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历史学科中美育教学法之浅见
初中历史学科中美育教学法之浅见初中历史学科中美育教学法之浅见历史学科美育,就是通过历史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进行美的创造;树立科学的历史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历史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个人梦想。历史美育寓教于乐以情动情历史学科美育,就是通过历史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但纵观当前历史学科的美育尚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历史学科美育的重视不足、对美育和智育、德育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区别与联系认识比较模糊、美学理论的缺失或不系统,在具体实施中方法欠得当等诸多方面。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历史学科中美育的一些方法,现总结出来,和诸位同仁商榷。\n 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强调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情的丰富性,以把学生置于审美主体的地位上,历史教学中美育的言传口授是审美化的:教学语言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和多角色化,教师带着切身感受作感性描摹等,能够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以联想想象活动。因此,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创设氛围,启发诱导 在历史学科中创造美的氛围不是抽象的,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第一要义。语言美是中介,教师要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要对教材透辟的理解,并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由于学生是真正的审美主体,因而不能有任何支配式和强制性的手段,而应采取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打破训导与听从、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要以对象美的表现吸引学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影响受教者的感觉和情绪,唤起受教者内在的审美需要,从而把受教者的心态转化为自觉参与审美活动的积极心态。 二、披文入情,以情动情\n 历史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就没有审美教育。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就是注重形象的再现,其目的是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情感熏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出美育的形象性,让学生形成审美知觉,获得感官愉悦的美感,然后引导学生激发感情,进入意境,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象。值得强调的是,披文入情要选准切入口,即文眼,也就是文中的动情显神之语,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知识,进行加工、重新整合,去丰富、体验、补充文中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无我之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并携带自己的感情来濡染打动学生,让学生对教材有深入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即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以情动情。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注意因才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情感的共性,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动情区,这样学生方能以美感的充分实现带来感情的净化和升华。 三、寓教于乐,学习迁移\n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乐知,方能达到美育塑造灵魂的目的。美育以组织和开展特定的审美活动为其基本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保持审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取得美育的成效,教师就应避免理性化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而采取寓教于乐的施教方法,让学生在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熏陶。幽默诙谐的语言、融入感情的表演、和谐融洽的互动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乐。值得注意的是,无聊的俏皮话、随意夸张的肢体语言、粗俗卑劣的野史段子等,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哗众取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愉悦,因为美育中的寓教于乐之乐,不是外加的庸俗的东西。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的乐贯穿始终,在审美之初,要尽可能地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学生对美的喜爱之情,并不时得到自由创造的快乐。 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要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历史教师可以和同级部的美术、音乐等教师协作学习,让历史图画或历史歌曲等艺术美育引起学生的直观效应、让优美的旋律引发学生情感的律动,从而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历史学科的美育不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那么给予学生的美感过于单纯,培养的审美素质必然脆弱。 四、三位一体,注重联系\n 在历史教学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注重智力的开发,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渗透,但却不自觉地在历史学科中忽视了美育,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历史学科中美育和智育、德育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区别与联系,甚至有少数教师把美育和德育等同起来,混为一谈。朱光潜先生认为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谈美感教育》)由此可知,智育追求认知的真,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作用于人的知,使之能辨真伪;德育追求伦理的善,侧重思想道德原则对受教者的规范,作用于人的意,使之能趋善避恶;美育追求心灵的美,侧重以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感情,通过培养人的审美素质,达到心灵的完善与和谐。 美育可以弥补智育、德育之不足,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美育给受教者以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打动,能使其感情得到熏陶与升华。如果说智育和德育侧重于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塑造社会人格的话,那么美育侧重于发展人的个性,它弥补了智育和德育欠缺的一面,培养出既有自我个性又有社会共性的健全人格。\n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遭受挫折和失败,内心产生了痛苦,并由此铁刃钝卷、一蹶不振,甚至痴迷上网,早恋斗殴、厌学逃学等现象,结合历史教材进行美育,注重张扬他们的理想,为他们展现令人陶醉、迷恋和神往的审美佳境,让他们内心感情上升到对美的向往,解决他们内心世界中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释放他们精神内心压力,经过我的努力,现在他们认识到了历史美学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个人梦与祖国梦的有机联系,思想道德也上升到一个高的层面。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故历史教学中不能把美育游离于智育、德育之外。因此,我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是以美启真而开发智力;以美储善而完善道德。注重它们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当然,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方法还有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方法灵活得当,坚持不懈,一定卓有成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