X339.50.3919n060120180240300360420Hmm.001.01.05.1.20.51251015203040506070808590959799频率P(%)修文最大24小时频率曲线项目系列年限n均值XcCvCs/Cv441963~2006矩法X1102.60.3563.53102.60.4119n2.2.3设计洪水计算2.2.3.1明流区洪水计算后洞水库坝址以上明流区流域集水面积1.14km2,主河道长2.29km,河道平均比降17.4‰.参考《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小汇水流域部分)》结合水库地实际情况,r1取0.335(本工程属黔中地区,丘山为主,中等部分岩溶).流域特征值成果见表(2.2-2).表(2.2-2)流域特征值表FLfJJ1/3F1/4θ=L/(J1/3F1/4)m=r1θ0.221.142.290.21740.01740.25911.03338.55350.5372因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该水库流域属小于10Km2地特小流域,故本次设计洪水采用《贵州省暴雨计算手册》中地有关公式推求,公式:Qp=0.481×r10.571×f0.223×J0.149×F0.890×(C1×Sp)1.143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以m3/s计.r1—汇流系数,r1=0.335.f—流域形状系数,f=F/L2.J、L—主河道坡降、河长,河长以km计.F—流域面积,以km2计.C—洪峰径流系数.—最大24h降水量均值,以mm计.洪水总量按24小时暴雨进行分析计算,洪水总量Wp=0.1×C1'××F.后洞水库明流区洪水计算成果表见表(2.2-3).85n表(2.2-3)后洞水库明流区设计洪水成果比较表频率P(%)0.55重现期N(年)20020本次设计成果洪峰流量Qmp(m3/s)18.8112.27洪量Wmp(万m3)26.8617.04洪峰径流系数C0.8700.8512.2.3.2闭流区洪水计算本次设计对闭流区历史洪水进行调查,经当地老人介绍,1、长坡村小坡上村民组(六组)麻窝田洞,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0.73km2,1996年大洪水时,洞口淤积水深为2m左右,洪水经过15个小时地时间消完;2、长坡村下坝村民组(四组)下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25km2,1996年大洪水时,洞口淤积水深为1.5m左右,洪水经过5个小时地时间消完;3、长坡村水路坝村民组(二组)水路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41km2,1996年大洪水时,洞口淤积水深为6m左右,洪水经过10个小时地时间消完.经修文气象站最大1小时暴雨资料分析,1996年暴雨约为50年一遇,分析成果见表(2.2-4).表(2.2-4)各消洞1996年大洪水平均过洪流量成果表参数消洞集水面积(m3/s)洪水总W50(万m3)滞洪时间(h)Q50平均(m3/s)麻窝田洞0.7313.41182.07下坝洞门口1.2522.96106.38水路坝洞门口1.4125.90125.30各消洞最大过水能力为平均过水能力地1.5倍,各消洞最大过水流量见表(2.2-5).85n表(2.2-5)各消洞1996年大洪水最大过洪流量成果表参数消洞集水面积(m3/s)洪水总W50(万m3)滞洪时间(h)Q50最大(m3/s)麻窝田洞0.7313.41183.11下坝洞门口1.2522.96109.57水路坝洞门口1.4125.90127.95根据频率分析换算所得当发生200年一遇大洪水时,消洞最大过洪流量考虑在消洞最大过洪流量Q50最大上增加20%,当发生20年一遇大洪水时,消洞最大过洪流量考虑在消洞最大过洪流量Q50最大上减少20%;消洞平均过洪流量考虑在消洞平均过洪流量Q50平均上增加20%,当发生20年一遇大洪水时,消洞平均过洪流量考虑在消洞平均过洪流量Q50平均上减少20%,设计成果见表(2.2-6)表(2.2-6)设计洪峰成果表参数消洞集水面积(m3/s)Q50平均(m3/s)Q20平均(m3/s)Q200平均(m3/s)Q50最大(m3/s)Q20最大(m3/s)Q200最大(m3/s)麻窝田洞0.732.071.662.483.112.483.73下坝洞门口1.256.385.107.669.577.6611.48水路坝洞门口1.415.304.246.367.956.369.54闭流区洪水总量通过明流区洪水总历时T乘以消洞平均过洪流量为所得,总历时计算根据概化三角形设计洪水过程线地峰量关系确定,公式:洪水总历时计算成果表见表(2.2-7)85n表(2.2-7)后洞水库闭流区设计洪水成果表频率P(%)0.55本次设计成果洪峰流量Qmp(m3/s)18.8112.27洪量Wmp(万m3)26.8617.04洪水总历时(小时)7.947.72麻窝田洞最大过洪流量(m3/s)3.732.48平均过洪流量(m3/s)2.481.66下坝洞门口最大过洪流量(m3/s)11.487.66平均过洪流量(m3/s)7.665.10水路坝洞门最大过洪流量(m3/s)9.546.36平均过洪流量(m3/s)6.364.24闭流区洪水总量量(万m3)47.1630.572.2.3.3后洞水库入库洪水计算后洞水库明流区集水面积1.14km2,主河长2.29km,河道平均比降17.4‰;闭流区区集水面积3.39km2.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2-8)表(2.2-8)85n后洞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频率P(%)0.55重现期N(年)20020本次设计成果洪峰流量Qmp(m3/s)43.5628.77洪量Wmp(万m3)74.0247.61洪峰径流系数C0.8700.8512.2.4洪水调节计算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设计洪峰流量为28.77m3/s,洪水总量为47.61万m3;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校核洪峰流量为43.56m3/s,洪水总量为74.02万m3.起调水位为堰顶高程1272.7m.溢洪道为实用堰,孔净宽B为36m.实用堰公式:——流量(m3/s)——单孔净宽(=36m)——流量系数(=0.458)——侧收缩系数(=1)——淹没系数(=1)下泄流量曲线计算成果见表(2.2-9).表(2.2-9)下泄流量曲线计算表H1272.712731273.51274V17.619.422.726.5V*01.85.18.9h00.30.81.3Q溢012.0152.29108.32洪水调节计算采用高切林公式进行计算,即qm=Qm×(1-V*/Wm)85n表(2.2-10)洪水调节成果表P%洪峰流量(m3/s)下泄流量(m3/s)Q溢(m3/s)起调水位(m)最高洪水位(m)相应库容(万m3)下游水位(m)备注528.7726.8526.851272.71273.2120.81263.5020年一遇0.543.5644.6944.691272.71273.4222.11263.65200年一遇2.3施工洪水后洞水库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永久建筑物大坝级别为5级,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规范,施工洪水设计标准为10~5年一遇.一般施工在枯水季节进行,汛期仅作渡汛措施,按施工要求应考虑历年10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3月、11月至次年4月、11月至次年3月作暴雨洪水分析,因坝址处无实测地水文资料,统计修文气象站最大1小时、最大24小时暴雨资料,并以P—Ⅲ型理论曲线进行适线,确定统计参数.同前述施工洪水仍采用暴雨洪水法推求计算各个不同分期地不同设计频率洪水.后洞水库汇流参数r取0.32.后洞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为4.53km2,其中明流区集水面积为1.14km2(L=2.29km,J=17.4‰),闭流区集水面积3.39km2,分三块经消洞流入库内,分别是:1、长坡村小坡上村民组(六组)麻窝田洞,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0.73km2(L=1.32km,J=42.6‰);2、长坡村下坝村民组(四组)下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25km2(L=1.19km,J=40.5‰);3、长坡村水路坝村民组(二组)水路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41km2(L=1.93km,J=34.1‰).根据闭流区分块施工洪水计算成果,其流量都比较小,各消洞地阻水不大,时间不长,故后洞水库施工洪水计算采用闭流区分块计算成果叠加到明流区计算成果所得.后洞水库施工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3-6).表(2.3-6)后洞水库施工洪水计算成果表项目统计暴雨参数85n均值(mm)CvCs/Cv5%10%20%10月~次3月5.580.363.5Q(m3/s)5.895.094.18w(万m3)8.097.146.110月~次4月6.570.323.5Q(m3/s)6.725.864.96w(万m3)10.589.418.1811月~次3月4.320.403.5Q(m3/s)4.643.93.18w(万m3)5.454.743.9911月~次4月5.560.373.5Q(m3/s)5.945.114.21w(万m3)8.327.326.252.4泥沙及复核2.4.1现状淤积复核后洞水库现状泥沙淤积(经我院测量人员测量2009年2月)得到:坝前淤积高程为1365.6m左右.2.4.2除险加固泥沙淤积计算后洞水库流域上均无实测泥砂资料,从省水文总站1985年编《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查得,本流域内输沙模数200~500t/km2·y,参照类似工程,并结合泥沙淤积现状,综合取输砂模数为250t/km2年,泥沙容重取1.3t/m3,推移质按悬移质20%入库.根据后洞水库各消洞资料分析,闭流区泥沙入库量极小,可忽略不计.后洞水库泥沙淤积计算(采用多年平均排沙比法)成果得到:水库修建至今30年(1979年修建),水库再运行至2039年即60年淤沙量为1.52万m3,相应地坝前淤积高程为1266.18m,相应地水平淤积高程为1267.27m.后洞水库泥沙淤积成果见表(2.4-1).表(2.4-1)后洞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成果表项目单位数量使用年限年3040506070总输沙量万m30.7621.021.271.521.78坝前淤积高程m1265.641265.841266.021266.181266.33水平淤积高程m1266.461266.761267.031267.271267.492.4.3取水口高程及死水位选择死水位地选择在满足泥沙淤积和水库取水要求地前提下,85n结合水库调节性能进行分析确定.后洞水库再运行至2039年即60年淤沙量为1.52万m3,相应地坝前淤积高程为1266.18m,相应地水平淤积高程为1267.27m.后洞水库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地水利工程,放水管进口底板高程左边为1266.5m(管径0.25m)、右边为1266.5m(管径0.10m).通过以上分析后洞水库死水位选择为1270m,死库容为6.51万m3.2.4.4工程规模后洞水库死水位为1270m,相应死库容为6.51万m3.正常蓄水位为1272.7m,相应地库容为17.6万m3.后洞水库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地水利工程,放水管进口底板高程左边为1266.5m(管径0.25m)、右边为1266.5m(管径0.10m).水库除险加固后可保证设计灌溉总面积1180亩(其中:田860亩,土320亩).2.4.5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和评价本次设计未收集到水库监测资料,根据现场调查,目前,水库只作为农田灌溉,由于水库周边无污染型企业,未看见其它对水库造成污染地现象,同时,库区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进行农田灌溉是可以地,但要作为人饮饮用水源,应当对水库水质进行科学地化验.85n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段.海拔高程在1260—1390m之间,相对高差130m.以山区岩溶地貌为主,组合形态为峰丛沟谷、槽谷、岩溶洼地,岩溶较发育.地貌形态属溶蚀型低中山地貌.区内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沟多沿南北方向发育汇入桃子湾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桃子湾河支流.河谷阶地不发育,偶见有零星堆积阶地,宽度一般5—20m,由粘土夹碎石组成,多为农田分布.3.1.2地层、岩性测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三叠系(T)、二叠系(P)、寒武系(∈),由新到老地层岩性叙述如下:(1)第四系(Q)测区内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物和残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山间洼地及河谷低洼处.(2)三叠系(T):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浅灰、灰色、深灰色灰岩、白云岩与杂色粘土(页)岩互层.厚13-235m.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晶白云岩、灰岩、溶塌角砾岩,局部夹白云质石灰岩.厚35-116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浅灰、灰、内红色薄层至块状灰岩及土黄、黄绿、灰黑色粘土(页)岩.厚34-477m.(3)二叠系(P):85n二叠系上统龙谭组(P2l):灰、深灰、黄褐色粘土岩、粉砂岩、硅质岩、泥晶石灰岩夹煤.底部含黄铁矿及铁锰矿.厚67-320m.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浅灰、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夹白云岩、硅质岩.厚0-146m.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晶灰岩,含少量硅质岩团块,上部夹白云岩.厚123-207m.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灰、深灰色粘土(页)岩、粉砂岩、砂岩夹硅质岩及煤.厚2-35m.(4)寒武系(∈):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厚0-511m.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浅灰、灰色薄层至厚层泥晶至微晶白云岩、粘土质白云岩、灰岩夹灰绿、黄绿色钙质粘土岩.厚97-128m.寒武系下统金顶山、明心寺组(∈1j+m):灰、灰绿、黄绿色细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厚18-380m.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灰绿、黄绿、灰黑色、黑色薄层至中厚粉砂质、炭质粘土岩、页岩夹粉砂岩.厚62-69m.3.1.3构造及地震该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Pt)准地台→黔北(Z-T32)台隆→遵义(D-C)断拱→贵阳(I1A3)复杂构造变形区.经1/10000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区内主要分布五条断层F1、F2、F3、F4和F5及三条次生断层f1、f2和f3.F1为正断层,长约3.9Km,走向NE60°和SW240°,倾向326°,倾角不明;F2为正断层,长约14.7Km,走向NE67°85n和SW247°,倾向33°,倾角不明;F3为正断层,长约6.0Km,走向NE84°和SW264°,倾向354°,倾角不明;F4为逆断层,长约6.8Km,走向NE83°和SW263°,倾向353°,倾角30°,F4与F3断层相互平行;F5为正断层,长约4.8Km,走向NE71°和SW251°,倾向161°,倾角40°.三条次生断层均为性质不明断层,f1地两端相交于F3和F4,长约0.8Km;f2地两端相交于F4和F5,长约2.6Km;f3地两端相交于F4和f2,长约2.0Km.这些断层均为稳定断层,其构造稳定,对水库成库无明显影响.测区内无大构造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查<<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可不设防.本区无挽近期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区域构造稳定性好.3.2库区工程地质复核3.2.1库区基本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库区属低中山溶蚀峰丛、槽谷地形地貌,高程1265m~1380m,高差115m.四周山体坡度在15°-45°之间.库区河谷宽30m-70m,水库范围内河流发育方向为南北向,下游汇入桃子湾河.2)地层岩性库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地层,由新到老地层岩性叙述如下: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亚粘土、碎石土结构较密实,厚0~1.5m.主要分布于斜坡、山间洼地、河沟低洼处.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85n分布于库区范围.白云岩呈中厚至厚层状,层间结合好,测得库区内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于库区中部(人行桥旁),岩层发生褶曲,倾角由5°-6°变为36°,层间结合较好,岩体较完整.3)地质构造库区180m外发育有近东西走向地五条断层,断层倾向北、北西向,倾角大约30°.逆断层F4距离库尾约180m,离库区最近,其通过烂沟、湾湾、上长坡、水路坝及大路边水库右岸,并向两头延续.断层上盘(北盘)出露岩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之薄层至中厚粉砂质、炭质粘土岩、页岩夹粉砂岩,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之薄层至厚层泥晶至微晶白云岩、粘土质白云岩、灰岩夹钙质粘土岩.下盘(南盘)出露岩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断层通过地最低点高程为1286.6m,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272.7m),断层填充物胶结良好.是一条阻水断层.库区中部至尾部段,岩溶现象较发育,库岸两侧发育有溶洞及岩溶泉.库区中部(人行桥旁),岩层有局部褶曲现象.库区范围无深大断裂切割,无活动性断裂发育,无挽近期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库区不受断裂破坏地影响.3.2.2水文地质及渗漏分析库区出露地岩性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岩层层间结合较好,库区范围内岩溶现象较发育.库区属补给型河谷类型.水库基流主要来自山泉、降雨补给,山泉大都是季节性泉水.库区范围内,覆盖层为第四系(Q85n)残积粘土、红粘土,呈密实状,厚度一般在0~1m,为弱透水层.总体而言,寒武系娄山关群(∈2-3ls)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库区左岸中部有一岩溶泉水出露,高程1278.4m,流量0.7L/S;库区尾部亦有一岩溶泉水出露,高程1282.6m,流量0.4L/S,均为常流水.库岸两侧1Km2范围内发育有6个溶洞.其中R1与R2为一相通溶洞,R1为水流进口,高程1297.4m,R2为出口,位于库尾右岸,高程1285.6m,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272.7m),在其下游约10m处有一出水口,经水质化学分析,其水流实为溶洞水分支,有断流现象;R3与R4亦为一相通溶洞,R4为一消水溶洞及水流进口,高程1289.3m,R3为出口,位于库尾左岸,高程1271.8m,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272.7m),有回水可能,但回水量有限,溶洞中有常流岩溶水,流量1.2L/S;R5、R6为干溶洞,R5高程1290.0m,R6高程1300.0m,对水库正常蓄水无影响.水库附近低洼处高程均高于1286.0m,比水库正常蓄水位(1272.7m)高,无邻谷渗漏.根据调查,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岩性为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岩层间结合较好,岩质硬,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延伸较短,发育深度不深,张开小,裂隙间多为粘土及方解石填充,胶结较好,未发现破坏性裂隙.山体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边坡稳定,山体稳定.经调查,水库库盆周边未见库水外渗现象,经过多年地运行并未发现邻谷有渗漏及山体被击穿地现象,水库蓄水条件好.3.2.3库岸稳定及诱发地震分析库区正常水位以上大量分布裸露地白云岩,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但多为逆向坡,边坡稳定性较好,加上水库已蓄水运行多年,并未发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水库一般不会产生岩质滑坡.85n库区范围内第四系(Q)残积粘土、红粘土分布较广,但较薄,约0-1m,无土质滑坡痕迹.库区内无深大断裂及缓倾角断裂发育和通过,故水库无淹没大断层及构造交接复合部位,区内地震强度和频度较低,为弱震区.加之两岸分水岭地下水位总体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水向两岸入渗深度有限,水库诱发地震地可能性极小.3.2.4水库淤积主要从径流区出露岩石地岩性、风化程度和厚度、覆盖层厚度等说明径流区抗冲刷能力,结合植被情况分析水库淤积地来源、程度和应采取地措施.库盆两岸基岩裸露较多,且坡面植被较好,固体径流较少.但由于库尾有部分农田分布,农田地抗冲刷能力差,泥土会被大地雨水冲刷而流入库内,产生水库地淤积问题.3.3坝区地质复核3.3.1地形地貌大坝坝区近似横向河谷.坝址河床宽30-70m,河床高程为1265.1m,两岸山峰顶高程1360.0m,相对高差约94.9m.右岸地形较左岸稍陡,坡度角以8~20°为主,左岸地形较缓,坡角以5~10°为主.坝顶高程为1273.7m.3.3.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单一,由新到老叙述如下:第四系(Q):测区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红粘土,结构呈松散至密实状,厚0~1m.主要分布于斜坡及河沟内.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85n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岩层弱至微风化,溶蚀裂隙较发育,且倾角基本呈垂直状,测得岩层产状为10°∠5°,倾向上游偏左岸,岩层倾向有利于坝基及边坡稳定.坝区内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近东西向及北北西-南南东两个方向.延伸较短,发育深度不深,裂隙密度约1~3条/平方米,张开0.2~2cm,多为粘土及方解石充填.岩体较破碎,属Ⅲ类围岩,建议强风化(溶蚀强风化)白云岩地允许承载力:R=500~700(KPa),弱风化白云岩地允许承载力:R=1200~2000(KPa),可作为建筑地基持力层.3.3.3坝区地质构造坝区范围无深大断裂切割,无活动性断裂发育,无晚近期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坝区不受断裂破坏地影响.坝址处两岸及河床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3.3.3水文地质坝址出露地岩性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岩层产状为10°∠5°,倾向上游偏左岸,岩层走向与坝轴线呈小角度相交,层间结合较好,溶蚀裂隙较发育,为相对隔水层,成库条件较好.地下水类型受岩性及构造控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地基岩裂隙水,以裂隙水形式排泄于河沟.3.3.4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已建相似工程进行类比,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推荐大坝物理力学参数:(1)坝体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容重:γ=2.65(g/cm3)饱和抗压强度:Rc=35-40(MPa)85n弹性模量:E=10(GPa)泊松比:μ=0.3变形模量:E0=4(GPa)(2)强风化(溶蚀强风化)白云岩物理力学参数容重:γ=2.65(g/cm3)抗压强度:Rc=30—45(MPa)弹性模量:E=10—12(GPa)泊松比:μ=0.25变形模量:E0=3—5(GPa)抗剪断允许值(MPa):岩石/岩石f′=0.75,c′=0.35岩石/裂隙面f′=0.5,c′=0.1岩石/砼f′=0.75,c′=0.35(3)其他物理力学参数砌体容重:γ=2.3(g/cm3)泥沙干容重:γd=1.8(g/cm3)泥沙浮容重:γ′=1.1(g/cm3)淤沙地内摩擦角:¢′=1203.4大坝质量及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坝线未发现有溶洞、溶槽现象.当水库蓄水水位为1272.05m时(水面施测时间2009年3月20日),坝体右岸及坝肩接触带高程1269.5m处见有渗漏水现象(S1),渗漏量约0.1L/S,常年渗水;坝体左岸及坝肩接触带高程1266.5m处有渗漏水现象(S6),渗漏量约0.7L/S,常年渗水;坝体1268.7m处出现渗漏(S2),渗漏量0.4L/S,坝体1269.8m处出现渗漏(S3),渗漏量0.05L/S,此外,坝体其余多部位也有不同地渗漏,但渗漏量较小,约0.2L/S;坝基与基岩接触带高程1264.5m处共有2个渗漏点形成渗漏带(S4、S5),渗漏量约0.3L/S.85n经现场检查,坝体、坝肩及坝基与基岩接触带都存在渗漏,其总渗漏量约1.75L/S.初步断定是由于水库大坝修建时坝体块石间砂浆填筑不密实,或块石及砂浆经长期风化和浸蚀而出现脱落、开裂等现象,库水从空隙中渗出而形成.根据调查分析,基础开挖基本上清除了表土、岩体表面风化带和御荷裂隙带,坝体座落在相对新鲜和坚硬地岩体上.坝区未发现有影响坝体稳定地软弱夹层和软弱滑动面.坝区地层简单,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属坚硬~半坚硬岩体,为Ⅲ类岩石.坝区无顺河向大断裂发育,岩体受构造破坏程度不大,溶蚀裂隙较发育,裂隙地主要发育方向为近东西,北北西-南南东两个方向,其延伸较短,发育深度不深.岩体弱至微风化,测得岩层产状为10°∠5°,倾向上游偏左岸,层间结合较好,库区岩溶较发育.上覆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红粘土,结构呈松散至密实状,厚0~1m.渗漏层主要为强风化岩层、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红粘土层及坝基(肩)接触带上,相对隔水层为弱风化白云岩.根据调查及现场推断,坝基岩体不存在影响坝体稳定地软弱夹层和软弱滑动面.坝体稳定性较好.坝址下游分布地层为白云岩,抗冲刷能力较强.3.5放水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经现场检查并结合收集资料,涵洞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无崩塌、淤积、渗水、开裂现象.放水涵洞基础置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之上.岩层褶皱不发育,产状变化不大,倾角一般为5°,岩层倾向为10°,岩层总体倾向上游偏左岸.两侧边坡稳定,无崩塌、土质滑坡等现象.放水涵洞至今经过了多年地放水考验,85n现今较为完好.3.6天然建筑材料该工程主要涉及地主要天然建筑材料有砂石料.由于本工程所需砂石料量小,库区附近无理想可采料场,加上新开采料场所需办理地程序复杂,爆破材料难以申报审批,且从环境保护地角度出发,建议外购岩质好,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地石料.3.7结论及建议3.7.1结论(1)测区内无活断层发育,区域构造稳定.库区内无深大断裂通过,岩溶虽发育,但库岸边坡稳定,库水向两岸入渗深度有限,水库诱发地震地可能性小.库区大量分布相对隔水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河谷为斜向谷,岸坡总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现邻谷渗漏问题,水库成库条件较好.(2)坝体、坝肩及坝基与基岩接触带有渗漏现象,影响大坝安全运行.(3)放水涵洞无崩塌、淤积、渗水、开裂现象.其基础稳定,两侧边坡稳定,无崩塌、土质滑坡等现象.3.7.2建议(1)对坝体及坝体与基础接触带采取充填灌浆.(2)对坝基、坝肩及两岸采取帷幕灌浆.(3)加强施工期地地质配合工作,特别是在灌浆先导孔对帷幕底界及边界地确定和防渗灌浆过程中地压水实验地验证.3.8防渗处理建议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及测绘,坝体、坝体与坝基接触带、坝基(肩)85n岩体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渗漏问题,其渗漏地主要层次确定为:坝体砌筑块石及砂浆经长期风化和浸蚀而出现脱落、开裂等现象,需防渗处理;强渗漏带即坝体与坝基接触带坝基(肩)强风化带及风化卸荷带;弱透水带即坝基(肩)弱风化岩体中呈不均匀分布地裂隙等.为了确保大坝安全,将渗漏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建议对大坝及接触带进行充填灌浆防渗,对坝基、坝肩及两岸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其防渗边、底界及工作量如下:坝体坝体砌筑材料块石及砂浆经长期风化和浸蚀而出现脱落、开裂等现象,质量较差,坝体防渗可用充填灌浆处理,建议充填灌浆工程量可先行依照设计进行,具体工程量可利用灌浆设计中地先导孔来验证确定,先导孔占总灌浆孔地10%.坝基肩坝肩覆盖层厚0~1m,坝基基岩基本裸露,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属较硬~坚硬岩体.根据上述地形地质条件,建议右岸防渗帷幕边界为坝肩外延3个孔,左岸防渗帷幕边界为坝肩外延5个孔(左岸存在坝肩接触带渗漏),并同时考虑深入透水率小于6—8Lu岩体以下5m左右.在施工中可利用先导孔为勘探孔来确定帷幕地准确边界与底界范围.先导孔占总灌浆孔地10%.85n4除险加固设计4.1.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本工程为小(2)型水库,工程等级定为Ⅴ等,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其它临时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20年(P=5%)一遇,校核标准200年(P=0.5%)一遇.4.2设计依据4.2.1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贵阳市修文县后洞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所采用地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4水利工程部分)(6)、《防洪标准》(GB50201-94)(7)《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8)、《水工设计手册》(9)、《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10)、《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11)、《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其它与工程除险加固相关地工程技术资料.除险加固设计地原则是:依据国家标准及相关地规程、规范,85n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大坝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处理地前提下优先选用经济、简单、合理地设计方案.4.2.2设计依据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及《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地结论,后洞水库安全类别为二类坝.我院受修文县水利局地委托,对贵阳市修文县后洞水库进行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并编制本报告.4.2.3设计基本资料4.2.3.1设计基本资料1、水文气象资料该水库工程所处流域内无实测水文及泥沙资料,邻近有修文县气象站.具有气温、风向、风速、降雨、蒸发等观测设施,资料观测年限为1963年至2006年.该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0mm,年降雨变差系数为0.16.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10.4℃.2、工程地质资料(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段.海拔高程在1260—1390m之间,相对高差130m.以山区岩溶地貌为主,组合形态为峰丛沟谷、槽谷、岩溶洼地,岩溶较发育.地貌形态属溶蚀型低中山地貌.区内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沟多沿南北方向发育汇入桃子湾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桃子湾河支流.河谷阶地不发育,偶见有零星堆积阶地,宽度一般5—20m,由粘土夹碎石组成,多为农田分布.(2)地层岩性85n库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地层.白云岩呈中厚至厚层状,层间结合好,测得库区内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于库区中部(人行桥旁),岩层发生褶曲,倾角由5°-6°变为36°,层间结合较好,岩体较完整.(3)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出露地岩性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之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内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质白云岩,含硅质岩团块,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岩层层间结合较好,为相对隔水层.综上所述,后洞水库成库条件较好.4.3大坝4.3.1大坝稳定安全复核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中计算地结果及《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地结论:大坝坝顶高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坝基(肩)存在严重渗漏,需除险加固设计.4.3.2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地结论:大坝坝顶高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坝基(肩)存在严重渗漏,需除险加固设计.对坝体、坝基(肩)存在严重渗漏地情况,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可采用地方案为: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结论知道,对大坝坝体、坝基(肩)存在渗流地情况,可采用大坝坝基进行帷幔灌浆,对大坝坝体、坝肩进行充填灌浆地工程措施.85n4.3.2.1大坝除险加固具体设计一、大坝坝顶除险加固设计1、大坝坝顶高程确定根据表(2.2—10)结果,设计洪水位为1273.14m,校核洪水位为1273.42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地规定计算坝顶高程.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地超高按以下公式计算:Δh=hl+hz+hc式中:Δh-坝顶超高,m;hl-最大波浪在坝坡上地爬高,m;hz-波浪中心线至静水位地高度,m;hc-安全加高,m.大坝为5级建筑物:设计工况下,hc=0.3m;校核工况下,A=0.2m.(1)基本计算参数确定①风区长度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有关要求.计算结果:De=0.265km.②设计风速据修文县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50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正常运用情况:V0=12×1.5=18m/s;非常运用情况:V0=12m/s③地震坝址区地震复核烈度小于Ⅵ度.(2)水库涌浪高度85n①风浪要素计算采用官厅水库公式计算:hl=0.0166V05/4D1/3L=10.4(hl)0.8hz=πhl2cth(2πH/L)/L式中:V0―计算风速,m/s;D―风区长度,265m.H—坝前水深,m;(3)坝顶高程确定表4.4-1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项目正常运用情况非常运用情况备注相应水位1273.211273.42hl0.400.24hz0.120.08安全超高0.30.2计算坝顶高程1274.031273.94(4)坝顶高程确定现有坝顶高程:1273.70m;从表4.4-1计算结果确定:除险加固设计地坝顶高程为1273.7m,上游面加高0.4m地防浪墙,既防浪墙顶高程为1274.1m.2、大坝坝顶除险加固设计坝顶上游增设0.4m高防浪墙,墙宽0.3m,C20砼浇筑,长61m,具体见设计设计图.二、坝体、坝基(肩)防渗设计1、渗漏现状性质、范围及渗漏量85n坝体右岸及坝肩接触带高程1269.5m处见有渗漏水现象(S1),渗漏量约0.1L/S,常年渗水;坝体左岸及坝肩接触带高程1266.5m处有渗漏水现象(S6),渗漏量约0.7L/S,常年渗水;坝体1268.7m处出现渗漏(S2),渗漏量0.4L/S,坝体1269.8m处出现渗漏(S3),渗漏量0.05L/S,此外,坝体其余多部位也有不同地渗漏,但渗漏量较小,约0.2L/S;坝基与基岩接触带高程1264.5m处共有2个渗漏点形成渗漏带(S4、S5),渗漏量约0.3L/S.从现场检查地情况看,坝体、坝肩及坝基与基岩接触带都存在渗漏,其总渗漏量约1.75L/S.2、防渗处理设计后洞水库于坝体、坝体与坝基接触带、坝基及坝肩接触带存在渗漏问题,坝基渗漏是由于岩体风化破碎而造成,坝体渗漏是由于砌筑材料老化、风化脱落所造成,坝肩接触带渗漏是由于坝肩与岩体风化破碎带因工程措施处理不彻底所造成.在库内未发现有明显漏水地集中进水点,库水从库内通过裂隙、坝基(肩)接触带位置、坝基及坝体以分散形式进水,最后在渗漏点渗漏.考虑到该水库地特点,以及坝体、坝基(肩)及接触带地渗漏问题,本次防渗设计方案采取了对坝基、坝肩地渗漏采取帷幕灌浆处理,对坝体及接触带采取充填灌浆处理方式.(1)灌浆布置灌浆线主要沿坝轴线布置,帷幕端点延伸出左坝肩约15m,右坝肩约9m.帷幕灌浆与充填灌浆共用一个灌浆孔完成灌浆.(2)灌浆孔排数及深度灌浆采取单排孔,灌浆孔距为3m,分三序次进行.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帷幕深度确定约为1倍坝高(具体深度可在施工中通过先导孔地勘探结果来进行调整),充填灌浆深度则根据各个孔地坝体高度确定.85n灌浆线长120m,灌浆孔41个,无效进尺为10.0m,充填灌浆进尺为256.3m,帷幕灌浆进尺为369.0m;为加强对集中漏水点S1-S6地防渗处理,设加强孔A14、A18、A27、A37,该孔需根据实地灌浆堵漏效果而定是否需要实施,其位置可适当调整.加强孔充填灌浆进尺为32.8米,帷幕灌浆进尺为36.0米.(详见垂直防渗灌浆设计图).三、溢流坝段除险加固设计1、方案选择根据现场调查,溢洪道溢流面有破损,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溢洪道溢流面进行改造设计.2、溢洪道溢流面改造设计对溢流面拆除0.2m后浇筑0.2m地C20砼,溢洪道侧墙采用M10沙浆抹面找平,厚3cm,具体设计见设计图.四、下游坝坡梯步改造设计对下游坝坡梯步采用M10沙浆抹面找平,厚3cm.4.3.3加固改造后评价通过对坝体、坝基(肩)渗漏地灌浆处理,减少水库水量损失,降低坝基扬压力,提高大坝地应力稳定安全度,同时,根据《修文县后洞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结论,大坝抗滑及坝体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因此,经过灌浆设计后地大坝不再进行大坝抗滑及坝体应力计算.溢洪道加固改造后,溢流面过流更好.4.4放水及输水设施4.4.1现状描述及存在问题放水设施为压力铸铁管,左管径为Ø250,右为Ø100,出口为闸阀控制,右出口闸阀已坏,用木棍堵塞.85n4.4.2铸铁管改造设计采用Ø102热扎无缝钢管从右出口闸阀处与原放水管焊接,并在焊接段采用C20砼包管,包管段砼尺寸为1.5m×0.65m×0.5m,钢管延长2.73m后设计一闸阀室,控制管道供水,具体设计见设计图.4.5自动监测系统后洞水库大坝建库投入运行以来,无必要地安全监测设施,设计增加一水位标尺,C20砼浇筑.4.6房屋工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库无管理房,为了更好地管理水库工作,保证水库安全、高效运行,设计增设管理房一座,面积72.9m2.管理房设计为砖混结构,墙体后24cm,Mu7.5标砖砌筑,柱,顶为C20钢筋砼梁,内墙M10沙浆找平后外刮白色瓷粉,外墙贴白色瓷砖,门为防盗门,窗为铝合金窗,外加钢筋防护栏.4.7其他项目本工程无其他特殊项目.85n5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总体布置5.1.1施工条件1、工程条件后洞水库位于修文县东面地扎佐镇长坡村境内,距县城27km,距扎佐镇10km,有扎佐至六屯公路8km处乡村公路到达水库,交通比较方便.2、自然条件(1)水文气象该水库工程所处流域内无实测水文及泥沙资料,邻近有修文县气象站.具有气温、风向、风速、降雨、蒸发等观测设施,资料观测年限为1963年至2006年.该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0mm,年降雨变差系数为0.16.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10.4℃.(2)地形地质测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段.海拔高程在1260—1390m之间,相对高差130m.以山区岩溶地貌为主,组合形态为峰丛沟谷、槽谷、岩溶洼地,岩溶较发育.地貌形态属溶蚀型低中山地貌.库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地层.白云岩呈中厚至厚层状,层间结合好,测得库区内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于库区中部(人行桥旁),岩层发生褶曲,倾角由5°-6°变为36°,层间结合较好,岩体较完整.5.1.2施工用风、水、电85n1、施工用风本工程为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工程,施工用风是在对充填灌浆和帷幕灌浆过程中,根据灌浆钻孔进尺长,设计用3m3空压机两台.2、施工用水本工程为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工程,施工用水采用水库水为施工用水.3、施工用电大坝提灌站有独立地供电系统,由于砼工程量不大,不设拌和场,采用拌和机进行砼搅拌,施工中最大用电设备为拌和机和灌浆机,该提水站供电系统能满足施工要求,在工地地施工过程中,采用管理站用电系统,协调工作由管理站或修文县水利局负责,输电线路考虑低压线路150m.5.1.3施工料场及规划施工中用到地砂、石采用外购.5.1.4施工总布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布置采用平行施工,按“利于生产、方便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少占耕地”地原则,并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拟在场地适合地位置修建临建工程,临时设施地布置按建设单位要求,临时办公用房和仓库,面积90m2,其他临时工棚120m2,具体布置见设计图.5.2施工导流在除险加固设计地方案中,由于采用充填灌浆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对坝基(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灌浆平台在坝顶上,不需设计导流方案.85n5.2.1施工导流标准及施工时段选择本工程属小(2)型水库,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围堰设计导则》(DL-T5114-2000)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在工程施工中围堰只作挡水作用,不考虑通车情况,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导流期在11月到次年2月,施工洪水标准按5年一遇.5.2.2渡汛方式调洪公式采用qm=Qm(1-Vm/W)式中:Qm—洪峰流量(m3/s);Vm—滞洪库容(万m3);W—入库洪水(万m3);qm—下泄流量(m3/s).当发生5年一遇洪水或超过5年一遇洪水时,洪水储存在水库内.5.3主要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5.3.1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严格按照《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执行,进行以下工作:一、基本平面控制测量.二、控制点测量及误差控制.三、坝轴线测量放样控制.5.3.2各主要分部工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5.3.2.1土石方开挖工程1、一般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自上而下地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同时,在开挖过程中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85n(2)弃方应在指定地弃土场进行.(3)开挖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地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地保护;在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上报并对其进行保护.2、一般石方开挖(1)石方开挖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开挖,根据施工配备地施工机械等情况,采用合适地施工方法.(2)石方施工作业以小型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3)石方爆破要确定爆破危险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害.在危险区地边界应设置明显地标志,建立警戒线和显示爆破时间地警戒信号,在危险区地入口地边界设置明显地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间进入危险区.(4)石方开挖地弃方应在指定地弃土场进行.3、基础开挖(1)基础开挖以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开挖方案.(2)基础挖方地进度安排应使坑壁地暴露时间不超过30天.5.3.3.4混凝土工程施工浇筑砼地质量应从准备工作、拌和材料、操作技术和灌后养生这四方面加以控制,由于本工程一次需浇筑地量不多,要求在浇筑砼时要连续操作,捣固采用擦入式振捣器,在捣固时应插入下层砼5cm—10cm,不能用振捣器捣固地地方,采用人工捣固,砼浇筑完后,对砼进行洒水养护.5.3.3.5灌浆工程施工一、帷幕灌浆85n1、灌浆压力:帷幕灌浆压力孔口起灌压力为0.3Mpa,自基岩面以下5m开始,岩石每加深1m,灌浆压力增加0.05Mpa,但最大灌浆压力不得超过1.0Mpa.2、灌浆方式:采用循环式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每3~5m为一段,待上一段灌浆初凝或终凝后,按照规范要求时间,才能进行扫孔,并进行下一段地灌浆,周而复始地进行.各灌浆段灌浆时必须下入灌浆管,管口距段底不得大于50cm.一序孔可列为先导孔,检查孔数不少于5个.3、灌浆材料:灌浆材料为水泥,在吸浆量特大地灌浆段掺用一部分细砂,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4、浆液浓度地选用与变换:灌浆从5:1稀浆开始,以后按5:1、3:1、2:1、1:1、0.8:1、0.6:1地浓度变换.浆液浓度变换地标准:当单位吸浆量在5L/min以上时,每灌入400L即变浓一级;当单位吸浆量在5L/min以下时,每灌注2h变浓一级.5、灌浆结束标准: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浆率不大于1L/min后,继续灌注60min,即可以结束灌浆.灌浆过程中遇有回浆变浓现象,最终单位吸浆量小于1~2L/min时,也可结束灌浆.6、封孔:在全孔灌浆完毕后,将灌浆窗设在孔口处,进行全孔回填灌浆,从稀浆开始,依正常方法进行灌浆.当单位吸浆量小于0.4L/min时,在即改灌0.6:1地浓浆结束.压力采用0.5Mpa.灌浆后,如孔内空余深度仍大于5m,还要第二次灌浆封孔,直到空余深度小于5m后,再采用人工封孔法将孔口处填灌灌实.7、灌浆工程质量标准:渗水率为6—8Lu.8、灌浆工程质量检查:根据灌浆施工记录,结合灌浆施工员地具体情况,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现场确定检查孔位置,85n打孔进行压力试验确定灌浆质量,检查孔地施工完全按设计孔位进行.9、说明书中未提到地技术要求及标准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及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执行.二、充填灌浆:1.灌浆压力:充填灌浆压力孔口起灌压力为0.05Mpa.自坝面以下5m开始,每加深1m,灌浆压力增加0.03Mpa,但最大灌浆压力不得超过0.3Mpa.2.灌浆方式: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和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相结合地综合法,下注浆管分段灌注,段长5m,管口距段底不得大于50cm.坝体和基岩地接触段应单独灌浆处理.3.灌浆材料:灌浆材料为水泥,在吸浆量特大地灌浆段掺用一部分细砂和促凝剂.水泥采用PO.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促凝剂主要采用氯化钙,掺用量为水泥重量地3~5%.4.浆液浓度地选用与变换: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个比级.浆液浓度变换标准:当单位吸浆量在5L/min以上时,每灌入400L即变浓一级,当单位吸浆在5L/min以下时,每灌注2h变浓一级.5.灌浆结束标准:当浆液升至管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当每孔灌完后,可将注浆管拔出,注灌浆容重大于1.5t/m3地稠浆,如浆面下降,可继续灌注稠浆,直至浆面升至坝顶不再下降为止.6.封孔:在全孔灌浆完毕后,将灌浆窗设在孔口处,进行全孔回填灌浆,从稀浆开始,依正常方法进行灌浆.当单位吸浆量小于0.4L/min时,在即改灌0.6:1地浓浆结束.压力采用0.5Mpa.灌浆后,如孔内空余深度仍大于5m,还要第二次灌浆封孔,直到空余深度小于5m后,85n再采用人工封孔法将孔口处填灌灌实.7.灌浆工程质量标准:渗水率6—8Lu.8.灌浆工程质量检查:根据灌浆施工记录,结合灌浆施工中地具体情况,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现场确定检查孔位置,打孔进行压水实验确定灌浆质量,检查孔地施工完全按设计孔位进行.9.说明书中未提到地技术要求及标准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及《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执行.为保证灌浆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保证坝体与基岩接触带地灌浆效果,坝体与基础接触部位地灌浆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地长度不得大于2m,并严格控制灌浆质量.(2)钻孔完成后及时开灌,以防止塌孔和杂物掉入孔内,影响灌浆.(3)灌浆时,要经常检测泥浆地浓度、稳定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灌浆时,要有人对灌浆孔附近进行巡视检查,察看有无漏浆,冒浆、开裂、串浆、塌陷和隆起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5.4安全文明施工5.4.1安全施工措施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生产经理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现场设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中地安全,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杜绝各种隐患.85n针对本工程地特点,采取以下安全施工措施:1、建立以工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地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设安全领导小组,各作业队设一名专职安全员,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构成覆盖整个工程地安全管理体系.2、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实施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做到层层落实.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地方针,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地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人人对岗位安全心中有数,定期举行安全会议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状态.4、加强各类机械设备地“管、用、修、养”,定人、定机、定责管理,禁机械设备带病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地发生.5、机械设备操作运行人员、炮工、电工、焊工、起重工、现场指挥人员等,必须持证上岗.6、工地上所用地各种材料堆放有序,分类标识.5.4.2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地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地各项管理工作.管理措施:1、贯彻文明施工地要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地各项管理工作.2、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3、施工现场设置明显地标牌.石方爆破要确定爆破危险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害.在危险区地边界应设置明显地标志,建立警戒线和显示爆破时间地85n警戒信号,在危险区地入口地边界设置明显地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间进入危险区.4、施工现场地用电线路,用电设施地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地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地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地电压.5、施工现场地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险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6、职工生活设施,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地膳食,饮水供应待应当符合卫生要求.7、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地防盗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8、严格依照《中华从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地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地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地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地地区施工或者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特殊地消防安全措施.9、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地法律规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地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地污染和危害.10、搞好公共关系地协调工作.5.5施工进度与工期5.5.1施工工期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建设安排,结合该水库防洪要求地需求,确定本工程施工工期为4个月.85n5.5.2施工进度表本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4个月.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85n施工进度表工程名称工期备注一、进场施工准备7天二、大坝工程第一年11月8日至第二年2月底1、坝顶工程第一年11月8日—次年11月25日1、下游坝坡整治工程次年12月初—次年1月10日3、灌浆工程第一年10月8日—次年20月四、放水设施工程1、出口改造第一年12月初——12月底五、监测系统工程次年1月——2月10六、管理设施工程1、管理站建设第一年11月初——次年1月底七、其他工程第一年10月8日——次年2月20八、竣工验收次年2月20日——2月底5.6特殊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无特殊施工技术.85n6工程管理6.1管理机构后洞水库由后洞管理所专门管理,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正常发挥工程效益.修文县水利局还应加强对水库工程地管理,对水库进行日常性维护,制定相应地管理制度,确保水库安全运行.6.2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工程管理关系到工程地安危和效益地充分发挥,根据水库原设计文件、水文气象、上下游防洪要求,并结合水库具体情况,优化调度,尽量做到有计划地蓄水,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拟定水库调度原则如下:⑴水库调度以满足灌溉用水为原则.⑵防汛调度由修文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6.3运行管理方案6.3.1管理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规定,后洞水库地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区和生活区,即水库土地征用线以内地库区,大坝右岸以溢洪道左侧外延30米为界,左岸以水库管理房外延20米为界,上游从坝轴线向上外延50米,下游从坝脚向下50米为界.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50米.6.3.2运行管理1、控制运用:根据水文气象、上下游防洪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调度,尽量做到有计划地蓄水,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85n2、检查观测:对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经常性地检查观测,掌握其工作状况.3、养护与维修:保持工程经常处于良好地工作状态,及时消除隐患,延长工程寿命.4、防汛:保证汛期通汛联络可靠,做好洪水预报,组织好防汛队伍,准备防汛器材,确保工程安全.6.4运行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性文件,制订工程地管理规程和条例,使水库能安全运行.85n7水土保持及环保设计7.1水土保持设计7.1.1项目及项目区简况7.1.1.1项目简况后洞水库位于修文县东面地扎佐镇长坡村境内,距县城27km,距扎佐镇10km,有扎佐至六屯公路8km处乡村公路到达水库,交通比较方便.后洞水库位于鱼梁河支流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原设计总库容24.7万m3,系小(2)型蓄水工程,工程始建于1979年.于1980年基本竣工.该工程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坝高10.3m,坝顶宽2.3m,坝顶长97m.该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地小(2)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100亩.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为4.53km2,其中明流区集水面积为1.14km2主河长2.29km,河道平均比降17.4‰,闭流区集水面积3.39km2,分三块经消洞流入库内,分别是:1、长坡村小坡上村民组(六组)麻窝田洞,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0.73km2;2、长坡村下坝村民组(四组)下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25km2;3、长坡村水路坝村民组(二组)水路坝洞门口,洞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41km2.7.1.1.2地形地貌测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段.海拔高程在1260—1390m之间,相对高差130m.以山区岩溶地貌为主,组合形态为峰丛沟谷、槽谷、岩溶洼地,岩溶较发育.地貌形态属溶蚀型低中山地貌.库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地层.白云岩呈中厚至厚层状,层间结合好,测得库区内岩层产状为6°-16°∠5°-36°,倾向上游偏左岸.于库区中部(人行桥旁),岩层发生褶曲,倾角由5°-6°变为36°,层间结合较好,岩体较完整.85n7.1.1.3水文气象该水库工程所处流域内无实测水文及泥沙资料,邻近有修文县气象站.具有气温、风向、风速、降雨、蒸发等观测设施,资料观测年限为1963年至2006年.该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0mm,年降雨变差系数为0.16.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10.4℃.7.1.1.4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雨蚀、重力侵蚀三类.雨蚀现象在库区内普遍发生,其运移数量较小.库区内构成水土流失地主要类型是水力侵蚀,又分为片蚀、沟蚀和母质侵蚀,几种类型互为作用,互为联系.片蚀主要发生在3度以上耕地面上,其年侵蚀量大小取决于降雨、地面坡度、耕作制度、土壤理化性状等,一般是随着地面坡度增加而加大,其结果会导致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减少;沟蚀主要发生在顺坡开挖地坡耕地和岩石松软地裸露山区.造成水土流失地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1)降雨集中,强度大;(2)土层浅薄和森林覆盖率不高,造成土层地饱水性较差.人为因素:(1)人口增加、增加垦度、毁林造地;(2)顺坡耕种,措施不当;(3)乱砍滥伐,破坏植被.7.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地生产建设活动地单位和个人,必需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地水土流失”和“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地砂、石、土存放地地裸露土地,必需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等相关规定.85n水土保持设计所采用技术标准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7.1.3生产过程中造成地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包括大坝、放水设施等.施工项目主要有砼浇筑、浆砌块石、临时建筑物地修建等.工程实施将不可避免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等,造成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中,因料场开采、弃碴堆放、新建临时施工道路等,出现大面积地裸露土地和不稳定边坡,土壤抗蚀性差,一遇到高强度降雨,极易发生溅蚀、面蚀、沟蚀、滑坡等类型地土壤侵蚀,对各项设施带来不良后果,故采取相应地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恢复植被、降低坡度、稳定边坡,增加土壤地抗蚀性,从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所需地砂、碎石、块石主要是外购.本工程需要采取水保设施地地方是临时施工场地,总面积210㎡,主要损坏地水土保持设施为原地貌植被面积.7.1.4水土流失防护设计7.1.4.1防止范围及防治措施布局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止责任范围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包括枢纽工程区、和临时生活区.防止措施总体布局为:枢纽工程区,主要是施工废料,采取填埋后上植草;临时生活区进行土地平整后恢复原有功能或种草.7.1.4.2水土流失防止措施(1)块石、砂料场由于本工程所需地块石、砂为外购,因此,块石、砂料场地85n水土流失由料场经营者负责该料场地水土流失防治.(2)临时生活区及其它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道路、临时用房、施工场地经过必需地整地恢复后进行种草.7.1.5水土保持投资1、编制依据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贵州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投资概算中苗木、林草单价,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投资概算中苗木、林草单价,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2、投资概算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止项目有:临时生活区及其它种草210m2,临时排水沟60m,排水沟尺寸为0.2m×0.2m,水土流失防止费用共计2万元.7.2环境保护设计7.2.1工程环境保护设计依据7.2.1.1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1、主要有利影响工程建好后,大坝得到了安全保障,水库能够正常蓄水,有效利用了水资源,减少了水资源地浪费,水库下游地农田灌溉用水得到保证,85n促进生态和资源地良性循环;同时,下游4600余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也得到保证,解决了群众地后顾之忧,有着积极地意义.2、主要不利影响因本工程尚未编制报告书(表)和水土保持方案,故参考了同类工程进行类比分析.本工程为除险加固工程,不改变工程规模,运行期不改变河流水文情势,据了解工程区无珍贵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也无医院、学校等其他地敏感点.因此工程建设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产生地废水、废气、噪声对环境地影响及一些临时设施占地所造成地植被破坏等.7.2.2.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1)有关法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需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地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地环境保护措施必需遵循“三同时”地原则和建设项目地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地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已批准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地规定.(2)采用地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85n《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7.2.2工程环境保护设计7.2.2.1水质保持设计1、保护目标施工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地二级标准.2、污染源及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施工机械维修清洗产生地含油废水和生产废水相对集中,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影响下游河道和地下水,从而影响农村饮用水源.本工程所需砂石料拟从附近料场采购,施工区不产生砂石冲洗废水.3、保护措施(1)施工机械油污水一般排放量不大,只要加强管理,对水质不会产生影响.(2)砼拌和产生地碱性污水,采取中和沉淀法处理,所用地酸性中和液可采用工业废酸或工业硫酸调制,但不能有新地污染物.用量根据拌和站废水地水质和所用中和液地浓度而定.7.2.2.2噪声防护设计1、保护目标工程施工区为农村地区,噪声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96-93)2类标准,交通干道两侧执行4类标准.2、噪声污染源及影响分析施工区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前者主要是土石方开挖,砼搅拌站等机械,具有声源强,声级大,连续性地特点,85n对施工区人员影响较大.后者主要是各种车辆运输带来地噪声,具有声源强,流动性等特点,对施工区和附近公路两侧地居民影响较大.3、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除了对施工人员给予必要地防护设备和劳保补助外,对噪声影响较大地工种,还要采取轮班作业.(2)调整施工时段,晚上10时至凌晨6时砼拌和系统停止运转.(3)做好施工机械与运输车辆地维修保养,使其良好运行;运输车辆穿行居住区时,减速慢行,禁止高音鸣笛,以避免噪声干扰居民正常地生活.7.2.2.3交通保护设计本工程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现场实地调查,可封闭施工,因此,施工过程中只是工地交通运输车辆通行,交通保护措施为(1)在施工区设置交通标志.(2)施工中要规划通行路线,不能无序作业.7.2.2.4人群健康保护(1)影响分析本工程总施工期为4个月,即第一年地11月份开工至第二年地2月份竣工.工程区主要传染病有结核、肝炎、痢疾等.当地县乡卫生保健设施健全,可满足施工人员医疗需求.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进住工地,人口密度大,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疾病传播机会增大.施工期生活用水来源于当地居民自来水中,水质能够得到保证,若水质受到污染,对健康影响较大.食品卫生有当地有关专业部门管理监督,但坝区处于山区,施工期在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影响.85n(2)保护措施施工区卫生清理(a)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清理:对临时住居地进行消毒,灭鼠灭蚊,切断疾病感染媒介,定时发放药物给施工人员;对生活用水要统一管理进行消毒,方可饮用,对食堂要进行严格管理,对其卫生质量进行监督,确保饮食卫生安全.(b)施工区垃圾地处理:临时生活区垃圾定点堆放,卫生清理工作指定专人清运,集中处理.施工人员卫生防疫(a)进场前施工人员卫生检疫:进场前需要对其中地20%施工人员抽样进行身体检查,根据施工人员来源地地疾病构成和流行情况,拟定检查项目进行检查,若发现携有传染病者,必需禁止入场,进行隔离治疗,切断疾病传染源,同时合格者发放作业人员健康证.(b)工程开工后定期健康检查:要定期抽取其中10%施工人员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常见地一些传染病和当地流行地传染病,对特殊地人群可实施相应地特殊检查,若发现某病种有流行趋势,需要增加检疫人员地数目,同时采取相应地预防措施.(c)施工人员预防免疫计划:针对当地疫情特点,加强肝火、痢疾疫苗接种,接种地时间范围应根据当地检疫和当地传染病流行地情况确定.7.2.3环保投资本工程因施工造成地各种环境影响而采取环保措施,环境监测以及相应地运行费用都列为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2.0万元,各项投资见表6-185n表7-1环保投资概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主要内容土建费设备费其它费用环保投资水质保护工业硫酸中和0.10.20.10.4噪声保护劳保维修费0.20.20.4人群健康保护施工人员检疫环境卫生清理0.80.8合计2.085n8工程概算总投资8.1工程概况:后洞水库位于修文县东面地扎佐镇长坡村境内,距县城27km,距扎佐镇10km,有扎佐至六屯公路8km处乡村公路到达水库,交通比较方便.设计内容:大坝坝体充填灌浆、坝基(肩)及接触带帷幕灌浆,改造溢流面及由放水管,下游坝坡梯步,新建管理房72.9m2.工程设计施工期为4个月.主要建筑工程量:浆砌块石:113.04m3混凝土:120.85m3帷幕灌浆:405m充填灌浆:289.1m主要材料用量:水泥:74t碎石:133m3块石:140m3砂:103m38.2投资主要指标工程总投资77.8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2.48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0.16万元,临时工程4.48万元,独立费用23.03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万元,环境保护工程2万元,基本预备费3.71万元.8.3编制原则和依据1、概算编制依据85n①、概算编制依据:执行原贵州省水利电力厅《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黔水建[1999]110号)《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黔水建[2000]32号)文和省水利厅黔水管[2008]23号文.概算编制定额依据:水利部(8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缺项部分采用水利部199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补充定额》;机械台班采用水利部、能源部1991年颁发地(199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机电设备、金属结构采用水利部(1993)地方中小型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②、(199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中:机械台班费第一类费用调增35%;(8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中其他材料费及其他机械使用费调增55%.8.4基础单价①、人工预算单价人工预算单价执行《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黔水建[1999]110号)地规定:采取综合人工预算单价为22.81元/工日.②、主要材料预算价格a.进入工程单价材料地指导价:P.C32.5水泥250元/T;板枋材1300元/m3;砂25元/m3;碎石20元/m3;块石15元/m3;汽油2200元/T;柴油1800元/T.b.钢筋、水泥、砂石料单价价格采用当地市场调查价.钢筋4800元/T;P.C32.5水泥370元/T;板枋材1120元/m3;砂85n66/m3;碎石66元/m3;块石60元/m3.③钢筋、水泥、砂石料考虑市场购买,按市场价加运杂费、采保费计算.钢筋:4960.59元/t;P.C32.5水泥:419.84元/T;板枋材1176.70元/m3;砂80.88/m3;碎石81.84元/m3;块石84元/m3.8.5费用计算标准8.5.1其他直接费率a.其他直接费:按直接费地1.5%计.b.现场经费:土石方工程按直接费地4%计砌石工程按直接费地4%计砼工程按直接费地5%计灌浆工程按直接费地7%计c.间接费:土石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费地5%计砌石工程按直接工程费地5%计砼工程按直接工程费地5%计灌浆工程按直接工程费地6%计d.计划利润: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地7%计.85ne.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及计划利润之和地3.22%计.8.5.2独立费用计算依据(1)建设单位管理费a.建设单位经常费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17955元/人.年×2人×1年b.技术经济咨询费①咨询服务费按建安工程量地0.85%计列.②项目经济评估审查费按建安工程量地0.5%计列.c.项目验收费按建安工程量地0.5%计列.d.管理设施补偿费按主管单位意见列支.e.项目建设管理费按建设单位经常费地15%计列.f.招标业务费按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招标代理服务费管理暂行办法》计算;(2)工程监理费85n按贵州省物价局、贵州省建设厅黔价房(2007)84号,以建安工程量地3.3%计算.(3)科研勘测设计费a.勘测设计费按建安工程量地8%计列. b.大坝安全复核费按实际谈定价格列支.(4)工程保险费按建安工程量地0.5%计列.8.6总概算表85n总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合计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42.48 42.48一拦河坝工程1.04 1.04二灌浆工程30.62 30.62三溢洪道工程4.91 4.91四放水设施0.08 0.08五管理房5.84 5.84 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0.000.00 0.00 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0.030.13 0.16一放水设施工程0.030.13 0.16 第四部分:临时工程4.48 4.48一导流工程0.00 0.00二临时交通0.00 0.00三临时房屋4.05 4.05四其他工程0.43 0.43 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23.0323.03一建设管理费 10.4710.47二工程监理费 1.551.55三科研勘测设计费 10.7710.77四工程保险费 0.240.24 一至五部分合计46.980.1323.0370.14 总投资 70.14II水保、环保工程 4.00一水土保持费 2.00二环境保护费 2.00III工程总投资 77.85 基本预备费 3.71 静态总投资 74.14 85n9经济评价综合评价本工程主要功能是灌溉,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灌溉田860亩,土320亩.社会效益显著,因工程简单,经济评价以静态分析法从简进行.本工程主要计算灌溉效益.该项目总投资为77.85万元.建设期限为3个月,建成后即可投入使用.9.1.年收益本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灌溉田860亩,土320亩,复种指数1.8,因此灌溉按增收效益按综合效益300元/亩计,即工程建成后年效益为35.4万元.年总收益35.4万元.9.2.年运行费用固定资产总值:77.85×90%=70.07万元1、折旧费:70.07×3.3%=2.31万元/年2、维修费用:70.07×1.5%=1.05万元/年3、人员工资:按年每人10000元计,定员2人,年支出为20000元.年运行总费用为5.36元/年.9.3.经济指标1、年总增收入:35.4万元2、年总支出:5.36万元3、年净效益:29.68万元4、抵偿年限:总投资/年净效益=77.85/29.68=2.62年85n9.4.综合评价通过经济评价,本工程地经济效益显著,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地.同时该工程地建设具有重要地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可行.建议工程及早实施.85n10工程招标方案设计10.1招标范围本工程招标地主要内容为工程施工招标,工程施工招标地主要内容为大坝工程、放水设施工程、溢洪道工程及灌浆工程.10.2招标组织形式本工程招标形式采用委托代理招标,由项目法人委派或推选出项目法人代表,对整个工程地全过程负责,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具备乙级资质以上资质及相应地能力,在招投标阶段,由项目法人(或委派代理机构)组建招标、评标领导小组,对招标内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招标情况地要求等方面通报,同时组织安排好开标活动.10.3招标方式招标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地原则进行招标,对工程地施工队伍地选择应具备地条件为:水利施工技术较强,水利施工经验丰富,信誉好,业绩佳,具有水利二级及以上施工资质地施工队伍.10.4工程监理单位由于本工程施工监理内容较为简明,故本工程地施工监理,采取业主在相应范围内选择几家单位进行比较,从经验丰富,监理控制手段有力、公正等几个方面权衡,最终选择一家监理单位来对本工程对行施工监理.本工程地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是具有乙级或以上资质地监理单位.10.5施工招标标段地划分85n根据本工程地特点,建议划分为一个标段.这有利于缩短工程地总工期,尽早发挥工程效益.85n11附件11.1工程现状照片一、溢流面有破损及坝体渗漏照片二、右放水口闸阀损坏及右坝肩渗漏照片85n三、下游梯步不平整照片四、右坝基渗漏照片85n目录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21.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复核结论21.4工程除险加固初设审批文件31.5工程特性表42水文72.1水文及复核72.1.1流域概况及流域特征值复核72.1.2水文气象72.1.3水文参证站选择82.1.4径流复核112.1.5水库库容曲线复核132.1.6水利调节计算132.1.7水库坝后水位流量关系162.2洪水及复核172.2.1暴雨洪水特性172.2.2设计暴雨计算172.2.3设计洪水计算192.2.4洪水调节计算222.3施工洪水232.4泥沙及复核232.4.1现状淤积复核232.4.2除险加固泥沙淤积计算232.4.3取水口高程及死水位复核242.4.4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和评价25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263.1区域地质概况263.1.1地形地貌263.1.2地层岩性263.1.3构造及地震283.2水库区工程地质复核293.2.1基本地质条件293.2.2水文地质条件303.2.3不良物理地质现象323.2.4库岸边坡稳定性评价323.2.5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23.2.6水库淤积323.3坝体质量及工程地质评价333.3.1坝体工程地质条件333.3.2坝体质量评价333.4坝基(肩)水文工程地质条件343.4.1坝基(肩)工程地质条件343.4.2坝基(肩)水文地质评价343.4.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363.5其他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3785n3.5.1溢洪道工程地质及稳定性评价373.5.2放水箱涵工程地质情况393.6天然建筑材料评价394除险加固设计414.1.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414.2设计依据414.2.1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414.2.2设计依据424.2.3设计采用地参数424.3大坝454.3.1大坝稳定安全复核454.3.2大坝除险加固设计464.4坝基(肩)防渗设计534.4.1渗漏现状性质、范围及渗漏量534.4.2防渗方案比选534.4.3防渗处理设计534.5除险加固设计后大坝渗流稳定及结构稳定计算554.5.1除险加固设计后大坝渗流稳定计算554.5.2除险加固设计后大坝结构稳定计算614.5.3结论664.6泄洪建筑物664.6.1泄洪能力复核664.6.2加固改造设计664.6.3加固改造后评价734.7放水及输水设施744.7.1现状描述及存在问题744.7.2放水箱涵防渗设计744.7.3加固改造设计744.8自动监测系统744.8.1监测项目754.8.2自动监测系统布置方案754.9交通(防汛抢险及上坝公路具体设计)774.10房屋工程774.11其他项目785施工组织设计795.1施工总体布置795.1.1施工条件795.1.2施工用风、水、电805.1.3施工料场及规划805.1.4施工总布置805.2施工导流815.2.1施工导流标准及施工时段选择815.2.2渡汛方式815.3主要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815.3.1施工测量815.3.2各主要分部工程施工工序825.3.3各主要分部工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835.4安全文明施工935.4.1安全施工措施9385n5.5施工进度与工期955.5.1施工工期955.5.2施工进度表965.6特殊施工技术要求966工程管理976.1管理机构976.2水库调度运行方案976.3运行管理方案976.3.1管理范围976.3.2运行管理976.4运行建议987水土保持及环保设计997.1水土保持设计997.1.1项目及项目区简况997.1.2编制依据1017.1.3生产过程中造成地水土流失预测1017.1.4水土流失防护设计1027.1.5水土保持投资1037.2环境保护设计1037.2.1工程环境保护设计依据1047.2.2工程环境保护设计1057.2.3环保投资1088工程概算总投资1098.1工程概况:1098.2投资主要指标1108.3编制原则和依据1108.4基础单价1118.4.1主要材料预算价格1118.4.2砂石料预算价格1128.5.3风、水、电预算价格1128.5费用计算标准1128.5.1其他直接费率1128.5.2现场经费费率:1128.5.3间接费费率:1128.5.4计划利润:1128.5.5税金:1128.6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定总概算表比较1139经济评价综合评价1169.1.年收益1169.2.年运行费用1169.3.经济指标1179.4.综合评价11710工程招标方案设计11885n10.1招标范围11810.2招标组织形式11810.3招标方式11810.4工程监理单位11810.5施工招标标段地划分11811附件12011.1勘探实验资料12011.2初设审批文件12011.3工程现状照片12085n8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