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徽派民居建筑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徽派民居建筑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来源:FAMOUS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人类在共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遭受着传统文化的丧失、环境特征的趋同等危机,传统空间文化如何延伸和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与讲求效率的工作需要,促使我们的空间设计朝着“西化”甚至“e化”的方向阔步挺进,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学术范式、设计手法、质量标准,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考核等,也几乎都采用西方模式。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徽派建筑n 徽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当是基于它的风格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 室内——徽派建筑室内 “室内”的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较模糊的,中国传统文化崇“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交融,建筑室内外相互渗透,室内外的边界常常是弹性的、模糊的。徽派建筑民居的大厅与天井之间常常不设固定门窗,室内与室外完全融为一体称为“敞厅”。有些“天井式”民居的“天井”就像“天窗”,仅一米见方,很难分清哪是室内,哪是室外的庭院,还有些厅堂走廊、轩等,几乎没有垂直界面的界分,有时(如冬季)则装上槅扇门,可随季节变化灵活装拆,“有无相生”。徽派民居建筑的形成n 徽派建筑受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徽州地区原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主要形式为“楼上厅”,楼上厅室轩敞,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保留了古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为解决通风采光问题,中原民居的“四合院”形式又逐步演变成适应险恶山区环境的、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