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球环境问题背景下面向人类未来的景观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题目:全球环境问题背景下面向人类未来的景观设计姓名:谢贝贝班级:风景园林硕士22班学号:8106159时间:2010年11月26日n全球环境问题背景下面向人类未来的景观设计摘要:面对日益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共同承担起责任,协调人地关系,探索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景观设计正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面向人类未来、实现可持续环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通过面向人类未来的可持续景观设计,走向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关键词:全球环境问题、可持续景观、人类未来、景观设计1引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显示了科学技术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影响乃至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2正视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同时又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2],这种情况在近半个世纪中特别明显,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共同承担责任,协调人地关系,探索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1勇于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6-n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现在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基于现实困境,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国际环境条约体系[3]来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从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到整整20年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再到2009年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挑战的决心。2.2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4]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些都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即实现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它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先驱罗伯特·欧文的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从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到从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再到现在的低碳城市,进而到现在的可持续城市。现实的困境需要重新唤起我们对待土地的认识,对待自然的认识,对自然过程的伦理,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3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面向人类未来的景观设计随后,可持续的理念便渗透到各个领域,景观设计领域更不例外。景观设计作为一-6-n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5]。景观设计正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面向人类未来、实现可持续环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我们作为景观设计领域的一名专业人员,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更有义务来承担起我们的责任,通过面向人类未来的可持续景观设计,走向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3.1理解可持续景观和可持续景观设计1993年10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可持续环境和发展理念。[6]作为国际景观设计领域最有影响的专业团体,ASLA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支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的。因为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综合体,不断地进行着生长和衰亡的更替,所以,一个健康的景观需要不断地再生。没有景观的再生,就没有景观的可持续。培育健康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恢复大量被破坏的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便是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景观设计根本的专业目标。从ASLA的可持续景观概念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可持续景观:[7](1)生命的支持系统:景观是生态系统的载体,是生命的支持系统,是各种自然非生物与生物过程发生和相互作用的界面,生物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景观中的各种过程的健康状态。如果把人与其他自然过程统一来考虑,那么景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人类生态系统。(2)生态服务功能:如果从生命和人的需求来认识景观,那么景观的上述生命支持功能,就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诸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食物生产,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和教育场所等。(3)可再生性与可持续性:无论对自然生命过程还是对人类来说,景观能否持续地提供上述生态服务功能,取决于景观能否自我更新和具有持续的再生能力。(4)可持续景观设计:基于以上几点,可以景观设计就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8],可持续景观的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9],包括如何尽-6-n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如何尽可能多地使被破坏的景观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这样设计所实现的景观便是可持续的景观[10]。3.2可持续景观的实现途径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和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加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我们设计可持续的景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按照一个景观设计的实现过程,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其主要实现途径:结合自然的设计、保护环境的建设、景观的自我维护和延长景观“生命周期”。(见图3.2)图3.2可持续景观的实现途径3.2.1结合自然的设计无论在城市或乡村,我们都十分需要自然环境。为使人类能延续下去,我们必须把人类继承下来的大自然的恩赐保存下来。在设计之初要更多地考虑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利用生态的、可持续的和自维持的方法及手段去适应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如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等)。我们不应把人类从世界中分离开来看,而要把人和世界结合起来观察和判断问题。我们放弃那些简单化的、隔裂地看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而给予应有的统一,将人与自然潜在的和谐表现出来。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尊重自然。[11]人是唯一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我们必须成为自然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3.2.2保护环境的建设在景观营建过程中,我们要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包括从景观材料的生产-6-n到景观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景观营造中的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从尽管材料选择和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1)尽可能大的减少工程建设用地,同时要考虑工程结束后的场地恢复,尽可能小的减小场地自然环境破坏;(2)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3)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景观建设中的推广应用(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4)提倡对景观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措施,使越来越多的景观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2.3景观的自我维护景观项目在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通常是一次性成本,而维护时期则是持续的:它可以持续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设计之初便要考虑景观生态学原则,维护整体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和健康,让自然做功,以保障景观能提供全面的、持续的生态服务功能,将景观长期维持所需的碳成本控制在相对低的标准之下。3.2.4延长景观“生命周期”景观的“生命周期”,是指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不被移除和更新。对于现代城市景观而言,有时只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很多项目的生命周期甚至更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有些景观项目并没有符合社会的真正需求:它们或没有使人感到舒适、耐久、安全,或没有适宜地利用土地、形成持久的自然美感。因此,设计不能只热衷于创造空间和形态过于个人化的“产品”,而是在人口增长、社区成长、艺术风格和物理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创造生态友好、具有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变化的、持久性的景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成为真正的可持续景观。4结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未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全球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共同承担责任,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6-n实践研究成果,加上新技术和新材料来重新协调协调人地关系,探索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常说,可持续的环境和发展必须“放眼世界,行于足下”,而景观正是“行于足下”的立足点,是实现可持续地球环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在这个界面上,各种自然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并相互作用,通过保护、设计和管理可持续的景观,实现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景观设计领域的一名专业人员,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更有义务来承担起我们的责任,通过可持续的景观设计,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未来。参考文献[1]全球环境问题.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04.htm.[2]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233-235.[3]徐再荣.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回应[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4]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建筑创作,2003(7):18-29.[6]ASLA.ASLADeclarat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adoptedunanimouslybytheASLABoardofTrusteesinChicago,Illinois,October2,1993.[7]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1):7-12.[8]Lyle,John.Designforhumanecosystem[M].VanNostrandReinhold.1985.[9]Lyle,J.T..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J].JohnWiley&Sons,Inc.1994.[10]Thayer,Jr.R.Theexperienceofsustainablelandscapes[J].LandscapeJournal.1989,Fall:101-111.11.[11]伊恩·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11.-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