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习题培训讲学
《统计学》练习题适用层次:专升本培养类型:经管类第一章绪论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名称的是()。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2.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月工资D.工人体重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4.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现在()。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6.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A.变量B.标志C.变量值D.指标7.一个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8.某班5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8分、75分、80分、86分和90分,这五个数字是()。A.指标B.标志C.指标值D.标志值9.职工调查中,职工的“工资”是()。\n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值D.连续变量值10.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学生人数B.设备台数C.学校数D.零件的尺寸11.优等品数量、产品的废品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和流动资金余额五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其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品质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13.研究某市国有工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D.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14.当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时,称这种现象为()。A.变量B.变异C.标志D.标志表现15.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平均工资、出生率、耕地面积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6.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17.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8.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产值()。A.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B.都是连续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都是离散变量19.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2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A.真实性B.及时性C.总体性D.连续性2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22.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二)判断题\n1.统计是研究抽象化的数量,而数学则是研究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2.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3.数量指标是用数字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文字表示的。()4.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是从定性研究开始的。()5.数量指标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则不能用数值表示。()6.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7.某同学统计学成绩90分,该同学的成绩“90”分是个数量标志。()8.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9.统计学和数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所研究的是不是数量关系。()10.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础。()11.某工人的年龄为35岁,工资为880元,这些都是统计指标。()12.一个指标肯定不是指标体系,多个指标肯定是指标体系。()13.任何一个总体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个不变标志,因此,品质标志都是不变标志,数量标志都是可变标志。()14.要搞好统计服务工作,就不能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二者是不能兼得的。()15.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三)简答题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什么?这些涵义之间有何关系?2.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二者的关系。2.什么是指标?什么是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如何?3.什么是变量?它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4.什么是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举例说明。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A5.B6.C7.C8.D9.A10.D11.C12.C13.B14.B15.C16.B17.D18.A19.B20.A21.D22.B(二)判断题1.×2.√3.×4.√5.×6.√7.×8.×9.×10.×\n11.×12.×13.×14.×15.×(三)简答题(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姐,欲了解观众对其主持节目的收视情况,她在街头上随机调查了50名观众。她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直接观察法B.报告法C.访问法D.很难判断2.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检,最合适的方法是()。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3.对某省高校学生课余时间打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应该是()。A.该省所有高校B.该省高校所有学生C.该省每所高校D.该省每个高校学生4.全面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就全国钢铁生产重点单位进行调查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C.到某棉花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D.抽查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5.某地区小麦单产最高1280斤/亩,最低480斤/亩,据此资料分为5个小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该为()。A.100B.150C.160D.1806.对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7.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A.所需说明的总体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C.统计表的横行标题D.统计表的纵列标题8.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C.一个百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n9.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A.全国人口B.每一个人C.每一户D.每一个居民区10.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A.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每台设备D.全部设备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销售额70%的几个大商场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社会零售商品销售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12.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是为了()。A.确定调查的范围B.方便登记C.确定调查单位D.避免重复或遗漏统计1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1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1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1510B.1520C.1530D.154014.次数密度是()。A.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B.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D.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15.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不等于116.对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分组研究,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17.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A.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B.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D.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18.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指标数值都是由()限定。A.总标题和横行标题B.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C.总标题和纵栏标题D.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19.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同质性B.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差异性C.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差异性D.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同质性\n2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确定分组的组数B.确定分组的组距C.确定分组的标志D.确定组限21.如果单位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A.开口组B.闭口组C.等距数列D.异距数列22.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平均数有一个假定条件,即假定()。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变量值相等C.各组的组距均相等D.各组内的变量值分布均匀23.统计表中的主词表明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一般写在统计表中()。A.上方B.下方C.左方D.右方24.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单位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较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2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交叉B.相离C.不等D.相等(二)判断题1.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单位进行调查。()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3.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4.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故不宜提倡。()5.在整理之前对统计资料所作的审核,主要是检查一下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准确。()6.异距数列就是各组组距都不相等的组距数列。()7.用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变量值的一般水平。()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9.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时,一般把此值归并作为上限的那一组。()10.在组距相等的情况下,次数分布与次数密度的分布是相同的。()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意味着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意味着合。()1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n13.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14.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15.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16.调查时间是指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7.对变化较小、变动较慢的现象应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18.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19.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20.选择分组标志时应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为分组标志。()(三)简答题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统计调查时间与统计调查期限的含义是什么?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4.什么是次数分配数列?它有哪两个构成要素?5.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6.单项式变量分配数列和组距数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7.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步骤有哪些?8.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C6.B7.A8.B9.B10.B11.D12.D13.B14.A15.C16.B17.C18.B19.B20.C21.D22.D23.C24.A25.D(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简答题(略)\n第三章综合指标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4.反映不同总体间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5.结构相对指标,各部分的比重之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是()。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8.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评价其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来比较。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9.某企业2007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8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A.105.5%B.105%C.115.5%D.15.5%10.在()的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相同D.变量值不同\n11.加权调和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A.开平方B.平均数C.倒数D.变形12.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A.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B.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C.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D.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13.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A.几何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简单算术平均数14.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平均数()。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确定15.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A.1.5%B.1.45%C.4.5%D.0.94%16.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17.某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了350万元,这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18.采用加权算术平均计算时,当各组的权数都增加一倍时,则平均数()。A.不变B.增加一倍C.是原来的一半D.无法判定19.当总体单位标志值呈现对称分布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相等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C.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D.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20.使总量指标的结果具有实际意义,在给出指标数值的同时应()。A.明确时期长度B.明确所属的标准时点C.明确计算方法D.明确计量单位21.在总量指标中,其数值受时间间隔长短影响的指标是()。A.实物指标B.价值指标C.时期指标D.时点指标22.在下列计量单位中,实物指标所采用的复合单位是()。\nA.千瓦时B.台/马力C.立方米D.吨23.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应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了7%,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7%B.2%C.140%D.101.9%24.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应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3%,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A.8%B.2%C.102.11%D.97.94%25.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若将原来的标志值都扩大2倍,同时把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到原来的1/2,则所计算的算术平均数()。A.不变B.减少到1/2C.扩大2倍D.扩大到3/22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平均数大,代表性大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27.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28.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350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较之增长了40%,标准差为40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差异()。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29.设某笔三年期存款,各年年利率分别是5%、8%、7.5%。若以复利计算,则三年期的年平均利率的计算式为()。A.B.C.D.(二)判断题1.比较相对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总体之间的数量差异程度,也可以反映总体内不同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2.相对指标一般不能直接相加。()3.系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而计算的相对数。()4.时期指标的大小不受计算期时间长短的制约。()5.用组距数列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6.加权算术平均数是简单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7.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数是众数。()8.几何平均数只适用于计算平均速度指标。()\n9.计算几何平均数的资料不能为负数。()10.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11.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12.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13.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其指标数值是不能直接相加的。()14.甲、乙、丙三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那么这三个企业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为100%。()15.权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16.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17.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上半年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执行结果降低4%,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计划仅完成一半。()18.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19.甲厂2009年第一季度产量与乙厂同期产量对比是比例相对指标。()20.对同一总体的某种指标在不同的时间上进行对比是动态相对指标。()(三)简答题1.在统计中,总量指标有何作用?2.什么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3.什么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它们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相对指标?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哪几种?5.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6.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7.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四)计算题1.某厂各车间4月份计划产量和实际完成产量如下表所示:车间计划产量(件)实际产量(件)甲乙丙200022003000220019803150\n合计试计算:(1)空格内指标,把计算结果填入空格内;(2)各车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和全厂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2.某企业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102%,2007~2008年劳动生产率动态相对指标为107.2%,试确定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3.某企业2007年某产品单位成本450元,计划规定2008年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8%。试确定2008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字与实际数字,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4.某企业2008年产品销售额计划任务为上年的108%,2007~2008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3%,试确定2008年产品销售额的计划完成程度。5.某工厂第二季度生产情况资料如下:指标月份总产值(万元)职工平均人数(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4月5月6月5726056235696146419798999796104合计要求计算(1)各空栏的指标值;(2)指出第二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6.某企业200名职工的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表:工资(元)职工人数(人)各组人数所占比重(%)1000以下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以上1034645624125173228126合计200100要求:(1)以职工人数为权数计算职工平均工资;\n(2)以各组职工人数所占比重为权数计算职工平均工资。7.甲、乙两个村某种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如下:按耕地自然条件分组甲村乙村平均亩产(千克/亩)粮食产量(千克)平均亩产(千克/亩)播种面积(亩)山区丘陵平原120150350250001500005000001501804001250500750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比较分析哪一个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并简述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8.某工业系统所属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次数分配资料如下: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企业个数(个)计划总产值(万元)95-100100-105105-110110-1153712815000280003500027000合计30105000试计算该工业系统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9.设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10年的年利率分配情况如表所示:利率3%4%6%8%年数1342要求:试求平均年利率。10.某企业200名职工的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表:工资(元)职工人数(人)1000以下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以上103464562412合计200要求:计算工资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n11.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日产量(件/人)甲单位工人数(人)乙单位总产量(件)4561206020300420330合计2001050试计算:(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B5.C6.B7.A8.A9.B10.B11.D12.D13.C14.A15.B16.D17.A18.A19.B20.D21.C22.A23.D24.C25.C26.C27.A28.B29.D(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简答题(略)(四)计算题1.(1)(略);(2)各车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10%、90%、105%。全厂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01.81%。2.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5.1%。3.2008年计划单位成本=423(元);2008年实际单位成本=414(元);计划完成程度=97.87%。\n4.销售额的计划完成程度=105.83%。5.(1)指标月份总产值(万元)职工平均人数(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4月5月6月572605623569614641979899979610458969617356292958660639586163599.48103.6097.94合计180018249899183673184242100.31(2)第二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0.31%。6.平均工资=1965(元)。7.甲村的平均亩产=255.98(千克/亩);乙村的平均亩产=231(千克/亩)。从总平均亩产量上看,甲村的平均亩产高于乙村的;但是从每一种地形上看,乙村的亩产均高于甲村的,因此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比甲村的好。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两个村的播种面积的结构不同所致。8.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6.02%。9.平均年利率=5.49%。10.标准差=609.32(元);标准差系数=31.01%。11.甲单位的:=4.5(件);=0.67(件);=14.91%;乙单位的:=4.91(件);=0.77(件);=15.77%;乙单位的生产水平高;甲单位的生产水平整齐。第四章时间数列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D.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成的数列\n2.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3.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A.只能是总量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4.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A.平均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点数列D.时期数列5.根据时期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尾折半法6.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A.时期数列的资料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资料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的资料D.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资料7.间断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是()A.间断的B.连续的C.均匀的D.稳定的8.已知某企业4、5、6、7月平均人数分别为180人、185人、190人和193人,则该企业第二季度职工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为()。A.B.C.D.9.某地从1997—2002年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6月30日人口数(万人)232324252526则该地区1998—2002年的年平均人数为()。万人,A.B.C.\nD.10.平均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是()。A.平均增长量的连乘积等于累计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C.累计增长量减1等于平均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的连乘积等于累计增长量11.某厂5年的销售收人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A.B.C.(4)12.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3.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14.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A.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B.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C.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D.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1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的总发展速度指标是()。A.环比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16.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8%、6%和10%,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A.(105%×108%×106%×110%)-100%B.105%×108%×106%×110%C.(5%×8%×6%×10%)-100%D.5%+8%+6%+10%1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n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出结论18.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逐年减少B.逐年增加C.保持不变D.无法做出结论19.平均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100%2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21.以1990年为基期,2004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14次方B.13次方C.12次方D.15次方22.若现象各期的增长量大体相等,则该现象的发展趋势为()。A.直线趋势B.指数趋势C.抛物线趋势D.不能确定(二)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5年~2004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4.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平均数和平均速度都应遵守的原则之一。 ()5.年距增减水平反映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所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6.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的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分析指标。()7.若各期的增长量相同,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同。()8.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的。()9.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1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n11.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2.已知某市1999~2004年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12%,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5%+9%+11%+12%)/5。()1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14.一个动态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15.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番。()16.最佳拟合趋势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方和的大小来判断。()17.根据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方程后,可以精确地外推任意一年的趋势值。()(三)简答题1.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2.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什么区别?4.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关系。5.简述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换算关系。6.简述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换算关系。7.简述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8.简述如何根据具体的动态数列选择适当的趋势线。9.简述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四)计算题1.某企业2008年各月产量(万吨)分别为:20、23、24、22、21、25、24、26、30、28、31、32,要求计算全年的平均产量。2.某企业某商品第一季度库存量资料如表4.31所示。表4.31某企业某商品第一季度库存量资料日期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商品库存量(吨)310322331330要求:计算该企业该商品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量。\n3.某企业2008年职工人数资料如表4.32所示。表4.32某企业2008年职工人数资料日期1月1日3月31日5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人数(人)30203160295032003270试计算全年职工平均人数。4.2003—2008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如表4.33所示。表4.33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资料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末职工人数年末工程技术人员数据100050102050108352112060121878142582试计算2004—2008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5.某工业企业资料如表4.34所示。表4.34某工业企业产值、人数有关资料月份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工业总产值(万元)月初工人数(人)18005900160058002000620019006100要求:(1)计算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计算一季度劳动生产率。6.某零售商场2008年下半年的零售额,库存额和流通费用额资料如表4.35所示。表4.35某零售商场2008年下半年的零售额,库存额和流通费用额资料月份789101112零售总额(万元)323433413046\n月初库存额(万元)141512161013已知2009年1月初库存额55万元。试计算下半年的商品流转次数和下半年平均月商品流转次数(提示:商品流转次数=零售总额÷平均库存额)7.某地区社会总产值1989年至1992年4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5%,1993年至1995年3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2%,1996年至1999年4年间平均每年递增9%。要求:(1)计算该地区11年来社会总产值共增长了多少?(2)计算11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8.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4.36所示。表4.36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件)逐期增长量(件)累计增长量(件)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绝对值(件)9500———100—500104.010.0510109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齐;(2)计算2003~2008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9.某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如表4.37所示。表4.37某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营业额(百万美元)4.95.05.66.36.46.3要求:(1)列表计算各年的增减量、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2)计算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10.已知某工厂1998年比1997年增长20%,1999年比1998年增长50%,2000年比1999年增长25%,2001年比1997年增长110%,2002年比2001年增长30%。试根据以上资料编制1998—2002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数列和定基增长速度数列,并求平均发展速度。11.某地区2004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8‰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4年粮食产量为160亿斤,要求到2009年平均每人粮食产量达到900斤。\n要求:计算2009年的粮食产量及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12.某企业2002~2008年的产品销售额资料如表4.38所示。表4.38某企业历年产品销售额资料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销售额(万元)8083878995101107要求: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09年的趋势值。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D 5.C 6.B 7.C 8.D 9.B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16.A 17.A 18.B 19.C 20.B 21.A 22.A (二)判断题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三)简答题略(四)计算题1.全年平均产量==25.5(万吨)2.该企业该商品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量==324.33(吨)3.全年职工平均人数==3103.75(人)4.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5.4%5.(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0.3(元/人.月)(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0.9(元/人.季)\n6.下半年的商品流转次数==12.90(次)下半年平均月商品流转次数==2.15(次)7.(1)定基增长速度=-1=246.86%该地区11年来社会总产值共增长了246.86%(2)11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11.97%8.2003~2008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水平==10443.33(件)年平均增长量==382(件)年平均增长速度=-1=3.73%9.平均增减量==0.28(百万美元)平均发展速度==105.15%平均增减速度=5.15%10.平均发展速度=122.2%11.2009年底人口数=2000×(100.8%)5=2081.29万人2009年粮食产量=900×2081.29=187.3161亿斤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1=3.2%12.b==4.464 a==91.714y09=91.714+4.464×4=109.57(万元)第五章统计指数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指数是指( )\nA.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反映动态的各种相对数C.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相对数2.()的统计指数是说明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A.狭义B.广义C.特殊D.普通3.狭义指数是反映()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4.将不能直接相加现象转化为能够相加的现象的因素称为()因素。A.同衡量B.同测量C.同计量D.同度量5.平均数指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指数的平均数。A.综合B.个体C.数量D.质量6.说明单个现象动态对比的相对指标叫()。A.个体指数B.总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C.所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D.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8.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9.按照综合指数变形的要求,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形式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时,其权数必须是()。A.B.C.D.10.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1.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12.表示()。A.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B.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C.由于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D.由于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13.\n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1999年与1998年比较若价格未变,总产值增长15%,则产量指数为( )A.100% B.15% C.115% D.3%14.如果居民生活费价格指数上涨2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15.某企业的产值,1999年比1998年增长21%,其原因是( )A.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长了12% B.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长了11%C.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长了10.5% D.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长了10%16.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时的权数是()。A. B. C. D.17.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是()。A. B. C. D.(二)判断题1.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2.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数。 ()3.某企业1998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5%,这个指数是个体指数。( )4.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唯一公式。 ()5.统计指数的本质是对简单相对数的平均。 ()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平均指标指数。 ( )7.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和。( )8.如果物价上涨20%,用同样多的人民币现在只能购买80%的商品。 ()9.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10.指数体系中,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全部固定在报告期。 ()11.统计指数只能作相对数分析而不能作绝对数分析。 ()12.统计指数既可用于分析总量指标的变动,又可用于分析平均指标的变动。 ()13.由于受到资料条件限制,往往采用平均数指数形式来计算总指数。 ()\n(三)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指数,统计指数的作用有哪些?2.简述统计指数的种类。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什么作用?4.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理是什么?5.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平均数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有什么区别?7.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四)计算题1.某商业企业两种主要商品调整价格前后资料如表5.8所示。表5.8某商业企业两种主要商品调整价格前后比较产品计量单位调整前调整后零售价(元)销售量零售价(元)销售量甲乙件公斤10122000300081222183500要求:(1)试计算各商品零售物价和销售量的个体指数;(2)试计算两种商品物价和销售量的总指数;(3)试计算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居民增加(或减少)支出的金额。2.某企业两种产品成本资料如表5.9所示。表5.9某企业两种产品成本资料产品总成本(万元)单位成本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降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甲乙75050078052053要求: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的降低程度,以及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3.试根据表5.10所示关于某企业三种产品总产值和产量动态的资料,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使企业所增加的总产值。\n表5.10某企业三种产品总产值和产量动态比较产品实际总产值(万元)2008年比2007年产量增长(%)2007年2008年甲乙丙4008487004260113514327410404.某企业资料如表5.11所示。表5.11某企业三种产品产值动态比较商品名称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出厂价格比基期增长(%)基期报告期甲乙丙14522035016827637812155要求:(1)计算出厂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2)计算总产值总指数和产品产量总指数;(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总产值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5.根据表5.12所示资料,计算某市粮食中类物价指数、副食品中类物价指数、食品大类物价指数和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表5.12某市零售物价指数分类类别和项目权数组指数或类指数(%)一、食品类(一)粮食1.细粮2.粗粮(二)副食品1.食用植物油及油料2.食盐3.鲜菜4.干菜5.肉禽蛋6.水产品7.调味品8.食糖(三)烟酒类(四)其他食品二、衣着类三、家庭设备及用品类4825982486217438215713141610100.0100.0106.1100.096.7101.7122.7140.298.6103.0102.3108.1116.4109.7\n四、医疗保健类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类六、娱乐教育文化类七、居住类八、服务项目类3387598.0105.2108.0128.3112.66.某企业两种主要产品有关资料如表5.13表5.13某企业两种主要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产品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件米50100558025142816要求:从相对数、绝对差额角度对总产值进行两因素分析。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B 6.A 7.D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B 16.B 17.A (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三)简答题略(四)计算题1.(1)产品计量单位调整前调整后个体指数(%)零售价(元)销售量零售价(元)销售量零售价销售量甲乙件公斤1012200030008122218350080100110.90116.67(2)=114.61% =93.09%(3)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居民少支出的金额=64180-59744=4436(元)\n2.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95.8%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的降低程度=1-95.8%=4.2%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1357-1300=57(万元)3.=133.92%由于产量增加使企业所增加的总产值=2608.8-1948=660.8(万元)4.(1)=109.60% 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822-750=72(万元)(2)总产值总指数==114.97% 822-715=107(万元)=104.90% 750-715=35(万元)(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总产值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114.97%=104.90%×109.60% 107万元=35万元+72万元5.粮食中类物价指数=100%副食品中类物价指数=117.715%食品大类物价指数=109.9362%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111.71%6.总产值指数==106.42% 2820-2650=170(元)=94.15% 2495-2650=-155(元)=113.03% 2820-2495=325(元)106.42%=94.15%×113.03%170(元)=-155(元)+325(元)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02.\n如月(きさらぎ):梅見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03.弥生(やよい):桜月、花见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梦見月04.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鸟月、花残月、清和月、得鸟羽月、夏初月05.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06.水無月(みなづき):风待月、松风月、伏月、常夏月、鸣神月、鸣雷月、葵月07.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兰月、凉月、文披月08.葉月(はづき):秋风月、月見月、木染月、浓染月、葉月、红染月、雁来月09.長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长月、小田刈月、红葉月、寝觉月10.神無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雲)、神去月、雷无月、初霜月、時雨月11.霜月(しもつき):霜降月、雪待月、神乐月、神归月、雪見月、露隐葉月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