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优化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历史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历史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意味着在学习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及评价学习的标准。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结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际,我们学生在初中对历史学习就是传统的死记硬背、“枯坐听讲”的历史学习方式,它至今仍垄断着历史学习市场,严重桎梏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己到了非优化不可的境地。下面我就优化历史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对策及方向浅谈几点看法。、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亟待优化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操作、简单重复、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历史学习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第一,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第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第三,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四,这种学习方式的长期持续的运用,会逐渐使学生形成“唯书唯上”的品性,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他们一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总之,以被动接受、\n机械操作、简单重复、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历史学习方式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了。二、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优化对策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态度。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对应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两者在学生历史学习的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表现在学习的结果是“会学”和“学会”。“我要学’基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并可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要我学”则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习动机难以持久。因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宄”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n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己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过程与组织是动态生成的,是由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建构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思路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每个个体潜在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才能伴随着他的见解的发表而“显现”出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n亲身体验,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我发现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力往往来自课前任务驱动,可以说课前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加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探索的能力,而更直接的效果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并能在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中乐学、高效。三、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优化方向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顺应国际潮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国当前的教改提供了蓝本,也为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优化提供了方向。《纲要》把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定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碱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宄能力,并且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且,教师应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n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与合作地探宄,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