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计算机论文模板

文章作者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若作者不在同一单位,需加脚码进行标注,作者为同一单位的不必加脚码;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四号楷体。3人文社科论文模板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任何评论和补充解释,与正文信息等量的短文,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五号楷体,标题五号黑体。作者单位具体到院系或部门;多个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五号仿宋体。简明确切地反应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二号黑体滨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第一作者简介:李新(1978-),男,山东长清人,讲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李新,郭宁(滨州学院地理旅游系,山东滨州256603)从文章的正文、摘要或题目中抽出的,在表达文章主题方面具有实在意义并并起关键性作用的词汇,以3~5个为宜,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五号楷体,标题五号黑体。摘要:随着国家对黄河三角洲的加快开发,作为其重要城市的滨州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滨州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市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战略选择,并针对问题及目标提出了对策措施。关键词:滨州;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战略正文5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除北京、上海、广西、海南、西藏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建立了以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1978-2006年中国GDP与第二产业增加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095.91+2.104x,F=24217.44,R2=0.998,回归效果良好。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在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2]。与此同时,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服务业比重也已超过工业比重。传统工业城市由于经济结构老化,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等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上述的宏观背景下,适时制定出符合传统工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加快其经济发展,全面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一级标题空两格排,小四号宋体加黑。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华北通往华东、华南的重要交通要道,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的重要城市。一、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先文后图(表),即正文中要出现图(表)的相关文字后,才能列出图(表)。表格尽量做成三线表。表序、表题,小5号黑。表中文字,小五号宋体。1990年以来,滨州市工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以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带动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表1表明,1990—2006年全市GDP从41.7亿元增长到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58%,高于80年代的18.10%,高出全省和全国7.06和4.22个百分点。人均GDP由1208元增加到22398元,年均增长率为20.02%,高于80年代17.06%的增长率,高出全国2.5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63.1:20.0:16.9调整到2006年的11.7:61.7:26.6,产业的非农化趋势明显。表1滨州与山东、全国经济增长比较1980/亿元1990/亿元2006/亿元1980-1990年均增长率/%1990-2006年均增长率/%滨州GDP7.941.7833.718.1020.58多位作者的,只写第一作者简介全省GDP557.91458.611092.810.0913.52全国GDP4545.618667.821087115.1716.36资料来源:滨州统计年鉴(2007);山东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7)。3\n二级标题空两格排,五号黑体。(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多样化农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滨州立足种植业优势,不断调整其内部结构。1985年时,农、林、牧、渔、副产值比重之比为80.4:1.5:8.5:7.4:2.2,到1990年农、林、牧、渔、副之间的比重调整为66.4:2.6:21.2:5.6:4.2,5年内种植业比重下降了14.0个百分点,而牧业、副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2.7和2.0个百分点[2]。之后滨州市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加强畜牧养殖,利用靠海的有利位置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2006年,农业内部结构优化为59.7:1.3:23.5:12.8:2.7,以林果种植、牧业、渔业为主的多元化农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二)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经济突出1990年以来,滨州市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推进工业化进程。1992年,下发《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意见》,要求发挥地域特色发展优势产品和优势行业,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1996年5月,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批准上市,成为滨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2000年3月,滨州市确定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推动大企业与跨国公司、大财团的战略性合作。鲁北化工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滨州化工集团、渤海活塞集团、滨州印染集团5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企业,其中鲁北化工集团和渤海活塞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到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668.9亿元,是1990年43.9亿元的38倍,规模以上企业数1106家,其中大型企业14家,在全省的位次由1990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0位。(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旅游业实现新突破[3]  改革开放以来,滨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1978年的1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21.6亿元,28年间增长了220.6倍,年均增长21.3%。①建设了一批大商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2006年底,销售额超亿元以上的市场有12家,营业面积达849672㎡,14298个摊位,年成交额145.6亿元。②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善管理体制,促进市场繁荣。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6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74.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30.7亿元,其他行业3.0亿元。③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绩。2000-2006年,滨州市海关出口总额从2.8亿元增长到15.8亿元,年均增速33.5%,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高出全省8.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省17地市中排在第六位。④旅游业发展迅速。滨州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以孙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自然资源品味较高,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增加了旅游收入。表2显示,2000-2006年全市海外游客、海外旅游收入、接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10.2、8.6、4.5、6.4、6.4倍。表22000-2006滨州市旅游发展状况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海外住宿游客/人次524367312561102538005886海外旅游收入/万美元13.6112.9210.2319.2745.3285.22130.9国内游客/万人次)64.3096.75134.51197.58224.9241.07289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644.146.8211.1711.7314.2416.85旅游总收入/亿元2.654.156.8311.1911.7714.3116.95资料来源:滨州统计年鉴(2001-2007);滨州市旅游局数据。(四)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1.人口、经济规模小,但人均水平处于山东省中游水平一级标题顶格排,小四号宋体。从总量上看,滨州市很多经济指标均位于山东省较落后位置。山东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006年,滨州人口总数、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收入达373.2万人、833.7亿元、为833.67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十二位、第十三位、第十三位、第十一位,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但从人均水平上看,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2398元、5589.4元、1209.2元,分别位居全省第八位、第七位、第八位,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2.经济增长速度快,地位在不断提升3\n2000年以来滨州市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处于前列。表4表明,除2002年经济增速在全省排在第十四位较低外,其余年份2000、2001、2003、2004、2005、2006年分别在全省排在第四、二、七、二、二、一位,且2000—2006年综合年均增长速度为20.67%,在全省17地市中排在第一位。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滨州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2.76%上升到2006年的3.68%,16年间提升了0.92个百分点。二、存在问题(一)农业人口比重大,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1990年以来,随着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滨州市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但农业人口比重仍然偏高,到2006年时农业人口占74.8%,高出全省近10个百分点。农业科研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没有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高”农业发展落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产品附加值低,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工业快速发展相比,农业增速慢,增长潜力小;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慢,总体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范围小,并且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种植工艺没有规范化。(二)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新产业所占比重低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数量少,为14个,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比重大,竞争力不强,导致亏损企业数量高,仅2006年达106个,占企业总数的9.6%;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机制不够灵活。高新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1%,比全省(24.2%)低16.1个百分点;从高新企业数与全部工业企业数比重来看,滨州为12.1%,比全省(18.8%)低6.7个百分点。(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偏低2006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6%,远低于济南、青岛的47.5%、42.0%,也低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德州(30.2)、临沂(35.5%)和枣庄(27.5%)等欠发达城市,在全省17地市中略高于东营、聊城、菏泽。由于思想上认识不足,过度地强调工业发展,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第三产业比重2000年以后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2006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km,占全省的2.1%,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少的地级市,从通公路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重来看,滨州市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还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城市。三、对策与措施(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特优农业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保证农业用地总量不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优势农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林牧副渔的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商品率。①充分利用靠近京津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以其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服务型农业。②林果资源特色突出,已形成了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惠民红富士苹果、邹平水杏“一县一品”的特色林果布局模式,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区域均衡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将农村地区对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渴望与市居民中萌发的回归自然的新型休闲需求及生态价观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促进心灵交流和切身体验新型旅游关系[4]。③增强科技兴农意识。吸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农业的实验基地,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业,开展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5]。(二)加速工业化进程,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强化“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意识,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滨州经济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加效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①以纺织基地改造调整为重点,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更新产业格局和技术装备,重塑优势特色经济,推进深度工业化进程。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对象,构建滨州“纺织、石化、汽车、造船、生物制药、光能”综合工业体系。③发展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3\n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启动和推进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④随着京津塘、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的转型升级,部分传统产业如机械、化工、建材等以及小五金、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外迁趋势。滨州应积极改善城市环境,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主动承接产业转移。⑤通过传接方式,将滨州产业融入半岛城市群的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海洋产业等生产分工体系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商贸业、引导发展现代物流业参考文献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并在在正文中引用之处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以上标形式进行标注。  根据西方国家服务业发展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会逐步提高[6],并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投入,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附加值的基本要素。基于此,滨州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及质量。①旅游业应重点建设滨海湿地旅游、孙子文化旅游和生态果园旅游三大品牌。以滨海湿地的原始自然景观、冬季候鸟景观及徒骇河沿线生态景观,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秋冬季观鸟、夏秋季赶海及各种海滨游乐活动;以孙子兵法文化旅游为主,辅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魏氏庄园,开展文化观光旅游、主题游乐活动;以沾化冬枣园、阳信县二十万亩梨园和无棣枣园,开展农业观光,度假,水果采摘,节庆活动等。②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方针,以高速公路、国道为主线,加快沿线各县(市)与高速公路相连接的路网建设。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畅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各县的二级公路以上主干线网络,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格局。公路目前要重点提高国省、道公路等级,提高与京津塘、半岛城市群交通道路的等级水平。③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信息化建设。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大型农产品与工业品批发零售市场和特色商品街,培育有竞争力的商贸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建立不同所有制组成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布局合理、适应生产、有力流通、方便生活的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商贸业的发展。期刊文献著录格式专著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报纸文献著录格式[1]卫兴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孙群郎,郑殿娟.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城市的主要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7,(5):122-127.[2]刘兆德,谢红彬,范宇.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经发展及空间差异研究[N].经济发展,2003-05-06(3).[3]朱兵,张志斌.高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安徽农业科学[J].2006,(8):1710-1713.[4]田逢军.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研究综述.地域研究与开发[J].2007,(1):107-111.[5]邓良基,高雪松,张世熔.雅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途径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J].2005(1):85-87.实词首字母应大写;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四号TimesNewRoman,加粗。[6]申玉铭,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人文地理[J].2007,(6):1-5.与中文单位、城市、邮编一致。五号TimesNewRoman。与中文作者姓名一致,姓前名后。五号TimesNewRoman。StrategicResearchofEconomicDevelopmentinBinZhouLIXin,GUONing(GeographyTourismFaculty,BinzhouUniversity,Binzhou256603,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hinatoYellowRiverDelta,Binzhouasoneofitsimportantcitiesfaceswithgreatopportunitiesof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theanalysisofeconomicdevelopmentstatus,thispaperaggregatesexsitingproblemsineconomicdevelopment,andmakesoutgoalsandstrategicchoice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infuture.Finally,it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Keywords:Binzhou;developmentsituation;existingproblem;developmentstrategy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