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论文(65-70%)+2到3次作业(30-35%)曾志助教:戴晓芳第一次:要求:两千字左右,不要少于2000字,讨论问题一定要把问题的逻辑和思路搞清楚,表述要准确;两周时间;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来做,标题内容要根据正规文章进行。不能抄袭。题目:理论的东西是理论的,实践的东西也首先是理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的?请加以分析说明。民主先于哲学和哲学先于民主,是两种最基本的政治思想,它们基于怎样的哲学基础?你侵向于那种观点,请加以论证说明。第一讲哲学是什么(上)(哲学史)1引言西方人采取下定义的方式来谈论哲学方式(精确概念),由于大家都运用概念的话语方式,又影响了文化历史。一、问题的提出1、科学的性质1)经验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具体事实本身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2)规范性(逻辑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同一规范系统中的不同事物的关系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观察得到求证)2、哲学的性质(没有自然科学的精确性)1)哲学根本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问题2)哲学从根本上说,它处理的是一些典型的思想性问题,例如:知识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完全认识一个事物的本来面貌等这样一些问题。2哲学的产生1、“哲学”一词的来源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唯学问为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2、“哲学”产生的根源1)以表现看,哲学是人类的一种爱智性的活动。2)从根源看,哲学则是由人类好奇的本性引起的。3、哲学概念与科学概念1)在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那里,哲学和科学实际是一个概念。2)在苏格拉底及其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一般的或者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而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天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的含义。\n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定义:哲学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哲学是知识之母。苏格拉底:论辩术(智者理论)、辩证性,伦理学柏拉图:关于观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现实世界与超验世界的关系。1、哲学的历史起源1)从历史上看,哲学的产生乃是宗教和艺术直接作用的结果。2)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3)艺术和宗教是纯粹情感性的产物,与哲学最重要的是关于生存,或者说是死亡的问题2、哲学的最终形成1)哲学形成的时间标志一般被认为是所谓希腊化时期。2)自然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化表现了哲学逐步成熟的三个阶段。3哲学与科学(典型的西方问题)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中国并没有哲学的概念在中国系统当中,有学术(哲学)而无科学。中国传统的系统中,学术往往从属于独立的权力系统。中国人有自然科学思维,传统系统以政治为基础,学术附庸于传统系统。1、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特点1)双向性:一方面,科学同哲学分割权力;另一方面,哲学与科学分享权力并捍卫权力(哲学向科学让渡权力,这种情况必定是哲学面临着科学以外的压力,但每一次让渡都是有限的,在让渡过程中又捍卫着自己的权力)2)同时性:科学的获得权力和哲学的失去权力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他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哲学是最初的知识学科。哲学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系统,有自己的结构和框架。2、哲学与科学关系的理论表现1)基本情况:一方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另一方面,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哲学最大的作用是为科学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思维)七十年代以前,哲学为科学服务的科学主义思想理念是非常强势的,此后逐渐趋弱,而现代,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部回潮显示出就是科学主义的弱化。2)具体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而且只要一有可能,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把科学重新纳入哲学的范围。(20世纪以前的情况)反之,则是把哲学降低到只是为科学做方法论的辩护,或者干脆拒绝一切对哲学的批评和非议。(20世纪以后)3、哲学与科学和其他人类精神文化形式,形如:宗教、艺术、道德、历史、文学等等,分享对真理和日常生活的解释权力。(从历史上看,哲学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极大,对人文学科的影响也是非常之深的。诸如社会科学学科的对象是社会性的,但其方法也是哲\n学的结构性的)4哲学的演变(根据时间划分为五个阶段)1、古希腊哲学:1)这一时期的哲学既有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特征,2)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其关注的是自然,但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总结抽象出的哲学原理),柏拉图哲学(纯粹理性主义者,在其知识系统中,经验和感觉是人感觉器官的幻觉,而其注重的是理性,对西方的唯美主义系统和理想主义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此时西方哲学基本成型,其认为柏拉图的纯理性过度的贬低了感性的重要性,其进步在于表明感觉也是真实的,但是感觉的真实性不及理性概念的真实性,因为感觉是会变化的。该理论也就被称为是一般和个别的理论)是希腊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表现。3)道德的和实践的生活要求,只是在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层面,才被提及。(形而上是指在有形的东西之后的东西,抽象的东西,理论的东西)整个希腊的哲学是理论的而非实践的,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柏拉图:纯粹的理性主义者——理想主义,唯美主义亚里士多德:理性和概念是最重要的真实,感觉也是真实,但不如理性真实中国没有理性传统,只有经验传统,生活系统。中国没有一套权势者也需要遵守的道德。科学是需要哲学为其做方法论的探究和辩护的2、晚期希腊和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1)这一时期哲学的特征是伦理学或道德学说,2)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从各自的角度,多方论证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正确欣赏是人生的目的,哲学的研究应服从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的目标和要求。(在希腊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古罗马时代,这是一个极度骄奢淫逸的时代,是纵欲主义,享乐主义尽其所能泛滥的时代。而最终极的享乐就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享乐的一种精神体验。古罗马的这种快乐主义的哲学也不能够完全否定,因为这种哲学正是美学中对一种极致性东西的渴望和追求的源泉所在,也是创新的源泉所在。道德的实际所指就是你不可能尽兴而为)3、欧洲中世纪哲学:1)这一时期的哲学的特征,是宗教哲学或曰经验哲学,2)一方面,哲学家在其理论中多方论证、阐述和发展的哲学观点,就是教士和神学家在基督教的殿堂里不遗余力地提倡和身体力行的神学主张;另一方面,力图从人类知识最普遍的结论中,获得指导生活的信念,并进而把这种信念上升为统一人类精神文化诸形态的最高的神学信仰,是中世纪经验哲学的理论宗旨和思想精髓。(中世纪是古代世纪以后,近代世纪以前的一个阶段,这个1500年的阶段,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统治最强盛的时期,整个阶段就是神学统治从兴起到强盛再到弱化的时期。整个中世纪的基本特征就是神权统治,神权是至高无上的,在这一时期,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神学是最高范畴,哲学是神学的侍女”)4、近代哲学(17世纪到19世纪末):1)这一时期哲学的特征是认识论或知识论,1)近代哲学由神向人的复归,并重新寻求从科学的结论中获得解释世界的理论方式,是通过哲学认识论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两极对立,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它们之间关系的更高意义上的统一而实现的。(黑格尔,谢林辉希特,费尔巴哈。经验哲学家养成的是一种严谨诚实的态度。科学的产生于上帝的创造是一致的,上帝就是一种绝对的,而科学的原理也是一种绝对的通用的)(欧洲的理性主义代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他们的理性主义思想就是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般是个别的前提,演绎是理性的前提;英国人则认为,个别是一般的前提,代表人物就是洛\n克、贝克莱和休谟,由此其建立的是一种自然主义、经验主义,采取了归纳的方法,普遍性来源于一个个个体,没有个边性,就无法抽象出普遍性。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非欧几何学的发现和建立,表明世界上的所有经验都不是先天性的,所有的绝对都也是相对的,这就导致了理性主义的破产,当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失败以后,其逐渐转向对理性主义的批判。)笛卡尔——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终结近代哲学对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认识论(认知论)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理性主义:人类知识的基础源于理性,一般是个别的前提,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经验主义:归纳主义、感觉主义、自然主义,代表人物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1、现代哲学(20世纪以后的哲学):1)这一时期哲学的特征是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2)一方面,就人本主义哲学而言,他们发展了康德哲学关于任何经验科学均需有其非经验的或者超经验的基础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就科学主义哲学而言,它发展的则是康德关于经验知识有效性的思想。(理性主义哲学的观念就是理性是科学知识的基础,但这种哲学思想被英伦的经验主义打败以后,就将越过理性发展出一种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由此衍生出的就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概念)第二讲哲学是什么(下)(理论篇)中国话语、系统和思想与西方话语、系统和思想的区别:中国是理论到历史,西方是历史到理论。1、引言按研究性质的不同,哲学可以区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哲学可区分为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等。(在理论上讨论的哲学问题就是和我们生活不相关的,实践哲学讨论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国总是就实践谈实践,而西方是通过谈论实践总结出理论问题,而理论问题的解决又最终在实践中看到结果)在理论哲学中进一步具体划分可以分为形而上学(只是有一套信仰体系)和认识论(知识论)(在笛卡尔建立理性哲学以前,西方的哲学实际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直到近代哲学的建立,知识论要求不仅要有一种信仰主义,而且必须经得起知识体系的检验)而实践哲学进一步细化就是美学和伦理学。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并且是互相依存的。解决实践的问题它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是实践的。理论的东西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东西就是实践的,除非将实践的东西理论化)2、认识论1、认识论的定义:认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n等等与人类认识有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关于认识问题的理论,他是有一种传统话语和现代话语的区分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是传统认识论关注的问题,而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20世纪以后的认识论关注的问题。其区别在于,我们发问的方式不同,而我们解答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传统认识论关于这个世界的讨论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准确的知识方法。我们是难以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的。)2、认识论的起源:1)柏拉图:他是西方最严格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但是他是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是关于世界本质的理性主义者,他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理性的世界,概念世界,感觉的世界、经验的世界、表象的世界是不可靠的,也称为回忆说,感觉的最大作用是触化到了回忆的媒介,而感觉实际上是不真实的。这种理论就为西方的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他强掉整个世界本质上是理念的概念的抽象的)2)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世界也是概念性的世界,但他认为不应该对感觉世界排斥过分,他认为感觉是有意义的,是进入事物概念的必然通道。所以关于感觉中的事物与概念中的事物就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也就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他们是古代认识论的代表,虽然认识论作为一个学科的成立是近代开始的,而近代认识论的思想与古代是有一定联系的。3、近代认识论的奠立:1)洛克:近代认识论之父,近代认识论的诞生,笛卡尔在先洛克在后,但是关于一种理论的奠立,需要看的是这一概念确立的时间和影响,近代知识论当中,理性主义的争论是以英国的胜利和欧陆的失败为结果的;(洛克认为:我们的一部分知识是通过感觉获得的,服从于外部对象的性质,但另一部分是概念的,如视觉等,是在一定程度上与主观有关的;同时在政治学上,洛克也是三权分立的始作俑者)2)康德:近代认识论的集大成者,康德被视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康德看来,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各有自己的合理性,经验无概念则盲,概念无经验则空,后验当中有先验。康德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康德认为,概念是第一性的,世界是第二性的;马克思认为,世界是第一性的,概念是第二性的。4、现代认识论:定义:现代认识论是关于知识和思想分析的专门理论。1)分析哲学:对于把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界定为逻辑和语言分析的语言哲学家和分析哲学家来说,哲学直接就是认识论;(20世纪分析哲学最重要的两个派别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逻辑分析哲学是英国经验主义转化而来的)2)人本哲学,即便对那些不赞成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思想基础和哲学立场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家,当他们坚持认为,形而上学仍然是一切科学之所以可能的思想基础和研究前提的时候,也小心谨慎地避免重蹈传统哲学脱离认识论来对世界做本体论论证的覆辙,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带有认识论和思想分析的特点。(这是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转化而来的,由于已经在理性与经验争论中败给了经验,其转而以人为中心,但这里的“人”是指个体的人,不是19世纪的“人类”,其提出的是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解释主义,要解放的是人的孤独,彷徨,以及选择承担某种责任的痛苦。尼采的理论就是“上帝死了,而我们人类又再生。”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辞源学含义:形而上学一词,出自中国古代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的东西之所以能够成为个别,是其背后的东西使然。宗教的概念来源于道德,而在中国,何为道德从来没有提出过一个经得起检验的命题。所谓的形而上学讨论的就是在经验的东西后面的一套一般的东西。1、形而上学的概念含义: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着本质、基础及其结构问题的哲学探索。讨\n论具体问题要从存在入手。(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实际考虑是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结果的一种选择。)1、形而上学的特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是指在物理学之后,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就叫做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特点:1)终极性,探寻事物的终极本质2)体验性:对偶然性、有限性、完美性、痛苦性和超越性等问题的体验3)惊异性:产生于人对世界的一种惊异情感如果不是对终极本质的关注和探寻,就不会发展出西方的一套话语。所以西方的整个思维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所谓的偶然这个概念,一旦谈到,面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必然。痛苦是源自于自己的那种偶然性的宿命。这种偶然性,有限性,完美性和超越性归结于一点,就是一般性。惊异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情怀,你是否对世界有一种惊奇感决定了你是否对社会有一种这样形而上的情怀。中国两千多年来,在社会构造之中一无所成。2、形而上学的领域1)宇宙论:研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宇宙的起源,本质,和结构等问题的理论。关于宇宙这个词,中国古代是不讲的,中国所讲的叫“天下”,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中央之国治下的一部分。中国之所以没有向西方一样,建立起宇宙的概念,是因为中国是辩证思维,而西方是逻辑思维。西方也将这种理论称为自然科学。2)伦理学:所谓伦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中的价值决定问题的理论。何为价值:追求对于我最真实的东西。人的思想是不能被操控的。1、伦理学的前提:自我。因为,一、人是自由的,二、人是元初的和个别的、、2、自我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自由以及自由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二、是自由的约束性限制条件,及自由的本质范围和程度问题。3)自我与人的自由: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的,人的自我的自由,总是一种有限的自由而不是一种无限的自由。雷锋就是一种非自我化的宣传。我们个体的存在才是这个社会存在的基础。伦理学可能是公共的,但伦理一定是个体的。离开个人的道德行为,就不会有这样一种伦理理论。把自我设为伦理学的前提主要有两个原因,人是自由的;人是元初的。个体的自由是一种天赋的权力,这就意味着有人侵犯你的权力是不可忍受的。我之所以把自由作为最高的价值,就是因为我是唯一的个体,我要维护我个体的特性和身份,就一定需要这种自由。伦理学最真实的概念就是基于个体存在的自由。我们讨论自我问题的时候,包含的两对矛盾:一是自由与自我决定论的关系。自由的两个层面,一个是自己做出决定,没有人可以干预我。自由只是给一部分人,达不到这一部分的人就没有自由。谈论自由是一种理想的期待,但自由并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够得到。关于自由问题的第二个层面就是约束性层面,什么是想要得到的自由,什么是想要但却得不到的自由,什么是必须割让出去的自由。从伦理学角度来谈的自由是一种有限的自由,伦理学就是一种规则的体现。3、形而上学问题与非形而上学问题有四点区分:1)总体的而非个别的存在,我们如果谈到形而上学这样的问题,一定是个总体性的\n概念,而非一个个体性的概念。1)统一的而非可分的存在,总体概念还有两种总体,一种是集合概念,可塑的,一种是非集合概念,不可塑的。只有不可塑的不可分的概念,才是总体的概念。2)终极的而非暂时的存在,暂时的总体是一个算术的概念,而非暂时的总体一定是一个非算术的概念。3)元初的而非派生的存在,起源思维才是一种逻辑思维,要求寻找起点和终点。中国人没有一种构造的思维。3、其他除了上述三个基本领域之外,美学,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也是哲学研究的内容。哲学的方法论特点:1、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2、哲学是一种关于辨明性的研究;1、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