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计算机取证概论
第1章绪论\n1.1黑客产生背景1.2黑客文化1.3从“黑客”到“骇客”的发展主要内容\n1.1黑客产生背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共享和交流,因此,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人们在享用其自由方便的同时,也承受这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日趋严重,系统瘫痪、网络失泄密事件越来越多,对主机或服务器进行恶意修改、盗取银行钱款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一个群体——“黑客”(1)。黑客这一信息时代特有的名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特别是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正是由一黑客的威胁,让人们把互联网与不安全划上了等号。扼制网上黑客破坏势力的扩张,恢复人们对于网络安全的信心,无疑离不开法律防线的作用(2)。\n作为网络世界重要主导力量之一,“黑客”究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为何热衷于此,本文力图从黑客历史文化、现状分析解读黑客现象,并且与我国的主流文化相对比,指出了相冲突的内容,为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社会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n1.1黑客产生背景“黑客(hacker)”一词的最初来源黑客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背景\n来源于英语动词“hack”,黑客指的是拥有非凡能力的精英群体,但是在具体定义“黑客”及其特征时却众说纷纭,难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定论,不过大部分人都承认他们是一个具有高超编程技术、强烈探索精神和克服限制欲望的文化社群。\n黑客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背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一些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研究生在工作中分析、研究程序及计算机系统,检测软硬件的瑕疵并修正。这些研究者有时需要不断进出计算机系统,因而给了自己一个称号“hacker”发展到70年代,计算机逐步被推广,黑客群体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其内涵主要体现有:自由精神、探索与创新精神、反传统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相信自由并自愿地互相帮助,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在互联网上黑客们编写的各种软件都是完全免费共享的,甚至连源代码都是公开的\n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后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到90年代的逐渐普及,再到今天所形成的几乎与现实世界一样真切的虚拟世界,黑客文化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被赋予了另一层涵义,即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黑客:掌握高超计算机技术,并依靠这种技术实施非法侵入、偷窃、破坏等反社会行为的人。有一些黑客专门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从事不当甚至是非法的行为,并由此产生了黑客文化中另一名词——“骇客(cracker)”\n1.3从“黑客”到“骇客”的发展在互联网大众化、商业化的时代,经济、政治和犯罪等各种现象在互联网上汇集。网络不再仅仅是黑客们单纯的技术自由空间,而成了大众经济行为、社会活动、生活交往和政治谋划新舞台。自由与责任、崇高与卑微、伦理与放纵、报复与惩罚、个人利益与社区利益等等,新时代的黑客正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n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以微软为代表的垄断企业的崛起,黑客们开始了为反对技术和信息垄断而进行的斗争。在这种背景下,黑客们学会了攻击,他们突破Windows产品的安全屏障,并大肆描述其缺陷。在2001年微软“高信度计算”的口号喊得最响的时候,微软产品却连续发布61个安全警报,WindowsXP、IE、Office、MSN、Outlook等所有重要产品无一幸免。\n作为信息共享的产物,LibRadiate、Paketto、Setiri和Toolkit等全新的黑客工具不断涌出,降低了投入黑客的门槛。技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有权力,这就大大增加了黑客攻击的简易性,黑客群体变得极为复杂和良莠不齐。于是,“黑客”一词逐渐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计算机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多数真正的黑客认为骇客们既不负责任又没什么大本事,专门以破坏别人安全为目的的行为并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黑客,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黑客搞建设,骇客搞破坏”。\n第1章反主流文化“骇客”现象\n从“黑客”到“骇客”的变化是在一个复杂背景下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在这一群体中形成了一股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反主流文化。下面我们就一一简要介绍这些与主流文化冲突的内容。\n2.1违背“反传统”的真谛现代的黑客歪解“反传统”精神,过分扩大“自由分享”理念,呈现出一种“反叛”、“放纵”的趋势。黑客崇尚自由,在英文中,自由(free)一词的另一个词义便是“免费”。世异时移,原本单纯具有技术属性的网络逐渐商业化,而那些秉承自由精神的黑客置身于互联网的商业化浪潮之中而浑然不知,依旧我行我素地游荡于信息海洋里,很多受到打击的黑客行为其初衷常常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共享。在知识产权领域,这一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n2.2成为新时代娱乐休闲的新方式2000年2月,全球顶级商业网站——雅虎、亚马逊、电子港湾和CNN等相继陷入瘫痪,而制造这起轰动世界的超级“黑客袭击事件”的竟然是一个貌不惊人、绰号为“黑手党男孩(Mafiaboy)”的14岁少年,他的理由是“好玩”。一些美国青少年行为专家认为:黑客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技术魔力、创造性以及侠客精神是黑客行为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主要原因。。\n2.3证明自己水平高超、能力出众从2006年底开始,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短短几个月内就导致上百万的个人计算机、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该病毒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后来在《瑞星2006安全报告》中被列为十大病毒之首。据“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捕后说,他编写“熊猫烧香”病毒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n2.4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黑客技术已经成为一些的谋生手段。从年龄结构上看,在18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黑客群体的绝对多数。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又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年轻人将注意力转向开放的电子网络。他们通过盗取别人网络账户;拷贝、制作盗版软件;制作病毒或黑客程序卖给他人;受人雇用,做一些违反法律道德的事情等方式谋生\n三、构建中国特色的主流黑客文化\n第3章构建中国特色的主流黑客文化\n主要内容3.1“红客”发展背景3.2中国主流黑客文化建设\n“红客”发展背景:“红客(honker)”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是中国特色黑客文化的代表性话语,“红”字使得中国黑客们的技术行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它诞生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冲突和磨擦的岁月。在人与网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网络是否健康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看,这需要国家不断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但从目的效果看,建立中国特色的主流黑客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n相关事件:以“中国红客联盟”、“中华黑客联盟”、“中国鹰派”等民间黑客组织为代表的8万中国黑客,针对美国黑客对我国一些网站挑衅攻击进行自卫反击:将五星红旗挂到了白宫主页上,并使白宫网站被阻断长达六小时;在美国劳工部网页上写下“CHINAHACK!”,并附上英雄杨利伟的照片;在美国海军军方主机张贴“我是中国人”标语……\n就其行为而言,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属于违法行为;就其结果而言,除了情绪上的宣泄外,更多是两败俱伤。此次斗法,中国自己也有近千网站受损,那些安全防范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网站成为了牺牲品,网络公共秩序受到破坏,给广大网民造成诸多不便。\n3.2中国黑客文化建设中国的主流黑客文化是什么呢?本人认为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黑客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整合民间技术力量,同时倡导安全、和谐的社会风尚。那么,这种新的黑客文化至少应包括以下三层内涵:\n崇尚“理性”和“建设性”,在爱国主义传统下走技术建设的道路安全文化是黑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和谐的网络社会是黑客文化的最终目标。\n3.2.1崇尚“理性”和“建设性”,在爱国主义传统下走技术建设的道路没人否认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黑客还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坚持和发扬中国“红客”的爱国精神,在技术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升华“红客精神”,以自身技术优势服务网民、引领先进网络文化,成为中国特色黑客文化题中应有之意,同时注意避免极端民族主义性质的对外黑客攻击。\n3.2.2安全文化是黑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客爱计算机,也希望网络更加安全。在黑客还是传统的概念时,分清黑客文化与计算机犯罪并不难,新的黑客文化也应对此加以区分,以正黑客视听。因为安全文化和黑客文化并不冲突,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网络更加安全。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公司管理者要求黑客向他们传授有关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技术,为他们检查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还请他们设计新的防护措施。黑客慢慢正成为许多部门和公司炙手可热的人才。\n3.2.3倡导和谐的网络社会是黑客文化的最终目标黑客因其高超的技术水平成为网络世界的佼佼者,对网络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黑客与网络、黑客与一般网民、黑客与黑客之间的关系,既要在网络生活中“与人为善”,又要在技术交流领域“和而不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黑客文化,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n第4章总结\n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人们来讲,其即存在方便的地方,也同时承受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名词就是“黑客”。接下来介绍了“黑客”的来源以及黑客的文化背景,这是一群接受了自有解放思想的人们,并不是传统上人们所想的那些“黑帮”等犯罪分子。其次又介绍了“黑客”到“骇客”的发展历程,黑客到骇客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诞生,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共同发展而来的,发展到此时,“骇客”已经违背了“黑客”的某些本质意义了,所以有了“黑客搞建设,骇客搞破坏”这样的说法。\n然后我们在第二章又简要的介绍了“骇客”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从“黑客”到“骇客”的变化是在一个复杂背景下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在这一群体中形成了一股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反主流文化,并且一一介绍了反主流文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最后一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以及中国的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提出了中国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黑客文化,这种文化要发展民间技术力量,倡导安全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