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发布 |
- 37.5 KB |
- 6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先秦(-前221年)一.朝代更替原始社会(-前2070)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禹—桀商(发展)前1600-前1046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三.特征表现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宗法制: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n~~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兼并战争;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a.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阶级: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法家思想直接原因: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经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力牛耕、水利工程:芍坡-春秋楚淮河都江堰-战国秦长江郑国渠-战国秦关中耕作方式:千耦齐耘(春秋)-个体农耕(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小农经济:产生条件:生产力的发展,铁力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特点: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合作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作用:使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后来到明清时期,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土地制度:公有-井田-私有井田制:瓦解的原因:生产力发展荒田变为私田各国的税制改革商鞅变法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来源:土地兼并(战国后成为最主要来源)奖励军功公田变为私田君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制~~~\n~~手工业:原始:丝织陶器;夏商周:青铜丝织漆器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工匠身份世袭。春秋战国:冶炼生铁和钢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世袭—强制劳动—雇募制(唐)特点:原料由官府调拨,产品不入市场,供皇室使用缺乏竞争技术水平高强制劳动作用:为细密分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发展原因: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特点:商品投入市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作用:促进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家庭手工业:特点:自给自足、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影响:稳定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原始:物物交换(原始社会分工出现,生产力发展)商周: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私商金属铸币(金银铜)都会(楚都:郢齐都:临淄)战国:重农抑商原因:A生产力水平低B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C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税收(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稳定社会秩序(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D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通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思想矛盾。过程:战国汉唐宋明清(见必修二)评价: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后期: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科技、汉字、文学、艺术、史书、思想)a)科技:A天文:殷商,日食的最早记载春秋,彗星和哈雷彗星在前613年记载于春秋,最早战国,《甘石星经》B数学:春秋,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C医学:《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疗法~~~\n~~D司南a)汉字:甲骨文(商)-金文(西周)-小篆(战国秦李斯)b)文学:《诗经》孔子从西周到春秋中期诗歌,开现代主义先河,是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楚辞,开浪漫主义之先河。c)艺术:戏曲:傩戏绘画:新时期时代,岩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d)史书:《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尚书》孔子记载了上古时期的官方文件f)思想:A对自然的认识——神秘代表:《周易》《礼记》(反应等级观念)B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背景:社会处于转型中,表现在经济: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铁力牛耕的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士大夫崛起。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科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士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而礼贤下士。代表: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膑(主张见书)秦汉(前221-220)一.朝代更替秦前221-前207楚汉战争前216-前202性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西汉前202-8长安新8-25东汉25-220洛阳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三.特征表现政治: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发展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秦朝统一:条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强秦始皇个人招贤纳士秦的外交政策过程:灭六国、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桂林南海象郡)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n~~秦巩固统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土地私有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教育: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愚民政策西汉:发展:汉初与匈奴和亲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秦—建立措施(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考核官吏秦律)西汉—巩固措施(内外朝刺史推恩令郡国并存酎金夺爵赋役之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巩固措施(尚书台)经济:小农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汉:农业a.修养生息:原因:民生凋敝指导思想:黄老之学结果:文景之治b.重农抑商:汉高祖: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汉武帝: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c.田庄经济:特点:自给自足,聚族而居,豪强私人武装,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魏晋南北朝豪强发展为士族)d.租佃制—普遍演变: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原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作用: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e.工具:犁壁二牛抬杠式犁耕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f.水力:坎儿井漕渠白渠g.技术:轮耕、代田法手工业(西汉)煤作燃料冶铁(东汉)水排鼓风冶铁丝国(东汉)青瓷商业:丝绸之路条件:丝织业发展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新纪元汉武帝反击匈奴,接触匈奴威胁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西域往来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天山南北—中亚安息(今伊朗)—大秦(罗马帝国)城市繁荣特点:城市中设专门贸易区市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明显主要城市:政治中心:长安洛阳~~~\n~~丝绸之路: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统一货币:汉代五铢钱(汉武帝—唐高祖)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秦朝:法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原因:在社会转型之中,新兴地主阶级要采取强制手段确立自己的统治;秦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汉初黄老之学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减少徭役和兵役,减轻刑罚)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要开拓大一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发挥,使其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新儒学理论:(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提出统治者应实行仁政)以德为主以刑辅政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主流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关系:继承:仁、礼、德、民本思想发展: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科技A.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B.天文学:东汉张衡—浑象仪地动仪地圆说C.数学:《九章算术》标志我国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D.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治疗的基础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文艺汉赋:司马相如乐府诗:代表《孔雀东南飞》特点:语言通俗,反映人民生活书法:秦篆汉隶绘画:汉代的帛画盛行,代表:长沙马王堆中的帛画、砖画、石画~~~\n~~魏晋南北朝(220-589年)一.朝代更替三国(220-265)魏曹丕洛阳265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21-263)蜀刘备成都263魏灭蜀(222-280)吴孙权建业(今南京)280西晋灭吴,完成短暂统一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北朝(439-581)东魏—北齐(灭于北周)西魏—北周(灭于隋)东晋(317-420)建康—南朝(420-589)(宋齐梁陈—灭于隋)隋(581)二.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三.特征表现政治①朝代更替频繁②北方战乱多(西晋八王之乱,在黄河洛阳一带),南方相对稳定。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的典型途径。背景: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⑵民族融合;⑶社会矛盾尖锐;⑷柔然强大的威胁。内容:⑴均田制(赋税制度:租调制)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付大批的无主荒地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影响:抑制土地兼并。⑵三长制: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设里长、邻长、党长,即三长;三长直属州郡影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⑶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⑷迁都洛阳意义:⑴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⑵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繁荣的景象;⑶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经济农业:北方:由于战乱,北方生产遭到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发展,和北方趋于平衡。原因:①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根本)。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③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n~~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⑤江南各族人民共同劳动;表现:①稻麦兼种水路互补的作物体系初步形成;②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③农业发展带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④南方出现大城市,如建康。作用: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手工业:灌钢法(南北朝):表明我国冶铁技术的进步白瓷(南北朝)商业:总体来说不活跃,但南方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北方: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建康(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文化思想:A.儒学出现危机,玄学盛行。原因: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转向求佛求道;儒学本身弊端。表现:佛道盛行;儒学弊端。B.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文艺:书法: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出现士人群体,特立独行。特点:表现个人意境,具有写意性。代表: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绘画:魏晋南北朝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特点:注重写意及个性表达。代表: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文学:骈体文注重对仗排比,文采华丽。科技:数学:祖冲之(南朝)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之久。农学: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隋唐(581-907年)一.朝代更替隋:581年定都长安589年灭陈完成统一618年隋炀帝被杀(秦与隋的相同点:秦与隋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为后世提供经验借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使汉、唐成为古代文明繁荣发展的时期,都有重大的工程建设——秦:长城;隋:京杭大运河;都是短命王朝)唐:618年李渊定都长安~~~\n~~907年亡于后梁(节度使篡权)开始了五代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繁荣鼎盛时期三.特征表现政治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⑵三省六部制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⑶科举制: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n~~经济农业:均田制,租(庸)调制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纺织:缂丝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业: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政治上的统一;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拜火教(波斯)佛教:玄奘取经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⑤城市的繁荣:城市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n~~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坊市制;政治中心、军事重镇;长安城布局: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代表性城市: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安史之乱后: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敦煌、龟兹、疏勒交通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文化:领先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原因:经济高度繁荣;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①思想:三教合一: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②文学艺术: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绘画:吴道子(唐)吴带当风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科举制;继承前人成果;开明的文化政策;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代表:边塞诗:王昌龄豪放派、浪漫主义:李白山水田园派:孟浩然现实主义:杜甫、白居易③科技: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火药: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天文历法: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世界最早;僧一行梁令瓒黄道游仪宋元时期(907-1368年)一.朝代更替五代(亡于北宋):黄河流域,相继出现梁唐晋汉周(907-960)十国(亡于北宋):南方相继或并立十个政权,其中一个在山西(907-979)北宋:(960-1127亡于金)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契丹)916-1125亡于金~~~\n~~西夏(党项族)1038-1227都城今银川元昊建立亡于蒙古大理:唐后一直存在,亡于蒙古金(女真)1115-1234完颜阿骨打建立亡于蒙古南宋:(1127-1279亡于元)于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大理、金、蒙古政权(元)元:(1271-1368)1272年迁都:上都——大都(北京)1279年完成大一统(完成统一的朝代:秦晋隋元)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三.特征表现政治: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并立B.北宋的局部统一(979年)*北宋为何无法完成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采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需外等政策;少数民族政权刚建立,处于上升阶段,力量强大;民族矛盾激化。C.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原因D.元的大一统: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9年,灭南宋E.忽必烈改革:北京:内容:影响: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加强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造成三冗。元:中央:一省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地方:行省制(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地区)、通政院(驿站制度、传递公文)经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农业:①宋土地兼并严重:北宋初不抑兼并;②租佃制仅次于自耕农;③南方经济发展:北宋定都汴京,通过汴水运粮,说明北宋立国靠东南地区的财富。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地位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天下粮仓:苏湖常秀-浙江嘉兴)南方农业发展原因:唐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北民南迁;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南移~~~\n~~手工业:金属冶炼:北宋:煤普遍使用(汉开始)南宋:焦炭开始使用(明普遍)纺织:宋:棉花种植从边疆传到内地。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的工具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中心。制瓷: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各地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朝:彩瓷时代,青花、釉里红;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技术和规模都有一定发展商业:①突破了坊市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夜市草食晓市兴盛;②北宋出现了交子,反映商品经济发展;③专门娱乐场所:瓦子适应市民阶层需要;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府的监视控制减弱,北宋政府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⑤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泉州;泉州在元朝成为最大的贸易港口,是货物集散地。⑥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表现:商人地位提高)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均输法(狩猎、开山、采石)文化:①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前司南多用于看风水,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宋广泛应用在狩猎、开山、采石,火药武器:火箭、突火枪元朝火药传入欧洲,约14世纪,使资产阶级战胜贵族天文历法:郭守敬(元)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授时历》;沈括(北宋)《梦溪笔谈》农书:王祯(元)《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桑辑要》(元)②思想:理学——儒学的新发展理学产生背景:佛道的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盛行唐宋一些儒学家进行思考、探究,形成宋代新儒学。含义: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代表:程朱理学:理是万物本原;体现到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到人身上是人性;方法是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南宋成为官方哲学,元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为科举考试内容。陆九渊:南宋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也,理是万物的本原方法:发明本心,内心反省;评价: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③文学艺术:世俗化,多元化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绘画:文人画、风俗画发展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n~~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人画:注重内心修养,宋代,文人画由写实转向写意。北宋:构图气势雄伟,画风阳刚豪放。(北宋局部统一;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南宋: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对称,(南宋偏安江南)风俗画: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文学:宋词元曲宋词产生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便于吟唱,表达情感。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元曲产生原因: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城市经济发展,民俗文学繁荣。代表:马致远、张养浩戏曲:宋末:南戏,浙江温州一带,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瓦舍,娱乐场所。元: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成熟,进入黄金时期。特点:时空自由,象征虚拟动作表意。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杂剧四大家)明清(1386-1840)一.朝代更替明(1386-1644):1386朱元璋定都南京;1421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原因:势力在北方;加强巩固边防;防止蒙古南下);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清(1636-1912):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顺治入关;1840鸦片战争;1912清帝退位,亡。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国有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农耕经济高度繁荣③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带有转型趋势)三.特征表现政治: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西藏:元朝宣政院设置,使其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清: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封其为达赖喇嘛康熙帝:接见五世达赖,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共管,加强中央对其管理乾隆帝:设金瓶掣签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归属中央1683清军进入台湾1684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n~~1885改为台湾省,加强我国东南海防东北:唐朝在东北设两个都督府,正是归属中央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清朝设立三个将军辖区: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正式归属中央清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明:A.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称尚书,直属皇帝。加强了君权。B.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在文渊阁成立内阁,内阁主要权利:票拟(代皇帝批复大臣奏章),由皇帝批红C.废行省:(行省是中央向地方的派出机构,权力大)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属中央。D.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文体为八股文,不允许有独立见解,应按朱熹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清:内阁制:沿用明,可管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乾隆废除)南书房: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军机处:最初处理军务,后扩大,开始参与机要政务,跪奏笔录。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原因:压制反清思想,加强思想控制(顺治-雍正)影响: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束缚思想,摧残文化。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农业:A.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B.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C.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番薯D.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还有烟草(原产于美洲)E.赋税制度:明一条鞭法(征收白银货币地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清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F.租佃制超过自耕农,普及农村。手工业: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铁:普遍用焦炭冶铁纺织: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丝织:中心:苏杭,分工较细,新经济因素产生。制瓷: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商业:A.明清国力强盛a.商业市镇兴起,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要冲),城市经济功能加强。~~~\n~~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普遍流通。c.农产品商业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变法的实行),d.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e.商业资本日趋活跃,不仅在流通领域,而且接入生产领域,小生产者失去了生产独立性,商人也称为包买商。f.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g.19C初,世界10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中,中国有六个;h.明中后期至前期,世界白银一般流入中国;i.中国是世界经贸中心之一B.新经济因素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特征:雇佣劳动;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购买劳动力;商品生产工场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别:工场手工业工厂规模大,分工协作好,集中生产,效率高地位:封建社会内部新事物,代表社会发展的进步事物,但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C.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封建专制制度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市场)②闭关锁国(海外市场)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根本)防止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天朝上国,统治者盲目自大。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通商影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失去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契机。③重农抑商:政府压制手工工场,向商人征重税,影响了手工工场的规模;商人买田置地,缺乏资金,影响商品经济发展。④官府盘剥:征收重税,使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文化:承古萌新①科技:传统科技继续领先,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A.《农政全书》徐光启(明)屯垦、水利、荒政三大主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方法。B.《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总结了中国16C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是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推进世界生物学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C.《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的原因: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⑵强大的中央集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⑶各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⑷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专制统治⑴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⑵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⑶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n~~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⑴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大实用性,服务于农耕、生产,巩固统治;⑵重视队典籍的整理,忽视实验;⑶多集中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等领域,没有涉及近代科学;⑷经验性、技术化,很多具有不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②思想:A.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王阳明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途径:克己私欲,回复良知评价:重视人的道德修养B.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背景:政:君主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日趋衰落,阶级矛盾激化;经:商品经济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竞相逐利;文: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是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人:思想家的探索代表:明:李贽内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认了“天理”的存在;作品:《焚书》《藏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⑴王夫之:内容: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作品:《船山遗录》⑵黄宗羲:内容: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否定三纲五常;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言论自由、监督机构、咨询机关(学校)作品:《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⑶顾炎武: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评价:①带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②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后世影响深刻C.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③艺术:书法:世俗化、平民化、多样化;篆刻:明中叶以后发展成一门艺术。绘画: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八大山人郑板桥四大才子)~~~\n~~风俗画: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文学:小说——主流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代表:明: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评价: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了新的高峰。戏曲:昆曲:时间:明中期到清中期是其鼎盛时期。地点:昆山特点: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气讲究格律板眼;载歌载舞。代表:汤显祖《牡丹亭》评价: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多种剧中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百戏之祖”京剧:时间:清中期乾隆地点: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大徽班来京献艺)代表:同光十三绝评价:将独特的中国戏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④宗教:基督教明朝利玛窦在中国传播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表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极缓慢发展;思想:明清之际民主进步思潮的出现;文化专制文化: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批判现实反封建(牡丹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原因: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小农经济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基础:经济:小农经济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理论:法家思想;历史教训: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经验:商鞅变法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趋势: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加强;评价: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积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其消极反动作用消极:钻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束缚人的思想,阻碍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选官制度禅让——世袭——察举——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监察制度秦:中央:御史大夫西汉:中央:御史大夫~~~\n~~地方:刺史制度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确立隋唐:谏议制度、门下省(封驳审议监察职能)宋:通判地方谏院(独立的谏议机构)明清:提刑按察使司(地方)都政院科道(中央)厂卫机构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①商业市场形式多样②城市商业经济发达,经济功能增强③货币不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货币改革,二者相互促进④商人群体活跃(明清)⑤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陶瓷之路⑥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古代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形式一.民族融合(最基本最高表现形式)三次高潮: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顶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宋元时期(顶点:元的统一)途径:友好往来(最基本);各族人民联合斗争;民族迁徙;通婚;少数民族领袖的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国家的统一及有关政策;民族战争。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二.民族迁徙流向:①北方草原地区——黄河流域迁移主体:少数民族原因:游牧生活的不稳定性;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特点:伴随着武装袭扰表现:五胡内迁、契丹南下、女贞南下、蒙古南下②黄河流域——长江以南迁移主体:汉族原因:北方战乱表现:东汉末年—南北朝唐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南宋初意义:北民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加速江南地区的民族融合。③黄河流域(中原)——边疆主体民族:汉族原因:政府组织移民;北方的战乱意义:开发边疆,促使边疆经济发展,巩固边防。民族迁徙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状态,人口渐趋合理分布。~~~\n~~一.民族战争类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性质:侵略反侵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战争(性质:正义非正义)两种类型性质有本质区别评价观点:对历史上各民族一视同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角度分析;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二.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如何认识民族关系的主流友好往来是主流,战争冲突是暂时的原因: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性和互补性。中国近代史一.概况1.三条线索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2.分期1.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2.晚清:1840-1912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5.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n~~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②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③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④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明清之际西学东渐A和清末民初西学东渐B不同①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新航路开辟,扩张能力有限B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发展,扩张能力增强②地位:A双方地位平等B中国受侵略,是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③内容:A科技B除科技外,还有制度,思想④影响:A在少数读书人中传播,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n~~B传播范围广,社会各阶层都受影响,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0.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1840-1956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90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年代-1956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与外国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1.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⑦1914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第一阶段1840-1860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政治1.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原因:①根本: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在全世界抢占原料和市场②清政府的腐败落后③直接: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借口结果: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国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双半社会开始形成。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n~~原因:英国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结果: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内容:增开11口通商;丧失内核航运权影响: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领土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经济结构,部分手工业者破产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③战费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④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⑤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①②③④共同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革命性、落后性《资政新篇》:空想性、革命性、进步性评价:《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条件,没有真正实行失败原因:①根本:农民积极的局限性②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③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意义: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②反映了新时代特点:A《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B反侵略性质经济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为新经济因素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利于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破坏自然经济3.中国经济开始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思想:新思潮萌发(开眼看世界)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③经世致用思想,为其提供思想基础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御外侮核心:向西方学习人物:林则徐——设译馆,《四洲志》介绍外国先进技术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意义:启迪一些中国人冲破封建牢笼,学习西方,探究救国救民之道,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新在那里:①承认了西方的科技先进,主张师夷长技(过去盲目自大)②开始寻求救国御侮之道~~~\n~~③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树立新观念第二阶段1860-1895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启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1.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目的: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时间:19C60-90年代企业:官办军用企业A18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B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民用企业A1881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B1872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影响:①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了近代化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失败原因:①根本:没有触动封建制度②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③外国对中国的阻挠,垄断技术④顽固派的破坏和阻挠2.民族工业产生原因:①主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劳动力市场②外资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时间:19C70年代地区:沿海沿江地区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政治1.第二次鸦片战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2.甲午中日战争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原料②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③为摆脱经济危机,转移民众注意力④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n~~*《马关条约》内容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口: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表明日本公开资本输出影响:(中国)①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②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④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边练新军⑤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日本)①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原料、资本、市场②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时间:19C60年代背景:内忧外患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含义:在维护自己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代表:冯桂芬影响:掀起了洋务运动;冲击了传统观念,保守的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西方资产积极思想的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一些人认识到只学技术不够,还应学习西方制度思想,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主张:改良政治,君主立宪制主张:王郑观应《盛世危言》评价:①对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立了启蒙作用②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生活1.生活方式——西化表现:①服装:西装;②食:西式餐馆;③娱乐:1872《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原因:①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影响: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思想观念变化,价值观念变化局限:变化只局限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地区,内地和农村变化不大2.教育起步:洋务运动①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②创办近代海军*新旧学堂比较目的:(新)培养有用人才~~~\n~~(旧)培养封建官僚内容:(新)西方的格致之学(旧)儒家的四书五经作用:(新)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旧)成为皇帝奴仆,培养旧官僚3.交通运输①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②1881开平——胥各庄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③1909京张铁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④1918航空业起步⑤1896“大清邮政局”成立⑥1920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⑦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丰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第三阶段:1895-1927阶段特征:整体发展阶段突出领域:政治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府更替:1895-1912清末1912-1927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经济1.民族工业得到长足发展①19C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原因:①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②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③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⑤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⑥实业救国热潮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2.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政治:全方位波浪式1.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n~~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④(组织)1895年,强学会;1898年,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宣传维新变法⑤(时代)民族危机加深意义:①(思想)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②(政治)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③(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力量不强②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阻挠③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且皇帝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④袁世凯叛变革命教训:在双半社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行不通2.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资产阶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三民主义④(组织)革命派成立组织领导革命:1894兴中会;1905同盟会⑤(时代)民族危机⑥(军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结果:①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标志辛亥革命失败失败的判断依据:未改变双半社会性质;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失败原因:①(根本)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教训:在双半社会下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意义: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经济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②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五四运动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时代)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北洋政府卖国激化社会矛盾(外部)十月革命(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意义:①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主旋律②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n~~4.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①中共成立条件:(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外部)共产国际帮助纲领:最高纲领(中共一大制定):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民主革命阶段纲领/最低纲领(二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②工人运动领导: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成立,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事件: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告结束教训: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③国民大革命A国共合作实现条件:工人运动的教训(必要)中共二大确立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国民党是一个真正的民主革命派,双方有合作基础孙中山愿意与中共合作,国共合作成为可能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意义: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B北伐战争:1926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C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最终标志)失败原因:①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中共年轻幼稚缺乏经验,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为中共领导新的革命奠定了基础,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发动了群众党员增多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思想: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制度思想1.维新思想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西学大量涌入③民族危机加深主张:以启蒙思想、进化论为基础,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代表: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n~~作用: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对当时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②梁启超《变法通议》特点:主张民主提出变法的必要性③谭嗣同《任学》特点:批判传统封建礼教④严复《天演论》特点:阐述西方进化论思想,并将其引入人类社会论战:围绕维新变法这一时代主题,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进行了思想交锋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体制作用:(政治)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思想)使维新思想冲破了重重阻挠顽强的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民主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旧三民主义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西学大量涌入③民族危机加深④把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评价:(积极)提出推翻满洲封建统治(消极)没有明确提出反帝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评价: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愿望和要求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评价: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具有空想性评价:①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②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愿望和要求③没有彻底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新三民主义时间: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展: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主张;民生主义添加了节制资本;确立了三大政策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民主和科学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背景:(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思潮;西方思想大量传入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n~~中心:北大(原因: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民心愚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发对旧文学发展:①提倡教育平民化②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消极)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脱离工农群众(积极)思想解放4.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①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②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③1920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共产党)5.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①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指定的最低纲领)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社会生活①衣食住行渐趋西化衣:中山装、旗袍;食:中西大餐;住:居住大院(北)里弄住宅(南);行:火车航空轮船②断发不缠足(具有政治色彩)原因: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影响;辛亥革命③风俗:A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简化礼仪,自由平等的风尚B婚姻风俗变革C19C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介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④娱乐:电影出现,19C末传入中国A1905《定军山》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B1913《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C1931《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⑤教育:1905废科举,设学部,教育体制近代化1912民国实行国民教育1915新文化运动,教育平民化第四阶段:1927-1949阶段特征:曲折前进重点领域:政治~~~\n~~政治: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过渡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时期)①井冈山道路实践:走出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A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上升B八七会议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秋收起义文家市会议:转变方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井冈山根据地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红军长征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事件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纠正了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西安事变原因:①(根本)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④蒋介石西安督战结果:和平解决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2.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讲话,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西安事变原因②③意义:全面抗战的开始②两个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日本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正面战场四大会战:A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n~~D武汉会战:消耗日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结果:重要城市相继失守僵持阶段——日本对其进行政治诱降汪精卫:投降日本蒋介石:为投降日本,但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防御阶段: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块:晋察冀)僵持阶段——日本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敌后战场,进行扫荡共产党及人们反扫荡③抗战胜利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根本保证)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支援(外部条件)意义:①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斗争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③壮大了共产党的实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④收回宝岛台湾3.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①两个命运两种较量:中共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A中共七大: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国民六大:一党独裁,发动内战C重庆谈判:原因: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分,拖延时间;迫于舆论压力;欺骗民众毛泽东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尽可能争取和平结果:《双十协定》民主建国,召开政协会议D政协会议: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②解放战争A1946.6——1947.6战略防御,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山东陕北)B1947.6——1948.9战略反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到国统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1948.9——1949.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结果:东北全部解放,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除少数据点外,全部解放D1949.4.21渡江战役4.23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经济民族工业——曲折(19C60.70——1956年底)官僚资本——膨胀(1927——1949)外国资本——势力扩张(1840——1949)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1927——1956年底)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1925——1927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标志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1927——1934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标致毛泽东思想形成~~~\n~~3.1940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4.1945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5.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斩一刀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6.(以下为建设时期)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53-1956三大改造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文革现代中国(1949-)——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概况1.传统阶段划分①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政治: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经济:夺取资本)主要矛盾:阶级矛盾②1957-196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③1966-1976文革十年④1978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按现代化划分1949-1956年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和开始1957-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折发展时期1978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阶段(1949-1956年底)阶段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和开始主要方面:政治政治1.新中国成立准备:①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n~~②解放战争意义:①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胜利相结合的胜利2.制定宪法时间:1954会议:全国人大内容:确认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评价: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③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3.政治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对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1953内容:一化三改造②三大改造内容:A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企业所有权变化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一五计划(1953-1957)重点:重工业结果:提前超额完成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比中国与苏联相似点①都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相当于中国的三大改造③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时进行④都片面发展重工业,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缓慢⑤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外交1.外交政策①独立自主;三大政策:另起炉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成就①1949-1950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n~~②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4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仿真的提出促使亚非会议成功思想:毛泽东思想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③1956《论十大关系》④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⑤1957提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二阶段1957-1976(非重点)阶段特征:曲折探索发展正确探索①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②1956《论十大关系》③1957《关于正确树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④1957整风运动,让群众相当提意见⑤1960八字方针,核心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误探索①1957反右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的理论根源)②1958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简称一大二公危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生态环境,一大二公损害生产积极性,是导致1959-1961的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与苏联关系恶化苏联要求中国还债)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③1959反右倾斗争(党内路线斗争)④1966-1976文革成就科技①两弹一星1964原子弹;1966导弹;1970“长征一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1”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75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②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外交:超越意识形态,以国家利益为重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中美《建交公报》1979.1.1中美正式建交~~~\n~~1972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文化1956毛泽东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昙花一现第三阶段(1978底-现在)阶段特征: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原因:两个凡是,继续左倾错误意义: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解放思想2.内容①政治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事求是最重要)③组织路线:拨乱反正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二.改革开放改革原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报给各农户长期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特点: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打破平均主义作用: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①农村B乡镇企业目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第二三产业)农村改革使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②城市:时间:1985年核心:国企改革①作用/意义: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②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股份制1992年开始A计划经济体制~~~\n~~B80年代,市场为主计划为辅③经济体制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市场和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①引进来:引进资金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格局:20C90年代中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到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A经济特区:1980年起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B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C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1990上海浦东D内地②走出去2001年,中国加入WTO意义:加入世贸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玉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成就①GDP增长②城市化进程加快A改革开放前,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B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继承加快C21C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形成许多小城镇,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趋势:小城镇迅猛发展形成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③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④生活水平提高三.民主和法制建设1.措施:①拨乱反正(核心)②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③建立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A颁布1982年宪法B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C1989.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9.4《行政复议法》D1997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E1999“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④基层民主建设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始酝酿~~~\n~~2.1982中共十二大,强调金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987中共十三大,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理论形成5.199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系统科学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概括。6.1997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五.外交1.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多边外交2.成就:①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②改善同大国(苏联)及周边国家的关系③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④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政治性组织):2001年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世界近代史(选取文明史观角度)概况时间:14C—19C末20C初划分阶段:文明史观角度:(世界近代史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工业文明:含义: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以大机器生产为主导特点:经济上,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社会上,教育普及、社会流动性增强。①14C—16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C—18C中后期英法美的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门③18C中后期—19C末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④19C末20C初深化发展全球化角度: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20C——全球化加速发展现代化角度:①经济:工业革命②政治:革命——民主制度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第一阶段——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经济: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14、15C意大利)2.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原因:(根本)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马可波罗游记》激发寻金热(经济)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思想)传播基督教~~~\n~~(政治)王权的强化(客观)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引发商业危机条件: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造船技术进步(多桅多帆)航海知识进步(地圆说)王室支持提供物质条件经过:向东——葡萄牙向西——西班牙葡萄牙:迪亚士1487到达好望角达伽马1497—1498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最短距离西班牙:哥伦布1492到达美洲麦哲伦1519—1521环球航行影响: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①上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密切)引发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资本家获利、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地主势力衰弱)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开始崛起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非洲: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①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文艺复兴时间:13C-16C地点:最早在意大利,后扩展至整个欧洲背景:(经济)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根本)(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产生,追求财富人生享乐,要求打破教会传统(思想)意大利更多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形式:披着古典文化外衣,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阐述新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影响:(思想)解放了思想,打破了中世纪文学束缚;(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形式)推动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代表:意大利前三杰: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艺坛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市民英雄的创造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圣”莎士比亚:气息具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2.宗教改革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n~~(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活跃;(主要)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使社会矛盾激化;(直接)出售免罪券,导火线①马丁路德时间:1517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结果:创立路德教,在德意志、北欧地区传播。意义:揭开宗教改革序幕。②加尔文改革时间:1541代表作:《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产生神职人员);倡导人们过节俭的生活。作用:先定论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结果:创立加尔文教(民主教),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评价:消极:迫害异端。积极:符合资产阶级利益,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红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尼德兰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③英国宗教改革时间:1534人物:亨利八世主张:《至尊法案》英王室英国教会的首脑,取代教皇地位;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三十九条信纲》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标准。特点:自上而下发动评价:积极: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势力,增强了王权。消极:保留了许多天主教的成分。④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①革除内部弊端,取消免罪券;②宣布新教为异端;③加强宗教裁判所活动,打击异端;④创立耶稣会耶稣会历史作用:A殖民扩张的急先锋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利玛窦)意义:(思想)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思想;(经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新政治制度英:君主立宪制1.确立背景:(历史原因)1215《大宪章》的制定;~~~\n~~(阶级基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相应政治地位权利;(政治前提)1640年开始,1688年结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确立:1689《权利法案》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利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通知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发展: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议会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发展:19C中期,随着选举制和两党制的发展,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特点:①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议会多数党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③内阁的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完善:1832议会改革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型工业资产阶级量迅速壮大。作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性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点:①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但仅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③议会是权力中心,享有立法权和监督权;④责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享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美: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确立:背景:①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②初期确立的邦联制,难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③启蒙思想的影响。确立:1787年宪法原则:①联邦制原则: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总统、议会、联邦司法体系),又给予各州较大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民选产生。发展:宪法修正案,使宪法趋于完善。(保障了黑人和妇女的权利)宪法意义:在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南北战争时间:1861—1865背景:①州权主义根深蒂固;②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③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主阶级发展种植园经济。结果:北方取得胜利~~~\n~~首要问题:维护联邦统一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解放奴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完善:两党制形成: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华盛顿当选。发展:①19C中期(南北战争前)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②19C末20C初,差别消失,两党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代表不同的大财团利益。③当今,民主党得到多数妇女,少数民族、低收入阶层以及老年人都支持。特点: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政治选举受两党操控。法:民主共和制走向共和:背景:(思想)启蒙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外部)美国独立战争(内部)法国阶级矛盾激化,法国大革命爆发。确立: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会议,成为法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意义: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②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③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曲折: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1875年,国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宪法修正案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道路。”*法国1875年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选择题掌握)相同:立法权属于议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不同:产生方式:法国中通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美国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对谁负责:法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英国总统对选民负责任期:法国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美国总统任期4年,最对只能任两届。~~~\n~~权力:法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美国总统由法律否决权。法国总统可解散议会(众议院),美国总统不可解散议会。与内阁关系:法国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属。美国总统命令无需内阁附属。经济1.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第一阶段:一革前——需要资本原始积累第二阶段:一革后二革前——需要市场原料劳动力(商品输出)第三阶段:二革后——需要投资场所(资本输出)意义:世界市场联系密切;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葡萄牙:扩张方向:亚洲非洲占领地区:非洲西海岸和东海岸的据点,进而控制了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马六甲,夺取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沿海据点和岛屿以及中国澳门,美洲巴西。其首要目的是摩鹿加群岛。特点:占领据点,暴力掠夺、敲诈勒索、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西班牙:扩张方向:以美洲为主占领地区: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特点:①掠夺黄金②屠杀当地居民印第安人等,种族灭绝③占领土地,建立大庄园们进行农业生产。荷兰:时间:17C上半叶,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贸易范围: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美洲的贸易。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亚洲:东印度公司美洲:西印度公司)占领地区: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岛、台湾;美洲:新阿姆斯特丹,又称新荷兰(今美国纽约)影响: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拥有西方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17C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主要金银市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手段:海盗掠夺;商业战争(英西英荷英法);商业掠夺(美洲种植园);黑奴贸易。占领地区:美洲:18C早期,北美13块殖民地(后独立为美利坚合众国)18C下半叶,加拿大(英法商业战争后获得),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亚洲:印度结果:18C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2.黑奴贸易时间:16C初——19C中后期19C中后期停止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资本输出,不再急需劳动力。②美国内战结束后,废除奴隶制,奴隶贸易失去市场。参与国家:葡萄牙(最早)、西班牙、荷兰、英国(最大)、法国方式:三角贸易(欧——非——美——欧)~~~\n~~影响:(欧洲)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商业的发展;(美洲)补充了劳动力,促进种植园业的发展;(非洲)破坏了社会经济,掠夺劳动力;文化1.近代科学哥白尼:时间:16C成就:日心说评价: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为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时间:17C成就:①164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证据;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③创制天文望远镜;④绘制第一副月面图⑤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进行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评价:近代科学之父;开创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成就: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定律)微积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评价: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②引发了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③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2.启蒙运动时间:17、18C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反封建意识,带来光明和希望。内容:核心——理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性质: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文艺复兴)发展: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展至欧美,后影响到亚洲。代表:英国:洛克、霍布斯;法国: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主张: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开明君主制。评价: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对18C的欧洲产生深远影响“18C是伏尔泰的世纪”。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为私有制;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评价: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n~~德国:康德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评价: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精神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以上四人观点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理性;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侧重:孟德斯鸠侧重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论述;伏尔泰侧重于论述公民权利;卢梭侧重论证革命的合理性;康的侧重从哲学角度论证人文精神。意义: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度,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具有更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和扩展经济:经济上确立工业文明,并扩展到政治思想科技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C60——19C中(英40年代结束;法美50、60年代结束)以发明和使用机器为开始,以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机器)发展标志结束。条件:(前提/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有利于社会稳定;(劳动力)圈地运动时间:15C开始——18C高潮含义: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圈地养羊人口和资本的自原因:手工业发展,羊毛价格上升由流动影响:①农民失去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廉价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市场)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商品需求量圈地运动使农民成为工人,需要生活用品——国内市场增长市场条件是必要条件。成就:纺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冶金采矿:焦煤炼铁法、蒸汽抽水机、安全灯;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火车、汽轮;动力:蒸汽动力;蒸汽机使用的意义: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③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火车使用的意义:①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②加快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n~~③有利于社会关系趋于平等。汽轮使用的意义: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扩展:地域:英——法美(①汽船②机器零件标准化生产)领域:棉纺织——冶铁采矿——交通运输突出表现在棉纺织、交通运输方面影响:①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化大生产的飞跃;②产生现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③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⑤城市化进程加快;⑥推动了列强进一步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扩张第二阶段—市场原料)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英:议会改革:时间:1832年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结果: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意义:①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法:政体变迁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5)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确立前提:1871年德意志统一背景:政治上的分裂阻碍经济发展(根本)资产阶级要求强有力的政权进行对外扩张。时间:1864——1870方式:王朝战争——1864普奥—丹麦普奥普法人物:俾斯麦影响: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结束封建割据,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确立:1871年宪法内容:(与英国比较)①德皇有实权:任命帝国首相国会议员;召集解散联邦国会帝国国会;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实施;有军权,军官由皇帝任命。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无实权。②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由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③德国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刑事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各帮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不能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n~~特点: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浓厚。美:南北战争时间:1861——1865原因:州权主义根深蒂固;南方蓄奴州发动叛乱。任务:巩固联邦统一。结果:北方胜利意义:废除黑人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至上性;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两党制完善俄:农奴制改革时间:1861原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的落后使沙俄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克里木战争)农奴制使社会矛盾激化;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十二月党人起义,车尔尼)沙皇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内容:解放法令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司法改革地方自治作用:是俄国迈向近代化的道路。日:明治维新——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幕府体制等级森严;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对外:闭关锁国;外国侵略,民族矛盾激化。武装倒幕运动内容:(政治)颁布宪法;废番置县;四民平等;(经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文化)文明开化标志:《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影响:亚洲第一个立宪制国家,开启了近代化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具有侵略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①卢德工人运动:特点:工人自发的捣毁机器厂房②三大工人运动:时间:19C30—40年代(法)里昂工人运动暴力方式(英)宪章运动和平方式要求选举权(德)西里西亚工人运动暴力方式特点:工人自发的政治斗争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n~~特点:有组织的①第一国际②巴黎公社:原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性质:工人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权;内容:见书失败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客观条件;没有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没有得到农民支持,形成工农联盟;没有乘胜追击。*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进国际工人运动有组织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思想①自由主义思想(主流)——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②社会主义思想a空想社会主义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一些思想家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代表: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内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反对暴力主张改良。b科学社会主义背景:(经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出来;(阶级)(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时间:1848年标志:《共产党宣言》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解释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影响: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③民族主义思想:反对外国侵略和殖民压迫,如意大利争取民族统一,如德意志*自由主义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社会主义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国际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民族解放运动。科技进化论——达尔文发展: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863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族的学说。1871达尔文《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n~~核心: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文学艺术时间:18C后半叶至19C中叶背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没有使欧洲各国出现启蒙学者描述的美好景象,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上,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浪漫主义特点:想象力丰富;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揭露丑恶现实;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解放;憧憬美好未来。代表:拜伦国家:英国作品:《恰尔得哈罗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雪莱国家:英国作品:《西风颂》文学评价:“天才的预言家”海涅国家:德国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雨果国家:法国作品:《悲惨世界》评价: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时间:19C30年代到20C前半期背景: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弊端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现实主义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巴尔扎克国家:法国作品:《人家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国家:俄国作品:《战争与和平》“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司汤达国家:法国作品:《红与黑》狄更斯国家:英国作品:《双城记》评价: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作品犀利,具有震撼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间:19C中叶以后背景:国际共产主义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带动群众的直接行动。代表:高尔基国家:俄国作品:《母亲》“革命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音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时期。时间:18-19世纪之交人物:贝多芬(为两大乐派架起桥梁)~~~\n~~作品:九部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评价: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势;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归纳:人类对公正理想社会的追寻历程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权和贵族特权表现:(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英美法的资本主义革命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表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75年,法国政体变革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③工人阶级反对不平等,要求普及政治权利,改善生活条件。表现:(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④文学艺术家批判揭露不公平,追求理想社会。表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第四阶段——工业革命的纵深和发展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前提)19C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积累了资本(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德美意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成就:电力:1866年德国西门子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发电机——“电气时代”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地面貌;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一系列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1883年德国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1879年德国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化学:德国李比希发明有机化肥德国柏琴发明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雷佩发明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多种塑料。冶金:英国贝塞麦发明酸性转炉炼钢法德国西门马丁发明平路炼钢法英国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发明碱性转炉炼钢法通讯:1876美国贝尔发明电话1895意大利马可尼受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理论启发发明无线电通讯技术影响:提高了生产力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结构:轻工业为主导——重工业为主导~~~\n~~由工厂制度到大财团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使资本主义矛盾加深。特点: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发展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德国美国)同时在几个国家开始(美德)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轻工业没主导——重工业为主导工厂制——公司制(大财团、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动力:蒸汽——电气世界市场形成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是世界联系密切殖民扩张:第一阶段:一革前——需要资本原始积累第二阶段:一革后二革前——需要市场原料劳动力(商品输出)第三阶段:二革后——需要投资场所(资本输出)过程: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标志: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输出;武力威逼;特点: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殖民地半殖民地沦为经济附庸,成为其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是世界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政治日本:1889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大日本帝国宪法》俄国:1905年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失败。文化印象派:美术:莫奈《干草堆》《鲁昂大教堂》《日出印象》法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现代绘画之父”法梵高《向日葵》音乐: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法电影:1895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战时间:1914——1918背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引发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根本)法德:世仇;俄奥:争夺巴尔干;英德:主要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建立:同盟国:1879德奥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形成协约国:1892法俄军事协定1904法英协约~~~\n~~1907英俄协约科技成果被用于战争(通讯交通、武器改进、新式武器:坦克潜艇飞机)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德:泛日耳曼主义俄:泛斯拉夫主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意大利本应参加同盟国,开战后为利益加入协约国,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日1914加入协约国作战美国巴西中国1917加入协约国作战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是正义的,但不能决定一战性质)战役:马恩河:1914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堑壕战凡尔登:1916一战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1916第一次使用坦克,使凡尔登地区法军压力减轻1917年战局变化:美国参战:原因:捞取战利品,攫取世界霸权;(根本)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关系密切;美国与英法有历史文化联系;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借口)影响: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促使一批国家对德宣战,一战进入全球阶段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918年结束:德国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影响:给人类带来灾难;欧洲地位衰落(经济损失难以恢复,精神上失去战前乐观主义,悲观)美日崛起:美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金融中心开始由伦敦转向纽约;日本接受大量军事订单,趁机侵略中国无产积极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引发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四大帝国瓦解,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改变了政治格局(德国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奥匈解体,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加速:美国参战俄国退出,1918年3月布列斯特签署条约德国失去优势同盟国内部革命(最主要原因)为什么20C才发生世界性战争?1.世界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各国联系加强;2.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3.各国矛盾加深,完成工业革命的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更激烈。19C末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局部战争:日俄战争、美西战争;日美胜利20C以来世界文明演进概况一.阶段:第一阶段:一战结束和十月革命——二战后第二阶段:二战后——现在二.内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n~~一.线索:现代化、整体世界的发展(两条线索)二.20C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1.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过改革调整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三.20C整体世界的发展1.政治文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60、70年代开始出现)2.经济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全球范围内经济上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3.精神文明:多元化(两种意识形态并存,倡导多民族文化)理性化(对待文化的态度)民族化4.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第一阶段:1917——1945阶段特征: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建立: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调整: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一.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实践1.十月革命条件:(客观)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同西方发到国家比,还是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一战引起革命(主观)无产积极力量壮大,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农民的支持,建立了工农联盟过程:1917年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权力,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四月提纲:目的:转变革命性质方式:以和平方式将资产阶级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性:苏维埃有武装,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存在和平过渡的可能(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使用武装,和平过渡不可能)作用:成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十月革命: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宣布(政治)一切权利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法律)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n~~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政府)选举,批准了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整体)苏维埃整体特点: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均属于人民委员会;一党执政弊端:缺乏权利的监督(宪法)1918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名苏俄(国名)1917——1922苏维埃俄国苏俄1922——1991苏联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经济文化并不十分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特点:(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道路)城市中心论(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方式)设想和平夺权(四月提纲)——暴力革命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背景:(外患)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叛军,妄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内忧)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①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③取消商品贸易,国家分配生活必需品④强制劳动评价:①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胜利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时间:1921年背景:①国内战争胜利后急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暴动。③国家没有能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新经济政策内容:①固定粮食税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允许自由贸易评价:①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②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③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时间:20C30年代中期确立~~~\n~~斯大林体制确立:1925工业化;1927农业集体化(私有——公有);1928——19321933——1937五年计划表现:①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评价:①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行程里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②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重视国家积累资金,忽视消费品生产;执行计划指令,排斥市场)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经济体制。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和发展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直接)供需矛盾供给大于需求(导火索)股票投机过度特点:范围广、破坏性强影响:国际关系恶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2.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背景:经济危机爆发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法案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则,包括限制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以实现“工业和平”,消除产业过剩。法规也涉及到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蓝鹰运动”③调整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核心:国家干预经济评价:①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②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n~~相同:(背景)政治经济危机(手段)国家干预和调节(内容)农业政策方面,对农业生产、分配进行干预和调整。(结果)经济恢复和发展,缓解危机不同:(根本目的)苏: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侧重点)苏:农业;美:工业(方式手段)苏: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实行和加强国家干预(性质)苏:社会主义性质美:资本主义性质3.凯恩斯主义背景:经济危机爆发促使人们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内容: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做法:扩大需求:①举办公共工程②增发货币,降低利率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意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理念;②二战后取代自由发那个人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衰落:20C70年代——“滞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逐渐让位于其他学派。*经济学理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1929年经济危机三.科学文化1.科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人物:相对论: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意义:(相对论)①相对论的提出使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变革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C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③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量子力学)①广泛应用于多种科学领域;②直接指导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艺术:现代主义流派盛行美术:人物:毕加索派别:抽象派代表作:《格尔尼卡》《坐在椅子上的女人》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20C20年代末盛行)、表现主义音乐3.电视人物:贝尔德时间:1926年,发明电视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正是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现场感强。功能:①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②电视还成为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③娱乐功能;~~~\n~~④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产品展示给他人。四.国际关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1919年巴黎和会:参与国:英:大陆均势,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称霸美:插手欧洲事务,攫取世界霸权法: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霸权日:攫取德国在中国及太平洋的利益。条约:签署了对德合约;后协约国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合约。这些合约与《凡尔赛和约》并称为巴黎和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影响:①调整大国关系,是欧洲及太平洋地区保持了暂时稳定,军备得到一定控制,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②没有彻底解决原有矛盾,反而产生了新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维护工具:国联(1920——1946)时间:1920地点:瑞士日内瓦提出:美国威尔逊(美苏未参加)机构:大会、秘书处、行政院评价:①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处理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问题,后期对法西斯扩张也起了一定限制作用,也为后来联合国建立奠定了基础。②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他们维持霸权的工具。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等国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其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的威信。调整:A道威斯计划背景:鲁尔危机(法国丧失了获取德国赔款的主动权)内容:向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其恢复经济。限制德国——复兴德国影响: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称为德国发动二战的经济基础B洛迦诺公约背景: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的提出,迫使法德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两国关系,长期对抗的结果使得法德两败俱伤,两国开始探索和解道路。内容:欧洲的安全影响:①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改善法德关系;②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利,使法国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C《非战公约》内容: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影响: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n~~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犯罪”的法律基础,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主要法律依据。③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有效的阻止战争。崩溃: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崩溃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华盛顿体系崩溃原因:凡——华体系自身隐含的矛盾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反对法西斯的力量分散,没有联合起来遏制法西斯扩张。2.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日经济发展迅速却在凡华体系受压制(根本)②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日本二二六政变,随后成立的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标志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异同同:(背景)经济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军国主义封建主义传统在凡——华体系中受压制(实质)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影响)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异:(方式)德:依靠法西斯政党——纳粹党,通过合法的议会选举方式成为第一大党组阁;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日:以军部为核心,发动战争和政变建立法西斯专政;自上而下③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制大战爆发(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斗争——1931九一八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绥靖政策表现:A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联承认日本侵略,却国联监管中国东北B国联虽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并没有涉及石油,英国仍允许意大利军队使用苏伊士运河。C面对意德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法案”D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E苏联同德国连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⑤德日对凡——华体系不满,要求打破该体系过程:爆发:1939.9.1德国突袭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初期阶段:占领国家:1939年波兰1940年丹麦、挪威1940年进攻西欧占领荷比卢法*不列颠战役——德国首次失败德国占领东南欧14个国家大战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n~~1941年太平洋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1年,美国《租借法案》1941年,英美《大西洋宪章》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成立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从根本上扭转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转折点: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943年)也是二战中的重要转折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胜利:四次国际会议三次重要登陆开罗会议:1943年美英中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英苏雅尔塔会议:1945年美英苏波茨坦会议:1945年美英苏;美英中发表《波茨坦公告》北非登陆——北非战场结束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意大利投降:1943.9德国投降:1945.5日本投降:1945.8.15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意义:①灾难——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②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的胜利是人类的胜利,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③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联合国诞生④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世界由以欧洲为中心变为两极格局⑤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范围,在欧亚建立起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⑥殖民体系彻底瓦解⑦世界中心逐步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⑧二战期间科技的发展促进战后新技术革命兴起⑨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二阶段:1945——至今阶段特征:现代化稳定发展和整体世界扩展表现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2.苏联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时间:1953年背景: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持续到战后,制约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内容:(农业)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影响: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1964年背景: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内容:(工业)a推行新经济体制,重点在重工业;b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特点:运用价值规律扩大自主权影响:a改革为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勃列日涅夫后期改革趋于保守,改革陷入停滞b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经济全面滑坡(80年代初)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背景: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出任新一届苏共中共总书记内容:(经济)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在重工业上;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政治)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影响:a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b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c政治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原因:①西方的和平演变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③斯大林体制的危机长期得不到解决4.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调整发展1.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①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开始: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混合经济出现)制定经济计划~~~\n~~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②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调整A人民资本主义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特点:股票分散化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企业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B经营者革命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特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社会政策调整:实行福利制度,建设福利国家原因:(根本)生产力的提高特点:制度化,法律化;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大作用:缓和社会矛盾,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实质:分配领域的社会化④经济结构的调整A第三产业发展,比重上升;B知识经济的出现以信息产业为支柱是20C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1950——1973黄金时代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政治上相对稳定;③第三次科技革命;④经济合作(欧共体)。②20C70年代,滞涨(通货膨胀生产停滞)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三.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和演变1.背景①二战即将结束,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稳定世界经济;②二战冲击欧洲中心地位,经济格局变化;③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按自己意愿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霸权地位。2.建立A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美国放弃双挂钩,该体系崩溃)原因:同背景时间:1944年国家: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内容:一个决议——《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n~~两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又称世界银行)*两个组织异同点同:提供贷款异: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②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汇率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世界银行恢复和发展经济促进贸易均衡发展一个制度——双挂钩制度作用:①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B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因:①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货币贬值)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②战后美国经济强大,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推动其商品输出时间:1947国家: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作用:①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②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支撑二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特点①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②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4.区域集团化A欧盟经济一体化:欧共体形成背景: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二战后欧洲传统国际地位下降,美苏以欧洲作为冷战的主战场,③欧洲人意识到只有联合合作才能对抗美苏过程:①1952,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②1957,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③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④1967,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意义:①经济的合作是经济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②政治地位提高,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内容:①关税同盟(1968)内容: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作用:各成员国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到1980年,欧共体超过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②共同农业政策(1968)基本原则: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n~~共同体优先原则建立共同农业基金作用:推动成员国农业发展③欧洲统一大市场(1985年提出1993年正式运作)领域:人员、商品、资本、劳动的自由流通政治一体化:欧盟形成:①199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范围②1993,欧盟正式成立盟歌:欢乐颂盟旗:蓝地上12颗金色五星构成圆环发展:①1995年,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正式启用②扩大: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又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增至25个目前为止,共27个成员国意义:①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②欧盟各国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③欧洲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的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B东盟背景:东南亚地区国家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发展发展:1967,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五国外长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东盟”正式成立1976,巴厘岛首脑会议,正式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1999,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东盟2002,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C亚太经合组织背景:①20C70—80年代,亚太地区使世界上经济②③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建立:①1989,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12国外交和经济部长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②1991,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特点:相互尊重的平等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合作方式:“APEC方式”松散的,多样的,灵活的,单边与多边相结合影响: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大大提高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创造出了一个新模式D北美自由贸易区背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潮流,使美国再也不能无视世界潮流;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挑战~~~\n~~建立:①1992,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②1994,该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内容:美加墨三国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影响:①美加墨发挥各自优势,在经济上形成互补②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便利③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④其他美洲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5.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新航路开辟——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0C初)——最终形成二战后出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发展20C90年代——加强,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成因: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本②交通和通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③两极格局的瓦解,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④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提供商品流通的渠道⑤国际金融大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投资)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的资本在全球内的扩张影响:(积极)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消极)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③引发全球生态危机认识:①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③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全球化发展不平衡,产生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使全球化在当前形势下的具体表现,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全球化,同时也阻碍全球化发展(如集团间贸易壁垒等)6.经济格局二战后,两种经济模式并存且对峙——经济多极化(60.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俄罗斯:随着苏联解体,社会性质转变,但经济上仍占有优势(五大经济体:美日欧中俄)~~~\n~~四.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演变背景: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内容:战后如何处置德国;建立联合国实质:美苏实力为基础的两分天下,打下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②美苏实力超群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④国家利益的冲突过程:(美)杜鲁门主义时间:1947实质: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时间:1947年提出1948年大规模实行目的:稳定西欧资本主义;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特点:运用经济手段,更有隐蔽性北约(苏)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1956)经互会(1949)华约(1955)发展:美苏争霸原因:赫鲁晓夫上台,苏联扩张争霸,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调整对外政策第一阶段:50年代——60年代末特征:美攻苏守缓和与紧张并存表现:(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紧张)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核军备竞赛;1962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特征:苏攻美守缓和原因:经济危机、越南战争使美国实力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收缩海外力量,与苏联缓和,标志美国政策的转变在军备竞赛中,美苏差距缩小,苏联甚至稍占优势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苏1975年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美加等国首脑在芬兰召开欧安会,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第三阶段:70年代末——1991年特征:互有攻守,缓和与紧张并存表现:(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美国卡特主义——武力遏制苏联南下1981年里根主义——小规模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苏力量星球大战计划——目的:拖垮苏联经济(缓和)时间:80年代中期原因:苏联经济困难,迫使其调整对外政策——收缩;不干涉东欧;和西方全面和解~~~\n~~表现: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1987年美苏《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第四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出现:20C6070年代表现\原因:欧共体——欧洲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原因:①民主改革;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③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④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⑤美国的扶植;⑥美国军事订货*不结盟运动时间:1961发起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亚非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暴力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物的局面实质: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加强:20C90年代原因: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根本)第三世界在国际中的地位提高表现:欧盟的建立和扩大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俄罗斯仍保有强大实力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多极化趋势与凡—华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不同①渐进的,长期的过度②和平过渡,没经过世界大战③五个力量中心故乡竞争、制约、竞争过渡影响: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局部战争朝鲜战争时间:1950-1953原因: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国;冷战的产物;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特点: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冷战由欧洲扩展至亚洲;保卫了中国和朝鲜安全越南战争时间:1961-1973原因:越南分裂,美国扶植南越;冷战的产物;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特点:不断升级,规模扩大(战争由扶植傀儡政权到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影响:美国陷入越战泥潭难以自拔,经济实力下降;引起美国民众反对,反战和平运动高涨~~~\n~~美国开始实行战略收缩,美苏争霸形式转为苏攻美守的局面中东战争时间:1948-1982五次中东战争原因:地理位置重要;宗教和民族问题复杂;大国的插手,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1947年联合国巴以分治的决议偏袒以色列;犹太复国运动影响:阻碍中东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造成灾难*中东和平进程1977埃以会议,和平谈判,1978美埃以《戴维营协议》1982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1993巴以在美国签署《奥斯陆协议》是中东和谈的重大突破2003联合国,欧美俄退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印巴战争时间:三次印巴战争194719651971原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克什米尔的领土归属问题;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的宗教问题;大国插手影响:使南亚次大陆地区局势紧张两伊战争时间:1980-1988原因:领土争端——阿拉伯河河界的划定;民族矛盾——伊朗的波斯人和伊拉克的阿拉伯人宗教争端;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影响:给两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海湾战争原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特点:高科技战争;“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伊拉克战争五.文化科技:第三次技术革命时间:20C4050年代(二战后)背景:①社会的需要(二战中需新式武器;战后需发展经济)②科学理论的突破——相对论③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④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加强了对这些领域的投入标志:①原子能技术;②电子计算机技术;③航空航天技术;④生物工程成就:①原子能技术:1945美国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应用于核电②电子计算机技术:1946美国第一台计算机;20C60年代互联网问世,90年代普及③航空航天:1957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首个太空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登月飞船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登月④生物工程:20C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克隆成功——“多莉”~~~\n~~影响: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推动了世界格局的调整,促进了政治多极化;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手法夸张怪诞原因: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陷入怀疑、迷惘、苦闷形式: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代表:《等待戈多》法国贝克特现代美术代表:毕加索《格尔尼卡》《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特点: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对色彩和视觉深入研究原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哲学、心理学的影响现代音乐派别: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空间音乐、机遇音乐、偶然音乐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