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教学 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前教育学 教学 课件

优质教学课件主讲:***\n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一节 学前教育\n【学习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及实施形式。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及特点。3.理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其学习方法。一、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儿童的教育,即凡事能够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比如,幼儿在家看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者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学前教育。而狭义的学前教育则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本书所论述的学前教育主要指狭义上的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的年龄划分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年龄是指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a年龄概念有了新的变化,其变化趋向是把学前教育的年龄向低龄延伸。它可细分两个年龄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前教育。因此,学前教育就是指在0—6岁所进行的教育,但本书侧重的是幼儿园进行的对3—6岁学前儿童(或幼儿)所进行的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n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n一、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向0—6岁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由父母或其他养护者在家庭中进行;另一种是在家庭以外由社会组织进行。前者称为学前家庭教育,后者称为学前社会教育。学前家庭教育与学前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社会实践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2.学前社会教育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人们把教育区分为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阶段。而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与方法又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学前教育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n1.实践性2.综合性3.发展性四、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性质与内容1.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性质2.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五、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重要意义通过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避免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可以增加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加深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二)基本方法1.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特征。学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学习和思考结合,注意培养多种能力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n六、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当幼儿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之后,幼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下面将介绍国内外几位对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家的理论。(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1.幼儿教育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首先,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吸收力”。2.儿童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来实现.4.重视感官教育,重视教师的指导(二)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1.重视幼儿教育,要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2.提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3.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三)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1.幼儿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2.幼儿教育要考虑幼儿的特点3.要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n4.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6.幼儿园与家庭要紧密配合七、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关于有效教育的理论,在这里就不赘述,请同学们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有效教学”的资料,基于实践导向,我们只讨论如何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实现有效教育。(一)直观形象(二)游戏化(三)观察、发现与体验(四)行动与操作(五)语言引导与评价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n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政治\n【学习目标】1.理解学前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的现实社会问题。一、学前教育的政治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学前教育价值指的是学前教育对个体与社会所客观具有的意义、作用、功能和效用。学前教育之所以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其固有的个体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所决定。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二)传播政治意识,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只有认识它,才能把握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学前教育本身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前教育也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政治\n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一)社会政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的(二)社会政治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1.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财政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政治\n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经济\n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手段和方式的飞速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一、学前教育的经济功能学前教育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二)保护和解放劳动力(三)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二、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显著的。(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二)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经济\n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文化\n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所讲的文化主要指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包括一定社会民族长期形成的共通的语言、知识、价值、信仰、习俗及其成员的行为范式、生活方式,其主要内容主要由文化观念(包括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包括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与习俗)两个方面组成。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前教育的文化功能(一)保存与传递文化(二)选择与丰富文化(三)更新与创造文化二、学前教育的生态功能生态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大大增强,但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的生态危机,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生态学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必然涉及教育,要求现代化教育承担生态教育的历史重任,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教育功能。比如,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文化\n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等。学前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功能。培养学前儿童从小热爱大自然,萌发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情感,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通过学前儿童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保护环境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儿童身上均有现实的深远意义。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与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二)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三)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影响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文化\n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n一、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大有裨益。1.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难点不难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3.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乐于尝试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4.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发挥想象二、学前教育信息化名词解释信 息 化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n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也是国家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信息化,必须从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入手。1.国家信息化2.教育信息化3.学前教育信息化(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框架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配备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2.建设适合的信息化资源3.培养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教师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n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5.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6.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7.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间合作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象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具有非常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必须牢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二)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恰当”(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适宜”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n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一节 幼儿\n【学习目标】1.理解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2.理解什么是儿童观。3.了解幼儿教育价值。第一节 幼  儿幼儿是构成幼儿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师幼等交流活动的基本要素。一、幼儿的特点(一)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是指从出生到人小学前的0—6岁儿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其教育又分为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幼儿刚出生时,还是一个自然实体、自然人,在母亲的哺育下,生理、心理和行为都迅速发展。(二)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儿童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三年的时间,已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到能够到处走动,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并且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活动。第一节 幼儿\n1.身体与动作的发展2.心理发展特点(三)陈鹤琴谈幼儿特征我国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也对幼儿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在他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总结出幼儿心理的七大特征。1.喜欢游戏2.喜欢模仿3.生来好奇4.喜欢成功5.喜欢野外生活6.喜欢合群7.喜欢称赞二、《儿童权利公约》如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保护儿童权利。为了将保护儿童的权利落到实处,1959年,联合国第14届大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性公约———《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联合国第44届大会进一步第一节 幼儿\n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简称《公约》),《公约》指出: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且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柏格对此解释说:过去人们关心儿童的基点是使脆弱的儿童免受伤害,人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儿童有自己的能力、观点和想法,应该像所有的人一样受到尊重。为此,汉姆柏格又提出了四个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第一节 幼儿\n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二节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n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前提,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采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手段加以实现的,着眼于培养儿童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儿童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还应注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一、体育幼儿体育是遵循儿童身体成长及其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体育是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2.体育能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3.体育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节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n(二)对社会的意义幼儿体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因为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有赖于一个个、一代代健康的人。儿童时期的身体状况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儿童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重视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三)体育的实施第一,创设良好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第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第三,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二、智育幼儿智育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促使幼儿初步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求知兴趣,促进其智力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二)对社会的意义(三)智育的实施第一,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第二节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n第二,重视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第三,重视良好智力品质的培养。第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五,发展口头语言。第六,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三、德育幼儿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的活动。(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二)对社会的意义(三)德育的实施1.重视德育方法的选择与研究2.重视德育的广泛性3.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四、美育第二节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n幼儿的美育是通过美育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具备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活动。(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二)对社会的意义(三)美育的实施五、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如前所述,体、智、德、美四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第二节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n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三节 儿童观\n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儿童观的结构我们可以从儿童观的结构入手来理解儿童观。(一)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二)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三)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二、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儿童是“小大人”(二)儿童是“白板”(三)儿童是“有罪的”(四)儿童是“花草树木”(五)儿童是“私有财产”(六)儿童是“未来的资源”第三节 儿童观\n(七)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三、当代社会儿童观现代儿童观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儿童是人(二)儿童是“社会的人”(三)儿童不等同于缩小的人(四)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五)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六)儿童是独立的人(七)儿童是时代的人.(八)儿童是有价值的人,也是学习的对象第三节 儿童观\n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幼儿发展与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幼儿发展是指0—6岁儿童生理、心理的量变、质变过程,而幼儿教育指的是家庭、托幼机构对幼儿施加的教育影响(本书主要论述3—6岁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发展为现实依据,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安排适时适当的刺激,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幼儿的体、智、德、美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它参与发展、引导发展、促进发展。一、儿童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影响适应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适应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两大规律。所谓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就是要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把儿童自身成长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现实依据。我国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归纳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意思是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儿童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因材施教。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一)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是指最适宜、最经常、最有效的活动。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二)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前教育的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致的、共同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使得幼儿教育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儿童的学习是有巨大潜力的,但在学前阶段对儿童施加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所顾忌,甚至把小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照搬到幼儿园,必须依据儿童自身发展水平确定教育目标的高低、内容的难易以及方式方法的适宜性。(四)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制约幼儿教育的进度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但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均衡性,速度有快有慢,时间有先有后,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的进度应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相适应。(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使学前教育必须因人而异、灵活多样随着现代儿童观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人们从忽视儿童或只看重儿童的整体特征转变为越来越关注儿童的个别差异。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二、幼儿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幼儿教育及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家喻户晓的重视早期教育的论断,比如《三字经》中有“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汉书·贾谊传》中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贾谊的“早喻教”(强调了早期教育的奠基作用);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也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一)幼儿教育的内在价值1.幼儿教育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2.幼儿教育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3.幼儿教育促进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4.幼儿教育有助于个体社会化5.幼儿教育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6.幼儿教育能实现缺陷儿童纠偏.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二)幼儿教育的外在价值如果说,幼儿教育促进个体内在发展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方面的话,那么,对于个体外在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评价、社会交往和社会功利方面。1.幼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成就2.幼儿教育有助于提升文化水平3.幼儿教育有助于促进就业4.幼儿教育有助于减少犯罪率三、幼儿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幼儿教育观是指如何看待幼儿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观点的总和,还有人们对幼儿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方面的看法。对于幼儿教育的观点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的航向。儿童就是在这个航向的引导下形成人生最初的习惯、态度和志趣的。把握航向的教育者要善用这种影响力,才能将儿童引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三种典型的教育观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历史上曾有过三种不同的教育观,这三种教育观对幼儿教育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教育的作用是“维持”2.教育的作用是“促进”3.教育的作用是“诱导”(二)现代幼儿教育观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必须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5.家园合作,协同共育第四节 幼儿教育价值\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概述\n【学习目标】1.理解幼儿教育教师的基本素养。2.理解幼儿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一、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而且还标志着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法律责任等都已经得到了法律的保障。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师的资格、权利和职责。(一)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自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各地相继实行了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目前,幼师资格证是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幼师资格证。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概述\n(二)学前教育教师的权利学前教育教师的权利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教师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是学前教育教师专门具有的权利。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学前教育教师的权利,是维护学前教育教师利益、保证学前教育教师顺利工作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教师应享受下列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权3.管理、指导和评定幼儿权4.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5.参与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7.享受特定节日权———教师节(三)学前教育教师的义务学前教育教师的义务就是学前教育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二、幼儿教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劳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二)劳动的创造性(三)劳动的示范性(四)劳动的长期性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概述\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n一、知识的传授者记得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工作的。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最首要的角色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组织者、评定者。传授知识也是教师所有职责中的核心。二、幼儿的榜样幼儿教育事业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三、团体的领导者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和其他活动大都以班级或团体的方式进行的,我们教师往往是幼儿团体生活的领导者、管理者。四、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我们则须成为善于调节各种关系的艺术家。在幼儿心目中,我们是健康安全的保护者。五、心理治疗专家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幼儿教师的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n劳动对象是身心发展处于最活跃时期的幼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所受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也各异。六、学者和学习者“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我们作为幼儿在知识海洋中的导航人,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同化幼儿。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n一、事业心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热爱儿童教育事业(二)热爱儿童二、健康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每天都要照看和教育一群活泼好动的儿童,这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给儿童带来自信和欢乐;体质差的教师,少言懒语,活力欠佳,会导致班级气氛沉闷,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儿童的个性品质形成。例如,情绪不稳定、主观武断的教师,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那么,所任教班级儿童可能守纪律,但胆小、不自信。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儿童充满热情、处事机智灵活,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所任教班级儿童大多守纪律,有礼貌,能与人友好相处。三、扎实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n儿童全面教育的工作,对儿童的教育内容涉及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这就需要教师除了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教育艺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到“五会”: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会制作、会使用玩具与教具。“二熟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法规、大纲和教材,熟练运用普通话组织教学。“一规范”:组织教育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规范有序。四、多方面的能力素质(一)观察能力(二)组织管理能力(四)教育反思能力(五)教育研究能力教师素养的具体要求一、精神面貌篇二、仪容仪表篇着装:幼儿教师上班时适宜选择“流行中略带保守”的服装,而不宜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n穿着太时髦或太暴露的服装(超短裙、超短裤、吊带裙、低胸装)。衣着打扮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衣着活泼大方,大小得体,便于活动,颜色鲜艳。不同场合穿不同服装,给孩子以美的熏陶。三、行为举止篇教师良好的举止将让身边经过的人感受到优雅的气度。1.体态2.良好行为四、语言沟通篇1.上课语言2.生活语言3.文明用语4.日常交流中要把礼貌用语习惯性用于日常口语中,注意不同环境下的音量与语气,对家长体现尊重,对同事体现友爱,对儿童体现母爱。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四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n一、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尤其是对可塑性、模仿性强的年幼儿童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仪表服饰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理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说明幼儿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是何等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他比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举止大方、谈吐有礼、团结协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即使不在教育场合,不在幼儿面前,也不失教育者的风度、形象和品格。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第四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n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进者的责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热爱和尊重儿童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二、健康的身心素质教育的活力,来自教师身心素质的活力。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无法承担教书育人之责,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样制约教师的职业工作效力。健康的身体是教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保证。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正常的发育、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等,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幼儿园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既付出脑力劳动,又付出体力劳动,劳动强度较大。三、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一切专业素养的基础。幼儿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用爱的力量去培育孩子的良好个性和习惯,更重要的是,用教育的智慧去激发孩子浓厚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的文化素质不高或忽视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单纯追求某一技能技巧的掌握,直接第四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n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影响了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利用时间,勤奋学习,处处留意,养成读书和阅读报纸杂志的好习惯,使自己掌握扎实的相关知识。知识是幼儿教师工作的手段,是取得幼儿信赖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的艺术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专业知识。1.熟练的艺术知识与技能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四、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幼儿教师的能力重在强调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如何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需要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结构。1.沟通能力2.观察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监控能力第四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五节 幼儿与教师的关系\n一、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一)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2.保育者与保育对象的关系3.合作关系4.朋友关系(二)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1.文化2.教育政策3.教师人格特质4.教师的教育能力5.儿童的个性特征二、教师与儿童的良性互动幼儿教师如何与儿童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二者达成良性互动的条件。(一)对个人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每一位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时,都会在潜意识中预估一下自己和学生的第五节 幼儿与教师的关系\n关系。由于幼儿身体和心灵的柔弱,幼儿园师幼关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慎重思考自己在师幼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因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将影响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模式。交往模式一旦形成习惯,对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程序、教学效果、心理环境等都会产生影响。(二)永远尊重并不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幼儿身体和心理柔弱,少有表达自己需要的机会或权利,几乎不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儿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会主张自己的种种权利。“尊重是和谐师幼关系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幼儿已经形成和拥有的一切,包括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劳动成果,甚至是‘错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成人、作为教育儿童的幼儿教师,要尊重并了解儿童内心的种种需要,这样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三)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名成功的幼儿教育者来说,仅有对儿童的一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在与幼儿交往时常常会碰壁。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和幼儿有效交往的前提。(四)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第五节 幼儿与教师的关系\n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第六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n一、立高尚师德,建和谐团队,积极开展师德建设“立高尚师德,建和谐团队”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一项工作,并纳入幼儿园重要议事日程,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幼儿园创新师德建设方式,应成立“健心”“健体”“健美”三大社团。二、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队伍管理机制,激励教师专业成长.(一)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并重(二)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三)重视文化引领,促进内涵发展三、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发展规划是幼儿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功能。我们深刻意识到,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规划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因素,教师自觉能够地将幼儿园的大目标内化在个人的发展规划内,围绕总体大目标与个体的阶段性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将规划逐步变为现实,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一)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二)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愿景(三)科学指导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第六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n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概述\n【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概念。2.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及特点。3.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选择原则以及课程编制。4.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方法及指导方式。5.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定义、目的、作用、类型、过程。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的一个下位概念,在了解幼儿园课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课程的概念。(一)课程(二)幼儿园课程二、幼儿园课程的形态先了解课程的形态有助于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形态的理解。(一)课程的形态课程的形态与结构指的是课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课程的本质决定着课程的形态,反过来,通过课程的形态,又可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二)幼儿园课程的形态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概述\n幼儿园课程的形态常见的有特殊分类和一般分类两种分类方法。一般分类标准与前面所述的课程形态分类标准一样,这里不再赘述。三、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规定的。明确幼儿园课程的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把握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启蒙性(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3.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4.幼儿园课程具有潜在性特点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概述\n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课程目标\n一、幼儿园教育及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应该如何制定,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因此,要科学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人类的知识。1.研究儿童2.研究社会3.研究人类知识(二)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表现为以下三个目标。1.行为目标2.生成性目标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课程目标\n3.表现性目标二、幼儿园教育结构课程目标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个横向结构问题。对幼儿来讲,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任何领域内容的学习,都应促进其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样,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任何一方面的发展也都要借助于幼儿期的基本学习内容。这两个维度上各成分的结合,才能形成合理的课程目标结构,见表5-1所列。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课程目标\n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课程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述。最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一)教师的角度(二)幼儿的角度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课程目标\n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n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一)基础知识(二)基本的活动方式(三)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内容(四)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经验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一)目的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课程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选择与之相符的内容来保证它的实现。可以说,目标为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在选择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有目标意识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二)基础性原则(三)发展适宜性原则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n(四)兴趣性原则(五)直接经验性原则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内容的编制是指对课程内容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结构的工作,其目的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系统化。这里所说的知识经验的系统化并不是指幼儿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指随着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与外界不断相互作用,致使自己的知识经验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松散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课程内容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的这种知识经验系统化的“内在大纲”构建“教育大纲”的过程。不同的课程内容编制方式背后隐含着不同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倾向。幼儿园所采用的编制课程内容的方式目前一般有三种。(一)分科课程(二)核心课程(三)活动课程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n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n课程组织与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幼儿园课程指导方式等工作内容。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蕴涵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这些内容存在于各种课程活动材料和活动过程中,最终通过转化、累积学习经验而成为幼儿自己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人们往往有两种不同的逻辑起点或角度,相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组织方法。1.逻辑组织法2.心理组织法二、幼儿园课程指导方式幼儿园课程的指导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都各有其特点、功能和使用范围,我们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直接教学直接教学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洁、有序、迅速地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n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习。(二)间接教学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特点。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三)支架式教学“支架”一词原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用以形象地说明教师与儿童之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教学互动: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理能力。支架式教学的本质在于: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从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到,支架式教学首先肯定的是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育者必须参与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和必要的支持,激发其心理机能的运作和转化。1.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2.支架式的教学实质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n第六章 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保育第一节 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n【学习目标】1.了解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2.明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必须遵循的要求。3.熟悉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4.学会科学组织与照料儿童的一日生活。5.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6.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活制度就是将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全部内容(即所有环节)如:入园、盥洗、进餐、如厕、饮水、午睡、起床、离园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给予合理安排,形成稳定的、规律性的作息安排即为生活制度。一、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的要求托幼园所制定生活制度时,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二)依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托幼园所制定生活制度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三)依据本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第一节 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n(四)依据托幼园所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五)依据托幼园所的服务形式安排(六)依据家长的需要合理调整入离园时间二、合理生活制度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应保证学前儿童每天有充分的自由自选游戏、户外游戏与锻炼的时间;还应保证有足够的午睡和餐点的时间;再有应合理安排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等。另外,要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特点,以及小、中、大班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合理安排作息。生活作息制度的安排要注重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交替、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等原则。保教人员在执行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过程中,还要根据当地气候与温度变化,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活动需求等进行适宜的调整,以利于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户外活动时间要求(二)两餐间隔与用餐时间要求(三)室内活动与游戏时间要求(四)睡眠时间要求第一节 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n第六章 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保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一、入园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入园晨检与喂药1.晨检2.喂药(二)做好室内通风、清洁与消毒工作1.开窗通风2.清洁与消毒3.接待幼儿进班(三)准备好幼儿生活用品及饮用水(四)做好晨间接待工作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二、盥洗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做好盥洗前的准备工作(二)针对年龄差异指导学前儿童正确洗手(三)注意观察学前儿童洗手后的细节问题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三、餐点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餐前准备与消毒工作(二)餐中指导与教育(三)餐后管理四、如厕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保持厕所清洁与消毒到位、通风良好(二)准备便于幼儿取用的卫生纸(三)照顾学前儿童如厕,确保安全(四)观察记录幼儿大便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五)男女幼儿分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五、集体教学活动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二)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与配合工作(三)教学活动结束时的要求六、区域活动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区域活动前的准备(二)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三)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要求.七、饮水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做好饮水前的准备工作(二)指导每个幼儿喝足量的水(三)注意保持地面干爽八、户外活动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活动前保教人员必须明确户外活动的目标与要求(二)保教配合组织幼儿活动(三)提醒并帮助幼儿根据气温增减衣服九、午睡与起床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午睡环节1.午睡前的准备工作2.睡眠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关照个别幼儿在午睡过程中,值班教师要反复巡视3.幼儿午睡期间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二)起床环节1.起床前准备工作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保育员取回午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准备“加工午点”。对于小小班或大班换牙期间儿童,保育员应帮助他们将水果去核、切块放在小盘子里,并用消毒布盖好。同时,准备好充足的温开水。2.保教人员组织幼儿有序起床3.起床后的工作十、离园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一)离园前的准备与组织(二)做好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三)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四)做好班内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一)保育员工作的主要内容1.做好清洁消毒工作2.管理好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3.做好配班工作4.管理好班内各项物品(二)保育员工作一日内容安排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1.晨间清洁卫生2.协助晨间接待3.户外活动4.大小便5.盥洗6.进餐管理7.睡眠8.午点9.个人卫生习惯10.离园11.物品管理(三)保育员岗位职责第二节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与保育要求\n第七章 学前儿童区域活动第一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述\n【学习目标】1.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2.掌握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设计。3.掌握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我国学前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兴起“高宽课程”,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被称为“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①区域活动有着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能让幼儿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去什么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方法,自己决定他们与同伴合作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使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适当的发展。第一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述\n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必要性和价值(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必要性(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1.有利于幼儿园课程构建2.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3.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述\n第七章 学前儿童区域活动第二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n区域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但并不排斥教师合理的安排与干预,这样,有助于教师将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融会贯通,实现主题活动目标。因此,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主题活动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思考各区的活动内容和具体目标。每隔一段时间,视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学习情况,删除已达到的目标,代之以更高一些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育教学需求,经常改变区域中的材料。一、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设计(一)教师要预设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二)内容要服从于目标二、区域材料投放设计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充分地探索、交往和发展等机会,而区域活动中的区域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各种静态性和动态性因素,以便发挥材料最大的教育价值。(一)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二)材料的开放性(三)材料的操作性与层次性第二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n(四)材料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五)材料的动态性和情感性材料本身是静态的,但如果我们能细致的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呈动态性,体现材料的高效性。1.材料的添加2.材料的组合3.材料的回收三、区域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对活动区的活动进行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创设活动区到完全开放活动区,使幼儿达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的水平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二)自主阶段(三)讲评阶段第二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n1.师幼互动的特征2.活动参与者的心理特征3.活动在整个一日活动环节中的作用一、活动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二、活动内容三、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2.环境创设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雨衣、雨伞、雨披等材料,并将其布置在活动室内。3.活动区域创设四、活动组织与指导1.活动流程2.观察重点3.指导重点第二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一节 教学活动\n【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求。2.制定主题活动,运用相关原理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教学活动是指幼儿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形式多样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它是促使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是指导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和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一)思想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启发性原则(六)保教结合原则第一节 教学活动\n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活动法这是一种以儿童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活动法主要有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1.实验法2.游戏法.3.操作练习法(二)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儿童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又可细分为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两种。1.观察法2.演示和示范法(三)口授法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1.谈话与讨论第一节 教学活动\n2.讲解与讲述三、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与多媒体视听设备相结合的电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物2.图书3.挂图、图片、照片4.幻灯片、录像带5.自制教具第一节 教学活动\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二节 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一、领域活动及其特点(一)领域活动的内涵领域活动是按儿童学习领域划分幼儿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它将学科体系改造为儿童的经验体系,使之既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又不失系统性。幼儿园教育的各领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列,它还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经验系列。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二)领域活动的特点1.领域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2.领域活动有较强的渗透性3.领域活动强调与儿童生活的联系4.领域活动着眼于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三)领域活动的主要功能1.领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2.领域活动便于教师根据各领域不同的知识性质引导儿童学习3.领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知识经验的整理和系统化二、领域活动的设计第二节 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1.确定适合本班儿童实际的领域教育目标2.拟定本班学期或学年领域活动目标3.预设阶段教育活动计划三、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注重活动计划的弹性和活动过程的灵活性2.充分发挥领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增强活动效果3.注重内容的联系、渗透与整合4.充分发挥领域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5.保教结合,促进全体儿童全面发展第二节 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三节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n一、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内涵我国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发展受杜威的儿童经验论思想影响较大。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20年代,就掀起了学习杜威思想与美国教育制度的热潮。如陈鹤琴先生把杜威的思想用于改造中国传统儿童教育,并开展了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在课程与教材方面形成了以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为目的、以“五指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实施整体教学法的实践体系。(二)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特点1.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3.需要遵循学科知识建构规律4.根据幼儿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三)主题教学活动与领域教学活动的共性与不同二、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主题的选择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主题”处于中心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第三节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n选择合适的主题是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选择主题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自我反问:“就发展上来看这主题是否合适?儿童能否了解其中的概念并发展出必要的技巧?它能否帮助儿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意义?其中心概念是否值得学习?”主题的开发来源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幼儿自身方面2.幼儿教师方面3.幼儿家长方面4.幼儿园内以及附近的教育资源5.现有的学科知识方面.(二)主题网的制作1.主题网的含义2.主题网的功能(三)确定主题活动的目标(四)确定主题活动的思路安排.(五)确定具体的主题活动方案第三节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n完整的活动方案应当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部分。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时,要设计一些能让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的,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的游戏活动,例如,主题活动“超级大眼镜活动”。(六)主题教学活动的评价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中途孩子的兴趣转移,主题教学活动是否继续;教师或孩子的思维模式被固定了,没办法激发新思路;教师的知识面窄,在引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小班的孩子知识经验有限,主题教学活动存在传授与灌输知识为主的现象;等等。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选择逃避,而是应该解决问题,尽快地做出决定,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七)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2.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四节 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一、方案教学活动概述(一)方案教学活动的含义及特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诸类型中,方案教学是结构程度较低的一种类型,它更加主张的是儿童的系统表现和自我表达。对方案教学内涵和特征的深入解读,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此活动类型的理解,能更好地为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服务。1.方案教学活动的含义2.方案教学活动的特征(二)方案教学活动的地位及价值方案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着独到的教育价值。1.方案教学活动可充分尊重个性差异,保证在不同水平上适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体系中,方案教学的结构化程度要比一般的主题教学活动低。2.方案教学活动可有效解决学前教育的一个两难问题3.方案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二、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四节 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方案教学以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使其设计与实施过程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开展,更多关心和强调的是儿童自己的生成,并不主张教师的预设。所以,这种高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用,而是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如前所述,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基本上是同一过程,不能区分开来,设计的过程就是实施过程,实施过程也需要设计组织。方案教学活动由最初的主题产生到活动结束,大概经历三个基本的发展阶段:起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一)方案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方案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主要是活动主题的产生、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以及活动计划的商议。方案教学与主题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有一点便是它们都离不开“主题”和“主题网络的编制”。和主题教学活动一样,在方案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主要的工作是主题的选择和主题网络的编制两个问题。1.选定主题2.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第四节 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二)方案教学活动的展开阶段方案教学活动的展开阶段就是孩子就主题或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向孩子们提供活动所需的各种环境、资源和活动开展的良好时机并鼓励幼儿独立运用他们已有的技能进行活动。通过第一阶段的经验表征所预热的相关经验,可以在儿童接下来的活动中被优先提取使用。(三)方案教学活动的结束阶段方案教学的结束阶段是将各组与个人的工作做个结束,并摘要整理学习成果。结束阶段,孩子与教师以某种形式与他人如园长、其他教师、家长等分享经验和成果。第四节 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普遍喜爱的、自愿的、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义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成长的。一、游戏的含义长期以来,游戏是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一直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关于游戏的含义,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视为剩余精力的无目的消耗;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以一种宣泄情感和情绪的活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二、游戏的特点和价值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概括为:第一,游戏具有主动性和自愿性。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肌肉组织发育明显,骨骼系统生长迅速。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均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游戏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中的动作和玩具材料的形象性能使幼儿易于接受,并乐于从事游戏活动。因此,游戏能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2.游戏中的主体的情况不一样游戏中的成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确定的生活目标,其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息和放松。3.游戏的内容不同三、游戏理论(一)传统的游戏理论传统的游戏理论是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是较早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经典游戏理论。1.剩余精力说2.松弛消遣说3.预演说4.复演说(二)当代游戏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生了很多游戏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认知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1.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2.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四、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儿童游戏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游戏类型,根据儿童认知的发展水平和在游戏中不同阶段儿童的表现,可以将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要给予有针对性地观察与指导。(一)游戏活动的观察与记录观察与记录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对游戏进行恰当评价的保证。1.幼儿园常用的游戏观察方法扫描法。在相同时间内,对全班幼儿进行轮流扫描式的观察。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全班幼儿游戏情况的了解。2.幼儿园常用的记录方法(二)几种类型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1.感觉运动游戏2.象征性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分析: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自由、灵活的,在制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规则应有利于游戏常规的建立2.规则应有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4.规则应具有隐性的教育意义3.结构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五、随便摆放阶段小班初期的幼儿多表现出对单个积塑玩具的兴趣,在此阶段大多无意识地开展结构游戏。比如,将单个积塑玩具翻来覆去地把玩、搬动,将积塑充当汽车在地上来回开动……并且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看到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积塑玩具时就会拿来摆弄。六、垒高与顺接阶段经历了小班初期的积塑结构游戏后,幼儿对积塑玩具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此阶段的幼儿熟悉积塑,能初步感受积塑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等。他们逐渐开始喜欢把积塑一个一个叠高、推倒、再叠高……或按横向、竖向连接来玩积塑接龙的游戏。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七、拼插镶嵌阶段在小班上学期期末,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他们可以尝试一些较精细的小手肌肉群动作,如摁、转、扣等。因此,他们的结构技能也逐渐进步为拼插、镶嵌。在这一阶段幼儿喜欢有洞、有摁扣、有插槽的积塑玩具,并且他们利用这些积塑玩具将结构能力逐渐由平面变为立体。八、围合立体联接阶段小班幼儿的围合立体阶段是幼儿利用富有特性的积塑玩具通过拼插、镶嵌等技能表现出来的成果。一些富有多变性的积塑玩具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立体联接的需求,教师可用以引导幼儿丰富作品,表现出幼儿所熟悉的滑滑梯、转转椅之类的物体。在这一阶段,幼儿搭建的目的性更强。4.规则性游戏的观察和指导九、游戏活动的设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保证幼儿在愉快情绪中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策略、评价等。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1.游戏活动的主题设计2.游戏目标设计3.游戏过程设计4.游戏活动的评价设计1.引入活动3.合作找礼物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第六节 外出活动\n一、外出活动及其教育功能外出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在教育机构以外开展的活动。本节重点探讨的是幼儿园的外出活动,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的外出活动大同小异。(一)外出活动的种类(二)外出活动的功能二、外出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指导外出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成效大小,与教师,有的还与家长,对外出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指导等几个环节的有效把握密切相关。(一)外出活动的策划外出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成效大小,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好活动的策划。外出活动的策划环节主要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外出活动的目标定位2.外出活动地点的选择和计划的拟定(二)外出活动的准备在活动方案初步拟定后,还需要开展具体的准备工作,并根据准备工作第六节 外出活动\n情况可以对原先拟定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整,以便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1.提前勘查活动地点2.活动准备(三)外出活动的进行(四)外出活动的延伸活动.(五)外出活动的评价(六)外出活动的安全工作三、春秋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春秋游是幼儿园比较大型的外出活动,有全园性的春秋游,也有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自行组织的春秋游活动。春秋游是幼儿园传统的外出活动,也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类活动。春秋游活动的策划工作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活动的成效。为了让春秋游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好,教师应重视活动的策划与准备工作。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春秋游活动,应重点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活动的主题、目的春秋游活动的主题可将其定位于可分为休闲放松娱乐、增进情感联系为主要目的的游玩活动,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为目的的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n参观活动,或者是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活动的外出活动。(二)确定活动的地点(三)活动内容的策划(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四、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在幼儿园虽然开展不是很多,但其意义却很大。如去超市、小学、工厂、农庄、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堂)都可以作为参观类活动。美化小区清洁活动、植树节种树种花、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体验都可以算是社会实践活动。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就其组织与领导的环节来看,与春秋游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大致相同,但由于参观与外出实践活动的目的比较特别,所以,在开展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时,除了外出活动要注意的常见环节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活动的目的2.活动前的联系工作3.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第六节 外出活动\n4.活动后的延伸活动5.参观活动举例及评析一、和家长互动,倾听爸爸妈妈的心声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商议参观小学的内容,拟订采访小学老师、小学生的采访提纲。(家长参与的热情很高,和幼儿积极互动,每位家长和幼儿一起认真拟订了至少10个参观内容和采访内容。)二、和老师、同伴互动,共同制订活动方案.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并以图示的方法将共同构想的参观内容和采访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向幼儿介绍教师收集整理的爸爸妈妈与小朋友商讨的参观方案。和幼儿一起统计出大家最希望参观的内容和最想采访的内容若干,初步制订出参观小学的活动方案。第六节 外出活动\n第九章 幼儿园环境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n【学习目标】1.初步识记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分类。2.理解领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经典案例我们喜欢的水果餐后水果是西瓜,孩子们坐在走廊上吃西瓜。吕雨沁:“西瓜真甜,我最喜欢吃西瓜。”吕祖瀚:“我喜欢吃香蕉,香蕉是甜的。”吕一舟:“我喜欢吃西红柿,西红柿是不是水果呀?”何梦洒:“老师,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是甜的呀?”何沛忆:“苹果是甜的。”何梦洒:“可是,妈妈说酸的水果也有。”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n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1.环境的教育性2.环境的可控性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一)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1.精神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物质环境的概念与特点3.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交互性(二)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1.室内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室外环境的概念与特点3.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交互性(三)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1.显性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隐性环境的概念与特点3.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交互性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n第九章 幼儿园环境第二节 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n一、儿童与环境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论说,这些都说明环境与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婴儿初生时软弱无助,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儿童期。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受各种外在环境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也因此成为可能。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接受人类文化的影响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成熟。因此,环境对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近年来受到世界普遍关注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认为:幼儿除每班两名教师外,环境还是“第三位老师”。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并不是简单地供应一些物质条件,而是一种调动儿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二、教育生态环境随着当代人类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的觉醒,人类与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第二节 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n受到普遍关注。此类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也颇受重视。教育生态学认为:一个地域的地貌特征,当地政府的教育政策,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之间会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将以各种方式最终影响儿童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树立大教育观,构建一个真正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节 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n第九章 幼儿园环境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n一、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迷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加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或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锻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地面上画上蜗牛,并在蜗牛壳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二、注重主题性和故事性多数幼儿园的布置内容单调,多为动物、花草、树木、小朋友的图片等,经常“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不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展现不同的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n安全教育情景。如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重大节日里开辟一个分期的节日园地,如“元旦的来历”,每期一个主题,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资料,布置园地。经典案例成长列车1.设计意图2.资源分析3.教育目标4.环境描述5.使用策略6.教育效果与注意事项三、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创造和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n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这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幼儿更加珍惜环境并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活动区的设计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与教育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以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应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四、发掘潜力,充分创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蜿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的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五、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这里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题墙面的创设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n墙饰,又要随着季节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重新布置,也可以逐步深入与丰富。拓展阅读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1.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指导思想2.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方法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n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及途径。2.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及途径。一、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内容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两者合作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1.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工作.2.幼儿园为幼儿做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还可以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以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4.鼓励与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的主要途径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主要通过个别方式和集体方式。①个别方式具体包括:家访、家园联系手册、接待家长咨询、教师信箱与便签、网络和电子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通信等。集体方式具体包括: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举办家教讲座、设置家长开放日、组织家教经验交流会、组织亲子活动、开设家教宣传栏等。2.家长咨询3.网络和电子通信4.家长会5.家长委员会6.家长开放日7.亲子活动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一、幼儿园与社区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社区衔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为社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是社区参与幼儿园教育。1.幼儿园为社区教育服务2.社区参与幼儿园教育社区可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共同制定幼儿园办园方案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教育、文化的大环境,为幼儿园注入新鲜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幼儿园与时俱进,从而改善办园条件,优化教育环境。二、幼儿园与社区衔接的主要途径【深度链接】:幼儿园与家长、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①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②有利于与世界学前教育的接轨;③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④有益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幼儿园与社区衔接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组织社区教育委员会、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建立咨询辅导站,张贴宣传栏等。1.社区教育委员会2.家庭辅导站3.家长学校拓展阅读看国外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①国外家园合作开展较早,体制也较为完备,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在家园合作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1.美国幼儿园的“家长—教师会议”“家长—教师协会”2.英国的“父母屋”和“接送交流”3.法国的开放式办学4.日本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和“布告栏”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及途径\n第十一章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n一、生理适应幼儿的生理适应是指幼儿具备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身体条件。6—7岁幼儿的机体发育渐趋成熟,肌肉发展迅速,动作能力增强,已经具备了进入小学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条件。但这一时期的幼儿在身体发育上尚未完全成熟,必然与小学达到正常学习的各项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二、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已经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大多数幼儿都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渴望知识与追求理想的自觉信念。他们之所以想要上学,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动机,一是表明他们“长大了”,二是出于幼儿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上学、害怕上学。面对这两种情况,都要酌情分析原因,帮助幼儿克服这种心理。三、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幼儿具备上学的基本学习能力。小学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上课的方式,它与幼儿在园时的游戏活动不同,因此幼儿在入学前要获得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n第十一章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n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等各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一、幼儿园需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园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处于衔接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上。因此,在读写方面,可以加大语言理解的内容,重视早期阅读及书写准备;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强调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要在大班后期制定与小学低年级初期相适应的作息制度。二、对大班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准备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专门的入学准备教育主要是在大班幼儿入小学前,针对小学学习生活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①学习适应体现在幼儿对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言语理解能力以及读、写、算的技能。社会性适应主要体现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三、增加幼儿园与家庭、小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n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须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事业。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方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幼儿园与小学要定期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例如举办幼小教师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分享经验,提出合理期望和意见,便于双方改进工作等。与此同时,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配合幼儿园开展衔接工作。面对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上表现出来的困难,家庭作用不容忽视。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n第十一章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n一、全面性原则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要求必须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阶段的长期工作开展下去。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上小学,而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因此,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二、与小学衔接而非小学化原则小学化倾向在衔接中的表现有多种,最突出的就是不着眼于培养幼儿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无视幼儿学习的特点,在幼儿园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以教师长时间言语教授的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在内容上,把小学的教材下放到幼儿园,让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其密切相关的具体的人或事物,而是抽象的文字或符号;在管理上,生硬地用小学的一套规则来要求幼儿,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n第十一章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第四节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n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简要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经验。一、美国幼小衔接的经验美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里,接纳5—6岁的幼儿就读。幼儿园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学制,是美国早期教育的特色。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四、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体现出良好的过渡性,法国陆续颁发的三大法案中有关条文均提出加强幼小衔接。其具体措施如下:1.教育行政与人员的组织衔接2.教学组织与课程规划的衔接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实施上分成三个学习阶段,从而使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五、政府高度重视幼小衔接问题,颁布法令政策予以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将“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问题也受到很多关注。幼小衔接成为衡量教育第四节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n质量,尤其是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纷纷颁布法令、政策保障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的连续性。六、鼓励家庭、幼教机构和小学合作,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西方研究者对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做了分析。研究表明,下列五大因素对儿童的学校准备非常关键:儿童准备的程度,即儿童是否做好了个人的、社会的和认知方面的准备可以胜任1年级的学习;家长、家庭和社区的支持;高质量的为3—5岁幼儿服务的学前教育系统;幼儿园班级在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因此,在幼儿做好学校准备的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学校之间合作不可忽视。七、整合学习阶段,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对接.促进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具有连续性,目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帮助幼儿做好学校准备的一个重要措施。发达国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小学设立学前班,如瑞典、芬兰等国家。学前班招收6岁幼儿,注重正式的教学,为上小学做好准备。一种新的做法是将幼儿园与小学整合成一个学习阶段,如德国、法国、美国等。第四节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n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概述\n【学习目标】1.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概念、功能、意义及过程。2.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原则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评价能力。3.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一、教育评价的含义评价是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育评价是组织教育活动、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有关要素进行系统检测、分析、比较,并作出价值衡量或价值判断的活动。教育评价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和潜在性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理解和把握教育评价的内涵要注意: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教育评价的依据是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的外延涉及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一切要素;教育评价要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人发展需要。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含义幼儿园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评价标准,在系统测量的基础上,收集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幼儿园教育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客观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概述\n衡量和科学判断,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既可以是对儿童发展的评价,也可以是微观上对幼儿教育各项工作的评价,还可以是宏观上对幼儿园整体教育状况的评价。三、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评价活动,它是诊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诊断功能2.鉴定功能3.激励功能4.调节功能5.导向功能6.教育功能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概述\n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n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教育评价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1)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归纳起来,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及幼儿园工作评价。一、幼儿发展评价.幼儿发展评价是指对幼儿身心发展状态(如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价。幼儿发展评价是面向幼儿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关注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此类评价又有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之分。正式评价,即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发展评价,是对幼儿发展的各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非正式评价一般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情景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幼儿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幼儿发展的某个方面或某种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n二、教师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分为行政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行政性评价通常是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指定出一套量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工作结束时由管理者据此评定教师的工作,多采用他人评价、定量评价的方法。发展性评价是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也是幼儿园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三、幼儿园工作评价幼儿园工作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通过收集、整理、处理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特定园所的各有关方面的工作状况进行科学调查,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幼儿园入园与编班、幼儿园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园舍与设施、幼儿园工作人员、幼儿园经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管理等。通过评价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看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或者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幼儿园的质量可以分为条件质量和过程质量两个方面。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n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建设\n一、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幼儿园教育评价对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以及提高保教质量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当评价活动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组织实施,才能保证其有效性与可靠性。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教育评价工作的一般规律,幼儿园教育评价活动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和步骤进行。(一)确定评价目的要使评价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实施评价之前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与性质,其中.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评价目的2.明确评价主体3.明确评价内容和对象(二)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和目标,对评价的内容、对象、范围、过程、方法和程序等作出计划的书面文件,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指南,指导评价工作全过程。一般而言,评价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评价目标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价工作材料、评价组织人员、费用预算等。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建设\n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一般分成几个步骤。1.分解目标,形成指标体系2.界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3.形成计量体系(三)具体实施评价评价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极大地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评价质量的优劣。具体评价的实施过程涉及许多具体工作和步骤。1.准备阶段2.收集评价资料阶段3.处理评价资料阶段(四)反馈评价结果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各类方法也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这里介绍幼儿园教育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建设\n评价的几种常用方法。(一)观察法分析整理观察材料。(二)测验法(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指评价者依据评价目的,拟定调查项目,通过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采集信息的评价方法。一般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1.访谈法2.问卷调查法(四)作品分析法(五)档案袋评价法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建设\n优质课件欢迎下载!!\n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