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重点热点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重点热点问题

一.重点热点问题中国古代史1.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政治经济等措施。2.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等内容及相互关系。3.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4.继续关注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史1.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意义、教训、启示等问题2.19世纪下半期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问题(通过材料,在经济、教育、军事、政治等方面设置问题)。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现代史1.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外交政策等方面)2.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崛起以及现代外交调整的关系等。世界古代史 关注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和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世界近代史1.英、美、德等国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注意概念的准确把握)。2.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近代西方思想启蒙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世界现代史1.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相互借鉴与影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探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借鉴等)。2.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或秩序)的形成、演变。以及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秩序问题(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大国博弈)。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背景、演变过程、影响等(选取新情景、新材料进行说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注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阿里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二.学生临考指导1.第三轮复习应抓大放小,查漏补缺,回归课本。2.考前的训练重点在选择题,大题多浏览。3.教会学生答题的基本规律和公式。如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着手。4.教会学生主观题的得分技巧:答题时注意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答题时点要多而全、语句要简短、突出关键词;尽量使用专业词句,戒口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试题举例1.阅读下列材料:\n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参考答案:(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3)表达总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2.阅读材料:“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十月革命后,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有什么显著特点?(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罗斯福是如何执行现代化方式的?(3)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参考答案:\n(1)建立工业国: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斯大林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于1928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建成了工业国。显著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方式: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罗斯福:面对三十年代“大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和农业、实行社会救济),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影响二战的进程及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3)内部变化: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从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但放弃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解体。美国: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福利制度;90年代发展知识经济,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化。相互竞争:从50—90年代出现美苏争霸,直至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人类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暴力征服,在工业化时代,其主要工具仍然是炮舰,而炮弹则是廉价商品。——《全球化浪潮》(1)就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两种演进方式,从世界近代史中各举一例说明。(2)新航路开辟以来,有助于全球化进程的事例有哪些?材料二2005年经济全球化特征的突出表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拥有更多的机会合作,……"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甚至超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承受力,这些国家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受到极大威胁,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全球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瞭晾望新闻周刊》(2005年12月29日)请回答:(3)根据材料二,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 (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或政策?参考答案:(1)如西班牙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屠杀(或黑人贸易);英对印度(或中国等)的侵略。(2)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等。 (3)一方面,有利于全球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4)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4、(08山东文综)【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