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4 发布 |
- 37.5 KB |
- 7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1.1地理位置某县位于酒泉市西南部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在东径92°14′至97°58′之间,东接肃北蒙古族族自治县,北靠敦煌,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邻青海省,总面积3.12万km2,其中草地面积109.5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2.7%。1.2地形地貌某县地形狭长,东西长425km,南北宽125km,土地总面积3.3万km2,地形东南高于西北,阿尔金山与西部祁连山连接在一起,并横贯本县全境,并将全县分为山前和山后两部分,海拔一般高达1500~5798m之间,平均海拔3200m,境内山高、沟深、地形复杂。1.3气候某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大陆气团制约,属典型的大陆气性高寒半干旱候,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冬季寒冷,春季多风,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由于相对高差大,所以气候差异也大,降水量差异更大,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215.5mm,最大年降水量469.7mm(1981年),年蒸发量在2490~2495mm之间,年均相对温度30%;多年平均气温3.9℃,极端最高气温26.9℃(1960年8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25.2℃(1960年1月24日);多年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7m/s,年日照总时数3033.4h,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50d以上,最大冻土为178cm。1.4土壤、植被根据甘肃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耕作土壤主要为风沙土、灰棕漠土、高山草原土等。土质疏松,腐植质含量相对较多,土壤肥沃,透水性较强,耕性良好。项目区耕作土壤的主要特性指标请见表1—1所示。项目区土壤基本特性表表1-1土壤类型有机质(g/kg)容重(g/cm3)渗透率(m/d)田间持水率(%)含盐量(g/kg)风沙土12.9-23.21.21-1.490.1-316.29<4灰棕漠土13.91.16-1.260.5-522-36<3高山草原土13.01.35-1.451.517-28<32、社会经济状况某县辖2乡1镇10个村,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等11个民族,总人口9100人,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3%。畜牧业和采矿业是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尤其以石棉储量最为丰富,占全国石棉开采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石棉税收。2010年,全县GDP完成5.9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411.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亿元。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表1-2项目单位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全年历年平均降水量mm6.77.94.98.114.124.552.536.815.51.82.01.2176.0历年平均蒸发量mm63.748.2121.1235.3357.9369.4378.8320.4253.2159.298.789.52495.2历年平均气温℃-7.9-5.30.27.913.416.918.518.313.67.0-0.5-5.76.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07.813.014.219.422.326.326.920.613.07.22.226.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5.5-16.5-13.5-14.0-2.92.14.84.1-1.5-15.0-17.4-19.7-25.2历年平均相对湿度%31382624283741393424231130历年最大冻土深度cm16117617815900002258103178历年平均风速m/s3.72.33.13.94.23.93.53.72.93.03.95.43.6历年定时最大风速m/s1610121418101010612161618相应风向 SSESSESSESESNNWWNWSNSNESSSS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1全县2乡1镇基本概况某县红柳湾镇是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自治县东北部,全镇总面积4023.559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54.78万亩。属荒漠和半荒漠草场,现辖民族新村、民主、金山、团结四个社区,加尔乌宗村、大坝图村两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2137户,6409人,居住着哈、汉、回、维等11个民族,牧农民326户,949人(其中加尔乌宗村122户,287人,大坝图村57户,246人;红柳湾村147户,416人)。现共有大牲畜1573头,羊32693只。红柳湾镇现有灌溉面积8648亩,仅占红柳湾镇土地面积的11%。其中农田4860亩,饲草2115亩,园地400亩,林地1270亩。项目区交通通信条件便捷,土地和劳动力富余、光热资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土地集中连片,农牧业资源生产潜力大。某县阿勒腾乡地处河西走廊西陲,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接青海,西与新疆毗邻,在新县城南部,全乡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气温-3.4℃,境内地形复杂,215国道横贯全境。全乡下辖五个行政村(哈尔腾村、乌呼图村、赛什腾村、阿克塔木村、苏干湖村),全乡总人口472户、1206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人,以哈、汉两个民族聚居为主,其中,哈萨克族176户、561人,分别占全乡总户数、总人口的37.5%、42.9%。全乡以畜牧业为基础产业,拥有可利用草场798万亩,饲养畜群179群、9.2万头只。年产肉量747.68吨,绒毛产量148.7吨,青饲料播种面积1241亩,青草产量140万元。全乡经济以石棉开采加工产业为支柱。拥有石棉矿点6处,石棉分选厂2个,年产等级棉98575万吨,固定资产3254万元。全乡拥有独特的纯天然哈尔腾羊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干肉、马奶酒和各类奶制品。阿克旗乡位于自治县县城西北87公里处,省道314线穿境而过。东与红柳湾镇相望,西与库姆塔克沙漠相连,南与阿勒腾乡相接,北与敦煌市南湖乡相邻。全乡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汉、哈、回、藏等4个民族414户949人。阿克旗乡下辖3个行政村(安南坝村、多坝沟村、东格列克村),农业、畜牧业和石棉开采业是阿克旗乡的三大支柱产业。安南坝村和东格列克村80%以上的群众以从事畜牧业为主,有可利用草场424万亩,牲畜存栏20000只。多坝沟村是全乡唯一的农业村,具有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村上有可耕地5200亩,是全县重要的农副产品供给基地。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酒泉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特四化”的发展目标,以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主线,依托农牧业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节水农牧业,为某全面实施“建设小绿洲,修复大生态,保护大环境”,使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由于受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恶化、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全县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加。3、自然灾害情况某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四季显明,自然灾害频繁。主要灾害类型有干旱、寒潮、暴风雪、大暴雨、霜冻等。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其它内陆河流域一样,干旱是该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对农牧业危害较大,发生规律一般是:如上半年旱、则下半年涝;如前山旱,则后山不旱,后山旱,则前山不旱,而前山发生的干旱程度较后山频繁且严重。寒潮影响范围广,常伴随降雪、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据已有资料分析,寒潮年均出现1.6次,出现频率最高为三月,达30.8%,其次是1月和10月,为23.1%,寒潮出现在春季则会冻伤、冻死牧草和农作物,引起动物发育期推迟;出现在秋季则使农作物和牧草提前结束生长过程,使牲畜少草。寒潮每年都有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3~4月份的寒潮。暴风雪多发生在春、秋、冬三季,尤以春季危害最大,夏季也少有发生,但危害极大。1974年4~5月大小哈尔腾出现暴风雪,对面不见人,羔羊几乎全部被冻死。1970年7月15日在阿尔金山风蚀沟出现暴风雪,平均雪深过膝,一些羊只被大雪埋没。本地暴风雪多呈局部出现,各地均有发生,但几率小,以建设和哈尔腾两地发生较多。大暴雨,基本为2年一遇,6月出现几率为77%,其局部性比较显著,局部暴雨多发生在阿尔金山和大小哈尔腾河一带,1979年7月25日阿尔金山一带发生大暴雨,造成山洪爆发,冲毁农田约2000亩。1981年大小哈尔腾河暴雨,使得哈尔腾河出现400m3/s的特大洪峰,淹没海子草场模3万多亩。霜冻是某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县经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前山一带春季晚霜冻结束的时间大约在五月初,秋季早一般在十月初,无霜期130天左右;海子草场春季晚霜较前山晚一月,秋季较前山早一月,无霜期70天左右。4、农牧业生产状况这些年来,随着某新县城的搬迁建设日臻完成,位于城北平坦开阔、气候温和、土质良好的红柳湾生态农业开发区的发展问题,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红柳湾农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开发区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已取得明显的开发建设成果。截至2009年底,项目区所在的红柳湾农业开发区已有迁入定居的牧农民家庭502户1524人;年末存栏大牲畜2448头,羊只75720只;年末出栏大牲畜287头,羊只39579只;肉类总产量632吨;绒毛总产量105吨;乡镇企业年收入13166万元,实同利润1285万元,上交税金611万元。畜牧业是阿勒腾乡、阿克旗乡的支柱产业,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核心是提高产业化的水平。为此,该乡一是抓好良种推广,认真总结经验,扶持种畜专业户的发展,为良种的引进和良种专业户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改进饲养方式,变传统放养为设施精养,变自然草场为人工草场,培养典型、发展大户,引导牧民向典型学习;三是要抓好深度加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阿勒腾乡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牧业增效,促进牧民增收,加快牧农村建设步伐的主导产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龙头带动等有效措施,大力扶持牧民发展设施养殖,扩大养殖规模,使肉羊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阿勒腾乡2009年羊饲养量已达14万只,占到某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养羊总量的70%,养羊业已成为当地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养羊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种羊品种单一,发展优势弱,已不能满足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阿勒腾乡为了切实加大肉羊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尽快实现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以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牧业建设。5、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针对某县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产、生活及生态发展完全受制于水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每年召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并进行年中督查、年终考核,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从上到下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由于过去建设标准低,投入资金较少,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了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面貌,某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采取整合资金、社会融资等办法筹措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节约水土资源,将节约的水用于周边营造生态林,治理荒漠,保持水土和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走上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大改善某县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效地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发挥巨大作用。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完成高效节水饲草地灌溉面积3200亩,净灌溉定额由现状(2009年)的437.40m3/亩降低到(2010年)412.20m3/亩;高效饲草基地项目的有序示范建设,为本次高效节水灌溉饲草基地试点县的规模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也为推动全县节水新步伐奠定了基础。(二)小型农田水利现状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缺陷多,建设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普遍存在配套不完善、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用水量大等诸多问题,虽经多次维修,但由于维修资金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之水资源短缺、灌溉技术落后、管理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也制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红柳湾灌区现有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40万m3,干支渠2条,总长度76km,其中已衬砌51.8km,衬砌率约为67.8%,配套各类建筑物51座;设计灌溉面积0.65万亩,主要依靠现有6条斗渠进行灌溉,斗渠总长8.5km,农渠27条,总长21.1km,配套各类建筑物74座。斗农渠绝大部分是未经衬砌的土渠,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某县阿克旗乡多坝沟灌区现有引水干渠一条长27km,为浆砌石衬砌的梯形断面,衬砌完好率为85.4%;支渠3条总长8.7km,为浆砌石衬砌梯形断面,衬砌率为60%,衬砌完好率为70%,配套各类建筑物40座;斗渠4条长10.5km,农渠19条长25.9km,均为土渠,配套各类建筑物45座。安南坝干渠4km,为砼预制块衬砌,完好率66%,其余全部为土渠。某县现有灌溉面积8.5万亩。其中:红柳湾灌区现有保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灌溉面积0.65万亩;阿克旗乡多坝沟灌区现有保灌溉面积0.52万亩,由于灌溉水源的限制,继续维持现有的灌溉面积。阿勒腾乡、阿克旗乡其余草场灌溉均为井灌。已建成红柳湾高效节水示范园4497亩,其中饲草地占70%。某县已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统计表表1-3序号所在乡镇(村)类型滴灌(亩)低压灌灌(亩)渠灌(亩)乡镇村瓜菜玉米草地1红柳湾镇红柳湾村5012473200(详见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统计表1-4)。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统计表表1—4灌区名称行政区划水源工程干、斗、农渠水库塘坝机井渠道长度(km)配套建筑物(处)处数(处)有效库容(万m3)处数(处)有效库容(万m3)数量(已注册)(眼)装机(kw)流量≤1m3/s小计完好率(%)长度其中防渗长度完好率(%)合计1308320293.8153.252.122842.5红柳湾灌区红柳湾镇1304220157.4105.667.812554阿克旗乡35067.43185.49525阿勒腾乡25069580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某县的农田、草场主要以河水灌溉为主,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地表水来水量比较少,机井成为某县农田、草场灌溉的主要补充水源,机井工程在农田、草场灌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多年来,某县的农田灌溉已经形成了以河水为主、井河混灌的农田、草场灌溉格局。目前某县农田水利现有的工程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租赁承包管理,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承包设施,由村委和承包人签定合同,按照合同管理。二是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协会管理。建成了多坝沟1个农民用水户协会。2、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县水务局及时定位建设项目,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努力改善灌区水源及农田基础设施面临的老化、破损问题,使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建成节水灌溉工程3项(红柳湾节水灌溉一期工程、2010年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多坝沟节水改造工程)。红柳湾节水灌溉一期工程,投资150万元,衬砌斗渠2条5.8km,农渠33条12.2km,控制节水灌溉面积为2000亩;2010年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投资160万元,埋设引水主管道3.2km,干支管18.km,安装给水栓288个,自动排气阀8个,修建阀门井33座。购置微型潜水泵50台(套),滴管带33200m等温室滴灌材料,完成了30座温室滴灌工程;多坝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投资80万元,衬砌斗渠0.43公里,农渠1.65公里,确保了3200亩农田保灌。使局部区域水利基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其中投工投劳和维修成本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益,局部缓解了供需水矛盾。长期以来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基本农田建设滞后,致使灌溉水利用率不高,草场由于得不到及时灌溉或地下水位过高产生盐渍化而退化严重。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技术能力状况某县水务局是全县水利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下设1个灌区1个水管所和1个供水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局机关为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下属各水管所为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因此,工程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均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工程施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由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完成。酒泉市现有水利勘测设计单位2家,其中具有乙级设计资质的1家,具有丙级设计资质的1家。根据重点县建设方案中对设计单位资质要求,我们选择具有乙级设计资质的酒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酒泉市现有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的企业或公司9~10家,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择优后,可有本市的水利施工企业完成项目施工。(三)水资源状况某县南部的后山部分属青藏高原高寒半干旱气候带,北部的前山部分则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共有大小冰川86条,面积357km2,蕴藏水量约19810m3;大小河沟31条,流域面积1.36万km2,年径流量4.80亿m3,水能蕴含量7.60万kw;湖泊119.6km2,集水1.9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4.90亿m3;现有耕地213hm2,林地面积2947hm2,天然草场98.64万hm2,沼泽、盐碱滩、沙荒地及其他难利用土地217.65万hm2。1、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1.1水资源总量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甘肃省某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49867.31万m3(其中苏干湖水资源总量4.26亿m3,苏干湖水系是河西走廊西端完全封闭的完整水系),地下水资源量为42326.48万m3全县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海子盆地,可持续开采量较大,但目前尚无开采的必要,经初步估算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863.50万m3,其中海子盆地为6961.60万m3,海子湿地为13634.80万m3,多坝沟灌区为41.40万m3,红柳湾灌区为87.70万m3,某县城区为138.0万m3,其中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015.25万m3(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即52882.56万m3。1.2入境水资源量入境水资源量为1858.90万m3。其中大哈尔腾河源区从青海入境的水资源量为1458.90万m3,跨流域从党河调入水量为400万m3。引哈济党工程规划分配给某的水量为1200万m3。1.3出境水资源量出境水资源量为12342.26万m3,其中:某盆地以山洪和地下水侧向流出量进入了敦煌南湖盆地的水量为8950.00万m3;崔木土沟和多坝构流入卡拉塔什格戈壁的水量为2945.00万m3(崔木土沟为2740.00万m3、多坝沟为205.00万m3);安南坝河的水量流入新疆境内的水量为447.26万m3。1.4水资源可利用量全县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可利用量较少。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及水资源均衡计算成果表单位:万m3项目区域面积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排泄量扣除区域之间的地下水总排泄量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可开采量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流入补给量地表水体补给量地下水总补给量实际开采量潜水蒸发量泉水溢出量侧向流出量总排泄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库溏渗漏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地表水体补给量海子盆地7886.361799.072151.4 22824.9922824.9926775.4624624.06 24289.992486.87 26776.86 -1.40-0.01%6961.6海子湿地1582.54395.6418841.3 8032.648032.6427269.588428.27 6171.9120464.0 26635.9126635.91633.682.32%13634.8大苏干湖69.95174.8810320.0 万94.88174.88 万92.50 万92.50万92.502.380.02% 小苏干湖12.9932.481916.0 1948.4832.47 1948.50 1948.501948.50-0.030.00% 卡拉塔什塔格戈壁6265.36601.794721.3 886.76886.766209.806209.80 62106210 -0.200.0% 多坝沟灌区23.844.77127.5815.0359.52 74.55206.90206.901.90 205.00206.901.900.000.0%41.4红柳湾灌区27.026.63240047.51188.168.00 243.672650.302650.30 274027402740.0-89.70-3.4%87.7某县城区10.53138.0合计15878.593015.2540477.5662.54247.688.0031744.3932062.6075555.4142326.681.9042902.8922950.879155.075010.6641818.81544.730.72%20863.5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布在县城、牧草基地、工业园区、红柳湾灌区、多坝沟灌区和海子草场。现状年水资源现状可利用量配置示意图见图1-1,水资源利用量分布示意图见图1-2。图1-1某县水资源现状可利用量配置示意图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图1-2某县水资源现状可利用量分布示意图2、现状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全县2010年供水能力为1328.0万m3。其中:“引党济红”人引工程调引党河水400万m3,为县城生活、生产、绿化和近郊区蔬菜、果园、饲草料基地供水;引阿尔金山长草沟等沟道地表水928.0万m3。现状供水能力见表1-4。2.1现状用水及耗水分析全县现状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农业用水为526万m3,占总用水量的39.55%;工业用水50.0万m3,占总用水量的3.67%;生活用水91.9万m3,占总用水量的6.91%;工业和生活用水基本耗完,全县共耗水824.54万m3,综合耗水率为62.09%。现状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见表1-3-2。某县现状年实际用水量单位:万m3表1-3-1区域项目红柳湾镇阿克旗乡全县合计农业灌溉地表水263.50310.00573.50地下水 工业用水地表水50.00 50.00地下水 城镇生活用水地表水90.00 90.00地下水 生态用水地表水 403.80 403.8 地下水 1.901.90其它地表水210.70210.70总计地表水1018.00310.001328.00地下水 1.901.90合计1018.00311.901329.90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现状年实际供水量单位:万m3表1-3-2区域项目红柳湾镇阿克旗乡全县合计地表水自流引水工程1018.00310.001328.00地下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1.901.90总供水量1018.00311.901329.902.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某县水资源比较丰富,经分析计算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49867.31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26.48万m3,扣除重复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后,总水资源量为52882.56万m3,但是,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目前利用率只有2.51%。19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某县用水状况:红柳湾灌区仅引用了某沟、长草沟的泉水及2000年建成“引党济红”管道工程的引水,保障着某县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多坝沟灌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梧桐沟、呼鲁斯台引水两部分与机井抽取地下水量之和,来保障灌区农牧业用水;海子草原饲草料地灌溉引水水源为哈尔腾河水。红柳湾灌区、多坝沟灌区是依赖地表水资源为主,海子草原饲草料地以抽取地下水为主。(1)水利工程薄弱,引水能力差水是本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有水有绿洲,无水是荒漠。建国初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了不少水利工程,曾改变了“小水引不进,大水毁渠口”的被动局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但后来因基础设施配套率底、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骨干工程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行,水利工程引水能力降低。(2)人均水资源数量多,可利用程度很低全县只有人口9100人,而拥有地表水资源数量49867.31亿m3,人均水资源数量多达6.2272万m3,但由于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可利用程度很低。同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达42326.48万m3,由于埋藏深,开采成本高,目前尚没有可利用的价值。(3)无水文观测站网,对水资源变化过程的认知程度低某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地处阿尔金山南北坡,是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有其独特的水文特征,目前没有水文观测站网,因而对水资源的变化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4、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依据《某县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2002年3月)饲草基地建设2010年达到6.8万亩,亩产饲草达到800kg,按此估算部分严重退化草场可以休养生息。现状红柳湾镇现有灌溉面积8648亩,仅占红柳湾镇土地面积的11%。其中农田4860亩,饲草2115亩,园地400亩,林地1270亩,可开发利用饲草地6万亩。阿勒腾乡拥有可利用草场798万亩,青饲料播种面积1241亩。阿克旗乡有可利用草场424万亩,多坝沟村是全乡唯一的农业村,具有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村上有可耕地3200亩。全县耕地灌溉面积1.31万亩,仅有农田保灌面积9848亩,由此可以看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44亩。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开展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开展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产业化牧业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随着农牧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影响生产和加快发展的矛盾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一方面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另一方面农牧业基础条件差,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到农牧业生产优势的发挥,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也严重影响到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2009年某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全县农牧业综合开发建设步伐,整体提高全县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牧区农业、牧业生产条件,保护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生态家园,由此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了《某县牧农综合开发五年规划(2010年—2014年)》,全面规划了“十二五”期间该县农牧业经济整体发展建设框架。根据《某县农牧综合开发五年规划(2010年—2014年)》,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2、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禁牧圈养政策持久化的需要为了加快某县农牧业经济全面稳定快速发展,加快改善由“游牧放养”到“禁牧圈养”政策给全县牧业经济发展造成的障碍,提高牧业经济抵抗旱灾、雪灾等防灾能力,改变以往饲草料短缺对牧业经济的影响,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酒泉市市委提出的“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技能化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战略,结合自治县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某县牧农业综合开发五年规划》(2010年-2014年),规划了近五年农牧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按照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加快良种扩繁、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促进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到2014年,全县农牧民家庭人均来自畜牧业收入过万元的规模养殖户由2007年的148户发展到433户,规模养殖比重占到畜禽饲养总量的80%以上。实现农牧民人均养羊50只。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整村整乡推进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形成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3.加快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于某县水资源短缺,农田灌溉长期挤占生态用水,林草地灌水量大幅减少,致使灌区部分草场退化严重,滩涂沙化加剧,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加快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生态用水;其次,为实施舍饲养殖提供条件,实现对周边天然牧草的轮牧、休木或禁牧,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草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建设小绿洲,保护大生态”构筑城区生态屏障,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方法。4.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节水灌溉能增强民族团结,减少争水矛盾和纠纷,社会效益显著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尽快建成美丽富饶与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牧区新村,不仅是实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保障和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引导和推动项目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某县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创建优质、高产的牧草基地建设,确是十分必要的。5.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某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畜牧业是各族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支柱。然而,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某县畜牧业发展和农业开发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农业开发区的建成,如何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更加成为保障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某县委、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部分引水、灌溉工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在红柳湾农业开发区开发饲草基地、实施设施养殖后,用水量大量增加。实施设施养殖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引水工程和灌溉渠系配套工程,有利于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于优质饲草料地灌溉,提高牧草产量,减轻畜牧业超牧对草原的危害,降低畜牧业抗旱、抗旱等自然灾害能力。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是提高饲草料产量,提高牧业抗灾能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快某县农牧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改善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游牧放养”到“禁牧圈养”形式转换给全县牧业发展造成的障碍,提高牧业抵抗旱灾、雪灾能力,改变饲草料短缺对牧业的威胁,按照酒泉市委提出的“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技能化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战略,结合自治县农牧业实际条件,某县提出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下的优质饲草料地,提高饲草产量,壮大牧业养殖,提高畜牧业人均占有数量,保持牧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快以畜牧也为核心的产业链项目建设,纵向发展饲草产业—养殖畜牧产业——肉质品加工产业,横向上发展饲草加工、肉质品产业、冷藏销售特色产品等,并实施草原鼠害综合治理、农田饲草料地周边防风固沙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由此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了《某县牧农综合开发五年规划(2010年—2014年)》,全面提出亩农业发展蓝图。(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1、领导重视部门协调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实施,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领导组,专门组织协调县计划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进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整合、筹措、划拨和监督;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建设;农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负责项目的协调和资金的整合,各乡镇负责区域内的具体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前期工作扎实有力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饲草地建设上,某县目前已经先后编制完成了《某小型农田水利规划》、《某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某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牧区节水规划》等规划报告。3、是发展产业化牧业经济的关键,牧业基础条件优势是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目标的前提相对于农业县,某县是贫困的,牧民收入的90%以上依靠牧业,祖祖辈辈以家族式放牧为主的牧业经济发展形势,受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禁牧圈养政策的约束而受到很大影响,实现养殖产业化,保障饲草料、养殖牲畜品种和数量、屠宰、冷藏、肉制品加工等一条龙产业化服务,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大型化,保障全县牧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急切的。 现状某县有可开发的优质饲草料地和小型水源工程,牧业基础好,通过建设小型引水工程、灌溉输水工程发展优质饲草料基地,保障饲草料供给,建设饲草料加工厂,提高饲草料的加工、储藏和配料,建设专业化养殖设施小区,实现现代化养殖,保障肉制品、奶制品的品质;建设肉制品屠宰、加工、冷藏综合加工厂,实现牧业转型和产业化。制约农牧民收人的是多方面的,但基础设施差、综合生产能力低是影响和制约农牧民收人的主要因素。4、政府支持,群众建设意愿良好,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某县人口基数小,经济基础较好,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要求,县财政每年都拨付项目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因此地方匹配资金可及时到位。受益区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较为迫切,建设积极性高。交通条件好,受益区各乡形成了公路网络,有良好的运输条件。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5、具备项目管理与施工能力某县水务局是全县水利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下设1个灌区1个水管所和1个供水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长期在一线工作,熟练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等专业技术,主要负责本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城市自来水的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在具体工程建设中,根据重点县建设方案中对设计单位资质要求,水务局委托具有乙级设计资质的酒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该单位长期从事水利灌溉、水库枢纽、引调水、城市防洪、河道整治等项目的勘测、设计,因此,勘测设计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在工程施工上,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本工程施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竞争择优后,由具有水利工程施工三级以上(包含三级)资质的本地或外地施工企业承建。多年来,在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某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来,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日协、人饮安全工程、斗、农渠改造等项目的实施,使某县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队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专业化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因此,某县完全有实施高效节水饲草料地工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6、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全某县于2007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即完成了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灌区内的水源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由水管所安排专业人员管理,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维护。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对水利工程管理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引导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兴建水利工程,并给予资金、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受益农民群众真正成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积极、全面地介入包括项目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某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非常可行的。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县级牧区水利建设规划情况3.1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批复情况2009年9月,《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9-2013年)》由某县水务局在详细调查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后,委托并配合酒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并经省水利厅专家组审查和修改完善后,2009年9月,某县人民政府以阿政发[2009]83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同意按规划内容进行建设实施。3.2规划范围及年限《某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的范围是某县红柳湾灌区和多坝沟灌区1.17万亩末级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工程。《某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水平年2015年。3.3规划目标规划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一是优先实施以斗、农渠衬砌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加大灌区斗、农渠衬砌力度,提高灌区输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优化现状灌溉制度,实现科学用水,减少灌水次数,降低灌溉定额,提高单位水分生产率;三是推进灌区改革,健全灌区管理制度,理顺灌区运行机制,以改革增添灌区活力,力争使灌区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3.4规划任务《某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主要建设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规模:该项目工程,分别由UPVC管道输水和砼防渗渠道输水灌溉面积组成。其中,管道输水灌溉控制范围1524亩;渠道输水灌溉控制范围1318亩。项目实施区的设计节水灌溉面积为2716亩,其中农田2364亩,林带82亩。在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中饲草作物1901亩,粮食作物407亩,经济作物326亩,防风林带82亩。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四、重点县实施计划(一)建设目标与任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财农便[2011]278号)和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抓紧报送2011年度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甘财农〔2011〕158号)的要求,某县以《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提出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地建设试点县)2011年—2013年建设方案的目标与任务。本建设方案的目的是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农牧业节水示范工程,提供坚实稳固的农业基础环境,通过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灌区服务意识,通过实施大节水目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强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不断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重点县建设总目标通过全面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经过2011~2013年连续三年投资,建设发展高效节水饲草地灌溉面积6.05万亩,达到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在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要使县域内达到如下目标:全县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实现全县饲草料生产能力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增产525kg,青贮料增产1200kg/亩,全县干料增产达到2859万kg,青贮料增产达到726万kg。为实施舍饲养殖提供条件,实现对周边天然牧草的轮牧、休木或禁牧,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草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建设小绿洲,保护大生态”构想。饲草料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使各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全面提高农牧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水平,确保县域内的灌溉设施资产保值和增值。2、主要任务根据重点县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某县实际,饲草地建设坚持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计划三年内建成集中连片区的饲草地建设面积6.05万亩,主要任务是:发展饲草料灌溉面积6.05万亩,其中渠灌饲草地21500亩,管灌饲草地面积2000亩,喷灌饲草地面积37000亩。项目建成后饲草灌溉面积6.05万亩。饲草灌溉保证率达到80%,项目区增加饲草生产能力3585万kg/年。3、工程建设范围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设范围主要分布在某县的1镇2乡(红柳湾镇、阿克旗乡、阿勒腾乡)的6个村,重点发展建设饲草料地灌溉面积6.05。通过发展节水设施农业,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进一步体现节水灌溉建设工程对农牧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民增产、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提高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工程布局项目区布局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的原则,根据项目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以工程配套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整体推进。本次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设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5,其中渠灌饲草地2.15万亩,管灌饲草地面积0.2万亩,喷灌饲草地面积3.7万亩。详见某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项目面积汇总表4-1。某县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面积汇总表表4-1序号建设地点合计渠灌(亩)管灌(亩)喷灌(亩)1红柳湾镇红柳湾农业开发区12500105002000 2阿克旗乡多坝沟村75007500 多坝沟村25002500 安南坝村10001000 3阿勒腾乡苏干湖村15000 15000阿克塔木村10000 10000塞什腾村12000 12000合计605002150010000 5、分年度实施计划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设方案的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工期为2011~2013年,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尊重民意、民办公助、整合资源、完善机构”的建设原则,制定分年度具体计划,因地制宜,分期、分批组织实施。详见某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分年度建设内容表4-2。某县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分年度建设内容表表4-2实施年度项目实施地合计渠灌(亩)管灌(亩)喷灌(亩)2011红柳湾农业开发区12500105002000 多坝沟村75007500 小计2000018000 2012多坝沟村25002500 安南坝村10001000 塞什腾村1500 1500苏干湖村15000 15000小计20000 2013阿克塔木村10000 10000塞什腾村10500 10500小计20500 合计60500215002000370005.12011年实施计划(1)目标根据项目总体安排,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2011年度规划实施后,全县饲草地灌溉面积达到2.0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927万元。(2)主要任务根据项目区统筹安排,2011年完成高效节饲草料地水灌溉面积2.0万亩。(3)建设布局及地点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范围选定根据《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的要求以及规划原则,2011年度饲草料地灌溉项目在红柳湾镇红柳湾农业开发区、阿克旗乡多坝沟村、安南坝村、塞什腾村、苏干湖村集中连片建设。详见某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分年度建设内容表4-2。(4)工程投资经分析计算,2011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工程投资概算2024.03万元。5.22012年实施计划(1)目标根据项目总体安排,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2012年度规划实施后,全县节水饲草料灌溉面积达到4.4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927万元。(2)主要任务根据项目区统筹安排,2012年完成高效节水饲草料地灌溉面积2.0万亩。(3)建设布局及地点建设范围选定根据《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的要求以及规划原则,2012年度高效节水饲草料地灌溉项目在阿克旗乡多坝沟村、安南坝村;阿勒腾乡塞什腾村、苏干湖村集中连片建设。详见某县饲草料地试点县分年度建设内容表4-2。(4)工程投资经分析计算,2012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工程投资估算2084.04万元。5.32013年实施计划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目标根据项目总体安排,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2013年度规划实施后,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6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950万元。(2)主要任务根据项目区统筹安排,2013年完成高效节水饲草料地灌溉面积2.05万亩。(3)建设布局及地点建设范围选定根据《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的要求以及规划原则,2013年度高效节水饲草料地灌溉项目在阿勒腾乡阿克塔木村、塞什腾村集中连片建设。详见某县饲草料地试点县分年度建设内容表4-2。(4)工程投资经分析计算,2013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工程投资估算2183.03万元。5.4工程建设标准及典型工程设计5.4.1设计依据工程设计时按照已确定的工程任务和规模,依据国家和相关部委颁布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其参照的设计规范主要有:(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3)《水利建设改造经济评价规范》(SL72-94)(4)《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5.4.2设计标准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本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灌溉渠道设计流量小于5m3/s,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依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本项目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应达到如下标准;项目区灌溉面积应达到节水灌溉工程标准,所有灌溉工程实现节水化,地表水工程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地下水工程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以上,项目区及周边草原生态改善明显。5.4.3典型工程设计(1)渠灌工程设计为将工程设计尽量达到整个灌区的实际,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对典型片选取的要求,分别选取不同典型片进行设计。根据规范要求,结合作物种植的特点,典型设计面积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5%;机井灌溉控制面积及机井分布,比较合理;灌溉面积内,地块比较规整。在项目区渠灌主要某县2011年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主要以渠灌为主,节水灌溉改造面积3200亩,位于红柳湾灌区3、4、5斗渠控制范围内,灌溉运行方式为支渠实行续灌,斗、农渠实行轮灌。灌区设计水平年的综合净灌溉定额为412.20m3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44,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设计水平年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8,综合毛灌溉定额为710.69m3/亩。5.4.3.1水源本次渠灌工程为田间配套,灌区为地表水(引党济红)灌区。经流量复核计算及实际运行情况调查,现状斗、农渠流量可满足设计水平年灌溉水量要求。5.4.3.2田间渠系工程设计如工程平面布置图所示,示范项目实施区主要安排在红柳湾灌区3、4、5三条斗渠所控制的灌溉面积范围内,本项工程主要为支渠改建及田间斗、农渠衬砌和建筑物配套。工程布置原则,对原有支渠、斗渠渠线不做改动,农渠配套依地块布置形式,按每控制单元为长400m、宽200m的规格进行调整。斗渠采用砼预制U型槽进行衬砌,每隔200m设置单向分水口一座;农渠采用砼预制U型槽进行衬砌,每条农渠上每隔27m设地口闸一座,用以配水入地直接灌水。田间渠系布置详见附图“田间渠系布置图”。5.4.3.3灌溉渠系流量推算灌区支渠为续灌,斗、农渠为轮灌,每一条斗渠为一个轮灌组,一条斗渠同时控制两条农渠进行灌溉。本次节水灌溉工程田间配套所属3、4、5三条斗渠总控制灌溉面积3200亩,设计选取3斗渠为设计典型片。3斗渠控制14条农渠,分七个轮灌组,每个轮管组2条农渠同时工作,根据设计灌溉制度,项目实施区的灌水率为0.340m3/s·万亩,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故由下式计算斗渠设计流量: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Qn=NqsAn/ηn式中:Qn—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m3/s;N—渠道轮灌组数,N=7;qs—设计灌水率,0.34m3/s·万亩;An—该渠道轮灌组平均灌溉面积,万亩;ηn—该轮灌组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计算,斗渠设计流量为0.20m3/s,农渠设计流量为0.10m3/s,支渠设计流量为0.2m3/s。5.4.3.4灌溉渠系纵横断面设计根据灌区地形情况,支渠走向按现状格局为斜交于等高线布置,支渠的纵坡为i=1/200;斗渠走向按现状格局为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斗渠的纵坡为i=1/250;农渠走向按现状格局为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农渠的纵坡为i=1/300;渠道衬砌需满足防冲、防渗、防冻要求,经比较支渠选用钢筋砼管,斗、农渠选用“U”型槽衬砌,渠道糙率为n=0.017。根据明渠均匀流计算:Q=AC√RIC=R1/6/nR=A/x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面积(m2);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渠道纵坡;n—渠道糙率0.017;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X—湿周(m);经计算确定渠道水力要素如下:渠道水力要素表表4-3名称断面型式纵坡i糙率n底弧半径r(m)渠深H(m)超高△H(m)水深h(m)设计流量Q(m3/s)备注支渠砼管1/2000.0170.60.400.400.2DN600砼管斗渠U型1/2500.0170.300.60.240.360.2外倾角80农渠U型1/3000.0170.200.450.120.330.1外倾角505.4.3.5抗冻胀设计由于项目区表层土质主要为粉砂质壤土,膨胀系数大,冻胀破坏严重。渠道衬砌抗冻胀措施采用筛分砂砾石垫层换基的方法,可增加基础的透气性,利于排水,减少基础的含水量,筛分砂砾石缝隙减轻了冻胀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可适应较大的冻胀力和冻融沉降变位,且在消融后,容易复位,残余变形量较小。项目区砂石料比较丰富,质量较好,施工简单,效果好,据调查及参照其他地方资料,在地下水位较深,地基为粘土或有粘土夹层时,垫层换基防冻胀效果好,可有效地减轻渠道的冻胀破坏。根据《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006),项目区的标准冻深为1.78m,则工程设计冻深根据下式计算:Zd=Φf.Φd.Φw.Zk式中:Zd—工程设计冻深,cm;Φf—频率模比系数,根据标准冻深值,按4级建筑物频率为10%的曲线查取为1.13;Φd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考虑日照及遮荫程度的修正系数,取值分别为:渠道坡面Φd=0.59,底面Φd=0.63;Φw—地下水影响系数,取Kz=0.53;Zk—工程地点的标准冻深,取1.78m;则设计冻深为:渠道坡面0.63m,底面0.67m。Hn=εZd-δ0式中:Hn——置换深度(cm);ε——置换比(%),56%;Zd——置换部位的工程设计冻深,(cm);δ0——衬砌层厚度;6.0cm经计算确定农渠的垫层置换厚度如下:坡面0.29m,底面0.32m。根据计算的垫层置换厚度,设计渠道坡面、底面垫层厚度0.3m;砂砾石垫层粒径直径5≤d≤20mm,含泥量≤3%,γ≥2.1t/m3。设计支渠衬砌型式为DN800钢筋砼管;斗渠衬砌型式为M10水泥砂浆砌C15砼预制“U”型槽,厚6.0cm,其下设0.3m厚的砂砾石垫层;农渠衬砌型式为M10水泥砂浆砌C20砼预制“U”型槽,厚6.0cm,其下设0.3m厚的砂砾石垫层;地基采用平面夯实处理。设计断面详见附图“斗、农渠横断面图”。5.4.3.6伸缩缝设计支渠管道每隔9.0m设伸缩缝一道,斗、农渠砼预制U型槽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5cm,用砂浆勾缝,内填沥青砂板。5.4.3.7渠系附属建筑物工程设计(1)分水闸设计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便于设计施工,本次做了两种典型设计,即单开口斗带桥和单开口分水闸,在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闸均采用开敞式平底无坎宽顶堰型式,闸门采用门框一体式结构。闸底板及闸墩均采用现浇C20混凝土现浇。在闸室前后及渠道连接处均设置伸缩缝,采用沥青砂板-聚氯乙烯胶泥止水,水闸设计参数参照斗渠分水闸设计图。(2)车桥设计斗渠车桥采用定型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C15混凝土桥墩。乡、村干道(大车桥)设计荷载为汽-15级,桥宽7.5m;村、社道路(便桥)桥面净宽4.5m,桥板厚度为200mm,车桥各参数参照斗渠车桥设计图。(3)农渠桥涵设计农渠与机耕道路交叉处,设计采用DN400钢筋砼涵管,每座涵管桥长6.0m,共布设32座。(4)金属结构设计本次改建斗渠节制闸和分水闸均采用钢闸门,为启闭机灵活、安全、防止风沙进入,同时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所有启闭机均为带机锁装置的密封螺杆启闭机,其优点是封闭能力强,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开启,露天、野外防护性较好。本次设计金属结构设备均设置在荒效野外,按规范要求所有金属结构设备必须进行防风沙侵蚀处理,本工程金属结构部分全部采用化学防腐。本工程灌溉期主要在每年3月~11月之间,平均温度高于0℃,故闸门不考虑冰冻问题,3、4月春灌时若有结冰影响开启,先人工清除结冰,再开启闸门。(5)渠系量水设施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方便配水计量,本次设计在3、4、5斗渠上各设量水堰一座,总计3座。设计详见“量水堰设计图”。5.4.3.8亩均投资经计算,渠灌工程亩均投资792元/亩。详见渠灌工程典型片投资概算表。(2)低压管灌工程设计A:典型片的位置本次选定的典型片位于红柳湾镇红柳湾农业综合开发区,主要种植作物饲草,土壤为沙壤土,选取该村500亩耕地作为典型片设计。以单井(出水量80m3/h)控制的长×宽=840×410m的典型地块设计,管材选用PVC-U管。B:首部首部由潜水泵、过滤器和安全保护及量水控制设施等组成。①水泵机组及辅助设备:根据流量、工作压力以及水头损失的计算选型,保障供水。②过滤器:为滴灌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在管网首部安装离心+筛网式过滤器过滤机井抽取的地下水中的砂粒,过滤器选用离心+网式(100目)过滤器即可满足滴灌工程水质要求。③安全保护和量水控制设施根据首部运行要求,控制设施配套为DN100蝶阀,量水设施配套为DN100水平螺翼式水表,安全保护设施配套为DN100逆止阀、DN75泄水阀和DN50进排气阀等。C:管径选择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经济流速按公式D=1.13(Q/V)1/2确定管径,其中干管设计流量为单井出水量,支管按单井双口灌溉的工作制度,设计出水量为单井出水量的一半,据此计算,结果见表4-4:各级管段的管径计算表表4-4计算管径管材干管支管工程名称Q(m3/s)V(m/s)D(m)Q(m3/s)V(m/s)D(m)低压管灌PVC—U0.0221.20.1540.0111.20.11通过计算,干、支管内的流速均在PVC管的经济流速(1-1.5m/s)之内,所以干管管径选为Φ160,支管管径选为Φ110。D:田间管网布置根据典型片实际,在耕地田间道一侧铺设Φ160干管,干管首部设排气阀,每隔67.1m以2个Φ160×110×160三通与支管相连,干管的中端设控制阀,末端设排气阀,均置于直径为1m的阀门井内,支管垂直干管布置,首端以三通接竖管出地,末端接弯头出地,出地后接给水栓,给水栓间距42.5m,整个管网系统呈“丰”字形布置。灌水时原则上按照每2个出水口为一组进行灌溉,配套给水栓4个,1组2个灌溉使用,另一组2个预备在上一组灌溉完毕后打开使用,保证轮灌给水正常。E:水力计算根据系统工作制度,干管设计流量为80m3/h,支管设计流量为40m3/h。根据公式:H=hf+hj+△Z+0.2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hf=(fLQm/dh)hf′=Fhfhj=0.1hf进行管道水力计算。具体详见表4-5管网水力计算表表4-5工程名称管道类型管材Q(m3/s)D(mm)L(m)mbfhfhjhf+hj低压管灌干管PVC—U801524101.774.77 9.310.9310.24支管PVC—U40103.68401.774.770.653.010.303.31管灌区地形纵坡为南北1/800,管道进口系统最不利给水栓的底下落差为4.6m,机井动水位按32m计列,根据规范,给水栓的局部水头损失取0.3m,给水栓出口工作水头取0.3m。则系统工作压力为H=32+13.55+0.3+0.3-4.6=41.55m水泵选型因原机井配套的水泵为离心泵,经多年运行,老化、磨损严重且沿程低不能满足灌溉技术要求,故需要更换为潜水泵,水泵扬程为:H泵=(Zp-Zh)+h出+△Z+h吸+h扬式中:H泵—水泵扬程,m;Zp—典型毛管进口高程,m;Zh—系统水源的设计水位或管道的进口高程,m;h出—首部出口压力水头,m;△Z—机井动水位,m;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h吸—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m;h扬—水泵扬水管水头损失,m根据项目区多年监测资料得知:△Z=25mh吸=3.1mh扬=0.5m项目区现状推求典型支管进口高程为2877m,管道的进口高程为2878m。因此,H泵=(1876-1875)+41.55+25+3.1+0.5=71.15m经计算,需采用250QJ80-100/5型潜水泵。F:亩均投资经典型片分析计算,低压管灌工程亩均投资551元/亩。(3)喷灌灌工程设计A:典型片的位置本次选定的典型片位于阿勒腾乡阿克塔木村,主要种植作物饲草,土壤为沙壤土,选取该村600亩耕地作为典型片设计。以单井(出水量80m3/h)控制的长×宽=810×490m的典型地块设计,管材选用PVC管。B:首部首部由潜水泵、过滤器和安全保护及量水控制设施等组成。①水泵机组及辅助设备:根据流量、工作压力以及水头损失的计算选型,保障供水。②过滤器:为滴灌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在管网首部安装离心+筛网式过滤器过滤机井抽取的地下水中的砂粒,过滤器选用离心+网式(100目)过滤器即可满足滴灌工程水质要求。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③安全保护和量水控制设施根据首部运行要求,控制设施配套为DN100蝶阀,量水设施配套为DN100水平螺翼式水表,安全保护设施配套为DN100逆止阀、DN75泄水阀和DN50进排气阀等。④喷灌水力计算微灌技术参数选择:本设计遵循以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B5084-92)。根据以上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喷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确定牧场喷灌灌溉制度。喷灌灌溉制度A、设计灌水定额m(注:此定额为作物需水高峰期的灌水定额)m=0.1zγp(θmax-θmin)/η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γ—土壤容重(g/cm3),γ=1.46g/cm3;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cm),Z=50cm;P—设计土壤湿润比,40%;θmax—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取85%;θmin—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取70%;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0.85;经计算m=51mm,m=34m3/亩B、设计灌水周期TT=mη/E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微喷灌系统设计日耗水强度E=4mm/d,则T≈11d,喷头在1个位置工作时间t=(m×R2)/q=3.8h⑤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固定式喷灌系统管路布置由干、支管组成,选用ZY—2喷头,其工作参数见下表:ZY—2喷头性能参数表喷头型号喷嘴直径d(mm)工程压力hp(KPa)射程R(m)流量qp(m3/h)ZY—26.5×3.125017.83.1喷头设计工作压力定为250kpa,喷头布置间距按正方形布置,Ka=Kb=1,a=b=18m。a、雾化指标Wp=Hp/d=(250×100)/7=3570>3000满足《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要求。b、喷灌强度ρ=qp/A=4.9mm/hρ<ρ允,满足要求。c、均匀度按设计风速,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选取的布置间距,其组合的均匀度Cu>0.75,满足《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要求。⑥工作制度与管道流量的确定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典型片布置图,典型片面积300亩,由4.6.1计算得出,设计灌水周期T=11d,喷头在1个位置工作时间3.8h,按喷头布置间距18m布置,300亩共布置648个喷头,每天工作10h计,共分为27个轮灌组,每个轮灌组同时工作喷头数24个,同时2根支管运行,每根支管上同时工作喷头12个,每个轮灌组灌水时间为3.8h,灌完整个单元102.6h,按每天工作10h计算,灌完为10.3d,可满足设计灌水周期11d。典型片整个单元共有54条支管,每条支管流量为Q支=3.1×12=37.2m³/h,每个轮灌组同时工作两条支管,每个轮灌组流量为74.4m3/h。⑦管网水力计算和管径的确定本系统管网管径根据经济流速法拟定,按下式计算。D=(4Q/πV)1/2式中:D——计算管道内径,m;V——经济流速,UPVC管道取1.0~1.5m/s。根据上述系统工作制度,管网各级管道流量分别为:主干管150m3/h,干管75m3/h,支管38m3/h。根据PVC-U管道的经济流速1.0~1.5m/s计算,选定各级管道管径分别为:干管250mm,分干管160mm,支管125mm。根据上述计算流量和初选管径,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照下式计算。h=0.000915LQ1.744/d4.774式中:h——沿程水头损失,m;L——管段长度,m;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Q——管段流量,m3/s;d——管道内径,m。各级管道局部水头损失按照沿程水头损失的15%计算。根据选择的系统工作制度及管径,产生喷头出口压力最大时各级管道水头损失见下表:产生喷头出口压力最大时各级管道水头损失计算表各级管道管道外径D(mm)管道内径D(mm)管段长度L(m)管段流量Q(m3/h)水头损失(m)主干管250232.410001503.48干管200185.4500751.5支管125116.2200381.67系统水头损失各级管段沿程水头损失合计(m)6.65各级管段局部水头损失合计(m)1合计(m)7.65总管进口压力水头(m)25+7.65=32.65典型喷头与进水口高差1.5首部枢纽水头损失(m)1系统需要的扬程(m)35.15水泵选型因原机井配套的水泵为离心泵,经多年运行,老化、磨损严重且沿程低不能满足灌溉技术要求,故需要更换为潜水泵,水泵扬程为:H泵=(Zp-Zh)+h出+△Z+h吸+h扬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式中:H泵—水泵扬程,m;Zp—典型毛管进口高程,m;Zh—系统水源的设计水位或管道的进口高程,m;h出—首部出口压力水头,m;△Z—机井动水位,m;h吸—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m;h扬—水泵扬水管水头损失,m根据项目区多年监测资料得知:△Z=25mh吸=3.1mh扬=2.5m项目区现状推求典型支管进口高程为2877m,管道的进口高程为2878m。因此,H泵=(2878-2877)+35.15+25+3.1+2.5=66.75m经计算,需采用250QJ80-80/5型潜水泵。C:亩均投资经典型片分析计算,喷灌工程亩均投资566元/亩。(二)工程建设与管理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为保证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方案的顺利进行,某县政府成立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水务局、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农开办及受益乡镇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水务局负责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技术报务、组织工程验收和评比;县财政局负责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的补助、配套和监督使用;县农业局负责全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完善、各个农业项目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县林业局负责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区林网的规划、建设;县农开办负责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日常工作,县水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务局。各个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列入本级政府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结合酒泉市节水示范市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力争在建设规模、工程质量、产出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部具体负责项目的筹资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部拟设置以下机构对项目进行建设管理:(1)计划财务部: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和资金管理、材料和设备的采购。(2)工程质检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3)工程部: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4)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按建设单位定员编制规定,本项目建设管理共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2人,建设管理人员不再另设编制,均由县政府从各相关单位抽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建设管理2.1项目建设制度本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为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部,主管单位为某县水务局,项目的监督检查单位为中央、省、市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有关规定各负其责。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坚持按国家的财经政策和会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单独建账、核算,严格按照工程的进度拨付资金,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同时做好工程的“三控制,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各种关系。2.2项目施工组织为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施工,要求施工单位事先做好各项施工、安装准备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装方案,对工程的所有材料设备,必须严格把关,施工工艺、操作程序应遵循有关施工规范要求,并严格按图施工。对于各种不同的建筑物,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同时加强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的管理。2.3实行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使高效节水项目真正体现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管理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中组织开展农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建立有乡镇领导、村组党员干部、受益农民为主要监督人员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对隐蔽工程及工程隐蔽部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意见,把高效节水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权交给农民。农民质量监督员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质量监理,是为工程质量把关的好办法。农民监督员是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他们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专门培训后,他们能按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监督施工,加之这些工程本身牵扯到农民的切实利益,他们的工作,上要经受有关方面的检查,下要经受父老乡亲的实践检验;农民质量监督员,不需要高额费用,完全凭着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抓实干,规规矩矩的进行质量监理,这样的监理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也是农民们所希望的“家门口”的质量监督员,在项目建设、质量控制、资金支付的过程中,让农民监督员全面监督。项目建设中有了农民的参与,就有了无数双眼睛,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1)农牧民监督员的产生通过广泛宣传,召开群众会议,在灌区各村民小组中由群众推荐,原则是尽可能推荐懂项目建设、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群众,尽量推荐区、镇人大代表,经大多数村民举手表决,产生农民监督员。(2)农牧民监督员的职责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是参与建设,时常检查在建工程质量,监督工程任务完成情况,监督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监督监理单位监理工作情况,监督公示制,财务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向业主反映相关情况。二是业主与农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平时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与老百姓的沟通,并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起到优化项目环境的作用。三是农发政策宣传员、建设单位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调解员。通过聘任农民质量监督员,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3)农牧民质量监督员的权利与工作展开农民质量监督员即是村民群众的代表,又是村民本身的一份子,农民质量监督员的工作应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上级政策,农民质量监督员代表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主要权利和义务是:对项目各项措施的落实和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对项目工程监理进行监督;在项目的审报、变更、补充、置换中具有表决权;在项目进行验收时,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必须有农民监督员签字才能认可;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具有监督和公布、审计的权利;对农民负担进行监督的权利。(4)农牧民质量监督员的聘任农民质量监督员产生以后,经村委会报“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工程项目部”,经审查并参加班培训后正式聘任,待项目工程验收后,其权利义务自行解除。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和管理,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争创优良工程。3、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3.1项目运行管理机构及人员由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整理相关资料,及时将各项目点的技术资料和国有固定资产及管理权移交给乡镇统一管理,各乡镇又与受益村组层层签订管理责任书;各受益村组又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签订管理责任书;农民用水者协会与机井管理者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设施管理和运行的安全。同时,要求机井管理者或机井管理者聘用的管理技术人员要接受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运行管理培训,并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蓝色证书”,以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农民群众对高效节水技术的认识,并逐步撑握技术操作要领,让群众成为“政策和技术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保证项目“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3.2运行管理制度牧区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要积极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牧民用水户协会职能作用发挥,使项目区改革有大的发展。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项目区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项目运行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用水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农村水利的抗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促进节约用水和农民增收,实现项目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真探索,扎实推进,使农民用水户参与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按照某县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办法,运行管理以项目区水利管理机构为依托,以灌溉水源—机井为一独立灌溉单元,机井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的方式管理,由机井控制的灌溉面积农户成立用水户协会对灌溉进行统一管理,用水协会制定出灌溉管理的章程和行之有效的配供水制度,监督高效节水工程管理和运行。工程运行管理由机井管理者或管理者雇佣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运行管理,期间在搞好工程正常维修和运行管理的前提下,可少收或不收承包费。同时积极探索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的方式对高效节水工程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实行“业主管理,独立经营,保本微利,自负盈亏,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3.3工程设施管护及经费来源工程设施由机井管理者自行进行管理和维修,管理和维修的费用受农民用水户协会监督和管理,灌水管理费用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规定,以电费及管理费的形式征收。具体包括基本电价、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费、设备维修费四个部分;灌溉系统的财务由协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受县、乡镇经管机构监督审计。4、水价管理改革建立由水管机构宏观指导下的农民用水协会水票制管理,根据水资源有偿使用要求,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使项目区内水价趋向均衡。项目区水管单位对“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进行监督落实,超定额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5、对高效节水项目进行监测,总结出一条牧区特色运行管理体制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后,由某县水务局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抽调专人对节水项目的运行效果进行观测、记录,以及实验资料的整理,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农业气象、作物物候、土壤水分、土壤盐分、灌溉制度等观测以及灌溉水的利用率、亩增产值、产品质量的比较,增收效益。单方水的生产效率、灌水管理的效率、配水制度的科学全理性、年费用收支等。验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是否先进优异。同时积累必要的图片、录像、实物等资料,组织周边农民参观、学习、讨论、评议节水灌溉的必要性、科学性,不断开展节水示范项目成果宣传教育,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群众走高效节水型农业的路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1、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筹措方案1.1工程投资概算1.1.1编制原则和依据(1)编制原则工程投资概算编制执行甘肃省小型水利工程(田间工程)概算编制办法,以2011年第2季度当地价格水平进行编制。(2)编制依据①费用标准及编制办法:执行甘肃省水利厅甘水发(2009)424号文《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②定额依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1996),《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6)。③其他规定: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相关文件。1.1.2费用构成及项目划分(1)单价及取费①人工工资:项目区处于四类地区,项目为田间工程,经计算人工工资为土方工程28.79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元/工日,石方工程30.47元/工日,砼工程32.14元/工日。②材料:水泥由嘉峪关水泥厂供给;管材管件按酒泉市市场价供给;汽油、柴油由本地加油站供给;其他材料按当地市场价供给。③施工用风、水、电价:经计算施工用风0.19元/m3,施工用水为0.38元/m3,施工用电0.94元/m3。④砂石料单价:砂石料从附近料场采购,经计算砂子43.70元/m3,石子38.15元/m3,卵石55.0元/m3。⑤施工机械台班费:根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计算,一类费用扩大1.15系数,二类费用由人工工资、耗用材料分别计算。⑥间接费:按基本建设项目小型工程相应费率的70%计算。⑦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5%计列。⑧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2%计列。(2)分部工程的编制本工程由建筑工程、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五部分组成。①建筑工程:以水工专业提供的设计工程量为依据,以定额分析单价和单项工程概算指标相结合,逐项分析计算编制。②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设备及管材管件等材料安装费以相应预算价的10%计列;金结设备安装费以设备原价的15%计列。③临时工程:临时工程按照建安工程量的3.5%计取。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④其他费用:建设管理费(含监理费)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5%计列;勘测设计费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计列。1.1.3工程总投资典型片亩投资情况:渠灌792元/亩,管灌551元/亩,喷灌566/亩,机井19万元/眼。根据典型工程设计及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6291.1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895.36万元,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2606.89万元,临时工程109.78万元,其它费用379.50万元,基本预备费299.58万元。2011年度工程总投资2024.0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501.04万元,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225.22万元,临时工程53.37万元,其它费用148.01万元,基本预备费96.38万元。2012年度工程总投资2084.0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65.99万元,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1071.52万元,临时工程30.24万元,其它费用117.04万元,基本预备费99.24万元。2013年度工程总投资2183.0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28.33万元,设备材料及安装工程1310.15万元,临时工程26.16万元,其它费用114.44万元,基本预备费103.95万元。1.1.4资金筹措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项目节水灌溉面积60500亩,其中渠灌21500亩,管灌2000亩,喷灌37000亩,机井84眼。工程总投资6291.10万元,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建设资金由国家、省、地方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4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91.10万元。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项目计划分三年实施:1、2011年建设任务:完成渠灌18000亩,管灌2000亩,机井10眼。计划投资2024.03万元;2011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24.03万元。2、2012年建设任务:完成渠灌3500亩,喷灌16500亩,机井33眼。计划投资2084.04万元;2012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84.04万元。3、2013年建设任务:完成喷灌20500亩,机井41眼。计划投资2183.03万元;2013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83.03万元。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详见表4-3-4~表4-3-8。2、整合资金筹措方案根据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甘财农〔2010〕40号)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项目建设以某县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把投向相近、目标基本一致,但来源不同的涉农资金进行归并和优化配置,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某县人民政府根据资金整合的基本要求,完成并下发了《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试点县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及时将项目区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涉农小水建设资金等进行整合使用,使项目真正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2.1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为平台,将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和整合的牧区饲草料地建设建设资金项目安排在相近相邻区域,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做到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2.2资金整合原则一是坚持集中财力的原则。整合各渠道、各层次、各方面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积聚优势,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财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二是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突出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建设,集中投入,巩固发展。三是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坚持上级扶持政策不变、有关单位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的原则下,通过创新投资方式,创新资金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3资金整合内容1.整合红柳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项目规划2011年在红柳湾农业开发区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380亩,施工工期一年。土地治理项目与重点县建设项目衔接,可大大提高红柳湾农业开发区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红柳湾灌溉耕作条件。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酒水发[2011]356号批复实施某县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基地引水工程,工程总投资2969.44万元,改建某沟引水渠首1处,重建二次进水建筑物1座;改建渠首至岔路口引水管道42.521公里;新建岔路口至县净化水厂管道9.222公里;新建管道检查井104座、牲畜饮水点5处。设计年引水量346万m3,该工程计划2011年至2012年实施,工程建成后解决红柳湾饲草料地水量不足的问题,为红柳湾发展饲草地和舍饲养殖奠定了基础。2.3.1整合资金筹措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项目节水灌溉面积60500亩,其中渠灌21500亩,管灌2000亩,喷灌37000亩,机井84眼。红柳湾农业开发区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380亩。某县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基地引水工程。工程总投资9420.54万元,其中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项目投资6291.1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某县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基地引水工程,工程总投资2969.44万元。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建设资金由国家、省、地方共同承担。2.3.2资金整合分年度投资方案及内容1、2011年建设任务:完成渠灌18000亩,管灌2000亩,机井10眼。计划投资2024.03万元;2011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24.03万元。整合红柳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在红柳湾农业开发区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380亩,改建某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沟引水渠首1处,项目投资282.14万元。2、2012年建设任务:完成渠灌3500亩,喷灌16500亩,机井33眼。计划投资2084.04万元;2012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84.04万元。整合某县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基地引水工程,投资2414万元。3、2013年建设任务:完成喷灌20500亩,机井41眼。计划投资2183.03万元;2013年度拟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83.03万元。(四)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发展牧草节水灌溉面积60500亩。据历史统计资料分析,节水灌溉的人工草地相对天然草场平均增产525kg/亩(多年生和当年生草地平均值,以紫花苜蓿为主);玉米青贮料增产1200kg/亩。增产效益分析见下表:增产效益计算表作物名称种植面积(亩)实施前产量(kg/亩)实施后产量(kg/亩)总增产量(万kg)单价(元/kg)总增产值(万元)苜蓿(干料)54450900142528590.601715玉米青贮料6050600072007260.21152小计605001868分摊效益934注:1、所有产品价格均采用当地2011年市场价格;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水利设施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0.5。发展饲草基地建设,三年后增加干草2859万kg,增加青贮料726万kg,按每只羊日食青干草1.40kg,采食量88%计算,新增补饲10.69万个羊单位(按半年计算)。根据每只羊纯收入350元/只(二年养育期)计,此项目建成后牧业收入增加935万元/年。项目区有牧民3000人,人均增收3117元/年。根据以上效益计算,项目实施后增加效益2803万元/年,经济效益比较显著。2、社会效益目前,当地牧区经济发展面临两大制约因素:其一为水资源严重短缺。其二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国土资源损失严重,特别是大面积的草原沙化、退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牧区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饲草料节水灌溉可以增加饲草的有效供给,减轻超载对天然牧场的压力,使一部分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实施节水灌溉,发展饲草料种植是由自然粗放型放牧逐步过渡到舍饲和半舍饲现代化畜牧业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条件。只有具体充足的饲草料才能实现饲养管理科学化、生态经营集约化,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所以此项目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推行某县的畜牧业发展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对农牧区稳定、经济繁荣意义重大。3、生态效益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产实践证明,水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只有发展灌溉建设人工草地,实施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推行建设养畜、舍饲养畜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才能减轻牲畜超载过牧对天然草场的压力,遏制草场沙(退)化,恢复生态,保证农牧民收入和生活的稳定。 一方面,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遏制沙化恢复生态。建设发展1亩饲草料地可以养4个绵羊单位,每个绵羊单位需要天然草场18.75亩,所以建1亩饲草料地可使75亩左右退化天然草场实现季节性休牧,从而得到休养生息。因此,建设发展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是缓解畜草矛盾,遏制沙化恢复生态行之有效的措施。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人工草的节水灌溉及配套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冬春季节风蚀作用对垦后草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发展节水型饲料地和人工草地灌溉,将大大提高草场生产力和牧草品质,增加饲草料的有效供给,大大缓解超载过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从根本上扭转草场沙化、退休、日趋严重的局面,生态效益十分显著。4、总体评价加快进行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水利综合服务能力,保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可促进某县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逐步遏制生态恶化局面,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夯实基础。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五、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协调联动为了加强对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确保项目争取和落实,县上成立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务、财政、相关乡镇领导及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落实规划任务,抓好政策到位,筹集建设资金,进行质量督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水务部门,从规划布局,勘测设计,计划安排,任务分配,质量监督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项施工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同时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大力宣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广大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调动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把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作为实事来办,有力的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通过集中力量、整体推进,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小农水建设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是迅速提升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以便彻底改变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需要,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到小农水的建设中来,要切实做好宣传报道,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多方筹措,共同建设资金保障对项目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资金管理,是工程实施的关键。某县采取申请中央补助、地方投入、群众投劳折资的方法,加大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的资金投入。县财政要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加大提高效益,增强融资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水利设施,有条件的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3、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对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建设方案,县水务局全过程技术把关、监督检查、跟踪管理服务。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建立县、乡、村技术指导网络。全县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规划,根据全县调查的情况,结合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统一制定实施计划;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统一施工,由工程建设部门实行招标,选择施工队伍,以确保施工质量。4、征求民意,保证建设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受益群众多,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任务重,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项目前期均对受益区群众进行了政策宣传,群众均通过了“一事一议”表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原投工投劳,以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工。5、建设管理⑴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一是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二是落实工程质量项目法人责任制。三是落实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四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⑵全面推行“三制”在全面推行“三制”上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项目法人责任制的理论研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度。二是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对已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对新开工项目严格按要求办理,切实把项目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认真抓好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责任落实,四是严格招投标管理,除按规定通过批准进行议标的项目外,一律实行公开招标。评标、决标必须按程序、讲公正。五是严格合同管理,除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市场准入关外,对转包和分包要严格按规定管理。6、资金管理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项目建设中严格资金管理,一是规范基础制度建设,及时制定《某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二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对项目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投资计划、工程进度、完成工程量等拨付资金。7、建后运行管护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共同参与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为了适应水利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强对财政补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用水者的积极性,建好、管好、用好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由村组集体或用水者协会承包管理,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灌区管理制度,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末级终端水价改革方案,建立用水分配和工程管护机制,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护,确保建设项目实现良行循环。项目按照《某县水资源配置方案》、《灌区用水管理制度》确定的用水户水权总量指标和定额指标的要求,用水者协会要遵守管理县管理制度和配水制序,积极维护灌溉秩序,合理调配水量,适时适量灌溉,率先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灌区依据项目区的水权面积和灌水定额分配给用水者协会后,用水者协会要将水量按受益面积分解给各用水农户,实行定额管理。用水者协会在水量控制上采取计时,插杆、组成灌水小组等方法进行控制,或将水量以分、秒的形式分配给用水户,以时间控制其用水量。协会要认真建立水费台账,真实记录放水、收费、上缴等情况,防止以水谋私,接受群众监督,并按灌区水价标准和实际用水水量,并按时购买水票,足额交纳水费。⑴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管理体系要完善基层水利服务管理体系,把县、乡水利管理组织、工程专管机构和群众管水组织这三个层次的基层服务体系抓紧健全起来,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制。⑴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工程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与制度。防洪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定编定员,管养分离,核算所需运行管理成本,按项目的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定额支出;以经济效益为主的供水、发电工程,要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由农牧民参与直接管理;对微小型水利工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采用农民自己管理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⑶建立以水养水的机制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工程水费的征收,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和更新改造。按照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水利产业化、企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使水利事业逐步建立起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以上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工程建设管理方案运行实施和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使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工程重点县建设顺利实施,可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效益,可以明显改善项目区水利灌溉条件,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项目区绿化面积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增大,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减少地下水的超采,遏制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缓解用水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六、附件(一)典型片设计图(二)附表1-51.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现状基本情况2.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工程现状表3.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建设任务统计表4.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工程投资与效益情况统计表5.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整合资金统计表(三)小农水项目区分布示意图及整合资金项目区示意图(四)其他1.某县人民政府关于《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批复2.某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3.某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方案》的批复4.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某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5.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6.某县财政局关于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重点县)2011年~2013年建设方案配套资金的承诺7.某县73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及预算执行有关事宜的通知8.某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9.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决议7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