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设计参与型课堂 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朱明辉)
科研论文保康一中高中历史关键词:参与型课堂设计与探讨培植学习内驱动力利用思维发展规律注重赏识教育关注社会与生活摘要: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所以教师在备课当中就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情境和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一、精心选择趣味材料培植学习内驱动力二、充分利用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实现认识飞跃三、注重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四、关注社会与生活让历史学习鲜活灵动设计参与型课堂,提高历史学习兴趣——高中初始年级历史教学探讨保康一中朱明辉曾广东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所以教师在备课当中就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情境和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中学生在初中与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年龄特点、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在自我认识、认识事物、思维方式、心理定势、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高一年级又处于这两个阶段的过渡时期,在参与课堂的能力方面也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研究高一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以我校的公开课《罗斯福新政》(以下简称《新政》)为例,整合教材来介绍我们教研组在合作备课中是怎样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设计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的。一、精心选择趣味材料培植学习内驱动力根据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所进行的课堂调查,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在学生心目中,历史是副课,他们把对历史的偏见带到高中来,因此提高学生兴趣是高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具体到每一节课当中,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要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情景导入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n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我们在《新政》中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美国历史上有一位“饥饿总统”,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胡佛。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他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从设问“饥饿总统”是谁导入,由于本课的中心人物是罗斯福,学生会想当然地回答:罗斯福。我会说:错了,他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胡佛。同时打出幻灯片:胡佛的头像及他的竞选口号,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以设问和情景导入的形式很快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中来。二、充分利用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实现认识飞跃在认识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一般容易发挥感性认识,后者则能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高一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为主的转变过程中,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同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对策,作出不同要求,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历史图片和视频都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图片和视频,但是仅仅从图片和视频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显然是不够的,通过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描述、联想、比较、概括的能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就要从比较低层次的能力入手,首先培养他们描述历史图片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新政》中我们准备了一组图片来展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情景,其中有一幅图片非常震憾:画面是一位美国妇女的面部表情,标题叫:“有人感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哪些词来描述这位妇女的表情?\n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诸如:灰心、绝望、痛苦、迷茫、焦虑、不安等……当然一个同学不会一下子想出这么多词汇去描述,大家可以互相补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学生参与的范围。在处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时,教研组老师找到了《大国崛起》之《危局新政》中的视频片段,用于再现经济危机爆发过程及其爆发后所带来的全球性的震荡,而学生在这种由历史视频所展示的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犹如穿越历史时空,置身真实历史场景之中,有了亲身感受与真实的体验。在感受体验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些简短的语言来描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表现,在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概括和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注重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通过大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具有了搜集和初步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并可由此及彼,引发思考;通过以前的探究学习,已经能够用课件展示学习成果,常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交流范围较窄,课堂参与机会少,有很多同学平日有积极参与动机,但没有机会在课堂发言,有表现的欲望,但又缺乏勇气。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小组探究是满足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欲望的最佳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更是学生形成自己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在《新政》中,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就是通过小组探究的模式来完成的。让学生扮演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让学生自愿结合成四个智囊团: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规定各组的任务是:1、调查面临的主要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的目的和措施;3、反馈执行结果。学生通过课下探究并自制课件,课上进行角色扮演法,同时演示课件,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智囊团成员予以解答,老师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四、关注社会与生活让历史学习鲜活灵动\n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够主动去关注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并能够从一些新的高度来思考国家、民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以及社会的矛盾等,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让历史贴近生活、关注现实,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却远离学生的个人生活,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为什么学生更喜欢听于丹讲的孔子的和庄子而不喜欢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孔子和庄子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丹把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而且文科综合考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现实性,“以史为鉴”是历史课的重要社会功能,高一历史正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在历史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历史“有用”,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历史知识博大精深,其丰富的内容,或多或少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时政热点结合在一起,适时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贯穿古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认识现实,引导学生主动讨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在《新政》中,为体现“以史为签”的历史功能,我们设计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责任,领导人的素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去讨论。新课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堂,学生就能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