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科2017年安徽省初中考纲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由于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途径和形式,因此,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属于考查范围。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一)考试性质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1\n否达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历史学科毕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评价学生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二)考试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进行考查。A.识记指学生能正确写出或判断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如对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文献的正确表达,对重要的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B.理解指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一定的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C.运用指学生在识记与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初步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和比较异同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以上三个层次的考试水平的要求是递进关系,每一高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同时包括了较低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2)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注重探究式学习。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3)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做到论从史出,论证严密;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2\n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依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为了突出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渗透以下具体目标:(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5)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6)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考查学生学业水平时,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力求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三、考试内容和要求学习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板块1.中华文A.识记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明的起源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3\nB.理解如何计算历史年代1.通过商鞅2.国家的A.识记西周分封制,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产生和社B.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变法、统一国家的会变革的社会变革建立、“闭关锁国”3.统一国A.识记秦兼并六国,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考查学生家的建立B.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问题和解决C.运用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问题的能力中施评价汉武帝4.政权分A.识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国2.通过汉武立与民族发古帝等历史人物,考融合B.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代查学生客观评价5.繁荣与A.识记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贞观之治”史历史人物的能力开放的社与“开元盛世”,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会B.理解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3.了解民族6.经济重A.识记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成吉思关系的发展,认识心的南移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团结的重要和民族关B.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系的发展性7.统一多A.识记郑和下西洋,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民族国家主要措施,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4.认识中国的巩固和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古代科技发明和社会危机B.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思想文化对世界C.运用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文明发展的贡献历史影响8.科学技A.识记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术珍和《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B.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9.思想文A.识记孔子,老子,《史记》,唐诗、宋词与化明清小说B.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列强的A.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1.以《南京条侵略与中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国人民的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等为抗争B.理解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例,考查学生对中C.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国近代社会深刻的关系4\n2.近代化A.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变化、民族危机不的起步文化运动的史实中断加深的认识,增B.理解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国强学生的民族忧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新文近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患意识代C.运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通过洋务3.新民主A.识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共“一史运动、戊戌变法、主义革命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史实辛亥革命等重要的兴起B.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4.中华民A.识记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历史史实,知道救族的抗日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亡图存和实现现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代化是近代中国B.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认识日人民奋斗的基本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C.运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目标5.人民解A.识记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3.以中国共放战争的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产党的重要革命胜利B.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活动为例,考查学6.经济和A.识记张謇兴办实业,轮船、火车、电报、照社会生活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生对中国革命历B.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程艰难曲折的认7.科学技A.识记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魏源、严复识,从而坚定为中术与思想等人的主要思想,科举制的废除华民族复兴而奋文化斗的信念4.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1.中华人A.识记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中华1.通过新中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国的成立、“文化的成立和B.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大革命”、中国共巩固制度的意义2.社会主A.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的《中华人产党十一届三中义道路的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全会、邓小平理论探索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形成等史实,考等先进人物查学生对社会主B.理解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3.建设有A.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曲折过程和建设社会主义容中国特色社会主B.理解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5\n中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义的认识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国C.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2.考查学生中的作用和影响代4.民族团A.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回归,对民族区域自治史结与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制度、“一国两统一B.理解“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制”、祖国统一的的基本方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5.国防建A.识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设与外交交;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成就3.考查学生成就B.理解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对中国现代科技、史实,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文化的认识6.科技、A.识记“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教育与文化1.史前时A.识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1.以世界各况,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世期人类与民族各地区和平B.理解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界上古人类交往等史实,考查古文明学生的理解、运用代2.中古亚A.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拜占廷帝国的衰能力落史欧文明B.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2.以在地图的地位3.文明的A.识记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上标注世界古代播,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主要文明的地理冲撞与融B.理解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为例,探讨位置和罗马疆域合以及科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的变化等,考查学学技术与生的读图、识图能思想文化力1.欧美主A.识记《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要国家的1.以文艺复B.理解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社会巨变兴、新航路开辟、本主义社会产生所起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和C.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改革、两次工业革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命以及殖民扩张2.第一次A.识记珍妮机与“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瓦和掠夺、第一次世特改进蒸汽机工业革命B.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认识铁界大战等为例,考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查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评价重6\n要历史事件和历A.识记“三角贸易”世3.殖民扩史现象的能力B.理解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界张与殖民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了解资本原始积近地人民的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代抗争2.考查学生史4.资产阶A.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亚历山对科学技术和思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级统治的想解放在社会发B.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俄巩固与扩展中作用的认识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大中的作用5.第二次A.识记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爱迪生的发明B.理解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工业革命质量的重要作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6.第一次A.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世界大战B.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7.科学与A.识记牛顿、达尔文等人的主要成就,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思想文化曲》B.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苏联社A.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考查学生B.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会主义道对世界现代史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路的探索重要历史人物、历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凡尔赛A.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史事件和历史现容象以及世界现代—华盛顿B.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发展基本进程体系下的的影响;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世的了解和掌握西方世界意日的法西斯暴行界C.运用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现的作用2.通过第二代3.第二次A.识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次世界大战、美苏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史世界大战“冷战”等史实,B.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对战争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与和平的认识4.主要资A.识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本主义国7\n家的发展B.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3.考查学生变化对世界政治多极5.战后世A.识记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化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界格局的曲折发展以及现B.理解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演变代人类社会面临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6.科学技B.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的共同问题的认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识术和文化四、例证性试题例1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例2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概括了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A.诸侯并立争霸B.经济重心南移C.统一国家建立D.盛世潜伏危机【答案】B例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A.侵略与抗争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B例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8\n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答案】A例5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因果A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D马可·波罗来华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答案】A例6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图。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A.农业的发展B.确立对世界统治C.战胜封建主义D.城市化进程【答案】D例7右图是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漫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A.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C9\n【解析】例1—7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是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的叙述等),也可以是图表形式(如各种实物图片、地图、表格、漫画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该类试题客观性较强,覆盖面较广,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如一些关键性的限制词语、一些图表的主要特征等;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一看备选项本身是否正确,二看备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排除干扰项,从而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例8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拿破仑在位期间,制定并颁布了《》,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2)商鞅(3)《法典》(或《拿破仑法典》)例9下列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歌曲,唱响了不同时代的主旋律。(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一队队官兵高唱着战歌,奔赴(1926一1927年)前线。(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歌颂了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表明,我国的“窗口”从此打开。【答案】(1)北伐(2)渡江(3)对外开放【解析】例8—9题为组合列举题。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上。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重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例10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10\n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天工开物》。【】改正:(2)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民用工业。【】改正:(3)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改正:(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奉行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方针。【】改正:【答案】(1)【×】错误:《天工开物》改正:《齐民要术》(2)【×】错误:民用改正:军事(3)【√】(4)【×】错误:轻工业改正:重工业例11以下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革命与改革”专题学习小结中的两个片段,其中有3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新贵族。革命中,英国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这表明英国最终确立了总统制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5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3)错误:改正:【答案】(1)错误:《人权宣言》改正:《权利法案》(2)错误:总统制改正:君主立宪制(3)错误:1925改正:1921【解析】例10—11题为辨析改错题。这类试题通常是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提供一段对史实的文字描述或一段对历史事物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必须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11\n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做出相应改正或运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错误的原因。例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表解历史材料一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A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B(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图释历史材料二图1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图2微信、二维码(2)图1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法运用材料三九年级(1)班安迪、王凯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安迪:“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王凯:“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12\n(3)材料三中安迪、王凯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内容:A:电力的广泛应用B:信息时代(或电子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3)评价:不正确;理由:他们没有将工业革命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存在片面性。例13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新外交】材料一(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图中与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和(填字母);亚非(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填字母)。【新亚洲新非洲】材料二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13\n(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C;D(2)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例12—13题为材料解析题。这类试题大都通过一些情境设置,以及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具体材料设计了适当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立意上主要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价值判断等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古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炼、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例14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全球通史》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1)目录反映的“西方据优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2)以目录中某一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答案】(1)原因:①科学革命;史实: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等);②14\n工业革命;史实:蒸汽机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具体史实均可);③政治革命;史实:法国大革命(或俄国1861年改革等)。(2)答案说明:答案分为劣势(或落后挨打)、崛起(或反抗觉醒)两个层次,如答其他国家或地区,符合题意,史实准确亦可。答案示例:【示例1】中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掀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等。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示例2】日本: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沦丧;进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和对外扩张的道路。(3)近代西方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符合题意即可)例15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史实回顾】图一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1)阿拉伯数字通过图的商路传人欧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的商路传入中国。【对比分析】(2)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深入探究】(3)从图一到图二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答案】(1)一,二。(2)(含观点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示例:①15\n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一,地中海沿岸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图二,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②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图一,以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图二,以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其他观点,论述合理亦可)(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例14—15题为适度开放性综合题,属于延伸探究题型。延伸,并不是向课外进行知识延伸,而是强调一种历史思维的延伸,是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更多地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互动与结合;探究是强调一种探究能力,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呈现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概括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呈现方式可以是史实报道、看图配文、观点评析、人物小传、叙述历史小故事以及情境探究、实践探究(如问卷调查、绘制图表、信息整合)等多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活学活用,既要注意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又要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史实,史论结合,自主发挥,语言表述要简洁流畅。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思想品德同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二)试卷结构1.内容分布中国古代史约占2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2.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非选16\n择题包括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等。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占30%±5%非选择题占70%±5%3.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1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