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人生试卷(1)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哲学与人生》(职专二年)本卷分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记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将答案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下列成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怨天尤人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2、人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条件出发,而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实现发展。这个观点表明()A、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B、人是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C、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D、人不能改善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3、在发展经济,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表明()A、必须发挥人的能动性B、物质能够被创造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5、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永恒性D、矛盾同一性6、人类社会是一个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B、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7、“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11\n8、下列选项中,体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是()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9、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C、事物上升的变化和发展D、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2、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A、规律是永恒的B、规律是不可抗拒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D、规律是不可能被创造的13、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14、“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A、客观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心中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最佳效果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孤立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6、“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原理是()A、意识对物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1\nC、发展是变化,变化是发展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就能取得成功17、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具体性B、主观性C、条件性D、客观性18、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现象和本质无关B、现象表现事物本质C、现象歪曲事物本质D、现象掩盖事物本质19、下列属于事物本质的有()①寒来暑往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③④20、创造性思维要求我们()①培养求知欲②培养好奇心③培养创造欲④培养质疑精神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判断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对的打“√”,错的打“×”。)21、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从社会上索取了多少财富。()2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23、矛盾可以被消灭。()24、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25、“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中,兔子撞树而死是必然现象。()三、名词解释(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联系:27、矛盾:28、顺境:29、人际关系:11\n四、论述题(共35分。)小王中专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她就干不下去了,原来因为对自己的学历缺乏自信,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手下做事,总觉得同事瞧不起她,因此常和同事发生摩擦。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忍不住发火,结果人际关系紧张最后丢掉了这份工作(1)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哪些?(10分)(2)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0分)(3)学习了《哲学与人生》,你认为这门课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和启示?(15分)7、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再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9.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C.要有坚定的信念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10.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11、和谐饿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人生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B.金钱C.信念D.行动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1.怎么样选择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12..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三,论述题(16分)13.结合有关事例论述怎么样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的人生?11\n二、单项选择(1.5分×20=30分)1.“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A.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B.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C.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D.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之分2.对“知人知面不知心”和“日久见人心”错误的理解是(C)A.现象和本质不可分割,两者是统一的B.透过现象可以认识本质,但本质的认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现象包含着本质,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只要时间长了,我们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3.有人认为“电脑算命”是科学,对此你的看法是(C)A.电脑算命,是一种新事物B.电脑算命,有一定的科学性C.电脑算命,仍然是封建迷信D.电脑算命,是科技创新的产物4.“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之所以能得出这个结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运用了辩证思维的方法B.运用了矛盾分析法C.是因为对事物没有形成确定的看法D.是因为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5.一命死囚犯留下了两个孩子,等两个孩子长大后,一个孩子成了罪犯,一个孩子成了著名学府教授,当记者去采访他们时,他们的回答相同的是:“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怎么办呢?”但是不同的是,一个孩子认为父亲是死囚,自己肯定没有前途,所以自暴自弃;一个孩子认为父亲是死囚,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并不差,所以奋发图强。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D)A.科学的思维对人生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B.科学的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洞察人生,减少人生的迷误C.错误的思维会指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D.科学的思维可以替代实践活动6.中专毕业的王洪军在工作中,创造了“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大大提高了白车身的修复效率,他自己成为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工人。他之所以能成功,你认为下列观点错误的是(D)A.创造力人人都有,要敢于去尝试B.要有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C.重视实干,重视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D.立足于实践,多干少想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8.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说明(B)A人生目标可以不停的改变B人生目标确立后要坚持到底11\nC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调整D人生目标要符合社会实际9.鲁迅先生由于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精神”而非“救治肉身”,因而以“救治精神”为自己最主要的奋斗目标,于是转而怀抱“文艺救国”的理想。这一个实例说明(B)A人生目标的改变是源于个人兴趣的改变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调整校正C人生目标一旦确立之后就要坚持到底D人生目标想改变就可以改变10.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B)作用。A激励B指引C调控D控制11“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理想,就失去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这是因为(A)A崇高的理想对社会、对个人有指导和促进作用B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理想源于现实,也一定能转化为现实D理想的实现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2.王强生活在农村,深知农民不懂技术的苦衷,初中毕业后,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报考了农业技术学校。下列对王强理想的陈述错误的是(B)A已经确立了职业理想B理想不冲高,没有追求的价值C考虑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自身条件D自觉用理想来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13.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辛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说明()A理想的实现离不开阶级斗争B理想是人生的精神动力C为了表达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去追求D理想的实现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付出辛勤的劳动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警句以及“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所共同表明的是()A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B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实现理想的有力保证C坚定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D增强意志是有志者应有的思想境界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我们每个人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B我们不仅要对自己、家庭、职业负责,还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C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D国家兴亡的责任,应该全部由我们少年承担16.人的本质属性是(B)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人的机体状况D生理活动11\n17.“小河无水大河干”形象地说明了这样的道理()A集体利益离不开个人活动的创造B个人利益离不开集体利益的保障C个人利益比集体利益更重要D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18.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B)A索取B奉献C承认D依靠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这句话错误的理解是(C)A生要生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B人难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C胜似是一对矛盾,好死不如赖活着D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为了信仰和理想,万死不辞20.一名学生在上课时吃早饭,被教师批评后,他辩解说:“我有吃早饭的自由。”对下列观点,你不赞同的有(B)A自由是相对的,是在一定基础上的自由,一定条件下的自由B人是铁,饭是钢,学习很重要,身体健康更重要,还是应该让他吃早饭C课堂是享受学习自由的地方,而不是享受吃饭自由的地方D人应该在适合的时间地点做合适的事情,他这样做妨碍了别人三、多项选择(2分×10=20分)1.人们要想明“大理”,识“大体”就应该(D)①发挥主观能动性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③占有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日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D)①思维创新的任何课题都来源人的主观想象②实践的需要是思维创新最有价值的课题③掌握思维创新的有效方法,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可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④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A.①③④B.①④C.②④D.②③④3.2006年2月13日,曾两次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病逝。对于王选的逝世,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读书看报的时候就会想起他,就像我们开启电灯时会想起爱迪生一样”。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也因此被称为“当代毕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创新能增强综合国力B.王选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C.实践的需要是创新最有价值的课题D.创新是科学家的专利4.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D)11\n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A)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②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③个人活动要受社会环境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④个人活动可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6.我国数学家杨乐在上中学时,看到数学书上的定理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就立志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书中,理想的种子最终有了金色的收获,他与我国另一位数学家张广厚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张杨定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②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③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④理想与现实之间没有差距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7.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B)作用。A激励B指引C调控D控制8.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因为()①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②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9.某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爱心社”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10.“任何人的自由是一定基础上的自由,一定条件下的自由”,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A自由相对约束而言,就是能克服条件的限制,为所欲为11\nB自由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但不能妨害影响别人的自由C自由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为前提D自由服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四、材料分析题(共40分)1.2006年,江苏省首创在职业教育领域举办创新大赛。大赛按照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制作的“三自”原则,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要求,鼓励和引导全省职业教育广大学生围绕身边、生活、生产技术,开展创新和发明。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作品逐年增多、作品水平逐年提高、大赛申报评审程序愈加规范,有效地推进了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锻炼了职业学校师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该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品牌活动。例如,2009年的创新大赛涉及了400多所职业学校10多万师生,有5000多件作品参加了各级比赛。经过层层选拨,有853件作品推荐参加了全省初评。初评出277件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展评会。这277件作品覆盖全省13个市、107所职业学校,基本涵盖了多数的学科门类,有近40个作品已申报了专利。大赛展厅内,学生们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功能一新的作品,都争先恐后地向专家领导介绍自己的设计和创作,展评会上亮点纷呈。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任祖平教授说:“大赛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平台,连续举办了3年,见证了江苏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发展。”(1)创新大赛锻炼了职业学校师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内涵是什么?(2)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3)你认为江苏省在职业教育领域举办创新大赛有何重大意义?2.材料一:某地外来务工人员,因担心自己孩子会乱跑,不安全,又没时间照顾孩子,便长期把6岁的孩子关在笼子里。造成孩子见到陌生人就怕,言语表达困难,对外界事物不敢接触,无论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受到很大影响。专家分析: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将进入一个麻木的状态之中材料二:有这样一位青年,他在一次与朋友闲谈时大言不惭地说:“假如全国每个人都给我一根火柴,那么用火柴换来的钱我将一生享用不尽,就不用做事了”听到这席话,他的一个朋友不以为然地反驳道:“你呀!还是多做一些事,假如你平生的努力,能为全国的每一个人贡献一根火柴,你就很了不起了。”材料三:2010年10月12日中央新闻频道再次播出足坛反赌消息。据央视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9月初立案侦查的原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原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李冬生、原国家足球队领队蔚少辉,因涉嫌操纵足球比赛收受贿赂,经检查机关批准,已被依法逮捕。陆俊、黄俊杰、周伟新三人因涉嫌在多场比赛中收受贿赂、操纵比赛被移送起诉。堪称中国足球最成功的职业裁判陆俊,从“金哨”变成了“黑哨”,令球迷都十分吃惊和愤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中外来务工人员错误的做法。(2)请你谈谈材料二中青年和他朋友的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11\n(3)运用“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足球打假的认识?二.选择题1.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B、物质性C、规律性D、可知性2.2006年2月,山东省首批百名首席技师产生。许振超榜上有名,他们因技术水平高,贡献大,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材料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贡献与索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岗位越平凡,越能实现人生价值。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A、B、C、D、3.世界唯一不变的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时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4.接力赛的布阵理念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研究并改进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世界出发A、B、C、D、5.“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联系()。A、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间的横向联系B、一事物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6.当前,在许多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时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7.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年十分不幸,贫穷,饥饿,别人的侮辱时时伴随着他。他没有萎靡不振,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事例启示人们()没有人希望在人生道路上直线前进,一帆风顺。既要对前途抱有坚定的信念,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人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挫折和逆境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A、B、C、D、8.“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可见()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点B、矛盾既普遍存在,又各有其特点C、同类事物没有性质上的差别D、完全相同的事物不可能存在9.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A、必须认识现象B、抛开事物的现象C、透过现象看本质D、注重认识假象11\n10.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敢于蔑视权威,就能推动历史的发展B、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D、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三.简答题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举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2.什么是自觉能动性?举例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反映刘什么哲学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怎样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5.什么是内因?什么事外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6.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你怎样才能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7.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歇动力。为什么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青年一代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有人认为:“在知识解决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你是怎样评价这种观点的?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