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盲校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青岛市盲校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青岛市盲校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升学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历史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盲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原则历史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及盲校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1.按照《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和盲校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注重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试题既要检验全体盲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也为盲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2.有效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不出偏题、怪题、死记硬背的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到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试题的编制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盲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更要关注本年度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热点问题,尽可能使试题的背景生活化,引导教师、盲生关心历史,关注社会生活。3.要保证试卷内容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知识性、观点性、技术性等错误;试卷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简洁、逻辑严谨,利于盲生作答,能够真实考查盲生的学业水平;试卷结构简约化;答案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确保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一定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4.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以往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做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内容的综合性、试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题量的适当性、思维的发散性,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盲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试题要符合教学及盲生的实际,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分布合理,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的盲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业13\n青岛市盲校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升学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历史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盲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原则历史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及盲校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1.按照《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和盲校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注重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试题既要检验全体盲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也为盲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2.有效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不出偏题、怪题、死记硬背的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到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试题的编制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盲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更要关注本年度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热点问题,尽可能使试题的背景生活化,引导教师、盲生关心历史,关注社会生活。3.要保证试卷内容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知识性、观点性、技术性等错误;试卷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简洁、逻辑严谨,利于盲生作答,能够真实考查盲生的学业水平;试卷结构简约化;答案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确保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一定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4.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以往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做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内容的综合性、试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题量的适当性、思维的发散性,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盲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试题要符合教学及盲生的实际,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分布合理,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的盲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业13\n青岛市盲校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升学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历史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盲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原则历史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及盲校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1.按照《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和盲校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注重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试题既要检验全体盲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也为盲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2.有效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不出偏题、怪题、死记硬背的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到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试题的编制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盲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更要关注本年度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热点问题,尽可能使试题的背景生活化,引导教师、盲生关心历史,关注社会生活。3.要保证试卷内容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知识性、观点性、技术性等错误;试卷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简洁、逻辑严谨,利于盲生作答,能够真实考查盲生的学业水平;试卷结构简约化;答案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确保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一定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4.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以往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做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内容的综合性、试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题量的适当性、思维的发散性,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盲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试题要符合教学及盲生的实际,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分布合理,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的盲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业13\n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盲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三、考试的形式笔试,限时独立完成。四、试题的结构1.试卷基本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等。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依托各种题型,适当分散难点。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盲校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结合盲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内容13\n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中国现代史13\n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13\n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四、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五、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13\n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六、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二)能力与要求依据《盲校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提出如下要求:1.识记:盲生对已学知识能够准确地再认再现。要求盲生能正确写出重要历史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基本史实。2.理解:(1)能够正确计算历史年代。(2)能够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3)在识记的基础上,了解知识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4)具备用书面以及表格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3.运用:(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等,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2)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3)会客观认识和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4)能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解决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六、样题初中历史毕业试题一:选择题(20个题,每题2分,共40分)13\n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A、埃及B、印度C、中国D、巴比伦2.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黄帝3.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有()(1)萧何(2)韩信(3)卫青(4)霍去病A.(3)(4)B.(2)(3)C.(2)(4)D.(1)(2)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A、姚崇B、房玄龄C、魏征D、杜如晦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A、司马迁的《史记》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C、班固的《汉书》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6、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文天祥C、韩世忠D、戚继光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浦条约》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9、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A陈启沅B张謇C荣宗敬D荣德生13\n10、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A.刘伯承B.陈毅c.聂荣臻D.彭德怀1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是()A、党的八大B、八届二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三大12、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A.英国侵占的香港B.英国侵占的澳门c.葡萄牙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香港13、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A.伯利克里B.亚历山大二世 C.腓力二世D.图特摩斯14、日本的大化改新主要受下列哪个国家的影响?( )A大唐          B罗马          C印度          D阿拉伯1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荷兰16、领导美国人民逐步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施新政的总统是()A、威尔逊B、罗斯福C、杜鲁门D、尼克松17、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B.“国会纵火案”C.慕尼黑阴谋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8、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这一现象出现于()A、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D、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13\n19、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B、联合国的成立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0、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22.开通丝绸之路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2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24.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25.领导了辛亥革命,并成为中华民国缔造者的人是。26.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27.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28.人类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事件是指。2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30.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的广泛应用。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31、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材料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说出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他们的事迹分别是什么?13\n32、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占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请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出自我国明清时期哪两位民族英雄之口?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3、材料一: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材料二:1933年3月4日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讲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材料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这个组织中,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争在外交合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出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领导人。根据材料二,发表演讲的总统是谁?他说的“恐惧”指什么?为应对“恐惧”他带领美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三判断它是什么组织?成立于何时?四、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34、简述洋务运动及其评价。13\n35、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时起颁布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文献。36、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五个重大历史事件。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