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室内设计中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

室内设计中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ResearchOfTheSpaceFunctionalTransformationInInteriorDesign作者姓名:张冰学位类型:学历硕士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导师及职称:陈新生教授2013年03月n合肥工业大学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答辩委员会签名:(工作单位、职称)主席:委员:导师: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合肥工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n室内设计中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摘要我国正处在一个通过经济转型来带动社会发展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拆除或新建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程,这两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期内带动地方经济,让我们的城市出现快速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城市文脉和空间肌理。随着人们对于旧建筑的重视,人们对于旧建筑的研究日趋深入,各种理论和成功的案例络绎不绝,如英国的泰德美术馆的改造、上海新天地的改造再利用、北京的798艺术区的改造等等,人们对于产业性及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观念正在日趋加深。与此同时,现实社会中却存在这样一批临时性建筑,其建筑本体的内部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它们的建筑寿命却没有结束。此类建筑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性与历史性建筑,并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它们所面临的命运就是拆毁并且重建。在众多建筑群体中,为“特殊功能需求”而产生的临时性建筑虽然不具备浓厚的文化气氛,但其自诞生之日起就记录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座城市记忆的特殊载体。生存问题和室内环境问题的日益加深,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设计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出路,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需要更加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这同时就要求设计师对那些内部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使用寿命还没结束的建筑,对其室内空间的功能进行转型和再利用。基于前人对于产业型及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写作主要是在对国内外产业性建筑功能转型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注意对于一些前期作为临时功能性的建筑,后期对建筑空间功能进行转型再利用的研究。论文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论文从当下建筑空间功能再利用作为出发点,以国内外建筑空间功能转型案例研究为基础。根据国内外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的再利用,探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归纳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方法,并且根据实例分析论证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设计方法可行性。通过功能转型赋予建筑空间新的景象与体系,带给建筑以新的生命力,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此提高临时性建筑在公众之间的关注度。本文通过对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期望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启示。关键词:临时性建筑;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可持续发展;再利用nFunctionaltransformationoftheinteriordesigninspaceABSTRACTChinaisinaneconomicrestructuringtoboostsocialdevelopmentperiod,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topromotetheacceleratedprocessofurbanization,removalornewwaystocompletetheproject,twowaystostimulatethelocaleconomyintheshortterm,sorapidchangestothecity,butatthesametimewealsolostalotofthingsthatwecannotget-theurbancontextandtexturespace.Withtheattentionoftheoldbuilding,theoldbuildingisbecomingmoredepth,thevarioustheoriesandsuccessstoriesaredoing,suchasthetransformationofBritain'sTateModern,thetransformationofShanghaiXintiandireuse,Beijing798ArtDistricttransformationconceptforindustrialandhistoricbuildingconservationandreuseisbeingincreasinglydeepened.Atthesametime,intherealworldbutthereissuchanumberoftemporarybuildings,buildinginternalfunctionsofthebodyisnolongerabletomeettheneedsofpeople,butdidnotendthelifeoftheirbuilding.Suchconstructionisdifferentfromthegeneralindustryandhistoricbuildings,doesnothavearichculturalheritageandthehigherthevalueofhistoricalresearch,highlydevelopedinthecontextofthetimes,theyfacethefateofthedemolitionandreconstruction.Manyconstructiongroupsinthetemporarybuildingsforspecialfunctionalrequirementsdonothaveastrongculturalatmosphere,sincethedateofbirthhavebeenrecordedwiththecourseofdevelopmentoftheeconomyofthecity'sscienceandtechnology,isamemoryofthecityspecialcarrier.Withthedeepeningofthesurvivalissuesandindoorenvironmentalissues,hasgivenusawake-upcall,letusrealizethattheindoorenvironmentdesig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sthebestwayouttosolvethisproblem,inthecontex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peopleneedtopaymoreattentiontotheprotectionof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recycling,whichrequiresthedesignersofthoseinternalfunctioncannotmeetthedemandforpeople'slives,butnottheendofthelifeofthebuilding,itsinteriorspacefunctiontransformationandre-utilization.Basedonpreviousresearchreuseforindustrial-typeandhistoricbuildings,thethesiswritingmainlyfocusedattentiononthebasisofthestudyofthetransformationofdomesticandforeignindustrialbuildingfunctionforsomepre-astemporaryfunctionalbuilding,latetransformationreusestudyofthefunctionofthebuildingspace.Writingessaywritingquestions-analysisoftheproblem-theproblem-solvingnideas.Paperrecyclingfromthecurrentbuildingspacefunctionasastartingpoint,research-basedfunctionaltransitioncasestodomesticandforeignarchitecturalspace.Athomeandabroadforthere-useofthebuildinginteriorspacetoexplorethetheoreticalbasisforresearchandspacefunctiontypeoftransformation,summarizedthebasicprinciplesofthetransformationofinteriorspacefeaturesanddesignmethods,andfeasibilityofdesignmethodsandinstanceanalysisargumentindoorspacefunctiontransformation.Byfunctionaltransformationgivenscenewiththesystemofnewbuildingspace,bringthebuildingwithnewvitality,soastodrivethedevelopmentofthecity,inordertoraisethetemporarybuildingbetweenthepublic'sattention.Inthispaper,thespacefunctionaltransformationstudiesconcluded,expectinthefuturedesignpracticetoprovidesometheoreticalguidanceandinspiration.Keywords:Temporarybuildings,Indoorspace,Functionaltransform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Reusen致谢时光荏苒,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研究生的三年生涯,又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辛酸、有感动。在这期间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更主要的是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的老师和同学,也许人生会有许多个三年,但是我相信,能像研究生期间这样如此精彩的时刻将一去不复返。论文撰写的顺利结束,离不开我的导师陈新生教授的精心指导,从论文的框架到资料的收集,一直到论文的顺利结束,陈老师一直给予耐心的教导,正是陈老师的启发和教导,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时陈老师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此谨向陈新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李早教授、陈刚副教授、郭凯教授、陈宇飞副教授、陈宇飞副教授、李俊峰副教授、李学斌副教授、曹昊老师、胡晓凤老师等诸位老师在研究生期间,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舍友们,他们是吴奇、方涛、王峰,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女朋友陈梅,她在我的论文写作时辛苦的照顾我,给予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王鲁华、陆颖异、杨东山、吴晗、杜冰、江明荟、卢明慧、周畅、陈高伟、胡韫韧、刘雨虹等同学在我研究生期间给我提供的帮助,陪我度过了研究生三年美好的时光。最后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坚持和相信,我才能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伟大,我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努力工作,孝敬他们,尽好一个儿子的责任。n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21.3文献综述................................................................................................31.3.1国外研究现状..................................................................................................31.3.1国内研究现状..................................................................................................41.4相关概念界定........................................................................................61.4.1功能转型..........................................................................................................61.4.2临时性建筑......................................................................................................61.4.3可持续发展......................................................................................................61.5研究的内容与方法.................................................................................71.5.1研究内容..........................................................................................................71.5.2研究方法..........................................................................................................91.6.研究框架.............................................................................................10第二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相关研究理论.................................................122.1空间功能转型的理论依据...................................................................122.1.1内部空间改造与“新陈代谢”理论.................................................................122.1.2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132.1.3行为建筑学理论............................................................................................142.1.4解构主义理论................................................................................................152.2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162.2.1空间对象的变化............................................................................................162.2.2空间尺度的变化............................................................................................172.3.1空间元素的增减............................................................................................192.3本章小结..............................................................................................21第三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及方法.....................................................233.1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233.1.1人性化设计原则............................................................................................233.1.2经济合理性原则............................................................................................243.1.3技术可行性原则............................................................................................253.1.4可持续发展原则............................................................................................253.1.5生态化设计原则............................................................................................27n3.2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设计表达方法....................................................273.2.1尊重原始空间...............................................................................................273.2.2空间功能的置换...........................................................................................273.2.3空间的重新组织............................................................................................293.2.4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与多学科的交叉...........................................................303.3本章小结.............................................................................................16第四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实例分析............................................................344.1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空间功能转型分析.............................................344.1.1项目概况........................................................................................................344.1.2后期空间功能转型........................................................................................354.1.3总体评价........................................................................................................354.2铜陵市房地产售楼处空间功能转型分析.............................................354.2.1项目概况........................................................................................................364.2.2后期空间功能转型........................................................................................374.2.3总体评价.......................................................................................................404.3本章小结..............................................................................................16第五章空间功能转型的发展趋势................................................................415.1对策与建议..........................................................................................415.1.1强化人们的生态环保、再利用的意识........................................................415.1.2制定健全的条文规定....................................................................................415.1.3建立健全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425.1.4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425.2空间功能转型的发展趋势...................................................................445.2.1空间功能转型意识的变化............................................................................455.2.2转型方法的变化............................................................................................455.3本章小结..............................................................................................45第六章结论................................................................................................466.1主要研究结论......................................................................................466.2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47n插图清单图2-1上海世博会中南美洲联合馆.........................................................................13图2-2印度Belapur住宅区.....................................................................................14图2-3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17图2-4新加坡NewMajesticHotel............................................................................18图2-5Konditor&Cook面包店.............................................................................19图2-6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19图2-7空间形态.........................................................................................................20图2-8苏格兰故事讲述中心.....................................................................................21图2-9极少元素的表现.............................................................................................22图3-1环形设计方便人们参观.................................................................................24图3-2经济的合理性.................................................................................................25图3-3技术的可行性.................................................................................................26图3-4生态化设计.....................................................................................................27图3-5上海世博会企业馆.........................................................................................29图3-6英国威尔特郡的军事飞机机库.....................................................................29图3-7德国汉堡商会.................................................................................................30图3-8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新图书馆.........................................................................31图3-9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立面图.............................................................................32图3-10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盖里设计................................................................32图3-11法国里尔美术馆...........................................................................................33图4-1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35图4-2伦敦碗的五个环状结构.................................................................................36图4-3售楼处一层平面图..........................................................................................37图4-4地理位置.........................................................................................................37图4-5售楼处大堂......................................................................................................38图4-6售楼处沙盘展示区.........................................................................................38图4-7多媒体展示......................................................................................................39图4-8托斯卡纳艺术长廊.........................................................................................39图4-9洽谈休息区.....................................................................................................40图4-10VIP签约室和休闲书吧.................................................................................40图5-1KunsthulleLPL.................................................................................................43图5-2新材料带来的新空间.....................................................................................44图5-3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44图5-4照明设计带来的思路.....................................................................................45n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引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通过不断的扩充其体积、增加城市的容量来达到城市的扩张,这就将城市引入一个不断更新的发展阶段,使的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城市结构更新的过程中,一些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没有终结,但是它的使用功能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对于这类建筑摆在人们面前的就是拆除或者是保留,或者是进行功能转型再利用。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使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求我们既要满足我们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产生影响,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和更新的城市尤为重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采用新建与功能转型并举的设计方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既可以合理保护城市文脉,促进城市的发展,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更新的过程中,有很大一批临时性建筑,相对于永久性建筑,临时性建筑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段的需求而产生的,当这一时段结束的时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也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如奥运场馆、世博会场馆、售楼处等,这些建筑的使用需求在活动结束后会急剧衰退,供给过剩的出现,使它们难免陷入萧条的危机,面临债务和经营的双重挑战,这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国际性盛会举办的是否成功的评价,不仅要看在举行活动期间的情况,更要看活动结束后对城市或者国家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后续效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物的内部功能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变化,以此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只有将内部空间的功能与使用对象的需求相吻合才能延续建筑物的自身价值,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它继续得到延续和保存。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空间作为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文的主要核心,在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中,空间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同时可以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效果,本文通过结合不同的功能需求来分析空间的变化,总结对空间产生变化1n的因素,平衡空间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来研究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认知更多的是倾向于高大、永久存在,这类建筑物的形象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建筑一直都是“恒久不变”的代名词。但是最近几年的变化却证明了临时性建筑也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如奥运会场馆、世博会场馆、售楼处等,临时性建筑具有不可辩驳的优势,满足了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功能需求,适应了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社会的需求,同样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相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筑是不变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空间的功能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求,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旧建筑的改造对临时性建筑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影响,临时性建筑也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见证,这同产业型建筑的改造具有相似的情况,可以考虑将重视时代的特征与历史直接对话,通过将内部空间的穿插重组,改变空间的格局,直接加入流行元素等等,或者将建筑改造为公益性的建筑,使其得到更有意义的保护。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待临时性建筑的态度与实践方法上。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不仅需要可持续的建筑,更加需要可持续的室内空间环境,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还没结束时,根据使用对象的需求,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转型再利用,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浪费和破坏。论文的研究是在总结人们对于旧建筑室内空间改造的基础上,总结旧建筑改造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而对临时性建筑的内部空间功能的转型进行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结合国外的实例分析和作者本人参与项目的分析,来进一步总结人们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对象针对的是那些临时性的建筑,在它们临时功能结束后的再利用,这样的建筑有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建筑和一般性建筑,对待前者,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效仿西方国家采用修复或者异地重建或根据使用对象的变化进行适当的空间改造,对于后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对象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转型。本文通过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得出对待临时性建筑室内空间的态度,从而提供一个设计观念,帮助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兼顾此观念解决实际问题。1.2.2研究意义探讨临时性建筑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临时性建筑作为特定阶段出现的建筑,是城市发展进步的见证,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观。如果是因为它的临时功能的结束而将它单纯的拆除,是难以长期为继的。根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临时性建筑的后期使用,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它临时性功2n能结束之时也就是它的空间功能转型的正式开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建筑物的先天条件,对建筑进行合理恰当的应用,这样操作工程量可以相应减少,操作性强,同时降低成本和维护费用,起到了尊重空间,保护建筑环境的目的。其次,有利于临时性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城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对于一些使用率极低的临时性建筑,它们的使用功能已经降低,但是建筑的寿命却没有结束,如果就此拆除,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使用寿命还没结束的临时性建筑,对于它们最好的命运就是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根据使用对象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改造再利用,满足使用对象的需求,打造一个贴近人们生活的新中心。再次,适应了当下人们对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现代建筑思想的发展。人们对于临时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可以很好的促进先进科学技术与前人建筑思想的融合,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来诠释过去。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提供一些满足临时功能的建筑,而我们也需要在可持续的背景下研究设计这些临时性建筑。人们对于临时性建筑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可以让人们达到一个理论层次,让人们在空间功能转型中获得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空间,让建筑更加贴切的融入我们的生活。最后,鉴于国内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方面的研究和论述较少,而临时性建筑的更新和利用尚不是我们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和成果不多,加上时间仓促,论文在全面性和实例论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本文可以为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增添一些新思路,引发相关人士的思考,引起更多人对于临时性建筑再利用的重视。1.3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现状英国的格雷姆•布鲁克(GraemeBrooker)和莎莉•斯通(SallyStone)合著的《再生建筑元素》,作者带给我们一种清晰易懂的带有启发性的再生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方法。书中研究的重点是空间中的元素,内容涉及设计的方法、功能上的需求、制作的材质,当然还有尺度。同时,通过对元素及其与所在建筑空间形成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方法的合理性。有目的设置的元素可以为建筑提供一个关注的焦点或者某种韵律,以此来控制参观的流线和表现空间的尺度。无论是在现存建筑还是新建筑中,文脉与环境、空间形状与尺度、自然光线与人工光源的利用、物质与视觉的联系,以及建筑的局限性等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总之,对要进行设计的建筑空间进行仔细分析,可以为设计师创造新的空间提供很多线索。3n意大利有机建筑学派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的《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一书中明确提出,建筑不等同于一般的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也就不能用它们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建筑,建筑区别于其它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空间,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赛维又评价了历代建筑在空间上的演变,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建筑学体系。约翰•派尔(JohnPile)的《世界室内设计史(原著第2版)》通过叙述6000多年来有关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内部史话。他指出室内设计室内有明显的范围和领域的范围的,在这个领域内,构造、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技术和产品设计都是交叉重叠的。这些方面在室内设计中通过错综复杂的搭配,编织出了一片迷人的叙事诗,从原始的穴居、神庙,经过哥特大教堂和文艺复兴府邸,直到19世纪巨大的市政空间和现代摩天楼的精美内部都是如此。日本高桥鹰志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主要讲了设计行为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设计师们的设计方案与构建建筑空间范畴中,实际行为也是空间的同义词。作者沿着这个独特的视角,从我们身边向外扩大的各种空间尺度标准开始,对包括时间、信息纬度在内的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空间设计进行一番尝试,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领略到环境与行为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空间设计。(美)费莉西娅·艾森伯格·莫尔纳(FeliciaEisenbergMolnar)编著的《LOFTS改造与更新设计——城市居住的新设想》,指出,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进程中,一些产业性建筑,如旧厂房因为具有开敞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浓厚的文化沉淀等原因,被再利用,改建成loft空间,作者通过介绍纽约、伦敦、东京、米兰等主要城市的产业性建筑改造为Loft,通过大量的图片带给我们一个理念,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主义简单的装饰,就可以在产业性建筑中创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空间。1.3.1国内研究现状陆地的《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介绍了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对待建筑保护的观念和态度,及其在方法上的沿革。以历史性建筑保护再利用为重心,以旧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研究背景。作者首先通过对历史性建筑的分析,分析现在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问题。然后通过结合国内外对于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最后,对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可行性的方法,并且引导人们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阳建强和吴明伟编著的《现代城市更新》,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史,并且总结了城市更新的基础理论分析了城市的更新模式,指出了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旧居住区的整治与更新,城市中心区的再开发与更新,历史文化区的保护与更新。作者对城市的更新的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且结合一些实地的调查,来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城市更新的历史发展。4n高祥生主编的《建筑环境更新设计》,本书较系统地阐明建筑环境更新设计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作者通过对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功能更新的影响以及建筑环境更新设计的现实意义。接着阐述了建筑室外环境更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建筑室内环境更新中有关建筑空间、平面、层高及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事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更新设计。最后对建筑环境更新设计中的有关设计通则和法规进行了摘要。作者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的阐述了建筑环境更新的方法,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启示。梅季魁先生的《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之中讲述了现代体育场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体育馆的设计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设计初衷与现实使用之间的差距很大,实际的使用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作者在总结现代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呼吁大众关注场馆的后期再利用。魏丹的硕士论文“空间的适应性研究——以旧建筑再利用为例”,作者通过对大量的旧建筑再利用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旧建筑再利用就是空间的适应性再利用,体现了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性,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论证。呼吁我们将空间的适应性研究运用于新建筑的建设中,这个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周琮的硕士论文“北京高校奥运场馆后利用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高校奥运场馆在满足奥运会临时功能后,注意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做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场馆的运营成本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北京工业大学王巍的硕士论文“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再利用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及其改造的属性,系统的归纳了内部空间具体的改造类型,提出了前期策划的重要性和进行设计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具体的内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且针对内部空间环境的再塑造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吉林艺术学院赵焕宇的硕士论文“旧建筑与新功能空间——室内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系统研究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与利用问题,有利于找到旧建筑改造利用的机制、方法和途径,对于更经济、更环保、更科学、更广泛地改造利用旧建筑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沈阳理工大学郭旭的硕士论文“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总结了空间划分与人们心理的关系,不同空间的划分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空间规划设计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更高的追求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一个合理的室内空间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功能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求。5n1.4相关概念界定1.4.1功能转型“功能”一词,根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有两种含义:一是“事功和能力’’;二是“功效和作用",但多指事物的构件和器官。因此功能转型从词义上可以解释为:事物对外发生作用和功效的改变。对于功能转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质”一个是“量”,将事物原来的使用功能完全的改变,就是质的变化,而在原来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就是1量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功能转型的一种形式。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室内空间功能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室内空间的再利用;第二阶段是室内空间的重组,在内部空间引入新的设施,增加新的功能;第三个阶段是辐射带动这一区域的全面发展。通过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功能转型。从狭义上讲,室内空间临时功能结束后,对室内空间进行转型再利用,那么室内空间的功能转型也就实现了。从广义上讲将这个临时性建筑作为出发点,在临时功能结束后,通过对其内部空间的功能转型来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个功能的转型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以上论述的功能转型的概念与本文中论述的空间功能的转型有重合之处,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文中强调是的对临时性建筑进行合适的改造再利用,让其适合不断更新城市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临时性建筑找到合适的立足点,从而使其生命得以延续,这也就是不同于一般的通过修复、改造等来描述这一概念的缘由。我们可以将功能转型定义为: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内,依据城市的更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历史文脉等状况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整合在利用行为,通常以功能转型或完善为特点,根据使用对象的需求,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改造,在保留主要文化价值特征同时,赋予建筑物新的使用功能,使其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1.4.2临时性建筑临时性建筑(TemporaryBuilding)属于建筑的一种建构方式,是一个具有实体化空间的构筑物,可以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具有灵活多变,可拆分重组,便于组装运输的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对于材料和结构的新认识,出现了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和建筑形式。为满足人们临时功能需求,临时性建筑得到迅速的发展。各种展览性建筑成为临时性建筑的试验场,使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成为影响建筑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浪费,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临时性建筑1陈翔宇,北京奥运公园功能转型的规划对策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6n的建造只是一个建构方法,与其最终的建筑是否是临时性建筑或者永久性建筑无关。例如,湖南长沙用6天完工的“新方舟宾馆”,使用了“模块化建筑技术”,楼盖采用了纯钢结构,而所有的结构材料,在搭建之初就已准备完毕,只需像堆积木一样将其拼接即可。我们不可能将临时性建筑与永久性建筑孤立分开,只有分析临时性建筑的特点才能区分它与永久性建筑的关系。1.4.3可持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不构成损害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后,各行各业开始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自己的战略中,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基本都涵盖了可持续思想。而建筑作为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必须条件,同时也是对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我们就更加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日益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室内空间在给人们创造舒适、优美环境的同时,设计、施工和材料等因素却在严重破坏我们周围生存的环境,影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协调解决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使得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室内设计区别于传统室内设计的特点就是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可持续发展设计变成室内设计的主流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环境的生态化设计。1.5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1研究内容本文共分6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作为开篇部分,主要研究本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论述了最近几年来我国内的一些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行列,由于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薄弱,生态环保的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一些产业型的建筑得到了更新再利用,如北京的798艺术中心,北京的远洋艺术中心,上海的新天地等,但是却也有一批失去使用功能的建筑被拆除,这其中包括一些临时性建筑,他们的使用功能结束了,但是建筑寿命却没有结束,但却由于人们对于它的价值认识不清,最后的命运要不是被拆除,就是赔钱继续运作,这都是因为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方式让城市失去了具有多重意义的建筑,虽然表面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却将城市的发展带上了一个污染2周浩明,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n环境、资源浪费、消除见证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临时性建筑,我们同样需要像产业性建筑一样采取保护再利用的措施,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认识,正确的对待和理解临时性建筑的发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相关理论。主要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阐述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新陈代谢理论是与室内空间相关联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之一,反对城市和建筑被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认为他们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共生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加紧探索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设计创作,使之恰当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加深对行为建筑学理论的理解,关心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之最终能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体现出这一过程。我们在设计中要抱着动态的视角看待事物,这也是解构主义改变世界的基础,是我们创新设计,寻求变化的基础。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空间功能的转型主要包括空间对象的变化,空间尺度的变化和空间元素的增减。通过我们对于空间功能转型理论的总结和转型类型的总结,让我们理解我们研究空间转型的基础,为接下来分析空间功能转型的方法和原则提供保障。第三章阐述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及方法。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是在对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基础上,优化资源的配置,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现代的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实现生态化设计,实现室内空间的转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我们需要尊重原始空间,仔细分析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将新旧空间结合的作品。对于一些功能相似的空间可以实行空间功能的置换,针对特别的空间置换成特别的功能空间。对于一些需要转型的建筑,内部空间较为单一,那么我们就要在结构规范容许的范围内,拆除一些墙体或楼板,对空间进行重新的划分,空间重新组织的目的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使用对象的新要求。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态节能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进行设计,又可以通过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将艺术融入到我们设计的空间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第四章主要是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实例分析。结合上一章中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和方法,列举实例来论证。一个是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奥运会后场馆后期转型最成功的一次,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建筑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后期利用问题,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标志性建筑设计,奥运会结束后,设计师通过将临时座椅拆除,将围绕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装饰外壳拆除,并且对其进行再利用,成功的使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缩小变身,变身后的场馆将会成为英国英超西汉姆联队的主训练场,让伦敦市民可以继续感受建筑带来的后奥运感。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后期空间功能的转型主要是采用了尊重原始8n空间的设计方法,当然它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将临时性建筑再利用考虑到设计中,才使得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得以成功的转型。另一个案例是某售楼处的空间功能转型。是本人全程参与的设计项目,业主的要求是设计一个前期作为售楼处,后期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以我们抛弃了以往售楼处花高价独立建造,售完后拆除的设计手法,我们在小区中选择一块合适的物业用地作为售楼处的位置,层高为两层,一层设计为售楼处,二层为物业办公,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后期的功能定位,在售楼处结束后二层办公功能不变,只是对一层的功能空间进行功能的置换,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第五章主要是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趋势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发展的建议。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强化我们的生态环保、再利用的意识,制定一些健全的法律条文,来指导和规范我们对临时性建筑进行的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空间功能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更要建立一些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指导我们进行空间功能转型。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空间、材料、色彩和照明等方面。环境的恶化,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这也逐渐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旋律,使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也成了当下设计的主要任务。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空间功能转型的意识和方法也产生了变化,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转型面更加的宽广,使的空间功能的转型方法向多元化发展。1.5.2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研究基础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功能转型实例等。1.5.2.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就是指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总结,形成对研究事实是我科学认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空间转型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功能转型的相关案例,分析其设计方法及思路,加以借鉴。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增加自己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现状和问题的认识。在收集文献和整理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工作方法进行整理,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文献中的实例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并将其整理应用到论文中去,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1.5.2.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分析资料的方法,是借助于比较发现被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变化趋势、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有3种不同的类型:对比法、类比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比法是在相似性基础上,将不同单位的同类特征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一特征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之间异同的方法。将不同单位的同一时期的同类特征进行对比称为横9n向比较;将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一特征进行对比称为纵向比较。类比法(Methodofanalogy)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它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相关概念定义,对比国内外相关案例,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纵向上,从国内外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其发展趋势;横向上,通过对国内外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实例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归纳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的问题与措施。通过比较分析,最终为后期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提供依据。1.5.2.3综合法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借助其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论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1.6.研究框架10n11n第二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相关研究理论2.1空间功能转型的理论依据2.1.1内部空间改造与“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理论是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相关联的最主要的理论之一,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是因为现代主义过分的强调功能主义,虽然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但随着现代主义的日益推广,产生了大量失去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建筑,千篇一律,而随着战后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同现代主义创始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一些有着激进思想的建筑师,开始探寻新的设计方法、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风格,“新陈代谢”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陈代谢”派反对将城市和建筑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认为他们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而这个过程也不是用新事物来替代旧事物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陈代谢”理论主张将时间的因素引入到城市和建筑中,明确各个要素的生命“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面设置周期短的、可变动的因素,这样的城市和建筑才能被称为新陈代谢的城市或建筑。正如其宣言中说的:“我们将人类社会视为一种强而有力的演变过程,所以我们采取生物上的名词新陈代谢,是我们相信改良与科技,更想有助于维护人类的活力。我们认为,代谢主义不仅主张自然的、历史3的社会演变,我们也主张透过我们的改良刺激一个积极变化而发展的社会。”图2-1上海世博会中南美洲联合馆图片来自www.baidu.com黑川纪章在“新陈代谢”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共生”的概念。他认为城市不是一个静止的空间,而是一个共生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时刻在更新变化的,在这个变化中,新旧元素不断进行交替,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他认为213林丽成,当代世界建筑经典精选(10)—黑川纪章[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2n世纪的城市空间是一种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共生空间,其中包括不同层次的共生。对于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共生,就必须处理好城市部分与整体、建筑外部与内部、建筑与环境、技术与人之间、建筑感性与理性之间以及城市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新陈代谢”理论肯定了城市更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共生”理论强调了城市中新旧元素的共存,否认了大拆大建的行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转变的指导思路,这都是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思考城市的更新与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陈代谢理论要求我们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注意新旧事物的结合,不能完全的由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应注重两者之间的交替,这样可以创造出一个多层次的空间。如上海世博会中改造的中南美洲联合馆,建筑师莫天伟在对这个最长的车间进行空间功能转型时,不是采用了内部空间拆除重建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尽量减少改、加建量,尽量保持内部空间完整性,同时,将新、老建筑元素穿插、融合,实现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对话。2.1.2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迎接设计与环境相协调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创作,这成为当下我们首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建筑,同样也对现代社会室内和建筑具有深远的影响,不论作者当初的想法是什么,与社会的现实要求几分相似,但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贴切的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合理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来建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且达到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指明前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进行建筑设计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生存环境,使人们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现在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起,他们一手紧紧抓住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手紧扣时代的步伐,使的当代室内空间改造能够更好的循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他们也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很值得借鉴的作品。经济的发展给环境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因此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同样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筑,我们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加紧探索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设计创作,使之恰当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大师赖特无疑是我们当代人的先行者,按照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视《老子》为师,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设计出来的,要成为自然的13n一部分”,因此创作出了流水别墅这样的佳作。贝聿铭老先生同样也强调建筑应该融合自然,他的作品多通过内庭来连接内外空间,如北京香山饭店的常春厅。印度著名建筑设计师柯里亚的“管子住宅”(TubeHouse),这个住宅开间3.6m,进深18.2m。在剖面上具有两面倾斜的屋面,通过对流的方式来进行自然的通风。在空调不如意的国度里,这是一种节省能源并意在自然换气的住宅模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我们的建筑设计就应该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智能型、可持续性、低能耗的建筑,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的被动式环境控制方法,也应采用一些其他领域的先进成果,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图2-2印度Belapur住宅区图片来自www.baidu.com2.1.3行为建筑学理论美国建筑学者C•海姆塞斯(ClovisHeimseth)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行为建筑学(BehavioralArchitecture)这个名词,他强调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建立符合行为规律的理性设计程序和定量化的设计方法。从时间上是指源于本世纪初,而真正从60年代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在环境中的运用;在内容上,指运用行为科学的原理研究空间行为规律以及与建筑环境相互关系的种种理论,以及若干符合行为规律的设计方法,系统化、定量化4研究一般认为是行为建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近代,由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建立于发展,使人们能够理性、科学的注重建筑设计中的行为原则,而这一过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本世纪初至本世纪50年代,即现代建筑的发生、成长与成熟的阶段。在这段时间内,行为科学曾对现代建筑产生过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的分散性和自发性,还由于近来对现代建筑的批判思潮,使人们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现代建筑的遗产是十分珍贵的,还会继续发挥作用,第二阶段起源于60年代,在社会科学界和建筑界开始系统研究行为科学以及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4刘先觉,代建筑理论,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4n现代建筑设计运用行为科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关现代建筑的形式美与心理学中视知觉关系的确立,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再就是社会学,人类学对社区住宅建设产生的有益影响。6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扩展到:环境认知、环境评价、人格和环境、密度的行为分析、行为场所分析和人类居住环境等等。人们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应该以空间中的人作为主要的对象,通过研究适用对象对这个空间的要求来规划空间,设计采用功能至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2.1.4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如同解构主义哲学家一样,德里达主要研究的也是语言学,具体说是文学语言学,其中心问题是文字与语言结构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在西方思想中,言语是造成文字不利的地位的主要问题,哲学言语的结果与基本前提都是由逻辑性所决定的。他把这种状况称之为“言语中心论”,如果取消了这种言语中心论就可以看出与声韵言语相对的“文字语言”,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生成规律。而文字语言学就是研究这种语言的结构和规律。德里达正是从他的文字语言学的视角开始对结构主义哲学进行批判。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5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者认为一切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都是结构,每一次解构都表现为结构的中断、分裂或解体,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产生新的结构。解构是对人类自我遮蔽的反省。它看到结构,也看到结构的自我分解。他们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结构——解构的过程,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样的循环就不会停止。解构主义理论意在打破传统结构的舒服,寻找结构的重新组合成秩序化的结构。这其实表达的是一种设计方法和过程。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并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将传统打破进行重组。到80年代中期,晚期现在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发展。以埃森曼和屈米(B•Tschumi)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师把解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建筑创作中,提出了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大胆的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它的“非理”打破了一切理论依据,他们认为以往任何建筑理论都有某种脱离时代要求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要求。他们重视“机会”和“偶然性”对建筑的影响,对原有传统的建筑观念进行消解、淡化,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把功能、技术降为表达艺术的手段。在手法上,他们打破了原有结构的整体性、转换型和自调性,强调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并提出了消解方法的两个阶段:一是颠倒,二是改变。颠倒是指颠倒事物原有的主从关系。改变则是建立新的观念。解构主义反对整体性,重5詹和平,空间,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5n视异质性的并存,把事物的非同一性和差异的不停作用看作是存在的高级状态。6对于哲学的概念是很难用标准来定义的,就连德里达本人也未做出明确的陈述。作者认为,解构主义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但是它却离不开一个主旨,那就是寻求变化,解构主义者认为我们要抱着动态的视角看待事物,这也是解构主义改变世界的基础。解构主义理论对我们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它帮助我们不是盲目于古板的设计方法,鼓励我们通过对旧事物的否定来发现新事物,它让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的视角,结合新材料创造新空间,解构主义理论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新奇的事物,引导我们推陈出新,让我们不断向多方面发展。2.2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2.2.1空间对象的变化空间对象的变化导致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就需要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新的室内空间使用者都会有一些功能上的需求,所有这些需求都是靠设计师来实现的,对于布置或者对这个空间进行功能转型的设计师应该明白:“谁7拥有这个建筑,这个建筑就应该为谁而设计。”设计一个新的室内空间和重新塑造一个旧的建筑在手法上是相近的。室内建筑学和室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弄清既有建筑的现状,同时还要把这些元素与最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联系起来。每个室内空间都需要用对象来填充,它们可以是独立存在的或者是为了某个空间而特意定制的,可以是手工制作的,或者是工厂生产的,还可以是大小不一的。正是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的仔细分析和对使用者需求的全面了解,然后将这些元素与对象经过精心布置,才能创造出有次序和有价值的室内空间。通过对原有建筑的仔细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关键的特征和特殊的性质。所有这些特征对室内空间的布置都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比如,分析建筑的基本流线或者建筑的结构体系,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极为简单。但是,这些分析可以解开很多复杂的因果关系、结构因素或者历史因素。总之,都会对新的室内空间起到重要作用。空间对象的变化也就是使用对象的变化,使用对象的变化导致了室内空间的功能需要转型。空间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进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他们就有不同的要求,而空间设计就是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进而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空间,在临时性建筑中,空间的使用对象产生了变化,如奥运会场馆,前期设计是为迎接世界人们而设计的6刘先觉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19977格雷姆•布鲁克莎莉•斯通再生建筑元素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6n内部空间,当奥运会结束后,它的使用对象就变成了当地的城市居民,而由于这两者具有不同的要求,就需要室内空间根据使用对象的新要求进行空间功能的转型。2.2.2空间尺度的变化空间的尺度是和比例有关的,但是尺度涉及具体尺寸的大小。在实践中应考虑如何使建筑形象正确的反应建筑物的真实大小,避免大而不见其大,小而不见其小的现象,即失去应有的尺度感。尺度是指人们在空间中生存活动所体验到的生理上和心理上对该空间大小的综合感觉,是人们对空间环境及环境要素在大小的方面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度量。对于临时性建筑来说,室内空间大多是大空间,而对于此空间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维持原来空间的形态,二是对空间进行重新划分。2.2.2.1空间的再定义空间的再定义是指维持原来建筑物内部空间大小,但是转换空间的使用功能,如转换成艺术中心、商业中心、展览馆、开放的娱乐中心等连续性的空间,通过保留大空间的优势,通过转换内部空间结构来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如被人们昵称为“大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是率先转型的场馆之一,它易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在最大程度原始空间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局部调图2-3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整,号称要打造“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图片来自www.baidu.com台”。如今,不少上海市民已经习惯了到这里来听演唱会、看表演、学习溜冰。小空间设计往往彰显大智慧,在艺术酒店的热潮延烧至亚洲,新加坡当地旅游业名人罗立鹏(LohLikPeng)把唐人街这间有80年历史的老饭店进行翻修,保留了饭店内原本的老彩绘玻璃窗、老沙发、连原名都保留。三十个房间邀请当地年轻艺术家创作,而在艺术家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开放的态度,并给建筑师以外的新锐艺术家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华。这些艺术家身份五花八门,包括时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电影和戏剧导演、图像编辑师以及派对活动制作人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了30个风格迥异的不同主题设计,折射出新加坡中西合并的混血文化背景。例如将“囍”字放大画在墙上,和波普人物并列,成为一种新式的美妙图腾,或者如“OrientalGirlsGoWest”概念,代表新加坡与世界的关系。也有从其他艺术家那里得到灵感的作品,如电影导演格伦(GlenGoei)设计的一个主题,就是来自于张艺谋的电影《菊豆》。而服装秀制作人丹尼尔17n(DanielBoey)设计的浓艳离奇主题,却是受著名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David图2-4新加坡NewMajesticHotel图片来自www.baidu.comLachapelle)的作品启发。酒店最夸张的搞怪不在墙上,而在床上,卧室内的悬吊式大床完全不着地,仰头是6米高的天花板,墙上倒着写着只有躺着才能看清的诗句,首次如此“不踏实”地睡着,颇是一种心理上的艺术体验。而把浴缸放在阳台上的点子,让旅人们一边洗澡一边呼吸着唐人街的气息。最后,在酒店大堂,和前卫的设计风格相对应的,是头上裸露的1928年的天花板,上面陈迹斑斑,保持着原貌,似乎在提醒游客,勿忘这家新店的老历史。图2-5新加坡NewMajesticHotel图片来自www.baidu.com2.2.2.2空间的再划分空间的再划分是指对对原始空间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对空间进行分割。可以根据原始空间层高和面积优点,在空间内部通过重新进行流线规划,分割出一些满足实际实用功能的小空间,或者在纵向上,给空间设置夹层,增加空间的层次。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空间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减少了内部空间的浪费,同时丰富了空间效果,使空间达到高低错落的效果。18n设计师往往喜欢有意的刻画室内装饰的形式,以此与原来建筑形成对比。如Konditor&Cook面包店的室内设计师,就不模仿建筑师的设计手法,不是设计一个与原来空间刚好吻合的室内空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一个巨大的钢制夹层吊在天花板上,悬在这个两层高的空间中,一直延伸到咖啡区的上空。上层区域相对比较私密,其中包含厨房和其他工作空间。在顾客眼中,它就像悬在上面的一个巨大的雕塑。设计师设计的空间没有被建筑巨大的尺度所胁迫,相反,他们充分利用了材料的质感,利用了尺度和光线,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富有变化力的室内空间。图2-6Konditor&Cook面包店针对一些建筑内部空间分割较小的特点,图片来自《再生建筑》可以考虑在不破坏建筑物承重的前提下,将非承重墙拆除,将小空间融合成一个大空间,又或者通过连通上下两层,增加内部空间的层高。通过内部空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重新组合,打造一个尺度宜人的功能空间。由火车站改建成的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为了是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能够适应美术馆的功能需求,设计师奥兰蒂利用“屋中屋”,增加了建筑物内部的面积,还将旧的门厅打通了与中央大厅之间的隔墙,使之变得更加通透,将小空间进行组合变成大空间。图2-7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图片来自www.baidu.com2.2.3空间元素的增减空间是以形态的方式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形态就是空间的表现形式,而这些形态又是由不同层次的元素组合而成。而这些元素可以分为物质元素和非物质元素。物质元素包括门窗、墙体、隔断、梁柱、屋架、雕刻、书画、陈设摆件等。非物质元素是指以上物质元素的组织方式和构成规律,以19n及蕴含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元素,蕴含在物质元素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是以物质要素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涵义显现出来的,人们通过对建8筑的欣赏和体验,可以认识和理解它。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是重新建立空间秩序的过程,而建立空间秩序就需要依赖空间中的元素,室内空间中的空间元素包括墙体、家具、以及装饰性的物品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内新空间。新建成的空间与建筑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原有结构的尺寸、形式、比例和材质,处理好它们与空间元素的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新室内空间。使得室内空间从设计之初就具有原有建筑的特征,新增部分的形式也是基于原有结构的形式。建成空间中增添的新元素可以包括结构墙体、柱式、或设施构件等。而新元素融入到新建成的空间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新元素建成空间中的已有元素,与建筑空间融为一体。达到新旧事物的和谐共生,运用设计中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现建筑空间的循序渐进、循环共生的发展思路。再一种就是强调新旧事物的对比,强化新旧元素的关系,图2-8空间形态使的空间风格更加鲜明性。图片来自www.baidu.com2.2.3.1墙体的植入墙体是构成室内外空间的基本元素,室外墙体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室内墙体承担着结构作用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也就是说墙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计。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室内墙体的植入主要起到规划空间、引导人流或者装饰的作用,作为建筑中承重的墙体需要实体墙而且往往有一些结构上的要求,而另外一种墙体则不需要承重,只需要起到装饰和区分人流的作用。位于英格兰著名的约翰•诺克斯之屋内的故事讲述中心,建筑物正面非常高大雄伟,它与都市景观和不可穿越的结构融合的很好,建筑空间是开放的,房间两层高,内部用木材装饰。除了前部层高较低的建筑为咖啡厅,其余部分为开敞空间,可以为表演和其他活动服务。很多小的故事场景被放在一堵可移动的墙上,这堵墙可以作为房间的分隔墙,还可以通过旋转让内部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而敞开则会形成一个开敞的展览空间。2.2.3.2功能性元素的融入8詹和平,空间,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0n一件符合人体尺度的功能性元素,应该满足既实用又美观的要求。单件的家具往往具备艺术美感,因此它们很容易变成一个房间或空间里的视觉焦点。例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椅,被视为最为经典的设计。诸如此类元素,都会给空间带来特殊的气质。通过使用源自家具所处空间的某些特征,一件特殊的家具就可以反映出其所处环境的特征,它就可以反映出所处空间的独特性,这样的家具就属于某个体系。但如果家具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它就可以放在建筑的任何地方。如为德国伯恩附近的阿尔普设计的独特家具,每件家具都附有现代感而且很传统,家具采用农家座椅的设计手法,但却又用图2-9苏格兰故事讲述中心9图片来自《再生建筑元素》现代的方式将其颠覆。图2-10极少元素的表现图片来自www.baidu.com2.2.3.3极少元素的表现极少元素的表现是对极少主义追求的一种表现,我们可能极少主义的表面不能获取更多的借鉴,但是我们需要关注“极少”背后的艺术表达,也就是更为重要的思考方法和哲学理念。它让设计从囿于形而上学的所谓表意性、象征10性中摆脱出来,成为非表现性的自我表达和自我设计。极少元素的表达让我们更多的关注本体的形态意义,并在简单的形式的基础上来分析和解剖其基本元素的基本构造的变换。9格雷姆•布鲁克莎莉•斯通,再生建筑元素,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1n极少元素的表现也就是对于室内极少主义的追求,极少主义追求简洁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结构。它追求集合形式,主张“少就是多”,去除一些多余和无用的元素,引导人们更多的关注事物的本体,但极少不是代表没有,它是将设计元素隐藏于完美的集合形体中。人们对极少主义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空间质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追求中。因为往往在简洁的外表下,往往蕴含着复杂的空间寓意和设计理念。2.3本章小结本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相关研究理论,一个是空间功能转型的理论依据,另一个是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内部空间改造与新陈代谢理论,阐述了城市和建筑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是不断循序渐进、循环共生的过程,我们需要正确看待新旧事物的共生,保护旧建筑。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用的建筑中,促进建筑生命的不断更新。第三是行为建筑学理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能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最后是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要求我们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个也是解构主义改变世界的基础,是我们寻求创新和变化的基础。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主要包括空间功能的转型、空间尺度的变化和空间元素的增减来完成转型。本章通过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相关研究理论的论述,为接下来第三章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提供理论基础。22n第三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及方法3.1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是在对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基础上,优化资源的配置,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现代的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实现生态化设计,实现室内空间的转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3.1.1人性化设计原则建筑是艺术,但建筑又不等同于戏剧、绘画等纯艺术,除了一般的艺术具有的观赏性外,建筑还必须实实在在地提供给人们所使用,而建筑的室内环境则又是人们使用的真正所在,室内环境中的一切物件都必须符合人们的使用尺度和习惯,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人们用起来方便舒适,既达到实际的使用的要求,同时又能图3-1环形设计方便人们参观得到某种精神的享受,所以我们应图片来自作者自摄该提倡人性化设计。室内空间的使用对象是——人,当然这个“人”应该是广义的、抽象的,是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断生息繁衍的整个人类,而绝不是单个的、以出生和死亡为生命过程的具体的人。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因是因为空间的功能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在当今设计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空间的要求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功能层面,更多的要求其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视觉的要求等。人性化设计原则是空间设计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人作为空间对象的使用者,是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人性化的设计就要求我们的空间设计满足功能性要求,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怀,把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室内的色彩、家具和材料。人们对空间的追求从刚开始的追求简单意义的装修,到后来的注重空间的划分,这个概念的演变就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如白色给人一种神圣、圣洁、高贵、优雅的心理作用,红色代表激情、喜庆、兴奋、欢乐、热等心理感觉,绿色代表生机、朝气、生命、活力等心里感觉,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空间搭配不同的颜色,使之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人群特征或空间氛围设计不同颜色。随着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人们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把设计纳入到可以度量的范围内,室内空间中的23n家具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家具的设计不在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家具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希望人们在紧张的办公环境中,通过舒适的家具设计放松人们的心情,缓解人们的压力。家具的设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跟据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来理性设计我们的家具,科学的规划我们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最后就是材料运用的人性化设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逐渐意识到室内空间环保材料的重要性,这种关注也是人们人性化设计的体现。如人们在墙体的装饰材料上,逐渐选择环保墙纸、硅藻泥或者墙布等。其中硅藻泥作为新兴环保材料,可以有效的吸收空间中的水分,保持空间的干燥。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就是满足人对新空间的要求,而所有的这些要求都是靠设计师完成的,那么设计师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谁拥有这个建筑,这个建筑就应该为谁而设计。3.1.2经济合理性原则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坚持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并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让资源和建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对室内空间进行的功能转型,是想创造一个新空间,满足人们的新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物质消耗,这就要求我们的空间功能转型需图3-2经济的合理性要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以图片来自作者自摄有限的经济条件制约,来达到我们空间功能转型的目的,是我们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另外经济的合理性与社会、环境效益是统一的。经济的合理性可以使得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合理性就要求我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我们通过新旧事物的搭配,实现新旧元素的和谐共生。经济合理性原则是判断临时建筑室内空间是否更新、如何更新的重要考量标准。对于建筑自身价值和现有情况的评估、对空间功能转型的经济预算与前期策划的比重不断加大,使的空间功能的转型更新越来越成为有预见的建筑行为。合理性原则同时对转型更新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指导作用。一个经济合理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项目,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而且在转型后还可以为社会带来非常丰厚的社会回报,因此,转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是考量项24n目是否转型的重要标准。我们再进行转型前,需要将这个项目转型前后需要的成本进行计算,同时对项目转型后将会取得的效益进行评估,将这些结果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得出项目转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3.1.3技术可行性原则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建筑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要牢牢地树立生态思想,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那么现代技术就一定会对提高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生态质量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著名的高技派的建筑师诺曼•福斯特所说,高新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小部分,反对它就如同向建筑即文11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但同时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态危机,而作为技术本身并没有对与错,而是错在人们对它的运用,错在人们将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王牌,并因为拥有这个王牌而忘乎所以,因此我们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要合理的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图3-3技术的可行性图片来自作者自摄我们在对室内空间进行功能转型中,对临时性建筑进行转型就可能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加固、设备进行更新、增添无障碍设计等。在对室内空间转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改造和消防安全等问题。如果空间功能转型需要对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建筑内部空间的结构已经确定,我们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小,我们就需要在建筑容许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技术。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我们对临时性建筑进行空间功能转型时,我们往往需要对其建筑物材料的选择、消防、空调等设备进行重新的调整。技术的可行性就要求我们在空间功能转型之前就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确保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达到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3.1.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11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5n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临时性建筑的再利用,再利用是在建筑物自身物质基础上的利用,但却不是内部空间转型的结束,这个转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要不断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我们在空间功能转型中,处理好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正如建筑大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论”就是室内空间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典型代表。在《建筑的未来》一书中,赖特说:“我努力是住宅有一种协调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之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如果成功(建筑师的努力),那么这所住宅除了在它的所在地点之外,图3-4生态化设计图片来自作者设计不能设想放在任何别的地方。她是那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它给环境增添光彩,而不是损害它”,“有机建筑应该是自然建筑。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的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12素,从属于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接太阳。”临时性建筑完成了它的临时功能,人们就需要在为其赋予新的功能,使其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是建筑物的生命得到循环,同时也可以因为新功能的融入,带动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必须在临时性建筑再利用的时候减少对其破坏,在对其空间进行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注意材料和设备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12赖特建筑的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6n3.1.5生态化设计原则生态化设计就是指在内部空间转型中运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空间中的物质元素进行设计,打造一个无污染、生态平衡的空间环境。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提倡生态化设计的观念,杜绝空间设计的浪费,在材料的运用上、在装饰构件上、在空间形式上体现节能环保的思想。探索绿色生态化设计是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虽然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限制,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将生态化应用到空间功能转型中去。生态化的设计原则要求我们在建筑的拆除过程中,注意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在空间功能的转换中,选材上要选择一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在涂料和油漆选择上也要注意选取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涂料,在灯光设计中注意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等等,这些都是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生态化设计原则的要求。3.2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设计表达方法3.2.1尊重原始空间人们空间的功能需求构成了原始空间,原始空间中包含着人们的情感,蕴含着人们的记忆,同时也代表了过去人们对于空间功能的需求。我们在室内空间进行功能转型时尊重原始空间,就是要保留原始空间的结构,留下人们过去的记忆。尊重原始空间就是在空间功能转型中,发现原始空间中令我们激动地方,我们再用现代的手法来对它进行表达,并在空间功能转型中强调它们,留下这些宝贵的信息,让我们继续去欣赏它们。设计师应该仔细研究原始空间的特点,仔细分析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并将这种需求与空间功能转型结合起来。在对空间进行功能转型中,设计师采用的方法应该是基于对使用者需求的充分理解和对原始空间的充分尊重。经过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我们对空间使用功能的需求具有重复性,例如,一个零售单元需要一个大空间,但同时也需要有很多小空间;画廊是这样,甚至是一个办公空间也是如此。3.2.2空间功能的置换我们对于临时性建筑的空间功能转型,是因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没有结束,但是其内部功能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按照我们使用对象的新要求对空间进行空间功能的重置。对于内部空间功能的重置是在保留原始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功能需求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达到使用对象的新要求。空间功能的置换不需要对原始的内部结构进行增减,只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对于室内空间的流线规划、墙体上的开窗、内部空间界面的装饰以及功能设施的摆放等。特别需要注意一些特殊区域的设计,如人口的门厅、公共区域以及中庭空间等等。对于一些大跨度的空间我们可以将其27n改为礼堂、博物馆或者会场,而对于一些层高较低的空间我们就可以将其改为商场或者办公空间等。例如,上海世博会企业馆展区的“魔方”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感觉。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眼前这个大“魔方”是由一图3-5上海世博会企业馆图片来自www.baidu.com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飞机场改造成的,它是一个由工业建筑转换成展览建筑的典范,江南造船厂的飞机库是我国首架飞机制造工厂,工厂成立于1918年,起初是为海军制造飞机后来作为普通的修理车间。负责改建的常青教授首先对于珍贵的历史痕迹进行保护,对其外立面、标志、门窗以及建筑的结构进行修复。常青教授说:“建筑的历史和内部空间的特色是首首要价值。”然后他针对新空间的功能需求,对空间进行功能转型。而同样是对于飞机库的改造,MitchellTaylor工作室将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一座军事飞机机库改造成一座新的住房。在他们的方案中,这座废弃的二战机库的混凝土外墙将拆除,但保留了钢结构。让自然光可以从十一米高的穹顶投射下来,渗透了下面的三层住房,一条街道穿行在机库中间,两旁图3-6英国威尔特郡的军事飞机机库平行的是26座居住和工作单元,可容纳2到图片来自www.baidu.com4张床。底层的工作室有着自己的通道,而居民的住房可以从一层进入。开放式的起居室上方是卧室和卫生间。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座小花园,整个区域则种植了草坪、树木,配备了一座池塘。另外两座机库也将随后进行改造。皮尔斯•泰勒(PiersTaylor)表示,该项目将推动当13地的经济,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3国际瞭望钢结构2011.01.2228n3.2.3空间的重新组织一些需要转型的建筑,内部空间较为单一,那么我们就要在结构规范容许的范围内,拆除一些墙体或楼板,对空间进行重新的划分,空间重新组织的目的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使用对象的新要求。新空间与原有建筑存在一定的联系。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原有结构的尺度、形式、比例、细部和材质等。3.2.3.1在垂直方向上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垂直方向的设计是通过建立一个空间范围内的垂直界限来实现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是空间层次内外有别,带来了活跃的内部空间,并能解决交通、采光、通风等问题,同时给人一种强烈的空间围合感。汉堡商会位于市中心的古典建筑中,在2004年,它的内部空间已图3-7德国汉堡商会经严重不足,于是需要改扩建。班尼图片来自《再生建筑元素》士事务所的方案是在建筑物的中庭加建一个五层高的使用空间。其中包含为会员和访客准备的创业中心、咨询、展览、俱乐部和会议室等功能空间,这些都被安排在这个像雕塑一样的多层结构中。建筑师在这个建筑的中心设计了一个复杂、独立、自足的构筑物。每层具有不同的功能,每层都呼应它的功能定位。新加建部分的设计手法与原有建筑差别很大,使用的都是高反光的材料,如钢和玻璃,它们与原有建筑的石材和粉刷的墙面并排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正是原有建筑的尺度、比例和规模决定了新增部分的形式。3.2.3.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垂直重组,水平重组是指拆除水平方向的隔墙,对内空间进行重新图3-8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新图书馆图片来自www.baidu.com29n的调整和划分,以期获得新的功能空间。由老实验楼改建成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新图书馆,在空间总体布局上,方案设计很好地理解了校园规划的目的,将图书馆与校园的主要道路和教学楼连成一体,在结构容许的情况下,将水平方向的隔墙拆除,增加空间的开敞性,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的空间,同时将家具与建筑空间规划结合,所有的空间安排和家具布置都强调辐射状的特征,书架和墙体则像“书页”一样呈辐射形以原锅炉房为原点,向外发散,以入口雨棚上的字母LIBRARY收尾,当你发现这一14设计奥妙的时候,你就会惊叹设计师的伟大。3.2.4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与多学科的交叉3.2.4.1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可以被循环再利用的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农作物、纸张等低成本且无污染材料的加工,变成可持续循环再利用的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安全舒适、经久耐用,而且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现代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正如吴良镛先生在第20届国际建协大会上通过的《北京宪章》中所说到的那样:“技术的建设力和破坏力在同时增加。然而,我们还不能够对其能量和潜力驾轻就熟。技术改变了人们的15生活,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向固有的价值观念发起挑战。”2000年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则更是明确提出了“高生态即高技术”的口号,充分表明:生态建筑离不开高技术额支持,高技术将成为现代生态建筑发图3-9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立面图图片来自www.baidu.com14PerAhrbom陈宇,打开新的一页瑞典皇家工学院新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15国际建筑协北京宪章世界建筑200130n展的强大动力。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充分体现了高技派的这种转变,使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同时也是德国民主的极好的象征。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从自然光源的利用、自然通风系统、能源与环保等多方面的精心考虑,是生态节能技术在空间功能转型中运用最成功的案例。3.2.4.2空间功能转型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在对室内空间进行功能转型的时候,可以通过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将艺术融入到我们设计的空间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如波普艺术和极简艺术。波普艺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是由画家、评论家和建筑师组成的一个团体,波普艺术扩展的艺术的范围,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将以往的哪些被人轻视、鄙视的俗物也成为艺术,波普艺术的发展给予了西方现代艺术有力的一击,显示了这个团体空前的艺术智慧。很快,波普艺术成为先锋艺术的源泉,首先在建筑领域发生了设计理念的变化。一些激进的建筑师受波普艺术的影响,将拼贴的设计手法应用到设计中,并且这种创作手法很快得到大力的推广。盖里似乎一直在“为使建筑成为当代社会和矛盾价值观的唯一表现形式”的理想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他密切的关注当代的艺术的发展,使得他从中获得许多设计灵感,并将这些灵感快速的应用到设计中。在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的设计当中,盖里通过解剖式的拼贴方式,在新旧建筑之间建立的一种“过程中”的艺术效果。通过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的扩建,盖里从经济图3-10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盖里设计和手工操作的直观性观点出发,选择图片来自RichardC.levene.Fernando能得到廉价材料,把一个完全被磨得MarquezCecilia主编;薛皓东,庄能发译,精光的、不透气的现代建筑所失掉的台湾:圣文书局.1997,107东西再拾回来的“未完成”的建筑,16作为艺术行为来复苏。极简艺术是在密斯•凡•德•罗的“lessismore(少就是多)”的旗帜下发展起来的,是在波普艺术之后出现的,80年代至今仍然活跃在各个艺术领域,成为颇受欢迎的艺术思潮,在建筑领域和室内设计中也不例外。我们对于极简艺术的关注,不应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对其内部所蕴含的意义进行研究,也就是其内在包含的表达方式和目的。极简艺术引导人们不再将眼光和注意力16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1n放到事物的表面,不再仅仅关注物体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背后蕴藏的意义。极简主义使的事物更加的有意义,引导人们更加的注重事物的自身表达,通过对简单形式的分析,研究并了解它所蕴含的结构意义,人们通过对物体表面的各种处理,来获取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具有极简主义倾向的建筑有很多,极简主义建筑往往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具有丰富的细节处理的特征,并且通过很少的建筑语言来表达建筑。像法国建筑师让•马尔卡•伊博斯(JeanMareIbos)和米尔塔•维塔特(MirtoVitart)设计的里尔美术馆的改扩建工程,在一个箱体的图3-11法国里尔美术馆玻璃盒子上规则地印上镜面方图片来自www.baidu.com点,以反射老馆,解散其形象,来表达一种对历史的理解。3.2.4.3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丰富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室内设计逐渐形成了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协作的新领域,我们需要积极的吸取其他学科的资源优势,扩充我们建筑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就要深入挖掘其它学科的技术优势,从而创造出现代的空间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心理学、行为学、材料学、建筑结构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都是影响我们设计的方面。学科与专业间的交叉已经不是仅仅在专业领域,而往往是横跨几个学科之上,多学科、多理论综合利用的过程,这也是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建筑内部空间功能转型的横向外延在不断发展,而且内部专业和学科之间的交叉也在不断的融合,这样促进了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蓬勃发展。在多学科交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协力合作,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拓展思维的火花,又可以让大家彼此学习,加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当在单一领域遇到困难时,别的学科往往可以给自己新的启发和思路。同时随着现在先进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像多媒体、计算机、成像设备和一些精密仪器等,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都可以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去。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中国馆就运用了光电设备结合传统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成为我国BIPV并网光电伏发电领域的成功典范。同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冰吧、太阳能售货亭、太阳能汽车等等,让人们成功的体验到了科技的发展在人们生活中所带来的变化。又如世博台湾馆外墙玻璃贴有电子调光薄膜,调光薄膜是一种32n智慧薄膜,直接将薄膜贴在玻璃上,接通电压使的调光薄膜呈现穿透如雾状,可使玻璃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转换,即使不透明时,采光仍很好,这是目前窗帘无法实现的。这些新技术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让空间增加更多的艺术气息和美感。3.3本章小结本章论述了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及方法。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现代的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实现生态化设计,实现室内空间的转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我们需要尊重原始空间,仔细分析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与后期空间功能相似的建筑,可以直接进行内部空间功能的置换。而对于一些内部空间单一的建筑,可以通过内部空间的重组来达到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目的。通过与多学科的交叉,让我们的空间增添艺术的气息,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33n第四章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实例分析4.1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空间功能转型分析4.1.1项目概况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俗称伦敦碗,是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位于伦敦斯特拉特福区。很多城市都想通过举办奥运会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桩桩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触目惊心,如悉尼、雅典、蒙特利安等国家,在举行完奥运会后,大量的场馆闲置,导致了大量的财政赤字,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与奥运会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伦敦奥运会的主办方也不想像北京奥运会——鸟巢一样,未来成为摆设,鉴于此,他们希望充分考虑场馆后期的再利用问题,希望在奥运会结束后,场馆可以继续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图4-1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图片来自www.baidu.com的力量。在场馆的建设上,主办方提出了“卓越而不奢华”的设计理念,场馆一方面要满足运动员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希望在设计的同时考虑后期再利用,考虑临时性建筑减少运营成本。他们要求运动场馆建筑公司Populous设计一座能够“缩身”,并可以改作他用的体育馆。按照上述要求,Populous公司设计的伦敦奥运体育馆采用上阔下窄的下沉式设计,形状像一只巨大的碗,这样可以让观众更近距离的观看运动员的动作。拥有25,000个永久性座位,55,000个在奥运会结束后可以轻易拆除的座位。以往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都是永久性建筑,采用大量水泥和钢铁建造,以呈现出其宏伟和堂皇。“鸟巢”的设计期限就长达一百年,不过伦敦奥组委却首次将奥运会主体育场造成了一座临时性建筑,为了方便拆除,连螺钉都没有加上覆盖保护层。“伦敦碗”项目的首席建筑师汤姆·琼斯(TomJones)说,“我们要建造出一座小而紧凑的轻量级体育场。”34n4.1.2后期空间功能转型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后期对待空间功能转型的问题上完全尊重原始空间,因为使用对象的变化,将它由一个大的功能空间转型成一个小空间。奥运会结束后将55,000个临时性座椅拆除,“伦敦碗”的360块采用“拼接”连接起来的装饰外壳全部拆除,其中小部分将送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个社区,用这种新型的由轻量级聚酯纤维制成的外壳材料,为孩子搭建一个新的庇护所,这间新的庇护所将成为社区儿童及青少年的公共空间。被用于建造庇护所的装饰外壳不会进行任何的再加工和裁切,它们将以原有的形状、色彩和防火、透气、柔韧等特性直接用于建设之中,孩子们将能够在自己的庇护所里看到这些装饰外壳原有的奥运色彩。在确定了建造这两处庇护所所需要的装饰外壳之后,剩下的材料将由曼彻斯特的回收商AxionRecycling进行回收并制成全新的塑料材料。“被Axion回收的装饰外壳将不会再保留它原来的样子,但Axion图4-2伦敦碗的五个环状结构在重新生产的时候也许能够利用到它们原有的图片来自www.baidu.com防火、柔韧等特性。”NicolettaPiccolrovazzi表示,包括原来用于固定装饰外壳的其他材料也将一并被Axion回收再利用。有了这些铺垫,“伦敦碗”在奥运结束后将顺利“缩”成小“碗”,变成可容纳约2.5万人的体育场,这个体育场将成为英超西汉姆联队(WestHamUnited)的主场馆使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可以继续在奥运的氛围中观看比赛,这样就大大提高它在后奥运时期的利用率。从某种角度上讲,伦敦奥运会后,“伦敦碗”将被“打碎”,它将永远不复存在了。它只属于历史,属于第30届夏季奥运会。4.1.3总体评价“伦敦碗”的遗产,一是创造出新的环保建筑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好再生资源的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先进思想和理念;二是寻找机会,让伦敦市民动起来。比如一周做4次运动的人,可以增加到5次,一周一次都不做的人,可以偶尔去去健身房,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三是不仅复兴伦敦市东区,带动其它产业的兴起,而且推动英国经济走向繁荣。鲍里斯•约翰逊最后说到:“最好的遗产,不是保留,而是将一种精神和快乐传承下去,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在人们17心中开花、结果。”17李良序“伦敦碗”的遗产山东青年201235n4.2铜陵市房地产售楼处空间功能转型分析4.2.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铜陵市规划新城――西湖新区车站分区内,该区域是铜陵市未来的主要交通枢纽,是未来商业、居住密集的区域。本地块地处新城区与主城区的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距市中心(铜陵饭店)约3公里,距新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约2.5公里,距省示范中学铜陵一中仅1.5公里,且狮子山区政府即将迁至本案东侧。本案位于铜都大道以东、学士路以南、乌木山景区以西,东侧经八路以东是在建中的五星级酒店“安徽金九大图4-4地理位置酒店”,北侧约1.5公里是“铜陵市十一中”(初图片来自www.baidu.com中)及规划拟迁入的一所全日制小学,西侧是铜陵市目前最大的建材市场“中南大市场”和“铜陵大市场”;南侧1公里处为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乌木山风景区。(该景区规划面积为12.44公顷。是铜陵市公共绿地建设重点项目,是市区的中心公园)图4-3售楼处一层平面图图片来自作者绘制建筑为两层建筑,前期功能定位为一层为售楼处,二层作为办公空间,一层售楼处的功能需求作为临时性功能的要求,后期业主希望将其转换成一个社区的休闲娱乐中心。在功能分区上,一层的功能区域主要分大堂、模型展示区、技术展示区、艺术长廊、休闲书吧、VIP室、洽谈休息区及办公室等。二层作为售楼处的办公空间,功能划分主要包括经理室、员工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空间。小区要打造成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建筑物整体为托斯卡纳风格,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与建筑物的风格相呼应,采用托斯卡纳风格,反应乡村的简朴、优雅的气息,与大自然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室内色彩根据托斯卡纳乡村景色,36n红色的土壤,浓绿的森林、葡萄园和牧场、浅绿的橄榄树果园,更有深色的红宝石光泽的Chianti酒和鲜红的番茄各种颜色调和在一起就是托斯卡纳。通过采图4-5售楼处大堂图片来自作者设计用天然材质如木头、石头和灰泥表现出来,丰富的材质肌理则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售楼处作为楼盘的销售窗口,过去单一的功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空间功能的转型,变成一个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规划用地中的配套用房作为售楼处是开发商的明智选择,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开发模式带来的投资浪费。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小区总图规划,合理选择规划用房的地点,兼顾售楼处的长远发展。售楼处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合理选择配套用房,为了达到投资的平衡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售楼处做了长远的规划考虑,让它逐渐成为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再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原则,通过合适材料的选择,合理控制造价,是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和长远的发展。4.2.2后期空间功能转型图4-6售楼处沙盘展示区售楼处后期功能转型的思路是:二图片来自作者设计层办公空间的功能不变,前期作为售楼部和工程部人员的办公区域,后期作为小区社区服务的办公区域,使服务的对象由原来的对外的消费者变成社区内的居民。主要是对一层的进行空间功能上的转型。一层的功能区块主要有大堂、模型展示区、技术展示区、托斯卡纳艺37n术长廊、VIP签约室、休闲书吧、多媒体展示、洽谈休息、财务办公和普通办公等空间。空间功能转型的设计方法是在尊重原始空间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功能的置换,对空间进行再利用。对空间进行逐个的空间置换分析,对售楼处的功能的置换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的变化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使用功能对空间功能的限制主要体现在:空间的体量与形状、空间之间的分割与联系、空间的质量。售楼处通过环图4-8托斯卡纳艺术长廊形大堂向右走为模型展示区和技术图片来自作者设计展示区,在这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户型,同时在靠近窗户的两侧设置了休息洽谈椅,人性化设计方便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有意向可以穿过大堂,经过一个托斯卡纳艺术长廊,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体验一下托斯卡纳将会带给你的异国风情,重要客户可以进入VIP洽谈室,与业务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普通客户可以进入洽谈休息区,与业务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果有客户需要进一步、更加形象的了解户型信息,可以进入多媒体展示室,通过画面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房型信息。在客户参观或者洽谈之余,客户还可以进入休闲书吧,更加充分的感受一下托斯卡纳风格给您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总体售楼处后期一层功能定位为居民的休闲会所,功能区域主要分为“动”和“静”两大区块,包括,接待区、休闲娱乐区、休息洽谈区、影视区、红酒区等。下面将对空间进行逐一分析,对空间进行功能图4-7多媒体展示转型。图片来自作者设计大堂——它原来的主要功能是接待功能,在原始设计时采用了环形设计,寓意欢迎八方客人,主要在门口设置了接待台、在东边设置了服务吧台、在南面设置了休息等待区域。通过地面圆形的拼花与二层的环形走道呼应。在空间功能的后期转型中,大堂的主要功能还是接待功能,主要的空间形状和比例不变,家具和服务台的类型和位置也不作变化。38n模型展示区和技术展示区——售楼处结束后这两个区块的临时功能也就结束了,后期功能设想是作为会所的休闲娱乐区,作为社区居民室内活动的一个图4-9洽谈休息区图片来自作者设计场所,还是采用敞开式空间的方法,原来墙面上的小区区位图还将作为形象背景继续保留,空间中的水吧台也继续保留,将空间的展示功能转换成娱乐功能。技术展示区转换成一个儿童娱乐区,空间的体量不变,只是在墙角和窗户区域考虑更多的安全设置,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娱乐空间。托斯卡纳艺术长廊——它是一个展示小区风格、让居民了解体验的长廊,对于这个空间的功能和风格将保留,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图4-10VIP签约室和休闲书吧图片来自作者设计VIP签约室和休闲书吧——空间功能转型会将两个空间进行融合,转型为一个红酒区,为小区内的高端客户提供服务。在后期功能转型中将VIP签约室和休闲书吧之间的装饰墙体拆除,将两个空间融合,在休闲书吧靠近走廊一侧加建墙体,并保留入口,将VIP洽谈室的入口封堵,保持空间的私密性,免受人流和噪音的打扰,更好的为小区的居民服务。39n多媒体展示和洽谈休息区将继续维持原来的功能不变,只是使用性质和对象发生变化,多媒体展示区因为在前期设计就采用了影院设计的要求,所以在空间结束后,会将其转型为小区的影视空间,对家具进行替换和重新布置,在周末为小区的居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洽谈休息区的功能也将维持不变,它的使用对象主要面对小区的居民,空间转型成为一个小区的居民提供休息洽谈的商务区域。4.2.3总体评价售楼处空间功能的转型,由一个临时建筑转变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提高了我们对于临时性建筑的认识,提示我们设计师不应局限于眼前建筑,而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求,努力打造一个人性化、生态化的场所。售楼处的后期空间功能转型也给我们一个很好地启示,在前期空间设计时,就应该结合后期空间的功能需求,在最大的满足空间临时性功能的同时,做到空间的可持续化设计,减少后期空间功能转型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4.3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列举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某售楼处两个空间功能转型的实例,来进一步论证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的方法。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空间功能转型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是:临时性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将其后期空间功能转型考虑完善,并且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再利用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只顾眼前的目的、短暂的经济利益。售楼处的设计是作者亲身参与的项目,售楼处设计改变了以往售楼处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将售楼处的设计融入到小区的建设中,合理选择售楼处的位置,并在售楼处临时功能结束后,转型为小区的社区中心,因此在前期设计中就考虑了售楼处的后期利用,使资源和环境得到很大的利用和保护。40n第五章空间功能转型的发展趋势5.1对策与建议5.1.1强化人们的生态环保、再利用的意识随着我国的人口增长、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带来了很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的威胁,外国采用的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包容性发展,强调新老建筑的和谐共生,而我们现在到任何一个城市中基本面貌都一样,高楼大厦,高架纵横,不仅失去了地方城市的特色,而且给我们的历史、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在国外,人们对于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并且进入了成熟阶段,如德国鲁尔区旧工业区的空间转型,成功的工业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且成功的推动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型,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的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如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科技等元素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保留下来,形成平稳和谐的社会结构,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空间功能的转型中融入文化内涵,结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人们对于旧事物的热爱和新事物的接受,形成两者的和谐共生。虽然现在我们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空间功能转型的案例,但是却是仅仅局限在一些产业性建筑、文化性建筑或者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上面,没有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到那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的临时性建筑上,说明了人们的生态环保、再利用的意识还是不够强烈,有些时候,往往眼光的局限,促成了一幢幢建筑的拆除重建。5.1.2制定健全的条文规定《雅典宪章》和《威尼斯宪章》制定时,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特别是当《威尼斯宪章》制定时,西方正在经历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又如澳大利亚ICOMOS通过的《巴拉宪章》,主张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联系过去和以往经历的深层次的理解和灵感,它们是历史的记录,这种记录和认同是有形的,是无法替代的,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得以在利用。而目前我们国内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再利用可以参考的基础就是《文物保护法》,而这其中很大的一个不足就是将保护和再利用区别对待,正如《中国青年报》指出:“作为实物形态出现的文化建筑,都是有生命期限的,我们保护它无非是减少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尽可能延长它的寿命,利用它的社会、18文化、经济价值,即使在利用中有所损害也比自然消亡强得多。”因此,作者18陆地建筑的生与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1n呼吁我们也应效仿外国根据我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制定关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法律条文,促进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1.3建立健全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临时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本身就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对其内部空间的功能转型就更为复杂,包括室内空间的形态布局、空间结构体系的变化以及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等诸方面都要考虑,因此对于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的要求尤为重要。现阶段我们虽然对室内空间的功能转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深化。如美国的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最先提出了建筑的再循环的理论:“再循环不等同于保护或修复,修复是相当接近地把寄存结构物完全地维持其原来的面貌,而再循环是功能的改变,是将19其内部组成再重新调整成为人接受的。”对临时性空间进行内部空间功能转型时,对既有部分元素进行保留,并给空间提供新的功能,实现功能的循环变化,满足人们新的需求。5.1.4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它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图5-1KunsthulleLPL图片来自www.baidu.com的日常生活。同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促进了我们的文化、经济的大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大爆炸,各种与新技术结合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我们正在面临一场数字化革命。开阔了我们的视角,为我们设计的表达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我们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信息知识,从设计理念和思想上入手,就能不断的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出更多丰富的空间,使的室内空间功能得到更好的转型。19杨立彬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分析京林业大学,200942n现实社会我们面临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恶化,我们就需要有效的利用动态化设计,将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运用合理的科学技术来促图5-2新材料带来的新空间图片来自作者自摄进设计的发展。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其他学科得到启发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具体体现在:(1)空间:空间作为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主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它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要想让空间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就要运用创新的手法,采用创新的结构形式来构造空间。如KunsthulleLPL是OfficeforSubversiveArchitecture为利物浦的基金会格陵兰街(FoundationGreenlandStreet)设计的一个临时建筑,从2006年的9月5号到2006年12月17号,搭建在一个老工厂TheBladeFactory的屋顶,供讲演交流活动之用。这个帐篷型建筑使用的是半透明的PVC幕墙,共有两层,外面白色的一层抵御天气,里面红色的一层抵御噪音和热,它还包裹了现有的一个楼梯,光线和风的变化为它带来了生动的特性。是一个讲演交流和欣赏利物浦风光的好地方,为20空间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启示。(2)材料:直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通过加工和设计的材料,设图5-3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计师自己的想法也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图片来自作者自摄20格雷姆•布鲁克莎莉•斯通再生建筑元素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3n的,因此,材料也是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重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材料,如纳米材料、绿色材料、智能材料和各种肌理的材料等,对创造出各种丰富的空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加上新材料的加工简单,模块化设计,方便了设计施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各种新式材料的搭配,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为室内空间的创新提供的很大的帮助。(3)色彩:色彩能够改变人对事物的形状、尺度和位置的感知。它能使质感产生错觉、激发情趣、平定噪杂。色彩对使用者有强烈的心理影响。因为色彩在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大厅中,绿色的玻璃天顶投射下绿色的光芒,使大厅中的树木、池水和山石都笼罩着一层绿色的光,是环境色彩达到了另一个深度的境界。在室内空间中采用大胆的色彩,打破过去陈旧的理念,也许可以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效果。(4)照明:恰当的运用照明,可以改变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聚焦视觉的重点、影响情绪、表现材质或者创造特定的氛围。现代灯具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室内空间的设计远远赶不上它们的步伐,我们只有将室内空间的创新和现代灯具的照明结合起来,才能让空间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获得新的生命。在我们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现代工艺的灯具装饰空间,不仅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空间的氛围,而且让我们的空间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创新,要立足于我们现代的科技水平,强化建筑与空间的思维意识,提高现代理论的设计知识和水平,从国内外的优秀设计中吸取养图5-4照明设计带来的思路分,争取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图片来自作者自摄5.2空间功能转型的发展趋势环境的不断恶化,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这也逐渐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旋律,使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也成了当下设计的主要任务,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此对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进行一个探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44n5.2.1空间功能转型意识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师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一些产业性建筑和文化性建筑上面,对于一些常规的和临时性建筑的空间功能转型较少,但是这些空间却同时有着很大的可利用性,它们也代表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韵律、代表着将来新型建筑的走向、代表着那个时候人们的记忆。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很少,虽然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往往因为前期建筑设计时,对于后期功能的再利用没有考虑,使的资源得到了很大的浪费。但是同时,在国外,人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资源得到很大的利用,并且从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临时性建筑的空间功能转型研究将会是我们将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由于业主过度的考虑经济利益,使得建筑的增添了很多商业气息,丢失了建筑应有的纯粹性,因此未来的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济利益上面,而应更多地关注建筑的社会效益,更多的为人们服务。同时对于室内空间的功能转型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独的一个建筑,而应同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整体考虑,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落实到实处,从而凸显空间功能转换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5.2.2转型方法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复杂,社会更加的多元化,未来的建筑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中向空间中融入更多的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使得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类型得到更大的发展。人们原来对于室内空间的再利用,只是局限于结构的改造,内部的装修,将来的空间功能转型,将是在结构限定范围内,向空间中注入新的功能,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室内空间,对于空间的功能转型,不是仅仅的移动隔墙,加入夹层,而是进行复杂的空间重组,设计的观念由只注重新空间与建筑的共存,转变到研究新空间与建筑的对比与冲突中。5.3本章小结虽然最近几年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实例在逐年增加,但是对于系统的临时性建筑内部空间再利用来说,其发展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临时性建筑空间功能转型的观念、体质和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同时缺乏成熟的经验和系统的理论,但是从空间功能转型的总体分析,建筑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本章在最后对空间功能转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后来的设计师一些启示。45n第六章结论6.1本文研究成果建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时性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见证,是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时间的记忆,融入了城市的血液,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更新的今天,将失去使用功能的临时性建筑拆除,用新建筑取代它,这在要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单纯的用“新”替代“旧”,而应对其空间进行空间功能的转型,满足使用对象的新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创造出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新空间。首先,我们通过对新陈代谢理论的研究,表明临时性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新”与“旧”的融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恰当的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室内与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才能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加深对行为建筑学理论的理解,关心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之最终能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体现出这一过程。通过对解构主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保持创新性的设计思维,为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对于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主要包括空间功能的转型、空间尺度的变化和空间元素的增减,通过对这三方面诠释,对空间功能转型中的类型进行总结。其次,分析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及方法。总结室内空间中功能转型的原则,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化设计原则。让我们在进行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时有所依据,让人们对于室内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转型。通过一些成功的实例来得出是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设计方法,对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方法进行归纳,对人们室内空间功能转型过程中进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结合两个实例分析,一个是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后期空间功能的转型,还有一个是作者自己参与的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实例,阐述在实际的设计中如何把握空间功能转型的原则,如何合理的运用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方法。最后,我国对于临时性建筑的再利用,需要我们强化室内空间功能转型的意识,制定健全的条文规定,树立正确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更要保持创新意识,使得室内空间得到更好的再利用。同时跟随时代的脚步,我们的空间功能转型的意识和方法也随着变化,由过去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作者期望在生态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今天,我们在对一些产业型建筑或者历史性建筑进行保护再利用的时候,将视野放的更广阔一些,将视线放的更长远一些,更多的关注一下那些满足了我们临时功能的需求,在功能结束后命46n运未知的临时性建筑,同时也呼吁人们在临时性建筑设计之初,就把后期空间功能的转型一起考虑,做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化设计。6.2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正如顾准先生所说:“一切判断都得自归纳,归纳所得的结论都是相对的。”相信文中归纳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原则和方法,不能涵盖所有的室内空间功能的转型再利用。同时鉴于国内对于室内空间功能转型方面的研究和论述较少,而临时性建筑的更新和利用尚不是我们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和成果不多,论文在全面性和实例论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本文可以为室内空间功能转型增添一些新思路,引发相关人士的思考,引起更多人对于临时性建筑再利用的重视。47n参考文献[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高祥生,建筑环境更新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登琨艳,空间的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张松,理想空间(No.15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6]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戚永翎,北京奥运会经济遗产及后奥运经济策略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改建与重建[M],于馨、杨智敏、司洋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MichaelJ.Crosbie.GreenArchitecture——AGuidetoSustainableDesign.Rockportpublishers,1994[11]PennybondaandKatieSosnowchik.SustainableCommeralInteriorDesign.NewYork:JohnWileyandSons,Inc,1995[12]KenYeang.DesignwithNature:TheEcologicalBasicforArchitercturalDesign.McGraw—hillInc,1995[13]程世丹著译,建筑设计方法解析系列丛书——展览建筑[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4]朱启勋,都市更新——理论与范例[M],台北隆书店,1984[15]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6]费莉西娅·艾森伯格·莫尔纳(美).LOFTS改造与更新设计—城市居住的新设想[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7]马克·赖恩特杰斯(荷),空间创意设计:柏林LOFT[M],王婧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8]伊恩·本特利主编,建筑环境共鸣设计[M],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9]弗朗西斯(西)著,筑与环境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20](英)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改建和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1[21]李华东主编,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2]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3][丹]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4][西]帕科·阿森修著,极简主义建筑设计[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n[25]郑曙肠,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6]克里斯·亚伯著,张磊司玲候正华等译,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7]尹国均邱敏,人与建筑的解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8]伯纳德卢本等,设计与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29][瑞]克劳斯一彼得·加斯特著,马琴译.路易斯·I·康:秩序的理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0][日]高桥鹰志+EBS组著,陶新中译,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1]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2]林丽成.当代世界建筑经典精选(10)—黑川纪章[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33]林丽成,当代世界建筑经典精选(10)—黑川纪章[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3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5]詹和平,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6]格雷姆•布鲁克莎莉•斯通,再生建筑元素[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7]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8]赖特,建筑的未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9]PerAhrbom,陈宇,打开新的一页,瑞典皇家工学院新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40]李良序,“伦敦碗”的遗产[J],山东青年,2012[41]刘先觉,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J],南方建筑,1997[42]国际建筑协,北京宪章[J],世界建筑,2001[43]刘琮晓,“场所精神”的延续——析历史建筑空间的再生[J],中外建筑,03/2003。[44]焦怡雪,试谈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J],南方建筑,02/2000[45]王毅,建筑的再利用[J],世界建筑,01/1998[46]朱荣黎志,室内空间重整合巾的形态构成研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47]徐洁支文军,法国费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的新与旧[J],时代建筑,2001,4(62)[48]李维红,浅析21世纪建筑材料的再生循环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0[49]罗震东赵民,试论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及战略规划的形成[J],城市规划,2003[50]桂小鸿,浅谈应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对策建议[J],消费导刊,2008[51]李铁北,浅谈奥运的长期影响——以悉尼城市规划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07.7[52]林显鹏,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3]董奇戴晓玲,英国“文化引导型”城市更新政策的实践和反思[J],城市规划,2007[54]胡以志周讳曼,奥运功能区转型:悉尼模式及其对北京借鉴意义[J],北京规划建49n设,2009[55]宋蓓,从“大事件影响城市”谈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9[56]上海创意产业室内空间专辑[J],室内设计与装修(ID+C),2006.4[57]张听楠张颀,卡洛·斯帕卡——阅读空间的路径[J],世界建筑,2007,5(203)[58]来增祥,可持续发展与室内设计—兼谈绿色室内环境的营造[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8[59]刘先觉,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J],南方建筑,1997.06.30[60]韦婷婷夏海栋,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学表现方式解读[J],作家,2009[61]陈翔宇,北京奥运公园功能转型的规划对策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62]杨立彬,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分析,北京林业大学,2009[63]周琮,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比较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1[64]郭旭,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沈阳理工大学,2009[65]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9[66]宋言奇,论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67]任彦涛,生态视野下建筑与环境交互性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0[68]唐浩,废弃物在建筑和环境营建中的利用,天津大学,2010[69]刘雨佳,艺术思潮对室内设计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2007[70]尹晶,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71]罗杰,浅析简约形态建筑对当前国内建筑创作的影响,200550n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现当代艺术研究对设计的启示》《东京文学》,2012年第04期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5346,中国标准刊号为:CN41-1052/I5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