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影响及创新探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儒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影响及创新探析

儒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影响及创新探析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儒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作用,然后分析了儒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意义,供借鉴参考。关键词:儒文化;现代室内设计;影响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儒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作用仁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儒文化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怀。《论语》重要的思想是仁,“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子曰:'爱人'。”俗话说,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中一直要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一设计的目的是要为人服务。其中的人既是指单个的人也是指整体的人。这个设计理念虽源于希腊哲学中的人本主义,但是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儒文化已经提出了这个观念并且深刻地融入到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之中。1.1以人为本的空间艺术空间是设计者的思想载体,室内设计的本质是对空间的一种再创造。只有合理的人性化的空间划分才会使室内设计真正的为人服务。中国人对空间的看法自古就与西方人不同。相对于西方那种理性的冷冰冰的空间概念,中国人则把n自己的感情和意念融入到了对空间的理解和划分中。这样的n观念使空间的形式变成了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载体。中国建筑和园林的最美之处,就在于对空间的艺术处理。而这种艺术处理就是设计者把自己的心境和意念融入到了对空间的理解和划分中。苏州拙政园的设计者文征明是明代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书画造诣极高。他把这份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认识充分地融入到了园林设计中。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在它周围环绕着9组建筑庭院,东有海棠春坞,西有荷风四面亭,西南角上有小飞虹和小沧浪,这些建筑及富有江南水乡风情又结合了文征明的审美情趣,真可谓“细致温雅,气韵神采,独步一时。”空间在这里变成了一个载体,随着设计者的心境,可收可放,变化流动,从而意蕴无穷。空间是使用者的身心乐园。我们同样以设计虽然是设计者的心中意境的体现,但并不是设计者的孤芳自赏。它最重要的是满足使用功能。宋代的郭锡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些也是园林应该具备的功能。苏州的拙政园里有可居的地方,同时也有可行、可望、可游的地方。颐和园的乐寿堂四面几乎都是窗子,周围的墙上也列着许多小窗,这些窗子面向湖面,每个窗都是一幅画,而同一扇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不同的景色。单单是乐寿堂中的小窗,就满足了可望可居得功能。可见空间的艺术是功能和美于一体的艺术。同样,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作品必定兼具了功能与美感双重功能。功能针对使用者,而美则由设计者创造。n在室内设计中我们更多地把“以人为本”的“人”理解成为空间的使用者,事实上作为室内空间的再创造者,设计师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对空间关系的理解也尤为重要。面向全人类的室内设计。我们说的设计要为人服务,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种人,而是要面向全人类。在室内设计还没有从建筑分离出来的时候她只是面向皇族贵胄,是一种奢侈享受。今天他已经走向了大众,众多的风格,众多的价位,促进了室内设计面向所有的人。儒文化中的'‘爱人”在这个时代的室内设计中就此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1.2和——和谐之美(1)人与自然的和谐室内设计最初是从属于建筑的,而建筑就是人最大的改变自然的方式。1936年流水别墅在美国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中诞生。从此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开始被广泛的传播。1945年密斯为女医生范斯沃斯设计了一个玻璃盒子的方案。设计界评价他的设计达到了室内外空间的流通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这两座建筑由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奠定了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可遗憾的是,流水别墅因为环境太潮湿根本不能住人,而密斯则由于玻璃盒子过于透明不能保护主人的隐私被告上法庭。在人与自然与建筑n的和谐统一这一点上,让我们回归头来看看我们的前人是如何做的。“颐和中有个亭子叫'画中游并不是说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在这个例子里,自然和建筑和人的关系达到了极致的和谐,而孔子说,和谐之美是天地间最大的美。(2)人与人的和谐孔子所说的和谐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同样,室内设计也要求在同一个空间中人与人的和谐。这具体表现在空间功能的划分上一一厨房和客厅要在靠近门口处,因为他们属于开放空件,几乎没有什么私密性;餐厅要靠近厨房,这样方便主人往返于二者之间;书房要比较靠里,因为它是助燃看书和休息的地方;卧室的休息功能和绝对私密性决定了它要在房子的最隐祕初,并且它的门最好不要直接暴露在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有了这样的划分,一座房子就可以同时满足多个功能,从而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1.3和而不同追求个性和特色儒文化十分注重个性,诸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说的是万事万物不可能完全相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不同从而好好的利用。我们一直在强调室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一种共性,但在发展共性的同时也要强调个性,这也设n计的魅力所在。刘勰在他的《创作论》里提到“艺术作品总是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情理交融的外化形态,风格即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室内设计即便是以同一种文化为根基也会有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地区也会有时间上的先后;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对艺术和设计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如此多的不同造就了千变万化的设计风格。我们正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室内设计中把这种不同,这种个性发挥出来,否则室内设计就只是传统文化的殉葬品。二、儒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2.1.有容乃大海纳百川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认识到了在室内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盲目排外开始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划上了等号。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误解直接阻碍了室内设计的发展之路。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一个有着巨大的包容力和兼容性的,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化。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的精髓,以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取舍,最终融会贯通,自成一派。这也正是他传承了五千余年却仍香火不断的原因所在。所以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放宽心态。那些秉持着传承文化观点的室内设计师们大可不必对外来文化恐惧甚至是排斥。n在古代,外来文化融入传统文化最彻底也是最成功的是佛教。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已被成功的儒化。佛教的儒化自两汉开始,至隋唐日渐成熟,经历了七八百年的时间。最终佛学的儒学化从形式到内容上与儒学融会贯通,达到了佛儒一体化。中国佛教建筑的演变和发展最能看出传统文化的这种“会通”精神。中国最初的佛教建筑与印度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几乎无异,东汉洛阳的白马寺就是那个时期的佛教建筑的代表。“这种受印度形式影响而成的廊院式寺院,构图特点是向心的,突出了中间的石塔。”到了魏晋时期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已经融入到了寺院建筑中了。这时期开始有了“前塔后殿”,“前店后塔”的形式。而佛教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最终“佛教建筑形成了完全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这足以证明"外来文化必须适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否则它不可能在中国立足,另一方面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是可以成为去芜存菁,长足发展的动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