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学科培训学习心得与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年历史学科培训学习心得与反思

在反思中前行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周正华                  自2015年8月13日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开始至今,我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报告,震动很大,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间不能只执一端,而是强调师生间民主关系的建立和教与学主体间的互动。教师不可能都是先知先觉者,应学会相信学生,充分发动、开发周边资源,包括学生的潜力;教师不是知识的源泉,更多的是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学相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是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自己的“做人”。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应避免就“教材”论教材、就“教师的教”论教学、就“课标”本身论课标、就“教师的困惑”论“困惑”……,而应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试着将这一切放在“学生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为此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去反思,这样做,可能很多疑惑会迎刃而解,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二、关于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分析什么是过程,什么是结果。避免结果中的“知识本位”主义倾向,结果中同样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需要避免“知识本位”主义。我们不应以“课时”来检查“结果”,因为“结果”的体现是有延续性的,如单元、学期、学段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有效落实,做好“放”和“收”的问题,“放”是把“题目”或要求抛给学生以后,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收”是在于给予学生方法、方向上的提示和指导,给予规则,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和学习,但不包办代替、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重在如何引发学生下一步的思考、学习活动的发生,推进和促进学生学习。“收”所遇到的问题,常常不仅仅是方法、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有关学生“做人”的问题。三、关于课堂教学形式与有效学习的关系。我们不必追求一定的模式,尤其所谓的“热热闹闹”\n并不等于就是学生在主动地学,并不等于学生就是在探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接受学习,也不能无限夸大发现学习或探究学习的效用。教师应从课程实际出发,设计、选择和综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应更多关注学生在其中的表现,不求热闹,求有效,不求数量,求质量,追求有效的学习。应关注师生交往和情感的交流,教师需要挖掘和充分体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感受,即先了解自己;也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加强“师”、“生”二者在情感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四、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北京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曾对200名中小学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的原因,只有2.7%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教得不好。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这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足够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35%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的专家更是提出一些这样的观点,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表明,教师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有一位教师,诉说他的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区里有名,而不好的学生只能得几十分甚至十几分。后来听了他一节课,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这位教师讲课速度很快,而且很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他的课是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有一些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所以学习成绩非常好,而跟不上的学生,就落得很远。这个例子说明,教师本身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五、备课的形式要结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