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西方哲学智慧2 哲学的诞生new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尔雅通识课西方哲学智慧2 哲学的诞生new

哲学的诞生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希腊哲学发端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前后一千多年。公元529年,皈依了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最后一所柏拉图学园,通常人们以这一年作为希腊哲学终结的标志。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哲学诞生的历史背景罗素《西方哲学史》:“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城邦制,与海洋关系密切谢里曼,德国考古学家:使希腊文明历史向前推进了两三千年伊文思,英国考古学家:克里特王宫,迈锡尼文明希腊文明的萌生与东方文明相似,也是以王宫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式的帝国,但大概在公元前12世纪时,外部落入侵,焚毁王宫,历史淹没。经过了几百年的黑暗时期,希腊文明复苏,这些传统就变成了神话传说。风俗习惯、宗法制度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希腊文明最早诞生在东部小亚细亚沿岸伊奥尼亚地区的殖民城市,而非希腊本土,但希腊哲学的繁荣是在雅典(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雅典:城邦民主制度伯里克利,希腊雅典政治家,在阵亡将士墓前的演讲:“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雅典的民主制度经过了几次民主改革:索伦,克里斯蒂尼,伯里克利。雅典的公民并不是全体雅典人,而是雅典成年男子自由民。希腊采取的也是奴隶制度,即家庭奴隶制。希波战争希腊胜利后的一段时间是希腊文明最鼎盛的时期,随后陷入雅典和斯巴达的内战——伯罗奔萨尼战争,耗时几十年,以雅典战败告终,希腊元气大伤,北部马其顿王国兴起,希腊被并入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希腊衰落。\n哲学产生的条件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韦尔南,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希腊思想的起源》:哲学是城邦的女儿。百家争鸣一.哲学的诞生人类最早是以神话的方式给出对世界的说明。命运——必然性——规律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由此生成的也是它们灭亡后的归宿,这是命运注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它们要为各自对他物的损害而互相补偿,得到报应。补偿原理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不满足于用命运解释自然,试图研究自然,以自然解释自然,给自然一个合理的解释,哲学由此诞生。希腊哲学分期:1.前苏格拉底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宇宙生成论)希腊人认为自然的构成有四大要素:水、火、土、气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概念:本原(含义:开端,主宰)所谓本原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亚里士多德泰勒斯,米利都学派(最早哲学学派),盛年(40岁)在公元前585年(预言日食):“大地浮在水上。宇宙充满了灵魂。”泰勒斯说“大地浮在水上”是一个比喻,借用水的流动性表明世界的本源是流转不已却又保持自身存在的。赫拉克利特,爱菲斯学派创始人,流传残篇同时期最多:“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处于变化之中,变化不可捉摸,因此我们不可能知道世界的真相。早期哲学家以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描述自然。柏拉图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总结: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变是不变的,但是变不是没有,不是无迹可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n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Logos:分寸(规律),其他含义有计算,理性,推理,→logic逻辑克拉底鲁(赫拉克利特学生):“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早期自然哲学的局限:1.缺乏自然科学的支持。2.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3.众说纷纭,莫衷一是4.无穷后退不可能本体论的转向(巴门尼德)早期希腊哲学具有地域性东部: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万物原本是混沌的,然后清晰起来,最后毁灭重新回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宇宙大年。西部南意大利: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爱利亚学派: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倾向于用有确定性的东西作为知识的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和谐,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它们具有数量的比例关系。巴门尼德,爱利亚学派:只有存在才能被诉说被思想。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赫拉克利特强调流变,巴门尼德强调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是不动不变的。存在: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存在物的前提。它的提出有西方语言的必然性。奠定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在汉语中的含义:1.与辩证法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2.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部门,与本体论(关于存在的理论)是同义语。巴门尼德的贡献:确定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了思辨哲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中开始了推理论证。自然哲学家→巴门尼德以椅子为例,前者从时间上,从构成事物的材料上追求关于自然的知识,后者从构成事物的本质规定,从概念的角度,事物的定义的角度追问事物的知识。后者对后世哲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区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是由巴门尼德做了一个开端,但真正从概念的角度把握事物是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发展。意见之路:非存在(现象)真理之路:存在(本质)\n早期自然哲学那种朴素的思想主要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巴门尼德所代表的转向,相当于从感觉经验的对象转向了思想的对象。1.雅典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问题将本体论的转向这一线索发扬光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形成文字)等人。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但是到公元前5世纪时,则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智者认为不仅关于自然的知识不可能获得,关于社会和人的知识也同样不可能。对智者积极意义的肯定是黑格尔的一项功绩。智者对于动摇传统观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一种启蒙运动。但其方式是感觉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一方面使知识成为不可能,但也激发了苏格拉底等人哲学的发展。智者的兴起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同时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败。智者的观点:事物没有对错,只有论证方式。相当于“同一条河流也不能两次面对同一个人”。普罗泰戈拉的两个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在古希腊时代,智者否定了知识的可能性,认为一切都是意见,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背景:伯罗奔萨尼战争之后,希腊文明走向衰败。苏格拉底认为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即善。认识你自己。(德尔菲神庙,苏格拉底的座右铭)认识自然不可能,但可以认识人自己。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罪名:教唆犯,引进了外邦的神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原因: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和当时的雅典城邦发生了冲突。苏格拉底强调人一定要对国家、对政治生活有知识,才能够参与政治生活,才能有效地、有意地去做这些工作。苏格拉底的论述都由柏拉图记录,认为柏拉图早期围绕道德问题的对话录代表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德性: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即是一事物成长为该事物的本性。苏格拉底解释为事物的特性、本性。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德性是潜在的,只有对它有认识才能按照它去做。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人性善)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苏格拉底\n苏格拉底认为人要以对自己德性的自觉作为一切行动的一个根本前提,一切行为要以一个善的意志为前提,人的行为才是善的。通常西方哲学以苏格拉底作为伦理学的奠基人。如何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对话始终围绕着“是什么”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每一篇对话其实都是训练抽象思维的一个范例。通过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苏格拉底——助产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认为赫拉克利特、芝诺(四个关于运动不可能的悖论)、苏格拉底都是辩证法的开创者。实际上在希腊的时代,辩证法更多的是一种论证方式,甚至于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游戏。苏格拉底的辩证的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定义知识可教,还是不可教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可教,知识是先天的。自然哲学的衰落让我们看到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不可能是知识,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建立在相对偶然的感觉经验基础之上。柏拉图将这一观点总结为“学习就是回忆”。休谟问题:由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主要是指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哲学节: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苏格拉底生日)哲学被社会边缘化(哲学自我边缘化)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理想国》人的灵魂:理性激情欲望,国家是放大的灵魂,即统治者保卫者生产者柏拉图提出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提出“哲学王”柏拉图早期和中期的理念论的思想日喻——太阳之喻,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在世界。现象世界是可见事物的世界,实在世界是不可见的理念世界。现象世界中太阳是主宰,理念世界中善的理念是主宰。线喻——线段之喻,把一条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相等于可感世界,一部分相等于理念世界;然后根据真实性与明确性作再次划分。洞喻——洞穴之喻,比较明确地讨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别。\n认识论的问题真正成为人们集中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在17世纪的近代哲学。陈康享誉国际的著名哲学家(古希腊):“能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早年柏拉图为了维护理念的纯洁性,主张理念和理念之间没有关系,他认为它们是独立存在的。柏拉图:概念具有本体论的作用。柏拉图对事物和理念关系的两种解释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亦同样。《蒂迈欧篇》柏拉图关于宇宙论和自然科学的一篇对话一般和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柏拉图主张,一般和个别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世界。理念世界是存在于可感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可感世界是由于分有或者摹仿了理念世界的模型而变成的。三张桌子的问题客观唯心主义理念的含义:理念是事物的共相(有一类事物就有一类事物的概念)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理念是事物摹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巴门尼德排斥意见之路,而柏拉图承认感觉的世界是存在的,但它是不完善的,仍需要根据——理念世界。可感世界——可感而不可知——感觉的对象理念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思想的对象二者独立,不存在“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何认识理念怎么知道有理念世界的存在柏拉图: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回忆说:“学习就是回忆。”“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n学习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让人回忆起原本知道的东西。经验论与先验论的争论根本的麻烦: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可靠的,经验无论怎么重复,人们都不可能从中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经验论17世纪重要代表:休谟,个别的、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还是经验。归纳推理的问题经验论无法解决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灵魂转向说正如“洞穴比喻”所表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柏拉图灵魂的转向就是需要从感觉经验的世界转向理念世界。(倾向于人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而不是先天的知识)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重要的目的是给知识提供根据。(经验观察不能作为知识的基础)对于理念论的反思首先对理念论提出批评的是柏拉图自己。柏拉图后期《巴门尼德斯篇》,陈康译理念论的困境:理念的普遍性恶的事物是否有理念。(柏拉图的体系带有伦理色彩,即理念应该是“善”的)圣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神正论,面临同样的问题神正论:基督教哲学名词,认为世界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上帝的存在。理念的分有问题事物分有理念的整体还是部分。“第三者”事物和理念之间有没有相似性。如果有,就会有“第三者”。“分离”的问题如果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是分离的,那么如何认识理念世界。而理念世界又怎么对可感世界发生作用。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和它的理念(概念)是分离的。亚里士多德强调事物和事物自身的概念是融于一体、不可分离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通种论——打破理念和理念之间的关系的学说。柏拉图早年坚持理念的纯洁性,理念和理念之间不能发生关系。后期则认为有些理念是可以相互分有的,有些则不行。《智者篇》中的六大概念:存在非存在相同相异运动静止,看做最普遍的理念,称为genos——种。\n柏拉图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两个世界。黑格尔认为“现象即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自身显现。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作注脚。——怀特海(与罗素一起创作《数学原理》)中世纪哲学:教父哲学(受柏拉图影响)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更受重视,但始终是二者混合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老师拉斐尔——雅典学派(画)亚里士多德——“读书人”黑格尔《逻辑学》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大部分著作都不是哲学著作,对自然科学知识很感兴趣,百科全书的思想家。我们不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去寻找一个哲学系统。亚里士多德详述了全部人类概念,把它们加以思考,他的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在整体的某些特殊部分中,亚里士多德很少以演绎和推论迈步前进,相反地他却显出是从经验着手,他论证,但却是关于经验的。他的方式常是习见的方式,但有一点却是他所独具的,就是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他是始终极为深刻的思辨的。——黑格尔学以致知,一词多义知识的科学分类:理论知识,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包括认识论实践知识,《实践理性批判》,包括伦理学创制知识,《判断力批判》(一部分探讨美学问题),包括诗学原因论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原因”,意义接近于一个事物存在所需要或者说必备的、充分的条件。四因说:亚里士多德将构成事物存在的条件归结为四种质料因(相当于早期自然哲学的本原,水火土气)形式因(“形式”eidos;柏拉图“理念”idea,eidos)动力因目的因三者可以合称形式。\n柏拉图:现实世界之外存在一个本质世界。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一个事物里边的。潜能(质料)现实(形式)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认为:近代形而上学是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1.存在论“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存在由于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明确确立了形而上学这门学科的地位。确定了哲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存在是不可定义的。形式逻辑中下定义的方法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存在是怎么存在的,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存在的两类意义偶然的意义本然的意义(范畴)范畴:在希腊语中,意思即“关于神的述说”,也就是对事物最大、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亚里士多德概况的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承受。范畴体系=世界的逻辑结构。最核心的是实体。2.实体论黑格尔曾经批评“粗野的”拉丁文不适合用来表达哲学的概念。西方哲学史也可以说是一个概念演变的历史。实体:字面含义是“站在下面的东西或支撑者”。事物被称之为ousia有两种方式:ousia是终极的主体(主词),它不再述说其他事物;以及ousia是某个“这个”(todeti),它也是独立的。——亚里士多德什么是实体最早亚里士多德主张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后来亚里士多德主张形式是第一实体。另外,亚里士多德还主张神是最高实体。3.神学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神是哲学意义上的神,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而不是指宗教的信仰的那个东西。在《物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根据“无穷后退不可能”原理论证了“第一动者”即“不动的动者”。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证存在着永恒的实体。\n如果实体是可以生灭的,那么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生灭的。时间和运动是不会生灭的。(生灭变化以时间和运动为前提)因此一定存在着一个不会生灭的实体。哲学和宗教都起源于人类的终极关怀。但宗教通过信仰解决问题,而哲学通过理性解决问题。主观的思想认识客观的神圣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到神圣的存在。思辨是最高的幸福。——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当情况不明显的时候,我们怎样确定什么事应该做的中道实践智慧(20世纪哲学)康德认为,所有的东西,必须以有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1.晚期希腊哲学社会动荡,哲学要回答的问题: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四大主要流派:伊壁鸠鲁主义快乐主义的伦理学(利用德国克里特的原子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鼓励人们追求灵魂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应顺应自然(肉体的幸福),被视为享乐主义的伦理学。斯多亚学派芝诺更强调灵魂和肉体的区别。也强调顺应自然(理性),但伊壁鸠鲁认为自然是由原子、虚空组成的,斯多亚学派认为它是智慧、理性。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要摆脱肉体的限制,让灵魂得到净化。很多思想对基督教影响很大,如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怀疑主义前两者都要认识自然,怀疑主义则相反。自然不可认识。怀疑主义认为想要得到安宁,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一切不下判断,不置可否,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之上,加了一个更高的存在,即“一”。与柏拉图的区别:柏拉图用分有和摹访解释事物和理念之间的关系。普罗提诺用“流溢说”。向下的路:“一”完满就流溢出其他的东西——具体的事物;向上的路:人的灵魂需要回归。对早期教父哲学影响较大。(等级体系)\n希腊哲学是从神话脱胎而出,发展到普罗提诺,又回归到了神秘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