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韶关电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韶关电力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策划 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好体系推进工作,并将其列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根据要做的工作,全面动员,成立设备风险评估小组、电网风险评估小组、作业风险评估小组、作业指导书编制工作小组等多个专业工作组,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及推进方案。 成立体系推进办公室,专人专责督促体系的推进工作。要求管理层自上而下做细节的表率,风险辨识自下而上做规范的标兵。  体系要求日常化  风险思维全程化 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标准工具化  流程节点提前化 思路 措施 针对每项工作,按策划、执行、依从、绩效四个方面开展风险体系建设工作。 开展设备、电网、作业风险评估。全面厘清安全生产工作,确定重点关注对象 根据制度群建设要求,编制实施细则,并补充工作标准。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 51 个要素的要求系统的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 开展任务观察工作,做好工作过程监督 开展纠正与预防工作,不断改进不足之处 基础工作 改进工作 工作 体系要求日常化 —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生产规范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输电类 变电类 信息通信类 配电类 调度类 综合类 营销类 变电运行、变电巡检、检修、继电保护、远动、电试、化学监督 输电、带电 业扩、用电监察、抄核收费、客服中心、电能计量、现场装表、电测仪表 供电所、安全督察 运行、急修 计算机、通信传输、程控交换 调度、集控、主站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生产规范化工作针对的是对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生产规范化工作以业务为基础,是实现核心业务的载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则对核心业务的管理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我局在实施生产规范化的基础上按风险体系的要求进行查缺补漏。 韶关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生产规范化建设 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思路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生产规范化工作是更高标准、更加规范的日常工作。不可以脱离日常工作单独进行体系及规范化建设,体系要像空气一样融入日常工作。我局通过班站“ 5I” 管理,使体系及规范化工作“落地”,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切实执行。 班站“ 5I” 管理 包括“ 5I” 安全管理、“ 5I” 运行管理、“ 5I” 技术管理、“ 5I” 现场管理、“ 5I” 内务管理、“ 5I” 建设管理等 。 思路 体系要求日常化 —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生产规范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风险思维全程化 —— 风险管理的 3 个内容,风险评估的 5 个流程,风险管理的 6 个概述,风险控制的 6 个层次。 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 —— 危害辨识 —— 风险分析 —— 评估风险结果 —— 制订控制措施 全员参与: 2008 年在 10 个试点班组推行风险评估。 2009 年,在全局生产班组范围内开展风险评估 。 自下而上: 班组实行作业风险评估 ,共辨识出 416 种危害;实行设备风险评估,共辨识出 1284 种危害;调度实行电网风险评估,共辨识出 92 种危害。 作业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评估 设备风险评估 方法 确定各专业的核心工作任务 将工作按作业步骤分解 班组讨论从中找出现存的危害 量化风险值,对风险排序 制订控制措施 现状 全局 37 个班组已经完成评估 出具部门级风险概述 应用 作业指导书已经发布 18 份,在现场应用 计划在下一阶段审定发布 15 份 方法 确定电网风险评估的量化指标 制订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五个要点综合成单指标值 与风险标准比较确定风险等级 现状 已经完成对韶关电网的评估 评估模型与实际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应用 深入完善评估指标 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 方法 编制设备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标准 设备状态评价 设备运行评价 量化设备的风险值 现状 已经完成对韶关局设备的评估 形成风险概述 应用 形成了局中等以上风险设备控制 PDCA 修订反措计划 思路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工作历 管理协调工作,采用周期信息流,实现问责制。具体业务工作,采用工作历,实现 PDCA 闭环管理 在全局 18 个部门推行了 PDCA 管理,在 57 个班站实行了工作历管理 思路 PDCA 计划( P ) —— 执行( D ) —— 检查( C ) —— 提高( A ) —— 计划( P ) 思路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工作标准 计划 年历 周历 纠正与预防 南网 省公司 上级管理规定 思路 PDCA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模板 业务 工作标准 表格 流程 思路 PDCA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检查 动态检查 任务观察 班站自查 纠正与预防 思路 PDCA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改进 周历 周例会 纠正与预防 月度例会 思路 PDCA 体系运行闭环化 —— 工作历, PDCA 工作标准工具化 —— 以流程、表单为工具。 以流程、表单为工具 规范了生产专业班站的 256 种日常工作用表格,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意识转变:变“看了制度去执行”为“利用工具执行制度”,即实现描述性制度向操作性制度转变 思路 流程节点提前化 —— 对风险控制提前,流程再造 对风险控制提前 通过对流程的风险分析,进行修订、汇编,对某些环节作出提前或推后处理,将风险控制提前。 在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的同时,应用风险分析的成果,通过对现有流程的合理分析,结合“ 5W1H” 要求,提出“ 5 要素”,修编、汇编我局核心流程 22 个。 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按照广东电网公司要求,新制定现场作业指导书 36 个,规范了现场作业行为。 思路 措施 主要措施:对每项工作都分为策划( S )、执行( E )、依从( C )、绩效( P )四个方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策划( S ): 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将风险体系中该要素的要求逐条细化到管理制度中,并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方法、目的,同时考虑执行的可行性和简易性。 强调分析每项工作的任务来源及出口,明确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执行( E ): 对新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培训多元化,包括针对工作标准举办培训讲座,根据任务观察的结果针对某一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培训,根据专业进行线性跟踪培训等内容。 实行单轨制,新的标准一旦发布生效,旧规定、旧表格立即停止使用,不实行“双轨”化。强调所有的报表、申请表、记录表等必须使用新表格,即便新表格有一定的不足,也要强制执行。凡未执行新标准的工作一律退回。 风险建设在每项业务中的实施措施 措施 主要措施:对每项工作都分为策划( S )、执行( E )、依从( C )、绩效( P )四个方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绩效( P ): 完善绩效考核方式。对于每项工作提出可量化的指标,通过是否达标的方式判断该项工作的绩效。 完善激励制度,以量化考核的绩效指标为依据,做出奖惩决定。 风险建设在每项业务中的实施措施 依从( C ): 对执行情况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检查各项工作执行与管理制度及其支持文件的依从程度。 对于发现的问题,提交安全生产分析会平台进行讨论处理。通过纠正与预防管理或变化管理,提高该项工作与标准的依从度。 风险评估 设备风险评估 设备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工作 做法 静态状态评价:设备资料、当前缺陷、安装地点、运行环境、技术状况 动态运行评价:历史缺陷、事故情况、维护水平 量化设备的缺陷、异常、事故、安装地点、运行环境、技术状况、运行工况及维护水平等风险。 得到全局的设备风险值 风险评估公式 形成局所辖设备的风险概述 确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高风险关键设备 根据其风险值的大小实行分级管理 对风险值进行排序 综合考虑到设备的多个方面 设备的风险控制措施 单值指标 风险评估 设备风险评估 工作 进展 我局变电一次、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输电及配电专业已分别辨识出 333 、 374 、 100 、 355 及 122 项设备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形成局中等以上风险设备控制 PDCA ,修订下达反措计划。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设备的缺陷管理和选型中。 在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针对其中风险值大于等于 70 的中、高风险设备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 应用情况 风险评估 设备风险评估 设备静态、动态评价信息 工作 实例:变电一次设备风险评估 设备异常的历史数据记录及各种可能性 设备风险评估结果的量化值 对设备风险 >70 的要制定新的控制措施并判断其适用性 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评估 电网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工作 做法 线路的长度、重合闸、备自投装置配置情况、线路年跳闸概率等线路基本参数 负荷损失、厂站失压数、厂站重要程度,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 得到韶关所辖电网的风险值 风险评估公式 使韶关电网的系统薄弱环节、各区域电网风险等级、单元件的实际运行情况都在评估出的风险值中得到一致的体现 优化韶关电网的运行方法,为安全合理地安排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为进一步科学深入地评估韶关电网的风险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进行一致性评估 综合识别出的多方面的电网风险 电网风险评估的作用 单值指标 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评估 工作 进展 已经完成对韶关电网的 92 个关键节点的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评估作为依据之一应用于各种检修方式下的作业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确保韶关电网的安全稳定。 应用情况 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评估 工作 实例:电网风险评估 电网风险的历史数据记录及各种可能性 设备风险评估结果的量化值 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 基础工作 工作 做法 确定各专业的核心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按步骤进行分解 描述出每一步的风险,并多用数据说话 得到各专业的作业风险值 风险评估公式 出具作业类风险概述,明确各专业面临的作业风险现状 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制定作业指导书,对作业现场的风险进行控制 按风险值大小进行排序 综合识别出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作用 将各种数据转化为风险因素值 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 工作 进展 全局 37 个试点班组已经完成关键任务的作业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将直接应用于作业指导书中,确保作业安全 应用情况 局的 6 个生产部门提交了部门层面的风险概述 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 工作 实例:输电专业作业风险评估 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制度 工作 对管理制度的理解 管理制度应该工具化。通过流程、表单将工作标准的要求、 PDCA 的要求固化,各层面工作人员基本不需要看制度,而只通过对流程、表单的执行即可满足工作要求,并形成 PDCA 闭环管理。 管理制度必须承接省公司制度群建设的内容,并包含风险体系中 51 个要素的内容,尽量将这些内容在流程与表单中体现;流程要细化,每个环节必须有“ 5W1H” 的说明,令人“一看就懂”;表单要体现 PDCA 的要求,能完整反映信息的流转。 对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对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目前我局已经完成生产专业 57 个工作标准、 83 份实施细则、流程以及相应表单的修编工作。 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制度 工作 管理制度的实例: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 ——1 、管理制度正文 管理制度正文: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居多。应能对工作的完成起到指引的作用,指出什么时候用到哪些支撑工作的模板,以及完成工作的流程怎样。而这些模板和流程应成为管理制度的附件,并在管理制度中有相应的出处。 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制度 工作 管理制度的实例: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 ——2 、管理制度的流程工具 管理制度的流程工具:具体工作的指引,并能形成 PDCA 的闭环管理 每个流程的步骤均有编号,每一步都说明了“ 5W1H” 应该如何实现,指引工作地完成。 所有的流程间体现了 PDCA 的闭环管理 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制度 工作 管理制度的实例: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 ——3 、管理制度的表格工具 工作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说明了该项工作的完成应该落实到哪里 —— 也即“ Where” ,这些落实之处也就是这些常用的工作表单 体系文件的编制 作业指导书 工作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思路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该即能体现通用性,又能针对到某次具体工作的具体条件。 作业指导书能体现对作业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也就是整份指导书的内容应该是呈体系化的。 作业指导书在现场使用后可以作为一份原始的现场记录保存。 作业指导书能体现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是风险控制措施在实际中应用中的重要载体。 作业指导书的完成情况: 目前我局已经完成 36 份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发文工作。 体系文件的编制 作业指导书 工作 作业指导书的实例 ——1 、指导书的四个部分 通用部分,在开工会上落实 现场部分,在工作现场落实。“作业过程”记录下现场的试验数据及工作步骤 体系文件的编制 作业指导书 工作 作业指导书的实例 ——2 、作业风险评估在指导书中的体现 指导书中列出此项工作在各种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使用作业指导书的工作的实际情况涉及到哪些风险,在其中打“ √ ”即可。 体系文件的应用 工作 应用现状 我局已经有 140 份新编管理制度,目前正结合风险体系外审意见进行进一步修编。 要求各部门做好任务观察和纠正与预防工作,确保新制度能顺利实施。 工作 应用成效 推行体系前后人员思想意识的变化: 从在试点班站的推行情况中可以看出人员工作时的思想意识,正逐渐从以前的凭经验、靠水平,转化为“做我所写,写我所做”的思想认识。做我所写 —— 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写我所做 —— 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详细的记录,可追溯性强。 推行体系前后人员工作习惯和方法的变化: 推行体系后,人员工作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凭经验、靠个人水平执行工作,转变为依靠科学系统的作业指导书来完成工作;从以前的要慢慢查找相关规定以完成不懂的工作,到现在的只看流程和表单即可轻松完成;从以前的靠个人主观预测工作危险,到现在的依靠科学量化可排序的风险评估;从以前的领导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到现在的干活之前要进行人机工效的思考、风险的分析等等。 推行体系的实际效果: 从在试点班站的推行情况来看,推行体系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仅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更是明确了所辖设备、电网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设计良好的表单、流程使工作更加顺畅,并形成了 PDCA 闭环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业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习惯按章办事”。到 2009 年 7 月 19 日,我局已经实现安全生产 2038 天。 体系文件的应用 建议 问题: 经验积累少,修正系数不准 整合难度大 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建议: 从上游细化风险要求,从下游体现风险要求 继续优化电网、设备风险评估的量化模型 继续优化纠正与预防系统 强化任务观察管理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