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后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后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后需研究的几个问题王学武(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太原030002)摘要:长治市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于2004年结束并投入正常运行,但是仍然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的意图就在于此。关键词: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研究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B1.工程简况月岭山水库位于山西省沁县故县镇徐村以东,是海河流域浊漳河西源主要支流白玉河上的控制性工程,坝顶长376m,最大坝高16.5m,最大坝宽124m,总库容2111万m3,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左右岸防洪道)和输水洞组成,工程于1958年动工建设,年底蓄水运行,并于1963-1966年对溢洪道工程进行了改建。除险加固前兴利水位和汛限水位为高程944.5m,低于设计兴利水位高程947.5mm,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P=2%)。2.除险加固过程2.1水库枢纽存在的问题月岭山水库建成运行以来,为保护208国道,太焦铁路线及下游村镇发挥了作用,与下游的后湾水库(大Ⅱ型)联合调度,有效减轻了浊漳西源干流的防洪能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管如此,水库枢纽仍存在如下的的问题:大坝防洪能力达不到现行规范的要求;溢洪道无控制设施,兴利水位只能限制为944.5m,影响水库兴利调节和效益;溢洪道泄量不能满足水库泄洪要求;灌溉输水洞渗漏严重影响到坝体的安全;大坝运行缺乏必要的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监测设施需补充更新;水库抢险道路标准低,雨季无法通行等,水库带病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2.2除险加固设计n受水库管理站委托,长治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月岭山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2)坝体护坡改造,增设防浪墙;3)右岸溢洪道拓宽改建,并增设阀门控制(取消左岸溢洪道);4)输水洞防渗处理及设备更新;5)增设大坝观测设备,水情测报系统;6)整修防水抢险道路并加宽坝顶。除险加固完成后总库容为2452万m3,,死水位944.8m,死库容115万m3;汛限水位945.5m,对应库容184万m3;正常蓄水位947.5m,对应库容500万m3。正常运行洪水标准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48.98mm,非常运行洪水标准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950.39m,有效库容1448万m3,防洪库容1864万m3。2.3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月岭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从2003年5月开始进行,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工程于2004年底顺利结束,完成的项目包括:1)坝体充填灌浆(原劈裂灌浆的设计变更);2)坝体坝坡改造及防浪墙;3)右岸溢洪道拓宽改建,增设平板钢闸门;4)输水洞灌浆及设备更新;5)大坝观测设备;6)防汛抢险道路改造加宽。通过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基本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和要求。3.需研究的几个问题3.1坝体干容重偏低问题月岭山水库是一座水中倒土均质坝,土质以中粉质壤土为主,兼有轻粉质和重粉质壤土。由于当时施工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施工经验,同时也为了赶工期、赶进度,每层填土厚度为0.6~0.8m,厚度过大,以致干容重偏低。1958年、1961年、2001年、2004年曾四次对坝体进行了勘探取样试验。结果见表1。n表1取样年份取样部位干容重/(kN/m3)取样数量/(m)取样方法1958主坝段14.5-15.1278—副坝段14.6-15.216119611﹟探井15.35—2﹟探井15.393﹟探井15.3102001坝顶13.8-17.8--坑探表面冻土层下主坝下游坡14.5-15.8--副坝下游坡11.7-13.4--2004主坝段15.1-17.218钻机冲击、回转,取样深度3.4~14.3m副坝段15.0-17.56试验结果表明坝体平均干容重为15.2kN/m3,基本满足要求,但平均指标偏低,填土质量不均匀,坝体质量较差,坝体下部质量较好,坝体上部质量较差,副坝段比主坝体质量差,尤其以坝体外部为甚(2004年取样试验采用钻机冲击及回转,对试验数据有一定影响)。坝体干容重不均匀和偏低的问题,在土坝蓄水运行后,将有可能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湿陷,甚至有可能产生裂缝。3.2坝体渗透系数差别大的问题1961年、2001年、2004年三次对坝体取样进行试验,结果如下:1961年的渗透系数是1.13×10-7~7.57×10-7cm/s;2001年的渗透系数是1.30×10-4~5.4×10-4cm/s;2004年的渗透系数是1.4×10-6~3.2×10-6cm/s。坝体三次试验的渗透系数各不相同,且相差大,1961年的渗透系数比2001年的小A×10-3cm/s,2004年的渗透数比2001年小A×10-2cm/s。n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共3排,沿坝轴线一排,上下游各一排,排距上游为0.7m,下游为1m;孔距5m,主坝段孔深12~16.5m至基岩,副坝段孔深8~15m(深入坝基3~8m),灌浆目的就是沿坝纵向劈裂形成三排防渗体,解决坝体的渗透系数编低问题,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曾数次对代表性的坝段进行劈裂灌浆,均未成功,最终只得放弃这一方案。另外,分析对坝体进行的三次渗透系数的取样试验,一方面表明坝体的渗透系数偏大,如:1961年的A×10-4cm/s;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因本坝为水中倒土坝,与碾压式土石坝没有可比性,此处仅作一比对),设计规范要求的渗透系数(均质坝)小于等于1×10-4cm/s,笔者参阅了部分碾压式均匀土坝的资料,渗透系数多为A×10-6cm/s,如果大坝的渗透系数确为A×10-4cm/s,则大坝进行防渗透处理是必要的;另一方面,1961年和2004年的取样试验则表明,坝体的渗透系数为A×10-6cm/s~A×10-7cm/s,又说明坝体防渗效果很好,若如此,坝体灌浆防渗似乎又没有必要,这一点又与坝体干容重偏低相矛盾,一般来说,坝体干容重高,防渗就好,干容重低,防渗则差。渗透系数如此大的差别,除了可能与勘探取样方法有关外,说明对于大坝坝体的渗透质量问题仍没有摸清和掌握。3.3坝体含水率偏高问题1958年、1961年、2001年、2004年取样试验的含水量结果见表2。表21958年、1961年、2001年、2004年取样试验的含水量结果年份(年)取样部位含水率/(%)取样数量/(m)取样方法1958主坝段23.1-24.4278—副坝段19.1-23.416119611﹟探井20.05—2﹟探井22.393﹟探井23.2102001坝顶14.7-15.5—坝体表面冻土层下主坝下游坡17.0-18.6—副坝下游坡12.9-14.9—2004主坝18.3-25.59n取样深度3.4~14.3m主坝21.1-26.99副坝14.8-21.76从试验资料分析,2001年的取样因深度较浅,含水率较小,不能说明整个坝体的含水率情况,1958年、1961年、2004年的取样实验能基本反映坝体的含水率情况,尤其是2004年的取样实验,主坝段含水率在18.3%~26.9%之间(副坝段略小),坝体水位线以上含水率小,坝体水位线以下含水率大,钻机钻孔取样时,下部坝体钻孔缩孔现象严重,强烈扰动后成软泥,尽管钻进与取样连续进行,当钻井完成后,提钻进行取样时,孔壁缩孔已造成钻头下不到取样深度。另外,坝体含水率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深度0~4m,含水率<16%;深度4~7.5m,含水率18%~22%;深度>7.5m,含水率>23%。本次钻孔取样时坝体内水位在7.5m深度附近,说明含水率在接近水位时开始增大,水位以下明显增大。3.4坝体排水棱体不健全问题主坝段下游坝坡设计有排水棱体,而副坝段下游坝坡则没有排水棱体。由于水库改造后正常蓄水位将比改造前提高3m,浸润线也将提高,且坝体干容重偏低,渗透系数偏大(按2001年的试验值A×10-4cm/s),投入运行后,将可能影响副坝下游坝坡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在长时间蓄水运行情况下,有可能引发下游坝坡管涌和失稳,在本次改造过程中,副坝下游无排水棱体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3.5大坝蓄水运行问题月岭山水库大坝自1958年建成以来,因溢洪道没有控制闸门,水库运行基本上是来多少水泄多少水,仅在溢洪道底板高程944.5m以下的来水得以拦蓄,即正常挡水位为944.5m高程,改造后水库设计洪水位948.98m高程,校核洪水位950.77m高程,正常挡水位947.5m高程。水库运行40多年来,大坝虽然已经历了自然的沉降稳定,但从未经历过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的考验,一旦水位升至正常蓄水位并保持长时间运行,坝体还会进一步沉降直至稳定,在沉降过程中坝体也可能会发生裂缝等问题,大坝在1989年和1998年运行过程中曾出现过横向裂缝和前护坡沉陷现象,2001年蓄洪过程中库区左岸台地距大坝不远处局部段出现冒泡现象,水位降低后,冒泡现象消失,本次改造设计对上下游坡的稳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是安全的,但改造完成后在正常蓄水位和蓄洪n运行过程中,应予重视。3.6溢洪道引渠段不顺直问题本次改造过程中,为减少溢洪道引渠段的石方开挖工程量,节省投资,溢洪道闸室前面的引渠段设计为弧形弯曲段,向大坝方向弯曲。改造完成后左岸的溢洪道取消,右岸溢洪道拓宽改造成为唯一的泄洪通道,弯曲的引渠段会影响溢洪道的过流和泄水,尤其在泄洪过程中。4.建议1)坝体干容重偏低问题,若考虑确实有必要进行处理,建议对坝体进行强夯处理,以提高坝体的干容重。这一方法在横泉水库旧坝体强夯处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其原理就是土的一种动力固结法。2)渗透系数差别大的问题,需进一步对坝体进行取样试验,摸清坝体的实际渗透情况,若有必要处理,建议用高喷灌浆法进行坝体的防渗处理,为节约投资可用摆喷法。3)坝体含水率偏高问题,建议采用上堵下排法,上游坝坡增设土工防渗布,下游坝坡可视情况增设一排水平排水孔内部填充反滤料,以加强下游的排水,水平排水孔高程可定为943m左右。因本次改造时主坝后坝坡已回填至943m高程,主坝段的水平排水孔造孔困难,可考虑在主坝段下游坡垂直坝轴方向平行布置多排垂直向排水槽,高程934.3~943.0m,内填反滤料将主坝段的渗水引出坝体之外。4)坝体排水棱体不健全问题,建议尽快增设副坝下游坡的排水棱体,以利于坡角的稳定和排水,避免长时间蓄水运行时对下游坝坡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大坝的安全与稳定。5)大坝蓄水运行问题,建议加强大坝的位移观测、沉降观测、浸润线及渗流量观测以及外表的裂缝、塌陷、泉眼、冒水等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汛期,更要加强、加密观测次数,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尤其是改造后初期蓄水的前几年。6)溢洪道引渠段不顺直问题,建议有条件的话将引渠段前部的石方予以挖除,把引渠段取直,以利于溢洪道的过流和泄水,尤其是在大洪水时更显得有必要。[作者简介]n王学武,男,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水利系,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08-02-25]SomeLeftProblemsNeedingtoBeStudiedafterCompletingtheDanger-removingandConsolidingProjectofYuelingshanReservoirWANGXue-wuAbstractThedanger-removingandconsolidatingprojectofYuelingshanReservoirhadbeencompletedin2004andhadgoneintooperation.Butsomeproblemswereleftyetandneedtobestudiedfurther.Theseproblemsarepresentedinthisarticle.Keywords:YuelingshanReservoirDanger-removingandconsolidatingstudy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