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思路
浅谈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思路【摘要】新型,是指其以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辩证博弈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水问题的资源水利观为指导。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原则;措施 Ontheconstructionoffarmlandeconcept,prehensive,coordinatedandsustainabl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co-ordinationofresourcestosolves2、100万hm2、233.3万hm2,全省3年以上除涝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5%以上,平原区农田基本成方成片,丘陵区全部建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农业在节水灌溉的支撑下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水生态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面治理,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保持在2000Km2内,地表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五是运行管理科学高效。建立起政府主导、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的领导机制,尊重民意、注重实效、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发动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新型的水利管理和社会服务机制。 5.落实八项措施 5.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要把农田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变“n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经验,加强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5.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5.2.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5.2.2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很多,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5.2.3转变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n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大力扶持发展民营水利,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完善“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5.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探索新路子。 5.3.1根据地区差异,确定主攻方向。治水符合当地实际的,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 5.3.2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 5.3.3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5.4坚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划分事权,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n 5.5拓宽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量。适应新形势要求,走社会化办水利的路子,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5.5.1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的原则,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及地方各级财政应根据财政增长比例,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城市、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使财力、物力等更多地向农业流动;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重点抓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保“两费”、占用农业灌溉补偿费的征收,并确保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5.5.2按照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的原则,由农民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水利设施投入的力度。将农民的生产性水利投入与农民负担区分开来,使农民像盖房修屋、购买化肥农药一样自主决定兴修水利设施,真正释放农民群众增加水利投入的积极性。 5.5.3按照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积极探索用市场的办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民营水利发展,聚集民间资本,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水利建设;对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实现政策引导、群众投资、产权到户的办法,对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水利工程,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各级政府要制定动态的分类投资明细表,使各类投资都能找到各自的投向。n 5.6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持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由同级财政承担。 5.7依靠科学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继续实施“科教兴水”战略,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 5.7.1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水的问题,制定和修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重点,使之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 5.7.2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5.7.3n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力度。以节水技术、施工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水资源管理手段。 5.8坚持建管并重,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按照《关于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抓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管理、良性循环。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5.8.1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明确管理主体。要改变过去想管的管不了、该管的管不好的局面,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到管住,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放活,划分事权,明确权责。 5.8.2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管理方式。一家一户的工程,由农户自管;联村联户的工程,建立各类形式的合作组织,通过用水户参与管理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明确产权和义务;重要的和较大的工程,由政府管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5.8.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短线、断层、萎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要继续加强乡镇水利站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组织建设,搞好各级农村水利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勇于创新,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没有行政级别、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新的水利技术服务中心,立足水利,面向市场,一业为主,n多种经营;中心和中心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谁的实力强、服务好谁就会占领更多的市场,由众多的服务中心形成一个全面覆盖的X络,农民有更多的服务选择。 []1006-7619(2011)06-09-59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