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历史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议高中生历史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中生历史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自学能力,就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对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塑造人格魅力、传授自学方法、寻求知识联系、探宄事件规律、开辟第二课堂、督导独立作业、培养学习品质等八个方面论述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自学能力培养曾经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的“史盲”将不是没有历史常识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去系统掌握并运用历史知识的人。现代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个生存与适应的问题。高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好学好动,自学潜力很大,也亟待提高。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概念多、范围广、跨度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关键看教师如何去开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n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历史教师纪连海也认为学好历史必须首先具备的条件是历史兴趣,足见历史兴趣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我认为历史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学历史有什么用。当然学历史的作用非常多,我们历史教师至少要让学生认识到:首先,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很多现实的问题其实就是历史问题,要把握现在必须了解过去,这样才能很好地预测未来。其二,历史经验可供借鉴。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能够避免重走前人已走的弯路、重犯前人的错误。其三,历史是生活教科书,历史教会我们怎样做人。俗话说得好:要做事先做人,不懂做人,则事必败,懂做人,则事未尽而功半矣!其四,学历史可以增长知识。平时我们形容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我们会说这个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或说这人“天文地理,无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哓”。而要有渊博的知识,历史学习不可少。当学生认识到历史学\n习的重要作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己去研宄历史、自学历史,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二、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历史教师只有学识渊博、修养精深、博览群书、学贯东西,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师所拥有的不能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江水”。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不断地往自己的“那桶水”里注入新的活力,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一江水”,才能让学生得到他们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三、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说教,而是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真正学会学习。在这点上,我是从高中一年级第一堂历史课开始着手训练的。首先,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第一步,按照目标教学要求,将知识点编成若干问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阅读\n后找出答案。第二步,由学生自己列出比较详细的读书提纲,然后相互讨论,取长补短,最后与老师列出的提纲对比,训练学生提纲挈领的能力。第三步,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并找出答案。学生通过“老师设疑、学生回答一一学生自学__学生自己再设新疑并回答”这三个步骤,初步掌握了阅读课本的方法。其次,在培养学生自学课本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其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点则是如何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如:“同一个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用火烧袁绍粮草并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却被孙刘联军烧掉战船而遭惨败?”“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中国为什么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从封建社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回答这类问题时,我极力主张学生畅所欲言,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允许求同存异,同时在分析、综合、比较和对比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四、积极寻求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首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其次,在纵向联系上,\n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五、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权,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它决定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六、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由于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学生从课外、校外得到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走出教室,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就越发迫切了。历史课的第二课堂形式是多种多样且生动活泼的,如建立历史兴趣小组、组织集体参观、开课外阅读、举办历史故事会、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在这些形式中,我主张学生平时多阅读有关历史方面的课外书籍,如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n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它起到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巨大作用。七、检查督导,独立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平时,我会尽可能将课本上的作业题改编成选择、填空、填图识图、问答等几种标准化命题的题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对于历史问答题,我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范围,让史实说话,有概念判断和逻辑的演绎。对选择填空和填图识图题,则要求判断准确、简明扼要。除此之外,我还会适当补充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分别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中进行,如让学生自制并填写各类表格,写课文读后感、历史人物短评等等,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适应多种题型,开阔视野。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在学习时,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很重要。例如,应该在当天复习教师们所讲的新课,完成当天的作业,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颗。要养成诸如“课前预习,听课要专心,课后要复习,作业要独立”、“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习惯。要做到这些要求,学生们就需要\n有很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要肯于严格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