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5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
单位代码10475学号104753100870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申请学位类别:艺术硕士申请人:吕鹏指导教师:倪峰副教授二〇一三年五月nnTheresearchoninteriordesign’sregionalcultureofCitymuseum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ByLvPengSupervisor:Prof.NiFengMay,2013nn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201年月日nn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趋同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的地域特色成为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一个容易被忽略或者被程式化、表象化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脉络,从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入手,分析了博物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内部流线组合,重点对博物馆的主要对外展示功能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论述,将地域特色文化的分析研究作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切入点,引入地域设计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城市博物馆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总结出地域特色文化在博物馆室内空间及展陈设计中体现形式,从而分析得出地现代城市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设计的整体设计原则、要求、手法以及具体的空间布局、空间流线、色彩运用、材料质感、室内造型等方面的地域性设计表现手法。论文的研究对于现代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及传承地域历史文脉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结合我国博物馆设计的形态习惯,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相关交叉学科、理论背景的研究支撑下,从中对现代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总结出一些启示:优秀的博物馆室内设计是应该符合当地文化环境特征、时代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的设计。力图能够在现代城市博物馆的设计方法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想法,对现代博物馆的设计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建议,并在验证此研究可行性的基础上思考、探讨与展望现代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关键词:博物馆,地域文化,地域设计,地域符号,材质,色彩InnABSTRACTConvergenceintoday’smuseuminteriorspacedesignismoreandmoreobviouslyinthecontextofthetimesgeographicalfeatures.whichiseasytobeignoredorstylized,Thispaperreviews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Museumofcontext,startingfromthebasicstructureofthemuseum,andthentoitspartofthefunctionandthecombinationoftheinternalflowline,atlastfocusingonthedesignofthemuseum'smainexternaldisplayfunctionspace.ForexamplewemakeRegionalCultureanalysisasamuseuminteriordesignentrypoint,leadinthegeographicaldesignconcept,analysisandcomprisesomesuccessfulstoriesofthecity'smuseums,finallywefoundtheMuseumofmodernurbaninteriorspaceoveralldesignofregionaldesignprinciples,requirements,theregionaldesigntechniquesaswellasspecificspatiallayout,spaceflowlines,useofcolor,textureofmaterials,andinteriorstylingperformancepractices.ThesishasacertainvaluetoourCityMuseumintheaspectofhistoryandhealthydevelopment.Combinedwiththeformhabitsofmuseumdesign,bysystematicanalysisandrelatedinterdisciplinarytheoreticalbackgroundsupport,wecansee:theexcellentmuseumsinteriordesignshouldbeinaccordancewithlocalcultural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s,thetimestheyareand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TryingtofindsomefeasibleideaintheMuseumofmodernurbandesign,moderndesignofthemuseumistomakeapositiveexplorationandrecommendations,andverifythatthisstudyonthebasisofthefeasibilityofthinking,toexploretheinteriordesignandProspectsMuseumofModernCitydevelopmenttrendsanddirection.KEYWORDS:Museum,Regionalculture,Regionalsymbols,RegionalDesign,Material,ColorIIInn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一、研究内容及方法.........................................................................................................1二、研究背景.....................................................................................................................1(一)文献综述..........................................................................................................2(二)国内研究发展现状..........................................................................................3三、研究意义.....................................................................................................................4第二章中国城市博物馆发展脉络......................................................................................................5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源起.............................................................................................5二、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5三、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6第三章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的地域特色的体现..................................................................7一、再现地域特色文化的意义.........................................................................................7(一)解读“地域文化”..........................................................................................7(二)再现地域特色文化的必要性..........................................................................8二、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设计.................................................................................9三、地域特色文化在现代博物馆设计中的体现.............................................................9(一)地域特色文化在整体设计理念中的体现......................................................9(二)设计手法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10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13一、博物馆整体空间设计...............................................................................................13(一)博物馆整体空间构成、功能及流线分析....................................................13(二)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布局类型........................................................................15(三)博物馆整体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15二、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整体设计原则...................................................16V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三、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宏观设计手法...................................................17(一)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髓........................................................................17(二)地域性元素符号的提炼应用........................................................................18(三)外域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的结合................................................................19(四)地域特色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20(五)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结合................................................................22四、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具体设计手法...................................................23(一)空间布局的地域特色设计............................................................................23(二)传统图案和地域性符号的使用....................................................................24(三)传统建筑构件的象征与隐喻........................................................................26(四)地域性色彩的设计应用................................................................................27(五)材质的地域特色设计手法............................................................................25(六)室内造型的地域特色设计............................................................................28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31一、项目概况...................................................................................................................31二、总体设计定位...........................................................................................................31三、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地域特色研究应用分析...........................................................32(一)洛阳地域文化——“河洛文化”概述........................................................32(二)洛阳博物馆新馆空间布局流线....................................................................32(三)洛阳博物馆新馆整体设计的地域性研究....................................................33(四)洛阳博物馆新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研究............................................34结语.........................................................................................................................................................39参考文献....................................................................................................................................................41致谢.........................................................................................................................................................43VIn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内容及方法在对论文的写作展开之前,笔者经过大量的资料阅读,广泛查找研读了关于室内设计理论、展示设计理论、博物馆学及设计理论、地域文化理论以及地域设计在设计各方面的应用现状等理论文献、期刊,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结合其他专业研究成果,深化了解目前国内外博物馆设计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开端,将现代中国城市博物馆发展演变脉络研究作为基础,从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分析研究作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切入点,引入地域设计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城市博物馆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总结出地域特色文化在博物馆室内空间及展陈设计中体现形式,从而分析得出地现代城市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设计的设计原则、要求及表现手法。从中对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总结出一些启示,努力对未来现代城市博物馆的设计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建议。本论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背景现状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此为铺垫展开第二部分,主要结合文献和史料,对中国博物馆从古至今的的发展发展脉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归纳和总结;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了第三、四章内容,分别为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中的地域特色文化体现和博物馆地域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手法。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一些优秀博物馆设计中的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从中得出启示,并在第四章中概括、总结出地域设计在博物馆中的总体设计原则,以及博物馆整体和细部的地域设计应用手法;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通过对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参观调研,对其整体建筑构思、室内空间布局流线、展示内容以及其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方面进行具体深入了解、亲身感受。最后力图能够在现代城市博物馆的设计方法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想法,对现代博物馆的设计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建议。二、研究背景博物馆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系统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文化延续、交流,提升社会文化整体水平,丰富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社会责任。伴随着当今社会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城市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在数量1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上、质量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现有的2000多座博物馆中,其中省级以上占20—30%左右,而省级以下地、市、县级的约占70—80%。①在博物馆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打造既顺应时代发展又独具地方特色,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博物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一座优秀的博物馆应与其地域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很好的展现出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质,因此,其所要体现出设计精神与内涵等也应当从其所处的地域特色文化中吸取养分。如何为现代城市博物馆探求一条良好可行的发展道路?《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省、市博物馆“应当是地方性和综合性的,即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包括地理、民族、生物资源等)、历史发展(包括革命史)、民主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②化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三部分为陈列内容,突出地方特色"。(一)文献综述关于地域性设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博物馆的建筑外观设计以及展示主题内容中,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研究论述相比而言较少一些。在其中室内设计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地域的整体性以及宏观影响等方面,从微观设计形式、手法的地域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赵茜在其《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的论文中从主要从自然特征、文化特色、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地域性因素入手,通过介绍建筑师所塑造出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建筑空间,具体深入的探讨了地域性因素与博物馆建筑创作之间的关联和其影响下的不同空间特质。沈克宁在《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文中专门对地域主义在建筑上的体现做了论述,它对地域主义那种矫情的、风景化的地域态度做了严厉的批判。强调场址、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基础作用,不能过分固封于地域主义的枷锁,注重对设计的时代性、创新性表达,吸收现代建筑开放与发展的思想。严枫在论文《讲述特点鲜明的地方历史——地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设计定位》中强调了地方博物馆是展示研究地方自然风情及历史文化内容的主要场所,以向观众讲述的别具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目的。论文从博物馆的展示主题、内容引申出地方历史文化对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①王宏鈞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2001年版②1951年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2n第一章绪论杨莉在其论文《博物馆地方史陈列如何突出地方特色之我见》中对在地方历史文化陈列内容如何突出地域特色这一普遍备受关注课题中认为地方博物馆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设计表达应以地域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内容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设计。施徐华的论文《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全息营造(续)》中认为博物馆室内在充分发挥其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的文化场所精神和文脉的全息营造也同样重要,追求一种现代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新理念——无“里”无“外”的形态的全息营造手法,博物馆对场所文脉的延续设计不是意味着盲目复古,局限于传统之中,需要追求新鲜、时尚的表现,必须立足时代背景。但是应该准确的把握到能够依托的场所文脉,注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创造一个满足功能、心理、审美需求的多元化环境。陶海鹰在《和而不同——论博物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一文中将这种“和而不同”的君子处世之道适用于处理城市时代文化精神和地域风情之间的关系。将“和而不同”作为探讨博物馆设计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立足点。“和”强调了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与国际化以及城市发展的脉络的和谐相生相伴,要立足地域文化的土壤的同时必须主动从当代信息化的国际平台中寻求机遇;“不同”强调了重构城市与地域文化的当代意义的重要性,注重提炼具有城市表情的独特设计语言将之运用于现代博物馆的设计中。(二)国内研究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各地各类型的博物馆在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表达设计水平上有高有低、良莠不齐。有的博物馆在设计上,能够对当地地域文化引起重视,并能紧紧的抓住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精髓展开设计,将地域文化特征极致的突出于博物馆的整体设计中;也有一部分博物馆设计手法单一,采用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盲目求新求异,忽视地域文化或者文化特色表达不明确,老套、过于拘谨。但总体上讲,我国的博物馆的设计研究已经大致的解决了博物馆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地域特色文化体现、应用的一些基本性问题,逐渐从认识上意识到了地域文化传统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的寻求地域文化在博物馆设计内容中体现的探索。关键是在对处理室内的空间设计与地域特色文化的如何自然合理结合上缺乏针对性的细致深入研究,因此在很多的博物馆的地域设计中都或多或少的暴露出设计的盲目随意性,存在着忽视地域特征、缺乏人文关怀、难以准确把握地域文化精髓等方面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把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地域文化的精神特征相结合,无法传达出当地的文化风貌与特色。3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三、研究意义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不断发展、传承与积累的产物,时代的变迁造就了城市的历史,每个城市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不同的时代也必然会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不一样的印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习俗丰富、多元融合的多民族国家,包含了众多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单元。由于各个城市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元素组合而成自身所特有的地域文化。这为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地域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与丰富的设计素材。博物馆作为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典型载体,是城市社会发展轴上的文化坐标,是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文化延续、交流,丰富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责任。正是博物馆的这种文化象征优势,培育着独有城市魅力。博物馆是公众参观、互动、交流、研究、学习等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对于城市博物馆而言,如果在其室内装饰设计上能与当地方文化相结合,或者合理的运用一些当地的特色元素,这样将地域性的文化特色与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相结合,将极大地丰富博物馆室内空间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更具人性化的搭建起与观众互动共鸣的情感桥梁,使得人们在进入博物馆内部空间以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当地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既取得很好的装饰效果又突出了空间的文化内涵,使得博物馆真正最大限度地反馈社会、服务于社会。4n第二章中国城市博物馆发展脉络第二章中国城市博物馆发展脉络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源起我国博物馆始于何时,学界存在两种争论,普遍认为:我国博物馆发展历史悠久,只是在古代没有形成明确的“博物馆”这一概念。“商周时代就有专官保藏国家典策、庙堂重器”。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形式被认为是初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山东曲阜阙里的孔子故居内孔子庙堂,其被称作是至今的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据此之后,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许多此类型的古代纪念馆,如诸葛武侯祠、李白故里、杜甫草堂等。汉朝也有类似的场所,称作“天禄”、“兰台”。宋朝崇尚古物之风更盛,已经开始出现专门的鉴定、研究、编撰文物图录并著录评论,宋徽宗年间的《宣和书谱》体现了我国古代最早收藏的概念。我国虽有众多人士在收藏文物,却是仅仅满足了博物馆的一个基本功能——收藏保存,只能算作是附庸风雅之为,很少让外人观瞻,因此,并没有导致现代博物馆的出现。二、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发展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鸦片战争以后,国门逐渐开放,西方的博物馆也做为一种新事物开始介绍到中国。1898年维新运动一定程度上了中国的现代化,使得我国初步有了建立博物馆的条件。我国现代博物馆的开端应以震旦博物院为标志,它是由法国人于1868年在上海创办。而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地方综合性公共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张謇1905年在江苏省南通创建。陈列了教育、历史、自然、美术四类文物与标本,它已经基本具备了我们现在对于博物馆的定义要求,现在南通博物苑不仅依然保存众多文物,更是作为当地的爱国历史教育基地而存在。辛亥革命以后,为近代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发展机遇,各地也开始陆续创办起一些博物馆,1912年北京建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第一个国立博物馆)、1914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1920年建立的天津考工厂陈列馆、1925年明清两代皇宫对外开放,建成了闻名于世的故宫博物院、1933年南京筹建的中央博物院等,到1936年全国博物馆统计数量达到77处。此后,连续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原因,致使中国博物馆事业遭遇重大损失,发展缓慢,甚至已建成的也遭到了破坏。解放前,全国博物馆只剩下25座,且其5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中9座是外国人所承办的。三、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再一次迎来博物馆发展的新高峰。国家对地方发掘文化遗产和建立民族自信心非常重视,各地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建筑艺术成就高、馆藏丰富、社会和文化反响都很好的博物馆。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现有博物馆的整顿与改造(1949—1952年);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阶段(1953—1966年),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各地广泛建立,一些专门性、纪念性博物馆也开始逐渐出现,1954年建立的山东省博物馆,到1966年文化系统的博物馆数就已经达到了160座;第三阶段破坏与停滞阶段(1966—1976年),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现代博物馆发展遭遇重创;第四阶段迅速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近乎停滞状态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多方联合动手办博物馆的新势头下,开始重新走上正轨。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事业也得到很好发展,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不仅仅起到了收藏、展示文物和传播文化的目的,更是我国现代设计艺术与地域文化如何交融传承的重要探索。目前,我国的博物馆(1999年统计数据为1357个)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按人均的分布量还很低(同时期美国博物馆数达8000个、德国有近5000个)。此外在博物馆类型结构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类型单一的缺点:我国的博物馆建设是以地志类型、革命史类和专史类为主(到1999年底,此类型博物馆仍占到全国③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在考古原址和原建筑遗址上设计建成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遗址类博物馆,例如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自贡市恐龙博物馆等。此外各地的部门、行业、集体甚至个人也都参与进了博物馆设计建设中,例如酒文化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且很多在设计建筑上开始在现代主义与地方特色之间的结合上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可谓是方兴未艾,不仅规模增大、数量增多,而且以开始追求环境优化、类型多样化,现代博物馆正走向一条多元化发展道路。③王宏鈞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2001年版6n第三章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的地域特色的体现第三章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的地域特色的体现一、再现地域特色文化的意义(一)解读“地域文化”“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泛化概念。包含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内容。总体来讲,就是在具有一定的区域界限内,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共同表现出一定相似与连续性,不同地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同时又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今谈到的“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活动历程中经过人们的选择、发展、固化等所形成的。在哲学上通常被定义为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④的总和”。显而易见,它是人们后天所习得的,同过去生活的人所特有的状态相关联,它构成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数千年历史变迁,才能形成自身特色。综合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在所处的固定区域内,经历漫长演进,长时间形成的历史遗存、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它们由地域的地理条件、组织结构、经济形态、宗教信仰、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并在此地区之后的发展历程中广泛传承与积淀下来,形成的独特稳固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影响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它是地方文化的形成基础,赋予了文化以基本底色,形成文化的最初积淀,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区域间交流困难,对地域的文化差异影响更大;迁徙移民,不同区域间的移民,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融,移民的过程中,有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新我”,有的舍弃自我,溶于他人;政治因素,政治对文化具有主导作用,一个地区的主流文化也通常是政府主导的文化。清朝开始,政府强行全国推广满族风格的装扮与服饰,现今反而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典型代表元素,旗袍与唐装就是政治因素的影响体现。地域文化大体上有两种形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城市建筑、艺术珍品等实体内容;非物质文化则包括了宗教、民俗、传统工艺等非实体文化内容。对于物质文化在设计中的表达通过还原、模仿等手法即可实现,而非物质文化的设计表达,则需要设计师通过具体的物质实体或借助抽象化的元素符号来实现④1997年版《辞海》7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设计表达,因此就需要设计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深刻理解,从中抽象提炼出非物质文化的核心内涵,用设计语言进行表达呈现。(二)再现地域特色文化的必要性世界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趋势,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世界建筑文化领域的趋同性发展,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冷峻理性、功能至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席卷全球,相应的依附于建筑设计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出现了“千城一面”的趋同化现象。面对建筑设计和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这种趋同化现象,如何尊重地域特色,将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的之间相互平衡,己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现代博物馆室内设计的要求既要满足博物馆基本功能上的要求,同时,对于人情感上的审美性需求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必须是能给人以文化上的归属感、精神上的共鸣性,能激发观众内心深处对美的享受与认同的空间。现实世界人们在各种功利性目的驱使下,对物质过度的、无休止的追逐,生活的快节奏、压力的不断增长,整个社会越来越变得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人的内心开始本能地寻求一片能净化心灵的平和宁静之地。此时,地方特色文化正好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栖息所。而在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的注入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恰恰可以营造出一个让人内心深处产生归属感与精神共鸣的博物馆空间。达到一种空间的宁静与归真,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短暂休息。现代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独具地方特色的空间精神,这些都反映了在现代社会环境物欲化加剧下人们对纯净地域文化的希冀,也是博物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诉求人文关怀的平民化趋势要求。通常城市博物馆展示的内容都是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由于展示主题的决定性作用而作为展示背景的室内空间设计就必须呈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精神与特质。从更高层次上看,一个博物馆的室内空间更应该在对地域文化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基础上有更多体现,而不能只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模仿、复制或叠加。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既要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同现代城市文化、新技术的结合与展现,将新旧共生的新城市形态展现出来,辩证看待“新”与“旧”关系,认识到“立新”无需“破旧”,新与旧、内与外之间的文化交叉反而促使地域传统文化产生新的持续生命力。8n第三章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的地域特色的体现二、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设计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和风景地域主义可算作是地域设计思潮的开端,此时的地域设计手法略显幼稚,属于地域设计的萌芽阶段。二战后,现代主义风格风靡一时,各国竞相效仿,此风格设计上追求功能至上,高度理性化。并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发展到顶峰,1932年一场名为“国际风格”的展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其旨在向美国和世界介绍现代设计,此时,一些设计师已开始逐渐意识到地域主义不应该是同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而是现代主义不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从此,地域设计开始被逐渐接受认可。20世纪70年代,地域主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发扬光大。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地区主义”的概念,认为任何一种设计形态、设计语言若想得以长久存在和肯定,就应该去表现它最真实的、最具有根源感的内在精神特质,而对于把握博物馆设计这个内在精神特质恰恰正是地域特色文化的内涵。地域特色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地域文化之上的,由于地域文化的自身内涵与形成特点,地域特色设计理所应当地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风俗、居民生活方式及所处历史时期等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人类的生活习惯上,它也同样要考虑到自然物质条件的多种差别。关于地域设计,它既是一种来自设计师本身对于本土设计的自觉性,更是现代设计发展进程中的自我审视与批判,地域设计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味复古的风土设计,而是一种基于对于本土设计的自觉引导下所必然反应出的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的设计潮流,地域设计的核心在于它更是设计师有意识、主动性的对当地文化内容、建筑的审美习惯、空间构成、设计样式、材质、色彩等的整合与挖掘,并将其融入当代设计运动发展中。对博物馆的地域设计来说,是指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各个方面内容,借鉴地域文化的原始形态,运用独具代表性地域材料以及地域传统的设计方法使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与当地域的文化环境相互融合,同时也要保持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三、地域特色文化在现代博物馆设计中的体现(一)地域特色文化在整体设计理念中的体现博物馆整体的地域性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整体设计思想、空间布局、空间主题内涵等方面的塑造之上。首先,博物馆室内设计作为整个博物馆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室内设计的整体设计理念通常是作为博物馆建筑总体设计概念的9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延续,与之相应而进行设计定位的,而为了体现其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整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中、地域特色文化的整体脉络等方面去提炼精髓,中华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有着无穷丰富的文化资源,“天人合一”、释家“禅宗”美学、道家自然观、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的空间观念等在地域设计中经常被作为一种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整体指导性设计观念,指导着整个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布局结构和对空间内涵精神的塑造。以宁波帮博物馆为例,它作为一个地域性的人文专题类型博物馆,它所要展示的主要是宁帮地区这个特殊人群的传奇历史和宁波的人文地理特质。突出其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色彩是其设计表达的重点,其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宁波地域文化环境内容的内在特质的提取,“守望相助”、“江海文化”是宁波典型的文化特征与内涵,因此,整个博物馆空间的设计表达也在紧密的围绕这这一文化特征在进行,宁波“三江汇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得水无可取代的成为整个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首要素材,博物馆入口处象征型的“三江汇流”场景设置,同宁波的地域环境特征相辉映,在展览的开端即已经开门见山的表达出宁波帮的发源地以及宁波帮人广阔的江海性情。“一河两岸”的空间尺度与格局,并通过对江南水乡典型街道样式的吸收借鉴,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自然进入了江南传统文化环境氛围之中。建筑基地西面的休闲水景与绿地广场,对城市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水街长庭“时光甬道”的设置按照参观流线的序列,结合宁波帮历史发展脉络与人文特征形成整个博物馆建筑的时光轴。为了强化了传统地域文化的精神特质,设计三个“重器”:江海堂、聚贤堂、百年堂作为“时光甬道”轴线上的三个节点,江海堂作为门厅,展开了三江汇流的场景,是参观流线的序幕,聚贤堂达到了整个参观流线的一个高潮点,百年堂是连接两馆功能流线的过渡节点。三个“重器”韵律明晰,节奏感与层次感强烈,蕴含了浓重的宁波帮宗家祠堂独特地域历史意象韵味。此外,不同尺度、格局的庭院空间设计,形成极具江南独特文化韵味和现代空间构成特征的宅院景观,“三江汇流”、“水街长庭”、“玻璃竹院”,等不同文化主题的庭院景观自然融入于参观流线之中。结构化的空间布局满足了展示陈列的功能需求,情境化、隐喻性质的的空间场景叙述着宁波帮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自然引发情感的共鸣。(二)设计手法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手法内容包含了对室内色彩、材质、造型、图案元素等方面的设计,因此,对其各方面的地域性设计处理能够最直接的展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地域性色彩、地域性材质、地域特色造型、以及地域特色图案元素等的选择处理运用对10n第三章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的地域特色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民族、地域由于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和历史沿革的差别,则必然会存在着各自不同代表性地域性色彩,设计师将这些富于代表性的地域色彩运用于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空间的营造,能起到提示传统,给人以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最直接的方式凸出当地地域空间色彩意象和地域文化氛围,唤起我们对已经逐渐远离消失的独特文化环境的想象与怀念,与观众的心理感受达成共鸣。陕西法门寺博物馆为了体现其蕴含的独特佛教文化与宫廷文化,采用棕色这种佛家与皇家都基本适用的色彩作为室内主色调,立意“宁静的辉煌”。又如苏州博物馆采用苏州民居传统的粉墙黛瓦为主色调,淡雅、素净与苏州太湖水系青黛秀逸的景色自然相融,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在配以经过简化处理的灰色边饰,带有浓浓的东方水墨线条之美和西方现代的平面构成之美。就地域性材料的设计运用而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典型材质,由于地域特色文化差异,传统材料在不同的地区经长期使用后给人不同的印象,在人们的心中的感受早已固定化,不同地域性材质就相应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属性。人们看到某一材料就会不自觉的产生对某种传统记忆的联想,正是由于地域性材质独有的文化精神性,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通过恰到好处的对地域性材质应用处理能更好的表达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的特征和精神,很好起到一种空间与人情感沟通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偏爱于那些能够与博物馆室内空间历史文化特质相统一的传统地域性材质。比如在在泉州地区的众多博物馆设计中,将泉州地区典型传统的红砖、红瓦作为主要装饰材料,同泉州地区红色环境相吻合,展现出当地人们生活的活力四射和热情奔放的生活面貌。各种墙体材料的运用巧妙的与博物馆的空间结构精神相结合,统一了整体的建筑色调和表面肌理,将泉州地区的红砖文化特征完美表现。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传统地域性图案元素以及典型传统造型同样也是展现地域文化,营造地域特色空间内涵的有效方法。地域性图案元素以及典型传统造型以其独特丰富的形式内容、深远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展现地域文化的优势在于,尽管很多的元素图案、造型样式是经过抽象加工而成的,但其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精神已早已被人民所熟悉认知,它可以通过自身图案化的形式和立体形态传达给人一种具体的形象感受。如上海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中采用立面石刻艺术,这些石刻纹饰用现代构图习惯从中国早期青铜纹饰中抽象而来,并把阴刻、阳刻两种手法对比使用于一起相互渗透,若隐若明、耐人寻味,展现其特有文化内涵。11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12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对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首先是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功能良好、空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等条件的基础之上的设计。因此在探讨研究地域特色设计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流线、功能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一、博物馆整体空间设计(一)博物馆整体空间构成、功能及流线分析博物馆总体上通常包含内部工作区和对外开放区两大部分。内部工作区通常包含有:内部入口,博物馆内部作业的交通枢纽,同观众入口互不影响,具有一定私密性要求;藏品库区,主要有藏品库、缓存库房及制作室等组成;技术和办公用房,有鉴定室、修复室、研究阅览室等;管理办公室及行政库房;设备用房,如空调机房,变配电室等。对外开放区相对于内部工作区属于博物馆的前台部分,主要包含有:核心空间,地方博物馆的核心空间一般有门厅、序厅、中心厅等空间,也包括大型的可做临时展厅的空间。它处在空间序列的前期,与主入口联系紧密,连接各个展室,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表现部分。门厅是控制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观众进入博物馆的入口。一般会设置有咨询台、寄存处、纪念品销售处和观众休息交往区。序厅是观众进入展厅的前奏;展陈区,通常有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室等;观众服务设施,包括问询处、商店、寄存所等,通常设置于门厅内,有时候也可在门厅或者进厅周边单独的设置。博物馆的流线设置是建立在博物馆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之上的,是内部空间中行为主体行为进程的运动轨迹。流线组织合理与否,既可以提高参观的效率与质量,又能方便博物馆的专业研究、收藏与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博物馆设计来说,博物馆的流线布置是创造合理、生动、丰富、情趣的博物馆空间的基本前提。整体的空间流线布局可以用图⑤4-1来表达:⑤杨旭明.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0-22113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停车场票房临时展厅图书小卖部讨论餐厅门厅教室文化设施露天各种陈列室讲座展厅创作培训巡回发行出租闭开研咨询架架究交流库库资料电脑其他修复印刷办公登录更衣馆长鉴定管设备接待理一般观众流线专业观众流线一般观众专业观众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流线藏品运输流线使用区域使用区域使用区域博物馆功能流线分析(图4-1)14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二)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布局类型展陈空间是整个对外开放区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公众参观、休息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区域,它具有展示、欣赏和教育的功能。展陈空间作为中性空间,起着烘托展品的背景作用。各个展厅之间应有特定的联系,各部分陈列内容应保持连贯有序,构成一个统一系统。展陈区的空间形态千姿百态,依据以上空间布局要求,通常有以下五种空间布局方式:串联式,它是传统博物馆展陈区最常用的形式,将各个不同陈列室通过观众的参观流线串联起来,方向明确,连续性、引导性强,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灵活性差;放射式,通常利用大厅作中心枢纽,展厅以此为中心进行布置,参观完一个展室后经由核心枢纽放射至其它展室继续参观,各个展区相对独立,这种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较强。而根据核心枢纽的平面布局基本又可分为簇拥形式和线性形式,此类布局较适合于博物馆中有不同主题的展示,每个展厅具有独立主题;走道式,可看作是放射式的一种特例,围绕核心空间周围安排一条环形通道,将放射式中的枢纽改以线性过道,各个展厅与走道通过门来连接。这种布局方式兼有了串联式与放射式的优点,避免了展室直接接触中庭、各展室只能串联安排的不足,但缺点在于交通空间的面积较浪费。适合于大型博物馆。大厅式,将大厅作为展陈空间的核心,既用于展品的陈列,又同时满足交通等功能需求,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展品灵活分割大厅。具有紧凑、灵活、多变的优点但缺乏针对性。常用与展品特性主题不明确的综合性展示空间。混合式,通常用于大型博物馆的设计,由于其规模大、陈列主题丰富、观众类型多样,所以在空间设计中需要将上述几种方式进行组合应用,形成混合式的空间布局,已达到更加丰富的空间形态与特色。(三)博物馆整体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1.满足功能性需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空间规划的序列组合应该以满足陈列、演示、学习、交流、和客流疏导等功能的需要为前提,突出设计主题,保证参观流线清晰、明确,以达到空间组合的最优化利用。2.满足心理性(精神性)需求室内空间的设计布局应该根据展示的内容、陈列的展品、展示的主题以及结合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设计要能体现出其文化内涵。首先从整体上应该把握展示的主题结构,15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准确主动的传达出展示的内容,展示的核心思想,如针对儿童心理需求的室内展陈空间需要活泼、趣味、充满幻想。3.满足时效性要求展示的时效性包含了室内空间布局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高效又经济的原则,可尽量利用现成的组合式标准展架道具,并考虑其重复利用的可能性,应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以达到高效节约之目的。4.满足审美性需求除了对合理的功能布局要求之外,形式美感同样至关重要。应用形式美法则对空间进行组织造型,从而达到空间的层次感、节奏感及其形式美感等的最佳审美性视觉效果。达到功能、心理与审美的最优融合,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到空间作为展示主题内容的背景,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有效对展示主题起到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展厅的主题是展品本身,而展示空间环境过于繁琐多变,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不应一味的过多追求形式的变化,喧宾夺主,而应该在多种变化中求得统一协调。二、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整体设计原则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的地域特色设计,其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形式和表现手段都可以灵活使用。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当地的地域文化氛围,突出地域特色。地域特色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设计原则做出探讨:第一,理性分析“地域特色文化”首先从设计观念上必须要对地域文化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理性分析寻找出地域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第二,强调“地域特色文化”为主导地位强调地域特色文化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因地制宜,考虑自然环境、外域文化以及现代主义设计的客观存在,做到彼此的吸收平衡。努力在地域特色文化中寻找与之适应的文化依托,突现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第三,注重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再造创新,地域特色设计并非简单的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模仿,而是以演进、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它是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发展的设计观,反对消极、静态的复刻,敏锐的把握地区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将其与现代文明以及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文化及理念相结合,使之保持持续的生命力。16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三、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宏观设计手法(一)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各区域共同造就了一个统一而又多元性的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其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主导着整个中华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进一步推动着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是其思想的核心精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一直被尊奉为中国传统设计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长期影响着中国设计师们的创作思维模式。因此,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这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经常被设计师作为整体设计思维的灵魂,贯穿于设计的宏观概念之上。并从室内空间的功能组织、细部设计等不同方面尽心创作,力求体现这种思想文化的内涵,再造空间内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释家思想,即佛学思想,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我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融合,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其核心是“禅宗”思想,它倡导:通过直觉与冥想的感性思维方式,从精神层面去感悟事物的发展源起。应用在设计上就是追求自由想象空间的最大化,以少胜多,简到极点,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现代博物馆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融入禅宗思想,让人在有形中体会无形,在无形中揣摩有形,运用最为简洁的设计语言阐述室内空间的性格,放弃大量的装饰与构造,设计中点到为止即可,强调观众参观的自主性,给观众以最大的发挥想象空间。使“意会”代替“诉说”。将该思想精髓浓缩到建筑空间的细部设计中去,以最为简化的一面去诊释设计理念。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在“守中”,“守中”即“守道”,“道”是为万物之本源。老子的“道”是用超语言的意象符号系统来实现的,超出人的感觉和语言范畴之外,无法用逻辑语言所传达的虚空无名之物。道家之“守中”有三层含义:一是在时间的概念上,要求顺势而为;二是在空间的概念上,要求变化适宜;三是在空间与互动上,要求⑥道法自然。它倡导:“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而道家思想在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主要是营造出一种丰富的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文化意境与精神气质,引人入情入境入性。其应用在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另一种形式体现在对博物馆的空间围合上,造成空间的虚实相生,彼此交错、穿插、共享。比如博物馆休息空间与室外景⑥孙宗文著《中国建筑与哲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色通过门窗的设计彼此交融;展览空间之中的有意阻隔,将一个展厅的格调自然的引入到另一个展厅,彼此借景,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通过从对传统“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精髓分析概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现代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作为设计师可以从每一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中提炼出特定的符号元素,这些传统哲学思想也正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二)地域性元素符号的提炼应用地域性元素符号主要是对传统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通过叠加、解构、重组、简化等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加工,提炼出的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地域性元素符号是将设计符号学、图形学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杂揉继承,这里所说的继承并不是简单的还原、模仿,是需要在深入研究理解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其具体提取手段有如下几种:(1)符号拼贴,是将那些有特点和代表性的传统元素、构件加以分解、变形或重构,提炼出某种具有典型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拼贴运用于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从而使新旧、古今之间得到联系与共生。(2)抽象简约,主要是对传统地域元素的整体或者局部进行抽象化,抽象简化不是肆意的夸张篡改,要准确把握传统之韵,使传统文化精髓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在新技术和新功能中得到延续与发展。(3)文化嫁接,对不同地域的文化或者同一地域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进行移植嫁接,相互借鉴吸收,共生而形成新的艺术形象。1、提炼应用地方传统建筑符号每个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因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等很多因素,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每个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会有这不同的时代印记,不同时代的地域性建筑,因其在功能的侧重、风格的偏爱以及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具明显时代特色。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建筑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功能需求,与通过整体模拟来展现地域传统相比,提取局部建筑符号就成为更加可行的手段。具体方法即把传统建筑形式打散、截取出具有文化代表意义部分,再通过抽象、变形、拼贴等艺术手法进行加工重组。这些建筑符号既可以是某个典型传统建筑构件、木构架等这些传统建筑形式,也可以是传统建筑的色彩、材质、造型特征等。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室内的地域性设计中,我们一定要找好“类”的设计方法,就是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注重对传统的地域文化的借鉴、传承与创新。如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巧妙的将苏州的某18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些传统建筑元素提炼应用,新与旧的完美结合尽显浓厚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的主庭院既可以看作是对其北面拙政园景观的延伸,更是用现代手法的重新演绎,二者相连为一个统一体,为苏州城留下了一串连绵不绝的时代印记。设计师为了追求统一色调和纹理,继续沿用了传统的白色粉墙做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但采用现代的灰色花岗岩材质取代了传统建筑中原来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坡顶。传统的屋顶用现代设计手法与审美进行重新诠释表达,既准确把握了传统之韵又演变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几何美。2、提炼应用地域传统文化风俗符号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丰富,一方面,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共生共融,有很多共同的文化风俗;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域的多元化特征,同一文化风俗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展现着各种独特魅力。风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气质是风俗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因此从各地域风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气质入手,将其融入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无疑会使博物馆的地域特色得到深刻体现。风俗文化符号既包括图腾符号、民俗物、色彩、细部特征符号等,也包含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化形式,如剪纸、川剧脸谱等。对它们的提炼应用,既可以用于整个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和造型形态的构思上,也可在细部装饰上加以融合使用,达到参观者对地域风俗文化的直观深切感受。同时,从当地的民俗活动、民间典故中取义设计也同样可以很好的展现地域特色,取意民俗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民俗活动表现的场景形式和主题内容的意向特征;二是民俗活动举行时的文化空间场所意向,取意民间典故主要是指典故中存在的特定环境的描述(它可以作为博物馆空间设计构思的根源)。通过对风俗文化的运用,博物馆能为观众更加丰富、多样的展现地域文化创作和文化群体,使地域文化在博物馆设计中表现出更全面、更丰富、更趣味的内涵。(三)外域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的结合现在我们经常会会在生活中感受到这样一种境况,自己过往所熟悉并怀念的事物、环境总是不知觉间不复存在的现实,它是一种文化的、民族的失落,更是某种地域文明丧失了其专属识别性的区域或者社会结构的一种非常突出表征现象。这也必然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种的整体失落感,人们会因为某一处环境或者某一样事物的退化和消失而扼腕叹息、感慨万千。对于这种地域文化的消失退化我们该怎样才能够让我们从整体的失落中找回过去的美好独特记忆?这正是设计师们在现代城市博物馆设计中利用其博物馆自身有利的教育展示和收藏功能将已从人们视线中消失的东西重新展现出来,将那些消失19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的或者濒临消失的地域性文化融于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让人们还能够记住过往历史留下的珍贵痕迹和独特文化魅力。当然,对当代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显然不单单只是对原有传统文化内容的守旧挪用、固步自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新的文化往往是在内外文化的吸收融合中发展而来的。对于设计同样如此,设计的发展是需要顺应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基于文化发展潮流之上的。地域特色的设计作为一种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设计,并非是要求我们就完全的忽略、一味的排斥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形式。相反,只有对外来文化形式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研究,理解国外文化形式内容的背景、历程和本质内涵,并加以吸收利用,才能做出更好的、更具生命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作品。它不同于简单的“拿来主义”。然而现今很多的博物馆在室内设计中盲目、生硬照搬西式设计,存在明显的仿欧痕迹,无论从功能需求或者审美需求上来看效果都不尽人意。这样最终只能是东施效颦,流于形式的设计,肤浅而不伦不类,根本无法抓住近现代西方室内设计文化的真正特质。我们尊重历史传统、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的东西现代的表达出来,如何从地域和外来的文化结合之中,辩证的对待两者的关系,形成两者的互补共存和相映成趣的良好关系,最终创造出内外共融共生的新型博物馆室内空间形态。(四)地域特色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的相应提高,早已经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展示形式,观众的参观的新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引入也必然给博物馆带来了多样全新的展陈设计形式。当代设计师们也正越来越多的将这些高新技术传媒手段(LED高清显示,触摸屏电脑多媒体等)广泛运用到各类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传统的展示陈列方式作为一种“填鸭”式的展示往往给人单调枯燥的生硬感觉。现代博物馆设计强调寓教于乐的展陈设计方式,通过让观众参与游戏,亲身进入体验场景的过程中,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强调发挥观众参观学习自觉能动性,从而在快乐之余轻松达到对知识的学习与增长,将展示内容和文化艺术、新技术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观众的参观热情。目前这种展示设计手段已大量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运用这种互动式新型展示方式时,仍应注意展厅的主题是展品本身,仍然要把突出展品作为展示设计核心目的,不能为讨好观众而过分的追求新奇独特,而忽略设计主题与地域文化内涵的主导,这样就舍本逐末,反而流于形式,陷入俗套且未20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必出新、出奇。而若要在博物馆设计中更好的展现最富个性特点的形式内容与精神内涵,显然从独特地域文化中去寻求灵感最为合适不过,这些通常来自于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或者地域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也可以这样认为:地域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专属性,就是展现博物馆独特空间气质的关键所在,而一个优秀博物馆室内设计就必须首先充分解析并体现出这种地域文化的真正特质与精神。新技术推动下的新的展示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360度环幕投影技术,它应用了大屏幕融合拼接技术,在大庆铁人纪念馆中为了展现恐龙历史与特征,将恐龙骨架与环幕电影技术相结合,模拟出一个当时恐龙生活的阳光明媚、万物聚生的环境,在辅助与模拟恐龙叫声和背景音乐,从视觉、触觉、听觉上给观众以全方位立体化感受;空气投影互动系统成像技术:它可以借助空气中的细小微粒形成一层薄薄的水雾墙代替传统影幕,呈现出光影图像,画面视觉冲击力强,人们可以在水雾墙中任意穿行,仿佛将人置入了模拟动画影像中奇幻感觉,人在画中,画在人中,亦真亦幻,妙不可言;三维投影互动沙盘模型:是声技术、光电技术、水技术、动感技术、遥控技术、影像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与传统沙盘相比,除了视觉感更加突出,其交互性特征也是传统沙盘所不能及的,观众可以凭借投影在大屏幕上的三维图像模型进行交互联系,全方位、多层次参观查询,快速、生动、精准的获得动态信息。博物馆在进行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职能应在于大众的普及层面上,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展示空间背景中的展品与观赏者之间在心理上存在有一种天然的、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些新的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作为一种开放、直观的展示方式,可以很好的将新技术、地域文化与展示内容紧密结合。但是,设计师无论是在空间的布局、材质、色彩、元素图案以及室内造型的设计组合上或者展示情景的选择等各方面都要做到以传承历史文化脉络,体现地域文化精髓为主体概念和宏观指导方向去引导设计构思。如迪拜城市博物馆的设计的主要采用了模拟实景并串联成线的展览方式传达当地的独特地域文化,通过对当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场景的再现模拟设计,并以声、光、电、多媒体影像以及现场表演辅助,直观而生动再现了古代造船、海底采珠、集镇卖鱼等历史文化、民俗场景。真正使观众融入场景之中,去切身回味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层、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参观需求,使观众在参观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寓教于乐,即使外国游客能够在没有翻译的陪同下也能毫无障碍的了解到博物馆所展示的当地历史文化内容。21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五)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结合时代的变迁过滤掉了社会的浮躁与喧哗,沉淀下了一些厚重本质的东西,博物馆肩负着对历史与公众负责的文化责任,它可以唤起人们对文化厚度和生产意义的思考。因此对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博物馆的设计不仅被要求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良好体现,同时也需要更多展现一种对现代城市文化时代精神的传承。在满足设计的审美性需求的基础上承载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也同样不可或缺。在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地域城市的博物馆设计样式在受到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下,面对当今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潮流,也绝不能忽视脱离国际潮流的整体导向,因此博物馆设计既要立足当地地域文化,又必须在信息全球化的国际平台上寻求契合点。简言之,对于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应保持一个“和而不同”的态度,一方面要积极准确的创造出具有地域传统特色文化的设计造型语言,另一方面则可以将地域特色文化作为一种设计的手段或者切入点,使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某一特定时代、场域内产生独特视觉感受的同时也要促使其与时代化、国际化的和谐共生,紧跟现代城市发展脉络。重构城市地域文化的当代现实意义,并将其体现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之中,这是一个需要深刻理解的过程。对于地域文化的体现,显然已不能直接照搬使用传统表面样式,需要重新审视城市的过往、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将地域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精髓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理念相融合。但这种融合显然也不能够只是对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对两者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加以融合。在江南地区的众多博物馆中,在设计形式上采用了传统江南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情景交融、移步易景的布景方法,在博物馆展览动线的布置上讲究起承转合、相互交错,设计思维上吸收传统哲学的“虚实相生”的艺术观念,构筑出“物境”至“情境”在至“意境”的审美特色,将苏州城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与精髓巧妙引入现代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苏州博物馆是一个很好地将域特地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精神结合范例,远观苏州博物馆,给人以一种别具国际风格建筑之感全新形象。江南建筑典型的粉墙黛瓦奠定整个博物馆的主题基调,鲜明的传达出来江南地区地域文化特征,入口的中式大门框、顶部的三角形亮窗以及宽大敞亮的落地方窗,既抽象概括了江南传统建筑的比例与尺度,隐含出江南文化精髓意向,又潜藏着极简主义、立体主义的现代理性设计精神,不知觉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国际间的融合转化,同苏州这座现代化古城当下独有文化精神形成完美契合。22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四、现代城市博物馆地域特色设计的具体设计手法对于博物馆室内空间细部设计的内容主要有:空间布局、色彩、材料、建筑构件及室内造型的设计等。其地域性的设计形式相较于其功能性的目的而言,更带有着强烈的象征性特点,在地域文化在对室内设计的主导下,细部的设计传达着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及心理信息等,凭借博物馆室内空间细部设计所蕴含的不同地域特色,可很好的识别出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面貌特征。(一)空间布局的地域特色设计在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上,在满足其空间的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之上,将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演化、拼贴、提炼加于应用,不仅能使其空间组织的形态与建筑本身的风格保持协调一致,而且更能凸显出博物馆空间的地域特色。但是我们对传统建筑空间结构布局的形态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形式的表层意向上,而要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感悟,从深层次结构来表达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本质理解,这样才能创造出能更便于地域历史文脉继承与延续的博物馆室内空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包含了传统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形态和传统园林空间布局形态两种。首先,对传统建筑群体布局空间形态的提取: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成就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最主要特色在于它各部分单体建筑之间蕴含着独特丰富的群体布局形式。因此,在博物馆室内的地域设计中主要就是对传统建筑的群体内单体建筑的组合方式进行提取,将当地传统地域特色建筑的布局方式引入博物馆室内空间的组织设计,能使博物馆室内空间层次丰富多样、主副轴线分明,在主轴线的控制引导下,划分出不同功能空间;第二,对传统园林空间布局形态的提取: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同样在世界园林史上成就显著。在博物馆地域性的设计中巧妙运用其独特的造园、布景等手法与理念对博物馆室内空间进行园林式的大胆划分、重组,营造出独具中国古典园林魅力特质的室内布局形态,尽显地域文化精神。同样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设计者以苏州古城建筑群体的布局形式作为参照,将其多轴线布局的建筑特征作为原型运用到博物馆的设计中。整个博物馆共有三层,其中地上部分为两层、地底一层。中央位置沿建筑主轴线设置主入口、中央大厅及主庭院,组成了开敞连贯的序空间。东部区域主要为内部工作人员办公区和餐饮服务区等,西部区域为展陈区。位于主轴线上的北部庭院景观其形式沿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由布局形态,23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这样将其与北端的拙政园形成延伸连接,巧遥相辉映,新旧园林相融成趣。东、西部区域工作区和展陈区都为主轴线的次轴线围合而成,整个空间形态内容丰富多变、充满活力生机。由此看出,设计者正是在对中国传统建筑形态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理解并从中提炼精髓后将其融入于博物馆的设计中来,并从室内的整体空间组织形态上去体现地域的文化特色。(二)传统图案和地域性符号的使用美国建筑规划设计师凯文·林奇曾谈到“一个好的地方,就是通过一些对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式,使得人能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⑦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一个博物馆不仅只是一个展示展品的三维空间,它作为所在地区的文化坐标,应该起到是文化的保存和传递的作用,处于某一个城市的博物馆的职责及应该把这一地区的相应文化元素囊括集中在一起,相应的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应该是将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图案、元素等个性特征与内涵精神都展现于整体室内空间表情里。因此,对于博物馆设计来说,其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能够充分的将地域文化特征所包含该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市民的习俗风情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内容都体现到地域设计上来。这些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情怀的,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东西的存在会使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维持长期持续发展延续状态,使民众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更真切深刻的理解。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深深根植于了当地的发展土壤中,通过其特定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形态样式的运用来保证本地区地域文化的代代传承。而不同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土壤与语境也必然孕育出了不同地域博物馆的陈列主题的差异性和室内空间设计精神内涵的区别。博物馆室内各部分空间界面的面积通常较大,使设计者拥有充分的发挥想象空间。不但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在各展厅之间进行地域文化符号、图案的穿插设计以达到主题的一致性,也可以在局部的或者展示的重要部位进行富于变化的点缀提示性装饰以突出鲜明特性。通常对于天棚与地界面的设计处理比较的简洁、概括,以达到整体的统一性,而占据巨大面积的墙界面的设计通常是博物馆室内设计的重中之重,为了使所要应用展现的地域性元素符号统一于一个主基调之下,在博物馆室内空间界面设计中,将高度概括化、抽象化的大块面造型的地域性符号应用在墙界面设计中,以追求一种简洁而富于⑦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24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张力的界面设计感。地域元素符号穿插设计的样式、载体,可以是灵活多变、可简可繁的,壁画、彩绘、雕刻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承载地域性符号的载体。除了以上方式之外,将传统装饰图案和地域性文化符号利用不同材料或者利用现代工艺进行加工设计应用,也能得到令人出奇制胜的空间效果。所以在对地域性符号进行穿插设计的过程中,要开阔思维,从整体把握,大胆采用各种新旧设计手法协调合理运用。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室内设计上,空间界面造型冷峻简洁,利用各类地域元素符号在各个展厅的界面之间进行穿插贯通设计,使整个展室内空间营造出一种统一的肃穆沉静的纪念气氛。使用不同的已逝人像将该空间墙界面布满的方式真真切切的让人触目惊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些最具说服力的照片很好的起到了地域性符号的作用,用最深刻的方式纪念了被残忍杀害的中华几十万同胞,时刻警醒着人们对死难者的永远悼念、勿忘国耻。通过以上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对地域文化经过提炼变形后得到的地域性符号作为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装饰元素,对现代博物馆室内设计中传统地域文化氛围的营造极为有效,可见地域性符号以及装饰图案对于博物馆的地域设计有着很高的实用意义。(三)传统建筑构件的象征与隐喻隐喻与象征之间的关系,我国建筑学家邹德侬认为“象征”和“隐喻”之间的差别仅在于“象征”属于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隐喻”则是语言学的一种辞格。从这两个概念存在着形式上相似性:从象征物与被象征物、本体与喻体两组词语的相互作用来看,都是后者属于前者的反应物。故我们一般也完全可以将设计创作中的“象征”与“隐喻”看作起同样目的的一种设计手法。那么将传统的建筑构件作为象征物或者本体,去象征或者隐喻博物馆室内空间所传达的形式内容,它们之间的核心设计手法都是用一个具体形式去表达传统建筑构件中暗含的精神特质。隐喻、象征作为一种思想上的表达方式,早已被人们熟练地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自古皆有,象征法老权威地位的古埃及金字塔、隐喻人体的希腊古典柱式等等,既表达了人们对君主、自然以及神灵等的崇拜,同时也是人自身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由于采用传统建筑构件元素的使用能够非常直接、有效的反映出传统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时,将传统建筑构件元素运用象征或者隐喻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法。传统的建筑构件如:斗拱、坡屋顶等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建筑元素。伴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发展、现代设计的不断革新,传统建筑构25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件通过抽象概括的手段在现代设计中得到继承与发展。因此,采用对传统建筑构件的隐喻、象征的设计方式已经极为普遍,但其仍然是我们在博物馆地域设计中去传达传统地域文化内容的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最实用方法。所以在博物馆的地域设计中利用象征与隐喻的方式引起观众用图案化的形式在视觉感官上对传统地域文化内容带来无限遐想空间,从而提升了博物馆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的精神氛围与价值水准。目前常用的对传统建筑构件的象征与隐喻的应用方法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对建筑构件的具象隐喻与象征,沿用传统建筑构件的原有造型特征加以隐喻、象征;第二种是对建筑构件的抽象隐喻与象征,以“意”代“形”用抽象形态隐喻、象征传统;第三种是对建筑构件的后现代隐喻与象征,用暗示的手法对其变形、重构。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设计师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中获取了最初建筑原型的灵感,并将其引伸出“拱门”的意向。“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哲学观是整个建筑物所要表达的整体寓意,所以建筑造型采用了方形基底与圆形放射屋顶的体形相结合的形式。方形基底明显含有中国传统建筑大殿高台的意向,威严壮观,让人自然的联想到中国古代高大雄伟宫殿建筑。圆形放射形屋顶则是对汉代铜镜样式的抽象隐喻。同时,方圆之间有包含另一层含义:“方”即四面八方,“圆”意喻了中华文化在循环贯通中源远流长。高耸的拱门竖立四方既有表达了开放的现代精神,又隐喻了汇聚历史的中心。整体设计既紧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一中心主题,又将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扬。(四)地域性色彩的设计应用色彩的设计中具有着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和表现力。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组合,给人的感受也会有很大不同。运用地方传统色彩体现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地域特色与性格是一种非常有效、直观地表现手段。采用当地传统地域色彩,将其应用于相应合适部位,能起到提示传统的作用,合理的色彩运用能给人们以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很直接的凸出地域文化氛围,与观众的心理感受达成共鸣。因此,想要烘托地域文化氛围做好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至关重要。对室内色彩需要总体控制与把握。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整体色彩格调要求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的统一,既不能过分追求统一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也不能单纯为了丰富色彩而使用过多的点缀色而导致空间效果得花哨、凌乱。在博物馆的室内空间中多采用同一色相进行空间的整体设计搭配,选色不宜过多,强调颜色的深浅、冷暖变化,这是因为博物馆的整个室内空间通常较大且对各展厅之间26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的连续性要求很强,选用色相相差较少的色彩装饰,容易达到整体的色彩平衡。但也并非完全过分的去刻意追求这种一致性,有时也需要在空间的重点界面穿插、填充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色彩,穿插的具有代表性的点缀色彩,这时就要求其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强,识别性高,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处,使观众能够快速的对空间的色彩格调产生好感并加深印象。如在河南博物院的整个室内空间中,墙面大面积选用色彩较为沉稳庄重的深青色和富有衬托性的素雅灰白色为色彩主基调,在点缀色彩上,由于土红色是中原出土文物的代表色,因此选用土红色花岗岩做成横向的装饰带,营造出了厚重、深沉的室内氛围,将中原地域特有的文化魅力和面貌展现的恰到好处。(五)材质的地域特色设计手法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国家和地区,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都有不同代表性的典型材质。人们内心通常倾向于对博物馆室内空间历史文化特质与材料运用的统一。怎样把这些地方传统材质运用到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来,并用它唤起观众传统文化的回忆,搭起与观众沟通的情感桥梁,又能满足现代设计的各种需求,是对设计师的一个大挑战。科技的发展,促使了各种新型材料不断呈现。在材料、技术、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现代材料广泛取代传统材料的使用似乎已然成为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现代材料去体现城市博物馆传统地域文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玻璃、金属等现代材质在当今众多的博物馆设计中被大量应用,既展现了现代美感又不失整体的传统特色。这是由于不同的材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给人以形成的固定特殊心理感受这一感觉特性所造成的,比如红色木质材料墙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岩石材质怎通常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沉稳。不同的材质能使得人们通过其感觉器官对材料反馈出特定的印象,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新材料在地域特色表述上的不足。现今很多博物馆为了能体现其现时代性一面,或是为了满足在功能上的合理有效展示,需要对现代性的材质广泛使用,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会把这些现代材质融合于传统设计形式之中,将现代材质用传统语言表达出来,让观众在现代化材质遍布全馆时,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丝传统文化精神蕴含期间。但是,运用现代材质来再现传统文化,也并非只是单一的模仿、复刻,而应该是提取精华,继承传统精神创作的理念。博物馆材质的运用原则应当是在利用代表着地方材质的素材的时,还应力求开阔的视野,抓住地域特色的神韵,赋予它新的文化特质与内涵。这就要求设计师从传统文化的材质原有属性和不同材质独有感觉特质出发,运用现代材料从27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更高、更深层次上来把握传统精髓,赐予空间与环境以独特表情,使空间环境独具风采,从而对地域设计形式发挥积极的作用。怎样将材料合理的运用并很好的表达出传统文化内涵,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法进行处理:第一种是对传统材料的传统运用,即直接将传统材料通过传统的形式运用于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可以最直接、最深刻的唤起人们对传统的记忆;第二种是将传统材料与新形式相结合,主要是通过运用传统材料这一媒介,将新形式延续发展到传统形式的过程中,在设计中少量恰当的使用能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让人耳目一新之感;第三种是将现代材料与传统形式相结合,将旧的传统形式改造呈现出新的面貌并赋予它新的功能,既可以突出重点主题又能展现个性化一面,使传统形式得到不断的延续、传承与发展。因此将传统材料更原汁原味的使用、将传统材料移植于现代形式中来,或者将现代材料作成传统样式,这些处理手法在博物馆设计的整体或细节空间内的运用,都能最大限度表达传统意向。(六)室内造型的地域特色设计不同的地域文特色化决定了室内空间设计造型的不同,且博物馆的内部造型设计是做室内装饰设计最基础的环节,因此,博物馆室内空间装饰造型的设计运用就显得非常关键,博物馆室内造型设计作为建筑风格在室内空间中的延续。其在展现地域文化的优势性在于,它相较于色彩、材质、元素图案以及隐喻象征手法的平面化、抽象化表达,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立体空间形态传达给人一种最直接的亲身感受,更重要的是能直观体现该博物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发展的精神特质。在满足其展示功能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求变,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诠释传达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又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例如河南博物院的建筑外形采用了“金字塔”状的造型,其外观设计灵感原型源于中原传统建筑元代观星台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夸张。在建筑表面隐喻设计了青铜器中的乳纹钉图案。同样在室内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很好的将建筑外观的文化内涵延续进来,序厅及中央大厅的列柱造型明显同建筑外观造型进行呼应衔接,中央大厅的柱子采用了传统八角形式,柱基内收,柱帽向外打开等处理造型的方法,在改善柱身比例的同时加强了体量感,并且是对建筑外观造型延续的有意处理。其室内空间造型的对建筑整体风格意向的延续设计实质上是对河南地域性文化的一种延续,更是对河南的独特地域文化形式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发扬广大。从以上的实例分析之中可以体会到,脱离了对建筑延28n第四章现代城市博物馆的地域特色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续继承的室内造型设计是片面的、零碎的,孤立的。优秀的室内造型设计必须依托于建筑的整体风格意向之下。室内空间造型对建筑整体意向的延续客观来讲正是地域文化在空间细部设计的内容中的体现。由于装饰造型体现在细部设计的各个方面,贯穿了整个设计过程始末,同其他各方面细部设计内容存在着交叉的关系。是博物馆在地域设计中满足观众基本的视觉需求、实现人文关怀以及传达文化内涵的基础性设计。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地区间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便利与频繁。博物馆在整体与细部的室内设计上对地域特色文化和时代精神特征的表达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设计的一个必须考虑的内容。由于细部的色彩、材质、元素图案、室内造型等,与空间整体设计的宏观概念与主导方向方面存在着主导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本章将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内的整体设计应用方法与空间细部设计的应用方法结合实例分而论之,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9nn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一、项目概况洛阳市东临虎牢,西据崤函,南望伏牛,北依太行,自古有“山河拱戴,形胜甲于天下者也”的美誉。经历从夏、商、周到汉、魏晋、隋唐前前后后十三个王朝,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是华夏民族早期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被看作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中心,形成了古老深厚的河洛文化。洛阳博物馆新馆作为承载洛阳古都河洛文化传承、复兴与发扬的重要载体,是洛阳市的一项重点文化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期待与关注。二、总体设计定位由于博物馆自身所肩负的文化责任,设计者进行在创作设计时力求将城市文脉肌理与文化内涵融入博物馆建筑与内部空间的形象中,打造成一个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图标”。新馆选址于新老城之间的洛河南岸,周边遍布大量隋唐坊区遗址,场地受15米限高控制,设计方案的确定就自然受到了场地制约并受历史意象、地域文化影响。场地限高的制约决定了其扁平伸展的建筑体量。不同的历史造就自身别样文化。对历史意象的把握也就相当于对地域文化的尊重。设计者历史意象准确把握的基础源于对历史的宏观认知,对于洛阳这座有着古老、灿烂、丰富文化的特殊城市,其经历过无数次的崛起乃至鼎盛但又在无数次毁灭打击中的没落衰败,潮起潮落中蔓延、包容成了一种“虚空”状态的历史文化特质,并最终造就了洛阳城厚重的总体历史意象和文化内涵。因此,设计师并没有从某一个特殊历史朝代的文化特征去作为主要参考借鉴,力图从其历史发展的整体主线出发,将洛阳历史上经历的不同朝代看做整部厚重历史的平等组成部分,不偏向于某个具体朝代的建筑形制。从概念的异相转换中力求探索一个新的可以囊括整个洛阳城市文化特质的空间形式。在此概念思维的引导下,将扁平体量的博物馆建筑塑造成一个遗址考古现场,内部空间则意图通过一系列空间的呼应与衔接来暗含“虚空”的概念主题。31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三、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地域特色研究应用分析(一)洛阳地域文化——“河洛文化”概述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核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河洛文化发端于“河图”、“洛书”,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历代的以农耕经济为中心的物质文明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政治和精神文明。包括了凝结远古先哲神秘想象和超凡智慧的“河图”“洛书”、《周易》、《尚书》、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周公礼乐制度、恢弘质朴的汉代经学文化、玄远自然的魏晋文学、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宋明理学以及与儒道思想互结合的佛家文化等等。我们无法简单用其中一个特点、某一朝代去代表洛阳地域文化总体特质,总结起来大体有一下几个主要特征:根源性,作为“天下之中”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奠定周公历史地位的制礼作乐在洛阳完成,《尚书》中最重要的周初各诰发表于洛阳,老子曾任“周之守藏史”,佛教在中国最早落脚于洛阳;主流性,河洛文化不能被看作简单地域文化,它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儒、道、释所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均是在洛阳完成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洛阳,《史记》、《汉书》成书洛阳,司马光洛阳潜心十五载完成了《资治通鉴》;多元性,这种多元化体现在洛阳城市文化印记上就是一种包容性,一种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人文性,作为古都的洛阳,其政治色彩相对较淡,在文化和自然的特色上更为引人关注,给人自然闲适之感,提及洛阳,更多使人联想到太学、辟雍,是班固、蔡邕等人的儒雅,是李杜二圣的初次相逢,以及白居易的归隐,富贵高洁的牡丹更是增添了洛阳城浪漫气息。(二)洛阳博物馆新馆空间布局流线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布局采用了方形圈层组合结构,内、中、外三层结构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内圈为博物馆核心空间,中圈为展陈区,外圈为内部工作区。功能分区合理、明确,传统主展厅、临时展厅、研究用房、会议用房等之间可分可合,能够取得最佳的空间使用率和良好的运营效果。圈层间的通路很好的解决了人货分流、以及消防需要。参观流线大致为观众从东面入口广场开始,观众沿水边路径自东向西走至博物馆中轴线位置,继续按路径将观众引接到龙尾道,并在此参观路线略向南转,沿龙尾道逐层上升,在略微下行,至此进入馆内序厅——河洛庭,后继续沿龙尾道先前行走进入九32n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州堂大殿,从大厅西北侧开始展览的第一站,接着向西南侧继续沿另一边连桥转入二层的六个专题展厅进行参观,最终将一个如遗址般的巨大屋面呈现给观众,至此参观结束。图5-1洛阳博物馆新馆一二层平面布局图(三)洛阳博物馆新馆整体设计的地域性研究洛阳博物馆新馆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相互连系,组成统一整体,主楼为对外开放区共有两层,一层为序厅、主厅、基本陈列厅等,二楼为六个专题展厅;附楼主要作为内部办公区共三层,附楼以覆土地景建筑的形式,自然的与大地衔接为一体,承托着主体展馆建筑。建筑造型为以中华文化的圣殿、高台为原型,又如大鼎屹立,寓意为“定鼎洛邑”,并在对屋顶的设计上,依照功能差异将其巧妙的划分出13个部分,各部分间连绵起伏,传达出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独特恢宏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气象。而在建筑墙体界面与屋顶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采光孔及屋顶天窗,组合一起犹如一个巨大的遗址场,既丰富了空间界面层次,满足了采光功能,也在隐喻着洛阳这座古老城市在遗址中的繁盛与衰败。整个建筑又以简练整体的地景建筑形象展现出来,作为中轴线的龙尾道由东面入口广场开始延深入建筑内部,并以数条转折有致的放射状槽型通道做丰富补充,暗示出了既简洁又丰富的空间内涵,很好的用现代思维与手法诠释出传统地域文化内涵。设计者通过对隋唐时期洛阳宫城遗址处于整个洛阳城偏西位置的布局形式研究,把博物馆的主轴线及主入口置于其正中偏西侧,在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中除了正南偏西主轴线上的主入口之外,在博物馆建筑的四面都设有开口连通,立意通过纵横网格坐标定位于这个原点,隐喻华夏文明自发源地向四方传播。相对于偏西的主轴线设置,设计者33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将抱守中原鼎的九州堂大殿沿轴线置于博物馆建筑的相对中心位置,由这个中心向外部层层辐射、扩展,既丰富了整体空间的层次感又暗含了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中心发源地的传播与汇聚之意。(四)洛阳博物馆新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研究图5-2洛阳博物馆新馆建筑全景图1.序厅——“河洛庭”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河洛庭作为序厅是观众参观流线的起始点,预示着展览序幕的拉开,由中轴线——龙尾道引导连接,深入到建筑的入口方始到达。序厅的设计延续了建筑外部形体特征,并对整个室内空间设计的基调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它严格遵循对称与轴线的控制,方正规则的空间布局给人强烈的秩序感,序厅同时起到了对称与不对称空间过渡、对比的作用。隐喻了“华夏之门”的意象。图5-3洛阳博物馆新馆序厅河洛庭顶面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天窗,为庭内引入一方纯净蓝天,在庭内抽象而成的太极图式中放置黄土与净水,意指大地,这样观众在进入大厅参观时不自觉间已形成了“天、地、人合三者合一的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核心理念。序厅空间内墙地一体的浅咖啡色洞石材质将室内空间显得极其纯净简练、层次分明、清晰明确,蕴含了一种“虚空”之感,虽为现代材质,但通过隐喻、界面处理等手法也很好的传达出了传统的地域文化特色。序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个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前奏,它为整个室内空间的特征定下了一个基调。通过上述分析,大致得出以下三条结论:首先,序厅的设计通常是对整体建筑语言与内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延续,并依此为基调过渡、延伸入中央大厅乃至各34n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个展厅之中,也就是强调了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表达;其次,运用现代建筑装饰材料将抽象提炼后的河洛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融入其中,将现代材料与传统形式结合,让传统形式呈现出新的面貌,使传统形式获得延续与发展;最后,它初现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核心理念。2.中央大厅——“九州堂”的地域性设计研究九州堂是博物馆的中央大厅,是整个博物馆各空间序列的高潮点,是核心空间的核心。设计师并未将中央大厅置于建筑几何中心,而沿主轴线位置稍偏向西一侧布置,大厅东北侧围合出一个L形布局的过厅以达到延伸空间、疏散人流的目的。非对称的灵活空间布置与序厅强烈的对称秩序感遥相呼应,形成反差,达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虚空”中又包含着内在的动势。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方形大厅空间的四角处设置庭院和天井,并将中央大厅内处于对角线位置的视廊同其外的庭院打通相连,将美丽的庭院景观引入大厅内,使得中央大厅空间更具纵深感与层次感,使中央大厅空间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更添了一份文化情趣。此外,中央大厅依照其空间形态在采光设计上同样以非对称特征布置,以达到空间与“光”的协调,以光作为节点自然引导各空间转承启合,其空间内同序厅一样同为墙地一体的洞石材质,包括界面的造型、切割以及设计语言的整体风格都保持了与序厅的一致,使整个室内空间层次清晰明确,连续为统一的整体。大厅内外两侧分别为中原鼎的外界面和联系一、二层展厅的连续坡道,内外两侧相映坡台起伏、连桥穿插、天光倾洒,形成了水平展开的公共动线与众多的互动视角。图5-4洛阳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并最终形成了空间与光协调相生的园林意向、凝重建筑外观与“虚空”的内部空间相融、传统的中轴线与非对称空间布局的结合,营造出一个凝重、动感的现代博物馆空间。35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中央大厅作为整个洛阳博物馆新馆室内核心空间之核心,是连接各个展厅的公共枢纽,通过大厅向西北侧进入展览序列的起点,进入一层展厅,去直观感受河洛文化之魅力。由于博物馆的方形圈层空间结构,各展厅是围绕中央大厅布局而成,观众观展结束后必然要再次回到中心,重新回味九州堂大厅古老厚重的河洛文化气息。在对九州堂中央大厅分析研究,得出了几点结论:首先,传统建筑语言、元素在整个室内空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延续。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开阔设计思维,从空间整体、细部进行设计以体现地域特色。3.展示陈列厅的地域性设计研究占据博物馆大部分区域的展陈区,采用放射式的布局方式,分布与中央大厅四周,一层空间环绕主厅从西向东分别设置的展厅为:一个临时展厅、三个河洛文明展厅和古代石碑馆。之后由此上入二楼,二层空间设有五个专题陈列室和三个临时展厅,五个专题陈列室分别为:宫廷文物馆、唐三彩馆、汉唐陶俑馆、书画馆以及洛阳珍宝馆。各个展厅的设计在装饰色彩、辅助材料、造型及陈列形式的使用上严格与展厅主题相一致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烘托气氛,风格各具特色,但力求馆内空间整体界面主体材质、装饰造型上的协调统一。不同展厅结合其图5-5洛阳博物馆新馆展厅——石碑馆相应的展示文物,对其所处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元素、形式的内涵、韵味进行分析、提炼、抽象、变形设计处理,并运用于相应的展陈空间。从展陈空间布局设计到个展厅空间界面的处理,从色彩、材质的搭配到室内装饰造型处理等等都把提炼后的地域文化元素合理运用在相应的展陈空间,恰当的体现了各个历史阶段洛阳地域文化特征。这对洛阳“河洛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以上分析阐述,得出结论: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设计应该围绕展示主题为中心,将展陈设计定位于烘托性、背景式的设计,依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文化内涵特质从中准确把握提取出设计语言、符号,采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已到达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展陈空间的地域文化氛围,满足观众的审美性需求和文化归属感。36n第五章实例分析:洛阳博物馆新馆洛阳博物馆新馆作为装载古都历史文化的容器,将洛阳博物馆新馆定位成大地标志景观。总体看,设计上集中体现了轴线定位、中心辐射、圈层结构的概念,不仅很好的延续解读了洛阳河洛文化、遗址文化以及古城文化的脉络与内涵,同时运用现代手法、合理处理内部功能整合与空间塑造。37nn结语结语随着国际间的交流的快速频繁,社会的世界性日益增强,现代化的潮流与继承自身地域文化的思想趋势同时存在,趋同化现象下对地域性特色的追求,是现代设计文化不可忽视的必然发展趋势,设计师们正努力从“国际式”设计文化的单调乏味中挣脱,在博物馆建筑及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各国人们已经越来越有目的地从在设计中自觉地去发掘带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并在追求文化的民族特性和地域性的同时开始转而寻找自己的新道路。本文对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综合应用型研究属于室内设计领域中的一部分,因此,室内设计中的很多设计理念、原则、手法同样也适用于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并依此为基础,探讨性的对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提出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方法等,作为研究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地域性设计的基础,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于现代室内设计中,把对地域文化的表达作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指导其设计理念,整合入其具体的设计手法之中,在准确把握、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精神特质的原则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博物馆的展示主题,依照不同室内空间形态对博物馆进行设计创作。同时也需要符合当地文化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不立足于此,就无法体现当今时代发展面貌,或者超出了城市本身的承受范围,这样又会反作用的阻碍未来城市差异化进程。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的地域文化的独特气质以及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资源,立足并传承地域文化传统,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时代性、创新性,追求设计对人文、情感的关怀,争取创造出更为优秀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作品,这对我们现今的博物馆设计,乃至整个城市的设计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潜藏价值。39n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王宏鈞.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0-121.[3].王朋.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11-16.[4].杨旭明.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导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20-221.[5].艾进.中国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开发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5-37[6].陈易.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邹瑚莹,王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谭秋华,潘沁.展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9.[10].王娟民.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杨海中.图说河洛文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13-14.[12].之文军等.时代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3].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论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7.[14].方进,白果,龚恒.材料构造形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高履泰、蒋仁敏.建筑色彩原理与技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二、期刊类:[1].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北京:中国建筑信息,2001,36:35-39.[2].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北京:建筑师,2004,5:45-56.[3].严峰.讲述特点鲜明的地方历史—地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设计定位[J].北京:博物馆研究,2008,2:14-17.[4].陶海鹰.和而不同—论博物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北京:设计,2012,2:104-105.[5].邹锋.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点与形式研究[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8:100-102.[6].黄海燕.当代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开发[J].重庆:包装工程,2011,10:117-119.[7].任函.地域设计理念的哲学解读[J].长沙:中外建筑,2009,1:70-72.[8].朱翔.地域设计文化浅析-寻访徐州地域设计文化[J].北京:装饰,2002,11:53-54.[9].邱海东.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地域性研究[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6:86-88.[10].马小川,杨茂川.室内设计与地域性材料[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3:112-114.[11].傅晓霞.苏州博物馆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J].福州:艺术·生活,2010,6:55-56.41n城市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12].庄巧玲,金磊.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表现形式的研究[J].长沙: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6:18-19.[13].李立.遗址·空间·转换—洛阳博物馆新馆[J].南京:室内设计与装修,2011,1:18-23.[14].李立.历史的凝思—洛阳博物馆新馆建筑创作[J].北京:建筑学报,2010,4:57.[15].王扬,窦建奇.洛阳博物馆设计撰述[J].武汉:华中建筑,2008,26(9).[16].李立,王文胜,高山.洛阳博物馆新馆[J].沈阳:城市环境设计,2011,Z2:350-355.[17].何镜堂,王扬,张振辉.地域性背景下的建筑叙事—宁波帮博物馆设计[J].广州:南方建筑,2012,3:55-61.三、论文类[1]赵茜.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2]张毅.对博物馆建筑中地域性符号的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2.42n致谢致谢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会想这三年的求学历程,心中良多。感谢河南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感谢我的导师倪峰教授。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三年来,倪峰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李建设、徐刚老师,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们谆谆教诲、耐心指导。论文从选题到定稿,自己也曾深陷穷思的境地,由于笔者自身的学术水平有限,虽经过多次修改,但还存在很多谬误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尊敬的老师予以批评、指教。最后,对参加本次论文评审、答辩的老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感谢!吕鹏吕鹏2013年05月4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