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中国哲学精神浅谈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问题,首先要明白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说到哲学,就必须谈到宗教,这样也就要明白什么是宗教?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解释。这里讲的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宗教也和人生有关,每种宗教大多有一种哲学思想,而宗教则是以某种思想外加教条、组织等构成的。哲学是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它以反思也就是思想自己的思想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了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我们自然应当把自己当作宇宙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开始思想我们的思想,就有了思考宇宙的思想,得到了思想思想后的思想,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一切存在之全”,也相当于惠施所云的“大一:只有反思自己思想后得到的思想才是知识,才是认知世界的能力。关于中国哲学的地位问题,还要牵扯到“超道德价值”这个概念。所谓超道德价值,是高于道德价值的。比如说爱人是道德价值,而爱宇宙则是属于超道德价值范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超道德价值就是对超乎现实的追求,中国人对于超乎现实的追求的欲望也是存在的。因此,中国古代哲学注重的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不是注重增加一个人的知识。道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区分了为学和为道两个概念,从这里也不难看岀,中国哲学是属于为道范畴的。\n二是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家们力图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一:如果一个人要获得个人与宇宙的统一,那么是否要远离社会或是要否定“生”?这个问题,道家和佛家的观念是差不多的。佛家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所以必须要脱离尘网,脱离人生这个痛苦的根源。道家认为“以生为附赘悬疣”,也就是说,要成为圣人,就要脱离社会,甚至必要时可以放弃生。显然这种哲学思想在当时无论如何都是有消极意义的。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圣人,即完成个人与社会的完美统一,那么他们都会远离社会,这样和道家“小国寡民”的思想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他们的思想显得过于片面。还有一种哲学与这种所谓的“出世思想”相悖,即普通的入世哲学。这种哲学,不是超道德价值论,而是普通的道德价值。然而,孔子无疑是持这种入世思想的,这也成为岀世哲学者的批评理由,即太过于现实主义,太过于肤浅。其实,无论哪一派,中国的中哲学都是岀世和入世的统一体,他们都会提到政治、道德。当然,中国哲学的关注点在于人伦日用,注重实际社会,而不是空泛的指天、宇宙。即使是宋代新儒学和明清之际,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也都是关注人的,如格物致知等,他都是为人服务的。总的说,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是如此的,实际上,中国哲学很实用,但又并不肤浅。说到入世与出世,就可以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联系。这两者是\n对立的,而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要完成这两个对立\n面的统一,就不仅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际行动中完成,完成了这个任务,那就成了圣人。圣人是可以做到“内圣外王”的,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既做好自己的心灵净化工作,也要对社会作出巨大功用。当然圣人是最适宜为王的,从这方面讲,又可以引出中国哲学的又一任务,就是使人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正是因为哲学使人达到“内圣外王”的哲学任务,那么哲学就必定不能与思想政治分开。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家都提岀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他们也就都在为自己的思想而不断去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宇宙的统一。这样,他们就在通往圣人的路上永远摸索着。中国哲学精神离不开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他们的言论、文章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联系,那是因为中国哲学传达的是如何为人的思想。他们的文章都成不了系统的哲学著作。因而他们的文章多简短,如《论语》,《道德经》。《道德经》一书只五千余字,但这大都为名言隽语,同中国古诗词一样,它们都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这点与西方的哲学著作是不同的,西方的著作更为明晰,更能清楚地表达某一种观念。然中国哲学著作善用论证、比喻,因此,这些著作更具、暗示力。这种意境恐怕也只有中国人能够体会的,它在中国艺术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诗、画。西方的艺术在这点上至少是难以与之匹敌的。另外,中国哲学之深,不可想象。要了解,必须读原著。译毕竟只是一种翻译,已失去原著的部分意趣。原为隐喻,而译者直言之,让\n人失去想象空间,也就失去了暗示的作用。说到底,翻译只能作为原著的一种暗示,因此也就不能开阔自己的思想,思想自己的思想,只好勉强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无疑是被动的,所以要学会主动地去接受原著思想,去品味暗示的无穷力]以此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下面谈谈中国哲学的起源背景。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地理位置。从这方面讲,中国是大陆国家。至少从孔子时代到十九世纪,中国还没有一位思想家到达过公海。论语中只有一次提到过海:到不行,乘椁浮于海。与孔子一样,孟子也提过:关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显然与生活在欧洲的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的思想是不同的。他们的思想中多了几分探索精神,至少是对外探索和抗争的勇气。这一点,大陆民族恐怕是稍逊了吧!并且这种民族品格在后来的历史中有所体现。西方人率先踏上了侵略的征程,这难道与他们的思想毫无关联吗?其次是经济基础问题。中国是大陆国家,自古以农业为主。无论在何时,甚至战争时期,政府也是将农业放在重要位置。这样,中国的经济思想中就有了“本末”之分。历代帝王一般喜欢把农业奉为“上农”,重农抑商就是开端。当然,儒道属于不同的两极,但又在关于重农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再次是家族制度因素影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向来是很浓重的,,传说就有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其中三种属于明确的家庭关系范畴,而君臣可视为父子,朋友则可视为兄弟。这样,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就形成了。后来出现的“三纲五常”就是依此而来。\n儒家学说正顺应了这种现象,注重人伦物理。儒家思想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还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对中国哲学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儒道两家都认同一个观点,就是一种事物走向极端后必定会向反方向发展,、这样反复,被称作“复:这个理论,为中庸思想奠定了基础,至少儒道两家都是赞同中庸的,这个思想用两家共同的言论讲即为“毋太过‘:中国哲学就在碰撞中交流,越来越深入,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精神极为广博,中国哲学也因此有特定的强调和省略之处,构成中国哲学的特色。辛卯十二月九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