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基础知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

学业考试基本知识点(哲学常识)前言生活与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批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所谓实践性,在于它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具有可知性。3.意识的木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说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就其形式來说是主观的,就其來源和内容來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4.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批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6.正确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同时,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卜,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7.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第二课探索规律事实求实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屈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宇宙中各种运动形式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垂要的特点。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木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任何木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木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彖,而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4.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5.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种: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和互制约的。一方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提供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木质和规律的认识。7.寻求真知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8.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对人的认识貝有决定作用,\n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按规律办事,才能収得成功。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理性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3)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乂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屮体现。实事求是是屮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1.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2.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捉;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捉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着的。①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冇严格的界限。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②整体和部分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第二,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量变引起质变主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另-•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I111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冇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9.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1)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2)要弄清事物在具发展过程屮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4)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屮前进。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1.在哲学上,把事物白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厉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Z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互转化。在一定场合、\n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刃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Z亦然。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在复杂事物屮必有一种矛厉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孑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才盾。(2)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耍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1侨,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1侨,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①才盾的主要方而和次要方而既是相互区别的,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矛盾的主婆方面固然支配着矛盾的次婆方面,但同吋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孤立地存在。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3.用矛盾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1)要全而观察和分析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乂统一的两个方而,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因此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都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2)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才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才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的关键。(3)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我们在分析才盾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才盾和才盾的主耍方面,从血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同时也耍注意次耍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而,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总Z,我们既要坚持两点论,坚持全面地看问题,乂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9.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活动要能取得成果,必须重视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创新固然是対现有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突破,但决不是对现有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简单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即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I口事物屮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小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1.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卞、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理论对■实践乂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冇三个方面:(1)科学预见的作用。(2)科学方法的作用。(3)解放思想的作用。2.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作为才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乂和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3.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木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从真理的木性来说,真理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匸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这就要求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必须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结起來的特\n性(2)从实践的特点來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只冇实践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來加以对照、比较,从而判明这一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思想和理论是否匸确都必须由实践检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的主休,是从事主产的劳动群众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是因为:(1)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3)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六课创造价值承担使命1.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的的活动。2.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屮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民族楮神和时代梢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梢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4.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着的。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向社会索取,才能满足H己牛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个人在向社会索取的同时,必须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対自己牛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比较,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第一位的。5.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个人对社会尽责任、作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就要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创造人生价值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木途径。6.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想来源于现实,乂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但乂不同于理想。在现实屮既存在着真善美。乂存在着假恶丑;而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小体现。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奋斗、实践。理想是美好的,而理想的实现却是很难的。实现理想,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勇于克服I木I难,锻炼坚强意志,坚持社会实践。7.正确对待人生道路的选择(1)在选择人生道路上,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广大人民根木利益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指引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n(2)规划白己的人主,既要考虑白己的主客观条件,乂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关键在于要使个人的愿望和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规划自己的人生,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境和逆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