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木原说”“水是本原”,水是万物的本源,“水”一方面是自然中的一种元素,它体现了自然哲学家以口然说明口然的哲学原则,另一方而又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口然元素,因为它所表征的乃是作为万物的开端和主宰从而生化万物且始终保持H身同一性的木原,所以亦具有普遍性和流动性。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像一个圆筒或圆盘浮于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2、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不从某种冇形的事物中去探求万物的木原,而是认为多样的物质世界冇一种共同的属性,这就是不具形体只有形式的数。数是世界的本原。他们认为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整个天界不过是和谐与数而已。当他们从哲学上讨论力物本原时,便发现了数量关系乃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因而将这种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看做万物的本原。3、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决定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性质的基础和本原则是火。火产生一切,一切都统一于火。万物都可转换成火,而火又能转换成力•物。(课木:火不仅是卅界的木原,火转化为力•物,万物乂复归于火,而R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木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在其运动并不是随意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不但万物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而且万物的本原或始基也是如此,这个始基就是物质性的“火”。他所谓的“火”是指燃烧时的火焰,也就是“活火”,这个“火”没有一刻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燃烧——熄灭”周而复始的过程。4、克塞洛芬尼:“神是什么”?(1)有神存在,没有许多神,只有一个神。(2)特征: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不因人而界,神是绝对的、单一的、不动的。神能看,能听,也能知。它用心灵的思想使万物活动。5、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永恒、不生不灭;连续、不可分;不动。(1)存在时永恒的,不牛也不灭。对于这一点,巴门尼徳提出了两方血的论证。首先,从本源上看,存在无牛成。其次,从时间上看,存在亦无牛成。(2)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存在的唯一性或单一性在于它的连续性和不可分性。(3)存在是不动的。“存在被局限在巨大的锁链里静止不动,它无始无终,因为生成和消灭已被真信念所逐,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保持曹自身同一,居留在同一个地方,被在它所在的地方固定,强大的必然把它禁锢在这锁链中”。6、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1、构成万物的是火、土、水、气四种根。根在性质上彼此相异,在数量上可分,它们是万物从单一变为众多,又从众多回归单一的本原。2、四种根都不能互相转化或结合成新元素,因此它们的混合是一种机械混合。3、混合的作用力是爱与恨,它们是两种大小相同但作用相反的力量,其交互消长,形成了\n宇宙万物悠忽生灭,不停流转的画面7、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种子在类上无限,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类的种子。(种类)种了数量无限多,体积无限小。(数量)种子是永恒的。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形态)不同的种子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混合在一起的事物的产牛和消灭实际上市种子的结合和分离。(作卅)8、德谟克利的原子说世界的本原是原了与虚空。原子是内部充实、没有虚空,不可分割原了数量上无限,在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相互区别。原子在虚空屮作直线运动,由于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刀物,万物的产生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9、影像说①毎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②影像通过空气作用而在人的感官中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③没有彫像来撞击感官,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10、苏格拉底的善的概念世界的基础是善。人们寻求世界万物的原因,根本就是寻求善二不是其他。善存在与万物中,把一切都作最佳安排并且把每一特殊事物都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上的力量。善事心灵的,不能通过肉体感官来知晓,只能有纯理智才能把握。善不可能存在于感性物质世界里,只能存在于神的世界里。11、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他认为徳性是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屮最高尚的技艺,是-•种每个人都能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原则。德性是知识,这个论断反过来也成立,即知识也是德性根据:有了知识,就能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懂得道德的本性,因而能使行为有德性。如果对善恶有充分的认识,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践行它。“无人有意作恶”,一切恶行都是因为无知。问题事实上,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徳性,徳性的形成并不只与知识有关,它更与决断力有关。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知识只有真假,而没有善恶。混淆了真假与善恶或“是”与“应该”。12、柏拉图的理念论(重点)⑴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也就是说,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概念或本质。⑵理念不会受感性事物生灭变化的影响,它是绝对的。(没、善的理念丝毫不含±1、恶的成\n分或其它杂质。)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很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理念是事物摹仿得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为事物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木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可感事物则是可生可灭的,而理念是不灭的。⑶理念与理念Z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大的理念不会变成小的理念,小的理念不会变成大的理念。)⑷从可感事物屮只能获得意见,而从理念屮则可以获得真理。13、理念的问题⑴无穷后退的论证导致每一可感事物冇无穷的理念。⑵矛盾的理念可能存在于同一可感事物中⑶如果所冇的理念构成一个等级理念世界,那么它们Z间冇联系,这与理念Z间无联系相矛盾。⑷如果只是善是目的、是原因、是动力,也只有含有上的东西才是理念,那么“恶”和“丑”Z物是否冇理念?14、(柏拉图)回忆说(1)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和理念一样都是先于肉体而存在的。而且是永存不朽的。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居于理念世界中,对理念早已有了认识。“灵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早已在肉体以外存在着,并且具冇着知识。”所以知识是人尚未出世Z前灵魂早就具冇了的。但是,当灵魂投生到人体以后,由于受肉体的玷污,就把它原有的理念知识暂时忘记了。为了重新获得那些原有的知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而所谓的学习,照柏拉图看来,就是把生前那些已经知道而现在忘记了的知识重新“回忆”起来。(2)它的基木论证:①只有从理念中才能获得真理,关于理念的知识不可能从感觉经验小获得。②灵魂原本高居于理念世界吗,它对理念世界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当它附着丁•加体时,受其干扰和污染,而遗忘了一切。③既然灵魂原來就具有知识,那它当然可以回忆起來。但是只有经过合适训练,灵魂才能回忆曾经见过的东西。(2)回忆的方式:分为突发式和渐进式两种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肓观状态;渐进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3)关于柏拉图的“回忆说”有儿点是需要说明的:①柏拉图虽然认为知识的来源是灵魂屮固有的理念,而不是感觉经验,但是他并不否认感觉经验是刺激我们回忆起知识的触媒或机缘。②柏拉图所说的那种灵魂固冇,后来被遗忘,再后来乂被回忆起来的知识,并不是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而是关于理念的知识。③柏拉图认为回忆本身也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我们不断地从无知到有知,最终实现对于“善”的理念的知识。(在这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灵魂表现出一种能动的作用,正是这种能动性,使得理念知识逐渐从潜在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15、(亚里士多德)实体的分类亚里士多徳在《范畴篇》中明确地对“实体”概念下了一个基本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一个具有独立实在性的个别的事物。亚里上多徳这里强调的是第一实体,既具冇独立实在性,乂不能作为某个主语的谓语。但是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第\n二实体,即种属概念。它只满足一个条件:不存在于主体。总结一下,实体分为两类:笫一实体和笫二实体。第一实体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或某个个体。笫二实体Z个别事物所属的种和属。16、亚里士多德的饿“四因说”(1)四因的基本内容:(亚里丄•多徳认为任何事物的牛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也叫冃的因。)事物的生成可以归结为四种缺一不可,相互关联的原因。①质料因是事物构成的原因:质料是事物在运动变化屮始终维持的因索。它事物的“最初基质”,就构成每一事物的原始质料,也就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它木身不是一种特殊的事物,没冇任何特点特定的规定性。如铜像的铜。②形式因是事物何以是的原因:形式是事物Z所以是此种事物的根本条件。所谓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成结构,“事物的形式或模型”,如房屋的图样或模型。③动力因是事物白何处來的原因。动力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是一切生成的事物的原贝叭如父亲是孩子的原因。④冃的因是事物何所为的原因。冃的是事物生成变化所企求的冃标和运动发展的终点。(2)四因之间的相互联系:①事物的目的是事物按其本性所期望充分达到的最高目标,所以形式因与目的因的统一的。②事物的n的是导致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因此冃的因和动力因是一致的。③“因为形式和目的是同一的,而运动的原始源泉与这二者是同种类的,一般说来,凡是自身运动而引起(别的事)运动的都如此,不属于这类的动因就不在自然哲学范围内,因为它们引起运动不是由于口身这两个有运动或有一个运动的源泉,而是由于口身不能运动。”④四因也就成了二因,即形式因与质料因。17、亚里士多德的神的论证神的根据:1、任何运动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推动它运动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乂是由另一个原因推动的,这个系列不能无穷推下去,终究有一个最后的推动者,而它口己不再被別的东西所推动。“不动的动者”事物的第一因。2、第一因就是“神”o3、任何因果系列上,都存在着一个最后的原因,即一自身没有原因的原因,如形式因果系列上的纯形式,目的因果系列上的最后冃的4、根据的基木原则:无限后退不18、神的特征(亚里士多德)①神是纯形式的,或者说是纯思想或思想的思想,神是一个思想实体,永恒的思想的本身,神的活动是思想活动。②神是宇宙万物所追求的故后冃的。③神是不动的发动者(第一•推动者)④神是超可感事物的东西,并非人格化的神,而是一•种理性神。⑤神学即哲学。19、科学归纳法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归纳法:三表法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1通过观察和实验最大限度的收集材料,然后把它们放入三个表,即:“存在表”、“缺陷\n表”、“程度表”2对三表中所包含的经验事例进行分析、比较,把在“存在表”中不出现的而在“缺陷表”屮出现的性质,或者在“程度表”中与所研究的性质呈反向变化的性质排除3留下來的这些性质与所研究性质可能存在真实的相关性或联系,它们是进一步概括和研究的基础。4最后只留下真正的、可靠的自然规律20、对培根归纳法的基本评价1,是一种排除归纳法,它实际婆以简单枚举法为基础,因此它存在简单枚举法同样的问题。简单枚举即从一个个事例只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其结论没有必然性,只有或然性,归纳法的可靠性不确定。2,排除的性质可能无限多,难以完成,因此不能保证最后获得真理3,方法比较烦琐,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实用性并不大21、我的特性①我是精神性的。我可以设想我没有身体,可以设想没有我所在的卅:界,也没有我所在的地点,但依然可以设想有我②我是不死的。只有物质的东西才是可灭的22、心物二元论的含义(笛卡尔)含义:物质具有广延性,它占有空间;心灵没有广延,它不占据任何空间。心灵和物质是两类不同的实体。它们彼此独立,互不依赖。23、心物二元论的问题:(笛卡尔)8如果它们彼此独立,它们Z间是否有关系?如果没有,如何解释它们之间似乎所貝有的关系?如果有,那么这种关系为何?b笛卡尔早期,认为在精神或心灵与物质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示来不得不考虑心身交感的问题,提出松果腺理论:心灵存在于人脑中的某个腺体,即松果腺小。感觉以神经末梢为媒介,从大脑一直延伸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各种运动通过神经末梢直通大脑,在此被心灵的意识作用所汇集、统一,形成共同感觉和思想。这些感觉与思想又牵动神经末梢,从而驱动整个身休、四肢的活动。24、天赋观念论的问题1,许多被认为是天赋观念的东西如关于上帝存在的观念,事实上存在许多争论,它们并不是清楚明白的2,根本不存在全人类普通同意的天赋观念人心屮的观念來源之一是作为真理来源的大赋观念,即自明观念。但每个人心小的自明观念并不见得是一样的。3,演绎法不能产生新知识,只能把前提中包含的东西引申出来。因此他把知识看作是一个封闭的体系4,过分拔高理性的地位,成为知识的最终裁判。试图把自我、理性超拔至上帝的高度,或把人看作是上帝的下凡\n1,天赋观念建立在众多的前提Z下,如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说:人的心灵是介于上帝和虚无Z间的存在。那么上帝就只有理性,没有非理性吗?2,唯理论的前捉是大赋观念是真,那么如何证明大赋观念为真?3,唯理论需要在演绎法的基础上得到证明。演绎法需要遵循有效的推理形式。他看到了心灵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会形成错误的观念,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所形成的正确的观念何以为真理?如果是真理,则属于唯心论的范畴。25、斯宾诺莎实体的含义(特征):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定义是“在白身内并通过白身而被认识的东西”。第一,实体是口因,它的本质包含存在。(它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存在,也不用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它以自己为原因)笫二,实体是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它是无限的,是唯一的。笫三,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不是它所包含的存在和认识的总和。斯宾诺莎的实体和神、自然是等同的概念。26、斯宾诺沙的身心同一论。①斯宾诺莎认为心物是同一个实体在人认识下的不同表现,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的,是实体的两种属性。②对人来说,身、心分别服从于不同的因果序列,没有什么可比较之处,但其实两个因果序列是同一因果系统的不同方而。它们没有根木的不同。只是山于我受认识能力的局限,总Z能认识其中一个。③当用思想的属性去观察时,只能认识到心灵的因果序列。当用广延的属性去观察时,之能认识身体的因果序列。因此身心动作虽不交感却有同时发牛。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Z亦然。27、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1)按激情行事的人是不自由的,按理性行事的人是自由的,因为我们能借助理性逃脱束缚(2)获得対自然的知识,我们就越有可能根据它们行事,这时我们就越是自山的口由的阶梯(3)在认识的较低阶段,我们只能获得一些混乱的知觉和模糊的回忆。依据这些混乱的观念而产牛的行为只是考虑到特殊的和个人的欲望,这种行为实际是不H由的。(4)当我们获得真知识吋,我们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是自由的。获得对口然的更多了解,人的自由就越多,就越能克制激情。(5)直觉到整个白然的本性,由它引起的情感也比任何别的东西引起的情感更加强烈,这时有最高的自山1,斯宾诺莎是严格决定论者,认为:一切事物都受到事物的木性的必然性决定。2,所谓自由,是仅仅有自身木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有它白身决定。3,在以上两个前提下,提出人是被自然必然性所决定的。人自觉顺应自然,则他是自由的;人不白觉的被白然必然性驱使,则是被迫、奴役的。4,这里的自然必然性,从人性分析和顺应、认识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人的自然本性。5,自然木性决定了人冇保存自身的自然倾向。保存自身主要指消极的维持现状和拓展自身力量和行动的倾1406,拓展自身力量和行动的倾向乂被称为自我完满。7,口我完满又有口发(产生嗜好)和口觉(产生欲望、激情)。\n8,根据自我完满性的增加或减少,欲望可分别产生快乐和痛苦。而快乐是爱和善的源泉;痛苦是恨和恶的源泉。28、洛克的白板说:人的心灵原来像一块百板,上面没冇任何记号,没冇任何观念。是从外部实体在它上面造成各种观念。(在他看来,心灵后来出现了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他写道:“我们的一切实体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实体只是观念的支撐物,它们是推断的结果,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它们,我们所知道的有关他们的性质也是推断的结果。30、莱布尼茨的神正论29、两类性质:p414第一性的质是物休所固有的、与物体不可分离的性质第一性的质包括:物体的人小、形相、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等。这是物体的根木性质第二性的质不是物体所固冇的性质,如色声味等第二性的质尽管属于物体,但只冇在特定的心灵实体中,它才能显现出来。在某种意义上,笫二性质根本就没有,只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等在人心中产生各种感觉的能力。30、莱布尼茨的神正论整个世界都由上帝创造和安排。在上帝的观念屮有无穷个可能的壯界,他可以凭白己的意志选择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世界。因为上帝的意志是全善的,所以他所选择的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是最合理的世界,这个世界体现了神的疋义。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好的批界,但现实屮仍然充满着恶,恶的存在和上帝的全能和全善是矛盾的,莱布尼茨用于解决这一矛盾的理论被称为神正论。他认为,恶的发生属于上帝创造的和谐的秩序,因而是善的。世界上恶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出善,使善显现得更善,恶是局部的,是为了善的整体目的和实现而存在的,不然就不能使人们认识到上帝的全善的本质。32、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没有根本区别的理由。(贝克莱)a、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没有根本区别,都与人相关存在于人的心中。b、离开笫二性的质,第一性的质,如广延、形象与运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第二性的质在人的心中,因此第一性的质也在人的心中。整个世界都由上帝创造和安排。在上帝的观念屮有无穷个可能的世界,他可以凭自己的意志选择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世界。因为上帝的意志是全善的,所以他所选择的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是最合理的世界,这个世界体现了神的正义。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但现实中仍然充满着恶,恶的存在和上帝的全能和全善是矛盾的,莱布尼茨用于解决这一矛盾的理论被称为神正论。他认为,恶的发生属于上帝创造的和谐的秩序,因而是善的。批界上恶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出善,使善显现得更善,恶是局部的,是为了善的整体目的和实现而存在的,不然就不能使人们认识到上帝的全善的本质。33、休谟怀疑因果关系的理由:p461A、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之另-•件事物而來,但并不能观察到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观察不行)b、结果与他的原因是不同的事物,不可能通过分析从原因屮发现结果,反之亦然。(分析\n也不行)c、无论我们获得多少•这些事物相关的经验,也不能发现他们Z间有一•种关联。(获得更多的经验不行)休谟否认因果观念实在性的主要理由是:人们并没冇关于事物Z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印象(感觉)或作为原因的事物应具有的能力印象。休谟用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不能被肓接感觉到做理山,來否认因果性知识的确实性,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因果联系作为-•种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不可能被人们直接感知到的,只有运用理性的思维能力,对零碎的感性材料进行思考归纳才能加以把握。34、是与应该许多人经常将“是什么”用作为“应该是什么”的基础,事实上描述性陈述与规定性陈述之间存在着一点很人的差距,不能把“应该是什么”的陈述与“是什么”的陈述混为一谈。二者Z间存在一条逻辑鸿沟。从认识论角度,“应该”就是从描述事物状态与特征的参量(或变量)的众多数值屮取其最大值或极大值,“是”就是从描述事物状态与特征的参量(或变量)的众多数值中取其任意值。从价值论角度,“应该”就是从描述事物的价值状态与价值特征的众多数值中取其最大值或极大值,“是”就是从描述事物价值状态与价值特征的参虽(或变量)的众多数值中取其任意值。由于价值最与价值率是事物所有价值参最屮最为重要的价值参最,因此“应该”的本质就是从众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中収其价值量或价值率的最大值,“是”的本质就是从众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中取其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任意值。36、康德回答“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思路知识何以可能?也就是说那类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经验内容的判断如何町能(1)、有一类特殊的东西,它们存在于人的理性屮,构成知识条件。此东西不与经验和关,因此是形式的,故乂称Z为先天形式,且先天形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2)、经验在先天形式中或在理性中构成判断,如此构成的判断既具有经验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们就是知识。(3)、如此构成的判断乂称为先犬综合判断。因此“只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37、范畴如何综合经验形成知识PPT□基本思路:□起初人直观世界,形成一些不确定的感觉,如光、声、热等,它们在空间与时间得到整理,形成经验□知性用范畴进一步整理经验,如“实体”范畴把某些经验联结起来,把一些称Z为“太阳”,把另一些称之为“树叶”、“鸟”、“石头”等□知性再用“因果”范畴作出“太阳晒是石头热了的原因”即“太阳把石头晒热了”等判断,此判断具一个普遍必然性的知识BOOKP312\n康徳通过A、B两个版本的先验演绛(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纟杀)进行论述,从统觉(白我意识)的综合统一性出发,建立了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这里所谓的客观,指普遍必然性;就是说,一切被自我所意识到的表彖,都按照某种必然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逻辑判断反映的正是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功能,判断的形式所反映的正是自我意识综合统一的普遍必然的方式。我们已知的判断形式与知性范畴具冇同样的普遍必然性,因此,呈现在自我意识中的一•切感性肓观材料都被知性范畴所连接,由此综合得到的经验知识是客观侑效的。38、什么是先验幻相?(1)理念远高于经验,人们无法达到它们。但理性又不断地追求它们,因此不免产生“幻相”,称为先验幻相(2)先验幻相不是逻辑错误,也不是经验幻相(3)旧形而上学不了解这一点,认为理念是真的,从而对“自我”、“世界和“上帝”做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证,提出了许多理论,具实都是一些毫无根据“伪科学”39、康德的三条道德规律第一条道德律:“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通的立法原理”。这具实就是已所不欲,不施于人。它规定的不是某种特殊的道徳规则,而是一种确定道德规则的原则或标准,只涉及规则的形式而不涉及内容,因为内容总是后天的,只冇“普遍形式”才是先天的。第二条道徳律:“你须要这样行为,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么人,你始终把人当成日的,总不把他只当做工具。”理性不能是手段,每个人自己是目的,人与人互相也要把对方看成冃的。所以,每个人本身都具有绝对价值,不可用任何感性世界的价值来等价第三条道徳律:“个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人是道徳法则的主体,人的道德活动必然是真止“自我”的活动,亦即“意志自律”的活动。道德的自律性不允许在道徳Z上或Z外存在支配道徳的东西40、绝对精神的基本特征(什么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指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客观的精神;作为本原,绝对精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因此,绝对精神是一个由全体事物结合而成的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包的整体;绝对精神的运动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41、为什么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逻辑学与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指事物的自我否定过程,包括正题、反题、与合题三个阶段。反题是正题的否定,两者是对立的,而合题则是二者的统一,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它立即被更高级的反题所否定,如此螺旋上升,构成事物的发展过程。辩证法乂称为对立统一的原则。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贯穿于他的逻辑学、认识论和本体论之中,与之相统一。首先,辩证法与逻辑学相统一。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的所有范畴都被组织在正、反、合的形式中,构成了大大小小的辩证环节。如“是(存在)、无、变”是逻辑学的笫一个三段式“无”是“是”的否定,而这两个又都存在于“变”\nZ中,因而“是(存在)”为正题,“无”是反题,变是合题。再次,辩证法乂与认识论相统-。我们初步接触事物I寸,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一个正题,但随着我们对事物的深入了解,我们就可能获得它的反面,它的否定,这就要更改以前的认识,把新II」的认识结合,即正题与反题结合,就成了合题。我们的认识在这种循坏反复的辩证发展过程中达到对事物的深入了解。最后,辩证法与木体论相统一。辩证的过程反映了世界创造过程的慕本规律,因此它是一种本体论。42、真理•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真理是理念自身发展的全过程。•没冇孤立真知。如“孔子出生在哪一年?”,没冇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我们可能在知性上给予正确答案,但在哲学上是不完全正确的。•典型的整体论、融贯论BOOKP339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确定而又简捷的结论与哲学真理的性质是人不和同的。黑格尔反对两种貌似对立的真理观:一种是独断论,认为H己己经发现了终极的真理;另一种是怀疑论和折屮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综总和。在黑格尔看來,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只是真理的一个环节,所冇的哲学体系构成了真理全体。真理只有一个,但这一个真理是全体,而不是任何一个部分——真理是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综合过程是把历史上所有的哲学体系作为自己的体系的一个个环节,是集大成的哲学体系。他认为这一体系就是真理的全体,哲学史终结于他的哲学。必须指出的是,黑格尔认为开放的、发展的真理观只适用于其他哲学家的理论,但不适用于自己。黑格尔的真理观归根到底是为建立一个绝对真理的体系服务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