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哲学浅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与哲学浅谈

哲学与音乐 Drift 2008-08-2216:33:30    哲学是认识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抽象,音乐是人类心灵的抽象。在哲学的金字塔中,可以追踪人类理智的行进足迹;在音乐的殿堂中,蕴含了人类自诞生之日而起的喜怒哀乐。  哲学家用逻辑来解释世界,音乐家以音响来包容世界。  哲学家的思考是冷峻的批判,音乐家的思考是炽烈的歌唱。  哲学必须面对现实世界,音乐则创造出心灵的世界。  但,哲学充满了矛盾,音乐也必须在和弦的建立和解决之间进行。  哲学在探究绝对真理,音乐在寻求完美。  哲学家力图用简洁的命题诠释世界,音乐家高法以朴素的音响表现心灵。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样,都是美的。哲学与音乐的发展都是通向美的,它们的终极目的必定是美。  也许终有一日,美不再是艺术家的独用概念。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统一于美的原则之下。  也许,在这个意义上,美将定义为反映在人的理智和心灵中一切有规律地发展的存在的本质属性。美就是物理学家们追寻的统一万物的基本公式,美就是数学家们致力于解决的一系列猜想的证明,美就是建设和和平,美就是爱情和生命。  也许,美是无法企及的,它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因为,没了丑恶,也就没了美。美既然永远与丑恶为伴,也就没有任何一种哲学体系能宣告真理的终结,没有任何一部音乐作品能结束艺术的生命。  但,美毕竟是一种存在,人类已经并将世世代代苦苦追求这潜在人们心中而又难以言喻的永恒。  因此,哲学家应当懂得音乐。哲学的对象不应仅是客观世界与人的理性,也应包括人的心灵;不应仅仅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解释社会,还应以热情、爱情和痛苦去领略人生。不懂得音乐的哲学家常常是心灵的盲人,而心灵的盲人的哲学常常是不完美的。  同样,音乐家也应懂得哲学。不懂哲学的人不了解他身外有何等广大的世界,不了解这世界必不能深刻而全面体验人生,不能深刻而全面体验人生的不会有广阔的心灵,而只有这广大的世界进入了他的心灵,他才能创造与这世界的伟大相对称的音乐,才能在对无穷与无限的思考和感受中以音响表现无穷和无限。  贝多芬是哲学家,否则,我们将无法从他的作品感受到历史运动的规律:黑暗的重压、光明的崛起、抗争、思考、奋起、痛苦与欢庆;我们将无法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龙虎风云、慷慨悲歌、缠绵情思、英雄胸怀;也无法感受到那于庄严的热情中寄托着的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的理想与追求。  马克思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以冷静的批判分析世界,也把他为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而献身的热情倾注进步和繁荣而献身的热情倾注进了哲学,他没有躲避黑暗,他为人类大同的曙光而讴歌,这样他才成了无产者的“第一小提琴手”。  音乐和哲学是矛盾的,又是相通的。它们矛盾,因为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观照和反映世界;它们相通,因为它们是人类主观世界的两极的抽象--理智和心灵的抽象。哲学家常常在冥想和顿悟中发现真理,音乐家常常在面对世界而激起的情感浪涛中产生动机。哲学的抽象决定了它以一化\n十、以千化万的无穷思考,音乐的抽象决定了它包罗万象、回肠荡气的无限表现。  当然,哲学家不必亲自谱曲,音乐家无须著书立说,但哲学家须在音乐中领悟人类崇高情感的浪涛,音乐家应在哲学里窥见人类历史之车的走向。  当然,这里的哲学,不是狂人幻梦、骗子呓语;这里的音乐也非俚曲艳词、轻歌曼舞。  音乐家在哲学的思考中,会寻找出与人类命运相关的动机;哲学家在音乐的陶冶里,能确定自己体系的理性基础。历史在沉淀,升华。在追求绝对真理的路上处处可见相对的真理,在表现绝对完美的途中常常出现相对的完美,这便是真正的哲学和音乐。  因此,哲学家和音乐家都要有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除非有一天理智和感情的界限消失。而伟大的哲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自会在这人类思维形式的两极抽象中领悟到永恒的真理和永恒的美,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趋近于那真理和美的永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