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0 发布 |
- 37.5 KB |
- 1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计算机(师范)大纲
\n《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01001,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1。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学科导向性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在修习本课程后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和前沿(如芯片技术、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等)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学习的基础。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参考书:《计算机科学引论》(影印版)(英文名ComputingEssentirals),TimothyJ.O’Leary,高教出版社,2005.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基本采用课堂教学方法完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考核方式:平时30%,期末:7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只对信息科学与技术做概要介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限选课《信息技术实践》学习相关实践性技巧。\n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计算机系统结构660二计算机软件660三数据库技术330四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330五人工智能330六计算机图形图像330七多媒体技术330八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技术330九现代通信技术660十信号处理660十一嵌入式系统330十二信道编码与信息安全330\n(一)计算机系统结构(6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方法、RISC指令系统、存储系统基本原理、Cache存储器、中断系统、指令级并行技术、流水线处理机及其性能分析、超标量处理机及其性能分析、超流水线处理机及其性能分析、超长指令字处理机及其性能分析等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实现技术,包括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基本方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指令系统;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处理机设计技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相互转换、彼此渗透的观点。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二)计算机软件(6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软件相关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发展史;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2.基本要求理解程序、软件等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软件分类;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含义;了解常用软件及其简单使用;(三)数据库技术(3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库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的主要内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定义。2.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技术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及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理解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模型的概念,掌握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学会用某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定义关系模型。重点掌握用于描述概念模型的E-R图、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以及关系模型的定义。(四)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3学时)1.主要内容典型信息过程模型,通信(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现有网络类型,网络的主要技术问题,网络涉及到的学科领域。2.基本要求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领域: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并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特点、网络的组成、分类及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功能;\n了解Internet网,包括Internet的协议、IP地址、域名地址和接入Internet的方法;了解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向下一代网络(NGN)演进。(五)人工智能(3学时)1.主要内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人工智能发展史;人工智能分类;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2.基本要求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人工智能分类;了解人工智能相关应用领域;了解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六)计算机图形图像(3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形学发展历史,矢量和位图,图形显示技术,图形输入设备,图形硬件,颜色,图形软件,图形处理流程,图像处理,及其相关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学历史;掌握矢量和位图概念(vectorgraphicsandrastergraphics),包括其表示、存储、primitive,pixel,resolution等概念;初步掌握图形显示技术,包括:CRT,LCD,立体显示,了解扫描线,隔行扫描,刷新率等概念;了解图形输入设备,包括2D,3D等设备;初步掌握图形硬件,包括视频控制器,帧缓存(framebuffer),同步,GPU等概念;初步掌握颜色的表示,包括RGB,颜色空间,位深度,查找表等;了解图形学相关软件,包括驱动软件,CUDA,OpenGL等;了解图形处理流程,包括model,animation,render;了解图像处理基本概念,包括图像增强,计算机视觉等;了解图形学相关应用,如userinterface,cinema,games,medicalvisualization,CAD,VR等。(七)多媒体技术(3学时)1.主要内容多媒体基本概念;媒体的分类;多媒体技术特征与研究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开发工具及开发流程;文本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与非线性编辑等基本案例操作2.基本要求了解以上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个综合实例,贯穿文本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与非线性编辑等常见媒体处理任务,给学生一个目前主流媒体创作完整流程的初步印象。(八)现代通信技术(6学时)1.主要内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CMOS晶体管、CMOS电路设计、CMOS子功能设计、可测试与低功耗电路设计、CMOS加工工艺流程、模块和系统设计、版图编辑、布局布线、有关工具等。2.基本要求了解集成电路发展、IC制造技术、CMOS制造工艺技术及低功耗电路设计与可测试性电路设计;\n了解MOS器件基本特性、MOS基本电路、CMOS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与布局方法及子电路系统设计。了解IC设计EDA软件工具。(九)现代通信技术(6学时)1.主要内容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通信系统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现代通信新技术及发展趋势。2.基本要求对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初步了解,包括通信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掌握通信系统模型及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网络的方法、工作过程及控制;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十)信号处理(6学时)1.主要内容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数字系统结构与实现。2.基本要求了解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离散富里叶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离散富里叶变换快速算法解决信号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信号谱分析的基本方法。(十一)嵌入式系统(6学时)1.主要内容嵌入式系统介绍;单片机;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设计;智能卡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了解嵌入式系统涉及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主流的嵌入式芯片ARM9的基本结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嵌入式的ARM汇编。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方法,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接口控制的方法。(十二)现代通信技术(6学时)1.主要内容信道编码;信息理论基本概念;信息安全保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信道编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线性分组码、循环码、BCH码以及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了解各种编码方式的检错和纠错能力;了解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分析方法及主要结论;了解信息安全保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n《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ProgrammingLanguag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003101,课程总学时80、周学时5、学分4,开课学期1。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结构、方法与技巧;掌握简单C语言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导论》。本课程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的基础。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C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参考书:《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方法》,K.N.King著,吕秀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1。《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美)BrianW.Kernighan,DennisM.Ritchie著,徐宝文,李志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学约占总学时的3/5,上机实践约占总学时的2/5,并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利用业余时间多上机。对主要作业要求书面完成、上机通过,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1)课程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实验占30%。(2)期末考试采用A、B卷,两份考卷的覆盖面、难度相同。填写书面方式考试(考查)命题审批表,由系(部)主任任取一份作为正式考卷,另一份作为补考试卷。(3)提供试卷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4)考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填写试卷质量分析表。\n(5)及时上交考试卷、总成绩单、平时成绩登记表和期中考核成绩登记表等资料。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C语言编程环境、简单C程序实验(2课时)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实验(2课时)实验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4课时)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4课时)实验五数组实验(4课时)实验六函数实验(4课时)实验七指针实验(2课时)实验八结构体和共用体实验(4课时)实验九文件实验(4课时)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C语言概述220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1064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064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064五数组844六函数1064七指针862八结构体和共用体1064九位运算11十文件954十一期中考试22(一)C语言概述(2学时)1.主要内容C语言历史、优缺点;程序开发平台;简单C语言程序;\n2.基本要求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标准化;了解C语言的主要特点;了解程序开发平台基本知识;理解简单C程序结构;(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10学时)1.主要内容基本数据类型:整数、字符、浮点数;常量与变量;赋值语句;算术运算符和表达式;printf函数,scanf函数,简单C程序。2.基本要求理解C语言的三种基本数据类型;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会定义常量和变量;掌握简单赋值语句的使用;掌握利用printf函数,scanf函数进行格式化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类基本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性和求值次序,正确书写和使用各类表达式,会编写简单C程序。(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0学时)1.主要内容逻辑表达式,if语句,复合语句,条件表达式,switch语句,break语句。2.基本要求掌握运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编写分支结构程序,正确地应用break。(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0学时)1.主要内容while语句,do语句,for语句,逗号运算符,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goto语句。2.基本要求正确地理解循环的概念,正确地理解和描述循环控制表达式,掌握while语句,do语句,for语句的使用;掌握循环嵌套的运用;正确区分和应用break和continue语句。(五)数组(8学时)1.主要内容一维数组,多维数组,字符串,字符串变量,字符串的读/写,访问字符串中的字符,字符串库函数,字符串惯用法,字符串数组。2.基本要求掌握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了解数组的存储结构;掌握数组的初始化方法;掌握利用一维或多维数组进行编程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字符串字面量、字符串变量的存储和访问方法,掌握字符串库函数,了解和掌握字符串惯用法,掌握字符串数组。(六)函数(10学时)1.主要内容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函数声明,实际参数,函数返回值,递归函数。\n2.基本要求掌握C程序中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规则;正确把握主调函数与被调函数的实参和形参之间的数据传递规则;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递归调用;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动态存储变量和静态存储变量、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之间的差别并能够在编程中正确使用。了解编译预处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宏定义。(七)指针(8学时)1.主要内容指针和地址的概念,指针变量,取地址运算符和间接寻址运算符,指针赋值,指针作为实际参数,指针作为返回值,指针作为返回值,指针的算术运算,指针用于数组处理,用数组名作为指针,动态存储分配和释放,链表,指向指针的指针。2.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指针变量和地址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赋值、运算,以及通过指针引用变量的方法,正确理解指针的算术运算,了解数组的存储结构,理解数组名与地址值之间的关系,掌握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元素的方法,掌握动态存储分配和释放,链表的建立和操作,指向指针的指针。(八)结构体和共用体(10学时)1.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结构变量,数组和结构,联合,枚举。2.基本要求掌握结构体类型说明和结构体类型变量、数组、指针的定义方法,能够正确引用结构体成员;掌握给结构体变量、数组初始化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利用自引用结构构造较复杂的数据类型。了解联合和位域,理解其存储结构,能正确引用各成员中的数据。(九)位运算(1学时)1.主要内容位的基本概念,按位运算符 2.基本要求掌握位的概念,了解和掌握按位运算符。(十)文件(9学时)1.主要内容流,文件指针,文件操作。2.基本要求掌握C语言中使用文件的基本方法。\n《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祝建中大纲审核人:胡斌课程中文名称:C程序设计课程英文名称:CProgramming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003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80实验学时:32课程总学分:4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一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概念、语法、算法、编程技术的理解;熟悉C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掌握程序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8个实验,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了解和掌握C程序设计的环境、程序的数据表示、程序的执行流程控制、程序的整体结构等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四、主要仪器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VC6.0开发平台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C语言编程环境、简单C程序熟悉TurboC编程环境,了解和掌握利用该环境对C程序进行编辑、编译和运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实验学习使用C语言的基本类型、基本运算符和表达式,初步掌握各类基本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3选择结构实验正确掌握逻辑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学习如何调试C程序。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4循环结构实验熟练掌握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结合循环程序设计掌握一些简单算法。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n5数组实验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6函数实验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学习对多文件程序的编译和运行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7指针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正确理解指针变量和地址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赋值、运算,以及通过指针引用变量的方法;理解数组名与地址值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使用字符串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8结构体实验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9文件实验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7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见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自编讲义,《C程序设计》实验实施计划表及实验说明(修订版),2010.8[2]谭浩强,《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n《C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祝建中大纲审核人:胡斌课程中文名称:C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英文名称:CProgrammingPractice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0042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4实验学时:18课程总学分:1.5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一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C程序设计实践》的教学和实验,巩固《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编写中型程序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四、主要仪器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环境(如VisualC++6.0,TurboC2.0等)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掌握一定规模应用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10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2打字练习系统了解和掌握键盘控制与扬声器发音的基本函数和应用。了解图形模式,掌握基本图形函数的实际应用技术和方法。掌握利用键盘、声音、图形函数和文件、数组等数据类型进行简单动画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8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三选一)3“贪吃蛇”游戏4“俄罗斯方块”游戏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n(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70%,其它占10%。(2)各个实验的具体实施要求及评分标准见《“C程序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指导书》。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何钦铭,陈根才主编,《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9[2]谭浩强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3]C语言课程设计案例精选与编程指导、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4]自编讲义,《“C程序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指导书》\n《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TheoryofCircuit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04101课程总学时68(理论总学时51/实践总学时17),周学时4(理论学时3/实践学时1),学分:3.5,开课学期: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电路理论是属于电类各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基础。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积分变换、普通物理,后续课程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5.推荐使教材及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编1998年5月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1993年6月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基础》黄冠斌编1993年10月第1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材教学为主,辅以适当的例题讲解和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重点习题分析、课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与课堂表现,侧重于了解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占课程总评分的20%。期中考试占15%,期未闭卷,占课程总评分的65%。8.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二、线性电路叠加性与齐次性\n实验三、戴维南定理的测定实验四、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研究实验五、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六、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七、交流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实验八、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5114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42三常用的电路定理1183四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20164五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16124(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5学时)1.主要内容从建立电路模型、认识电路变量等问题出发,重点讨论理想电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等重要概念。2.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及应用,深刻理解电路等效变换和受控源的概念。(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学时)1.主要内容以电路的基本方法(VAR)与(KCL、KVL)为依据建立电路方程组,并进一步解算电压、电流、功率等。2.基本要求了解支路电流法,重点掌握节点电位法、网孔分析法分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应用这些方法求解各种电路。(三)常用的电路定理(11学时)1.主要内容讨论电路中常用的一些重要定理,同时提供另一种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n2.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熟练应用它们求解各种电路,了解最大动率传输定理和互易定理。(四)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20学时)1.主要内容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VAR关系为微分和积分关系,组成电路为动态电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在时间t中分析动态电路为时域分析法。2.基本要求熟悉动态元件及其VAR,了解动态过程,搞清零输入和零状态的概念,掌握初始条件计算方法,掌握三要素的分析方法,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阶跃响应。(五)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16学时)1.主要内容讨论在正弦激励下线性时不变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利用相量法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响应。2.基本要求了解正弦交流电,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和相量表示方法,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理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关系及复功率,了解瞬时功率。\n《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课程英文名称:TheoryofCircuitry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04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一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及电路的实验方法、技巧;通过实验使学生验证理论教学的原理。四、主要仪器设备EEL系列电工教学实验台、示波器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电位、电压的测定熟悉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线性电路叠加性与齐次性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3戴维南定理的测定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4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研究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5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6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7交流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熟练掌握测量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8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熟练掌握测量方法3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n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占80%,期末实验考核2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见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电路实验指导书》,自编讲义,2005.9[2]《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张永瑞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5\n《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icsofInformation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05001,课程总学时34,周学时2,学分2,开课学期6。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动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具有初步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成为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该课程是教育实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和前导课程。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宋体五号字加粗)教材:谢琪等编著,信息技术教学法。浙江科技出版社,2007年3月。参考书:(1)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2)谢琪、刘向永编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3)董玉琦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教师讲授、课程讨论、学生试讲与教师及时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教案撰写能力、讲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起到好的效果。有效的运用大屏幕投影、计算机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实时的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25%)、教案(25%)、小论文(参考)组成,考试方式为笔试。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稿撰写、小论文等训练。\n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回顾与展望33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66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88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参考66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44六信息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11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1八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建设与维护00自学九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55(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回顾与展望(3学时)1.主要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回顾与展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起步和发展;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展望。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回顾与展望,使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动态,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起步和发展;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展望。(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6学时)1.主要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要求;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等。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等,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并能应用于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8学时)1.主要内容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参考(6学时)1.主要内容高中新课标中规定的所有模块内容的教学。2.基本要求\n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能力。(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4学时)1.主要内容元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原则;多元教学评价的内容;数学方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运用;高中信息技术会考。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原则;多元教学评价的内容;数学方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运用;了解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情况。(六)信息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1学时)1.主要内容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和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内容包括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学时)1.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原则,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八)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建设与维护(自学)1.主要内容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维护。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维护。(九)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5学时)1.主要内容如何选题、课题申请、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写作等。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n《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lCircuit)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06001、课程总学时:68学时、周学时:4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3。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信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字逻辑设计、可编程器件及硬件描述性语言、脉冲电路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有:逻辑代数基础、集成门电路原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集成触发器原理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半导体存储器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数-模和模-数转换以及脉冲信号的产生和变换。。2.适用专业适用于信息电子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数字电路是信息电子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与后续课程如单片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现代逻辑设计等均有紧密的联系。(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即能分析研究给定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电路功能,或者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数字逻辑电路。(3)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工作性强的特点。通过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信息电子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如单片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现代逻辑设计等专业课程有直接的联系。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教科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2)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三版)康华光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课为主,同时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电路。此外,本课程有专门的实验课。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为: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终考试以及上机考试,每个阶段的考试均以闭卷形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上机考试,所要分析和设计的电路则要求当场调试完成。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单独开设)\n数字电路实验为单列课程,其教学内容及大纲见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大纲。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逻辑代数基础1010二门电路1010三组合逻辑电路1212四触发器88五时序逻辑电路1212六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66七半导体存储器22八可编程逻辑器件22九数模和模数转换66(一)逻辑代数基础(10学时)1.主要内容 概述,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2.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常用数制及其转换,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则,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二)门电路(10学时)1.主要内容概述,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最简单的与、或、非门电路,TTL门电路,其他类型的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CMOS门电路,其他类型的MOS集成电路﹡,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可选)。2.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高、低电平与正、负逻辑的概念,了解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的开关特性,熟悉二极管与门和或门,三极管非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CMOS和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其外特性和功能。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OD门、CMOS传输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熟悉各种门电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三)组合逻辑电路(12学时)1.主要内容概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2.基本要求:熟悉组合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上的特点,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描述方法。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功能及应用。熟悉典型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应用以及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了解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成因及基本消除方法。\n(四)触发器(8学时) 1.主要内容概述,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触发器的动态特性. 2.基本要求 熟悉触发器的逻辑分类、功能和基本特点,理解各类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掌握RS,JK,D,T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表示方法,触发方式及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了解触发器的电气特性,熟悉常用集成触发器的特点和应用。(五)时序逻辑电路(12学时) 1.主要内容概述,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若干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2.基本要求:熟悉时序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上的特点、分类,理解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熟悉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应用。(六)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6学时) 1.主要内容 概述,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2.基本要求: 掌握脉冲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典型应用。(七)半导体存储器(2学时) 1.主要内容 概述,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存储器容量的扩展,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可选),串行存储器﹡(可选)。2.基本要求: 熟悉存储器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类ROM的存储原理、读写原理,了解RAM的特点、种类和SRAM的结构及原理,掌握存储单元、字、位、地址、地址单元等基本概念以及存储器容量扩展的一般方法,熟悉用存储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八)可编程逻辑器件(2学时)1.主要内容 概述,现场可编程逻辑陈列﹡(可选),可编程阵列逻辑(可选),通用阵列逻辑(可选),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可选),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选),PLD的编程(可选),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可选)。2.基本要求:熟悉可编程器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九)数-模和模-数转换(6学时)\n1.主要内容 概述,D/A转换器,A/D转换器。2.基本要求:掌握D/A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定量计算和A/D转换器的主要类型(并联比较型、逐次渐近型、双积分型)工作过程和综合性能比较,熟悉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n《数字电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数字电路实验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ofDigitalCircuits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060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17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0.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数字电路实验是一门验证理论、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的课程。数字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有助于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基本上会验证基本电子电路及器件的功能,能够独立的分析和设计基本的电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应完成12-15个项目的课程实验,课程实验应在课程学习期间同步完成。四、主要仪器设备数字电路实验台46套,示波器46套。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电子电路仿真软件使用1.掌握用仿真软件绘制电路的基本方法;2.熟悉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3.熟悉电路分析测试方法1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集成逻辑门的测试与使用1.双踪示脉器、脉冲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以及熟悉数字电路实验台的使用。2.掌握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主要参数的意义及测试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2.熟悉半加器、全加器的逻辑功能及实现。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4译码器及其应用1.掌握译码器的工作原理;2.熟悉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5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1.掌握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与应用;2.用数据选择器进行逻辑设计。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6触发器及其应用1.掌握RS、JK、D等触发器的逻辑功能;2.学习各种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7计数器及其使用1.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2.运用集成计数器构成1/N分频器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n8移位寄存器及其使用1.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中规模寄存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9自激多谐振荡器1.掌握使用门电路构成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方法;2.掌握影响输出脉冲波形参数的定时元件数值的计算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10单稳态触发器与施密特触发器1.掌握使用集成门电路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的基本方法;2.熟悉集成单稳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使用方法3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11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1.学习集成定时器的功能;2.熟悉集成定时器的典型应用。3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12D/AA/D转换器1.了解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掌握大规模集成D/A和A/D转换器的功能及其典型应用3专业基础验证1选做13智力竞赛抢答器(14,152选1)*1.学习数字电路中D触发器,分频电路,多谐振荡器,CP时钟脉冲源等单元电路的综合运用;2,熟悉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工作原理;3.了解简单数字系统实验,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3专业基础综合1选做14电子秒表(14,152选1)*1.学习数字电路中基本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钟发生器及计数.译码显示等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2.学习电子秒表的调试方法3专业基础综合1选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60%,实验考核占4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见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自编讲义,2006.2[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n《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DataStructur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08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3学期。1.课程性质:《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培养基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综合设计实现能力,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中的概念技术,合理组织数据,高效处理数据的典型算法,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选择恰当数据结构和相应算法的能力,通过创新的变通、组合,提出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并付诸实现,提高学生上机协作解决较大规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技能,为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打下良好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和《离散数学》;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余专业课程的基础,包括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算法分析、图形学、编译原理等。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1]MarkAllenWeiss,陈越改编.DatastructuresandalgorithmanalysisinC(Secondedition),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EllisHorowitz.FundamentalofdatastructuresinC.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1992.(李建中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参考书:[3]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MarkAllenWeiss,冯舜玺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独立设置课程完成(每周2学时)。教学方法如下:课堂教学: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PPT课件),中文讲解,对教材中的关键章节提供中文译稿。课堂教学应在讲解的同时,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课堂思考,把握好课堂节奏,同时对程序设计方法(如何实现)予以足够的重视。实践性作业,主要分为课后作业和实验项目(LaboratoryProjects)三大类:(1)课后作业:通常为教科书后的习题,主要以算法描述、分析为主。(2)实验项目(LaboratoryProjects):通常为大中型程序设计题目,共完成6-7个。每个大程序用半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要求用Word排版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实践性作业详见《数据结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及自主编写的实验指导书《DataStructuresandAlgorithms-LaboratoryProjects》。\n辅助教学手段:提供网上教学手段,所有的课件、作业、答案、以往试卷全部上网,供下载。提供专门的网上讨论区和答疑Email,为学生进行答疑。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该课程是考试(必修)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作业、上课情况成绩(20%)期中考试(卷面,闭卷考试)(20%)期末考试(卷面,闭卷考试)(60%)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基本概念,算法及复杂度分析660二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三者的应用12120三树形结构:树与森林,二叉树逻辑结构及其存储结构,Huffman树990四图: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向无环图,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990五查找:查找的基本概念,顺序查找,折半查找,二叉搜索树及平衡二叉树,多路查找树,散列表查找990六内部排序:基本概念,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排序算法分析660(一)绪论(6学时)1.主要内容课程介绍;数据、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等基本概念,算法、算法描述、算法分析,对数级复杂度算法举例。实验一:PerformanceMeasurement2.基本要求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掌握ADT概念并会写ADT,掌握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并能通过实际编程测量算法运行时间比较算法,掌握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算法。(二)线性结构(12学时)1.主要内容线性表:顺序表、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各种表示下操作的实现及应用,栈:顺序栈、链栈、栈和递归、栈的应用,队列:链队列、循环队列、队列应用实验二:ListandApplications实验三:Stack,QueueandApplications\n2.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顺序表、单链表、双向循环链表,熟练掌握顺序栈和链栈及应用,理解栈和递归,熟练掌握链队列和循环队列,能用队列解决排队问题。(三)树形结构(9学时)1.主要内容二叉树:概念和性质、存储结构、遍历、线索二叉树、二叉树的应用,树的存储结构,树与森林的定义、遍历与转换方法,哈夫曼树树实验四:BinaryTree2.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方法,掌握二叉树的非递归中序遍历算法,了解线索化二叉树的概念,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应用,掌握树的存储结构,掌握树与森林的定义、转换方法和遍历。(四)图(9学时)1.主要内容图的概念,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向无环图,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实验七:GraphandApplications2.基本要求掌握图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了解逆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表示,熟练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掌握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掌握图的最小生成树,掌握最短路径算法。(五)查找(9学时)1.主要内容查找的基本概念,顺序查找,折半查找,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堆,红黑树,B树,散列查找:散列函数、处理冲突方法、散列表查找实验四:BinaryTree2.基本要求掌握查找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算法,熟练掌握二叉搜索树,理解平衡二叉树,理解红黑树,理解B树的定义、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熟练掌握散列函数的定义、处理冲突的方法及散列表的查找。(七)内部排序(6学时)1.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排序算法分析实验六:SortingAlgorithms2.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掌握希尔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理解基数排序,掌握排序算法的分析。\n《数据结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王金荣大纲审核人:袁贞明课程中文名称:数据结构实验课程英文名称:DataStructurePractices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09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4实验学时:34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第二学期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数据结构实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实际的体验,加深对概念、算法、技术的理解、掌握、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VC编程环境;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算法;具备大型程序的编程能力,特别是多文件大型工程的编程;了解ACM竞赛的赛题,掌握参加ACM竞赛的基本技能。四、主要仪器设备通过局域网互联、安装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和VisualC++环境的微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PerformanceMeasurementVC环境配置,递归和非递归顺序搜索算法,算法性能测量方法。4专业基础设计1必做2ListandApplicationsList的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并将List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3Stack,QueueandApplications堆栈和队列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基本操作实现,堆栈和队列的应用方法。6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4BinaryTree二叉树的表示方法和各遍历算法及其他基本操作,二叉树应用。6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5AnACMProblem用数据结构相关知识解决ACM竞赛问题。4专业基础综合1选做\n6SortingAlgorithms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实现,将排序算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7GraphandApplications图的表示及基本操作的实现,图的应用。4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自编讲义《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中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和评分标准。教师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通过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源代码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实验考核:期末考试安排闭卷上机考试,考试题目从平时课堂试验中随机抽取。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袁贞明,王金荣编,自编讲义(二)参考书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MarkAllenWeiss,陈越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082.《数据结构(C语言)》EllisHorowitz,李建中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7.\n《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ElementsofMultimedia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854101,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第3学期⑴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⑵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全日制本科生。学时分配如下: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6332图像处理技术12663数字音频处理技术6334动画制作技术6335视频处理技术6336多媒体产品开发技术与软件6337多媒体产品开发综合实例6338课程总结330⑶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经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有关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处理和多媒体产品开发等相关知识,掌握获取、处理、设计、开发各类多媒体素材与软件的能力。主要内容涉及:图形图像的绘制与编辑、音频的采集、剪辑、编辑与特效、动画基础知识、视频的拍摄、采集、编辑与剪辑,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等五个部分。要求学生最终能独立完成包含多种媒体信息、较为完整的多媒体产品开发,并初步具备平面设计、教学课件、视频短片等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实现能力。⑷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多媒体基础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无前导课程,但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web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的前导课程。\n⑴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缪亮,《多媒体技术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2]赵淑芬,《多媒体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3](美)Adobe公司,《AdobePhotoshopCS4中文版经典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8[4]Corel公司北京分公司,《会声会影X2标准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8[5]教传艳,《新编DreamweaverCS4、FlashCS4与FireworksCS4网页制作三剑客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⑵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集体讨论,并结合大量的实例与练习,加强实际动手能力。⑶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本课程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考核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来自于平时的作业与实验练习)占50%,期末考试占50%。⑷实践教学内容安排l实验1(3课时):图像处理技术之点阵图处理l实验2(3课时):图像处理技术之矢量图处理l实验3(3课时):数字音频处理技术l实验4(3课时):动画制作技术l实验5(3课时):视频处理技术l实验6(3课时):多媒体产品设计与规划l实验7(3课时):多媒体产品开发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和配套的实验指导书。\n二、教学内容纲要(一)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流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多媒体产品的开发模式、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流程、多媒体产品的版权问题等。3.实验要求无(二)图像处理技术(12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知识,包括图像和图形的基本原理、图像数字化技术、图像的获取方式,以及基于AdobePhotoshop点阵图处理和基于AdobeIllustrator矢量图处理的方法等。3.实验要求l实验1(3课时):图像处理技术之点阵图处理l实验2(3课时):图像处理技术之矢量图处理(三)数字音频处理技术(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知识,包括声音的基本知识、声音信号数字化技术、数字音频文件格式、语音识别技术、基于AdobeAudition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等。3.实验要求l实验3(3课时):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四)动画制作技术(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动画制作技术的知识,包括动画的基础知识、动画制作软件介绍、动画文件格式以及利用AdobeFlash制作动画等。3.实验要求\nl实验4(3课时):动画制作技术(五)数字视频处理技术(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视频处理技术的知识,包括视频基础知识、数字视频技术、视频格式转换、屏幕录像工具、使用VideoStudio进行视频编辑处理等。3.实验要求l实验5(3课时):视频处理技术(六)多媒体产品开发技术与软件(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多媒体产品开发技术及开发软件的知识,包括多媒体创意设计、多媒体产品开发的美学基础、多媒体软件工程基础等。软件包括MSPowerPoint、AdobeFlash、AdobeAuthorware、AdobeCaptivate等。3.实验要求l实验6(3课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规划(七)多媒体产品开发综合实例(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综合开发实例,学习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包括多媒体软件制作思路和开发流程、利用视频软件制作片头视频、利用绘图软件制作软件界面、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媒体整合等。3.实验要求l实验7(3课时):多媒体课件开发(八)课程总结(3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2.教学目标与要求\n回顾本课程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的开发流程,解答疑难问题。3.实验要求无。\n《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诸彬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ElementsofMultimediaTechnology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854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2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师范)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经过实验,使学生验证理论课中讲授的多媒体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有关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处理和多媒体产品开发等相关知识,掌握获取、处理、设计、开发各类多媒体素材与软件的能力。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图形图像的绘制与编辑、音频的采集、剪辑、编辑与特效、动画基础知识、视频的拍摄、采集、编辑与剪辑,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等五个部分。实验要求学生最终能独立完成包含多种媒体信息、较为完整的多媒体产品开发,并初步具备平面设计、教学课件、视频短片等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实现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本实验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设备一套,需要安装的软件有:AdobePhotoshop、AdobeFlash、AdobeCaptivate、AdobeAudition、MSPowerPoint、AdobeDreamweaver等。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图像处理技术之点阵图处理掌握利用AdobePhotoshop进行点阵图的修饰、修改、创意设计、绘制等方法与技巧,能够完成大部分的数码照片的修饰、简单图形的绘制任务。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2图像处理技术之矢量图处理掌握利用AdobeIllustrator进行矢量图的修饰、修改、创意设计、绘制等方法与技巧,能够完成简单矢量图形的绘制,以及一般印刷品的创建、修改等任务。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n3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了解声音文件的原理,利用AdobeAudition录制声音文件,并对声音文件进行剪接、混音等操作。能对各类音频文件进行编辑、互相转换。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4动画制作技术初步掌握使用Flash制作软件界面的基本方法,以及沿轨迹运动动画的技巧与方法,会制作简单的影视广告与多媒体动画。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5视频处理技术学习使用DV进行拍摄;掌握基本的拍摄技巧;学习使用会声会影进行视频的导入、剪辑;学会添加一定的转场与特效。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6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规划初步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学会软件脚本的设计、编写;能根据脚本制作各个软件的部件(文字、说明、图像等);掌握开发软件的基本功能:能熟练的将文字、图像、声音组合在文件之中会用开发软件将各部件合成,会调试已制作的软件,进行进一步修改。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7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学习多媒体软件交互的设计与制作;学会多媒体软件的组合与各种素材的调用及库与模块的应用;利用Flash(或Captivate)将各部件合成,会调试已制作的软件,进行进一步修改。6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占8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考勤情况决定;实验考核由实验作品质量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实用教程》缪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二)参考书1、《多媒体技术教程》赵淑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2、《AdobePhotoshopCS4中文版经典教程》(美)Adobe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8\n3、《会声会影X2标准培训教程》Corel公司北京分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84、《新编DreamweaverCS4、FlashCS4与FireworksCS4网页制作三剑客从入门到精通》教传艳,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11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5,开课学期3。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2.适用专业: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以Java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Java的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导论、C程序设计。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美)BruceEckel,Java编程思想(英文版·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H.M.Deitel&P.J.Deitel,《Java大学教程》(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朱喜福编,《Java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4]JohnO’Donahue,《Java数据库编程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5]IvorHorton,《JAVA2入门经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6]C.ThomasWu,《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实验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安排了8个实验,实验进度与教学进度同步,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一:Java语言基础实验实验二:Java的类和面向对象基本编程实验实验三:Java的继承和多态性实验\n实验四:Java异常处理实验实验五:Java类库实验实验六:Java输入输出实验实验七:Java数据库访问实验实验八:Java的Web应用实验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Java的技术特征和程序的运行环境44二Java语言基础1082三Java的类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1082四Java的继承和多态性862五Java的异常处理642六Java基本类库介绍862七Java输入输出系统642八Java的数据库访问422九Java的Web应用1293(一)Java的技术特征和程序的运行环境(4学时)1、主要内容Java出现的历史和背景、Java语言的特点、Java虚拟机和字节码的概念,Java程序的内在运行原理。Java程序的编译环境、编译方法和编译运行的常见工具。2、基本要求了解Java的历史背景、特点,理解Java程序的运行原理,掌握常见的Java程序编译运行环境。(二)Java语言基础(10学时)1、主要内容Java的简单输入输出语句、数据类型如常量、变量等的用法、运算符的使用、流程控制语句等。2、基本要求掌握Java的输入输出;掌握Java的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掌握Java的三种控制结构,包括顺序控制语句、分支控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了解各种迭代语句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换的方法;了解转移语句对程序结构的影响;掌握定义和使用Java的方法,并在实验中使用Java的方法。(三)Java的类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10学时)1、主要内容Java类的定义、类的创建和实例化方法、Java中对于类和类成员修饰符的种类和使用规则、Java对象的定义和赋值方法,构造函数、析构函数、静态成员、重载。\n2、基本要求掌握类的组成,如属性、方法等;掌握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区别。理解Java对象变量与引用变量的区别,Java处理对象变量和引用变量的机制。了解Java对象的生命期和使用范围,Java内部类的使用。理解Java静态成员的使用和工作机制。掌握构造函数的定义和使用,对象方法的重载以及在构造函数中使用的意义,掌握Java析构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掌握Java内存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内存垃圾回收的机制。(四)Java的继承和多态性(8学时)1、主要内容派生类、基类、多态性、类成员、构造函数的继承规则和调用方法、继承条件下重载构造函数的调用规则、抽象类、接口。2、基本要求理解派生类和基类的概念、类多态性的概念和功能、多态性在面向对象程序中的作用、类成员在继承中的特点,掌握构造函数的继承规则,自定义构造函数的调用方法,特别是this和super关键字的使用方法、在继承条件下重载构造函数的调用规则。理解抽象类的概念和定义方法,抽象类的使用意义和多态性的联系;掌握在继承条件下抽象类的派生和访问方法、理解接口的概念和定义,接口使用的意义。(五)Java的异常处理(6学时)1、主要内容Java异常处理的概念和工作机制、使用异常处理的意义、异常的抛出和捕获。2、基本要求理解Java异常处理的概念和工作机制;理解现代编程技术中使用异常处理技术的意义;理解异常处理和传统错误捕获方式的异同;掌握常见的Java异常类和它们的使用方法。掌握Java异常抛出和异常捕获的定义方法和使用规则,掌握try,catch和finally的使用方法;掌握在不同条件下,异常捕获语句的处理方法;理解异常抛出语句throw的使用意义,掌握自定义异常类的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理解自定义异常类在编程中的意义。(六)Java基本类库介绍(8学时)1、主要内容包、类库结构、类库中的常见类。2、基本要求了解包的定义和使用,包概念的特点,了解类库结构与包的关系,了解Java.lang包中的常用工具类,掌握Object类、Class类、Math类、String和StringBuffer类、System类的常见使用方法。(七)Java输入输出系统(6学时)1、主要内容Java输入输出的总体结构、流。\n2、基本要求了解Java输入输出的总体结构和意义,及它与传统编程语言在这方面的区别;理解Java利用流进行数据访问的方法;掌握Java利用流进行文件访问的常见类和常见方法,文件读写的一般方法;了解Java对于字符流和二进制流处理的差别。(八)Java的数据库访问(4学时)1、主要内容JDBC和ODBC的概念、Java访问数据库的机制。2、基本要求掌握JDBC和ODBC常见类的使用;理解ODBC数据源的系统设置;了解配置网络数据库服务器数据连接的方法。(九)Java的Web应用(12学时)1、主要内容Java的Web应用实例。2、基本要求掌握Java在Web应用中的使用。\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孙军梅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11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生应在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准确理解Java编程基本原理,认真思考Java与其他编程手段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实践课程,能够熟练掌握Java语言规范、基本功能和特点,以及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对Java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和编程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接入因特网的个人计算机;基于WindowsXP平台,安装JDK1.5和Myeclipse5.0软件;每生一台。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Java语言基础java开发环境、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表达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Java的类和面向对象编程类的定义、类实例对象、构造函数、静态成员、重载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3Java的继承和多态性派生类、多态性、抽象类、接口。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4Java异常处理常见异常类和它们的使用方法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5Java基本类库包的使用,常见类的使用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n6Java输入输出系统利用流进行文件访问的常见类和常见方法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7Java数据库访问Java访问数据库的方法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8JavaWeb应用Java在Web开发中的使用3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1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组编,自编教材,2010(二)参考书1.《Java编程思想》(美)BruceEckel,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印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Java大学教程》H.M.Deitel&P.J.Deitel,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n《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OperatingSystem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12101,课程总学时68(理论总学时51/实践总学时17),周学时4(理论学时3/实践学时1),学分:3.5,开课学期:4。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以及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资源管理、用户界面、虚拟机的观点,多角度地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系统接口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算法及实现技术。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现代操作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3】李善平,郑扣根,操作系统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4】WilliamStallings,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5】陆虹,Linux实践教程,中国民航出版社。【6】梁红兵,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期末笔试与实验及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期末笔试占50%,期中测试20%,实验成绩20%,平时作业及到课情况占1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n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操作系统引论66二进程管理1183三处理机调度与死锁761四存储器管理1082五设备管理761六文件管理1257七操作系统接口954八网络操作系统22九系统的安全性22十UNIX系统内核结构22(一)操作系统引论(6学时)1.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性、主要功能和结构设计。2.基本要求使学生建立起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结构设计;了解微内核操作系统概念。(二)进程管理(11学时)1.主要内容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管程,进程通信,线程。2.基本要求使学生建立起进程的概念,掌握进程的并发执行及其特征,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其转化关系,信号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消息的基本概念和消息传递的基本方法,线程的基本概念、线程的分类和应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了解程序的顺序执行及其特征,进程的挂起状态,管程的基本概念,线程的同步与通信。(三)处理机调度与死锁(7学时)1.主要内容处理机调度的基本概念,调度算法,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死锁的预防、检测与解除。2.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处理机调度和死锁的基本概念,掌握调度队列的三种模型,优先调度算法,基于时间片的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预防死锁的方法。了解死锁的概念和产生的必要条件,多处理系统的调度,银行家算法,死锁的检测及恢复。(四)存储器管理(10学时)1.主要内容\n程序的装入和链接,连续分配存储管理,基本分页存储管理,基本分段存储管理,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请求分页存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请求分段存储管理。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存储器管理的方式和它们的实现方法,熟练掌握程序装入和链接的基本概念,掌握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和可重定位分配,掌握分页式、分段式以及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请求分页式和请求分段式的基本方法。了解段页式存储管理技术,置换算法。(五)设备管理(7学时)1.主要内容I/O系统,I/O控制方式,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磁盘存储器管理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系统处理I/O请求的基本过程,熟练掌握I/O通道和I/O控制方式,了解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和应考虑的因素,设备分配技术,磁盘调度算法。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特点和处理过程。掌握缓冲技术和Spooling系统。(六)文件管理(12学时)1.主要内容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外存分配方式,目录管理,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数据的一致性控制。2.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文件类型和文件系统模型,掌握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以及组织方式,掌握文件在外存的分配方式,了解文件控制快和目录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和文件的共享与保护。了解数据一致性控制。(七)操作系统接口(9学时)1.主要内容联机命令接口,Shell命令语言,系统调用,图形用户接口。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接口。掌握简单的shell命令语言和系统调用。了解图形用户接口。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2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概述,客户/服务器模式,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参考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第九章系统安全性(2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2.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初步建立起系统安全性的概念,了解数据加密、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算法、数字签名和网络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基本概念,了解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技术。\n第十章UNIX系统内核结构(2学时)1.主要内容UNIX系统概述,UNIX进程的描述和控制,UNIX进程的同步与通信,UNIX存储器管理,UNIX设备管理,UNIX文件管理。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UNIX系统内核结构,基本掌握Unix系统的特征、进程的描述和控制、进程同步中的信号量机制、进程通信中的管道机制、消息机制和共享存储区机制、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n《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汤小丹大纲审核人:胡斌课程中文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ngSystem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12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所涉及的概念、算法、数据结构的理解;体验操作系统所涉及的抽象思维的具体实现;激励学生在操作系统设计方面的创新精神;培养正规系统程序设计的能力;要求掌握流行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与管理操作,并学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设计有关进程调度、存储管理和文件管理等的模拟程序。有能力的学生可考虑分析或设计一个虚拟的并发方式的操作系统。四、主要仪器设备安装WindowsXP或更高版本,安装Linux,turbo2.0(或VC6.0)等软件的计算机,每生一台。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Linux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在供实验的微机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通过实验,要求:1)会安装Linux系统2)会启动Linux系统1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Linux的用户交互界面和编程界面1)熟练使用Linux字符界面、窗口系统常用命令。2)熟练运用Linux常用的编程工具。3)熟练运用Linux的在线求助系统。4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3Linux的文件系统实验加深对文件系统及其虚拟文件管理系统思想的理解。6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4进程管理实验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区分进程与程序、并行与串行执行的本质差别。3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n5内存管理实验加深对虚拟存储管理的理解,区分页目录/页表、虚存段(vma段)和AVL树等三种结构的联系和冲突,分析各种内存申请(释放)操作的特点和局限性,了解交换空间和交换机制。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6设备管理实验加深了解设备管理的作用及其在实际操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弄清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集中分析、掌握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结构。1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7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见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现代操作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李善平,郑扣根,操作系统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3】WilliamStallings,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4】陆虹,Linux实践教程,中国民航出版社。\n《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atabaseSystem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13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5,开课学期:第4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通过对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保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数据库技术新进展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本门课程是以下课程的基础课程:WEB程序设计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4版(2)贝尔实验室等著,杨冬青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在讲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时以大型数据库为主,实践环节主要围绕大型数据库的使用和编程展开。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5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大致使用(重点是SQL语言的使用以及基本的编程等),时间为17学时。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440二关系数据库440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2120四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220五关系数据理论440六数据库设计440七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220八数据库恢复技术220\n九并发控制330十数据库技术新进展220十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121217(一) 绪论(4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2.基本要求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重点掌握用于描述概念模型的E-R图、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其好处。(二)关系数据库(4学时)1.主要内容关系数据结构、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及关系代数运算。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关系数据模型的数学基础,重点掌握完整性约束条件及关系代数运算。(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2学时)1.主要内容SQL的特点、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视图的相关操作、数据控制及嵌入式SQL的使用。2.教学目的与要求对SQL语言的使用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重点是数据查询语句的使用,难点是嵌入C语言的SQL语句的使用。(四)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2学时)1.主要内容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性概论、数据库安全控制、统计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方法。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安全理论和数据库完整性控制的方法。(五)关系数据理论(4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依赖、各种范式的定义及引进的意义、关系模式的规范化。2.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并掌握如何在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设计出一个理想的关系模式。范式概念、范式的分析以及多值依赖的概念是难点,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是重点。(六)数据库设计(4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设计步骤,其中需求分析中数据字典的建立、概念设计中ER模型设计方法、逻辑设计中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是重点。(七)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2学时)1.主要内容\n关系系统的定义、关系系统的分类、查询优化的一般准则、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代数优化和物理优化。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并掌握查询优化的方法,重点是掌握查询优化中代数优化的方法。(八)数据库恢复技术(2学时)1.主要内容事务的基本概念、故障的种类、恢复的技术与策略、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数据库镜像等。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保护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恢复的技术与策略。(九)并发控制(3学时)1.主要内容并发控制概述、封锁及封锁协议、并发控制的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封锁的粒度。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个用户同时存取数据库时如何保证正确性,重点是理解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九)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2学时)1.主要内容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性概论、数据库安全控制、统计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方法。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安全理论和数据库完整性控制的方法。(十)数据库技术新进展(2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的结合、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和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数据库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和意义及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热点。(十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29学时)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大型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包括用户及表的创建、SQL查询、简单的编程、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设计、备份与恢复等。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解以及实验大纲中设置的一系列上机实验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并简单编程能力。\n《数据库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王竹萍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数据库系统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System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13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大型数据库中用户及表的创建、SQL查询、编程、触发器设计、备份与恢复等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大型数据库中的应用;要求掌握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四、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数据库的定义、建立及维护熟悉环境,掌握创建用户及数据库、设计表结构、输入表内容及维护表内容的方法2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2数据库的查询重点掌握复杂查询的实现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3索引、视图的定义及查询掌握建立索引的方法以及视图的定义及查询的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4程序设计掌握流程控制语句、存储过程与函数的设计、游标的使用等方法6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5触发器设计了解各种触发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语句触发器与行触发器的设计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6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基本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n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教师根据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综合学生的上机态度进行平时成绩评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实验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自编《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书》(二)参考书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实用教程刘甫迎、王道学、党晋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教程》—SQLServer严晖、刘卫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n《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828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⑴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⑵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全日制本科生。学时分配如下: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1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知识,多媒体素材的准备6332电子幻灯片课件开发技术(PowerPoint)8443思维导图课件开发技术(inspiration/MindMapper)8444交互式课件开发技术(Captivate)8445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reamweaver)8446动画课件开发技术(Flash)8447桌面捕捉课件开发技术(CamtasiaStudio)8448DV视频课件技术(VideoStudio)8449多媒体课件的评价220⑶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各项现代教学技能,在教育类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前导课程学习的各项多媒体技能,结合现代教学思想和手段,掌握独立设计和编写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技能与手段。其中主要包括:素材库的设计与创建、演示文稿课件(基于MSPowerPoint)、思维导图课件(基于MindMapper)、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基于AdobeCaptivate)、网络课件(基于AdobeDreamweaver)、动画课件(基于AdobeFlash)、桌面视频课件(基于CamtasiaStudio)、授课录像拍摄(基于UleadVideoStudio)等。\n本课程主要目的不在于各类软件的使用和技术细节,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体现于课件和课堂教学中。⑴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前导课程为《多媒体技术基础》,需要《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作为辅助课程。⑵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缪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2]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三版),朱仁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3]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第3版),方其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⑶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集体讨论,并结合大量的实例与练习,加强实际动手能力。⑷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本课程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考核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来自于平时的作业与实验练习)占50%,期末考试占50%。⑸实践教学内容安排l实验1(4课时):设计、组织和建立素材库l实验2(4课时):电子幻灯片技术实验(PowerPoint)l实验3(4课时):思维导图技术实验(Inspiration/MindMapper)l实验4(4课时):交互式课件技术实验(Captivate)l实验5(4课时):网络课件技术实验(Dreamweaver)l实验6(4课时):动画课件技术实验(Flash)l实验7(4课时):桌面捕捉课件技术实验(CamtasiaStudio)l实验8(4课时):DV视频课件技术实验(VideoStudio)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和配套的实验指导书。\n二、教学内容纲要(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知识+素材的准备(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概述;多媒体课件的初稿设计与开发;掌握所需素材的准备、收集与制作;本学期主课件案例说明。了解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以及开发要领。掌握基本的初稿设计方法,以及开展素材收集的重要性和步骤。了解本学期主要的课件案例内容(此内容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3.实验要求实验1(3课时).设计、组织和建立多媒体素材库。(二)电子幻灯片课件(PowerPoint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电子幻灯片课件的特点,以及利用PPT进行制作课件时需注意的地方。回顾PPT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掌握PPT课件的注意要点。3.实验要求实验2(4课时):电子幻灯片课件实验(PowerPoint技术)(三)思维导图课件(inspiration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工具用法及其特点,以及利用思维导图制作课件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背景和思想,掌握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课件制作的方法。3.实验要求实验3(4课时):思维导图课件实验(inspiration技术)(四)交互式课件开发(Captivate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n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Captivate的使用方法和开发过程,介绍交互式课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典型的课件范例。3.实验要求实验4(4课时):交互式课件技术实验(Captivate技术)(五)网络课件开发(Dreamweaver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回顾Dreamweaver的使用方法和开发过程,介绍网络课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典型的课件范例。回顾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掌握网络课件的注意要点。3.实验要求实验5(4课时):网络课件实验(Dreamweaver技术)(六)动画课件开发(Flash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Flash的使用方法和开发过程,介绍动画课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典型的课件范例。了解Flash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掌握动画课件的注意要点。3.实验要求实验6(4课时):动画课件实验(Flash技术)(七)桌面捕捉课件开发(CamtasiaStudio技术)(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CamtasiaStudio的使用方法和开发过程,介绍桌面捕捉课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典型的课件范例。了解CamtasiaStudio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掌握桌面捕捉课件的注意要点。3.实验要求实验7(4课时):桌面捕捉课件实验(CamtasiaStudio技术)\n(八)DV视频课件开发(VideoStudio)(8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DV的使用方法和拍摄技巧,介绍视频课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典型的课件范例。了解DV的使用方法、特点以及拍摄技巧,掌握视频课件的注意要点。3.实验要求实验7(4课时):DV视频课件技术实验(VideoStudio)(九)多媒体课件的评价(2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2.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学生作品加以评价。掌握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方法。3.实验要求无\n《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诸彬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828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课时实验学时:3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利用前导课程学习的各项多媒体技能,结合现代教学思想和手段,独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编写。其中包括素材库的设计与创建、演示文稿课件(基于MSPowerPoint)、思维导图课件(基于MindMapper)、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基于AdobeCaptivate)、网络课件(基于AdobeDreamweaver)、动画课件(基于AdobeFlash)、桌面视频课件(基于CamtasiaStudio)、授课录像拍摄(基于UleadVideoStudio)等。四、主要仪器设备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17寸或以上显示器;1G或以上内存;2.0GHz或以上主频CPU;256M或以上内存独立显示卡;多媒体耳机与话筒;数字高清DV机;视频捕捉卡等。要求每生一台计算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组织和建立素材库设计、组织和建立一个用于辅助多媒体课件创作的素材库,内容包含各类课件制作中所需的素材与资源,组织手段与技术方法不限,要能满足基本的素材管理、查询等基本功能。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2演示文稿课件设计(PowerPoint)以“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为题,准备一堂40分钟的课。利用PowerPoint创建讲授该课时所需的课件,要求能体现PPT的技术特点与编写规则,突出本课内容特点。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n3思维导图课件设计(MindMapper)以“计算机的组成”为题,准备一堂40分钟的课。利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pper创建讲授该课时所需的课件,要求能体现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性。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4互动式多媒体课件设计(Captivate)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为题,利用Captivate设计开发一个用于触摸屏的互动式多媒体作品。充分展现Captivate所提供的互动手段,并为“触摸屏”这种特殊的操作平台优化作品的交互方式。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5网站类课件设计(Dreamweaver)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内容,为其设计教学站点,要求包含详细设计(站点主要内容和目标、受众分析、欲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站点模块设定、开发工具与技术等),首页与二级页面设计稿。6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6动画课件设计(Flash)以“定滑轮与动滑轮”为课堂内容,利用Flash软件创建对应的动画课件,要求能展现Flash对物理现象的模拟能力。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7桌面录像课件设计(CamtasiaStudio)以“Photoshop处理数码照片”为题,准备一节课的上课内容,主要讲解如何使用“抽出”滤镜进行人物的“抠像”。利用CamtasiaStudio录制并设计两段教学视频。设计中要求包含视频的一些特效,以及必要的提示。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8授课录像拍摄(VideoStudio)要求以“网卡的安装、调试与使用”为课堂内容准备一节课。利用HDV拍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以及师生互动的视频录像,并利用非线性编软件VideoStudio进行后期制作。4专业设计研究1选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占8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考勤情况决定;实验考核由实验作品质量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n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暂无(二)参考书1、《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缪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2、《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三版)》朱仁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3、《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第3版)》方其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n《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Network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814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5,开课学期:第5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OSI、TCP参考模型以及相关协议。熟悉局域网技术,城域网技术,网络互联,分布式进程通信,Internet应用与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并在学习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一定的网络实验,能掌握基本的组建和维护网络的方法,提高在网络操作方面的技术水平。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参考书: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刘金江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9月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曾华燊,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B.A.Forouzan,数据通信与网络(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W.R.Stevens,TCP/IP详解(卷1-卷3),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D.S.Comer,TCP/IP网络互连技术,卷1-卷3,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讲授,结合网络应用内容安排上机实验。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期末笔试与实验及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期末笔试占60%,平时作业占20%,实验占2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网络操作系统(1)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配置实验任务一、DNS和DHCP服务的配置任务二、Web、FTP、Email服务的配置\n第二部分:交换与路由实验(2)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实验任务一、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任务二、交换机用户界面配置任务三、交换机的帮助命令任务四、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任务五、交换机端口的配置(3)路由器基础配置任务一、使用路由器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任务二、路由器用户界面配置任务三、通过Telnet配置路由器任务五、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4)防火墙基础配置任务一、防火墙用户管理实验任务二、防火墙工作模式的配置实验任务三、防火墙路由模式的配置实验(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计算机网络概述22二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44三物理层66四数据链路层66五介质访问控制子层77六网络层77七传输层44八应用层22618九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1044(一)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典型计算机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2.基本要求\n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几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共享资源的各个方面,如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含从各个角度的分类,如从网络辐射距离、从传输速度、从传输信号、从拓朴结构、从资源共享模式等;了解常见典型的几种计算机网络。(二)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4学时)1.主要内容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2.基本要求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三)物理层(6学时)1.主要内容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技术;基带传输技术;频带传输技术;复用技术;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同步数字体系SDH。2.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了解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掌握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掌握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掌握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掌握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四)数据链路层(6学时)1.主要内容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2.基本要求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了解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BSC;掌握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HDLC;掌握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五)介质访问控制子层(7学时)1.主要内容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Ethernet局域网;令牌总线;令牌环网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交换式局域网的工作原理;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网互联与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2.基本要求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了解IEEE802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Ethernet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令牌环网与FDDI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六)网络层(7学时)1.主要内容\n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P地址;子网与超网的基本概念;IP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IP协议;地址解析;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P多播与Internet组管理协议;IPv6与IPSec。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掌握IP协议的特点与基本内容;掌握IP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掌握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掌握IP分组的转发与路由选择的概念;掌握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的概念;掌握路由器与(三层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七)传输层(4学时)1.主要内容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层的基本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控制协议。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的基本概念;掌握进程相互作用的Client/Server模型;掌握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掌握传输控制协议TCP。(八)应用层(22学时)1.主要内容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域名系统;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新闻与公告类服务;WWW服务;典型应用层协议FTP的分析。2.基本要求了解TCP/IP协议栈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掌握域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文件传输FTP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WWW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应用层协议的分析方法。实验一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配置实验(一)实验二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配置实验(二)实验三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实验四以太网交换机VLAN划分实验实验五以太网交换机端口与MAC绑定实验实验六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七路由器广域网封装配置实验实验八路由器RIP配置实验(九)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10学时)1.主要内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研究的主要问题;加密与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文件备份与恢复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管理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攻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掌握网络文件备份与恢复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n实验九防火墙用户管理实验实验十防火墙工作模式的配置实验实验十一防火墙路由模式的配置实验\n《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s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814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22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非师范)专业、软件工程专业3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掌握基于NTSERVER的Web,DNS,FTP,SMTP等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管理;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基本方法;能对防火墙做一些基本的配置。四、主要仪器设备PC、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安装和配置DNS、Web服务器掌握安装和配置DNS、Web服务器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2安装和配置FTP和SMTP服务器掌握安装和配置FTP和SMTP服务器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3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掌握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掌握交换机用户界面配置,掌握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掌握交换机端口的配置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4以太网交换机VLAN划分实验掌握创建VLAN的方法,掌握建立VLANrouting的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5以太网交换机端口与MAC绑定实验掌握交换机端口绑定的基本设置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n6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掌握使用路由器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熟悉路由器用户界面配置,熟悉通过Telnet配置路由器,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7路由器广域网封装配置实验熟悉PPP的基本配置,掌握HDLC封装配置理解封装匹配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8路由器RIP配置实验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熟悉RIP协议配置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9防火墙用户管理实验掌握使用防火墙Console口进行配置,掌握防火墙用户分级管理方法,视图之间的切换,熟悉防火墙基本特性配置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10防火墙工作模式的配置实验熟悉防火墙透明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11防火墙路由模式的配置实验熟悉防火墙路由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掌握NAT配置方法2专业基础验证性2必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占70%,其它占3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每项实验2分,其中按要求完成实验得1分,实验报告每项1分,根据完成的质量打分,满分为20分,即占总成绩的2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刘金江王保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9月(二)参考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JeannaMatthews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n《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InformationTechnologyPractic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01101,课程总学时32、周学时2、学分1.5,开课学期:第1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式,了解OFFICE、CuteFtp、Web浏览器、Dreamweaver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的专业选修课。了解基本的计算机常用术语,熟悉计算机的常用操作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计算机操作基础。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其中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比例约为1:1。课堂以讲解为主,通过课后练习、上机实践等形式来验证理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上机表现和实验成果占30%,期末考试占7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信息技术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操作系统422二文档编辑排版633三电子表格制作633四幻灯片制作422五数据库基础633\n六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33合计321616(一)操作系统(4学时)1.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操作系统的种类和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修复。Windows的常用功能介绍。2.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地位、种类和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卸载,常掌握Windows的常用功能。。(二)文档编辑排版(6学时)1.主要内容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操作、格式操作、查找和替换、常用对象的插入和窗口的控制等。文档的美化。长文档(论文)的排版,包括分页控制、脚注和尾注的插入、页眉和页脚控制、域的使用、目录制作。2.基本要求掌握规范化文档的排版,掌握域、目录等高级文档技巧。(三)电子表格制作(6学时)1.主要内容Excel的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格式化。Excel的快捷键和操作技巧。Excel的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函数帮助文件的使用。Excel的高级功能使用,包括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排序、数据透视表。2.基本要求理解Excel的数据存储模式,掌握Excel的常用快捷键,掌握Excel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掌握Excel函数帮助文件的使用,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的使用。(四)幻灯片制作(4学时)1.主要内容PowerPoint软件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和演示。幻灯片的设计、制作。幻灯片的动画制作。\n幻灯片模板的修改和制作。PowerPoint软件放映方式的设置。2.基本要求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放映方式设置,掌握幻灯片模板的修改和制作。(五)数据库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介绍。Access的基本操作,包括建库、建表、查询的创建、报表制作。基本SQL语句的使用,包括Select(带条件)、UPDATE、DELETE、INSERT语句。2.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系统,掌握Access的基本操作,掌握基本SQL语句。(六)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学时)1.主要内容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分类和体系结构。局域网的组建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中网络的相关设置和远程登录的使用。Internet介绍,应用层服务介绍,包括:E-Mail的收发使用、FTP的使用、WWW服务等。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局域网的组建,掌握Windows中网络相关设置和远程登录,掌握WWW服务等应用层的基本服务操作。\n《信息技术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张佳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信息技术实践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TechnologyPractice实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编码:045201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实验学时:16课程总学分:1.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式,了解OFFICE、CuteFtp、Web浏览器、Dreamweaver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四、主要仪器设备接入因特网的个人计算机;基于Windows平台,安装OFFICE等软件;每生一台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Windows操作掌握操作系统基础和Windows的基本操作2专业验证1必做2文档编辑排版与Word掌握规范化文档排版技巧,能完成毕业论文等复杂文档的排版3专业验证1必做3电子表格制作与Excel掌握Excel的高级应用,能完成公式和函数、图表、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综合应用3专业验证1必做4幻灯片制作与PowerPoint掌握演示文稿软件及其模板的制作,能完成项目汇报等演示文档制作2专业设计1必做5数据库基础与Access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建立、表结构的建立和基本查询语句3专业设计1必做6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WWW应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应用层服务软件。3专业验证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n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7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1.平时成绩为上课到课率(30%)、上交的实验情况(70%)等综合分2.实验考核为上机考核分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n《Web程序设计B》(师范)课程教学大纲WebProgrammingB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22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开课学期:第4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Web开发方向的最新发展技术,理解基于B/S体系结构的Web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Web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具有开发小型Web网站系统的基本能力。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Web方向的各方面技术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作为《Web前端开发概述》、《中间件技术》等Web方向后续课程的基础课。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Web程序设计》(第5版)(美)RobertW.Sebesta著,徐燕华孙红丽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参考书:(1)《Web程序设计》张念鲁,刘红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JavaScript程序设计基础教程》阮文江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3)《ASP.NET从入门到精通》,国家863中部软件孵化器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4)《PHP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潘凯华,刘中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5)《精通CSS+DIV网页样式布局》,前沿科技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其中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比例约为1:1。课程比较完整地介绍Web开发方向的各种实用技术及最新发展动态,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课堂以讲解为主,通过课后练习、上机实践等形式来验证理论。课程最后完成一个综合性大作业。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上机表现和实验成果占30%,课程大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40%。大作业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并在后期的实验课中进行答辩。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n《We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开发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Web基础33二XHTML基础633三级联样式表(CSS)基础633四XML基础633五客户端脚本介绍1165六服务器端脚本介绍301317七Ajax编程基础633合计683434(一)Web基础(3学时)1.主要内容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历史,常用的Web开发技术以及常用的开发工具。Web开发涉及的URL、HTTP等基本概念。Web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Web标准等内容。2.基本要求了解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URL、HTTP等基本概念,了解Web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Web标准等。(二)XHTML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XHTML介绍。常用XHTML标记和属性。建立超链接:文本链接,图形链接,文档特定位置的链接。表格,框架网页,表单的制作。2.基本要求理解XHTML的作用;掌握常用HTML标记和属性,掌握常用页面元素的格式描述标记、超链接标记、图像标记、表格标记和框架标记以及表单对象及其子对象的标记的含义与使用。(三)级联样式表(CSS)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样式表的概念,样式表与XHTML如何配合工作。\n样式定义:样式定义的格式,样式选择器,选择器的分类。样式使用:嵌入样式表,链接外部样式表,内嵌样式;CSS样式的优先级。介绍针对字体和列表的属性。介绍文档元素的盒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边框属性、边距属性以及边界属性。介绍和如何和CSS结合进行布局。样式表说明冲突及解决方法。2.基本要求理解级联样式表(CSS)的概念;掌握基本CSS样式的定义及应用;掌握CSS的主要属性、含义及其访问使用;掌握DIV+CSS的布局方式使用;了解样式表冲突的解决方法。(四)XML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XML的起源和特性介绍。XML的大体语法结构。文档类型定义(DTD)的作用和格式,包括如何声明元素、属性和实体。XML架构(XMLSchema);XML格式化(CSS和XSLT样式表)。读取和处理XML文档的有关问题。2.基本要求了解XML文档的特点,文档的的定义及其格式规范;掌握XML文档的创建方法和工具;XML文档内容的显示基本格式化方法;了解DTD、XMLSchema的作用和使用;了解XML文档的读取和处理。(五)客户端脚本介绍(11学时)1.主要内容常量,变量,数据类型,变量的作用域。运算符与表达式;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达式中的类型转换。屏幕输出和键盘输入。程序基本结构;控制语句。对象和构造函数、数组、函数以及模式匹配。2.基本要求掌握JavaScript中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基本结构等基本概念,掌握对象和构造函数、数组、常用函数的应用。(六)服务器端脚本介绍(30学时)1.主要内容服务端的脚本编程的基本概念,动态Web技术,三层计算结构。服务端常用编程脚本介绍。\n课程主要采用的服务端脚本基本语法介绍;函数和参数传递机制;表单的处理技术。服务器端的Cookie和会话跟踪。用服务器端脚本实现Web数据库访问。课程大作业制作。2.基本要求了解服务端脚本的基本概念;理解服务端脚本的工作原理;掌握服务端脚本的各种对象的含义及其属性、方法的访问;掌握服务端脚本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完成课程大作业。(七)Ajax编程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Ajax技术概述,Ajax原理与实现。介绍Ajax工具包,例如Dojo。Ajax相关的安全问题。2.基本要求了解Ajax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初步掌握Ajax框架常用组件的访问接口和通信编程实现方法。\n《Web程序设计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张佳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Web程序设计B课程英文名称:WebProgrammingB实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编码:045222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3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Web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XHTML,初步掌握级联样式表(CSS)技术,初步掌握XML文档的创建与显示方法;掌握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服务端脚本语言的工作原理,掌握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初步掌握Ajax编程技术。四、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每位学生一套;需要有Internet环境和局域网环境;需要有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XHTML基础用纯XHTML代码编写Web页面,熟悉网页工具软件3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CSS基础用CSS美化XHTML文档界面3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3XML基础掌握XML文档的创建与显示3专业基础验证1选做4客户端脚本编程实验掌握客户端脚本的综合编程技术5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5服务器脚本编程实验掌握服务器端语言的各内置对象的访问;访问数据库的编程访问方法。6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6基于Web的数据库项目开发掌握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开发一个小型的Web数据库系统。11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7Ajax基础掌握Ajax和一种服务器端语言结合的访问过程。3专业基础验证1选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n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30%,其它占3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1.平时成绩为上课到课率(30%)、过程性评价(70%)等综合分2.实验考核为上机考核分3.其他为课程项目分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Web程序设计》(第5版)(美)RobertW.Sebesta著,徐燕华孙红丽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二)参考书(1)《Web程序设计》张念鲁,刘红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JavaScript程序设计基础教程》阮文江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3)《ASP.NET从入门到精通》,国家863中部软件孵化器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4)《PHP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潘凯华,刘中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5)《精通CSS+DIV网页样式布局》,前沿科技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n《网络工程》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NetworkEngineer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830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开课学期:第6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从规划、选型、施工、测试到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典型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和接入技术,掌握网络设备HUB、交换器、路由器、服务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参与计算机网络工程作好准备。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张卫俞黎阳编著,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胡胜红毕娅编著,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俞黎阳张卫编著,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专业实验相结合。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期末笔试与实验及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期末笔试占60%,期中笔试占10%,实验占20%,平时作业占1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1:CAT5E、CAT6跳线的制作和测试,工作区的设置实验2:MGS400和MPS100E模块制作及水平布线实验3:110配线架和PATCHMAXPowerSum配线架的打线和安装,垂直主干布线实验4:VLAN路由综合实验(分别通过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实验5:链路聚合、链路负载均衡综合实验实验6:访问控制列表综合实验(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n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网络工程基础知识63二网络设计需求分析33三网络逻辑设计63四备份设计33五网络安全结构设计33六网络物理设计1239七企业Intranet网络应用实例分析33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1239(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含义;计算机网络工程组织;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特点;网络互连设备;网络应用模型;网络工程技术的新发展。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工程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点,对网络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网络设计需求分析(3学时)1.主要内容需求分析的类型;获得需求的方法;可行性论证;工程招标与投标2.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网络设计需求分析方法。(三)网络逻辑设计(6学时)1.主要内容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组件设计;IP地址分配;IP路由设计2.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网络逻辑设计方法。(四)备份设计(3学时)1.主要内容建立健壮的网络;热备份路由协议;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备份策略;集群技术;负载均衡2.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重要协议。(五)网络安全结构设计(3学时)1.主要内容影响网络安全的隐患;网络安全技术概述;网络安全结构设计;防火墙;网络操作系统安全性概述\n2.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工程设计中的组件(六)网络物理设计(12学时)1.主要内容物理设计的原则;传输介质选型;设备选型;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实验1:CAT5E、CAT6跳线的制作和测试,工作区的设置实验2:MGS400和MPS100E模块制作及水平布线实验3:110配线架和PATCHMAXPowerSum配线架的打线和安装,垂直主干布线2.基本要求通过实例,掌握网络设计的方法。(七)企业Intranet网络应用实例分析(3学时)1.主要内容Intranet网络技术概述;企业Intranet网络的建设。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组织方式(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12学时)1.主要内容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网络管理新技术;网络维护与故障排除;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实验4:VLAN间路由综合实验(分别通过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实验5:链路聚合、链路负载均衡综合实验实验6:访问控制列表综合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方法和发展方向。\n《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王伟锟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网络工程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Engineerin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830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铜缆系统中常用的超五类和六类UTP,掌握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标准,直联和交叉跳线的制作,掌握RJ-45工具钳和简单线缆测试仪的使用,掌握铜缆打线工具的使用,掌握综合布线工程中铜缆的铺设方法、线缆的处理,掌握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的OUTLET的打接制作,熟悉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垂直主干布线的设计和安装。2.提高组建各类网络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和配置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110配线架、PATCHMAXGS3配线架、PATCHMAXPowerSum配线架、铜缆打线工具、铜缆打线工具、剥线钳、压线钳、测线仪。PC,Cisco、华为系列路由器、交换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CAT5E、CAT6跳线的制作和测试掌握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标准、直联和交叉跳线的制作,掌握RJ-45工具钳和简单的线缆测试仪的使用3专业验证性1必做2MGS400和MPS100E模块制作掌握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的OUTLET的打接制作3专业验证性1必做\n3110配线架和PATCHMAXPowerSum配线架的打线和安装,垂直主干布线掌握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3专业验证性1必做4VLAN间路由综合实验(分别通过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掌握VLAN间路由的不同实现方法3专业综合性3必做5链路聚合、链路负载均衡综合实验掌握提高交换机性能的实现方法3专业综合性3必做6访问控制列表综合实验掌握网络安全的实现方法3专业综合性3必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占70%,其它占3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每项实验3分(实验6为5分),其中按要求完成实验得1.5分,实验报告每项1.5分,根据完成的质量打分,满分为20分,即占总成绩的2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程》俞黎阳,张卫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二)参考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JeannaMatthews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n《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analy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14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开课学期:第6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该课程在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复杂非数值型数据对象的定义、表达及其有关算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设计技巧和性能分析,即学会针对问题的应用背景分析,选择最佳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从而培养高级程序设计分析能力。基本要求:掌握各类高级数据结构的表达和应用背景、掌握算法设计的常用技术和应用。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开设,是《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课程的提高部分。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DataStructuresandAlgorithmAnalysisinC(SecondEdition)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MarkAllenWeiss著,陈越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PearsonAddisonWesley,2005参考书:[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版),魏宝刚、陈越、王申康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DataStructures,Algorithms,andApplicationsinC++(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英文版>)bySartajSahni,McGraw-Hill&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2)实验课单列,每周1学时。每学期3个projects,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3)每周布置作业,作业量2~3小时,主要针对高级数据结构的操作和编程。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上机表现和实验成果占30%,课程大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40%。大作业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并在后期的实验课中进行答辩。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开发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n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Ch4.4AVLTree6学时3学时3学时二Ch4.5,7SplayTree,B-Tree6学时3学时3学时三Ch5.6-7LeftistHeap,SkewHeap6学时3学时3学时四Ch5.8BinomialQueue6学时3学时3学时五Ch9.7NP-CompletenessCh10.1GreedyAlgorithm(a)6学时3学时3学时六Ch10.1-2Ch10.1GreedyAlgorithm(b),DivideandConquer6学时3学时3学时七Ch10.3-5DynamicProgramming,*RandomizedAlgorithm,Backtracking6学时3学时3学时八Ch11.1-4AmortizedAnalysis6学时3学时3学时合计48学时24学时24学时(一)AVLTree(6学时)1.主要内容AVLtree的基本概念,插入、删除和搜索的算法设计与分析。2.基本要求掌握AVLtree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设计,会应用AVLtree解决实际问题。(二)SplayTree,B-Tree(6学时)1.主要内容Splaytree和B-tree的基本概念,两种树的插入、删除和搜索算法设计与分析。2.基本要求掌握splaytree和B-tree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设计,了解在数据库等应用中的使用。(三)LeftistHeap,SkewHeap(6学时)1.主要内容LeftistHeap和SkewHeap的基本概念,两种树的插入、删除和查询算法与分析。2.基本要求掌握LeftistHeap和SkewHeap的概念和算法设计。\n(四)BinomialQueue(6学时)1.主要内容BinomialQueue的基本概念,入队列和出队列等的算法设计与分析。2.基本要求掌握BinomialQueue的概念和算法设计。(五)NP-Completeness和GreedyAlgorithm(6学时)1.主要内容NP-Completeness的定义,Greedy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NP-Completeness的定义,掌握Greedy算法的应用。(六)GreedyAlgorithm和DivideandConquer(6学时)1.主要内容Greedy算法的应用,分治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分治法的基本思想,学会使用分治法解决实际问题。(七)DynamicProgramming,*RandomizedAlgorithm,Backtracking(6学时)1.主要内容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想,随机算法的基本思想,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以上算法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想,随机算法的基本思想,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掌握以上算法的应用。(八)AmortizedAnalysis(6学时)1.主要内容平摊分析的基本思想,聚集分析(aggregateanalysis),记帐方法和势能方法(potentialmethod)的基本思想。2.基本要求了解平摊分析的基本思想,聚集分析(aggregateanalysis),记帐方法和势能方法(potentialmethod)的基本思想,学会使用以上平摊分析方法来分析具体的应用。\n《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袁贞明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analysis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14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2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三年级、四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算法设计和上机调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杂数据结构及相关算法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掌握以AVL树、Splay树、B树和Heap为代表的高级层次型数据结构的相关算法;初步掌握以贪婪算法、分治算法和动态规划法为代表的常用算法设计技巧。四、主要仪器设备运行VisualStudioC++的计算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AVLTreeAVLTree的建立、搜索、插入、删除算法。3专业综合性1必做2B-TreeB树的建立、搜索、插入、删除算法。3专业综合性1必做3LeftistHeap,SkewHeapLeftistHeap和SkewHeap的建立、插入、删除算法。3专业综合性1必做4BinomialQueueBinomialQueue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专业验证性1必做5GreedyAlgorithm贪婪算法的应用。3专业综合性1必做6DivideandConquer分治算法的应用。3专业综合性1必做7DynamicProgramming动态规划算法的应用。3专业综合性1必做\n8AmortizedAnalysis平摊分析算法的应用3专业综合性1选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1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为平时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情况,其它为到课率和上课表现,实验考核为期末布置的上机考核成绩。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DataStructuresandAlgorithmAnalysisinC(SecondEdition)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MarkAllenWeiss著,陈越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PearsonAddisonWesley,2005(二)参考书[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版),魏宝刚、陈越、王申康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DataStructures,Algorithms,andApplicationsinC++(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英文版>)bySartajSahni,McGraw-Hill&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n《CAI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CAIapplicationdevelopment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02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第4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学习掌握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的功能,并且协助制作动画部分的Flash进行教育类的应用开发。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来进行多媒体和Web程序的开发,作为《Web前端开发概论》等后续课程的前奏。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FlashActionScript3.0编程技术教程》,朱治国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参考书:(1)《FlashActionScript3.0动画教程》,KeithPeters(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4(2)《FlashActionScript3.0动画高级教程》,KeithPeters(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3)《Actionscript3.0Cookbook中文版》,洛特(Lott),夏尔(Schal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1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课程比较完整地介绍FlashActionScript编程开发方向的各种实用技术及最新发展动态,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课堂以讲解为主,通过课后练习、上机实践等形式来验证理论。课程最后完成一个综合性大作业。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上机表现和实验成果占40%,课程大作业占60%。大作业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并在后期的实验课中进行答辩。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强调掌握“ActionScript”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编制ActionScript程序能力相结合。考核方法采用平时实验作业(见下面“ActionScript编程上机实验”)与期末实际应用ActionScript设计、编制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片段(强调要有主题,是一个完整的片段,代码量200行)并重,要求在课外完成。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占40%,大作业成绩占60%。\n本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开发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认识Flash动画与ActionScript33二ActionScript面向对象编程基础963三ActionScript的程序结构633四ActionScript的函数应用963五ActionScript的渲染技术633六ActionScript的用户交互和碰撞检测633七ActionScript的3D动画642八ActionScript的其他技术33九ActionScript综合实例33合计513417(一)认识Flash动画与ActionScript(3学时)1.主要内容动画概述、Flash基本动画制作、ActionScript概述、ActionScript的开发环境简介、ActionScript典型范例介绍、FlashIDE创建ActionScript程序的制作思路、制作过程。2.基本要求了解ActionScript的历史与发展、ActionScript的开发环境。能制作Flash的界面动画,对ActionScript典型范例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创建ActionScript程序的制作思路、制作过程。(二)ActionScript面向对象编程基础(9学时)1.主要内容类和面向对象的基础介绍、使用代码动画、显示列表。2.基本要求掌握类的编写规范,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理解事件侦听机制,掌握选择合适的侦听器和编写合适的处理器,掌握显示列表的概念,掌握AddChild和RemoveChild方法。(三)ActionScript的程序结构(6学时)1.主要内容\n变量、常量、运算符和表达式,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编写,熟悉面向对象的编程,介绍动画中的三角学。2.基本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掌握动画中的三角学应用。(四)ActionScript的函数应用(9学时)1.主要内容ActionScrip的函数概述、定义,函数的参数与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变量的类型和作用域、事件处理函数和事件侦听器、函数应用举例。2.基本要求掌握ActionScrip的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初步掌握函数的参数与返回值、函数的调用方法、变量的类型和作用域、了解事件处理函数和事件侦听器。能够分函数应用例题。(五)ActionScript的渲染技术(6学时)1.主要内容Flash中的颜色介绍,常用绘图方法简介、绘制绘制线条的方法、绘制常用图形方法与技巧,颜色变换,滤镜、位图以及嵌入和载入内容。2.基本要求掌握颜色的应用,常用绘图方法,学会绘制线条的方法,能够绘制常用图形。了解滤镜的使用,能够分析、模仿绘图例题中的方法与技巧。(六)ActionScript的用户交互和碰撞检测(6学时)1.主要内容用户交互的基本方式:鼠标事件、键盘事件,移动物体的方式介绍:按下和放开精灵、拖动精灵等操作,介绍碰撞检测方法。2.基本要求掌握用户交互的基本方式,了解移动物体的交互方式,掌握startDrag和stopDrag等移动物体的方法,了解碰撞检测的多种情况,掌握hitTestObject和hitTestPoint方法。(七)ActionScript的3D动画(6学时)1.主要内容3D基础介绍,3D线条和填充介绍,背面剔除和3D灯光介绍。2.基本要求掌握Z变量的使用创建3D动画,了解3D模型的创建以及在3D空间中控制。(八)ActionScript的其他技术(3学时)\n1.主要内容矩阵数学介绍以及定时器动画等其他技术介绍。2.基本要求了解矩阵数学的应用,了解ActionScript的其他技术。(九)ActionScript综合实例(3学时)1.主要内容Flash课件框架的介绍Flash教育软件开发思路和过程介绍2.基本要求了解CAI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掌握应用ActionScript和前台界面紧密融合,相互协作。\n《CAI应用开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张佳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CAI应用开发课程英文名称:CAIapplicationdevelopment实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编码:045202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旨在使学生学习掌握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的功能,并且协助制作动画部分的Flash进行教育类的应用开发.四、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每位学生一套;需要有Internet环境和局域网环境;需要有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ActionScript面向对象编程基础熟悉AS开发环境,编写自定义类、应用事件侦听、显示列表3专业验证1必做2ActionScript的程序结构基本动画制作3专业验证1必做3ActionScript的函数应用常用函数的应用3专业验证1必做4ActionScript的渲染技术渲染技术的应用。3专业验证1必做5ActionScript的用户交互和碰撞检测用户交互、碰撞检测3专业验证1必做6ActionScript的3D动画3D动画技术应用2专业验证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n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0%,其它占6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1.平时成绩为上课到课率(30%)、过程性评价(70%)等综合分2.其他为课程大作业分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教材:《FlashActionScript3.0编程技术教程》,朱治国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参考书:(1)《FlashActionScript3.0动画教程》,KeithPeters(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4(2)《FlashActionScript3.0动画高级教程》,KeithPeters(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3)《Actionscript3.0Cookbook中文版》,洛特(Lott),夏尔(Schal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1\n《Web前端开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RIAprogramm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03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第5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以JavaScript为核心的RIA开发方向的发展技术,掌握JavaScript的运行机理和高级应用,掌握Ajax的异步调度服务端业务开发技术。掌握Ext开发复杂用户界面的Web应用。了解JavaScript与其他技术的融合。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在《Web程序设计》课程之后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以JavaScript为核心的RIA开发技术,作为《中间件技术》等Web方向后续课程的基础课。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征服RIA——基于JavaScript的Web客户端开发》,涂传宾、杨先亭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参考书:(1)Ajax,RIA与Web开发程序员教程,戴特尔(PaulJ.Deitel)(作者),戴特尔(HarveyM.Deitel)(作者),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2)ASP.NETAJAX与Silverlight实战手册,黄忠成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3)深入理解Ajax:基于JavaScript的RIA开发,艾可恩(JoshuaEichorn)(作者),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课程比较完整地介绍以JavaScript为核心的RIA开发方向的各种实用技术及最新发展动态,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课堂以讲解为主,通过课后练习、上机实践等形式来验证理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上机表现和实验成果占40%,课程大作业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n《Web前端开发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开发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JavaScript与浏览器642二JavaScript高级编程1293三Ajax开发1596四Ext开发1284五JavaScript与其他Web技术的交互642合计513417(一)JavaScript与浏览器(6学时)1.主要内容JavaScript基础语法回顾JavaScript如何操作浏览器及HTML页面的几个主要元素,包括文档对象document、窗口对象window、表单对象forms以及框架对象frames。2.基本要求掌握JavaScript的基础语法和基本应用。。(二)JavaScript高级编程(12学时)1.主要内容JavaScript面向对象的编程。利用多态性原理自定义对象和内置对象动态地扩展属性和方法,三种创建对象的方法,以及如何实现对象的继承以及对象成员的可见性。JavaScript数据类型的定义,类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类型的数据在方法之间传递时的表现。JavaScript函数对象的高级应用技巧,闭包介绍,函数式编程思想以及元编程。JavaScript运行机制和正则表达式介绍。2.基本要求掌握常用JavaScript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掌握JavaScript数据类型和函数对象的高级应用技巧,了解JavaScript的运行机制,掌握利用JavaScript使用正则表达式。(三)Ajax开发(15学时)1.主要内容Ajax概述,介绍采用Ajax技术应用的原理,总结其优缺点。Ajax用到的技术介绍。Ajax底层开发介绍。不利用开发框架直接使用Ajax底层技术开发Ajax程序。\nAjax框架应用。利用Ajax框架进行开发应用。2.基本要求理解Ajax技术应用原理和其优缺点;了解Ajax用到的各种技术;掌握Ajax的底层开发技术;掌握Ajax框架进行开发应用。(四)Ext开发(12学时)1.主要内容Ext概述。Ext的组件、容器和布局模型介绍。Ext数据操作。从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模型分析Ext的运行机理。Ext组件介绍。Ext布局。介绍Ext的各种界面布局管理器。2.基本要求了解Ext技术,了解Ext的运行机理,掌握Ext的常用组件应用,掌握Ext框架的三个重要基础类,了解Ext的各宗界面布局管理器。(五)JavaScript与其他Web技术的交互(6学时)1.主要内容JavaScript与其他Web技术的交互,如用JavaScript与ActionScript的互操作,基于GoogleGears开发离线应用等。2.基本要求了解JavaScript与流行Web技术的融合。\n《Web前端开发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张佳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Web前端开发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RIAprogramming实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编码:045203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三年级上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以JavaScript为核心的RIA开发方向的发展技术,掌握JavaScript的运行机理和高级应用,掌握Ajax的异步调度服务端业务开发技术。掌握Ext开发复杂用户界面的Web应用。了解JavaScript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四、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每位学生一套;需要有Internet环境和局域网环境;需要有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JavaScript与浏览器JavaScript利用浏览器各对象进行应用编程2专业验证1必做2JavaScript高级编程JavaScript高级编程方法3专业验证1必做3Ajax开发Ajax底层开发技术或Ajax框架进行应用开发6专业验证1必做4Ext开发Ext开发可视化Web应用界面4专业验证1必做5JavaScript与其他Web技术的交互JavaScript与其他Web技术的交互应用2专业验证1选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n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30%,其它占3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为上课到课率(30%)、过程性评价(70%)等综合分实验考核为上机考核分其他为课程项目分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教材:《征服RIA——基于JavaScript的Web客户端开发》,涂传宾、杨先亭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参考书:(1)Ajax,RIA与Web开发程序员教程,戴特尔(PaulJ.Deitel)(作者),戴特尔(HarveyM.Deitel)(作者),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2)ASP.NETAJAX与Silverlight实战手册,黄忠成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3)深入理解Ajax:基于JavaScript的RIA开发,艾可恩(JoshuaEichorn)(作者),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n《Web用户交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UserInterfaceDesigninWeb)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04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第5学期⑴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限选)。⑵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全日制本科生。学时分配如下: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1开发更可用的软件9632可用性基本模型12843创建可视化设计12844完成设计12845评估与改进633⑶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主要介绍一种以使用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论的模型和方法,用以帮助程序设计人员开发出更具可用性的软件,使用户用能够更容易、更高效的完成他们的任务。课程要求学生能利用这套模型与方法,独立完成软件交互设计的设计、创建、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从而提高软件的可用性,提升用户体验。⑷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Web用户交互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限选课,前导课程有《多媒体技术基础》、《web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是《web前端开发课程设计》等课程的前导课程。⑸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LarryL.ConstantineLucyA.D.Lockwood著,刘正捷等译,面向使用的软件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AlanCopper等著,刘松涛等译,交互设计精髓,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n[3]Nielsen,J.UsabilityEngineering.SanDiego,CA:AcademicPress,1993.[4]Norman,D.A.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NewYork:Doubleday,1990.[5]简·维索基·欧格雷迪等著,郭瑽译,信息设计,译林出版社,2009.12⑴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集体讨论,并结合大量的实例与练习,加强实际动手能力。⑵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本课程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考核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来自于平时的作业与实验练习)占50%,期末考试占50%。⑶实践教学内容安排l实验1(3课时):焦点角色的用户模型l实验2(4课时):基于基本用例的任务模型l实验3(4课时):界面体系结构的内容模型l实验4(4课时):原型的创建l实验5(3课时):原型的评价与改进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和配套的实验指导书。\n二、教学内容纲要(一)开发更可用的软件(9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2.教学目标与要求1)面向使用的软件开发方法:使用个、可用性及用户界面;2)培育可用性:已使用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3)总体原则:以使用为中心设计方法的准则和原理。3.实验要求l实验1(3课时):焦点角色的用户模型(二)可用性基本模型(12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1)用户及有关的用户类型:对用户和用户角色的理解;2)工作结构:基于基本用例的任务建模;3)界面体系结构:界面内容与导航;3.实验要求l实验2(4课时):基于基本用例的任务模型(三)创建可视化设计(12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1)对话设计:布局和交流;2)实现窗口部件:可视组件的选择与设计;3)创新界面:创新界面工程与定制组件;3.实验要求l实验3(4课时):界面体系结构的内容模型(四)完成设计(12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n2.教学目标与要求1)解决方案表述:实现建模和原型;2)尽可能提供帮助:帮助与帮助消息的设计;3)初学只有一次:支持用法模式的演变;4)在适当的位置:符合操作环境;5)相同的游戏,不同的地方:特殊的应用,特殊的问题;6)已使用为中心设计方法的应用3.实验要求l实验4(4课时):原型的创建(五)评估与改进(6学时)1.教学方式讲授+示范操作+课堂讨论+实验2.教学目标与要求1)改进可用性:检查与评审;2)量化:在实践中衡量可用性3)测试评分:实验室与现场可用性测试3.实验要求l实验5(3课时):原型的评价与改进\n《Web人机交互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诸彬大纲审核人:XXX课程中文名称:Web人机交互设计课程英文名称:WebUserInterfaceDesign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04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掌握软件交互设计过程中,各种可用性模型的创建(包括用户模型、任务模型、内容模型等),可视化设计的创建过程,原型的完成以及原型的评估与改进。通过本实验的练习,基本掌握完整的软件交互设计模式与方法。四、主要仪器设备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数字高清摄像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焦点角色的用户模型分析软件可能存在的焦点用户,分析用户间的关系,并基于角色内容进行角色模型的结构化。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2基于基本用例的任务模型从各焦点用户的角度分析软件欲完成的任务,并以基本用例图的形式加以描述,从而创建软件的任务模型。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3界面体系结构的内容模型基于对任务的分析,创建描述场景的内容模型,进一步确定完成任务的交互环境与步骤。4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4原型的创建基于各内容模型的设计,使用原型创建工具创建带有真实控件的原型界面,反映出软件基本的视觉效果与操作体验。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n5原型的评价与改进利用各种可用性测试方法对设计好的原型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改进。3专业设计研究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占8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考勤情况决定;实验考核由实验作品质量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面向使用的软件设计》LarryL.ConstantineLucyA.D.Lockwood著,刘正捷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二)参考书1、《交互设计精髓》AlanCopper等著,刘松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UsabilityEngineering》Nielsen,J.,SanDiego,CA:AcademicPress,1993.3、《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Norman,D.A.,NewYork:Doubleday,1990.\n《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iddleware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862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6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于JavaWeb应用体系的中间件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了解JavaWeb应用程序的基本架构及其涉及的主要软、硬件技术和开发平台;了解中间件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JSP,Servlet,JavaBean,EJB以及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来综合完成大型的Web应用;对与Web中间件相关的应用技术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有初步认识;具备良好的Java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编程能力。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We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风飚郭英奎,《Java中间件开发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2)张云勇,《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SunCorp.,《J2EE1.4Tutorial》.(4)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Web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讲基本原理,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不详细涉及最新技术和高级技术,但给出概念和自学指南;课堂以讲解为主,要求通过课后的进一步自学来巩固实践。从多本权威指南和优秀教科书中吸取最重要的内容。给出教详细的自学指南,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本课程的目的是用Java实现Web应用,以及中间件应用。Java的Web应用既是基础,又是实践的重点;中间件分布式应用以理论为主,以J2EE为实践环节,作为提高部分。根据中间件技术的教学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讲授,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上机实验。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强调JavaWeb程序设计和实际编程能力,考核方法采用平时实验作业(见下面“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与期末考查并重,60%期末考试,40%大作业。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一:Web应用环境实验:环境的配置,Eclipse的使用。实验二:一个MySQL+Tomcat+JSP+JavaBean的应用。实验三:一个J2EE应用实例。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和配套的《中间件技术实验指导书》。\n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中间件导论33 二多层构架Web应用633三Servlet,JSP与JavaBean99 四Web数据库应用1239五分布式对象概论633六EJB与Webservice技术16610七J2EE框架:SSH1679八复习/考试(一)中间件导论(3学时)1.主要内容中间件导论:中间件定义,中间件分类,多层应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2.基本要求了解中间件的定义、分类、发展简史、当前研究动态。掌握Web应用程序的多层结构,了解远程过程调用的概念。(二)多层构架Web应用(6学时)1.主要内容基于Java的多层构架Web应用:J2EE,Tomcat安装配置,一个简单、完整的Web应用。实验一:Web应用环境实验:环境的配置,Eclipse的使用。2.基本要求掌握JavaWeb编程环境,掌握Tomcat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通过简单的实例和验证性实验了解并初步掌握在Eclipse环境下进行简单JavaWeb应用的基本方法。(三)Servlet,JSP与JavaBean(9学时)1.主要内容Servlet:ServletAPI,Servlet生命周期,HttpServlet,ServletContext。JSP:JSP语法,JSP与Cookie,转发JSP请求,JSP异常处理,JSP部署。SessionandJavaBean:Session作用范围,跟踪,持久化;JavaBean介绍,JSP访问JavaBean,JavaBean的范围。2.基本要求理解Servlet的基本原理,生命周期;掌握HttpServlet,ServletContext等基本对象的使用和编程实现技术。掌握JSP的基本语法;掌握JSP的运行和生存周期;了解JSPDirective,JSP声明,JSPScriptlet,JSP转发的原理和技术;了解JSP操作Cookie的技术。掌握JSP中Session的使用,掌握JSP中JavaBean的使用,了解持久化技术。\n(四)Web数据库应用(12学时)1.主要内容访问数据库:安装配置MySQL,JDBC,数据库连接池配置与访问,处理中文编码,JavaBean封装数据库操作,存储过程,触发器。实验二:一个MySQL+Tomcat+JSP+JavaBean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MySQL的安装配置,掌握JDBC技术和数据库连接池配置,了解JSP处理中文编码的方法,了解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操作。(五)分布式对象概论(6学时)1.主要内容分布式对象概论:分布式对象概述,RMI,Corba,DCOM,WebService,SOA。实验三:一个简单的RMI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分布式对象的原理,了解RMI,Corba,DCOM,WebService等分布式技术的优缺点。(七)EJB与Webservice技术(16学时)1.主要内容EJB1:EJB概念,远程接口,Home接口,Home对象,SessionBean开发;EJB2:EntityBean开发,JMS消息驱动Bean。Webservice概念:WebService,SOAP,WSDL,UDDI,JSP调用WebService。实验四:J2EE应用实例。2.基本要求了解EJB的基本概念,掌握远程接口和Home接口的定义和使用,掌握SessionBean的开发,掌握EntityBean的开发,了解JMS消息驱动Bean。了解WebService的基本概念,了解用Java实现WebSerivce,SOAP,WSDL,UDDI的方法,掌握JSP调用WebService的技术。(八)J2EE框架:SSH(16学时)1.主要内容SSH框架:框架概述,Struts、Sprint、Hibernate框架概述。实验五:SSH基本框架开发实例2.基本要求了解Struts、Sprint、Hibernate框架及开发技术。\n《中间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吴英飞大纲审核人:XXX课程中文名称:中间件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iddlewareTechnology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862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3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J2EE与中间件技术”实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实际的体验,加深对JSP,Servlet,JavaBean,MySQL,EJB的理解、掌握、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Java语言编程环境;理解和掌握Web应用程序的基本编程方法;具备大中型Web应用程序的编程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通过局域网互联、安装Windows2000操作系统,Tomcat,Eclipse和MyEclipse环境的微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Web应用环境实验:环境的配置,Eclipse的使用掌握Tomcat+Eclipse的Web实验环境3专业验证1必做2MySQL+Tomcat+JSP+JavaBean的应用(网上书店)掌握JSP数据库应用开发3专业综合1必做3一个简单的RMI应用掌握RMI程序编写及RMI配置3专业综合1必做4一个J2EE应用(在线考试网站建设)掌握EJB+JSP的应用开发10专业综合1必做5SSH基本框架开发实例掌握SSH基本框架的应用7专业综合1必做\n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自编讲义《中间件技术实验指导书》中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和评分标准。教师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源代码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为4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李风飚郭英奎,《Java中间件开发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二)参考书袁贞明,《中间件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讲义,2005.2张云勇,《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SunCorp.,《J2EE1.4Tutorial》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Web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n《说课与试讲》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谢琪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说课与试讲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practice实训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442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17实训学时:16课程总学分:0.5实训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三年级三、实训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说课或试讲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实际的体验,加深对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新,使学生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基本的教学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具有大屏幕投影的、有摄像功能的教室;如果有40台左右连通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则更好。五、实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实训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训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解说与演示讲解说课或试讲的要求并演示1专业演示班级必做2说课、试讲和自评、点评学生自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1-2节课的内容,写好说课稿或教案、课件,每人至少说课或试讲一次,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确定10-15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然后学生自评、其他学生和教师当场点评的方式进行。16专业综合性班级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n六、成绩考核(一)实训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训考核占70%,其它占%。(二)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本课程的学生成绩由说课或试讲组成,按下列参考标准给出评分。1.试讲的评分参考标准:首先,应该是教案完整、课件设计合理;其次,讲解是否教态自然、清楚表述课程的所有内容;第三,考核教学内容讲解正确、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第四,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明确恰当、教学过程能够体现重点难点;第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第七,任务设置合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说课的评分参考标准:(1)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说课者对教材的的整体地位、前后分析的理解程度;◆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具体、确实可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明确恰当;◆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合理;◆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落实;◆知识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2)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否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选择教法;◆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重视能力的培养;◆是否合理的渗透了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是否能综合运用各种教法;◆练习布置是否有效;(3)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学法是否配合教法、是否以学法定教法、两者的结合情况;◆学法指导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灵活运用;◆是否注重能力的培养;◆教与学是否互补;(4)评教法程序◆教学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教法灵活、学法指导到位;◆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5)其它参考试讲的考核细则。七、实训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n谢琪等编著,信息技术教学法。浙江科技出版社,2007.6(二)参考书1.董玉琦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3.谢琪、刘向永编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4.中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n《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Graphic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08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其涉及的主要软、硬件技术和开发平台;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算法;对与图形学相关的应用技术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有初步认识;掌握OpenGL编程工具,具备初步的真实感图形编程能力。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彭群生,金小刚,万华根,冯结青《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基础》,科学出版社,2009.03.[2]何钦铭,陈根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7.[3]JamesD.Foley等著,《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实践》(C语言描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3,[4]DaveShreiner等著,徐波译,《OpenGL编程指南(第六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结合。根据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讲授,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上机实验。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强调图形学算法设计和实际编程能力,考核方法采用平时实验作业(见下面“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与期末考查并重,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40%,期末考查占5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一:图形编程环境实验二:曲线曲面绘制实验三:变换与裁剪实验实验四:二维图形学实验实验五:真实感图形绘制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n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计算机图形学绪论532二物体的几何表示963三变换和裁剪633四光栅转化与消隐633五真实感图形1486六计算机动画330七科学计算可视化330八虚拟现实330九复习、考查220(一)计算机图形学绪论(5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应用举例和当前研究动态;图形显示设备;光栅图形显示的基本原理;RGB颜色系统。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应用举例、发展简史、当前研究动态。了解图形显示设备的基本原理。了解RGB颜色系统。通过实验了解并初步掌握OpenGL编辑环境,并掌握分别运用GLUT库、Win32API库和MFC类库进行图形编程的基本方法。实验一:图形编程环境(二)物体的几何表示(9学时)1.主要内容物体的多边形表示,参数曲线曲面:Bezier曲线与曲面、NURBS曲线与曲面,细分曲面,隐式曲面及实体建模。2.基本要求了解物体的多边表示方法;理解Bezier曲线与和曲面、NURBS曲线与曲面表示方法;掌握曲面绘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实验二:曲线曲面绘制(三)变换与裁剪(6学时)1.主要内容\n二维和三维仿射变换,三维造型变换、投影变换和视口变换,直线段的裁剪(Cohen-Sutherland算法)、多边形裁剪。2.基本要求掌握二维和三维仿射变换原理,理解平面几何投影,观察坐标系中的投影,掌握3D图形变换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实验三:变换与裁剪实验(四)光栅化与消隐(6学时)1.主要内容区域填充,直线段和多边形扫描转换算法,隐藏面消除:Z缓冲器消隐算法、画家算法。2.基本要求掌握区域填充和多边形扫描转换算法,掌握隐藏面消除算法。实验四:二维图形学实验(五)真实感图形(14学时)1.主要内容光照明模型,多边形物体的明暗处理,光线跟踪算法,纹理映射,辐射度方法,实时绘制技术初步。2.基本要求理解Lambert漫反射模型、Phong模型和Whitted整体光照明模型的基本原理,能够用Gouraud和Phong明暗处理方法绘制真实场景,掌握用光线跟踪算法或辐射度方法进行真实感绘制,初步了解实时绘制技术。实验五:真实感图形绘制(六)计算机动画(3学时)1.主要内容计算机动画简介,关键帧技术、样条驱动动画技术等低层动画驱动技术,二维和三维Morphing和空间变形动画技术,过程动画技术初步,关节动画简介,计算机游戏。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的低层动画技术,初步熟悉二维和三维Morphing技术,了解过程动画和关节动画,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七)科学计算可视化(3学时)1.主要内容科学计算可视化概述,数据集、MarchingCubes算法等面绘制算法,直接体绘制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现状和发展,了解数据集和MarchingCubes面绘制算法,了解直接体绘制算法。\n(八)虚拟现实(3学时)1.主要内容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立体视觉的生成与获取,虚拟现实交互设备,增强现实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了解立体视觉的生成与获取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理解增强现实技术。\n《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王金荣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Graphics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08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第五学期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计算机图形学”实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实际的体验,加深对概念、算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其涉及的软、硬件平台;掌握图形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算法;掌握OpenGL编程工具,对与图形学相关的开发和应用热点有初步体验;具备初步的真实感图形编程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安装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和C++环境的60台微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图形编程环境OpenGL程序流程及图形编程环境。2必修操作综合12曲线曲面绘制二次曲线和曲面、Bezier曲线和曲面,NURBS曲线和曲面的绘制。3必修操作设计13变换与裁剪实验二维和三维仿射变换及投影变换的实现,裁剪算法的实现。3必修操作综合1\n4二维图形学实验区域填充算法、多边形扫描转换及求交算法的实现。3必修操作验证15真实感图形绘制综合运用几何建模知识及光线跟踪算法或辐射度方法,实现一特定场景的真实感绘制。6必修操作设计1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10%,实验考核占3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教师根据每个实验的的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和评分标准,以及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源代码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以第5个实验的成绩确定最终的实验考核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何钦铭,陈根才,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7(二)参考书1.《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基础》彭群生,金小刚,万华根,冯结青编,科学出版社2009.032.《OpenGL编程指南》(第六版)DaveShreiner等著,徐波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OpenGLShadingLanguage》(2ndEdition)Randi J. Rost.AddisonWesleyProfessional.2006\n《.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NetProgramm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50101,课程总学时68,周学时4,学分3,开课学期5。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2.适用专业: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1)了解.Net基础框架;2)熟悉.Net开发环境(以VS2005/VS2008为例);3)能利用托管C++(MC++)或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4)学会现场程序调试;5)学会基于VS2005/VS2008环境的窗体程序开发;6)会用常见的Windows控件;7)学习.Net下的IO和数据流操作;8)熟悉.Net中的多线程开发9)了解.Net在网络、多媒体等方向的应用开发。并配合实验教学环节,学会利用.Net开发实际的项目。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C++.NET程序设计》,杜茂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Microsoft.NET编程语言C#教程,微软技术培训统编教材,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2009。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实验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期末大作业占3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n《.Net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安排了34个课时的实验,实验进度与教学进度同步,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一:.Net入门实验二:MC++/C#程序设计(多次实验)实验三:程序调试实验四:.Net中的异常处理实验五:.Net窗体程序设计(多次实验)实验六:.Net中的IO操作实验七:.Net中的文件读写实验八:.Net中的多线程编程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Net基础及入门642二MC++或者C#语言介绍201010三.Net环境下的程序调试844四VC++.Net窗体程序设计1486五.Net中的IO操作与数据流操作844六.Net中的多线程编程422七.Net大程序设计,.Net应用826(一).Net基础及入门(6学时)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OOP程序设计理念、C++与OOPn1).Net简介:.net核心内容、.net对用户的重要意义、MS的.net战略Ø理解SAASn2).Net开发框架概述:变革原因、.Net开发特性3).Net集成开发环境:IDE介绍、.Net框架中的基本概念、.Net应用程序核心要素、2、基本要求了解.Net的核心内容,熟悉.Net的历史过程,了解.Net的应用场合以及.Net与其它开发语言或者开发环境相比的优势。熟悉.Net开发环境,做第一个简单的.Net应用程序。(二)MC++或者C#语言介绍(20学时)1、主要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多,可选择MC++或者C#作为主要介绍语言(以下以MC++为例,C#类似)。由于这部分内容是.Net的语言基础,与传统的面向对象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较多的课时,并且在实验部分会有较大的倾向。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lVC++.net功能概述(版本变化、开发范围、托管与非托管)\nlMC++与C#的不同与相同点lMC++中的访问修饰符l.Net中的托管数据类型l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的介绍l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的转换lMC++引用类型和托管堆lMC++托管类与结构2)高级内容l枚举l数组与集合对象lMC++中的类、方法、域和属性、事件和索引指示器l托管继承l托管委托l托管事件l托管类型总结3)使用VC++.net开发.net应用程序l编写VC++.net应用程序的模板:包括托管的C++应用程序、托管的C++类库、托管的C++空项目l举两个使用VC++.net开发的应用程序实例,以案例代码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的更加深刻和全面。2、基本要求掌握托管与非托管代码的区别,熟悉.Net托管代码的编写方式,并能在此基础上完成基本的.Net程序。(三).Net环境下的程序调试(6学时)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调试和异常处理1)调试l调试类别(条件调试、无条件调试等等)l什么叫断点lDebug和Release的区别,VS中如何设置l如何查看变量2)异常处理l.Net中的异常类l自定义异常类l异常处理方式和响应方式2、基本要求在IDE环境下对程序进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四)VC++.Net窗体程序设计(14学时)1、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大块:1)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nl基于消息的窗体设计基础:窗口坐标、消息、消息循环、l窗体的构成lMFC和窗体程序设计lVC++.net的Windows窗体程序设计l窗体设计器、控件窗口lApplication类和Form类l解读一段生成窗体的代码;2)常用窗体控件l控件的布局l各类常用控件的介绍l几个较难的窗体控件(ListView和TreeView)l从一个按钮激发另一个窗体,模式窗体和无模式窗体3)综合案例分析l一个综合了各类控件的案例代码分析l让同学上来参加修改或增减,包括控件的布局4)MDI窗体程序设计l什么是MDIlMDI的开发2、基本要求了解Windows窗体的基础知识,掌握.Net下的各种常用控件的用法,各种控件的属性、事件、布局。要求经过课堂学习与实践,能够开发基本的窗体程序。(五).Net中的IO操作与数据流操作(8学时)1、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两大块:IO操作以及数据流的操作,具体包括:1)磁盘、路径、文件信息的操作lSystem::IO命名空间介绍l当前时间日期的获取l实现磁盘驱动器、路径、目录与文件的管理l作业布置:一个类似WinIE的浏览器2)文件读写l流l文本文件l二进制文件l作业布置:将学生信息或者其它结构信息写入一个自己定义的文件中,并能将其读出来。分别用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实现。2、基本要求\n能够利用.Net中的IO操作相关的类库,实现基本的IO信息获取、修改与保存。能够利用.Net中的文件读写相关类库,实现文件的创建、修改、保存、内容读取等功能。(六).net中的多线程编程(4学时)1、主要内容.Net中对多线程的处理,包括:l线程的概念?l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多线程?lSystem.Threading命名控件l以一个多线程的例子,说明多线程的概念2、基本要求了解多线程基本概念,以及利用.Net中多线程的类库实现多线程程序。(七).Net大程序设计(8学时)1、主要内容利用课程内容,设计一个大作业,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内容,完成一个稍大的程序设计。2、基本要求熟悉.Net的开发环境、调试流程、异常处理、窗体与布局设计等等.Net开发的各个流程和环节。\n《.Net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徐舒畅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Net编程课程英文名称:.NetProgramming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50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34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理解.Net的集成开发环境,学会在.Net环境中新增项目、编写代码、调试代码等基本流程。通过实验教学掌握.Net的框架以及.Net的基础类库,学会使用常用的类库。通过实验教学熟悉编写.Net下的窗体应用程序,熟悉窗体应用程序中常用的各种控件。在碰到问题时,能在.Net环境下进行实际项目调试。基于这样一种高级并且高度集成的开发环境,理解Windows编程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包括消息机制、混合编程、多线程编程等等。四、主要仪器设备个人计算机;基于WindowsXP平台,安装VS.Net2005或VS.Net2008软件;每生一台。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Net介绍熟悉.Net的IDE环境、创建、生成第一个.Net程序,熟悉.Net程序的基本架构2专业验证1必做2MC++/C#程序设计MC++/C#中的值类型、引用类型、两者的转换、托管堆、托管数组、托管与非托管对内存的分配等4专业验证1必做3MC++/C#程序设计利用.Net环境熟悉MC++/C#中的枚举、数组与集合对象、托管继承、委托和事件4专业验证1必做\n4MC++/C#程序设计熟悉.net应用程序的模板,讲解一个实际案例2专业验证1必做5程序调试Debug下的程序调试、条件断点的设置、内存变量的查看2专业验证1必做6MC++/C#中的异常处理熟悉.Net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练习try、catch和finally语句;熟悉.Net中的各种异常类2专业验证1必做7.Net窗体程序设计1)熟悉窗体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消息机制2)各类.Net框架中的常用控件6专业验证1必做8.Net中的IO操作熟悉.Net中的磁盘、路径、文件信息的操作2专业验证1必做9.Net中的文件读写熟悉.Net中对本文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2专业验证1必做10.Net中的多线程编程了解.net中的多线程编程2专业验证1必做11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一个大作业综合性实验,根据上述,完成一个.Net中窗体应用程序的编写6专业综合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50%,其它占2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C++.NET程序设计》,杜茂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二)参考书Microsoft.NET编程语言C#教程(微软技术培训统编教材),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2009。\n《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igitalImageProcessingandAnalyz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10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通讯、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形成的原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着重掌握数字图像的增强、复原、压缩和分割的基本理论和下实现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与分析,高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影印),主编:冈萨雷斯等著阮秋琦等译,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3.3参考书:[1]《图像处理和分析》第二版,主编:章毓晋,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2年10月[2]《DigitalImageProcessing》,主编:KennethR.,出版社:Castleman.PrenticeHall,出版或修订时间:2000.[3]《数字图像处理学》,主编:阮秋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4]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冈萨雷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4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上运用图像处理软件,生动、直观地演示各种图像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开设相关的理论基础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成绩由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其中考试方式采用试卷笔试或撰写论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课程大作业占50%,期末考试占50%。大作业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并在后期的实验课中进行答辩。\n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开发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当次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未能完成者要求课后在自习时间加班完成。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概论3学时3学时二数字图像基础6学时3学时3学时三空间图像增强9学时6学时3学时四频率域图像增强9学时6学时3学时五图像复原6学时3学时3学时六彩色图像处理6学时3学时3学时七图像压缩6学时3学时3学时八图像分割6学时3学时3学时合计51学时33学时21学时(一)概论(3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与数字图像,图像技术和图像工程,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史及在生物医学、遥感、航天、工业、军事等方面的应用。2.基本要求重点:数字图像处理与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难点:图像工程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交叉点。(二)数字图像基础(6学时)1.主要内容视觉感知要素、光和电磁波谱、图像的感知和获取、图像的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线性和非线性操作2.基本要求重点:人眼的视觉特性、连续图像的数学描述,采样和量化,像素间的联系,算术和逻辑运算。难点:采样和量化参数的选择(三)空间图像增强(9学时)\n1.主要内容空间图像增强的背景知识、基本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算术/逻辑操作增强、空间滤波基础、平滑空间滤波器、锐化空间滤波器及混合空间增强法2.基本要求重点:直接灰度增强,直方图处理,锐化滤波器,局部增强。难点:图像的空间域平滑,中值滤波,图像锐化方法。(四)频率域图像增强(9学时)1.主要内容傅立叶变换和频率域介绍、频率域的平滑滤波器、频率域的锐化滤波器及同态滤波器2.基本要求重点:二维傅里叶变换和性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实现,可分离图像变换,频率域的平滑滤波器难点:频率域的锐化滤波器及同态滤波器的实现(五)图像复原(6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退化/复原过程的模型、噪声模型、单纯噪声条件下的图像复原空间滤波、频率域滤波削减周期噪声、线性位置不变的退化、估计退化函数、逆滤波及维纳滤波2.基本要求重点:单纯噪声条件下的图像复原空间滤波、频率域滤波削减周期噪声、线性位置不变的退化、估计退化函数、逆滤波及维纳滤波难点:退化函数的估计、逆滤波及维纳滤波(六)彩色图像处理(6学时)1.主要内容彩色基础、彩色模型、伪彩色处理、全彩色处理基础及彩色变换。2.基本要求重点:彩色基础和模型、伪彩色处理、全彩色处理基础及彩色变换。难点:不同颜色空间的定义和选择(七)图像压缩(6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压缩理论及模型,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图像编码常用方法,图像编码评价方法,\n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2.基本要求重点:无损预测编码,有损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系统,难点:变换选择,子图像尺寸选择,比特分配。(八)图像分割(6学时)1.主要内容间断检测、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门限处理及基于区域的分割2.基本要求重点:间断检测、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基于区域的分割边缘检测难点:图像分割,轮廓跟踪\n《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DrawingandCAD)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161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1(34/17),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6。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工程制图与CAD》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绘图工具AutoCAD2006的应用。具体需要掌握制图基础知识和专业制图的技能;AutoCAD2006绘图环境的设置方法;二维绘图方法,包括基本命令、功能设置、使用技巧等;三维绘图方法,包括基本命令、使用技巧等。要求学生能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AutoCAD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1版),曾令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工程制图技术基础》,单岩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侯洪生等,科学出版社,2005.9《AutoCAD2006实验指导》,宋小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教学上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约占总学时的2/3,上机实验约占总学时的1/3。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形体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作图能力。因此,上课时,应通过多举一些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逐步掌握绘图和看图的技能。同时要鼓励学生多上机,对主要作业要求上机完成,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n(1)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上机实验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考试方式为笔试。(2)期末考试采用A、B卷,两份考卷的覆盖面、难度相同。填写书面方式考试(考查)命题审批表,由系(部)主任任取一份作为正式考卷,另一份作为补考试卷。(3)提供试卷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4)考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填写试卷质量分析表。(5)及时上交考试卷、总成绩单、平时成绩登记表和期中考核成绩登记表等资料。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安排了6个实验,实验进度与教学进度同步,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一:AutoCAD2006基本二维绘图实验二:平面图形编辑实验三:尺寸标注实验四:图块在图形文件中的应用实验五:绘制建筑平面图实验六:绘制零件图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和《工程制图与CAD》实验教学指导书。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工程制图基础知识990二工程绘图环境的基本设置321三绘制基本图形642四复制、移动、修改图形642五精确绘图312六标注尺寸321七绘制剖面线与使用图块633八绘制专业图的相关技术与打印图样633九绘制三维实体963(一)工程制图基础知识(9学时)1.主要内容制图的标准;工程绘图的要求、绘图技巧、注意事项和基本思想;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概念及应用;正投影法与三视图的概念及应用。\n2.基本要求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一些有关规定;重点掌握工程绘图的要求、绘图技巧和注意事项;掌握绘制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方法和技巧。(二)工程绘图环境的基本设置(3学时)1.主要内容AutoCAD2006的工作界面;AutoCAD2006的绘图环境设置;图层、颜色和线型设置;坐标系与坐标输入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绘制工程图环境的9项初步设置内容;掌握图层的创建与管理;掌握按技术制图标准设置工程图中的线型;掌握坐标系及点的输入方式。(三)绘制基本图形(6学时)1.主要内容绘制二维图形:点、线、圆、椭圆、弧、多边形、样条曲线;文字的注写与修改:单行文字、多行文字;绘制三视图。实验一:AutoCAD2006基本二维绘图。2.基本要求了解绘制工程基本图形常用命令的功能;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的操作方法;掌握按技术制图标准设置和注写文字;掌握绘制三视图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四)复制、移动、修改图形(6学时)1.主要内容编辑命令中选择实体的方式;复制图形命令:复制、偏移、镜像、阵列;变更图形位置命令:移动、旋转、对齐;改变图形尺寸命令:拉伸、延长、比例缩放、延伸、修剪、倒角、倒圆角、打断;快速编辑方法。实验二:平面图形编辑2.基本要求掌握绘制工程制图中常用的图形编辑命令的功能与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在绘制工程图时如何合理地选用图形编辑命令。(五)精确绘图(3学时)1.主要内容对象捕捉方式:单一对象、固定对象;追踪捕捉方式:自动追踪、参考追踪;测量距离;按尺寸绘图实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和看法。2.基本要求\n掌握按尺寸绘图的常用方式;掌握在绘制工程图中合理选用按尺寸绘图的方法与相关技术;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看图方法和基本画法。(六)标注尺寸(3学时)1.主要内容尺寸标注基础;尺寸标注样式的创建与修改;标注尺寸的方式;尺寸标注的修改;组合体的尺寸注法。实验三:尺寸标注2.基本要求掌握标注样式的创建和标注尺寸的方法;了解机械、房屋建筑等专业根据技术制图标准创建本行业的尺寸标注样式的方法和相关技术;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注法。(七)绘制剖面线与使用图块(6学时)1.主要内容绘制剖面线;剖视图、剖面图的画法;图块的基本知识;创建附属图块和独立图块;图块的使用与修改;创建和使用属性图块;用AutoCAD设计中心查找、打开并复制图形。实验四:图块在图形文件中的应用。2.基本要求掌握绘制和修改AutoCAD中内设剖面线的方法;重点掌握绘制剖视图、剖面图的方法和相关技术;了解图块在绘制工程图中的功能;了解AutoCAD设计中心在绘制工程图中常用的功能与相关技术;掌握图块的创建、使用和修改等操作的步骤;掌握图块在绘制工程图中常用的相关技术。(八)绘制专业图的相关技术与打印图样(6学时)1.主要内容创建样图;按形体的真实大小绘图;绘制专业图实例:机械专业图、水工专业图、房屋建筑施工图;输出工程图。实验五:绘制建筑平面图。2.基本要求理解绘制专业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绘制机械、水工、房屋建筑等专业图的常用技术和绘图技巧;掌握从打印机输出工程图的方法。(九)绘制三维实体(9学时)1.主要内容绘制三维实体的相关知识;绘制三维实体的方法;编辑三维实体;动态观察三维实体。实验六:绘制零件图。2.基本要求了解Autocad2006的三维绘图功能;熟练掌握绘制三维实体的多种方法;熟练掌握编辑三维实体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动态观察三维实体的方法。\n《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许翔大纲审核人:XXX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与CAD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DrawingandCAD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16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工程制图与CAD》实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实际的体验,加深对概念和技术的理解、掌握、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架构及其涉及的软、硬件平台;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对与计算机绘图技术相关的开发和应用热点有初步体验;能够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四、主要仪器设备通过局域网互联;基于WindowsXP或Windows2000平台,安装AutoCAD2006软件。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AutoCAD2006基本二维绘图掌握绘制二维图形和添加文本注释的方法与技巧2专业综合1必做2平面图形编辑掌握二维图形编辑的操作技巧3专业综合1必做3尺寸标注熟悉常用的尺寸标注方法,合理布局尺寸标注线3专业综合1必做4图块在图形文件中的应用掌握图块的创建、制作及插入整体块文件的方法3专业综合1必做\n5绘制建筑平面图掌握二维图形绘制的操作和基本技能;熟悉AutoCAD设计中心。3专业综合6绘制零件图掌握绘制和编辑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专业综合1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实验考核占60%,其它占%。(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自编的《工程制图实验教学指导书》中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和评分标准。教师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图形文件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自编《工程制图与CAD》实验教学指导书。(二)参考书1.AutoCAD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1版),曾令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AutoCAD2006实验指导,宋小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n《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SoftwareengineeringIntroduction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8170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4。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应注重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也应注重方法、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用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要求有一定的程序设计经验,因此至少应学习过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先行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软件工程》,张海藩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第五版[2]《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四版[3]《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殷仁昆,陶永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4]《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RogerS.Pressm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五版[5]《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视角》,ERICJ.BRAUDE,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董兰芳,刘振安等编著,UML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周苏、王文等编著,软件工程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法,课上和课后相结合,课堂上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通过一些工具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加入课堂的讨论中来,营造一种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课后还要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项目开发实训,消化课堂教学内容。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平时成绩:30%,期终考试:70%\n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软件工程概述321二结构化分析990三结构化设计862四结构化实现1266五面向对象的分析835六面向对象的设计330七面向对象实现633八国际标准220(一)软件工程概述(2学时)1.主要内容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概念,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学,软件过程,软件生命期,软件生命周期模型。2.基本要求了解软件危机的原因与背景,理解软件工程方法学,掌握软件生命期模型。(二)结构化分析(9学时)1.主要内容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技术、实体---关系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2.基本要求熟悉一般的需求分析方法,会使用工具绘制各种模型图,会撰写规格说明文档。(三)结构化设计(6学时)1.主要内容结构化设计的概念与原理、启发规则。2.基本要求理解结构化设计的原理、启发规则,会使用工具绘制各种设计图,会撰写设计文档。(四)结构化实现(9学时)1.主要内容程序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与编程风格,软件测试的概念、方法和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策略,测试用例的设计,调试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软件质量与编码风格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编码习惯;掌握测试的方法与步骤及其测试用例的设计。(五)面向对象的分析(3学时)1.主要内容\n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利用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建立三种模型。2.基本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三种模型分析方法,并会用UML建立三种模型。(七)面向对象的设计(3学时)1.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启发规则、系统分解、设计关联。2.基本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八)面向对象的实现(3学时)1.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的测试策略、面向对象测试用例的设计。2.基本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测试方法,会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八)国际标准(2学时)1.主要内容IEEE软件项目管理计划标准、ISO9000质量标准、能力成熟度模型。2.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几种国际标准和制定这些标准的意义。\n《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吴英飞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英文名称:SoftwareEngineering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4218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体验软件工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常用图形工具的使用。通过实验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与技术;培养学生用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四、主要仪器设备通过局域网互联、安装Windows2000操作系统,PowerDesigner,MircosoftProject和MicrosoftVision等软件工程支撑软件的微机。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软件工程工具以及环境了解软件工程的最新概念及常用软件1专业基础验证1必做2软件开发绘图工具Visio学习基本的绘图工具2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3系统分析与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体验软件工程的基本建模方法3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4软件自动化测试体验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工作方式3专业基础综合1必做5项目实践完成模拟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分析、详细设计;综合运用前述软件工具;8专业基础设计研究3-4必做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n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70%,其它占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自编讲义中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和评分标准。教师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源代码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为3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五版(二)参考书《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殷仁昆,陶永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WinRunner7.6Tutorial,电子书籍,(注意:随实验指导书提供)\n《并行计算》课程教学大纲ParallelComput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12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7。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中以及大型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基本的并行与分布计算方法及其软硬件基础,熟悉并行计算平台,掌握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设计非数值并行算法和数值并行算法。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数值计算》、《C语言编程》。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参考书:陈国良等,《并行算法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ajkumarBuyya著,郑纬民等译高性能集群计算(第一卷)(结构与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JackDongarra等编著,莫则尧等译并行计算综论(SourceBookofParallelComputing),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IanFoster著,并行程序设计(DesignandBuildingParallelprograms)人们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影印本)GramaM著,并行计算导论(原书第2版)——计算机科学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MachaelJ.Quinn著,陈文光等译MPI与OpenMP并行程序设计(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都志辉,高性能计算并行编程技术——MPI并行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n课堂教学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学占总学时的2/3,上机实践占总学时的1/3,并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利用业余时间多上机。对主要作业要求书面完成、上机通过,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平时:30%,实验:40%,期末考核:3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并行计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了解并行集群群环境及配置(2学时)实验二:简单并行程序的编写(3学时)实验三:并行非数值算法(排序,串匹配,图论及组合等)(6学时)实验四:并行数值算法(矩阵,FFT等)(6学时)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并行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模型422二并行计算机性能评测22三并行算法的设计基础633四并行算法的常用设计方法33五并行算法的基本设计技术33六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过程33七并行算法设计1596八并行程序设计模型936九共享存储系统并行编程33十分布存储系统并行编程33(一)并行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模型1.主要内容(1)并行计算(并行计算与计算科学,当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计算需求)(2)并行计算机系统互联(3)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结构模型,访存模型)(4)当代并行机系统\n2.基本要求了解基本的并行计算发展历史,相关概念及并行机系统与结构模型。(二)并行计算机性能评测1.主要内容(1)并行机的一些基本性能指标(2)加速比性能定律(Amdahl负载固定加速定律;Gustafson负载可扩放加速定律;Sun和Ni存储受限加速定律(3)可扩放性(等效率;等效率;等速度;平均延迟)2.基本要求了解并行程序的效能评价的的主要参数指标。(三)并行算法的设计基础1.主要内容(1)并行算法的基础知识(定义,分类,表达,同步和通信)(2)并行计算模型(PRAM,APRAM,BSP,LogP)2.基本要求掌握并行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并行计算模型。(四)并行算法的常用设计方法1.主要内容(1)串行算法的并行化(2)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并行算法(3)借用成熟算法来求解新问题2.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和掌握并行设计方法和技巧。(五)并行算法的基本设计技术1.主要内容(1)划分设计技术(2)分治设计技术(3)平衡树设计技术(4)倍增设计技术(5)流水线设计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并行算法的基本设计技术,如划分法、平衡树法等(六)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过程1.主要内容PCAM设计方法学、划分、通信、组合、映射\n2.基本要求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并行算法的一般流程。(七)并行算法设计1.主要内容(1)基本通信操作(2)非数值算法分析:排序、串匹配、图论、组合(3)数值算法分析:稠密矩阵运算、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快速傅立叶变换2.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几种基本并行数值和非数值算法。(八)并行程序设计基础1.主要内容(1)并行程序设计概念(2)进行(3)线程(4)同步(5)通信(6)并行程序设计模型2.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设计模型。(九)共享存储系统并行编程1.主要内容(1)ANSIX3H5(2)POSIX线程模型(3)OpenMP模型2.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共享存储系统并行编程及其相应的开发环境。(十)分布存储系统并行编程1.主要内容(1)消息传递编程(MPI,PVM)(2)数据并行编程(HPF)2.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分布式存储系统并行编程及其相应的开发环境。\n《并行计算》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周迪斌大纲审核人:胡斌课程中文名称:并行计算课程英文名称:ParallelComputing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12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2.5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软件工程专业四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并行计算》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概念、算法、编程环境和技术的理解;熟悉并行计算开发环境;掌握并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4个实验,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了解和掌握并行计算环境、并行程序设计和调试,以及并行计算系统设计方法。四、主要仪器设备SunSolaris集群或windows(Linux)局域网,C语言编译器,MPICH等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内容项目学时实验属性项目类型每组人数项目要求1了解并行集群环境通过对实际集群环境的讲解介绍,使同学了解集群的基本分类,基本组成部件、基本体系结构以及基本的软件构成。2专业基础验证性1必做2简单并行程序的编写在所提供的几种并行计算平台(主要是集群)上,实际编写简单的MPI并行计算程序。3专业基础验证性1必做3集群环境下非数值算法的MPI实现针对一些典型的非数值算法,如排序、图论问题、串匹配、组合优化、计算几何等基本问题,在集群环境中使用MPI设计并实现具体的并行算法。6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4集群环境下数值算法的MPI实现针对一些典型的数值算法,如矩阵转置、矩阵向量乘、矩阵分解、线性方程组求解、FFT等基本问题,在集群环境中使用MPI设计并实现具体的并行算法。6专业基础设计研究1必做\n注:1.实验项目名称,表达要简洁准确;2.实验属性,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按课程代码的第3位进行识别,第3位≤3的为“基础”,第3位=4的为“专业基础”,第3位=5的为“专业”。3.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他”。4.项目要求,分“必做”、“选做”。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30%,实验考核占60%,其它占10%。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n《操作系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Linuxanalysisandpractic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219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开课学期:第7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对以Linux为代表的经典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引导启动过程,初始化过程,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过程,真实体验一个操作系统的设计核心。为学生以后从事基于有关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一些开源项目的开发奠定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汇编语言。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赵炯,Linux内核完全注释,机械工业出版社。(2)李善平,郑扣根,操作系统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3)毛德操胡希明,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第3版),浙江大学出版社。(4)DanielP.Bovet,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中国电力出版社。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机实验为主,集中讲授为辅。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成绩。实验报告主要是每次的实验情况记录,主要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以及对实验情况的详细记录(如分析的代码行,对代码行的理解注释,顺序结构等),和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其中实验报告思路清晰,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就可获得75分以上的成绩;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和思考,比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获得85分以上的成绩;对于比较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则可获得90分以上成绩。如果分析报告思路混乱,有少许错误,成绩不能超过70分,如果错误较多,则酌情减分。总共6次实验报告,每次满分100分,最后算平均分。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Linux操作系统简介33二Linux引导启动程序分析321三Linux初始化程序分析642四Linux存储管理分析963五中断、调用和系统调用分析633\n六Linux进程与进程调度分析963七Linux文件管理分析15105(一)Linux操作系统简介(3学时)1.主要内容Linux内核模式,中断机制,内核对内存的使用方法,系统中堆栈的使用方法,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Linux内核模式,中断机制,内核对内存的使用方法,系统中堆栈的使用方法,以及知道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二)Linux引导启动程序分析(3学时)1.主要内容了解Linux引导启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分析BOOTSECT.S、SETUP.S、HEAD.S程序。2.基本要求通过分析BOOTSECT.S、SETUP.S、HEAD.S程序使学生了解Linux引导启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和过程。(三)Linux初始化程序分析(6学时)1.主要内容分析MAIN.C程序,理解Linux初始化过程。2.基本要求读懂MAIN.C程序,理解Linux初始化过程。(四)Linux存储管理分析(9学时)1.主要内容了解Linux内核映射的全过程,分析Linux存储管理的代码段,理解Linux存储管理方法。2.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分析Linux存储管理的代码段,理解Linux存储管理方法,包括物理页面的分配,页面的定期换出,换入。了解系统调用brk()、mmap()的作用。(五)中断、调用和系统调用分析(6学时)1.主要内容了解Linux的中断向量表,中断请求队列,中断响应和服务以及系统调用。2.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Linux的中断响应方法和系统调用。(六)Linux进程与进程调度分析(9学时)1.主要内容Linux进程的创建、撤消、切换,以及进程的调度方法。\n2.基本要求通过对代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Linux进程的创建、撤消、切换,以及进程的调度方法。(七)Linux文件管理分析(15学时)1.主要内容文件系统管理分析。2.基本要求通过对文件系统源代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Linux文件系统的安装和拆卸,访问权限与文件安全性的管理,以及Linux如何将硬件设备(磁盘、光盘、打印机等)也作为文件进行管理的。\n《操作系统实践》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汤小丹大纲审核人:课程中文名称:操作系统实践课程英文名称:LinuxAnalysisandPractice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编码:045219101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课程总学分:1实验学分:0.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以及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对以Linux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引导启动过程,初始化过程,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过程,真实体验一个操作系统的设计核心。为学生以后从事基于有关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一些开源项目的开发奠定基础。四、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数项目要求项目类型项目性质每台(套)仪器人数目的要求1Linux引导启动程序分析1必修操作研究1了解Linux引导启动过程2Linux初始化程序分析2必修操作研究1理解Linux初始化过程3Linux存储管理分析3必修操作研究1理解Linux存储管理方法4中断、调用和系统调用分析3必修操作研究1了解Linux的中断响应和系统调用5Linux进程与进程调度分析3必修操作研究1理解Linux进程管理\n6Linux文件管理分析5必修操作研究1理解Linux文件管理注:1.项目要求:必修、选修、其他;2.项目类型:演示、操作、模拟;3.项目性质: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六、成绩考核(1)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10%,实验考核占60%,其它占30%。(2)评分标准(按构成分类说明):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现代操作系统》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电子工业出版社(二)参考书[1]赵炯,Linux内核完全注释,机械工业出版社。[2]李善平,郑扣根,操作系统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3]毛德操胡希明,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第3版),浙江大学出版社。[4]DanielP.Bovet,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中国电力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